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白内障手术已不仅仅是一种复明手术, 更是一种屈光性手术, 眼科医生和患者都对术后的视觉质量给予了更高的期望, 不仅仅要求视物清晰, 更希望获得舒适、持久的更为完美的视觉效果。因此,非球面人工晶体的出现满足了患者的这些进一步要求。 非球面视觉成像效果优于球面,其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光线透过球面透镜时无法汇聚到一个点上,造成中央视力和周边视力出现“像差”,而非球面晶体能够很好的克服像差问题,形成良好的锐利视觉效果。(原理如下) 研究证明,非球面人工晶体可以补偿人类角膜的正球差,在光学设计上更接近自然的晶状体,较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更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视力的要求。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在不断更新换代一样,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的设计也由原来的球面过渡到非球面,可以提高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夜间视觉质量。(如下图) 因此,个性化选择合适的非球面人工晶体,可以矫正每个人体不同的角膜球差,有望实现更好地视觉对比敏感度和夜间视觉质量。
我在门诊经常会有患者问我,“医生,我开白内障可以把高度近视一起开掉吗?” 我的回答是:高度近视有了就是有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白内障手术、放入合适的人工晶体,将你原本很高度数的框架眼睛,降为300度左右的近视眼镜。这样就能使你保持原来佩戴眼镜的生活习惯,而在看手机书报的时候,可以不需要眼镜实现裸眼阅读。 但是高度近视本身伴随的可能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网膜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变性裂孔、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并不会因为白内障手术而消失,因此常规的眼底检查还是非常必要的。 “那医生,我可以像年轻人做近视手术一样,完全不戴眼镜吗?” 我的回答是:那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眼睛情况而言的。常规我们白内障术后植入的人工晶体不具有调节功能,在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的用眼习惯中,只能保证一个焦点清晰,而另外两个距离需要佩戴眼镜来实现清晰的视觉。 而对于有完全脱镜意愿的患者,需要评估患者本身的眼睛情况,才能决定是否合适植入具有远、中、近距离调节功能的多焦点人工晶体。在此基础上,还要患者能理解多焦点人工晶体可能带来的少部分的眩光等不适,同时在术后需要1-3个月的神经适应期。 因此明确的答案是,通过白内障手术,我们至少可将高度近视患者原来厚厚的眼镜,降为较薄的300度左右的近视眼镜。其余的需要和眼科医师进行一对一的检查沟通。
在白内障手术后的至少一个星期内,避免您的眼睛在恢复阶段压迫或揉眼睛,避免眼睛的意外受伤。您可以为您的眼睛提供一个保护罩,在您睡觉时(甚至午睡时)佩戴。除了眼罩,这个过程不需要对您的睡眠习惯有任何重大的改变。如果您是侧卧睡姿,非手术侧睡可能会更有益(也更舒服),这样可以避免在眼睛愈合时受到任何额外的压力。如果眼部疼痛或不适影响了你的睡眠,您应该及时去眼科门诊复诊,帮助确定潜在的问题或解决方案。
建议至少在一周内避免你的眼睛直接接触水。你可以在手术后第二天继续洗脸,但要小心不要碰眼睛。建议不要将水直接泼在脸上,而是使用毛巾仔细清洁面部。虽然你的手术切口应该在几天内闭合和愈合,但在最初的恢复期不要让水进入眼睛,这是很重要的,如有可能,可以适当延长至2-3周。洗脸时一定要闭上眼睛,避免揉搓愈合的眼睛。
1.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来帮助你的眼睛愈合。 2. 避免肥皂和水直接进入眼睛。洗澡时你可使用一个特殊的眼罩来保护你的眼睛。 3. 几周内不要做任何繁重的举重或剧烈运动,如跑步和游泳。 4. 避免揉搓或按压或外伤撞击眼睛。 5. 手术后避免立即弯腰,以免给眼睛造成额外的压力。如果可能的话,术后早期避免剧烈打喷嚏或呕吐。 6. 避免灰尘、风、花粉较高的环境,以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7. 晴天佩戴墨镜;可能需要在白内障手术后持续一年。 8. 可以做:电脑工作、看电视、洗澡
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下降。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时,医生有时会选择为患者预留一定度数的近视,其中最常见的是预留约300度近视。为什么要预留300度近视,而不是400度或200度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阅读距离的考量预留300度近视意味着近距离阅读时的清晰距离大约在33厘米左右,这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阅读、写作、使用电脑等日常活动通常都需要在这个距离内进行,因此预留一定的近视度数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如果选择预留400度近视,那么近距离阅读时的清晰距离会更近,如25厘米等,导致正常日常近距离活动的视力会稍模糊吃力;如果选择200度近视则可能使阅读距离稍远,如50-60厘米,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可能近距离不够清晰。横竖可能会超出一般阅读习惯的舒适范围。二、视觉习惯的延续高度近视的患者通常习惯于将物体拿得离眼睛很近,以适应他们的近视状态。术后保留300度近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他们原有的视觉习惯,减少术后适应的困难。如果预留200度近视可能不足以满足他们原来的视觉习惯的需求。三、个体化决策的灵活性虽然300度是一个常见的预留度数,但具体的预留度数并非一成不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决策。比如,经常需要近距离用眼的患者可能会需要预留更多的近视度数,而更看重远视力的患者可能会选择预留较少的度数。当然,预留300度近视并非是所有人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经济条件允许且没有使用禁忌,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多焦点人工晶体,这种晶体能够提供清晰的远、中、近视力,从而减少对预留近视度数的需求。综上所述,白内障手术后预留不是固定的400度或200度,而是常常选择300度左右,是基于阅读距离的考量、视觉习惯的延续、个体化决策的灵活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并维持良好的视觉质量。医生在进行手术决策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因为眼压升高是白内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多达18%至45%的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可能会出现IOP大于28mmHg,但大多数压力将在术后24小时恢复正常。最常见的峰值出现在术后8-12小时,只有1.3~10.0%的病例在术后24小时可测得眼压(IOP)高于30mmHg。常见原因是什么呢?1、术前已经存在的青光眼病史,或未发现的房水流出通道受损(即青光眼的危险组织病变)2、手术相关的因素:术中粘弹剂的残留、手术创伤炎症反应导致房水流出受阻、虹膜色素的释放播散、晶体碎片的残留、前房出血等。3、术后类固醇激素药物的使用。术中残留的粘弹剂,是白内障术后1-2天内高眼压的常见原因,待粘弹剂吸收会自行缓解。继发于类固醇药物(如典必殊滴眼液,百力特滴眼液等)的眼压升高通常发生在用药开始后1-2周。但对于大多数这类患者而言,逐渐减量或停止这些药物,改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来控制炎症就可以使眼压恢复正常。少数情况下可增加使用降眼压药物来控制。因此,术后1周,1月的术后随访,监测眼压还是有必要的。 高危人群有哪些?一项对1587只接受白内障摘除术的眼睛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男性、高度近视(眼轴长度≥26.5mm)、青光眼治疗史、瞳孔扩大不佳、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和基础水平的眼压升高是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另外,前房深度较浅、晶状体较厚和眼轴较短的眼睛,眼部剥脱综合征的患者也可能是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危险人群。眼压升高的危害是什么?尽管眼压短暂升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它有可能威胁视力。据报道,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可能会导致视神经萎缩、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血管事件;对于青光眼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进一步的视野损伤,而同时他们也更有可能遇上白内障术后短暂的眼压峰值,因为他们特殊的眼睛结构——房水外流通道不畅,手术或炎症刺激可短期内加重房水外流阻力。因此,白内障术后眼压的检测非常重要。总结:白内障手术后眼压升高通常是暂时的,并且在手术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更为常见。患有青光眼的眼睛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其他危险人群包括长眼轴近视患者、瞳孔扩大不佳的患者、基线眼压升高和剥脱综合征患者等。因此重视白内障术后早期的眼压监测,及时发现尽早干预,以减少对眼底血管视神经的损伤风险;对术后眼压意外升高且之前未对疑似青光眼进行评估的眼睛可进行基础的青光眼筛查。
前几天早上,一位老先生非常着急的冲进办公室,他是当天要做手术的患者,着急地和他的主治医师确认到:“医生,我不是开白内障哦,我是开近视眼,你们不要搞错了哦!”这时候,只见医生有点无奈,解释不清。因为,我门诊也有老年患者说“我白内障不重的,就是高度近视,我只想做个近视眼手术”......因此,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其实最开始前面我有个小文章《开白内障可以把高度近视开掉吗?》,大家有空也可以去翻一下。首先,单纯高度近视的矫正手术分为两大类:1、角膜激光手术矫正近视2、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ICL)手术矫正近视上述这两类的手术,多用于中青年人,整体矫正视力比较好,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手术,实现摆脱眼镜的束缚。但对于自身的晶状体已经开始出现混浊,或者年龄大出现明显老花的患者,一般是不太适合上述的手术的。第一:自身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患者即使做了上述的手术,也不能解决或避免,之后逐渐加重的白内障,因此不能获得比较持久的清晰视觉。第二:老花的出现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力下降导致的,而上述的手术,不能解决老花的问题,因此仍可能需要眼镜的帮助。因此,上述这两类手术,对于老年的近视患者来说,是不太合适的。而我们那个冲进病房的患者为什么又说,他只做近视手术呢?因为,门诊确实遇到一些患者来找我说:医生,我的邻居在你这边做了手术,近视眼都没有了,眼睛都不用戴了,很好的,我也要做近视眼手术!殊不知,患者之间的沟通没有说清楚,他的邻居是个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做白内障手术的时候,我们人人都要植入一个人工晶体,因此在植入这片人工晶体的时候,我们把患者之前的高度近视一起考虑在内了,这片人工晶体同时解决了他的超高度近视和白内障。那对于这片人工晶体是将他的高度近视100%去除,还是适当地将近视降低到200-300度之间,这个是由医生和患者具体的术前沟通来决定的。上述的解释希望给部分患者一些帮助,能够更好地和医生进行沟通,以获得更好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最近门诊发现,比较多的患者来准备行白内障手术,一查发现血糖高(空腹有些甚至高至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高(11~14%),但是白内障确实非常严重,甚至有病人摔了几跤;病人和家属非常诚恳的请求我:医生,我们实在希望尽快手术,她已经完全看不见了,生活无法自理!医生,我自己知道的,我的血糖一直这样的,控制不下来的,没关系的!我都会果断拒绝!原因如下:第一,血糖的控制,是大家需要终生为之努力奋斗的事情,不是仅仅为了手术!第二、糖尿病眼部的并发症很多,只有白内障可能可以比较干脆地通过手术来治疗,而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这些并发症,第一治疗困难,第二致盲性高,第三治疗时间长且难根治,第四花费也不便宜。是不是很吓人?!那么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进行白内障手术,则术后出现这些眼部并发症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所以术前控制血糖,第一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第二为了能够维持更持久的视力,不容忽视!同时可想而知,血糖的控制不仅要术前,更需要术后严格的控制,才能将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收益”牢牢揣在自己的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