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便是腹腔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腹腔手术后发生肠粘连的比例高达70%。但是大部分肠粘连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少部分病人表现出腹壁的牵扯痛,极少部分可导致一种严重的病症,即肠梗阻。虽然21世纪医疗技术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对于手术后肠粘连仍无好的预防措施。一、为什么会发生肠粘连?正常情况下,腹腔里所有的脏器表面、腹壁的内面都覆盖了一层光滑的腹膜,它能分泌润滑的浆液,保持各脏器之间无碍地滑行运动。当腹膜受到生物、化学、物理包括外科手术损害时,就会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渗出大量纤维蛋白原,进而形成纤维网络状物,集中在受损伤的组织器官表面并与周围组织粘合。可见,粘连原本是腹膜一种自身的修复反应,本身没有什么危害,但会导致腹腔内脏器活动度受限制。由于肠管占据了腹腔的绝大部分空间,腹腔粘连就和肠管密切相关,也就有了肠粘连的说法。肠管被牵拉固定在粘连处,不仅活动度减小,肠腔的曲折度也随之加大,故而肠管内径缩小,造成肠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如同通畅的高速公路变成了羊肠小道,会造成行驶不畅甚至堵车。二、肠粘连如何诊断。肠粘连通常安安静静呆在腹腔里不捣乱,医生只能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发作时的症状怀疑为肠粘连,尽管现代医学已有超声、CT、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方法,但这些检查手段只能用来排除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却不能作为确诊肠粘连的依据。只有在麻醉状况下,进行开腹手术或是腹腔镜手术时,人们才能看见肠粘连的真面目。三、如何预防肠粘连发生。由于外科手术是导致肠粘连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手术前后的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一旦医生建议腹腔内疾病需手术治疗,要认真考虑并及时接受手术,拖延手术重则会延误治疗,轻则会加重腹腔炎症,增加肠粘连发生的机会。其次,有医生会在手术中向腹腔内注入一些药物,如右旋糖酐、糜蛋白酶、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这类药物有部分预防肠粘连的作用,但要完全阻止肠粘连的发生还不可能,而且有的方法还有副作用。再次,一旦患者接受了手术,如果没有严重的腹腔炎症和其他的特殊病情,一般术后24~48小时肠蠕动逐渐恢复。为了促使胃肠蠕动功能尽早恢复以及防止肠粘连,一般应采用以下方法:①在医生的许可下,应尽早起床活动,不能下床活动的,也要在床上多翻身活动。②按照医生的要求进食,循序渐进。③必要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些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和方法。四、肠粘连如何治疗。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肠粘连发生的来龙去脉,遗憾的是,目前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肠粘连。对付肠粘连,手术松解仍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手段。但问题是,术后还会形成新的粘连,相同的问题又会重现,所以手术并非一劳永逸之举。前面我们提到,大部分肠粘连患者没有特殊不适,少数患者会表现为肠梗阻,所以我们治疗的重点是如何防止肠梗阻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见诱因有:饮食不当或胃肠炎症等引起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暴饮暴食使大量食物突然进入受粘连压迫或牵扯的近段肠管;餐后剧烈的体力活动,使粘连近端的肠管因重力关系发生扭转等,这些都应该尽量避免。一旦诊断为肠梗阻,采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保守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得到缓解,但今后可能再次反复。倘若肠梗阻经过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肠坏死的征兆,则必须被迫接受手术。五、肠粘连患者如何注意饮食。总的来说,有症状肠粘连患者的饮食必须遵循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清淡、质软、高蛋白、忌冷、忌辛辣的原则。尤其要注意:长纤维食物切碎或嚼碎再吃,否则容易导致食物团增大,不容易通过狭窄的粘连部位;吃东西细嚼慢咽,避免大量食物快速通过狭窄部位;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团子、粽子,以防食物堵塞狭窄处;饭后注意休息,不做剧烈活动,以免粘连处肠管扭转。而无症状的患者虽然不必严格遵循上述原则,也要注意饮食有度,不可暴饮暴食。
消化门诊经常遇到病员肚子只要受一点寒凉就腹痛、腹鸣和腹泻,原因之一是自已耐寒凉能力差,秋天开始转凉了,户外锻炼提高身体耐寒凉能力正当时。 什么是怕冷、受凉和着凉? 实验证明95%的人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冬天是 18-25℃ 、夏天是23-28℃。多数人对温度变化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当人体进入凉或冷的环境,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及时感受、开启产热系统、关闭散热系统,很快体内温度上升,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但有相当多的人较长时间呆在环境温度冬天低于18℃、夏天低于23℃时,如果未采取保暧措施,身体对较低的环保温度不能适应,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称为受凉、着凉或怕冷。 科学家们把人体对 “冷耐受”的下限温度设为11℃,当环境温度低于11℃时,如无保护措施,人体对耐受温度的调节器作用会失效,低温会对人体直接造成比受凉更严重的伤害和疾病。 为什么肚子容易受冷和怕凉? (1)胃肠敏感性强:环境温度下降时,胃肠的黏膜、平滑肌和胃肠腺体分泌对凉和冷的敏感性最强,实验发现气温9~15℃,胃每分钟收缩20次,温度增至32~34℃,胃的收缩只有每分钟1次。突然遇冷后发生胃肠痉挛、胃酸和肠液分泌失调、胃肠黏膜血供减少损伤等。 (2)腹部保暧不够:与胖子相比,腹壁脂肪少的瘦子,肚子上少了一层腹壁脂肪,一层天然的保温层;经常上衣不系钮扣、敞开上衣,腹部得不到保暧。 (3)耐寒能力不够: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长期不进行户外运动,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适应能力变差、身体失去自身调节保温功能。 肚子受凉后会产生哪些不适? (1)上腹痛或脐周痛,喜热水袋捂肚子; (2)食欲增加或减退,喜热饮; (3)腹胀、腹鸣、肛门排气增多; (4)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但无脓血便。 受凉后除了胃肠不适还有哪些身体不适? (1)皮肤血管和竖毛肌收缩出现面色皮肤苍白、鸡皮疙瘩; (2)骨骼肌不停收缩产热出现身体寒战发抖; (3)荷尔蒙释放增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病发作; (4)免疫力下降易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而感冒。 哪些情况最容易受凉出现胃肠不适? (1)气温不降外出未及时加衣服; (2)夜间睡觉没盖好被子或开窗入睡; (3)冬天洗澡后未及时穿衣服; (4)空调温度过低、呆入时间过长; (5)电风扇直吹、时间过长; (6)天冷晨间迎风骑电动车摩托车上班; (7)冬季在非朝阳的房间内工作; (8)热屁股坐上冷板凳; (9)其它 哪些人最容易受凉出现胃肠不适? 环境温度降低后,对凉和冷环境变化不能及时应对和适应,保温能力下降时则容易受凉,常见于下列人群: (1)老年和儿童:儿童体温调节功能未发育成熟、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退化; (2)体型瘦弱者:缺少皮下和腹部脂肪的保温层,更易受凉; (3)荷尔蒙少者:甲状腺、肾上腺分泌荷尔蒙减少,人体产热量下降; (4)冷敏感人群:胃肠功能紊乱,对凉和冷的轻微变化特别敏感而有感觉。 受凉后出现胃肠不适后应该怎么办? (1)尽快进入室内或加衣服; (2)卧床休息、热水袋保暧; (3)饮用温开水或喝热姜汤; (4)稀粥面条等清淡饮食,暂停荤食; (5)注意避免上述原因再次受凉。 休息数小时至多一天就会自然好转,如伴有全身酸俊、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稀水便等症状,说明合并肠道病毒感染,经过休息1-2日无好转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秋凉了,开始耐寒凉适应锻炼正当时 要得胃肠好、不怕受凉,最好的方法是进行耐寒训练,提高身体耐寒凉能力。人的耐寒凉能力部份取决于遗传和体质,更多是通过自已的锻炼而产生。这种能力,不是一次锻炼就会产生,也不是产生后够用一辈子,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锻炼和维持。国内一项研究部队100名新兵每日在-8至-17℃气温训练4-6小时,发现一个月后南方新兵不再怕冷,两个月后和北方新兵一样能耐寒。 炎热的夏季过去了,清凉的秋季开始了,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开始进行耐凉寒适应锻炼,是一年中最佳时机,所谓“春捂秋冻”中的“秋冻、秋凉”是指通过锻炼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只要坚持就会获得耐寒凉的能力,当遇到冷空气时不会因受点凉就出现腹痛、腹鸣和腹泻了。 如何进行耐凉耐寒锻炼? 耐寒锻炼,适合自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时间:适合你的时间,每次20-40分钟; (2)地点:户外,如空气新鲜宁静的小公园; (3)穿着:尽可能穿单衣,结束时加外套; (4)频度:至少每周3次,最好坚持每天; (5)强度:微出汗、酸加量、疼减量、麻不练; (6)形式:步行,大极,广场舞,游泳,自行车,羽毛球等。
得了便秘首先应该尝试饮食调理、生活规律调理和情绪调理: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生活起居规律,不要熬夜,保持心情舒畅。通过这些调理如果便秘缓解了,那就不需要吃药。如果很认真地做了这些基础调理,仍然存在便秘,就得药物治疗了。 便秘的严重程度分为3等: 1 如果便秘还不到半年 大便不是很干硬,通过生活调理、饮食调理或者心情调理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这种是轻度便秘。 2 如果便秘已经十多年 大便非常困难,需要用很多药物治疗,但效果仍不是很好,严重影响生活和情绪,这种是重度便秘。 3 中度便秘则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便秘的人最好要根据上面的标准,简单判断一下自己的严重程度。不同严重程度的便秘都可以用药治疗,或用药辅助,但不同程度的便秘,用药方案不完全一样。 轻度便秘,光吃水果、蔬菜远远不够 从原理上来说,吃了足够量的膳食纤维,相当于吃了溶积性通便药,但事实上,按照咱们目前的饮食习惯,吃进去的膳食纤维是不够的。所以,如果平时能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确实可以改善便秘,但如果饮食上做不到,也可以通过服用容积性通便药来补充。 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1 容积性通便药(膨松药) 常见的有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车前番泻颗粒等; 2 渗透性通便药 常见的有聚乙二醇、乳果糖和盐类泻剂(硫酸镁); 3 刺激性通便药 常见的有大黄、番泻叶、芦荟胶囊、开塞露等; 4 促动力药物 常见的药物如普芦卡必利; 5 益生菌类药物 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胶囊。 轻度便秘:容积性通便药 推荐轻度便秘的人,使用容积性通便药,常见的有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车前番泻颗粒等。容积性通便药富含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吸水会膨胀,形成黏液团,使粪便膨胀软化。一方面体积胀大的粪便会促进肠道蠕动,另一方面,软化的粪便也更利于排出。 空腹时吃容积性通便药比较好,服药期间要注意多饮水。因为容积性通便药的作用就是吸收肠道里的水分,使粪便的体积变大,质地变软。如果喝进去的水不够,粪便吸收的水分不足,大便还是会很硬,排起来就还是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注意补水。 如果容积性通便药服用过量,就会造成腹胀或者轻微的恶心,调整一下用量就可以缓解,也可以与益生菌类药合用,缓解容积性通便药带来的不舒服。 中度便秘:渗透性通便药 便秘好几年了,生活调理了也没有用,吃很多蔬菜水果也不见好的话,可以用渗透性通便药,常见的有聚乙二醇、乳果糖和盐类泻剂(硫酸镁)。渗透性通便药进入大肠以后,使肠道里的水分不易被肠壁吸收,从而保留肠内水分,润滑肠道,软化粪便,刺激肠子的蠕动,促进排便。 这类通便药空腹吃比较好,同样要注意补水,才能充分发挥药效。一般渗透性通便药吃2~3天就见效,有的患者吃的量大,甚至2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排便,所以见效时间是因人、因药而异。 渗透性通便药服用量大的时候会产生腹泻,可以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重服用。服用乳果糖后,如果没有明显的腹胀感,可以继续服药,腹胀的感觉慢慢症状就会缓解;如果服用过量了,产生了明显的腹胀感,可以减少点剂量,通常3~5天后就可以缓解。 对于这种渗透性通便药来说,年轻人吃一段时间,便秘好了就可以停药,不用终身服药。但对于高龄的重度便秘患者(结肠性便秘),如果身体无法承受手术,或其它治疗无效,需要终身间断服药。 重度便秘: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便秘多年,体质衰弱,十多天才排一次大便,排便还很困难,吃乳果糖也不太管用的话,可能是由于结肠紧张度降低,肠平滑肌松弛导致的,简单来说就是结肠动力不足,“没力气”推动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从而引起了便秘。 这类患者除了用渗透性通便药之外,还可以使用促肠动力药,帮助肠子蠕动。像是促进肠蠕动的常用药,普芦卡必利饭前饭后都可以吃,一般用药1~3天见效。 这种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甚至头疼,但一般比较轻,不需要停药。如果出现了严重腹泻,可以减量,比如原来吃一片可以减到半片。 在这里提醒大家,药吃了三周效果还是不好的话,就要找医生重新评估,看是应该继续服药,还是换其它的药。
前情提要:肠镜检查,做还是不做? 问题一:小于50岁的人要不要做肠镜检查? 一位三十岁出头的朋友,几年前有过几次血便之后,医生建议做肠镜,取出两个小息肉,都是良性的。就在去年,他的父亲查出大肠癌,之前从未做过肠镜。所以,任何人,不论年龄,如果有异常症状,请咨询你的医生,做必要的检查,包括癌症筛查项目。 另外,我们要知道,筛查指南是从人群的,宏观的角度出发,考虑了经济因素,平衡了医疗投入和防治效果之后而制定的。是医生行医的指南,不是铁板一块的律法。癌症筛查,因人而异,因癌而异。 在美国,过去二,三十年,年轻人的大肠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可能跟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缺乏普遍的筛查都有关系。 据报道,中国人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48岁左右,理论上筛查年龄可以比美国的酌情提前。期待大陆医学界的基于大量可靠数据的筛查指南。 问题二:都七老八十了,还要不要做肠镜检查? 美国肠镜检查指南建议,50岁到75岁的有平均风险的人每十年做一次。76岁以上的咨询医生。肠镜检查毕竟是一项侵入性的检查,另外可能还需要做镇静或麻醉。每个人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同,老年人往往还患有其它疾病。所以,对这个人群,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评估肠镜检查的好处和风险,给出建议。 问题三:听说过肠穿孔感染甚至引发死亡的例子,不想做怎么办? 从统计数据看,肠镜检查导致肠穿孔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一。但对每个患者来说,只有两种结果,没穿孔和穿孔。跟任何侵入性的操作一样,肠镜检查是有风险的。所以,第一,找个口碑比较好的医生。第二,咨询医生,评估风险。一些做过腹腔手术或者有过腹腔感染的病人,往往有程度不等的内脏组织粘连,严重时会让肠镜检查的操作变得很困难。第三,选择其它筛查方法,比如便潜血检查,每年做一次,没有风险。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再考虑肠镜。 强调很重要的一点:肠镜检查仅仅是筛查手段之一。所有的筛查手段都有局限性,不可能发现所有的异常。举两个例子,病人A在做了肠镜检查后第五年发现患有大肠癌。病人B在做了乳腺癌筛查后6个月,发现患有乳腺癌。都还没到下次筛查的时间。有两种可能,一是病人的癌症发生在筛查之后,而且该病人的癌症发展比一般人快。另一个是上次筛查可能漏掉了一些很小的病变。 所以,最根本的预防不是哪个检查,而是在于你的每一天,无论什么样的癌症。我们能做的预防包括戒烟,控酒,减肥,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境。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最好的癌症预防是戒烟,控酒,减肥,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境。 对于大肠癌来讲,健康饮食尤为重要。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饮食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患大肠癌的风险。 -红肉,尤其是加工过的肉制品(熏肉,火腿,香肠等)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这些烟熏腌制的加工肉类中通常还加有防腐剂。 -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减少废物和毒素对肠壁细胞的伤害,可以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素食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比非素食者低16%。然而,预防大肠癌效果最佳的饮食并不是完全素食,而是“pesco-vegetarian diet”:素食加鱼类等海鲜。以果蔬五谷为主辅以海鲜的pesco-vegetarian饮食可以降低大约45%的大肠癌风险。 拥抱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因其最接近pesco-vegetarian diet,近几年风行欧美。这种来自传统的南意大利,希腊和其他地中海区域的饮食不仅显著降低大肠癌风险,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风和认知障碍的风险。通俗地说,地中海饮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最佳饮食结构。 那么地中海饮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到?克利夫兰诊所心血管团队的营养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遵循这几点,无需亲临地中海,你也可以享受健康美食。 1.每天以植物类食物为主。优先食用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种子,五谷杂粮,新鲜调料作物等。 2.挑选各色新鲜蔬菜,简单加工,避免营养素的损失。生食,水煮,短时间煎炒或烧烤都可以。 3.食用全麦食物,包括各种带皮的谷物。谷物的皮上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铁和B族维生素。 4.用各种豆类做主菜和汤。各种豆类不仅富含各种营养素。而且价廉物美。 5.饭后甜点可以用新鲜水果取代甜腻的各色蛋糕。 6.选用各类坚果和种子做零食。坚果类可以提供健康的脂类,蛋白和膳食纤维。因为热量比较高,建议每次少量食用(一次1/4杯)。另外,搭配松籽和芝麻都可以为你的主菜增色不少。 7.用橄榄油取代黄油和各种厚重的撒拉酱,降低坏脂肪酸LDL。 8.每星期吃两次鱼,三文鱼,金枪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富含omega-3脂肪酸。(当然,要挑选来自没有污染的水域的鱼类及海鲜)。 9.适量的鸡蛋和奶制品。脱脂酸奶和低脂奶酪是很好的钙和蛋白质的来源。蛋黄并不可怕,可以适量食用。建议鸡蛋不超过每周4-7个。 10.多吃禽类等白肉,少吃红肉(控制在每个月只吃几次) 11.葡萄美酒是佳酿,适量饮用保健康。适量指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3.5盎司一杯),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佐餐为佳。
痔疮分三类 肛门是非常精细、神经丰富的特殊器官。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很多人以为长在肛门外的是外痔,肛门内的是内痔,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内外痔是以齿状线(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的连接处有一条锯齿状的线)划分的,齿状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为内痔,齿状线以下的为外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为混合痔,是内痔通过静脉丛与相应的外痔融合,即上、下静脉丛的吻合。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会问,“三种痔疮哪种更危险”?其实,并非哪一种痔疮更危险,每种痔疮发展到最后阶段都会很严重。 1.内痔:出血严重时,会导致失血性贫血,严重会造成晕厥、休克。 2.外痔:如果出现血栓或炎性水肿,主要以疼痛为主,应该及时就医,否则情况加重,会造成组织坏死。 3.混合痔:如果不及时手术,也是极其凶险的,会造成感染、坏死,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出现危急重症。 痔疮的4个时期 第一期:出鲜血为主,不脱出,轻微隆起。 第二期:痔核脱出,但能自行还纳,大小像花生或者核桃。 第三期:脱出不能还纳,需以手送回,痔疮有单核脱出,也有环状脱出的,单核就是一个痔核出来;环状就像一圈小西红柿一样,痔核围成一圈,掉出来。 第四期:混合痔嵌顿,痔疮脱出不能还纳,出现血栓和炎性水肿,严重影响生活。 痔疮与癌只差一“指” 体检时,很多人因为害羞觉得难为情而在“肛门检查”那一栏里写了放弃。殊不知“痔”与“癌”只是患者做不做指检那一念之间的差别。 许多人早期出血时,一直认为是痔疮出血,拖延了很久才来治疗。后来竟然查出是低位直肠癌晚期。如果能早点发现是直肠癌,及时治疗,可以将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肛门指检”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便血病人进行肛门指检是非常必要并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80%的癌肿可以通过肛门指检被发现,大夫会根据手可触及到各种异物,如较硬、不移动的结节状肿块,或带蒂、可移动的息肉样肿物等来判断是否癌变。 因此,大便出血也要仔细鉴别。痔疮出血的特点是,便血颜色鲜红,大多和之前吃辛辣食物有关,没有大便习惯性改变。如果是肠癌会出现,便血颜色暗红、次数增多、体重下降、饮食减少、睡眠不好等的症状。 8招预防痔疮 1.起床后一杯清水 水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的,所以不仅起床后应该喝一杯清水,每天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然后揉揉肚子,顺时针按摩小腹,5分钟左右,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2.蹲马桶,别超过5分钟 起床后,我们的大脑会发布“起立反射”信号,这时会产生想排便的念头。千万不要因为时间紧或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憋着。另外,蹲马桶的时候不要玩手机,不要看报纸,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 3.多吃水果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预防便秘,苹果、梨、西瓜、香蕉都是不错的选择。 4.蔬菜配粗粮 蔬菜中有很多都富含纤维素,比如甜菜、西兰花、甘蓝科蔬菜、胡萝卜、绿豆、菠菜、芹菜、茭白等。全麦、麦麸等谷类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清淡饮食,少吃过于油腻或熏、煎、炸类食品。 5.回家途中,悄悄做提肛操 不论是挤地铁还是坐公交,你都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做做提肛动作。有意识地收缩尿道、阴道、直肠括约肌,然后放松。如此反复50~100次,建议每日做2~3遍效果最佳。 6.晚饭不喝酒,少辛辣 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榨菜、辣椒、辣酱、生姜、大葱、蒜头、茴香等容易造成痔疮发作。平时可以少吃一些,最好不要饮酒。 7.睡前温水坐浴 温水能促进括约肌处的血液循环,还能止痛、止痒。每天临睡前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坐浴10分钟,是既卫生又有效的好办法。 8.保障睡眠不熬夜 调查显示,夜猫子一族是患痔疮和便秘的主力人群。身体经过一整天的劳作,到了晚上需要进入休息调整状态,肠道也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润滑工作,吸收营养,排出废物,这样第二天才能顺利排便。▲
医生,我这个病有什么需要忌口的吗? 医生,肿瘤患者是不能“补”的吧? 医生,哪些是“发物”?无鳞的鱼都不能吃? 医生,我化疗时都有什么东西不能吃啊? …… 这些问题,肿瘤科医生每天都要被问无数次,似乎除外治疗,患者和家属们最关注的就是饮食了。 “忌口”这一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因为大家对肿瘤患者饮食的过分重视而出现了一些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肿瘤患者最关心的7大问题。 1. 肿瘤患者要不要“忌”,能不能“补”? 有些人认为肿瘤的生长需要营养,患癌后所吃的营养物质会被肿瘤吸收,从而加速肿瘤的生长。因此,患者在手术后只吃主食、青菜和水果,而且还控制饮食量;家属更是不管患者被肿瘤消耗得多么清瘦,都拒绝接受医生关于营养方面的建议。 事实上,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发布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指出: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能促进肿瘤的生长。 虽然理论上有担心营养支持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可能性,但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未见到营养支持促进肿瘤生长的证据。而针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不仅不会促进肿瘤生长,还能够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反而对肿瘤治疗有益。 另外,在那些已经极度消瘦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体内,肿瘤并不会停止或放慢生长的脚步,饮食营养上的节制恐不能“饿”死肿瘤。 对于带瘤生存的患者,如果已有营养不良,建议饮食上增加营养,甚至接受营养支持治疗(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从营养支持治疗中获益)。而那些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正常的饮食,保证每日的营养需求,使自己拥有合理的体重,将机体免疫力调节到较好的状态。 所以要不要“忌”,能不能“补”,还得看患者的营养状态,无需太多其他的顾忌。 而且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说,饮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如果不能愉悦的进行饮食,还能愉快的生活吗? 2. “发物”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认为“发物”就是能够导致肿瘤快速增长的食物,比如无鳞鱼。但对于肿瘤来说,真的存在“发物”吗? 无鳞鱼是传统医学认为的“发物”之一,但我认为这个“发物”恐怕被移花接木了。 “发物”更多的是能催发过敏性皮疹快速、大量生长的食物,如果你过敏了,可真是需要“忌口”这类食物(多是蛋白质类,也有植物类,如韭菜),这些食物多含组胺,而且含组胺量越多,就越容易加重过敏。但过敏和肿瘤的生长是大大不同的。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代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其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人体,生长速度则更多的取决于自身,所以食物恐怕不具备催使肿瘤迅速生长的能力,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发物”,肿瘤患者是不用忌的。 三、化疗时需要“忌口”吗? 化疗患者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不要喝酒(这些饮食容易导致胃肠道不适,尤其不适合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除此之外有一些不太适合患者的饮食,但并非禁忌。 例如容易导致患者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的食物: ——加重呕吐 含5-羟色胺:常见食物有香蕉、核桃和茄子等; 含色氨酸:常见食物有小米、腐竹、豆腐皮、虾米、紫菜、黑芝麻等。 ——导致腹泻 贝壳类海鲜 这些食物如患者有意愿吃,可以少量给予,但胃肠道反应较重者需要避免。此外,化疗期间不能吃生冷硬的食品,饮食要注重清洁、清淡,营养全面。 四、非化疗期间的饮食有哪些禁忌? 无论是那些已经逃脱肿瘤魔爪的患者,还是无法摆脱肿瘤纠缠的患者,都应选择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更多的是不适合,而非禁忌。不适合饮酒(酗酒肯定是禁忌),不适合辛辣刺激食物(辣椒、生的葱姜蒜),不适合暴饮暴食。 至于那些已经列为致癌物的食物(烟熏烧烤的食物,加工的红肉,腌渍菜等),更要少吃或不吃。 五、化疗期间能否饮茶? 很多人认为,茶中的成分可与药物产生反应,从而导致“解药”。 但即使存在相互作用,两者能否在人体内环境中相遇并发生反应后导致解药,仍是一个答案不清晰的问题。 举个例子,茶多酚虽与铁剂能够产生反应,但是喝茶并不能导致贫血。 所以化疗期间还是喝白开水吧,多饮水对身体是一种保护措施,各种饮品中,能够多饮的也只有水了。 六、肿瘤患者能否使用白蛋白? 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肿瘤患者能不能“补”的问题,很多人想“补”又怕“补”。 对于营养状态正常的患者来说,是不需要使用白蛋白的。 而对于生存期较短、白蛋白缺失严重的晚期肿瘤患者来说,补充白蛋白的意义有多大?白蛋白应该更适于白蛋白有所缺失,预计生存期比较长的患者使用。 七、如何面对饮食难题? 我们面临的食品难题是农药残留,激素、抗菌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多数医生认为,有毒有害物质达到一定量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尽量不要长期食用某一种食品,导致某一种有害物质长期在体内积累。而且经常更换食品种类,即便有害物质进入体内,量也不是很多,不会在体内累积。 最后,祝大家轻松愉快的进行饮食,吃对,吃好!
《柳叶刀》重磅:17年17万人临床试验,一次肠镜检查降低肠癌风险17年丨奇点猛科技 原创 2017-02-24 BioTalker 奇点网 就在本周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癌症筛查和预防研究团队的Wendy Atkin教授和她的同事们,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振奋人心的重磅研究(1),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让受试者群体在随后的17年内肠癌发病率降低近30%。据悉这是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史上,随访时间最长的大型临床试验。 「那些参加肠癌筛查的受试者,如今年龄都在72岁到81岁之间了。23年前的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持久的保护了他们17年」,Atkin在论文中介绍。 Wendy Atkin教授 在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的癌症,杀伤力在所有癌种中位列第四。据估算,2012年全球新增140万肠癌患者,70万人因肠癌死亡。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等2016年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jicians》杂志上发表了《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2),预计我国2015年肠癌新增发病人数为37.63万,死亡人数为19.1万,发病人数和导致的死亡人数都位列所有癌症种类第五。 实际上,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肠癌可怕程度要稍低,因为肠道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一般需要15-20年时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用肠镜实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冲到90%以上。 从良性异常增生变身恶性肠癌需要15到20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各个领域科学家通力合作之下,已经开发了多种肠癌的早期筛查、检测和治疗方法,其中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基因检测、结肠镜检查,以及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其中以结肠镜检查效果最佳。因为侵入性的结肠镜几乎能贯穿整个大肠(可以全面覆盖近端和远端结肠),可以关照到大肠的所有部位。结肠镜检查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是,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或者小肿瘤,要么可以立即切除,要么可以顺便取活检。大量的研究表明,结肠镜的筛查敏感性高达90%以上。 肠镜可以直接割掉在肠道中发现的异常肿块 然而,从结肠镜深入肠道的深度就可以看出,结肠镜检查绝对不易,患者的体验肯定也不佳,而且还有发生肠穿孔的危险。此外,结肠镜检查价格不菲,还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操作,等等。这些问题都大大阻碍了结肠镜筛查的全面推广。 于是,深入肠道较浅的柔性乙状结肠镜(可以覆盖远端结肠)应运而生了。乙状结肠镜不仅延续了结肠镜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还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并发症风险,患者的耐受性也大大提高,被广大医师寄予了厚望。然而,乙状结肠镜难以全面覆盖所有结肠的缺陷,也让它受到一些质疑。 左:结肠镜(Colonoscopy)能照顾到整个大肠,甚至包括离肛门较远的近端结肠;右:乙状结肠镜(Simoidoscopy)最远只能照顾到呈「乙」字形的远端结肠 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大型临床研究证明柔性乙状结肠镜可以大幅降低人群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3-6)。在长达11年的随访期内,接受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的受试者肠癌的发病率降低33%,死亡率降低43%,而且在乙状结肠镜可以覆盖到的远端结肠范围内,远端结肠的发病率直接下降了50%。然而,肠道肿瘤恶变时间一般超过15年,在更长的时间内,柔性乙状结肠镜对受试者还有保护作用吗? Atkin教授和她的同事统计的数据,来自英国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多中心随机试验(UK Flexible Sigmoidoscopy Screening Trial,UKFSST),这个实验的受试者在在1994年到1999年间于英国的14个医院完成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 UKFSST一共研究了超过17万人,起初他们的年龄在55岁到64岁之间。其中112936人为没有接触过的控制组,另外的57098人组成试验组,其中有40621人接受了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其余16477人没有接受筛查。当然这中间肯定有人因为肠癌之外的原因死亡,或者退出临床研究。所有人的随访中位数为17.1年。 肠癌的发生率:红色是乙状结肠镜受试者群体 Atkin团队发现,试验组累计有1230人被诊断为肠癌,其中353人因肠癌死亡;控制组累计有3252人被诊断为肠癌,有996人因肠癌死亡。如果把那些因其他原因死亡,或者退出的人也算在内,接受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的试验组成员肠癌的发生率与控制组相比降低了26%,死亡率降低了30%;如果不考虑因意外死亡或中途退出研究的人,接受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的试验组成员肠癌的发生率与控制组相比降低了35%,死亡率降低了41%。由此看来,即使经过17年的考验,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对受试者仍有保护作用。这个消息显然是振奋人心的。 肠癌的死亡率:红色是乙状结肠镜受试者群体 Atkin团队认为,虽然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价格相对昂贵,而且是一种入侵的检测手段,但是与结肠镜相比已经好多了,而且它还有三个显而易见的优点。一,它对非常小的病变灵敏度非常高,即使是非常小的瘤子,它也能检测到;二,现在的柔性乙状结肠镜兼具检查和治疗功能,一旦它发现肠道有小瘤子,可以随时切除,预防其进一步生长恶化;三,从这个研究来看,这个让人不舒服的侵入性检测或许在17年之内只需要做一次即可。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Paul F Pinsky为研究论文配发了评论性文章,他认为这个研究为政府制定肠癌筛查方法和流程提供了数据支撑(7)。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如此长时间大规模的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研究成果。不过已经有小范围的临床数据显示,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在中国可能也是可行的。 乙状结肠镜照顾不到的近端结肠癌发病率,在受试者和控制组之间没有差异 台湾和信治癌中心医院Tsun-I Cheng研究该医院的病例发现,远端大肠癌的比例占所有肠癌的77.5%(8);而香港中文大学Joseph J.Y. Sung等人在中国人的肠癌筛查中也发现,远端大肠癌的比例占所有肠癌的71.4%,位于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王颢团队也在临床在病历中发现,远端肠癌的比例在70%以上(9)。由此看来,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在亚裔群体大有可为。 由于柔性乙状结肠镜自身的缺陷,它肯定会漏掉一部分肠道肿瘤患者,尤其是近端结肠肿瘤患者。虽然发病率相对降低,但是也应该想办法降低风险。如何将柔性乙状结肠镜与其他检测方法结合?在柔性乙状结肠镜发现哪些异常,需要结肠镜出马?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不过在结果出来之前,年龄满足筛查条件的人,无论如何应该给自己做个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
很多患者对于行结肠癌手术后如何后续处理不是很清楚,我总结工作二十多年来上千例结肠癌的诊治心得给予大家一些建议,但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是否采纳自行决定。手术后需要注意的有:1:心态:患者需要有良好乐观的心态,心态决定预后,乐观的心态胜过任何的良药;因为患者长期对于疾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会严重损害自我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是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防线。患者家属需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并给予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持,这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2:运动: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不能因为动了手术而成天呆在家里,而应该到户外适当的走动,早餐后以及晚餐后适当慢步运动(1小时左右),并在中午的时候进行午休。很多患者家属认为患者进行过手术而不让患者运动这是严重错误的,户外运动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与人交流,可以增强体质。在患者身体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让患者适当从事家庭的劳动甚至适度的工作,这样可以避免患者长期呆在家中而产生负面情绪,另外可以使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3:饮食:结肠癌术后三月内基本以半流质饮食为主,粥和烂面为主,少量多餐(2-3个小时吃一顿),不需要进食过多的所谓有营养食物(甲鱼黄鳝泥鳅等),饮食以干净清淡为主,辅以医院配的乳清蛋白粉。西医没有“发货”这个概念,喜欢吃的东西只要烧烂就行,比如猪肉、牛肉、鱼肉均可以,但需要每天变换食谱,保持患者的食欲非常重要,最好家中买个榨汁机,每天做不同的水果果汁饮用,这样可以充分补充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盐,营养成分的均衡对治疗肿瘤也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不要进食糯米类食物、不易消化食物(毛笋,柿子等)以及坚果类食物(花生,瓜子等等),容易引起肠梗阻。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高脂肪高营养是促进结肠癌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结肠癌术后的营养应该控制,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建议“八分素食二分荤”。4:营养:非常不建议吃所谓保健品,包括灵芝孢子粉或冬虫夏草类食物(市场上95%是假货);保持患者良好的食欲比保健品效果好的多,记住“药补不如食补”。5:治疗:结肠癌的治疗意见必须绝对听从医生专业建议,经常有患者说我在百度上看到什么什么意见,请你千万不要相信,不然也不会有魏则西事件。结肠癌术后的治疗主要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病理切片而定,如果患者身体情况恢复良好结合患者的年龄,部分的Ⅱ期、Ⅲ期和Ⅳ期结肠癌需要化疗,而对于术后恢复非常差的患者,化疗有害无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好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中药调理。但需要注意的事如果有化疗的条件,西药化疗是根本,中药调理是辅助,千万不可主次颠倒。具体化疗方案详细询问主治医生。6:排便问题如果是结肠癌术后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困难,这是正常的,不要过度焦虑。如果3天未有排便,建议口服一两香油(麻油),分一或两口喝下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注意在食物中滴入少量香油对排便是效果不明显的;如果口服香油没有效果,可以到药房买“杜秘克”或者“福松”口服(可以每天口服1-3包直至有排便为止);如果是乙状结肠癌患者有明显大便异常(大便次数多但每次大便量极少,大便费力困难等),严重患者需要找主诊医师就诊观察吻合口恢复情况,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吻合口会逐步纤维化而导致狭窄,需要给予定期手法或器械扩张,对改善症状会有一定的效果。7:随访术后两周找主治医师随诊,前半年每个月复诊一次,后半年每三个月复诊一次,术后第二年半年复诊一次,术后三年后每年复诊一次。一般需要每年定期肠镜检查,因为有部分患者具有发生结肠癌的倾向性,肠镜检查可以预先发现结肠息肉而进行摘除,避免由于息肉恶变而形成结肠癌。如果在出院后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1: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胀,严重的恶心,呕吐,应及时急诊就诊;2:出现其他意外情况无法处理需及时急诊就诊。本文系王海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多患者对于行直肠癌手术后如何后续处理不是很清楚,我总结工作二十多年来上直肠癌的诊治心得给予大家一些建议,但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是否采纳自行决定。手术后需要注意的有:1:心态:患者需要有良好乐观的心态,心态决定预后,乐观的心态胜过任何的良药;因为患者长期对于疾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会严重损害自我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是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防线。患者家属需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并给予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持,这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2:运动: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不能因为动了手术而成天呆在家里,而应该到户外适当的走动,早餐后以及晚餐后适当慢步运动(1小时左右),并在中午的时候进行午休。很多患者家属认为患者进行过手术而不让患者运动这是严重错误的,户外运动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与人交流,可以增强体质。在患者身体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让患者适当从事家庭的劳动甚至适度的工作,这样可以避免患者长期呆在家中而产生负面情绪,另外可以使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3:饮食:直肠癌术后三月内基本以半流质饮食为主,粥和烂面为主,少量多餐(2-3个小时吃一顿),不需要进食过多的所谓有营养食物(甲鱼黄鳝泥鳅等),饮食以干净清淡为主,辅以医院配的乳清蛋白粉。西医没有“发货”这个概念,喜欢吃的东西只要烧烂就行,比如猪肉、牛肉、鱼肉均可以,但需要每天变换食谱,保持患者的食欲非常重要,最好家中买个榨汁机,每天做不同的水果果汁饮用,这样可以充分补充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盐,营养成分的均衡对治疗肿瘤也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不要进食糯米类食物、不易消化食物(毛笋,柿子等)以及坚果类食物(花生,瓜子等等),容易引起肠梗阻。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高脂肪高营养是促进直肠癌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直肠癌术后的营养应该控制,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建议“八分素食二分荤”。4:营养:非常不建议吃所谓保健品,包括灵芝孢子粉或冬虫夏草类食物(市场上95%是假货);保持患者良好的食欲比保健品效果好的多,记住“药补不如食补”。5:治疗:直肠癌的治疗意见必须绝对听从医生专业建议,经常有患者说我在百度上看到什么什么意见,请你千万不要相信,不然也不会有魏则西事件。直肠癌术后的治疗主要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病理切片而定,如果患者身体情况恢复良好结合患者的年龄,部分的Ⅱ期、Ⅲ期和Ⅳ期直肠癌需要化疗,而其中对于距离肛门10cm以下的直肠癌患者必要时需要放疗,而对于术后恢复非常差的患者,化疗有害无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好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中药调理。但需要注意的事如果有化疗的条件,西药化疗和放疗是根本,中药调理是辅助,千万不可主次颠倒。具体化疗方案详细询问主治医生。6:排便问题如果是直肠癌术后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困难,这是正常的,不要过度焦虑。如果3天未有排便,建议口服一两香油(麻油),分一或两口喝下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注意在食物中滴入少量香油对排便是效果不明显的;如果口服香油没有效果,可以到药房买“杜秘克”或者“福松”口服(可以每天口服1-3包直至有排便为止);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吻合口会逐步纤维化而导致狭窄,需要给予定期手法或器械扩张,对改善症状会有一定的效果。7:随访术后两周找主治医师随诊,前半年每个月复诊一次,后半年每三个月复诊一次,术后第二年半年复诊一次,术后三年后每年复诊一次。一般需要每年定期肠镜检查,因为有部分患者具有发生直肠癌的倾向性,肠镜检查可以预先发现结肠息肉而进行摘除,避免由于息肉恶变而形成直肠癌。如果在出院后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1: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胀,严重的恶心,呕吐,应及时急诊就诊;2:出现其他意外情况无法处理需及时急诊就诊。本文系王海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顾晋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众多头衔。他的学术论文经常出现在世界知名的医学刊物上,2007年,他还获美国外科学院(FACS)院士殊荣。 这位声名远扬的外科大夫,从2000年起,却一直在研究一门不那么专业的学问—如何将坏消息传递给病人。甚至在即将于厦门召开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学术年会上,他在准备专业报告的同时,还自报题目,讲“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 “语言可能是一剂良药,也可能是一把杀人的屠刀。”这名魁梧的外科大夫说道,“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是一门艺术,体现着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做医生,有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9月23日上午8点,顾晋穿着白色大褂走进诊室。他今年54岁,脸刮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白大褂的胸前开口处,还能看到一条间色的领带。 这天上午,他将在一个狭小拥挤的诊室里,接待34名病人。这意味着,他将要告诉这34名病人“坏消息”或者“好消息”。当然,踏进肿瘤医院大门的患者,尤其是首诊患者,将有相当一部分人,听到的是“坏消息”。 顾晋一走进诊室,就有不少病人围上来。有希望加号的,有希望给自己先看的。他一一安慰大家,并让助手给一些急切的病人加号。顿时,诊室安静下来。顾晋坐定,开始接诊。 一个从外地到北京求诊的病人,盯着顾晋的一举一动。他仔细看完病人的化验单,拍拍病人的肩说:“你肠子上长了个东西,我给你拿掉就行。” 病人怔了一下,随后似乎略微放松下来,点点头说:“全听您的。” 这是顾晋告诉病人坏消息的一种方式。他尽量避免使用诸如“癌”、“肿瘤”、“转移”等刺激性的字词,而是用“东西”、“跑”等“病人容易接受”的字词替代。 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陈焕朝曾在媒体公开表示,死亡的癌症患者,有三分之一是吓死的。媒体报道中也常看到因得知患癌而“吓死”的案例。 “做医生,有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顾晋说。 他回忆,自己刚入行时,并不太在意与病人的交流。那时,他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医术。 1999年,顾晋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学院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他目睹了美国同行如何与患者沟通。 美国的做法是直接告知病人实情。“这是法律规定,如果不如实告知,医生可能会面临指控。”美国同行告诉他。 “不过,告知实情不意味着不讲方式方法。”顾晋说,他发现,美国医生非常重视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一些医学院还专门开设“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的课程。 而顾晋在国内的从业经历中,通常是病人家属请求医生向病人隐瞒病情,唯恐病人承受不了。顾晋起先也尊重家属的意见。 从美国回来后,顾晋开始意识到“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是门值得好好钻研的学问。他在课堂上与自己的学生讲,与北大肿瘤医院的大夫和护士讲,甚至在一些学术论坛上,他也多次讲这个话题。 2008年,在顾晋的倡议下,北大肿瘤医院开展过一次医患沟通大赛,其中一项比赛就是“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每个科室出一名大夫与一名护士,自己设定情节,由医生客串病人。这次比赛中,顾晋所在科室获得第一名。 最近,当接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学术年会的报告邀请时,顾晋又一次选择了这个“非专业”话题。他在微博上声称:“我觉得我们的肿瘤科医生应该学会和病人沟通,应该知道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这是一门课程,是一门学问。” “你的病情不简单,但是我们有办法” 30多年的外科医生职业生涯中,顾晋见过形形色色试图向病人隐瞒病情的家属。 有一次出诊时,一个病人直接告诉他,刚刚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病人家属此前一直隐瞒。因病人不知情,在简单治疗后,仍然像往常一样干活,结果身体每况愈下,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顾晋至今还能记得病人那哀怨的眼神。“他们为什么不告诉我?”病人哭着,眼睛扫视着每一个在场的家属。 还有一次他出诊时,一对年轻夫妻进入诊室。女子父亲直肠癌并肝转移,小两口极力主张隐瞒病情,并叮嘱顾晋,千万别告诉父亲实情。 病人进来后,顾晋给他做完检查,本想据实告知病人,但小两口紧张地把老人推到门外。 见此情形,顾晋严肃地对小两口说:“我看得出他是一个非常坚定的人,他的病情非常严重,但是我有治疗办法。另外病人也有知情权。他一定能积极面对。” 小两口被他说得无法反驳,最终同意由顾晋告诉病人病情。 病人进来了。顾晋首先告诉病人:“你的病情不简单,但是我们有办法。”并详细向他做了说明。 病人在听完顾晋的话后,坚定地表示,一定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结果充满信心。小两口听到父亲的话后,也放心许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治医师宋丽莉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90%的癌症患者希望得知诊断的真相。 我国的法律中早有规定,病人有知情权。1999年实施的《执业医师法》第26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在现代社会,隐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年轻患者、有知识的患者,都可借助网络了解自己的病情。 在顾晋看来,病人知道真相,并不那么可怕。“病人接受坏消息的承受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可怕的是相互隐瞒,浪费了感情,甚至延误了治疗。”他说。 他的母亲,就是被癌症夺走生命的。母亲是一名医生,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顾晋观察到,母亲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非常平静。 住院期间,一天,母亲叫顾晋到身边,拉着他的手说:“我想回家一趟。”顾晋没有犹豫,向主管医生请假后,带着妈妈回家了。 回家后,母亲表情“非常淡定”,把所有的事情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他到现在还能记得妈妈安排完所有事情后准备离家的那一刻。妈妈看了家最后一眼,锁上门,只说了一句“我们回医院吧”。 顾晋很想听妈妈说点什么,可她什么也没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教授恩格尔就在《科学》杂志上提出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医学中引进社会科学方法以及心理学方法。其核心是医生护士在关注病人身体疾病的同时,应该关注病人作为社会人的所思所想,他们因病产生的感情、心理变化。 “病人是一个有病的人,他应该得到尊重。沟通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外科医生最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顾晋说。 医学是“温暖的科学”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慰籍。”这是一名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座右铭,在医学界广为流传。顾晋也在一篇博客中,引用了这句话。 多年前,顾晋刚刚从医学院毕业,在儿科实习时,接触到一个得白血病的小患者。孩子快不行了, 许多老师同学都安慰他,说他表现得很坚强,但小孩对这样的安慰无动于衷。 有一名老医生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知道你不舒服,你可能就要离开我们了。你最喜爱谁呀?” 孩子立即回答:“外公,但是他已经不在了。外婆说外公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孩子,你静静地睡吧,很快就能见到外公了。” “真的吗?”孩子眼里闪着光芒。 “是的,孩子,睡吧。”老医生说。 顾晋看着孩子慢慢地离开了人世,但孩子脸上带着喜悦。 这个故事,顾晋经常讲给大家听。“医学是有限的,但爱是无限的。”大家也经常听到他这么说。 “告诉病人坏消息后,还要给病人足够的关爱与希望。爱可以改变世界,超越科学的界限。”顾晋说。 他在一篇博客中写道:“病人就像流水线上的零件,看不到医生的面孔,听不到医生的呼唤,更见不到他们的亲人。病人与医生的心灵沟通被现代化机器设备分割了。” 而他期望医学是“温暖的科学”。为此,这个知名外科大夫坚持每个工作日早晨到病房,和病人说点家长里短的事儿。一些病人常去病房走廊的一角晒太阳,他发现后,就买了一对沙发放到那里。 在一次聚会上,他见到一个同学。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还记得10年前你和我的谈话吗?” 10年前,顾晋的这名同学因乳腺肿瘤入院检查。顾晋下了手术台,陪着病床上的同学等待诊断结果,“就像等待审判一样的心情”。 40分钟里,他和同学一起回忆了大学时代的故事。尽管坏消息传来,但同学已经不那么紧张焦虑了。 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他常常有很多无奈。不少病人,走了。不少病人,他放弃了。他的父母,也是在他眼皮下,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父亲得癌症后,顾晋每天都去探望父亲。有一次他问父亲需要什么,父亲沉思片刻后回答:“我需要你多陪陪我,其他的都不用了。” 说到这里,他又走进手术室。手术结束后,他还要第一时间告诉病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