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可以分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和非依赖性乳腺癌,其分类标准是根据切除肿瘤的激素受体状态测定。激素受体状态可以从病理报告单上查到。临床医生根据病理报告的激素受体状态确定是否给予内分泌治疗,如果激素受体ER阳性,将给予5-10年甚至是15年的内分泌治疗。问题是,激素受体阳性,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我们分析的全世界的报道资料,惊奇的发现<10%受体阳性的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从内分泌治疗中并不明显获益。所以,我们希望这些患者不要盲目延长内分泌治疗,副作用可能大于正作用。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如下:
患者:女,42岁,查体时发现增生, 口服消遥丸无效果,一年检查几次,需要做什么检查?杨其峰:钼靶一年一次,多做对人体有危害,其间担心可行B超检查。患者:谢谢.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比较好?杨其峰:需要根据您的钼靶与B超声像表现而定,一般您这个年龄,最好不超过半年。患者:谢谢。杨其峰:不客气,祝您平安。
患者: 28岁,已有小孩2岁半,因发现右乳肿块半年入院,查体: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乳对称,无桔皮样外观,右乳下方距乳头1.5cm肿块,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右腋下数枚肿大淋巴结,无融合。快速病理检查结果为右乳侵润性癌,大小1.8*1.7cm,6月12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报告:右乳侵润性导管癌,(WH0II级,1.8*1.7cm),ER++,PR+++,cerbB-2 +.腋下淋巴结1/21阳性。查骨头ECT、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分期:T1N1M0。6月12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乳全切,淋巴结清扫);6月21日行CEF方案化疗(CTX0.8+EPI-ADM 140mg+替加氟1.0))静滴d1及补液支持治疗(手臂埋管),并予瑞白针预防性升白细胞治疗,过程顺利;6月26日恢复良好,出院;医院让7月12日进行第二个疗程的化疗,说共要做6次,并建议放疗,之后吃5年药,并说可以考虑化疗后用赫赛汀治疗1年,没有必要进行中医辅助治疗。1、从以上情况看,病情发展程度如何,愈后情况如何;2、手术及放化疗方案是否合适;3、是否需要进行中医辅助治疗;4、是否需要用赫赛汀治疗;5、今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感谢杨大夫百忙之中给予回复为谢,祝工作顺利、合家幸福。杨其峰:1.预后应当不错2.合适3.中医辅助现在治疗期间不考虑4.赫赛汀治疗需要进一步FISH检测5.正常饮食为佳6.放疗不建议做腋窝,内分泌治疗必要,去势可选7.接受正规治疗可有效降低风险。患者:1、我的病理报告中为何没有P53、PCNA、癌基因指标,34βE12(±),P63(±)是什么意思?到底是阳性还是阴性?2、医院cerbB-2(+)指标检测结果的可高性有多大,需要换个医院重新测定以确定是否用赫赛汀吗?3、放疗需要几个周期?杨其峰:1.需要问您就诊医院的医生,如果您想测,估计也可以加上,但目前对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2.需要FISH检查。3.一般为约一个月。
我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合作的一项研究显示,不同的乳腺癌病理类型有不同的生存预后,文章已经在国际上发表(见下),我们据此可以对不同的乳腺癌病人给予不同的治疗(个体化治疗)。也就是说某些小管癌病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其中年轻病人的比例明显增加。许多年轻患友还没有生育过,她们急切想知道的是术后能不能再考虑妊娠育儿,许多患友担心妊娠会增加病情恶化的危险性。就此问题我谈如下几点:1 据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术后的妊娠不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2 《33岁的病人最好3年后考虑妊娠以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如果您不急于妊娠育儿,考虑5年的内分泌治疗后妊娠。3 妊娠分娩后,健侧乳房可以哺乳,可有利于健侧乳房的健康。4 乳癌术后如果使用了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药物),建议至少停药2月后考虑妊娠。
三苯氧胺是最常用的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药物,用药过程中注意如下问题:1 经常检查子宫。长期服用三苯氧胺可以导致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前病人大于8mm,绝经后病人大于5mm 要引起警惕。2 经常检查卵巢。如发现有卵巢囊肿,要到妇科就诊。一般来说,单房的小于5cm的卵巢囊肿,可以继续应用三苯氧胺。直径过大的多房的卵巢囊肿,则要停用三苯氧胺。在停用三苯氧胺2—3个月后,如囊肿仍不缩小或继续增大,应手术治疗。3 服用三苯氧胺有并发症的绝经后病人应当考虑换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但是必须严格判断病人处于“绝经”状态,“停经”不等于“绝经”。
在女性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是乳腺增生。在门诊上最常接诊的也是这种病人。通过询问其病史,归结其可能的致病因素如下:1. 饮食习惯不好:油炸食物,高糖、高脂肪饮食。2. 随眠不好,熬夜多。3.激素摄入多:常见的有(1)食用激素喂养的家禽、水产品较多。例如许多朋友嗜好鸡翅膀而患有乳腺增生。(2)服用过多的避孕药。(3)用含激素的按摩乳进行乳房按摩。4.脾气暴躁,或脾气好的人因某种原因无法调整心情而生气。5. 个体雌性激素水平高。从以上看出,许多方面如果得到注意可以大大减少乳腺增生的发生和进展。
肿瘤转移是威胁乳腺癌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乳腺癌转移多发于骨、肺、肝和脑,具有器官特异性,即不同癌细胞对不同靶器官转移的倾向性不同。目前,对乳腺癌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致使对转移预测的准确性以及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的针对性不足。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胡国宏研究员团队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杨其峰教授团队合作,在乳腺癌器官特异性转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Differential Effects on Lung and Bon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by Wnt Signalling Inhibitor DKK1”(WNT信号抑制分子DKK1在乳腺癌肺和骨转移中的不同作用)为题,于2017年9月11日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cb/journal/vaop/ncurrent/full/ncb3613.html。) 胡国宏研究员团队发现,肿瘤分泌的WNT信号通路抑制蛋白DKK1,调控乳腺癌细胞转移时对靶器官的选择性。DKK1高分泌的肿瘤倾向于转移到骨,而DKK1低分泌的肿瘤倾向于转移到肺。通过与山东大学杨其峰团队合作研究发现,乳腺癌病人血清中DKK1蛋白水平可预测乳腺癌骨转移和肺转移的风险。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DKK1在肺和骨转移微环境中通过靶向不同细胞的不同信号通路,发挥着相反的转移调控作用。在肺中,DKK1可以抑制非经典WNT/PCP-RAC1-JNK通路,减少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招募,并同时抑制WNT/Ca2+-CaMKII-NF-κB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从而抑制肺转移。而在骨中,DKK1通过抑制成骨细胞的经典WNT信号,从而促进骨转移形成。对肿瘤施用经典WNT信号通路抑制剂后,肺转移并未显著下降而骨转移情况恶化。与之相反,联合应用JNK和TGF-βR抑制剂,能够同时抑制肺转移和骨转移。 综上,该项研究发现乳腺癌向不同靶器官转移过程中具有相反功能的基因,揭示微环境对肿瘤细胞转移的重要调控作用,阐明靶向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为治疗乳腺癌晚期病人的多发转移提供新的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7-11-25 赵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种乳房保健按摩服务和产品,悄然兴起于各式养生馆、美容院、和各大电商平台。 秘方精油、疏通经络、去除肿块、丰胸美乳…… 看看这宣传,抹一抹,按一按,所有问题都解决!哪个女性不会心动? 可是对于这样的服务和产品,乳腺外科医生要说一句 万恶的乳房保健 为啥医生这么痛恨乳房保健?为了便于理解,咱们用葡萄来打个比方。 乳腺组织从乳头的一级导管到乳腺小叶各腺泡,很像是由很多串葡萄组合成的一个半球形器官,葡萄枝是各级导管,一个个葡萄就是小叶中的腺泡。 急性乳腺炎 这是哺乳期非常常见的问题。 腺泡(葡萄)是产生乳汁的地方,各级导管(葡萄枝)是输送乳汁的管道。有时候导管不通畅,乳汁到不了乳头,腺泡就会像充满水的气球一样,涨得很大。 这时候如果做乳房保健,用一双有力的大手,将「涨大的葡萄」一个个挤破……葡萄汁到处都是(乳汁进入乳腺间质),不仅会很疼,还可能继发炎症,形成脓肿。 乳腺恶性肿瘤 这个疾病就好像葡萄里(小叶癌)或葡萄枝(导管癌)上,长了变异的小葡萄(癌细胞),这些小葡萄不受控制,到处乱窜,窜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家。而且它们长得比普通葡萄快,管都管不住。 因为生长快速,竞争激烈,所以变异的小葡萄们需要更多的营养和更大的空间。它们巴望着到其他地方去「自力更生、做大做强」。 面对这些小葡萄,医生会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手段(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靶向等等)来阻止它们,消灭它们。 可是,医生还没来得及卷袖子上场呢,这时候来了个乳房按摩,再用点含雌激素的精油,小葡萄们吃得饱饱的,借着推力(按摩)就奔向新目标了(转移、扩散)…… 乳腺纤维腺瘤 这是乳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细胞体积均匀一致,排列紧密,有包膜。虽然它不转移,但纤维腺瘤细胞复制能力强,会在原地不断生长。 这就像是葡萄串中长出了另一串问题葡萄,它有袋子包着跑不出去,但会在袋子里不断复制,将袋子越撑越大。 这时候按摩,不但无效,还可能把包葡萄的袋子弄破。 一旦袋子破了,那就麻烦了,葡萄们有了更大的空间,会没有约束的再多长几串。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主要是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充血肿胀。这就好像是一串葡萄中,有一部分葡萄体积比其他正常的葡萄大,葡萄枝也更粗。 这时候再给这串葡萄喷点催熟剂、增大剂(含雌激素的精油)。 好家伙,本来就大的葡萄越长越大,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更可怕的是,大葡萄也要繁育后代,但这些大葡萄是不正常的,它们的后代,很有可能变成失控的小葡萄(癌细胞)…… 小乳房做丰胸按摩 乳房的发育,与遗传、营养状况和激素水平有关,丰胸按摩没办法从遗传和营养方面入手,那就只有在产品里添加雌激素了。 这就好比天生就是小粒葡萄,非要通过丰胸产品加按摩,催成大粒葡萄……这得用多少激素啊。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使正常生长的葡萄加速复制,等复制速度赶不上催熟剂的催化时,它就开始滥竽充数,变异小葡萄(癌细胞)就上场了…… 要知道,乳腺癌的一大发病原因,就是长时间高水平雌激素刺激。 骗钱要命的乳房保健 不是在这里危言耸听,医院里,实实在在的病例比比皆是。 有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定期检查就能发现,经过正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但她们没有进行检查或正规治疗,反而是去了「祖传大师」「妙手回春养生馆」这类馆子「疏经通络」,外加再抹点含激素的「精油」…… 三月后肿瘤疯长,短期内转移至脑、肝、肺等重要脏器,医生也是回天乏力、万般无奈啊。 最常见的是哺乳早期积乳,经非正规催乳师的大力按摩发展为乳腺脓肿的患者,我们医院每周至少一个。 现在,你还对乳房保健感兴趣吗? 如果你身边有人还在相信这类产品和服务,请把真相告诉她。 希望未来,再也不会有人因为「乳房保健」造成遗憾。
2016-07-18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杨其峰,归国华侨,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行政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专家。美国政府认定为国际上第一类有特别才能的杰出人才。济南市侨界名医。2007年荣获我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年入选第一批山东省委组织部备案的高层次人才库,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美国新泽西癌症中心客座教授。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nticancer Research的国际学术委员。精通日语和英语,于日本和美国工作学习9年,在乳腺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面进行深造,在日本荣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先后为博士后、助理教授、副教授等。在乳腺疾病诊疗研究方面的造诣得到国际认可,2013年起受聘为国际学术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编辑委员。长期被邀为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Oncogene等十余种国际杂志的审稿专家。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乳腺癌攻关课题。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9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700余分,被其他SCI论文引用5000余次。杨其峰教授与美国Princeton University、Yale University、The Cancer Institute of New Jersey、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GeorgetownUniversity、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以及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等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病理学、基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医学与生物统计学等领域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力求用最先进的理念诊治乳腺疾病。 医学前沿网:尊敬的杨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2016年最新公布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面临较大的癌症负担。请您介绍一下我国乳腺癌发病现状如何? 杨其峰教授: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是我国的数据不如欧美国家完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癌症的统计数据尚不完善。欧美国家许多数据的分析来自保险公司,国外的保险制度相对完善,保险系统联网后,对于数据的统计是有利的。但我国的保险类别太多,但相互之间没有联网,具体数据尚不清楚,所以,数据分析不如欧美国家准确方便。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乳腺癌发病率的升高,一般的市级以上医院均已设立乳腺或两腺专科。1997年时,我院的乳腺癌手术患者为每年40~60例,目前为每年700多例,由此可见,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基数还是很大的。当前处于“大数据”时代,我们呼吁能够建立保险与保险之间的网络平台,避免数据的缺失。乳腺癌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我本人遇到的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为17岁,但年轻化的趋势并不是指所有乳腺癌患病人群都年轻化,超过80岁的老年人群中仍有乳腺癌患者,所谓的年轻化是指年轻乳腺癌患者比例升高。目前,乳腺疾病威胁着每一位女性的健康,乳腺癌潜在威胁着每一位成熟女性的健康。除了乳腺恶性疾病发病例数的增多,乳腺良性疾病的发病率及病种也增加了,且乳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哺乳期乳腺癌、孕期乳腺癌等容易被掩盖,因此,女性在妊娠前一定要进行乳腺检查。 医学前沿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领域进入了海量数据时代。临床医学需要从分子生物学本质思考疾病,依据驱动因子将疾病重新分类,实现对疾病精准的诊断、分期、评估,以达到精准的预防及治疗,从而迈向精准医学时代。作为学科带头人,请您谈一下如何建立并完善乳腺癌患者数据库,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乳腺癌治疗平台?杨其峰教授:大数据是精准医疗中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对大数据的采集是欠缺的,很少有医院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进行长期的病例随访。从科室层面我们在每年的随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很多患者由于对乳腺癌的认识不够,并不配合,他们认为乳腺癌是预后很好的疾病,如果术后2~3年没有出现复发及其他情况,便认为已经痊愈了,家属也会对随访有意见,造成随访数据的缺失。如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有“大数据”;但即使数据很多,如存在20%~30%的失访数据,这样的“大数据”也不是精准的,易造成分析结果的偏移。因此,精准医疗及精准的大数据必须依赖于及时随访。另外,对于病理学指标的问题,我国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患病人口基数大,临床医师数量与之相比偏少,且很多临床医师不进行科研工作,如对肿瘤直径的大略估算、对于淋巴结切除个数的模糊概念等,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不追求精准数据及精准医疗的问题。如果进行精准医疗临床医师首先应重视入院病例的各种数据的精准化。目前我国从精准大数据来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各级医师开展精准医疗,应从收集的病例病史等信息的精准化做起,然后积累精准的大数据,同时进行及时有效的随访,才能得到精准数据。 医学前沿网:既往认为乳腺癌是一种疾病,因此治疗方法大同小异,当前认为乳腺癌可以分为很多亚型,每种亚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同时每种亚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因此才有进一步的治疗策略。乳腺癌个体化和精准医学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应用及研究亦推动了精准医学的发展。请您介绍一下精准医学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杨其峰教授:自从美国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外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订具有个性化的预防、治疗方案。精准医疗包括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精准诊断概念下的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基础,目前临床常用的基因检测手段包括:PCR、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目前基因检测存在很多问题,如检测RNA的基因表达,送检一个新鲜组织而没有质量监控,RNA降解多少?但当前精准医疗对于此类问题没有明确规范。因此,目前对于精准医疗及基因检测等的理解存在不精准性,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在这方面必定更加规范及精准。另外,如HER2检测时必须观察上皮浸润性癌,将来的检测一定是在病理科医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精准位置的检测,才能体现精准医疗的特点。 医学前沿网:国际国内间的临床研究合作以及转化研究进展对于探寻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有哪些帮助?杨其峰教授:我们团队已经与国外多个医疗中心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应学习国外尖端的技术和转化医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代谢组学研究、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等。国外患者基因型为杂合子比较多,我国纯合子比较多,因此国外某些研究是不能照搬的,如药物代谢问题,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可能对药效有一定影响。因此,这些研究的联合还需要各自数据的分析,以及基于原始数据而进行的对比分析,不能将国外研究的一些结果直接照搬。为了更好地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化医学研究,自2013年起,我们根据国际标准建立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疾病标本库,集肿瘤组织标本库与临床信息随访数据库为一体,能够将多种渠道来源的组织标本进行有效整合,对各种组织标本分类管理、科学存储。标本库中存放的大量高质量临床标本及详细的临床信息和随访资料为探寻适合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前沿网:作为科室主任,请您介绍一下贵科室在乳腺癌诊疗方面的突出优势有哪些?科室临床和科研重点在哪些方面?杨其峰教授:我们科室的工作主要分两大方面。首先,依靠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雄厚实力及多学科的强大优势,进行转化医学研究。我所带领的创新团队包括乳腺外科专家、病理学专家及分子遗传学专家,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团队,涵盖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基础医学和信息生物学等领域,科研骨干成员均为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研工作者,合理的人才梯队保证了活跃的学术氛围和新颖的学术思想。我们在国家的一些基金以及我个人的“万人计划”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一些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研究,在转化研究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基因转移方面的研究,例如,针对化疗不敏感患者,我们从基因方面入手,研究将来是否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患者化疗的敏感性,从而选择适合患者的化疗方案;下一步我们将与上海健康科学研究所胡国宏教授合作,建立人源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 model),这种“私人订制”的个体化肿瘤动物模型即来源于患者肿瘤组织的异种移植模型,将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独一无二、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目前,我们团队已经在Clin Cancer Res、J Clin Invest、Oncogen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 论文19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700余分,引用5000余次。其次,在临床方面,我们自创科伊始即致力于开展乳腺肿瘤的综合治疗,与时俱进,注重发展、创新,针对不同分期、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因人施治,重视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精细手术与患者全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有的乳腺癌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的特色,详述如下:①不可触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精准切除:综合应用钼靶X线、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手术指征,通过超声引导对不可触及的乳房肿块进行蓝色染料注射定位标记、通过钼靶X线引导对钼靶所见不可触及的可疑微钙化进行钩针定位,以达到病变的精准定位与切除。②合理实施规范、科学及创新性的新辅助化疗: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及部分有意愿的早期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的乳房肿块多点穿刺活检,获取详尽的病理诊断信息,依据不同分子分型选择相应敏感的优化化疗方案,尽最大可能为患者争取病理完全缓解或创造最佳手术时机。③合理开展创新性的精细手术:针对部分符合指征的患者开展经环乳晕小切口保留乳房及皮肤的乳腺癌切除术+荧光、亚甲蓝双标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乳房外形及患侧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归属感。成为我科的重要特色之一。④坚持开展良性肿瘤的美容手术:针对有手术指征的良性肿瘤患者,舍弃传统的肿瘤表面皮肤切口,合理选择超声引导下安珂/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或精准定位后的环乳晕小切口乳房肿块切除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对乳房功能及外形的破坏,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得到患者的极大认可与好评。⑤多学科协作:影像科、放疗科、化疗科、检验科、病理科等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治疗方案,为各种病情的诊断诊疗,尤其是病情复杂疑难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精准判断不同器官的合并肿瘤,排除乳腺癌转移的精准诊断。⑥全程管理:对于在我科治疗的患者,我们搜集并整理所有临床病历资料,定期随访,建立乳腺癌数据库,为转化医学研究、临床病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还发起并出资创立了“粉红之爱”乳腺癌患者俱乐部,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为宗旨,以致力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状态为目的,以关注和保护女性朋友的生命与健康为使命,定期举办文艺汇演、事迹学习、乳腺癌术后健康交流等公益活动,现已资助数十次患者教育活动。不仅挽救患者的生命,更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生活的信心,使近万名患者摆脱了疾病带来的生理及心理障碍,向更多健康女性传播乳腺疾病的防治知识,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夏目家的小诗哥(朋友)杨主任一代大家3天前达利向杨主任致敬!向医疗工作人员致敬!因为你们的努力,才有了患者和家属幸福相惜的生活!3天前爱乐观《悟然》扬主任是我见过的对病人最負責任、珍断最精准、治疗技术最可信任的医生!永远感恩杨主任2天前阿九杨主任为人谦和,医术精湛,是令人敬佩的中国好医生 2天前如月(朋友)我是杨主任的病号,杨主任给我做的手术太完美了!惊叹杨主任的高超医术!对杨主任的感谢无法用语言来表达!3天前李娜杨主任医术精湛,给我们乳腺患者带来了希望2天前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了解留言功能详情发自 网易邮箱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