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胆囊结石的病人对胆囊切除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怕影响消化功能,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首先得了胆囊结石,要看普外、肝胆外科医师,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治疗。一般医师看后会建议或手术或保守治疗或定期复查。这些建议的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甚至血的教训。在临床上,开始是胆囊结石,再后来演变成胆囊炎、坏疽、穿孔、胆管炎、胰腺炎、肝硬化、胆囊癌等,甚至死亡者不少,所以一定要重视胆囊结石,听从医师的建议。一般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考虑手术切除胆囊:1、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2、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3、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4、伴有胆囊息肉>1cm ;5、儿童胆囊结石,如无症状,原则上不手术,先观察、定期复查胆囊B超。一旦选择接受手术的建议,很自然就会问没了胆囊会不会影响消化功能?那就要知道胆囊的功能是什么,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发生收缩,使储存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那么,一旦胆囊发生病变而切除胆囊,产生切除胆囊后会影响消化功能的忧虑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正确。因为胆囊并不是身体中不可缺少的器官,有不少高等哺乳动物,比如马、象、鹿、鲸等等,它们天生就没有胆囊,它们的生活与一些有胆囊的动物并没有区别。再说有少数人,由于先天的胆囊胚胎发育异常,生下就没了胆囊,但他们与正常人一样,健康的生活。胆囊切除术在全世界已经开展了一百多年,大多数行了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切除了病变胆囊,病人原来的症状随即消失,虽然失去了胆囊,没了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无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病人胆囊切除后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正常人差别不大。胆囊结石大多是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的病人在胆囊切除后,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会逐渐增多,这样就能使术前过饱和的胆汁逐步变成正常胆汁,过饱合的胆汁容易形成结石。因此,在切除胆囊时若能将胆管结石完全取出,一般胆固醇结石就不会再复发,所以,胆囊切除后,对身体健康和消化吸收不会带来不利影响,没有必要担心。 另外胆囊切除后,由于没了胆囊,胆管会代偿性的扩大,胆管壁会代偿性的增厚,胆管的粘液腺会增多,胆汁经常排入十二指肠,以代偿胆囊的储存胆汁功能,同时不至于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手术后不必忌食油荤,如果人摄入脂肪过少,会对健康不利。当然,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及代偿功能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物性脂肪和鸡蛋的摄入不宜太多,食物中脂肪含量也应慢慢地增加,使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发病隐匿并且症状“变化多端”的常见病。国外有研究显示,约68%的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都存在食管裂孔疝。典型症状除了胃食管返流症状(如反酸,烧心)外,严重者还会出现贫血、呕血及黑便。对于一些咳嗽,咽部不适,哮喘,心前区不适甚至胸背部疼痛的患者,有一部分也可能由食管裂孔疝引起。食管裂孔疝常常“青睐”50岁以上的女性肥胖人群,究其原因可能与人体组织结构发育不全,脊柱侧凸和脊柱后凸等先天因素有关。而肥胖、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饮食过快、过饱、高脂饮食及长期久坐等后天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门诊经常会碰到一些中老年患者,常常被逐渐加重的反酸烧心症状困扰,严重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饭后呃逆,不敢平躺甚至胸痛等情况。在这一类患者中,食管裂孔疝不在少数。食管裂孔疝是什么?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类似“天花板”的分隔,叫膈肌,膈肌上有一个裂孔叫食管裂孔,食管穿过膈肌上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与胃相连。正常情况下食管裂孔刚好可容纳食管通过。我们腹腔内压力大于胸腔,当食管裂孔过大,于是压力差会将胃的一小部分“吸入”胸腔内,就称为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的症状都有什么呢?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餐后30-60分钟发生,下蹲弯腰和平卧时可诱发,亦有心前区痛或全胸痛,这种疼痛在一定时间内常可自行缓解。反流症状:嗳气,反酸,烧心,呃逆,呕吐等。梗阻症状:当部分胃疝入胸腔或食管炎使食管变窄或痉挛,进食时便会出现哽噎感,初为间歇性,久之可呈持续性。食管裂孔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内科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抑酸剂和胃肠动力剂,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患者常年服药,而且容易反复。外科治疗: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配合胃底折叠术是目前最好的手术方式,相比开胸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痛疼轻,恢复快等优点。仅需在腹壁上做3-5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术后3-5天就可恢复,术后几乎看不到手术瘢痕。食管裂孔疝示意图
什么是疝气?人体内组织或器官由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俗称“疝气”。该疾病多发于腹部,以腹外疝为多见,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得了疝气都有什么症状呢?常见腹股沟(大腿根部、小腹下方)、腹壁、肚脐、阴囊等处凸起一包块,按压、平躺消失,久立、行走、劳累、儿童哭闹、用力咳嗽时症状明显。伴有不同程度酸、胀、痛感,也有部分患者无疼痛不适感。如果您有以上表现,有可能就出现了疝。疝气的危害有哪些?疝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其可以引起其他变化,如疝时间较长会产生局部组织增生,使突出的组织不能复原,从而组织缺血、坏死,甚至内脏穿孔、破裂,甚至危及生命。
肝囊肿,通俗点说就是肝脏中的“水泡”,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先天性肝囊肿十分常见,可单发也可多发,小至几毫米大到几十厘米,以中年女性居多。随着囊肿的增大,可能会压迫胃肠道而引起相应的不适,如上腹不适饱胀,如果囊肿继发感染,也可能出现腹痛和发热等症状。肝囊肿发病隐匿,很多年轻人营养过剩、肥胖,早上不吃东西,晚上暴饮暴食,喜欢睡懒觉,这些都是肝囊肿的危险因素,而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肝炎,也可能是肝囊肿发生的诱因。在人们的心目中,囊肿是在肝脏上面长出来的一个肿瘤,尽管没有多大的症状,也很不放心,会不会变肝癌呢?肝囊肿常见的并发症是破裂出血、细菌感染、瘘及穿透,而罕见癌变。先天性肝囊肿绝大部分都不需要处理,只需要定期观察,一部分生长较快、囊肿较大、伴发感染、出现症状者需要手术处理。为了达到治愈疾病,创伤小而且美观的效果,目前常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又称为“钥匙孔”手术,在身体隐秘部位打3-4个0.5-1厘米小孔。切除囊肿外壁,引流囊液,治愈疾病。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减轻了病人开刀的痛楚,同时使病人的恢复期缩短,并且相对降低了患者的支出费用,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