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药时间: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一般药物宜在饭前1个小时服用。驱虫药在晨起空腹时服;安神药在睡前服;截疟药宜在发病前2个小时服;滋补药宜空腹服;调经药应在经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不定时服。2、服药次数:一般是每日1剂,服用中药应该将煎煮2次的中药液体混合,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每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确保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取少量频服。3、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多用温服。解表药宜热服,并温覆或喝热粥以助汗出。热证服寒药,宜凉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遇患者昏迷,吞咽困难时,宜鼻饲给药。
(河南省作焦市中医院疼痛科 河南焦作454150)摘要:目的 观察射频去神经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患者患侧在上,侧卧于x线透视台上,在x线引导下,将射频套针穿刺到所对应脊神经后支,行射频去神经术。 结果 共治疗58例,优良率100%,六月后随访49例,优良率96%。 结论 射频去神经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效果满意且安全。关键词: 射频去神经术 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 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是门诊最常见的疼痛性疾病,绝大多数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传统保守治疗效果差或不持久,作者应用射频去神经术治疗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58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中,男33例,女25例,病程最短3月,最长26年,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单侧颈痛7例,双侧颈痛51例,临床诊断为急慢性扭伤6例,颈肌劳损12例,枕神经痛8例,棘间韧带劳损9例,颈肋综合症3例,小关节紊乱9例,颈肌筋膜炎11例。1.2临床表现:有长期低头工作劳损史,或颈部过屈过伸外伤史,颈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有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昏、视物不清、眼震、面部麻木等头颈综合征。1.3体征:在主诉痛区常无压痛点,而在其相关的颈椎棘突中线旁2cm左右的深部骨板上,可发现明显的压痛点,部分患者该处肌筋膜隆起或呈条索状,僵硬伴压痛,伸展脊椎关节和患侧屈曲等活动可诱发疼痛。触诊可有颈椎侧弯,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听诊有颈椎关节弹响。神经学检查正常,如臂丛牵拉试验和挤压试验为阴性。1.4x线:X线片显示生理屈度变直,颈椎前凸减少或消失或反屈,或椎间隙后缘增宽,椎体可侧方移位,侧位片显示双边影。1,5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体征、x线所见并除外炎症、肿瘤、结核、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等疾病,即可诊断。1.6疗效评价:优: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良:疼痛明显减轻,恢复基本工作和生活;差:疼痛无明显减轻,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2治疗方法:2.1定点:颈部小关节上的疼痛区大多是真正的小关节疼痛,颈肩痛需毁损c3~c6的脊神经后支,头痛需毁损c2~c3的后支。2.2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向上,头下加垫,以保持颈部与透视台平行,患者头取轻度过伸位。将x线球管对准所要穿刺的节段区域。 2.3穿刺及射频毁损:取患侧的后外侧入路进针,在侧位间断透视下,沿治疗节段棘突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处,以1%利多卡因充分皮表麻醉,用0.8x12cm射频套针,向前内侧进针,直至呈切线位抵达关节柱,旋转c型臂10~15°,取左前斜或右前斜位透视观察,以确定针尖抵达关节柱。实施c3~c6内侧支的治疗,应保持穿刺针尖位于关节柱最大前后径连线的前部,并仍位于椎间孔的后方。C2、c3的内侧支毁损,应使穿刺针尖位于c2~c3椎间孔后缘,在c2~c3关节突骨面上,间隔1mm取3点毁损。穿刺成功连接射频疼痛治疗仪,设定刺激参数为0.5v—50Hz,2v—2Hz,行感觉和运动神经刺激,观察患者反应,直到诱发出与平时一致的疼痛或压迫感,而且无上肢或面部的运动性或根性疼痛后,即证实穿刺到位。分别经套针内注入2%利多卡因各0.5ml,开始行射频去神经术,设定温度为70°—30″、75°—30″、80°—90″。射频完毕,分别自套管针内注入地塞米松各1mg.。3结果: 共治疗58例,其中单侧7例,双侧51例,一次治疗疼痛即消失46例,有12例一周后进行了二次治疗,优良率100%,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6月后随访49例,优良率96%。4讨论:颈项部疼痛病因很多,目前能找到确切病因的只有15—20%,如肿瘤、感染、风湿、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折等,绝大多数颈项部疼痛还找不到明确的病因。【1】颈项部的疼痛,常常诊断为急慢性扭伤、颈肌劳损、脊间韧带劳损、颈肋综合征、小关节紊乱综合症、颈肌筋膜炎等,因脊柱退行性变、小关节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颈椎间隙变窄、或颈肌筋膜挛缩等,导致颈椎小关节变形牵拉、压迫或刺激了脊神经后肢,而引起的颈项部疼痛,通称为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颈椎小关节疼痛综合征的传统疗法有中医按摩、针灸、理疗、局部封闭、神经阻滞、应用止痛剂等,疗法简便但疗效差或不持久,目前较先进的治疗是小关节射频去神经术微创介入治疗。射频去神经术在治疗小关节痛方面的疗效已经得到证实,【2】自从shealy完成第一例射频去神经术,射频技术几经改进,使得射频小关节去神经术日臻成熟。颈神经后支的长期慢性损伤,可导致所支配颈部肌群的持续痉挛和纤维化,痉挛的颈部肌群,可使颈神经以及臂丛神经部分或全部受到卡压,患者为缓解疼痛而被迫长期采取强迫体位,后期常常出现颈椎及其周围支持组织的退行性变。因为颈部小关节上的疼痛区大多是真正的小关节疼痛,所以在患者疼痛症状相对应的颈椎旁深部的颈部小关节上的压痛区,往往就是需要治疗的脊神经后支节段。但在皮肤外按压的颈部小关节定位并不精确,小关节疼痛与多节脊神经后支有关,所以需要做c3~c6四个节段的射频治疗。若伴有头面部疼痛症状则需毁损c2~c3的后支。【3】射频去神经术具有微创、快速止痛等特点,借助射频仪的电刺激试验功能,使电极针远离运动神经,通过调节射频输出功率的大小,设置作用温度,能精确控制毁损的范围,从而只毁损痛觉纤维,不毁损运动纤维,达到长久的治疗作用。注射地塞米松可起到减轻局部水肿,消除局部无菌炎症的作用。作者采取c臂引导下穿刺,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痛苦小,治愈率高等优点,由于毁损区域和毁损温度可控,手术风险很小,甚至可以对门诊患者施行。 参考文献1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7~1292 孙刚,郑召民。影像引导下脊柱介入诊疗技术。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9~503 卢振和,高崇荣,宋文阁。射频镇痛治疗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1~58作者简介 齐文斌,男,(1964--)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疼痛,联系电话:13603449536电子邮箱:qwb26@163.com
臭氧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齐文斌 郭瑞云 马晓芬(焦作市中医院疼痛科 焦作 454150)骨性膝关节炎(OA)是关节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伴有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等症状。臭氧(O3)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近一个世纪,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来臭氧用于治疗疼痛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我科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应用臭氧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90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疼痛门诊临床诊断为骨性膝关节炎的患者90 例,其中男 38 例,女 52 例,年龄40~68岁,体重55~80kg。发病部位:左膝 42 例,右膝 38 例,双膝 10 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近期内未接受过膝关节局部注射及针灸治疗,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血液病等合并症,无药物过敏,无给药关节部位皮肤疾患或继发感染,需治疗的关节部位无严重感染。关节间隙严重狭窄、关节内有游离体等属于手术适应症的患者除外。2、药物及注射方法: (1)臭氧关节腔内注射:臭氧制备采用山东淄博前沿医用臭氧治疗仪,设定臭氧治疗浓度为40%,每次每关节注射剂量为30ml,每周一次,五周一疗程。 (2)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选用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施沛特分子量为150~250万)的玻璃酸钠注射液行患膝关节腔内注射,每次每关节2ml(20mg),每周一次,五次一疗程,与臭氧联合,在注射臭氧后应用。 (3)臭氧关节外痛点注射:使用40%臭氧行关节外痛点注射,每一个痛点2~3ml。 (4)每次治疗前均重复体格检查,有痛点者继续痛点注射,有积液者先抽吸干净积液再注射臭氧和玻璃酸钠,并加压包扎患膝24小时。3、观察指标与方法: 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于每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一周,记录安静时疼痛、运动时疼痛、疼痛消失时间、关节外痛点注射次数、病人用药后疗效及副反应的综合评价,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计算改善率,改善率计算方法为【(优+良)例数/总例数】x100%。4、统计方法:实验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疼痛程度变化,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1、 疗效观察:联合治疗一周后,安静时疼痛和运动时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此后疼痛进一步减轻(见表1),疼痛平均于治疗后15士7天消失,应用关节外痛点注射次数平均为2.78士0.32次,患者自觉症状评价情况(见表2)2、 不良反应:本组病例中无一人出现注射后局部关节疼痛、肿胀、感染、发热等不良反应。表1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变化评估时间安静时疼痛VAS(分)运动时疼痛VAS(分)治疗前7.88士1.108.96士0.68一周后3.82士0.59*5.69士0.19*二周后2.09士1.16*2.86士1.34*三周后1.08士1.018*1.67士1.64*四周后0.54士0.82*0.81士1.22*五周后0.09士0.24*0.11士0.29**:与治疗前比较,p<0.01表2 患者自觉症状评价评估时间优良可差改善率一周后304020077.8%二周后364212086.7%三周后46386093.3%四周后563400100%五周后642600100%讨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关节液中的玻璃酸钠分子量和浓度下降可能是其主要原因,故补充玻璃酸钠是良好的针对性治疗。单纯应用玻璃酸钠治疗起效较慢,可能与急性期膝关节局部炎性反应明显有关。糖皮质激素抑制无菌性炎症作用迅速可靠,但不持久,复发率高,副作用大,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禁忌,因此不宜大量反复使用。臭氧可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中和炎性反应中过量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拮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或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刺激血管扩张,改善回流,从而达到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同时臭氧还可通过改变关节腔内的内环境,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再生,延缓关节的退行速度。利用臭氧治疗无菌炎症,不仅能迅速止痛,而且在减少组织充血、促进水肿消散、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显著,而联合玻璃酸钠可同时润滑关节,缓冲压力,起到协同治疗,提高远期疗效的作用。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反复多次注射,没有激素类的副作用。综上所述,臭氧联合玻璃酸纳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治疗骨性膝关节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疼痛治疗中推广应用。当然,这种联合治疗仍属保守治疗,病因未完全去除,治疗后仍需注意减轻膝关节负重和损伤,防止疼痛复发。作者:齐文斌,男,主治医师,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疼痛科,邮编:454150,电话:13603449536
射频热凝毁损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痛116例临床观察齐文斌 郭瑞云(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疼痛科 河南焦作454150)摘要:目的 观察射频热凝毁损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在主诉痛区同侧向上溯三个节段的某椎体找到原发痛点,在原发痛点、对应脊神经后支行射频热凝毁损术。 结果 共治疗116例,优良率100%,六月后随访98例,优良率96%。 结论 射频热凝毁损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痛效果满意且安全。关键词: 射频热凝毁损 脊神经后支 顽固性腰痛腰痛是门诊最常见的疼痛性疾病,绝大多数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传统保守治疗效果差或不持久,凡腰痛反复发作,保守治疗一月以上不缓解者,均称之为顽固性腰痛。作者应用射频热凝毁损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痛116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6例中,男66例,女50例,病程最短3月,最长26年,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单侧腰痛102例,双侧腰痛14例,临床诊断为急慢性扭伤12例,腰肌劳损24例,腰骶劳损16例,棘间韧带劳损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18例,小关节综合症18例,臀上皮神经炎22例。1.2临床表现:腰痛反复发作,保守治疗一月以上,起坐、翻身、行走困难,体位改变症状加重,疼痛区局限或广泛不清,可伴有同侧臀部、髋部及股后、外侧疼痛,其特征性表现为痛不过膝。1.3体征:在主诉痛区同侧向上溯三个节段的某椎体有压痛点,即该椎体的棘突、患侧小关节、患侧横突三点压痛,并向主诉痛区放射,其中,以关节突外侧横突根部压痛最明显,该点即脊神经后支主干越过下位椎体横突的体表投影,即原发痛点。1.4x线:往往见压痛处有椎体旋转征象,正位片见双侧椎弓根距同侧椎体外缘距离不等,小关节间隙不等,侧位片可见椎体后缘双影征。1.5诊断:依据病史、体征、x线所见并除外炎症、肿瘤、结核、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等疾病,即可诊断为顽固性腰痛。1.6疗效评价:优:疼痛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良:疼痛明显减轻,恢复基本工作和生活;差:疼痛无明显减轻,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2治疗方法:2.1定点:在原发痛点用胶布固定大头针后,常规摄腰椎正侧位片,在等比例或换算成等比例的正位x线片上,将病变脊神经后支的下位腰椎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上缘交点定为A点,经A点划一水平线与棘突连线相交{多在下位棘突上缘},该交点定为B点,测量AB长度。病人取俯卧位,腹下垫枕,反复核实病变脊神经后支的下位腰椎棘突上缘的位置B点,向患侧划一水平线,根据AB长度确定A点位置,即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上缘交点的皮肤投影。2.2消炎镇痛液配制:(1)2%利多卡因3ml,维生素B12 1mg,曲安奈德20mg(云南昆明),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2)2%利多卡因3ml,维生素B12 1mg,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磷酸钠)7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2.3穿刺及射频毁损:经A点用0.8*12#射频针垂直刺入,遇骨质即为横突基底部,针稍向头端斜有落空感,证明针在横突上缘,针稍向内斜遇骨质即为上关节突外侧缘,拔除针芯,连接射频仪,设定射频参数为0.5v—50Hz,2v—2Hz,行射频刺激,观察患者反应,如果患者述同侧臀部、髋部及股后、外侧疼痛,并且不向膝盖以下放射,即证实穿刺到位。分别行射频毁损脊神经后支70°—30″、80°—30″、90°—180″。射频完毕,注入消炎镇痛液10ml。3结果: 共治疗116例,其中单侧102例,双侧14例,一次治疗疼痛即消失92例,有24例一周后进行了二次治疗,优良率100%,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6月后随访98例,优良率96%。4讨论:腰痛病因很多,目前能找到明确病因的只有15—20%,如肿瘤、感染、风湿、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折等,绝大多数腰痛还找不到明确的病因,【1】这些腰痛传统诊断很多,如急慢性扭伤、腰肌劳损、骶髂劳损、腰骶劳损、脊间韧带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小关节综合症、臀上皮神经炎等,上述疾病所致腰痛应用传统保守疗法疗效差,易反复,故通称为顽固性腰痛。传统腰痛治疗是哪痛治哪,有中医按摩、针灸、理疗、局部封闭、神经阻滞、骶管注射、应用止痛剂等,传统保守疗法简便但疗效差或不持久,目前较先进的治疗是微创介入治疗,如射频热凝、冷冻、及化学毁损等。微创介入需在c臂或cT引导下进行,冷冻及化学毁损因毁损范围不易控制,因此,作者探讨了射频热凝毁损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痛的新方法。关于腰痛的病因,近年来研究发现与椎管外的解剖结构有关,其中,脊神经后支卡压已引起临床关注。【2,3】复习解剖学可知,脊神经在椎间孔外侧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粗大,构成腰骶神经,后支细小,向后行经骨纤维孔,在横突间韧带分为内、外侧支,后内侧支在横突根部,经乳突、副突之间骨纤维管从外上转向外下跨三个椎骨,分布于椎间关节连线内侧至后中线之间的组织结构,后外侧支紧挨下位横突背面向下外后行,沿途发出许多小支进入临近组织,其主干在骶棘肌内迂曲穿行,穿腰背筋膜至皮下,构成臀上皮神经,在腰部主要分布于关节突连线以外的骶棘肌等组织结构,故脊神经后支受卡压或有炎症时,在腰、臀、骶、髋及大腿等区域可出现主诉症状。射频治疗技术具有微创、快速止痛等特点,借助射频仪的电刺激试验功能,使电极针远离运动神经,通过调节射频输出功率的大小,设置作用温度,能精确控制毁损的范围,从而只毁损痛觉纤维,不毁损运动纤维,达到长久的治疗作用。注射消炎镇痛液可起到减轻局部水肿,消除局部无菌炎症的作用。作者设计的穿刺方法可以脱离c臂或cT大型设备在门诊施行,具有规避射线,操作简便,时间短,痛苦小,治愈率高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7~5772 邵振海,周林球,舒小秋。腰痛患者的冷冻治疗,1997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91,29(21):721~7223 卢振和,高崇荣,宋文阁。射频镇痛治疗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8~92作者简介 齐文斌,男,(1964--)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疼痛,联系电话:13603449536电子邮箱:qwb26@163.com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顽固的疾病,因为它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所以在检查和治疗方面也有一定难度,那么怎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呢?这个问题比较笼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大体分为三大类: 一、非手术治疗之中包括: 1、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 3、牵引疗法 4、物理治疗 5、推拿治疗 6、针炙治疗 7、封闭疗法 8、小针刀疗法 二、手术治疗中包括 1、常规开放性手术(包括: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 2、椎间盘镜微创手术 3、经皮穿刺切吸术 4、人工腰椎间盘置换 三、介入治疗中包括: 1、胶原酶化学溶解疗法 2、臭氧注射疗法 3、超低温消融治疗4、经皮激光椎间盘消融术。
“医生,我的痔疮做手术后大便会不会把不住?”这是肛肠病患者问我最多的问题,许多患者宁愿忍受着病痛而不愿上医院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 也难怪,肛门失禁虽然不威胁人的生命,但却严重影响人的生存质量,长期生理上的不便会导致情绪、心理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如社交恐惧和性功能障碍,日久还会使患者身体逐渐衰弱。而且肛门失禁一旦发生就很难挽救,治疗效果不理想,其痛苦和麻烦可能要伴随终身。 那么,肛门失禁究竟是怎么回事?真的那么可怕吗?现在的肛肠手术到底会不会引起肛门失禁?能预防吗?能治疗吗?等等,下面就这些患者关心的问题为你一一打开问号。肛门失禁到底是怎么回事? 肛门失禁是指肛门直肠节制和排粪机能障碍,不能随意排出和控制粪便和气体,不能感知直肠内容物的容量和性质,不能控制夜间排便。 我们常说的“大便把不住门”只是肛门失禁的一种,医学上叫“粪失禁”,指不自主排出固体粪便和液体粪便,是比较严重的肛门失禁。对肠道的气体和液体不能随意控制也是肛门失禁,程度上较轻。临床上根据失禁的程度轻重进行以下分类: 1、完全性肛门失禁:肛门失去控制粪便、黏液和气体的功能。 2、不完全性肛门失禁:肛门能控制固体粪便,但不能控制液体粪便和气体。 3、感觉性肛门失禁:直肠和肛门局部失去对肠内容物的感觉,经常有少量液体粪便、黏液或气体不自主排出。 4、便急:当直肠腔粪便积聚到一定量时,或腹泻时产生强烈的排便需要,而此时周围环境又不具备排便条件,需要人为控制排便,如果通过收缩肛门仍不能抑制并延迟排便至少5分钟,就叫便急。肛门控便的机理 在探讨肛门失禁发生的原因之前,我们先看看肛门是如何发挥闭合作用的。 肛门是人体消化道的出口,承担着排便和闭合消化道防止肠内容物漏出的作用。肛门的控便作用分静息和应急两种状态。 1、静息状态下肛门控便机理 静息状态即肛门处于一种静止和休息的状态,是指在排便和有便意以外的时间里,此时肛门保持一种持续的不知疲倦的无意识关闭状态。 那么这种闭合作用是哪些因素在发挥作用呢?笔者归纳为神经、肌肉、角度(肛管和直肠的夹角)和肛垫四大因素,如果其中一种或多种因素出现问题即会导致肛门闭合功能障碍而失禁。 神经因素:包括神经和神经中枢,是他们控制、指挥着肛门直肠肌肉的活动及局部的感觉系统来实现肛门的开合,完成排、控便动作。 与肛门直肠有关的神经中枢有两个,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骶脊髓内,两者通过脊髓神经相连。肛门直肠通过盆腔的神经与低级中枢相连。因此,上到大脑中枢,中到脊髓,下到盆腔的神经,构成了控制肛门直肠的神经系统,这一系统如果我们用一颗树来比喻,那么树根就是大脑中枢,树干就是脊髓,树枝就是肛门局部神经。其中如果中枢受损将导致肛门肌肉瘫痪,肛门松弛而失禁。如果肛门直肠局部神经受损则影响具体支配的组织功能。 肛门除内括约肌外是由来自于骶2~骶4的肛门神经支配,肛门神经从两侧经过坐骨直肠窝到达肛门,支配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肛缘皮肤。该神经受主观意识控制,我们在做提肛锻炼时就是通过该神经发挥作用的。临床在行坐骨直肠窝脓肿手术时要避免对它的损伤。 直肠及肛门内括约肌是由植物神经支配,发自骶前神经丛,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我们便意的产生就是通过该神经感知的。位于肛门直肠交界附近的排便感受器就属于这类神经,损伤后会导致感觉性肛门失禁。 肌肉因素:包括肛门周围的内外括约肌和来自于盆底的肛提肌,是肛门闭合的最刚性最主要因素。 静息状态下参与肛门闭合的肌肉主要是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的I型肌纤维和耻骨直肠肌,其中内括约肌的作用占其中75%~85%,是肛门闭合的最主要肌肉。如果手术损伤或先天性缺乏,肛门就处于松弛状态,出现漏气、漏液或粪失禁。 肛门外括约肌的II型肌纤维只是在腹压突然升高时能快速自主收缩,控制排便。耻骨直肠肌起自耻骨后方的两侧,在阴道和肛管的侧方穿行,主要控制固体粪便的排泄,其持续的静止张力使肛管和直肠保持一定的成角。 角度因素:是指肛管和直肠交界处形成的角,临床叫肛管直肠角或直肠会阴曲,是现在被认为肛门自治的重要因素。 角度为何有闭合作用呢?一根水管直线状态下流量最大,当从中间折弯后流量就减少,如果折到90度或小于90度,就会阻断水流。肛管直肠角闭合肛门就是这个道理。维持该角度的力量是耻骨直肠肌,通常状态下处于90度左右,排便时约130度,直肠脱垂的患者近乎180度,故直肠脱垂的患者多伴有肛门失禁。 如果耻骨直肠肌被切断就会加大肛直角,导致闭合功能下降。肛门(直肠)癌手术该角度被破坏,一般通过人工的方法再造一个角度来防止失禁。 肛垫因素:是直肠下端的轻度黏膜隆起,过去被认为是内痔,由于在很多正常人体中发现,所以认为这样的隆起是人体的生理需要而不是痔,在肛门闭合时起“衬垫样”作用,并命名肛垫。 肛垫内主要有动静脉、窦状静脉及起固定作用的结缔组织,肛垫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制约,如果手术时肛垫被完全清除,就可能会出现轻度的漏便现象。肛垫表面分布着丰富排便感受器,如果肛垫被严重损伤也会出现感觉性肛门失禁。 2、应急状态下肛门控便机理 应急状态是指生理上有排便需要而周围环境不允许排便需要人为控制使肛门闭合的状态。当直肠腔的粪便积聚到一定量或有稀便时,会刺激直肠壁使直肠产生收缩,同时肛门内括约肌会不自主扩张,此时如果不加以人为控制,粪便就会被排出。我们通常会收缩肛门来制止排便。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完成的,为何有时能控制,有时又不能控制(便急)呢? 收缩肛门时首先收缩受主管意识支配的盆底横纹肌,包括肛门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内括约肌受到外括约肌的压迫就会收缩,使肛门强行闭合,同时直肠壁肌肉松弛,一次排便活动就被终止。这一过程的顺利完成是建立在神经反射弧正常,直肠的容积和顺应性正常,内外括约肌健全的基础上。如果内括约肌缺损或被损伤,单纯的外括约肌收缩难以持久,就会导致肛门失控而失禁。外括约肌是骨骼肌,易疲劳,一般持续收缩闭合肛管只能维持约一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肛管就失控。 所以应急状态下能否有效控制排便,内、外括约肌因素至关重要,尤其是内括约肌。大便失禁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凡损伤和影响到神经、肛门肌肉、角度和肛垫四要素都是肛门失禁的原因,针对这些发病原因,我们就可以有效进行预防。 1、中枢及神经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大脑肿瘤、外伤、脑血管意外等。脊髓及骶尾神经受损,如脊髓肿瘤、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手术及外伤等。盆腔神经受损,如长期便秘时盆底过度牵拉造成阴部神经变性、肛肠手术损伤肛门神经、产妇分娩过程中损伤盆底肌神经。 2、肛管及盆底肌肉因素:先天性肛门闭锁及直肠脱垂,肛门括约肌缺失或不完全缺失。产伤导致肛门括约肌机械性断裂,有研究称产妇产后3个月粪失禁的发生率可达9.6%。在一项有62例与产科操作有关的粪失禁的研究中,通过直肠内超声检测,发现90%的患者有外括约肌损伤,65%的患者有内括约肌损伤。肛门直肠手术对肛管肌肉的损伤也是肛门失禁的主要因素,将在下节专门论述。手术后导致的肛周瘢痕、肛管畸形、黏膜外翻也是肛门不全失禁的常见原因。此外长期腹泻、肿瘤、放疗、克隆氏病等可能破坏括约肌功能而发病。 3、肛管直肠角因素:耻骨直肠肌是维持肛管直肠角的主要因素,如果受到损伤就会加大这一角度,出现肛门闭合功能障碍。高位脓肿和肛瘘手术可能会损伤到耻骨直肠肌。此外如果肛门向前移位,也会加大肛管直肠角,手术时应保护好肛门后侧的固定组织肛尾韧带。 4、肛垫因素:治疗内痔的一些不合理术式。 5、直肠因素:直肠容积过小及顺应性降低使得很少量的粪便就会刺激排便导致肛门失禁。直肠炎、直肠脱垂、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过小等导致直肠容量过小。糖尿病、全身硬化病患者结肠运动失调可导致便秘、腹泻、细菌过度生长和获得性巨结肠,如果伴内括约肌萎缩则导致肛门自治困难。肛肠手术会不会导致肛门失禁? 无论国内或是国外,肛肠术后肛门失禁屡有发生,那么临床上哪些疾病和手术有这一风险呢? 在肛肠手术中传统的痔环切除术和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生肛门失禁的术式。 痔环切术由Whitehead首创,手术时完全切除痔核的生长区域,然后将肠腔的黏膜和肛缘的皮肤对接缝合。优点是痔核切除彻底,缺点是肛垫、肛管皮肤被破坏,导致肛门闭合不全和感觉性肛门失禁。该术式目前一些普通外科医生仍在使用。 高位肛瘘和脓肿被公认为是疑难病,由于病变部位超过肛管直肠环,传统的手术方法在切开病灶的同时也切断了肛管直肠环。肛管直肠环是肛管壁肌肉的集合体,1934年,英国学者Millgan-Mongang提出了肛门直肠环的概念,认为只要不切断肛门直肠环不会引起肛门失禁。国内目前的手术方法,包括挂线法,都难免会切断肛管直肠环。所以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是肛肠病中对肛管肌肉损伤最重的手术,如果不在手术方法上加以改进,术后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 女性前侧肌肉比较薄弱,手术时稍有不慎也会出现肛门失禁。所以前侧位肛瘘,即使是低位,切开时也应慎重。前侧位肛裂,在行括约肌松解术时最好避开前侧选择在侧位或后位。 环状混合痔的结扎手术,往往会出现肛垫、齿线和肛管皮肤被过度破坏,造成术后狭窄、黏膜外翻和感觉性肛门失禁。所以这类手术要注意保留皮桥和黏膜桥。 一些外涂药治疗痔疮和肛瘘、肛裂的方法,由于这些药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肛管和肛缘皮肤造成广泛损伤,也会造成术后疤痕过重,肛门闭合不严,出现不全失禁和感觉失禁。 一些肛肠病术后会出现暂时的液体失禁,造成术后肛门瘙痒,一般经过3月至半年的时间可以自行恢复。 肛肠手术导致肛门失禁无容置疑,但并不是等号关系,了解肛门闭合的原理,科学设计手术方案,合理规避高危因素和保护肛管组织,是完全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肛门失禁的防治 肛门失禁的治疗应按发病原因及损伤范围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肛门失禁如是继发于某疾病,则需治疗原发病灶,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肛管直肠疾病等,治疗原发疾病,肛门失禁有的可治愈,有的可改进。 1、非手术疗法 ◆促进排便:治疗结直肠炎症,使有正常粪便,避免腹泻及便秘,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常用多纤维素食物。 ◆肛管括约肌操练:改进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肛提肌随意收缩能力,增加肛门功能。 ◆电刺激:常用于神经性肛门失禁。 Caldwell(1963)将刺激电极置于外括约肌内。Hopkinson(1966),Macleod(1979)用塞和肌电计刺激括约肌和盆底肌,使之有规律收缩和感觉反馈,均可改善肛门功能。 2、手术疗法 由于手术损伤和产伤或外力暴力损伤括约肌致局部缺陷。先天性疾病,直肠癌肿术后肛管括约肌切除等则需进行手术治疗,可采用括约肌修补术,直肠阴道内括约肌修补术,骨骼肌移植术,括约肌折叠术,皮片移植管成形术,括约肌成形术等,自体脂肪注射术,人供肛门括约肌植入术,结肠造口术和前结肠灌洗术,等等。(具体方法略)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何种治疗手段都很难完全恢复肛门的功能,或存在一定副作用,所以对肛门失禁预防才是最重要的。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在治疗椎间盘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它有着自己的优势特点,所以很受患者青睐,那么,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在治疗骨病方面的优点是什么呢? 安全性高:克服了开放手术后引起的脊柱不稳定、神经根损伤,截瘫等并发症的发生。 收费更低:较传统开刀手术几万元的费用,PLDD手术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疗效好:在接受PLDD治疗的病人中,术后当天痊愈占60%,术后一周痊愈占20%,术后一月痊愈占10%,与开放手术效果相当。 基本无出血:PLDD手术是将直径1.3毫米的穿刺针穿入突出的椎间盘,因此基本没有出血。 只做局麻便可治疗: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可使有些不能进行全身麻醉的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也能接受该手术。 住院时间短:从注射麻醉剂到手术结束,所需时间大约30分钟。术后3天便可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 不留伤疤:由于只是将细针扎入身体,导入激光纤维,因而皮肤上不会留下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