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每天都能遇到手足口的患儿。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身上有水疱就担心是手足口,那么手足口到底是个什么厉害角色,它跟疱疹性咽峡炎又有什么关系呢?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导致手足口的肠道病毒至少有20多种,在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主要病毒。主要发生在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潜伏期2-5天,轻症可无发热及自觉症状。大多初期有低热、咳嗽、流涕,伴有口痛、咽痛、拒食。皮疹主要位于手足口、肘膝臀,对称发生,可表现为斑疹、斑丘疹、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皮疹一般3-5天消退。对于柯萨奇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发病1-3周后,会出现手掌和脚掌的蜕皮,在发病后1-2月可能会出现指(趾)甲脱落的表现,这是因为甲板周围炎症导致的,可以恢复正常。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病毒基本一致,疱疹性咽峡炎常高热、咽痛,口腔疱疹大多位于口腔后部和软腭弓及悬雍垂上,疱疹性咽峡炎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手足口的临床表现之一。治疗:暂时隔离,卧床休息,给与足够水分及易消化食物,保持皮肤清洁。累及口腔的需要加强口腔护理,用淡盐水漱口,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与相应抗生素。重症患儿可给与利巴韦林等抗病毒治疗。
前几天网上曝光的“大头娃娃”激素霜事件给不少父母敲响了警钟。不是所有霜都能擦脸!当我从网上搜索“消字号”的相关资料时,一些广告弹了出来“一站式服务,帮你办理消字号”!“消字号”,“妆字号”,“械字号”,“药准字”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消字号” 是经地方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批号,不具备任何疗效,属于卫生消毒用品范畴,检测指标主要为杀菌作用。消字号仅有消毒功能不具备治疗效果,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不应该对“消”字产品做任何有疗效的宣传。“消字号”产品审批快,流程简单,一般由地方卫生健康部门执行,时间仅需一个月左右,检测指标主要是其杀菌作用。没有经过复杂的检测的“湿疹膏”、“抑菌霜”、“草本霜”,家长们务必警惕起来。婴幼儿时期,湿疹、红屁屁等儿童皮肤问题较多,有些家长靠“百度”“淘宝”“家长群”等渠道自行购买有些含有超标激素的产品,造成大头娃娃的悲剧。“妆字号” 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品。如日常护肤使用的保湿霜等。“械字号” 是指医疗器械备案字号。械字号产品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国家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随着医学美容产业的发展,目前市场上有“械字号”的医疗器械产品,这类产品实际上属于医用敷料,通过与创面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创面消毒、吸收创面渗出液、支撑器官、防粘连或者为创面愈合提供适宜环境等医疗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在接受医美治疗后的恢复。与“消字号”和“妆字号”相比,“械字号”经过临床观察检验,具有的临床功效可以直接写在说明书上。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重金属以及易引起皮肤反应的化学制剂。“药准字” 是药品,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审批一个国药准字号,通常需要三年以上时间,并经药品评审专家严格审评,符合要求方可批准,此外,审批期间还要做大量的产品质量定性考察、药效实验、病理实验、毒副安全实验及大量临床实验。因此皮肤科医生给出建议:1、注意提防名称带有“花”、“草”、“本草”、“湿疹膏”、“抑菌霜”等类的“消字号”产品。2、建议购买“国药准字号”的正规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更为安全。3、如果宝宝确实需要使用激素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是可以的,不要因为害怕副作用而耽误孩子治疗。(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很多人咨询宝宝身上白色的小珍珠是什么?今天就来科普一下这是何方神圣。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一)病因: 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MCV属痘病毒,目前发现4型及若干亚型,但以MCV-1最常见。(二)发病机制好发人群 儿童、性活跃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传播方式 皮肤直接接触、性接触、公共设施。(三)临床特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直径3~5mm大小的半球形丘疹,呈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病理表现为特征性“软疣小体“。注:左上:传染性软疣临床图片;右上:传染性软疣病理图片-软疣小体;中:传染性软疣皮肤镜图片[1];下:传染性软疣共聚焦显微镜图片[1](四)治疗疣体夹除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也可采用激光、液氮冷冻等物理方法治疗。(传染性软疣疣体的中央部分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称为软疣小体,含有大量病毒,可引起自身接种及传染他人,应尽早彻底治疗。)外用药物如维A酸软膏、咪喹莫特软膏、斑蝥素或西多福韦软膏,起效较慢;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先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感染控制后再行疣体夹除术。有些患儿在夹除全部软疣后仍有疣体不断复发,是因为有部分皮损处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2-7周),所以会不断复发,但经过多次挑挤治疗后最终可以痊愈。本病预防主要包括避免搔抓造成自体接种传染,以防扩散;幼儿园或集体活动场所的共用衣物和浴巾注意消毒。患儿不要到公共场所游泳,以免传染给其它健康儿童。 [1]张芳,梁森.传染性软疣皮肤镜和共聚焦显微镜的图像特征[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34(9):543-545.
让宝妈们头疼的红屁股到底是啥?宝宝常见的红屁股,也叫尿布疹,在医学上叫做“尿布皮炎”,是宝宝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与非尿布区相比,尿布区皮肤含水量、pH值更高。出现尿布皮炎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失水量、pH值比未出现皮炎的尿布覆盖区域也要更高。臀部易受到粪便污染,粪便中的氨生成菌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刺激皮肤产生红斑、丘疹,严重出现渗出、糜烂、溃疡,出现疼痛不适。 未勤换尿布、婴儿腹泻、排便频繁等是尿布皮炎的高危因素。分为摩擦性尿布皮炎、刺激性尿布皮炎、念珠菌性尿布皮炎。1、尿布皮炎的预防与护理推荐使用一次性纸尿裤,纸尿裤具有高吸收性、透气性好、质量可靠,大小型号、松紧合适。新生儿每2h更换纸尿裤,婴幼儿2~3h更换,敏感及出现尿布皮炎的患儿增加更换频次,排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应用利尿剂后1h更换纸尿裤。充分暴露臀部30~60min/次,每日3次,注意保暖。每次排便后使用37~40℃温水和软棉布清洁臀部,动作轻柔,轻轻拍干或沾干未破损的皮肤。2、尿布皮炎的处理0级(无尿布皮炎):每次更换纸尿裤清洁皮肤后涂抹滋润油(隔离保湿霜、凡士林、鞣酸软膏等)不建议使用爽身粉。1级(轻度尿布皮炎):在皮肤发红处涂抹不含乙醇、有隔离作用的皮肤保护剂,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粪便、尿液对皮肤的刺激。2级(中度/重度):若有液体渗出应先处理渗出液,涂抹不含乙醇的皮肤保护剂,合并微生物感染比如细菌和真菌的需要使用抗细菌或者真菌的药物,短期使用中弱效的糖皮质激素可以快速缓解局部的炎症与症状。实施以上措施后皮肤状况在72h后无改善或者恶化请及时医院皮肤科就诊。参考《婴幼儿尿布皮炎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先天性色素痣出生时就有,全身各处都可以发生。 皮损直径1.5cm以内(小于小手指甲)的这种称为小型先天性色素痣。 直径在1.5-19.9cm为中型先天性色素痣。 大于等于20cm的为巨型(新生儿头皮大于9cm,躯干大于6cm的均为巨痣),或者大于患者一个手掌。 先天性的中小型痣发病率较巨痣高,皮损可以不对称,颜色不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也会逐渐加深,表面可以隆起。 先天性色素痣较后天性色素痣更易恶变,因此建议积极切除。 恶变的风险与先天性色素痣的大小有关,皮损面积越大,危险越高。中、小型先天性色素痣恶变的风险较低,年龄多在30岁以后,切除的时机可待患者能配合或成年后。先天性巨痣恶变度高,发生早,建议尽早积极切除。
如何判断痣的良恶性? A.通常指皮损形状不对称,将皮损从中一分为二,看看两侧的大小是否一样。 B.通常指皮损边界不规则,不成圆形或椭圆而表现为扇形、锯齿形等。 C.通常指皮损颜色斑驳、不均匀,也就是说单个皮损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蓝色、黑色、灰色或白色等。 D.通常指皮损直径大于或等于6毫米。 E.通常指原有皮损的大小、形状或颜色逐渐改变,或者出现新发皮损。
身上的色素痣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是有一部色素痣会发生恶变,什么样的色素痣该切了呢? 1.痣显著而迅速地扩大,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发现“痣”有明显的增大。 2.痣的颜色比以前更深、更亮或者痣的周围皮肤发红。 3.痣的表面出现破溃、出血、结痂或者隆起。 4.痣出现疼痛、瘙痒等症状。 5.痣的附近出现了淋巴结肿大,如在脖子、腋窝、大腿根部等处摸到肿物。 6.痣的周围有“卫星灶”出现,也就是原有痣的周边又出现了多个新的黑痣。
鸡蛋过敏是婴幼儿第二大食物过敏,仅次于牛奶过敏。现已在家鸡的鸡蛋中发现了五种可导致IgE反应的主要过敏原性蛋白。过敏原性鸡蛋蛋白大都存在于蛋清,包括卵类粘蛋白、卵清蛋白、卵转铁蛋白、溶菌酶和卵黏蛋白。卵类黏蛋白是鸡蛋中主要的过敏原,即是致敏大部分患者的过敏原。但卵清蛋白是鸡蛋蛋清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研究发现,鸡蛋过敏者大都能耐受充分加热或烘焙的鸡蛋,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消除构象表位。加热会改变卵清蛋白和卵类黏蛋白在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消弱其过敏原性。卵清蛋白的表位不耐热,但卵类黏蛋白的表位不会因为充分加热而改变。因此,对于卵清蛋白过敏的患儿有可能能够耐受加热的鸡蛋。鸡蛋过敏儿童到青春期大都能实现耐受。使用未加工熟的鸡蛋后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如呕吐和腹泻,可能并非过敏所致,而是由食物中毒引起,如沙门菌属和弯曲杆菌属感染。食物中毒到的症状在食用后8到72小时出现,而食物过敏反应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
过敏后医生让查的过敏原与食物不耐受,你知道有什么区别吗?食物过敏是免疫机制引起的食物不良反应。成人的食物不良反应大多源于各种食物不耐受,不属于免疫反应。食物不耐受是指难以消化或代谢某种特定的食物。食物不耐受相关疾病是所有食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类,在人群中患病率15%-20%。食物不耐受不是免疫性过敏反应,风险没有那么大。但是患者通常不了解两者的差别。简单来讲,区别在于食物不耐受通常涉及消化系统,食物的摄入量与症状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且每次摄入该食物都会引起相似的症状。相反,食物过敏涉及免疫系统,且对于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即使很少量的食物也引起严重的反应。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很难预测,有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反应,称为全身性过敏反应。
汗疱疹又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累及手掌和足跖的剧烈瘙痒性水疱疹。那么,我们需要如何预防和治疗呢?1.首先应该使用温和的洗涤剂洗手。不要使用PH值碱性的肥皂或者是刺激性更强的洗涤剂。2.洗手后彻底擦干。手擦干后立即涂抹润肤剂,比如说凡士林,尿素软膏。3.进行潮湿作业、摩擦作业、天气寒冷的时候需要先戴上手套。病情严重的需要外涂激素软膏和他克莫司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