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肝胆外科医生看门诊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能否做“保胆取石”手术。保胆手术的愿望非常好,是最容易让病人接受的观念,因为既能“成功保胆”又能清除结石,似乎是最接近医学以人为本的目的。但不是任何胆结石或胆囊息肉都可以做保胆手术的,现在由于网络信息发达,病人就医前都会在网上自己查询信息,加上有些医院和医生的大力推广和宣传,病人看病前就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点,让医生看病时百口难辩,你说不能保胆病人还可能会误认为医生本身不能做这个手术。在这里,我对有关胆囊结石的治疗谈谈我个人的观点,供病友们参考!以下有10条,如果耐心不够,可以参考关于是否有胆囊的好处大小不等式:正常胆囊>无胆囊>功能不良的病变胆囊,也就是,没有胆囊(胆囊切除)要比保留一个有病的功能不良的胆囊更好!1、保胆手术是新手术吗保胆手术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手术,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1867年最早创立的手术就是切开胆囊取石,病人症状得到缓解,但是并不代表治愈了胆结石,十有八九病人胆囊结石复发,那时候的医生也就无能为力了,直到1882年德国的外科医生Langenbuch才第一个完成了胆囊切除手术,直至现在胆囊切除术仍然是治疗胆囊结石及其它胆囊疾病的最主要的方法。到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改变了胆囊切除手术的历史,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广为开展,在我国县一级医疗中心就能施行。在这100多年期间也有不少老前辈探索过保胆取石的做法,但仍然是面对结石复发的难题无法解决,所以胆囊切除术仍然是胆囊结石的标准治疗措施。2、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各个病人不能一概而论,在这里我也不多说了,因为说也无法说清,反正不是把石头拿了就能好的事。很简单的想想就可以明白,大家出生的时候都是没有胆结石的,好好的胆囊以后才长出来的结石。而长了结石之后,胆囊粘膜多少都会有炎症改变,或结石的残渣沉积,就算把结石拿得干干净净,复发结石的比例肯定还是很很很高的。原来没有结石的胆囊都能长出结石,取出结石后又没明确病人的长结石的原因而控制结石的复发,所以结石的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并不是说把结石全部拿干净就行了。不否认肝胆外科医生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可以把结石拿干净,但是绝不是把结石生长的机制拿干净了,所以再复发也就可以理解了!(有点绕口,不知道你能明白否!)3、胆囊结石的危害胆囊结石最常见的害处就是经常引起右上腹部的不舒服或疼痛、胆囊炎发作,严重者可能导致胆囊化脓,坏死,穿孔,弥漫性腹膜炎,长期的胆囊结石还有一定比例的致胆囊癌,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非常高,结果很差,在临床上还是可以经常见到由于胆囊结石没有治疗最终成为胆囊癌的病人。在这里我更要强调的就是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细小的胆囊结石还可能从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继发胆总管结石,还可能继发急性胰腺炎,严重的话也是非常痛苦的病,甚至危及生命。4、胆囊结石如何选择手术方法之我见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有过炎症发作或是泥沙样结石的,建议行胆囊切除,因为保胆取石的复发率太高,甚至可达到80%以上,最后还是要行胆囊切除的,只不过是本可一次手术解决的问题分为两次手术而已。保胆取石手术:对于孤立性或数量少的的无症状性结石,而且胆囊功能良好,超声检查和手术中所见胆囊外观正常的,本人保胆意愿强烈并且有一颗准备结石复发的心(指结石复发的心理准备)是可以施行保胆取石手术,但是手术后还是要坚持复查。现在还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胆囊结石可以做保胆手术,只是又掀起一个研究的阶段,有些医生迎合病人的心态有些过高称赞了保胆手术的效果。病人本身并不懂这些,一厢情愿认为既保住了胆囊,又拿掉了石头,以为就治好了胆结石,我个人认为需要慎重。 建议只是在以上情况下,病人个人愿望坚持要保胆的情况下,医生可以考虑,但必须与病人交代复发的可能性很高,以后可能还需要胆囊切除。从医生的角度,我觉得还是建议胆囊切除为妥。有人说结石还小不需要手术,其实胆囊结石如果大超过10mm了反而相对比较“安全“,一般只是引起单纯的胆囊炎,而小于10mm的结石最容易引起胆囊管嵌顿,或排出到胆总管引起胆管炎甚至急性胰腺炎,相对来讲害处更大,更需要尽快处理。还要强调的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的问题:很多医生包括现在的教科书都认为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不手术,但不手术必须严密观察,而不是置之不理。其实如果胆囊结石有症状表现的,病人可能总免不了经常看医生或及时做胆囊切除手术了,反而解决了问题,相反,正因为无症状所以病人不去关注,往往结石存在时间很长,10年、20年或30年,等到有症状时再查发现成胆囊癌了,而且往往就是晚期,这就会彻底改变整个人生过程,我在临床上见得太多例子了,实在可惜。我的观点是如果你是体检非常及时和认真的人,至少每半年能做一次肝胆超声检查,可以选择继续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变化及时手术,如果做不到这点最好尽早行胆囊切除吧,以绝后患!5、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与结石不同,一般胆囊息肉并不伴有胆囊炎症,胆囊功能是正常的,如果胆囊息肉是单发的,或多发数量较少局限于胆囊的某一局部的,可以施行保胆切除息肉,但是如果息肉散发胆囊多处,或者处于胆囊颈管处的,可能保胆并不容易,需要具体情况看,因为胆囊息肉不能单纯把息肉摘除了事,而是应该连息肉的根部一起切除才行,多个散发的息肉不可能在胆囊各处挖除。而胆囊颈管细小,切除之后就难以修复,也是需要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切除,如果息肉体积大或可疑癌变应该术中活检,如果有恶变可能,及时加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癌根治术。6、胆囊结石能否药物治疗很多病人问这个问题,但是很不幸,胆囊结石一旦形成,至少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将结石缩小或消除,如果有医生说能,那只能是这个医生对胆囊结石的形成和结构还不太清楚或是个单纯卖药的“医生”(注意:这里的医生是带引号的,其实可能根本不是医生),当然,如果几年,至少几十年或百年后是否有这种可能,这是我们医生和病人共同的愿望。例外的是有些早期少量的泥沙样结石或胆固醇沉积应用利胆药或熊去氧胆酸有可能减少或暂时性消除,但长期效果不确定,如果存在胆囊炎还是建议手术为好。7、胆囊结石能否碎石排石还有些病人问碎石治疗是否可行,胆囊结石与输尿管或肾的泌尿系结石不同,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碎了可以随尿液排出。胆囊结石如果碎石排石,则是排到胆总管里,胆总管结石比胆囊结石的危害更大,手术也更复杂,也就是说,把胆囊结石碎石排入胆总管似乎是把小病变大病的做法。因为结石如果堵塞了胆总管,那就可能会造成黄疸,形成胆管炎、胰腺炎,危害很大,甚至是要命的病了,所以建议病家有胆结石千万别听有些“医生”忽悠能用药排石或什么新方法碎胆石(我觉得真的医生一般都不会这么说的,这么做的基本都是假医生骗钱的,比如通过百度竞价排名靠前的PT系医院,当然也有真的“医生”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药效的)。8、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毫无疑问现在90%以上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但是腹腔镜手术除了与病人病情和解剖结构有关外,也与医生的技巧还是有关系的,自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发生胆道损伤的比例大概是1~5‰!9、胆囊切除后有什么危害胆囊做为一个人体器官肯定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功能的,是储存、浓缩胆汁,以备在不进食的时候将肝脏排泌的胆汁储存备用,在进食时再一次性排出来以利消化食物。这也明白了为什么做胆囊超声时需要早上空腹,让胆囊充盈起来才好观察,进食后胆囊内胆汁排出去了就不好看清楚了。所以在胆囊切除后就失去了胆囊的储存胆汁的功能,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胆囊切除后不能大吃大喝,以免胆汁排泄不够而致消化不良。如果这就是你想保胆的原因,那请你想想你现在有这个含有结石的胆囊是不是就能大吃大喝呢!10、保胆的理由(1)胆囊结构和功能良好;(2)病变能完全去除:息肉切除或结石能完全清除;(3)如果是结石自己愿意承受再次手术的可能风险。这三条如果齐全,你可以试试,当然还要你的医生愿意做这种手术!以上仅供病友们参考,如果同行专家有不同观点或更好建议,希望讨论或批评指正,一切为了病友的利益!本文系冷建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历资料患者,女,58岁,主因PTGD术后1.5个月,上腹痛3天入院。查体:右上腹及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PTGD(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管引流少量褐色液体。辅助检查:上腹部CT平扫:胆囊穿刺置管术后,胆囊炎,胰腺炎。肝胆胰脾彩超提示胆囊穿刺置管术后,胆囊腔内回声不均匀。MRCP提示:胆囊穿刺术后改变,胆总管未见明确充盈缺损影,胰腺改变。化验:血淀粉酶1203 U/L,血常规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3.3%。 诊断:1.急性胰腺炎2.急性胆囊炎3.PTGD术后入院后治疗如下:入院后完善检查,给予禁食水,抗感染,抑酸,抑制胰液分泌及补液等综合治疗,患者胰腺炎逐渐好转,入院后第五天开始进食,恢复良好。患者家属要求手术治疗胆囊。完善术前准备,遂行腹腔镜下腹腔粘连松解、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标本如下图 结语患者入院时有胰腺炎,我们给予保守治疗好转。入院CT未提示胆囊结石,仅提示胆囊炎,最终手术发现胆囊充满结石,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病人会有胰腺炎。患者胆囊结石如此之多,难免会出现排石,从而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胆囊充满型结石,尤其小结石,容易诱发胆管炎和胰腺炎,建议此类病人还包括胆囊泥沙样结石要选择手术治疗。不要等到出现并发症再去做手术。
病例资料 患者,女,65岁,主因发现脾占位10天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上腹部CT平扫及强化提示脾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化验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脾占位性病变。 治疗计划讨论:手术?继续观察? 经科室讨论,脾占位考虑血管瘤, 脾血管瘤是脾脏中最常见的良性原发性占位性病变。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可呈结节或弥漫性,巨大弥漫性血管瘤可侵及全部脾脏。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多为体检发现。肿瘤直径>2cm时,可出现左上腹不适或隐痛,并向左肩或左背部放射,有时可出现恶心、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肿瘤直径>2cm的脾血管瘤有进行性增大的趋势,有自发性破裂出血甚至癌变可能,故主张手术切除。 结合本病例情况,患者脾占位超过2㎝,建议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20毫升。 手术标本:脾,切开标本见脾上极可见一直径约5㎝实性肿瘤,切面灰白,边界清楚,中央可见坏死区域。 术后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第二天开始离床活动,进流食,术后第一、三、五天监测引流液淀粉酶变化提示无胰漏,术后第6天复查CT腹腔无明显积液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7天病人恢复良好出院。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脾血管瘤。 结语 脾血管瘤是脾脏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肿瘤小于2㎝时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肿瘤大于2㎝可有左上腹不适症状等,病人多由体检发现。脾血管瘤有进行性增大出现自发性破裂出血或者癌变风险,因此治疗建议:肿瘤小于2㎝者,可以定期复查,发现开始每3个月到半年复查1次,如有增大趋势,及时医院就诊行手术治疗。肿瘤大于2㎝者,建议手术切除,以免造成严重并发症,比如破裂出血或者癌变。
病例资料 患者李某,男,40岁,主因上腹痛3天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上腹压痛,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阴性。辅助检查:入院前急诊上腹部CT平扫提示胆囊炎。入院诊断:急性胆囊炎。 入院后完善检查 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升高130umol/l,ALT300U/L,AST158U/L,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比率93%,血淀粉酶正常。 MRCP提示:急性胆囊炎,肝内外胆管无明显扩张,也未见胆管充盈缺损影。 治疗方案选择 急性胆囊炎,治疗方案:1.手术切除胆囊:发病72小时内者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病72小时以上者如果选择微创,术中开腹几率相对较高。2.保守治疗:适合症状轻者,可以通过禁食,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后缓解,病情好转后会有复发可能。3.胆囊穿刺置管术:可以暂时缓解症状,病人需带管2个月以后方可拔除,拔出后症状有反复可能,最后3个月左右再切除胆囊,这样一来,病人难以接受治疗周期长,但有一个优点就是二次手术时胆囊好做,微创成功率高。此方法适用于胆囊炎症重,发病超过72小时以上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 根据本病人的病情,我们向病人家属充分沟通后,病人家属要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完善术前准备,急诊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中情况:胆囊充血,水肿严重,大小11*4㎝,张力高,壁厚约1㎝。与周围粘连。先胆囊减压,待胆囊缩小后,解剖出胆囊三角,期间胆囊炎症重,创面渗血,但结构还算可以辨清,故没有中转开腹。游离胆囊床时发现胆囊壁坏疽,肝侧可见积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病人会有黄疸和转氨酶明显升高。这都是胆囊炎症重波及肝脏实质感染造成的。 总体来说,手术虽然难做,但经过顺利,术中出血50毫升。 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6小时患者开始进水,术后12小时开始进食,术后第1天,第2天监测肝功能,总胆红素下降至22umol/l,转氨酶也下降明显。术后第3天出院。 手术切除的胆囊,胆囊壁可见局部坏疽。 结语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微创手术切除效果是最佳,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当然,一些年老体弱的病人,无法耐受腹腔镜手术的,胆囊穿刺置管术是优选,因为它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病人症状,还可以为二次切除做充足准备。保守治疗适合于初始发病,症状轻者,但也要动态观察,如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则需立即采取手术干预,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比如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者危及生命。
几乎每一次,在我的门诊中,都会有不止一个胆石症或胆囊息肉患者会提出相似的问题,“我能不能做保胆手术”,“为什么大医院都不做保胆手术啊”,“胆囊切了会不会对身体健康不利啊”,而每一次,我都要不厌其烦地解释为什么我不建议做所谓的“保胆手术”。目前很多患者在来医院之前都会上网搜一搜,结果一定会发现各种所谓的“保胆手术”占据了各种网页头条,还分别冠以“高科技“、”新技术、“新概念”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报纸、广播等媒体也做了很多“贡献”,这非常迎合常人的心理,对于不懂医学常识而又急于治病的患者则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在鱼龙混杂的国内医疗背景下,像北京首都这样的大都市尚能涌现出“张悟本”这样的神医,像“保胆手术”这样的观点更容易被常人所接受了。与之相反,正规大医院的医生似乎就很“out”,不与时俱进,这便有了之前我和患者之间的对话。在这里,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和广大患者朋友分享一下。1、关于胆囊功能问题的回答:胆汁由肝脏分泌,贮存在胆囊内,人在进食过程中胆囊收缩,胆汁经由胆道排入肠道,胆囊的主要功能就是储存、浓缩和排出胆汁,就像河流中的一个水库,发挥胆汁中转站的作用。胆囊被切除后,只要肝脏功能正常,胆汁的分泌就仍然正常,只是胆汁会由间断排入肠道转为持续排入肠道;另外,胆总管在胆囊被切除后可代偿性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可部分代偿胆囊功能。因此,胆囊被切除对消化功能影响不大,我们在没有胆囊的情况下可以照常生活。2、“保胆手术”并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一种古老而且早已被淘汰的手术胆囊切除术始于1882年,由德国的Langenbuch开展,保胆取石甚至要更早于胆囊切除术,但结石的高复发率及胆囊癌变等并发症使其并没有被现代欧美国家所接受。本人在国外进修期间,在国外教科书、杂志、以及任何一名医生那里都没有看到支持所谓“保胆手术”的相关内容。胆囊切除术在经历上百年的临床实践中,证实其疗效是确切的,相反,所谓的“保胆手术”则很早就被国内外所废除,除非在急诊条件下做的胆囊造瘘术。近几年,国内突然涌动出来的“保胆手术”,其实就是已被淘汰的旧术式,无论再冠之以什么噱头,但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旧瓶装新酒”、“炒冷饭”而已。3、胆囊结石形成和复发的病因复杂,非“保胆手术”能够解决目前认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是由于胆汁代谢异常引起的,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慢性肝炎、药物、女性妊娠等都会引起人体内脂类代谢紊乱,另外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都是胆囊疾病在上述人群中高发。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不仅仅是胆囊自身的问题,而是一种全身性和社会性疾病,理论上不会因为保留了胆囊就不再产生结石或息肉,取石本身也不具备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所谓“保胆手术”后结石高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正常人来讲,应该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尤其是年轻人,避免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形成更为重要。4、所谓的“保胆手术”其实做了很多本不该做的手术如果胆囊大小、形态、功能正常,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不引起任何症状,在排除胆囊息肉癌变危险后,是完全没必要做手术的,况且在胆囊结石的人群中还有相当大的比例属于“静止性结石”,是一辈子都不需要治疗的;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各种药物来控制症状,保留胆囊的功能,而不是非要冒着风险去接受所谓的“保胆手术”。“保胆手术”大肆宣传的一个危害就是做了很多本不该做的手术,看看所谓“保胆手术”的适应证就知道了,其实这种情况根本不需要治疗。5、生病的胆囊保留下来会有多大的危害?所谓的“保胆手术”有可能带来很大的危害:1)术后胆囊结石残留或复发;2)胆囊癌变。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多数临床研究报道,“保胆取石”术后的结石复发率高达20-40%,这么高的复发率怎么能够被正规医院的医生所接受,一旦复发就意味着“保胆手术”的失败,患者需要承受额外的身体创伤,额外的时间和经济损失,还要经受心理折磨,以及不得不接受的再次手术。我本人就亲自接手治疗至少数十例“保胆手术”后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其中更为可怕的是,部分保留下来的胆囊已经癌变。胆囊癌属于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一旦发生会大大缩短生命,已经有确切的证据提示胆囊癌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密切相关,而那些不加选择就做的所谓“保胆手术”,其实就是埋在身体里的一颗颗“定时炸弹”!这个危险其实很容易被忽视的。因此,我在这里大声疾呼,别再被所谓的“保胆手术”所迷惑了。6、哪些胆囊疾病一定要尽早做胆囊切除术我推荐需要接受胆囊切除的人群包括:1)有典型胆囊结石发作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发热、消化不良等,辅助检查确定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2)充满型胆囊结石或瓷化胆囊者,即使没有症状也应手术,因为恶变几率较高;3)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出血性和穿孔性胆囊炎,胆囊炎症非常严重;4)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胆囊功能受损;5)单发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0cm,基底宽,进行性增大,有血流供应,胆囊壁增厚,癌变机会较高;6)胆囊腺肌症,进行性增大,也有癌变机会。切除有病变的胆囊能够彻底解决胆囊炎反复发作,继发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癌等各种严重并发症,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收益远远大于风险。而所谓的“保胆手术”即使能够将结石完全取出,但保留了一个生病的胆囊,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再重申一次,所谓的“保胆手术”还把一些本不需要做手术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统统做了手术,这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看看所谓的“保胆手术”适应征:1)没有急性发作病史;2)胆囊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收缩功能;3)上腹部没有开腹手术史;4)胆囊内胆汁透声良好、胆囊粘膜光滑;5)结石或息肉(基底面不超过0.5)为单个;6)病人还必须有“保胆”失败再切除胆囊的心理准备!其实这种情况多数病人连药物都不需要服用,更何况手术呢!7、如何正确认识胆囊切除的并发症任何手术都有风险,胆囊切除术出现并发症的其实多因为胆囊炎症较重,局部解剖结构不清楚导致的,因此一旦患有胆囊疾病,即使没有症状,我们也是建议定期复查和饮食控制的,有症状的则更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同时开始药物治疗,对于需要手术者则尽早手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那些因为胆囊切除术有可能出现并发症而拒绝手术,甚至将其归为胆囊切除术存在弊端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总之,我的观点是,不做不必要的手术,但一旦需要手术,则一定选择正规手术方式。说的更确切一些,所谓的“保胆手术”弊大于利,我不推荐!!!本文系王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主因发现左上腹肿物半年入院。查体:左上腹可触及一巨大包块,范围18*18厘米,质韧,界欠清,活动差,无压痛。辅助检查:当地医院上腹部CT提示:上腹部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与肝左叶关系密切,周围组织受压显示不清。入院后查化验未见明显异常。完善全腹CT平扫及强化如下图诊断:脾巨大囊肿治疗方案:腹腔镜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脏25*20*15厘米,脾实质内可见一18*18*15㎝囊性肿物,表面略发白,与周围无粘连。周围网膜及胃大弯侧血管可见迂曲、增粗、曲张。因脾脏囊肿巨大,腹腔镜下操作空间有限,故先行脾囊肿穿刺减压。术后囊液培养阴性,无菌生长。术后病理回报:脾送检囊壁组织未见上皮衬覆,符合囊肿形成。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1天进食,术后第5天拔除引流管,术后第七天出院,无出血、感染、胰漏等并发症出现。术后血小板升高至700*109/L,口服阿司匹林100毫克日一次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术后第7天恢复良好出院。术后第5天复查腹部CT结语脾囊肿,小的非寄生虫性、非肿瘤性的,无需治疗。大的囊肿,如上单纯囊肿,有症状,可考虑手术。手术方式可选择腹腔镜或开腹脾切除(此法最彻底,但脾切除术后有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脓毒血症可能,还有血小板升高血栓形成可能),腹腔镜或开腹脾部分切除(该术式相对来说对病人最好,脾脏功能得以保留,但术后脾创面出血二次手术需要切除脾脏,风险高),脾囊肿穿刺抽液加注入无水酒精囊壁硬化治疗(此法容易囊肿复发),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此法也相对容易复发,因为术后粘连再形成假性囊腔)。 综上所述,选择脾切除治疗脾巨大囊肿,可以彻底治愈。然而,选择微创手术,可以让病人术后加速康复,避免腹部大切口,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尽管脾切除治疗脾囊肿会有一些严重并发症如术后胰漏、出血、脓毒血症等,但通过术中精细化操作及术后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可以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上述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