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贵州小伙张发是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75米的身高却只有59斤。1月23日,对于患病19年的张发来说,是一个获得新生的日子。这一天,贵阳第四人民医院为他成功实施了双膝关节、双髋关节置换手术,让卧床19年的他终于有了站起来的机会。据悉,这次手术不仅拯救了这个年轻的生命,更创下了贵州首例同时进行4个关节置换的手术。 据贵州都市报记者了解,张发家住安顺市镇宁县,9岁那年,他发现右边膝盖疼痛,随后不久,左边膝盖也疼痛不止。家人带他前往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双侧膝关节内风湿性关节炎。因为经济拮据,张发一直没有机会到大医院治疗,病情也日渐严重,“痛起来就像用刀割一样,难以忍受。”张发说,因疼痛难耐,家人只好买来止痛药,临时为其止痛救急。不料,因吃的止痛药较多,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患了严重的肠胃炎,多次出现肠胃出血,昏迷休克,3次被送往医院抢救。 2014年,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两个膝盖肿胀如两个足球,两侧髋关节开始畸形坏死,脊柱和其他关节也开始变形……从此,张发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需要人喂,翻身都要人帮忙。”张发的父亲张元俊说,为照顾张发,他在屋里摆放了两张床,父子俩一人睡一张,以便张发夜间上厕所,可是,张发还是一天比一天消瘦,身高1.75米的他,体重只有59斤,如“玻璃人”一般脆弱。 2017年12月,张元俊再次凑了1万多元手术费,把张发送至贵阳治疗。不过,此时张发的病情已是晚期,唯有做手术才有一些生机。“张发患双侧膝关节内风湿性关节炎已有19年,患强直性脊柱炎也有七八年,已是晚期,存在骨质疏松等风险,而且由于长期病痛,营养不好,张发身体虚弱,1.75米的身高,体重只有59斤,耐受力差,手术难度很大。”专家赵滨在给张发做完检查后,告诉他们,虽然张发有治愈的希望,但是手术费用初步估计,需要25万元左右。 而在了解到患者家庭困难的情况后,医院给张发开通了“绿色通道”,决定让他“先治疗后付费”,由医院先垫钱让张发做手术,通过新农合报销手术费用后,再付费给医院。 1月23日,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赵滨成功为他实施了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手术,而这也创造了我省第一次同时实施4个关节一起换的手术。记者了解到,之所以一次手术换4个关节,是因为张发麻醉十分困难,经不起多次手术的打击。 1月24日,记者见到张发时,他已能正常地交流。ICU护士长耿玲说,张发挺乐观的,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时候,他表示,“我一定会配合好你们的!”ICU主任赵培元表示,目前张发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正在进行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文图:记者 罗欢 来源:贵州都市报 编辑:申凌
11月8日,89岁的肖奶奶因为髋部骨折被家人送到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市骨科医院。入院仅24小时,医生便为老人完成了检查、评估和手术。 记者了解到,髋部骨折致残、致死率较高,因此,尽早进行手术是治疗的关键。为便于患者早日摆脱病痛,2017年,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市骨科医院骨一科率先在省内开设了髋部骨折绿色通道,并提出“2个24小时”,即24小时内完成检查,24小时内完成手术。 “现在我们对通道进行了提升,有条件的患者,1个24小时内就能完成检查以及手术”,据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市骨科医院大外科兼骨一科主任赵滨介绍,依托着医院各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及不断提升的技术,对于重要脏器功能没有受到损害,且无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就能完成检查、评估和手术。 肖奶奶便是一位符合条件的患者。11月8日上午,老人入院后很快便接受了检查与评估,医生确认老人可以接受手术后,当天下午6点半,便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治疗。3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 尽管手术时间短,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术的简单,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手术。“患者基本都是老人,骨质疏松,年纪又大”,赵滨强调,手术的成功,离不开麻醉科、心内科等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科室本身不断提升的技术。 记者了解到,在术后第二天,肖奶奶即能下地。目前,老人恢复良好,已经可以行走。
第三届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创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委会于11月9日在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市骨科医院)举行。 本次大会在贵州省康复医学会、贵州省科协、贵州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圆满落幕。我院赵滨教授在第三届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创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选举会议上当选为新一届主任委员。 本次大会是在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创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到第三届换届之际,全省相关骨科专家济济一堂、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精诚合作的学术盛会。前两届委员会的成功,标志着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创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找到了一条适合我省骨科实际的专科发展之路。 本次全委会,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创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按照学会章程规定进行换届。第二届全委会反复酝酿讨论,推荐第三届专委会人选,报请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同意,全委会选举出常委,经常委会选举出主委、副主委;并报请贵州省科协批准,送贵州省民政厅民间组织局同意注册备案。 选举结果名单 主任委员: 赵 滨: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市骨科医院)大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副主任委员: 叶 川:贵州省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学术带头人。 彭笳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 韩 伟: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杨忠岑: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王开化:黔西南州中医院副院长、学科带头人。 与往届省康复医学会创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全委会相比,本届会议具有以下特点: 01 参与性高,委员人数创新高。 来自我省大多数市县及地州医院的创伤、修复、康复的医疗及护理同仁96人加入学会,委员人数创新高,注册参会委员达74人。 02 委员趋于年轻化,突出临床技能、科研及创新能力并重。 本次全委会得益于前一届委员会精心安排,着重突出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03 重视基层医院发展,注重技术扶贫。 本届学会重视基层医院发展,改变以往县级医院较难参与学术团体活动的历史,积极引进各县医院技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充分让县级医院医生参与到学术团体中,致力于把先进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学术活动、优质的医疗资源、本专业的新技术送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技术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各位朋友好,“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手的活动需要我们大脑的命令,神经传递信号,肌肉的收缩,肌腱带动骨骼来完成。在这里我们最常见的是受到外伤,比方说,不小心被刀砍伤,电锯,玻璃划伤等等,最容易受伤的就是我们的“筋”,正式的说法应该是“肌腱”,他受伤了,我们的这条通路就打断了,手指就动不到了。那该怎么办呢? 有些朋友受伤后及时来到医院,通过手术我们把他接起来,不能直接接起来的,还要从身体的其他地方取“筋”(当然是身体不重要的其他部位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就会好的。有些朋友没有及时就诊,可能就成为了“陈旧性”的,治疗难度就增大了。肌腱可不是像我们的皮肤划伤那样缝起来就行了,肌腱的修复是要求有很好的专业水平呢。首先是修复的要牢固,还有就是做完手术后,康复也要占50%的功劳。 下面的这个朋友是“筋”断3个月才来的: 拇指伸不起来了,直接缝合不行了,只能移植肌腱,我们从前臂取了一段7cm的肌腱,连接起来的:取了以后,重新接起来,晕血的就略过吧:患者2个月后来复查时,是这样的:视频在这儿: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kxNzQ5OTM0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