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中医院中医科明昌飞: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新生儿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的28天内的婴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啰音。重症患者可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中毒性脑病及中毒性肠麻痹等。而2岁以内的小儿以支气管肺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体征是:(1)发热。热型不定。发热不规则。(2)咳嗽:频繁(3)气促(4)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5)呼吸增快40-80次/分。紫绀:口周、鼻唇沟和指端。(6)肺部的啰音。肺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是临床表现、肺部体征、X线、血液化验。
患者:小时候2岁就有了,小时候发烧被当成小儿麻疹看, 医好后。2岁就是气管炎,45岁后变成肺气肿把这个病怎么样医好 肺老龄化。肺气泡、竹溪县中医院中医科明昌飞:肺气肿是一种慢性病,临床上只能尽量想办法减缓病情进展,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工作、生活能力。为此,就应该注意:1.解除气道阻塞中的可逆因素;2.控制咳嗽和痰液的生成;3.消除和预防气道感染;4.控制各种合并症,如动脉低氧血症和血管收缩等;5.避免吸烟和其他气道刺激物、麻醉和镇静剂、非必要的手术或所有可能加重本病的因素;6.解除患者常伴有的精神焦虑和忧郁。具体措施如下: 1.应用舒张支气管药物如抗胆碱药、茶碱类、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如有过敏因素存在,可选用糖皮质激素。 2.急性发作期根据病原菌或经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等。 3.呼吸肌功能锻炼 作腹式呼吸,缩唇缓慢呼气,以加强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膈肌的活动能力。 4.家庭氧疗 每天10--15小时(1--2L/min)持续的给氧能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5.康复治疗 如气功、太极拳、呼吸操、定量行走或登梯练习。 6.手术治疗 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疱可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 7.其他如肺移植。 8.中医药的辨证施治的治疗有较好的增强体质、缓解症状作用。
从百岁长寿老人耳朵看长寿特征寿命是我们关心最多的话题,我们能够从那些百岁长寿老人身上看出哪些长寿体征吗? 经过人口普查50例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现8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朵都有长寿征。耳朵的长寿征主要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整个的耳朵都比较长。经过对50例8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统计,全部老人的耳长都超过7.1厘米,耳长超过8.2厘米的老人基本上都能活到90岁。长寿耳征第二个特点是耳垂大,而且耳垂软。一般人的耳垂大约是1厘米到2.5厘米,所有长寿老人的耳垂都超过了2厘米,而且在60岁以后,这些人的耳垂还在增长。人中,是我们的第二个长寿征。人中的上面是鼻子,下面是嘴。根据中医理论,鼻子能够呼吸天气,嘴可以食地上的五谷杂粮,人正好居于天地之中,所以这个地方叫做人中。每个人人中的长度是一定的,大约相当于本人中指同身寸的长度。
作者:张爱珍 上海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 本文原载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第2期,授权环球中医网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摘要:目的:讨论清热解毒药物和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的相互关系,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方法:分析清热解毒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情况,与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相比较,从中医角度及适应症分析两者的辩证关系;结果和结论:适当的适应证和合适的清热解毒药物可以与抗菌药物合并使用或者相替代使用,因此配合使用清热解毒药物与抗生素可以改善临床的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情况。随着清热解毒中成药种类的不断丰富,其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清热解毒中成药的使用也逐渐增多。 各相关药品生产企业也将清热解毒药物在抗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做了一些药理学的研究。经分析总结,清热解毒药物越来越重要的为临床用药所需,对部分感染病症足可和抗生素效果相媲美,本文就两者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分析总结如下。1、清热解毒药物 1.1 定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而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具有清解火热毒邪的作用,则称为清热解毒药物。 1.2 药物在高等教育教材中,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连、黄芩等等,被作为该类药中的代表药物着重介绍。而在我们常用的中成药药物中,这些药物也经常出现,如一清胶囊,由黄芩、黄连、大黄组成,双黄连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又如清开灵由板兰根、金银花、黄芩苷、胆猪去氧胆酸等组成。1.2.1 板蓝根 板蓝根水浸液对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般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1]。、扳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和一些化学结构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其中色胺酮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紫装表皮癣菌等7种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5 mg/L。1.2.2连翘连翘的主要成分有两类,其中苯乙醇类,为连翘中的抑菌成分[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较金银花强,对伤寒、副作寒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较金银花弱,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菌痢、淋巴结核、皮肤化脓性疾病等。1.2.3黄连黄连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都有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对各型流感病毒也有效,并对多种皮癣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还能增强白细胞及肝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用于菌痢、胃肠炎等。有效成分为黄芩苷、黄芩苷元。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用于各种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疮疖痈肿等。1.2.4金银花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对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疖、痈、菌痢、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等。1.3临床应用 临床使用抗菌中药多以中成药形式出现,目前医院内部常用的清热解毒中成药也在多科室应用,其中以呼吸科、五官科、内科等使用为多,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疖肿、痔疮等有上火症状的患者。请热解毒中成药物很多,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根据组方构成及说明书选用合适的药物。1.3.1双黄连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为非处方药。有众多生产厂家,其中三精制药知名度及市场分额较高。患者可直接从药店购买,运用于风热感冒的治疗。一般具有咳嗽、痰黄、流黄鼻涕、咽红肿的感冒患者比较适合。医生处方时可以根据其效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的辅助治疗。1.3.2一清胶囊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化瘀止血。用于热毒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等症,也可以用于热盛所致吐血、咯血、鼻血、内痔出血等。有资料显示,一清胶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总有效率可达94.9%[3],而治疗慢性咽炎也达94.8%[4]。2、抗菌药物[5] 2.1定义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其中抗菌药物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和抗生素。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2.2药物 2.2.1 -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非典型-内酰胺类等等。这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毒性低,临床使用疗效高、适应症广。绝大部分单独应用,但是时间不长就容易产生耐药,使抗菌效果下降。为了加强-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疗效和克服这些缺点,组成复方制剂,现在临床也普遍也应用。 2.2.2大环内酯类其按化学结构分为14、15、16元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螺旋霉素等。常用做需氧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首选药,以及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替代品。 2.2.3氨基糖苷类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对于严重的感染病症,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需要联合应用其他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和肾毒性。 2.2.4 喹诺酮类 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现常使用的为第三代喹诺酮和第四代喹诺酮。其抗菌谱广、活性强、口服使用方便。多用于泌尿生殖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等。随着广泛的使用,不良反应相继发生,部分由于严重毒性推出市场。 2.3 临床应用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选用最适合的抗菌药物非常的必要。抗菌药物除包括以上罗列以外,还有林可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等等。到目前为止,抗生素的种类已基本可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由于抗生素滥用所导致的细菌耐药成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同时也面临新抗生素的难度和压力。从对人类意义的角度讲,应该控制抗生素滥用,通过合理用药避免广泛的细菌耐药。3、清热解毒药物与抗生素比较分析3.1 临床适用范围3.1.1 清热解毒类 随着不断地探索,清热药物在临床的应用逐渐扩大,主要适用于痈肿疮毒、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其他急性热病等。在医疗过程中,主要为疖肿、痤疮、单纯疱疹、口腔溃疡、牙龈炎、结膜炎、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便秘、痔疮等等。近年也有些关于清热解毒的新临床应用的报道,如治疗小儿肾炎[6]、肿瘤[7]等。3.1.2 抗菌药物 应用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称为化学治疗,也就是化疗。而病原体包括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病毒等)、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抗菌药物中,分为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抗肿瘤药。我们所说的抗生素属于抗微生物药。根据感染细菌的种类、感染部位、机体的状况我们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感染的效果。除了发生严重耐药现象的部分细菌变异种类,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感染病症。抗寄生虫药用于防治寄生虫病,以及还有针对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3.2 优劣势比较3.2.1 中成药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对症下药是中医治疗最大的特点,中成药伴随着社会需求诞生,满足很多疾病的用药需求。同时也由于个体及疾病变化的差异,疗效不一,在众多的清热解毒药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优势:1、品种多,可适合灵活选用;2、针对临床的感染症状,对症下药,疗效明显;3、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劣势:1、品种繁杂,生产厂商众多,品质不一;2、用药范围相对较窄,集中在中医的“热病”范围内,如将感冒分为风寒与风热感冒;3、现代化程度低,质量控制比较薄弱,随着指纹图谱等手段的发展,中成药的质量将推向新的高度。3.2.2 抗生素 抗生素的历史不是很长,从第一个抗生素的发现到现在也才区区80年时间,自然界存在的已被人类挖掘的差不多,再要发现新的抗生素已经很难,而实际目前这些抗生素已经基本能满足人类的用药需要。优势:1、种类丰富;2、效果明显;3、使用方便;4、运用广泛,被临床广泛使用;劣势:1、副作用较多;2、容易发生耐药,影响治疗效果。3.3 合并用药和替代用药 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清热解毒药物和抗生素之间存在着交叉的临床适用。在这些交叉的临床适应症范围之内,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合并及替代用药。目前,合并用药主要有两个目的:1、抗生素的使用不能解决诸多的合并症状,合并用中成药在于其可以改善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2、对于一些耐药细菌,通过中成药的抗菌活性,联合使用,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3、部分中药与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如黄芩可以抑制-内酰氨酶水解,增强抗菌作用。替代用药目前比较少,已形成使用抗生素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的共识,而且形成一定的处方习惯。而部分中成药的抗菌活性研究显示,在一定的使用剂量下,其可以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目前研究多以植物单体为主,随着中药研究的深入,以及提取分离技术的日趋成熟,植物单体药物也越来越多。其替代抗生素使用会逐渐有所增加。目前的替代用药的方式和意义主要为:1、对部分感染症状较轻,合并症状为主,直接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2、对于抗生素给药时间过长,可以暂时替代,给予足量的合适的中成药物,缓解细菌耐药。结果与讨论抗生素在国内的使用占着很大的用药比例,在很多医疗机构都排在用药的前几位,这是一个不健康的用药现象,在国外抗生素的使用始终排在5-6位。细菌耐药是目前我国抗感染治疗中的棘手问题。细菌耐药可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类。 耐药机制大致有以下4种[8]:①孔蛋白改变, 引起细菌外膜通透性下降;②抗生素受到细菌各种降解酶的影响而失活;③抗生素靶部位和(或)结合部位改变;④外排系统激活,进入细菌胞内的抗生素被泵出。耐药基因可以在同种耐药菌之间传播,使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细菌耐药一方面有其固有的天然特性,另一方面,耐药的产生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进化结果。因此,科学、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是遏制细菌耐药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多频次的使用抗生素。而中药及中成药的现代化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一些临床研究也证实,清热解毒药物具有确切的抗微生物活性。我们倡议通过弘扬传统中药的使用,充分了解祖国医学,来增加临床的用药选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参考文献[1] 肖珊珊,金郁,孙毓庆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20(6):455—45[2] 连翘 2007年第5卷第1期天然产物分离 [3] 关瑞宁 一清胶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156例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00年9月第21卷(第9期):832[4] 王俊伟 焦卫中 一清胶囊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长治医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8卷 第1期:51[5] 杨宝峰 苏定冯 药理学 第6版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387[6] 丰济民 清热解毒法治疗小儿急性肾炎86例临床观察 黑龙江中医药2007年第2期:13[7]潘磊,陈培丰 清热解毒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3月 25卷 第3期:570[8] 胡静,徐德生 2003—2005年驰皖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利药性变异分析 世界临床药物 2007、Vo1.28 No.5:269
一男,自诉近一年来自觉有股热气自身体左侧上升,直到耳后为止,同时感觉头胀。观察其面色油亮,细询问患者足心烘热,每每午后至夜间如此。考虑:肾精亏耗,阳不交阴。予以熟地20龟板15山萸肉15五味子30茯苓15磁石30黄柏12知母12 嘱其连服七剂。后回访,其效甚好。故而更加理解经曰:“以滋填阴药,必佐介属重镇。”之意。
正确处理热性惊厥什么是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是指在生后3个月到6岁,发热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并且已经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没有无热抽搐。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病率在2%-5%。原来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但临床发现发生惊厥的孩子不完全都是高热,目前逐步废除高热惊厥这一称谓。热性惊厥有哪些症状?首次发作年龄在6个月到3岁,男孩略多于女孩,6岁以后多数孩子不再发作。临床发作包括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占热性惊厥的75%,可见到发作呈全面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多1-3分钟缓解,不超过15分钟;一般在一次病程中只出现一次,多数体温超过39℃。复杂型发作时间长,可超过15分钟;发作可表现为局灶性发作;在一次病程中反复出现;和体温高低相关性不明显,有时候低于38.5℃也会出现抽如何预防?很多家长会担心发热时间长了或发热体温高了会“烧抽”。如果既往有过热性惊厥的孩子,无论发热时间长短或发热体温高低,都有抽搐的可能。而既往没有热性惊厥病史或遗传史的,即使发热时间长、热峰高,发生热性惊厥的机率也是偏低的。所以单纯感冒等感染引起的发热,不用过于担心孩子会出现“烧抽”。怎么治疗呢?当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往往手足无措,这时候应将儿童放于侧卧位,避免呕吐物吸入窒息,如果有肢体抽搐,不要压迫肢体,以防骨折;一般情况下惊厥多于2~5分钟缓解。如果惊厥超过5分钟以上急送就近医院立即抢救治疗。热性惊厥的发生和发热相关,因此热性惊厥的预防实际上就是避免感染、提高抵抗力。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等。在反复发作热性惊厥的孩子或者复杂型热性惊厥的孩子出现发热后,可试用鲁米那等之类的药物预防,部分中药如羚羊角粉、安宫牛黄丸可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在当今致死疾病谱中,肿瘤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位居第二。一度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是癌治不好,治好不是癌。尽管,近三十年来人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癌的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癌死亡率依然逐年上升,现代医学对它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肿瘤为何成为至今难以攻克的难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性,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局限性,以及当今医学发展的迫切性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重新调整肿瘤研究的策略,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确切的思路。一、肿瘤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得以充分的发展,便打破了人类原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打破了“孤国寡民”、“田国牧歌”式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社会化机械大生产的开始,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日益陷入紧张、繁忙、快节奏的生活之中;紧张而激烈的竞争,特别经济地位的竞争,使人们在协同大生产的同时,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及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人类社会不合适宜地、不均衡地发展,对其所生存的空间进行着无情地摧毁,所有这些都给生态平衡等生态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带给其它生物界的结果是物种的灭绝和濒临灭绝,而对人类自身则表现为身心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剧上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及免疫反应性疾病等,而作为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的肿瘤亦毫不例外。据估计,人类大多数恶性肿瘤(80—90%)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环境因素有关。近30年来的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人类肿瘤发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即是------环境因素。我们不可否认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开发利用,带给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盲目地、不合适宜地发展)我们为之而付出的代价。近年来,我们努力做了一些类似如环境保护、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等工作,但是在地方片面的经济效益保护下,这些微薄的工作也步履艰难。所以,肿瘤本身便是一个社会性疾病,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首先就应该从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入手。二、肿瘤与生物学的发展随着癌的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及免疫生物学的发展,逐步加深了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同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前景。然而这些生物学研究仅仅停留在肿瘤本身,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机械的、还原式的研究,所以在临床实践中都不同程度表现出它的盲目性和局限性。60年代免疫生物学的发展,曾一度掀起肿瘤免疫治疗的热潮,而如今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给予了无情的回击,因为它仅仅停留于机体免疫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无法对机体进行免疫激活,或者说没有解除肿瘤对宿主免疫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基因医学的发展,亦有人宣称肿瘤基因治疗新纪元的到来,然而由于肿瘤产生的复杂机制,仅现有对其结构、表达方式及产物等研究较为清楚的癌基因近20种,再加上肿瘤的异质性,企图单靠纠正某一种或几种基因而达到癌治疗的目的,是无法想象,也是缺乏理论根据的[1]。因此,所谓的单克隆技术、核酸酶技术等对肿瘤的防治是难以胜任,给予它们过高的评价也是勉为其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疾病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肿瘤本身也是一个生物进化问题。实验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仍具有分化的可诱导性,即仍具有分化潜能,其细胞核经移植后,仍能发育成一个正常的个体。这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现有物质结构决定功能的非科学性,而在其指导下的生物学发展的局限性[2]。癌的发育学观点认为,癌的发生是机体各部分、各组织细胞间在时间、空间发展过程中相互关系失协调和自身稳定态的平衡紊乱的结果。所以,对于肿瘤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于协调机体各部分功能,改善内环境,除去适宜“种子”(癌基因)生长的“土壤”(机体内环境),诱导肿瘤细胞的再分化,从而达到肿瘤的防治目的。三、肿瘤与医学的发展西方现代医学(下简称西医)和中国传统医学(下简称中医)作为当今医学的两大支柱,自从十九世纪二者发生碰撞接触之后,便产生了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并如期产生一个凌驾于中西医学之上医学新纪元的到来,但是由于它们彼此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基础、科学水平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各自理论体系的不可融合性[3],中西医结合到如今也只是一手执叉,一手握筷而已,也仅仅是一声“汇而未通,结而未合”的感叹而已。另一方面,由于二者都有着各自的优越性和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如西医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其对疾病研究日趋量化、客观化和微观化,所以其临床诊断更为明确,而中医有着二千余年积累的极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治疗上有着更为开阔的思路,所以,二者的结合无疑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从肿瘤而言,则更期望着中医和西医的结合。西医发展日趋微观化,同时也日趋局限化(尽管有时间医学、模糊医学、康复医学的兴起,但是在现阶段并不能代表西医学的发展方向),在其基础上产生的治疗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所带来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大。针对西医现有的手术、放疗、化疗等,由于其较高的复发率及其副作用对机体严重损害,往往使肿瘤患者难受其苦而中止治疗,而中医中药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特别是改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西医所无可比拟的。西医在诊断学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癌的分子生物学和肿瘤生物学的发展,使得肿瘤的诊断更为明确,但是由于它更注重的是肿瘤的本身,所以在治疗上依然是“头痛治头,脚病治脚”,而对肿瘤的淋巴道、血道转移,特别是手术所引起的各种转移[4]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中医治疗是在脏腑辨证、八纲辩证基础上遣方用药,一方面用药物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另一方面用药物全身性调整机体自身免疫(即正气),对肿瘤进行抑制,从临床观察来看,在辩治准确的中医中药治疗下,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遗憾的是,尽管中医文献对肿瘤有着较早的“岩”、“瘤”、“癌”的记载,但更多的只是类似现代肿瘤症状的描述,而肿瘤的早中期,则多表现为无症状现象[5],所以给肿瘤的早期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由此可知,西方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都无为独自承担肿瘤防治的重任。所以,对于肿瘤病的防治,在西医方面更重要的是肿瘤诊断学的发展及症前病变的认识,以期突破肿瘤的无症状现象,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而中医方面应注重肿瘤病因病机学的研究,如对或因寒凝血瘀,或团热毒郁闭,或因痰阻气滞等而致机体气血逆乱,日久成积为癌的病理有较清楚的认识,并借助中药药理的研究从而为中医药辩证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理论依据。总之,大力发展西方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并在临床治疗上的二者结合,不仅是肿瘤防治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以健康为目的的医学发展的趋势。参考文献:(1)谢蜀生 关于肿瘤研究的策略 医学与哲学1997,18(1)(2)罗 非 关于生物结构的生理模板观点 医学与哲学1997,18(1)(3)江都明等 肿瘤生物学 浙江科技出版社 1990,12第一版(4)戴豪良 创建融汇贯通中西医学理论新框架设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14(11)(5)W、H柯尔等著,李国云等译 癌的播散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65,1第一版
竹溪县中医院中医科明昌飞:建议进一步查乙肝病毒量的情况,做肝脏B超看看。首先要明白乙肝治疗的目的并不是转阴,应该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干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存活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抗病毒治疗是达到这一目标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具体抗病毒治疗的方案要看你进一步检查的结果来决定。现在没有药能彻底把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药,也不是乙肝治疗的目的。
竹溪县中医院中医科明昌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分为一般性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性治疗 包括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卧床休息只适宜于急性期、发热以及内脏受累。二。药物治疗 现在主要是改善症状的抗风湿药和控制疾病发展的的抗风湿药。像你的情况可以以布洛芬或消炎痛和强的松合用,具体用量需要根据你个体情况来定,这样对缓解疼痛会很有效,但要注意用药时间、剂量、疗程,同时要注意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加服护胃药。
1、玉蓉散 【组成】白蔹、白芷、细辛、白蒺藜、白术、甘松、白僵蚕、白芨、白莲心、白茯苓、白附子、薏苡仁各50G、檀香、防风各15G、白丁香30G、珍珠粉依喜好、薄荷10G 【功效】镇静、美白肌肤 【制备】全部打成微末 【用法】调和蛋青或清水,敷脸 【心得】在网上流行着很多个版本的玉容散,唯有这一个是真正的、当年慈禧太后每天使用的药方。里面本来还有一些医治风湿的药,已经被去掉了。这个药很耐用哦,我制了200克,用了两个月,每天都用哦!皮肤一天比一天白嫩!里面含有薄荷会让脸有凉凉的感觉,对于晒后镇静、防痘都有一定的作用。 2、莹肌如玉散 【来源】《普济方》 【组成】楮实150克,白芨30克,升麻250克,甘松21克,白芷,白丁香、砂仁各15克,糯米末600克,山奈9克,绿豆150克,皂角900克(去弦及子)。 【功效】润泽肌肤,去垢除斑。 【制备】上药共研为末,和匀。 【用法】常用敷脸 【心得】这是明朝时为一位贝勒研制的专用药。古时候的人也长痘痘嘛~而这一个药方是专用以清痘疤的,同样的对于去斑也有很好的效果哦!可润滑肌肤,荡涤去垢,又可祛风除湿,对面部皮肤粗黑、黑斑或粉刺有一定治疗作用 3、百效洗面药 【来源】《外科百科金书》 【组成】皂角60克,升麻16克,楮实10克,绿豆、白芨、白芷。天花粉各2克,甘松、山奈、砂仁、白丁香各5克。 【制备】共研成细末 【用法】以水研为浓汁涂洗面部。 【功效】此散专治去黑黯、粉刺、风疮及皮肤瘙痒。 【心得】涂在脸上时会觉得很辣很辣,所以只要快快地打圈按摩几次就可以洗掉。用过之后皮肤立刻会变滑,变白净,非常有效!但干性还有敏感皮肤勿用。 4、八白散 【来源】《必用全书》 【组成】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丑、白芷各9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去皮、弦)三个,绿豆少许 【制备】共研为极细粉末备用 【用法】和水敷面 【功效】这是金国章宗时宫女的洗面美容方。它有使皮肤洁净润泽之功效,并可防止粉刺、雀斑、色素沉着及皮肤搔痒等症。 【心得】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药方可谓美白药方的集大成者,白芷、白蒺藜、白僵蚕、白芨可是中药美白中必不可少的药材。现在我正在用,并且加上青黛和当归,效果加倍好! 5、神仙玉女方 【来源】《御药院方》 【组成】益母草 【制备】研为极细粉末备用 【用法】每日早晚用药粉洗面 【功效】具有消皱纹,退褐斑的作用.常用令人皮肤光洁.可以治疗雀斑.黄褐斑等症. 【心得】有关益母草的美容方有很多,这种是最为简便的,效果也不错。 6、孙仙少女膏 【来源】《鲁府禁方》 【组成】黄柏10克、土瓜根10克、大枣7枚 【制备】黄柏去掉外层粗皮与土瓜根研成细粉,加入大枣调和成粘膏状 【用法】每天早晨用开水化开一些.加入温水洗脸. 【功效】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润肤白面的功效.原书中称此方洗面, 十余日以后,容如少女.故此得名孙仙少女膏. 【心得】本方除了洗面以外, 也可以作为沐浴用药, 用法和洗面基本相同. 许多皮肤病,如疖,癣等均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