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先天性上尺桡融合的家长参考首先声明,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前臂有两根骨头,一个叫桡骨,一个叫尺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骨头是分开的,靠前臂的近端(上尺桡关节或近尺桡关节)和远端(下尺桡关节或远尺桡关节)连个地方的关节相连,这样前臂才会有旋转功能。有的孩子因为基因突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骨的分化不好,在上尺桡关节处两个骨头没有分开,长到一起去了,就形成了先天性上尺桡融合。(一)病因具体的病因不清楚,但都是跟基因突变有关。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宇宙射线、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电磁辐射、食品安全问题、孕期服用药物等等都有可能,具体到个人基本上是找不出来致病原因的。基因突变的位点也有很多研究,目前看基因的研究对于治疗这种病,没有太多价值。不可能通过某种药物或者一些特殊的手段来改变已经患病的病人的基因,然后这种病自己就好了,这是不可能的。但基因研究对于科学的进步是有益处的。既然是基因的问题,就都有一定的遗传几率。并不是说这一辈得病了,下一代就一定还得这个病,但下一代再患类似疾病的几率就要比别人更多一些。基因检测有可能对优生优育起一定作用。先找到致病的基因突变,然后在怀孕时检查下一代的基因中有没有相同或者接近的问题,挑选没有同样致病基因的孩子生育出来,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就小很多。检查基因很简单,跟住院常规的抽血检查一样,只要抽一管静脉血就可以。但要送到专门的研究机构去做检测。有做基因检测需要的病人可以在网上跟我联系。(二)对生活的影响得这种疾病之后,前臂本身是无法旋转的。但是依靠肩关节和腕关节的代偿,看上去仍然会有一定程度旋转的动作。这不是真正的前臂旋转功能,是肩关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旋转。最常见的融合体位是旋前位融合(手心朝下),做旋后动作受限明显(手心朝上)。也有一些接近于中立位(也就是功能位)融合的,相对生活影响就小一些。如果是双侧都得病,影响更大一些。最常见的对生活影响的方面有:洗脸时手心不能摸到脸,伸手接东西时手心不能向上,不能把小东西放到手心里,握笔的姿势比较与众不同,穿套头衣服时动作吃力,系扣子慢或者系不上,不能端杯子端碗,做体操或者舞蹈时,动作不到位,最严重的影响就是自己擦屁股可能不行。当然很多情况下,孩子自己会找到一些变通的手段和姿势,一般来讲不至于生活不能自理,只是有些不一样而已。(三)检查旋转角度的方法首先站立好,上臂贴身,肘关节屈曲90度,消除肩关节的代偿作用。手里握个筷子或者木棍,或者伸出大拇指,分别做手心向上(旋后)和手心向下(旋前)的动作,这是检查前臂旋转的标准姿势。但是这时候还不能完全排除腕关节的代偿作用,有很多上尺桡融合的病人,腕关节是非常松弛的,即使前臂不能旋转,在这样的检查方法下,还是能够有一定的旋转功能的假象,这个旋转不是前臂本身的旋转,而是腕关节代偿出来的旋转,我自己把它称作“功能旋转角度”。如果要严格的判断旋转角度,需要根据手腕两侧分别有一个骨头突起部位,分别叫做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这两个突起的连线与地面垂线形成的角度,才能真实反映旋转的角度,我自己把它称作“绝对旋转角度”。夹角是零度时,就是零度位,中立位,也是功能位,即使融合,也能很好代偿的位置。手心朝下固定的,就是旋前融合畸形,夹角多少度就是旋前多少度畸形,代表功能受限的程度,夹角越大,影响越大。当然,在评价日常生活使用时,不需要严格的测量绝对的旋转角度,只要好用够用就可以了,无论这种旋转是哪个关节代偿出来的。但是,当评价一个重建旋转功能手术的真实效果,旋转究竟改变有多大时,我认为还是应该仔细的测量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绝对的旋转角度。(四)是否需要手术见过很多成年的病人,即使一辈子不治疗,也能很好的生活,他自己会找到适应这种状态的方式。你也可以把这种情况不看成一种病,而是一种不太完美的状态,逐渐学习接受和适应这种状态,毕竟每个人都不会太完美。是否需要做手术,我觉得完全是根据每个孩子每个家长的体会来决定的。如果只是生活稍微有些不便,但都能自己克服的,不想做手术完全是可以的,完全能够接近正常的只是稍微有些不同的很好的度过一生。如果生活上的确有很大的功能影响,很不方便,想做手术改善的,可以选择手术,一般手术后都会比术前生活上更方便一些。当然,无论多严重的影响,就是不想手术的,也不会造成更多的影响,不影响肢体生长,只是旋转不行而已。是否需要尽早手术,每个人观点不一样。有人认为尽早手术好,可以更早的获益,早手术可以避免长时间畸形继发的肌肉无力或者挛缩。我个人经验上看,成人术后与儿童术后的效果基本没有区别。因此我的观点是,当患者或者家长心理成熟,思考成熟,认为真正需要手术时,就可以手术,不在乎年龄。如果还没想好,就不需要匆忙手术。犹犹豫豫想不好手术还是不手术的,说明生活影响并不大,并不急需手术,我建议这样的不要手术。(五)手术有哪几种以前的医生们,对于改善上尺桡融合病人的功能做了很多尝试。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加以改进。目前全国在先天性上尺桡融合方面手术量最大,经验最多的应该是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陈山林教授,我跟随他做了很多这样的手术,同时自己也在琢磨怎么改进,自己也做了一些患者,也有一些深刻的个人体会。基本上有两大类手术:一种是单纯的旋转截骨手术,一种是重建旋转功能的手术。欧美基本上放弃了重建旋转功能的努力,流行单纯的旋转截骨手术。日本人在重建旋转功能手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在此基础上也在做,而且有了很多自己的经验。1.单纯的旋转截骨手术由于很早以前,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想让前臂能自主旋转起来的努力都比较失败。因此,很多人放弃了这种努力。选择相对简单的办法,把一个融合在非功能位的前臂,变成一个相对功能更好的位置上融合。一般都是将最常见的极度旋前的前臂,从融合部位或者以远的骨头截断,改在中立位,用钢针或者钢板或者外固定架等把骨头重新固定上,希望骨头在一个新的位置上重新长好。通常只需要一个后侧比较小的切口,孩子可以用钢针,不用再手术取出钢针,钢针尾巴露在外面,骨头愈合之后拔出来就行。成人需要固定强度更高的钢板固定,现在的钢板都是钛合金的,取不取出都可以的,除非有影响的需要取出。外固定架生活上不太方便,没有更多的好处,我自己并不推荐。这种手术最大的好处就是切口小,瘢痕隐蔽,手术相对简单,骨愈合相对容易。不足就是最终没有重建出前臂本身的旋转功能,只是把一个不好代偿的前臂旋转障碍,变成了一个相对容易代偿的前臂旋转障碍。尽管前臂本身不能旋转,但是通过其他关节的代偿,生活上还是能够体会到功能的改变。2重建旋转功能的手术这种手术比较复杂,难度很高。基本原理就是把尺桡骨相融合的部位分开,分成独立的两根骨头(正常就应该是这样),然后用一些肌肉筋膜等结构把二者之间隔开,避免再次长到一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尺桡骨相融合的地方正是前臂血管神经最集中的地方,操作起来困难,要保护好这些血管神经。以前做这种手术的效果不好,或者很多医生不愿意做这种手术的原因,一部分也在于此。不是哪个医生都有信心有能力把骨头分开的很彻底,衬垫的很彻底,又不损伤重要血运和神经的。两个骨头分开之后,在手术中检查一下旋转功能可以改善多少。很多情况下,骨头即使分开,旋转角度也改变不了太多。因为除了骨头结构不正常外,深筋膜、骨间膜、肌肉等软组织也不正常,这些韧性结构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前臂的旋转。因此我个人认为软组织的松解非常重要,这个步骤对最终结果的贡献至少占到40%的功劳。但是由于要做充分的软组织松解,手术切口相对就要大一些,一般至少要两个切口,有时甚至在腕关节内侧要做第三个切口。做完软组织松解,基本上前臂就应该达到一个满意的旋转角度了。然后手术中再检查旋转过程中,桡骨近端有没有突出皮肤,两个骨头之间有没有形成碰撞。因为这两个骨头不仅是互相融合的,多数情况下骨头本身也是变形的,尤其是桡骨。因此,当桡骨的形状变化太大时,需要把桡骨打断,改变到一个接近正常的位置,重新固定起来,一般都是用钢板固定。少数情况下,尺骨也需要打断,改变角度重新固定。最后一步就是用肌肉、脂肪筋膜等结构把尺骨和桡骨之间衬垫好,防止两个骨头重新长到一起。方法很多,有人用大腿的筋膜,有人用上臂的,通过这些年的经验积累,目前我认为前臂局部的肌肉筋膜就够用了,不需要另从别的地方取材。还有非常多的手术细节,比如肌肉止点如果保留,以便有更好的主动旋转力量,如何保护局部的神经血管,如何更彻底的松解等等,这些都是医生应该琢磨的,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绝对正确的处理方案,都在逐渐改善中,病人不需要了解更多。日本医生重建出来的总活动弧平均在30-40度左右。目前我做过的这些患者中,效果比这个好很多。但是主动旋转的角度因人而异,与肌肉力量和止点的效力有关系,但是只要维持住被动旋转的角度,随着肌肉力量锻炼的越来越好或者其他肌肉的代偿,我相信主动旋转的角度会逐渐跟上来。我认为这种手术虽然难做,但最终如果重建出主动的绝对旋转角度,对生活上的改善还是更多的,还是值得做的。有人担心术后重建的旋转角度不够大,或者再次融合的。其实即使术后绝对的旋转角度不如想象中那么大,功能也会比术前改善,最差的旋转角度哪怕是零度,再次融合,也会比术前功能好,因为会改变到一个接近功能位的融合。再次发生骨融合的概率并不高,从我们做过的一些病例看不足5%,以前的医生很担心再次融合,可能与手术技术还不太完善有关。3.新的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桡骨的变形的程度非常大,桡骨头发育不好,很小。这时即使把尺骨和桡骨分开了,桡骨也截骨了,桡骨的近端也很难恢复正常的形态和支撑功能。做这么难的手术、有桡骨不愈合和骨吸收的风险、有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到底值得不值得。会不会能有更简单,效果也接近的方法。在这个方面,我与陈山林教授不谋而合,在没有经过探讨的情况下想到了一起。现在陈教授已经做了很多新方案的手术,主要内容是把桡骨从融合部位的远侧切掉一部分,形成一个假关节,这个关节可以出现一定的绝对旋转活动角度,但是还不够,还需要把尺骨也截断,然后在一个接近中立位的方式重新固定起来(用克氏针或者髓内钉,根据骨头的粗细来定),等尺骨愈合之后,开始练习活动。现在看效果不错,简单有效,切口小,也能重建出一定程度的绝对的旋转角度。但也出现过一些不希望发生的问题,例如截开的桡骨再次长到一起去了,这样就失去了绝对的旋转角度,但是由于前臂重新放置到了一个接近中立位的地方,所以手术后功能还是有改善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可能需要更长期的观察。我认为对于桡骨近端发育还比较好的,做第2种手术可能更适合,骨头的结构会更接近正常。对于桡骨头发育很差的,更适合做第3种,也就是所谓的新方案。(六)手术如何选择多数情况下,患者或者家长只需要决定是否想做手术,至于哪种手术更适合,医生应该起主要决定作用。但是如果自己有特殊的要求,可以跟医生协商做哪一种手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作为参考。把功能恢复放在第一位的,首选第2种手术,当桡骨头发育特别不好时,更推荐第3种手术。特别在意瘢痕的,希望切口更小更隐蔽的,可以选第1种和第3种手术。第1种术后没有主动的绝对的旋转角度改善,只是功能上的改善。第3种可以有一定的绝对旋转角度改善,但是没有第2种绝对角度改善的更多。目前没有绝对的最佳方案,没有切口又小效果又是最好的完美方案,看你侧重哪方面,选择一种,接受它的优点和缺点。很多病人和家长都问病情严重不严重,这个问题看从哪个角度回答。一个是融合的角度是不是接近功能位,生活受限程度是不是严重,这个只需要你自己观察就可以,检查绝对旋转角度的方法前面也介绍过,可以在家自己检查看看。一般旋前的角度越大,对生活影响也越多,就算越严重。但是只有一边得病,另一边是好的,对生活也不见得影响多大,就算不严重。这种功能影响上的严重还是不严重,你自己说了算。你觉得严重,就可以考虑手术,你觉得不严重,就没必要非得手术。另一个角度是桡骨变形的程度和桡骨头发育不良的程度,这个只有在你决定手术之后,才有讨论的价值。如果不想手术的话,就不需要讨论。而且无论严重不严重,都有相应的手术可做。我推荐严重的做第3种手术,不严重的做第2种手术。每一种手术,无论第1、第2还是第3种手术,手术后都会比术前获得功能的改善。理论上,第2种最有机会获得最大的改善角度,但实际效果因人而异。(七)有风险没有当然有。走路上有被车撞的,坐飞机有掉下来的,没招谁惹谁也一样有危险。手术也一样,就算医生每个手术都非常认真的对待,有一些病人手术之后还是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好在出问题的都是极少数。常见的问题是手术后的活动范围没有预想中那么好。截骨内固定的病人有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钢板折断,取出内固定后再骨折等问题。有可能出现神经损伤,手指屈曲或者伸直无力的问题,大多数情况神经不至于切断,多数是牵拉伤,随着时间推移能够自己恢复。个别损伤特别严重的想恢复手指活动的话,需要再手术。(八)术后功能康复(只针对第二种手术后)手术只是功能恢复的第一步,为前臂旋转创造一个可能的条件。手术后还要继续维持住术中达到的效果。因此术后需要每天都进行前臂被动旋转的活动,最开始两天可能肿胀疼痛严重,可以稍微推迟两天再开始活动,一般不超过3-4天。活动的时候一定会疼痛,但是也要活动,如果不早点儿锻炼,局部血肿粘连牢固以后,再活动就晚了,活动范围就会比手术中获得的范围小很多。每次锻炼的时候要被动的把前臂分别向旋前和旋后的方向活动到尽头,尽量达到手术中获得的角度,最好的角度是旋后90度,旋前80度,这是正常前臂的最大旋转角度。但是不一定每个人手术中都能获得这个角度,因此,术后锻炼到哪个角度算是到位,要与手术医生充分交流。由于肿胀疼痛,并不一定锻炼时就都能达到术中的角度,但要向这个角度努力。因此,每次被动旋转到尽头以后,还要稍稍再施加一些力量,争取旋转的更多一些,每次都更多一些,慢慢的旋转角度就会逐渐增加。力度只能自己把握,能多一点角度,既能达到效果,但又不是非常的蛮力。每天锻炼的次数没有绝对的数量要求。主要目的是维持旋转的角度,角度达到要求就可以,哪怕每天只活动一次。一般前几天肿胀疼痛厉害,活动的次数可以少一些,一般一天2-3次。随着肿胀疼痛减轻,可以增加锻炼次数。在肿胀不加重的前提下,每天锻炼的时间越长越好。在锻炼的间隔期,可以用支具固定前臂。一般术后需要配置两个支具,一个是旋前位支具,一个是旋后位支具。由于术前多为旋前畸形,自主旋后困难,因此术后应该尽量将前臂放在旋后位,但是也不能永远放在旋后位,这样的话旋前又会受影响。初期的话,可以在锻炼间隔期间(每天还是要锻炼,在不锻炼的时候用支具维持),前臂旋后位支具维持2天,然后旋前位维持1天。但是,这个不是绝对的,要根据每个病人术后的情况个性化处理。如果每天锻炼的时候感觉旋前容易,旋后困难,那就应该用旋后位支具维持;如果锻炼的时候发现旋后容易,旋前困难,就应该用旋前支具维持。每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可以随着变化来调整,决定用哪种支具维持。支具不能替代每天的锻炼,因为支具只能维持,不能增加活动的角度。主动的旋转力量锻炼也很重要。在自己能用上力时就可以开始。自己主动活动的决心越强,用的力量越大,效果就越好。孩子一般比较难配合主动活动,成年人活动的决心更强一些。主动旋转的效果才是最终的功能效果。医生能做到的是改善被动的活动范围,主动活动的范围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自己主动锻炼的强度。如果能找到非常专业的,负责的理疗师更好,但对于理疗康复科的期望不能太高,很少有理疗师能一天到晚的盯住一个病人锻炼,他对上尺桡融合术后的锻炼原理也未必有我写的,未必你理解的清楚。只有患者和家长充分理解上述的道理,自己去坚持。当然如果能遇到一个好的理疗师,会更利于病人的恢复。手术之后锻炼过程有任何问题,应该与手术医生及时沟通。
http://share.gmw.cn/v/2018-01/16/content_27337151.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点击链接加入群【大手拉小手】:https://jq.qq.com/?_wv=1027&k=46CPssh
拇指发育不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手畸形。一般与基因突变有关,一半患者有家族史。拇指功能相对重要,多数都需要手术功能重建。按照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有个Blauth分型,越严重的畸形重建功能的手术就越复杂越困难,效果也越差。I型:就是拇指小一些,基本功能都好,不需要手术。II~IIIA型: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和关节功能不良,通过相对简单的手术可以重建出基本功能。相对好处理。IIIB~IV型:拇指根部的骨头缺失,同时肌肉和关节的发育也更不好,拇指吃不住力。此时,需要更复杂的重建手术。一般有两种可选。一种是示指拇化手术,就是把邻近的示指做一定改型移位到拇指的部位,起到拇指的作用。手术相对简单一些,历史悠久,方式相对成熟,效果肯定,在欧美国家是第一推荐的手术。缺点是最终还是少一个手指。另一种是重建拇指的手术,从脚上取骨头,从手腕、脚或者大腿取肉补到拇指上,重建出一个拇指。这种手术比较复杂,技术难度高,效果比起示指拇化要差一些。好处就是五个手指是全的。V型:拇指完全缺失。这种情况第一推荐也是示指拇化。个别非得要求五指俱全的,也可以考虑拇指的再造。由于缺的东西太多,所以重建效果也相对差一些,难度要求也更高。好处也是有五个手指,但脚上就会缺一个脚趾。示指拇化手术适用于IIIB~V型的拇指发育不良。个人认为最适合于IV型和V型,因为这两型缺的东西多,补起来太复杂,效果不确定。IIIB型的拇指和手掌相连的皮肤较多时,做重建的效果也还可以接受(后文会讲到),但一般来讲,IIIB型首先推荐的方案还是示指拇化手术。手术方式就是放弃发育不良的拇指,把示指的掌骨切掉大部分,缩短后带着神经血管肌腱一起移位到拇指的部位,调整肌肉肌腱的附着,利用剩余的皮肤做出虎口。这样示指就起到了拇指的作用,相对外形和功能都比较满意。恢复顺利的话,一次手术就可以。个别会出现关节不稳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好,皮肤坏死,瘢痕挛缩等并发症,此时可能需要再做手术调整一下。缺点刚才说了,就是缺一个手指,但实际上不影响正常使用,乍一看也看不出缺手指头。在国外这种手术的接受度很高。医生和家长一般都用米老鼠就有四个手指来开导孩子。我觉得先天畸形的家长要调整好心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畸形,毕竟这个结果对功能影响不大,孩子一生中比重要手的不完美更重要的东西很多,他的生活幸福或者成功与否不取决于手的不完美,而是其他更重要的方面。重建拇指的手术有些家长或孩子实在接受不了缺一个手指,这种情况在亚洲似乎更为严重。亚洲的医生也为此做了更多积极的探索。从不带血管的跖骨移植(从脚掌上取骨头,跖骨可以随着发育继续生长。脚趾的个数还是全的),到带血管的跖骨移植(带血管的骨头生长潜力更好一些),最近又开发出同时携带脚上或者其他部位的皮肤转移过来补全拇指缺的皮肉,还有脚上取骨头之后的处理也有一些改进,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现在IIIB型拇指发育不良的重建效果已经比较满意了。虽然不如正常拇指,甚至不如示指拇化的拇指,外形功能都要差一些,但也能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最大的好处就是五指俱全。缺点就是手术复杂,足部会有瘢痕或者轻度的脚趾畸形。也有一定相关的手术风险,最严重的莫过于脚骨和皮肤切下后接到手上,结果血管不通,移植的组织不成活、坏死了,最后这些东西就白切下来了,还要去掉,重建的拇指也有理论上的坏死风险。医生在这个手术中承担的压力和智力体力的负担是很重的。虽然理论上的风险很多,但目前为止,我们做过的病例还没有出现过移植组织和拇指的整体坏死,所有患者都有外形和功能的改善。个别局部坏死或者瘢痕挛缩,关节活动差的情况见过,相对影响不大。基本上家长对手术的总体效果还是满意的。这个手术最适合于IIIB型的拇指发育不良,IV型和V型缺的东西太多,重建更为复杂,上述风险更多一些,重建出的效果比起IIIB型也差一些,除非实在接受不了缺一个手指,医生的第一推荐还是示指拇化手术。非要五个手指都不缺的话,IV型也可以做上述的重建手术。IV型的重建一般都要取一个脚趾到手上才行,这样脚趾就缺一个了,同时也要取其他地方的皮肉补到手上。重建的手术相对复杂,一般第一次手术是最复杂的。第一次手术之后能够建立起一个拇指基本的外形,但肌腱肌肉和关节的问题不一定都能一次解决,如果不好用或者不好看,或者有其他并发症,就还需要再做手术调整,直到功能满意,不再要求手术为止。是否还需要手术,取决于自己使用的体会,功能和外形可以接受了,就不再手术;还有各种遗憾和需求,医生也能想出可能改善的手段时,就可以再做手术。成年以后的拇指发育不良,也可以手术补全。由于成人不再继续长个儿,手指不继续生长,不需要骨头跟着生长,所以可以不从脚上取骨头。可以从髂骨(骨盆,大胯部位)取一部分,除了手术切口瘢痕之外基本没有额外的影响。
1.发病机理手指的末端,在掌侧和背侧各有一根肌腱,分别来完成屈指和伸指的功能。其中背侧负责伸指的肌腱非常薄,容易外伤后断裂。在一些意外情况下,手指在伸直位时,受到了突然的弯曲应力,就可以造成肌腱的撕裂。比如打篮球时戳伤是最常见的,还有人是在摔倒时,或穿衣服时戳伤,甚至是在弹脑门的时候手指受伤。在肌腱撕裂的同时,有的患者会同时出现一个小的撕脱骨折。在极个别情况下,会出现比较大的骨折和关节脱位。2.受伤后表现手指最末一节不能主动伸直,被动可以伸直,手指像锤子头一样弯下来。弯曲不受影响。最末的关节背侧可以有些肿胀。一般很少感到疼痛,疼痛的时候大多数都因为合并骨折。3.要做哪些检查一般只需要拍个片子,来明确是否合并骨折,是否有关节脱位。最需要注意的是,拍片子一定要标准的正位和侧位,否则可能无法发现细小的病变。4.需要手术吗一般情况下,保守治疗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没必要一开始就寻求手术。国外主流的观点也是这样。即使发现较晚,一般一个月以内的,通过保守治疗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只有对于那些骨折块比较大、关节有半脱位的(不稳定),还有正规的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的,很晚才来就诊的(1个月以上)患者,才选择手术治疗。当然现在学术上还有争议的地方,也有人建议早期手术的。手术方法也多种多样。目前看,总的疗效都差不多。c所谓保守治疗就是选择夹板(即支具)将手指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使得撕脱的肌腱或骨折片和指骨基底能够保持接触,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愈合,来治疗锤状指。最重要的是保持远指间关节的伸直,个人认为最好过伸一些。过去认为近指间关节最好屈曲,但由于长时间的弯曲可能会导致关节挛缩,现在多数人倾向于不固定近指间关节,也有人固定于伸直位的。在我个人的知识范围内,近指间关节的固定与否是不影响治疗效果的。6.需要固定多长时间开始最基本的治疗是持续6周的固定,中间不能摘下来夹板,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摘下,参考后文的注意事项。6周之后,摘下支具检查效果。如果能伸直了,那么白天可以不戴支具了,但是夜间要戴上保护一下,这样再持续2周。如果6周的基本治疗后,仍然不能伸直,那么需要继续持续的佩戴2周,然后再检查效果。不好的话还可以继续2周。而后仍然是2周的夜间保护。近指间关节不需要固定,这样可以防止长时间固定带来的关节僵硬。通过这样的保守治疗,大多数能恢复伸直。实在不好的,可以选择手术治疗。7.注意事项夹板有多种,只要能维持末节的过伸或伸直就可以。固定期间要自己观察手指在夹板内的姿势,是否保持如初。如果有松动,需要即使调整。如果手指发紫的厉害,需要适当放松一些。关节背侧的皮肤有时可能会有压疮、浅层坏死,需要避免过度的压迫。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局部的清洗,但需要别人的帮助,维持手指的姿势,在清洗或者透气的过程中,手指仍然要维持末节伸直甚至过伸的位置。一旦手指弯曲,将会把刚刚愈合一点点的肌腱再次扯断。8.练习活动如果摘下夹板后,发现手指末节已经可以伸直了,那么恭喜你,肌腱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愈合。但这种愈合相当不结实,很容易再松弛。因此,在随后的练习活动过程中,不能过于激进。末节一开始活动时,弯曲的活动度都很有限,不能太着急,主要依靠手指自己主动的力量往下弯曲,不要用另一只手的外力往下压末节,否则有可能伸肌腱再断了再伸不直。主动练习弯曲一个月以后,如果弯曲的程度还不满意,可以稍微借助一下外力往下压一压,但要注意力度,循序渐进,如果发现手指有再次伸不直的趋势,就暂时停止,等愈合结实的时候再往下压。锤状指最终也不一定都能达到像正常手指那样完全的伸直和完全的屈曲,机会当然有,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多数情况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伸直差一点儿,或者弯曲比正常差一点。伸直差5-10度以内,在医生的评价上就算是优秀了。弯曲总体上都能用上力,就算是差一点儿,也不会影响使用,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用得多了,弯曲的角度也会越来越大。8.并发症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仍然无法伸直,或者伸直纠正了,弯曲反而受到影响,一般逐渐练习弯曲都能有改善。夹板压的时间久了,手指血液循环不通畅,容易出现手指肿胀,末节背后可能起一个水肿的突起,等夹板摘掉以后,慢慢揉揉搓搓,水肿会逐渐消退。压时间久了之后也可能出现皮肤颜色变深,或者汗渍沤的发白,严重的皮肤有可能压破,表皮压疮,同样也是拆掉夹板后,会逐渐好转。近指间关节固定时间久了会僵硬,弯曲固定时间久了可能有屈曲挛缩,因此近指间关节只能短时间固定,或者不固定。9.与手术相关的还包括:如果保守治疗失败,或者就诊时间太迟,或者骨折不稳定,或者医生认为手术治疗效果更可靠,这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当没有骨折块时,可以直接缝合断裂的肌腱,如果是陈旧的损伤,可以紧缩缝合伸肌腱。一般推荐PDS缝线,可以吸收,而且强度大。不可吸收缝线容易出现线结顶出皮肤和指甲畸形的情况。手术后需要用钢针固定住末节,防止缝线拉断。一般固定6周以后拔掉。针尾多数是露在皮肤外面的,拔针不需要进手术室,在换药室直接拔出来就行。当有骨折块时,伸肌腱应该是连在骨折块上的。这时最好是将骨折块连同肌腱一起复位,用钢针、钢丝等固定。骨折块尽量不摘掉,因为骨和骨的愈合,要比肌腱与骨的愈合更可靠。除非骨块碎裂,无法复位,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新鲜的骨折有时候可以尝试闭合复位穿针固定,但不一定都能达到好的复位效果,如果这种尝试失败,可以立即改行切开手术。个人比较反对钢板的手术方式,因为常规的手术已经效果非常好了。钢板植入后体积太大,末节背侧会鼓个大包,也容易出现钢板外露和指甲畸形。
1.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症状婴幼儿时期出现拇指末节无法伸直的情况,别人可以替他把拇指掰直,但有比较大的阻力,也需要时间(左图,彩色)。有的时候存在弹响,有时候没有。也有拇指处于伸直状态,无法弯曲的时候,相对少见。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这种称呼是否合适还存在争议,因为病因上讲,腱鞘炎不一定是一出生就有的,很多都是出生后几个月甚至1-2岁才出现,与遗传也没有关系。只是现在约定俗成,都这么称呼,以区别于成年以后发生的腱鞘炎。如果是拇指靠近手掌的关节(掌指关节)无法伸直的情况(右图,黑白),一般最常见是扣拇畸形,是一种先天畸形,治疗的方法与腱鞘炎有别,需要参考其他文章或单独咨询医生。2.什么原因和成年人的腱鞘炎一样,腱鞘炎的本质是肌腱因为某种原因自发的出现了水肿和增粗的现象,肌腱在滑动过程中不能顺利的通过腱鞘,卡在腱鞘近端时,由于阻力太大,手指就不能主动伸直了。当肌腱卡在腱鞘远端,手指弯曲就又会出现困难。保守治疗的机制就是使肌腱膨大的部位强行钻入腱鞘内,对水肿的部位形成挤压,持续的挤压有可能使水肿消退一些,也有可能使腱鞘松弛宽敞一些,总之二者逐渐相互适应,不再影响屈伸活动为止。3.能治好吗治愈率100%。不用担心。幼儿保守治疗缓解率基本上有80%,即使保守治疗不成功,手术也能治好,恢复不好的极为少见。4.保守治疗的方法幼儿有很大的塑形性。不必忙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功率。具体方法是家长经常帮助孩子活动拇指,稳定住拇指近节,被动的掰直最后一节,纠正末节弯曲的状态(左图为正确方法)。手法要轻柔,不是用蛮力一下子就掰直,掰直所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不要把力量用到了掌指关节(拇指靠近手掌的关节),掌指关节应该维持现状,不要过度伸直(右图为错误方法)。多数情况下,热敷之后会更容易掰直。拇指根部与手掌交界处会摸到一个硬结,有人喜欢揉按那个硬结,个人并不建议这样做。不建议涂抹任何药物。把拇指掰直之后,要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否则一松手,不久就会再次弯曲。可以用铝板(淘宝有售)、废弃的卡片、冰激凌的小木勺甚至硬纸板等,自己剪裁成一个贴服舒适的形状,放在拇指掌侧,用创可贴或者刺激性小一些的胶带固定,把拇指的末节固定在伸直最好是更过度伸直一些的位置(左图为正确的姿势)。如果末节伸直还差一点儿,可以在里面垫一些碎布,棉花或者软纸等辅助一下(右图为错误的方法,末节没有充分伸直)。放在背侧也是可以的。每个家长都可以自己想出合适的办法。有的孩子就是不肯戴夹板,家长费些力气轮流用手维持住这个姿势也是一样的效果。一开始,维持伸直的时间越久越好。孩子白天经常活动,玩耍等,戴着夹板不舒服,碍事,会经常甩掉,咬掉夹板。所以要尽量趁孩子睡觉时将拇指末节掰直并维持住。当然不可能做到24小时无时无刻都伸直的要求。维持伸直的时间需要根据拇指的活动状态进行调整。如果孩子经常能伸直拇指,自发弯曲的时间变短,次数变少,就可以适当减少伸直固定的时间。有时会出现孩子拇指一直都是伸直的,不能自主弯曲的情况,此时就不需要再伸直固定,转为鼓励孩子多用拇指扣东西,不久就会再次弯曲下来。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是很常见的,有时不能自主伸直,有时不能自主弯曲,这是肌腱和腱鞘互相适应的一个过程。有时能弯能伸,就是有一些弹响,这也是好转的表现,至少比一直弯着不能伸直好。拇指根部的硬结不需要纠结,即使变小或者不消失,只要不影响拇指活动就不碍事,不需要处理,不需要完全消失。保守治疗需要的时间非常久,快的需要3个月,慢的需要半年甚至一年,需要家长有耐心坚持。即使保守治疗不管用,也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贻误手术时机,不影响发育。5.什么时候需要手术一般,通过以上的保守治疗,在2-3岁内可以解决问题。3岁以后仍然无法伸直,个人推荐手术治疗,因为3岁以后再进行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就会很低,而且所需时间长,孩子一般都上幼儿园,也没有人时刻关注和照顾拇指伸直的情况。如果上述情况都能克服,而且孩子拇指仍然能有掰直的时候,个别家长也会选择继续保守治疗。但如果拇指从来就没有掰直过,一直都是弯曲状态,这种情况就不适合再尝试保守治疗,建议尽快手术。不建议小针刀,在没有监测的情况下,很容易损伤肌腱或者神经,而且松解不完全的情况也很多见。手术都需要全麻。没必要对全麻产生恐惧。手术很简单,时间很短,多数都可以在基础麻醉(用药很少的一种全麻方式)加一些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相对很安全。手术要点是松解部分腱鞘,不影响肌腱滑动就可以。不宜松解范围过大。有经验的医生一般不会损伤肌腱和神经。手术后包扎在伸直位置上,并鼓励早期活动手指。注意以上几点,基本上手术都能获得成功。我也见过在别处手术后出现肌腱粘连和关节挛缩的患者,这是极为罕见的情况。通过我的再次手术,并注意术后训练,也都获得了缓解。6.我会根据家长经常问的问题,不定期更新文章内容。如果仍然有疑问,可以通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家长交流QQ群(群号:389598141)与我和其他孩子家长交流,我并不一定有时间经常参与。文章后面有很多家长跟帖可以参考。后续我有可能会发一些调查问卷,请配合完成,以便总结经验,利于以后的患者治疗。如果您的孩子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缓解,希望不吝在好大夫在线给与评价。
1.为什么会出现产瘫 分娩是人类正常的生理活动之一。胎儿通过狭窄的产道分娩而出,在这个过程中,幼小的躯体受到挤压时,都有损伤到神经的风险,产瘫的发生率在千分之一左右。当存在胎儿巨大,胎位不正,产钳助产时,风险更高些。这种意外无法完全避免,甚至剖腹产也可能会出现产瘫。产瘫不仅是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经常会引起医疗诉讼。由于治疗周期非常长,花费不菲,国家应该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给予患儿生活上和治疗上的帮助。2.如何治疗 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的产瘫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自行恢复大部分功能。然而,如何区分哪些能恢复,哪些不能恢复呢?根据前人的经验,3个月内恢复屈肘肌力的,可以看作恢复希望大的,可以继续保守观察。而3个月仍然没有肌力恢复的,建议早期手术探查修复。包括神经移植、移位等。最后治疗的结果大多数都是满意的,能恢复大部分功能。极个别非常严重的损伤,会留有明显的后遗症。 也就是说,在3个月大的时候看病就可以。但是要详细记录以前的各个关节活动情况、恢复情况。 手术是非常个性化的。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手术也不同。花费在1-2万元左右。3.观察期间需要做些什么?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患儿被动的活动各个关节,以免关节挛缩。尤其是要做肩关节外旋,前臂旋转的活动。 另外,仔细观察患儿各个关节活动的恢复情况,及时与医生交流。4.需要别的治疗吗? 婴幼儿不建议药物治疗,电刺激,针灸等。个人认为这些治疗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有可能对婴儿造成损伤。5.小孩已经长大了,还能手术吗? 一些没有经过正规治疗的患儿,经常存在肩关节、肘关节发育障碍,爪形手畸形等。 根据功能障碍的不同,可以选择相应的手术来治疗,能有所改善。和任何损伤一样,治疗的结果很难与正常媲美。
我宣誓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和我的最好判断力去实现我的誓言:我将非常尊重和学习我们的医学前辈历尽千辛万苦所获得的科学成果及医学知识。 我也将十分乐意去传授这些知识给我的后来者及未来的医生。为了病人本人的利益,我将采取一切必要的诊断和治疗的措施,同时,我一定要避免两种不正当的倾向:即过度治疗或无作用的治疗。我将牢记尽管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是医生本人对病人的爱心, 同情心, 及理解有时比外科的手术刀和药物还重要。我不知道的时候就要说“我不知道”, 我不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如果其它的专业人士能帮上我的病人的忙,我会请求他们的帮助。我将尊重病人的隐私。 我知道病人告诉我的有关他们疾病的情况别人不应该知道。 极为重要的是我的工作常常与病人生死有关。 如果经我治疗救了一条命, 我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如果病人经我治疗无效而死, 这个非常重大的责任应当促使我虚心检讨我自己的不足。 同时, 我要记住,我是医生但不是上帝,(我不能因为一个病人的罪恶而耽误他的治疗。)我要让自己记住, 我不是在治疗一张病人发烧的记录纸也不是恶性肿瘤本身, 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的病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家人以及造成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 我的责任是要考虑到所有的这些事。 这样做,才是真正替病人着想。我将尽可能的参与预防疾病工作。 因为预防永远胜过治疗。我将记住我永远是社会的一员。 我对社会也负有一定责任。 我知道组成这个社会的成员可以是心身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我会遵循我的誓言, 这样我会生活和行医愉快。 我活着的时候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 我离开人世以后希望大家记住我为他们做过的有益的事。对于来求助于我的病人,我一定要拿出我最精湛的医术, 当看到他们身体康复的时候我会倍感愉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Louis Lasagna在1964年改写的现代版的希波格拉底誓言, 现今在美国被很多医学院采用。Louis Lasagna是Tufts大学医学院的校长。)
1.常见的病因以及表现 多是骑摩托车摔伤,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造成。还有一部分是传送带搅伤。前者多为肩关节不能抬起,肘关节不能弯曲,手可以有部分功能,严重时整个上肢都失去功能。后者多可以抬肩,但肘和手功能受限明显。同时存在相应的感觉缺失。疼痛。2.治疗策略 有一些损伤比较轻的,可以逐渐自行恢复大部分功能。但是,目前看高能量创伤逐渐增加,神经损伤比较严重,大多都需要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准确的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这需要有专业医生的仔细查体,结合肌电图、脊髓造影CT、核磁共振等检查来判断。这些检查在伤后一个月左右做比较合适。如果神经是撕脱伤,没有自行恢复可能,就需要尽早手术。越早手术效果越好。伤后3个月以内手术的,要明显好于晚期手术的。3.手术方法 对于神经撕脱性损伤,采用神经移位的方法治疗。常用的供体神经有副神经、隔神经、肋间神经和对侧颈7神经根。以往的手术需要分成3-4期,效果一般。近年来,我院的王树锋教授开展了对侧颈7神经根通过椎体前通路移位的手术,极大的改善了手术效果。目前看来,是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的最佳方法。采取什么手术方案,需要检查后,根据每个人的病情而定,不一而同。4.最终能达到什么效果 现在对于全臂丛神经撕脱性损伤,最终的手术效果,大多数抬肩达到30-60度,屈肘90到140度。一般左右屈指肌力达到3-4级。不完全的损伤效果还要好些。这些都是大体的估计,不是准确数字。 虽然,从活动范围上来讲,疗效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是,与正常使用患肢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由于上肢的神经众多,手术只能修复其中比较重要的,还有很多神经没有办法修复。所以,上肢永远都不是很好用的。或者说,虽然手术后患肢能动一些,能帮一些忙,但是永远都不可能像正常一样使用它。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难题。5.既然如此,还需要治疗吗 我想,每个受伤的患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感觉患肢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不能动,也没有知觉。感觉很累赘,带着个没用的胳膊很累。那么手术后,患肢一般都会恢复一些简单的功能,这种累赘感也会消失。我们的患者最终满意度还是很高的,都认为做手术是值得的。6.错过了最佳时机,还能手术吗 一般建议在3个月内手术(如果需要的话)。但有时患者就诊比较晚,或者手术安排不开,会推迟一些,我们认为在半年内做神经移位的手术,效果还是可以的。再晚就有疑问了。 有时,未及时就诊,或者以前治疗过,但效果不满意,现在已经1年甚至数年了,还有什么办法吗?有。根据病情不同,可以选择一些肌肉移位、游离肌肉移植等方法重建一些重要功能。7.神经疼痛有什么办法治疗 总的来说没有特别完美的方法。有时,时间长了能好点,有时反而加重。 首先是止疼药物。有时结合抗抑郁药物一起使用。 其次 ,可以选择一些其他辅助治疗,比如 经皮电刺激之类的。但是疗效不确定。 最后,实在没办法时,有做神经封闭,脊髓后角毁损术的,也有做神经根丝切断或重建的。 没有一种治疗对所有人都有效。8.花费问题 要看做什么手术。一般全臂丛神经损伤花费大一些。第一次手术,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次手术需要5万元。以后是否手术,做什么手术,根据随访的结果而定。一般一次要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