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荣 鱼海峰 赵建国 陈兆雷 汤东 赵勇 郭凯 赵泽坤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Emal:daorong666@sina.com【摘要】 目的:探讨中间入路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高位前手术中的操作技巧、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术中使用中间入路作为显露和操作的26例肿瘤下缘在肛门口以上超过10cm的直肠上段癌和乙状结肠下段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整体平均手术时间为(110.3±4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1.7±88.8)ml,无重大术中并发症发生。共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7.8%。并发症发生率为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漏0例,吻合口出血0例。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3.53±9.23)d。切除淋巴结术(13±34)枚。经石蜡标本病理检查证实,除1例为绒毛管状腺瘤、1例为类癌、余24例均为腺癌。其中,按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11例,Ⅲ期7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11月。有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的病例。无肿瘤相关死亡病例。结论: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高位前切除手术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但采用该手术径路是否能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Laparoscopy-assisted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a medial-to-lateral approach: Clinical analysis of 26 casesWANG Dao-rong, ZHAO Jian-guo, CHEN Zhao-lei, TANG Dong, ZHAO Yong,YU Hai-feng, GUO Kai, ZHAO Ze-kun(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The general surgical Department of The Su Bei People’s Hospital)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First Afficiated Hospital, Yang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Yanzhou 225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standard procedure of Laparoscopy-assisted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a medial-to-lateral (MtL)approach and evaluate the complication and clinical value of this approach as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in the surgery of the laparoscope in radical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6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underwent laparoscopic operation with medial-to-lateral approach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 26 patients successfully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operation with medial-to-lateral approach.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110.3±43.8 ) minutes and the average blood loss was (71.7±88.8)ml.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7.8%. There are 2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wound infection in 1 cas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1 case. There is no patient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anastomotic bleeding. The averag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 days of patients is (13.53 ± 9.23) d. A mean of (13±34)lymph nodes were resecte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at, in addition to 1 case was tubulovillous adenoma, 1 case of carcinoid tumor, 24 cases were adenocarcinoma over. Among them, according to TNM staging, Ⅰ period of 8 cases, Ⅱ 11 cases, Ⅲ period of 7 cases. Follow-up was achieved in 26 cases for 1 to 11 months, during which 1 patients had local recurrence. There is no distant metastasis cases and tumor-related deaths case.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aparoscopy-assisted anterior resection using the MtL approach is a feasible and saf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urable colorectal cancer. However, whether the adoption of the surgical approach can achieve the same tumor with traditional radical surgery has yet to be further verified. 【Key words】 Laparoscopy, colorectal carcinoma Surgery operation自1990 年6 月Jocobs [1]完成了首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胃肠道手术,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对机体免疫干扰轻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腹腔镜大肠癌手术在肿瘤根治上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2,3]。Dixon手术又称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anterior resection, AR),于1948年由美国Dxion推广而因故得名,其优点是符合生理要求,为直肠切除中保持排便功能效果最好的手术。Dxion术可分为高位Dixon术(腹膜反折以上)、低位Dxion术(腹膜反折以下距肛缘4cm)和超低位前切除术(距肛缘2.5-4cm)。应用中间入路作为手术的显露和操作方法进行乙状结肠下段和直肠上段的肿瘤的高位Dixon手术更能体现微创和肿瘤根治的优势,现将我院行26例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高位前切除手术的经验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09 年10 月就诊于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胃肠外科的直肠上段癌和乙状结肠下端癌患者26 例,其中男性18 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5.5 岁(31~76 岁)。病理类型:腺癌24 例,绒毛状腺瘤1 例,类癌1例。Dukes 分期:A 期4 例,B 期19 例,C 期3 例。所有病例均接受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直肠癌高位前切除术,由同一组手术人员使用同一组腹腔镜器械完成。腹腔镜由美国Storz 公司生产,手术器械由美国Johnson & Johnson 公司生产。二、方法1.麻醉方法:全麻+ 硬膜外麻醉。2.监视器的位置和套管鞘的大小、位置:置患者于改良结石位(双腿尽量放低,以便不影响手术器械的操作)并置脚高头低体位,骶尾部稍微垫高,便于腹部和会阴部操作。一般采用五孔法,即脐部上方置10mm观察孔1个,耻骨联合上方右侧置12mm主操作孔、右中腹部及右下腹部分别置5mm辅助操作孔2个,左下腹再置5mm辅助操作孔1个。3.手术方法: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探查脐部穿刺时有无穿刺孔出血及引起腹腔内脏器损伤。直视下置入各种穿刺套管鞘,腹腔镜下用肠钳帮助全腹探查小肠、结肠、网膜、腹膜、肝、胃、脾等,有无腹水及肿瘤的转移等。检查腹腔内其他脏器无异常后,明确肿瘤有无转移、种植等情况。这时置患者于头低位,达到一定倾斜度,小肠将滑出骨盆,垂落于上腹部,这样有利于探查,悬吊子宫示膀胱。提起乙状结肠,用超声刀解剖肠系膜下血管,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及淋巴管,用Hanmolock高位结扎、切断肠系膜下血管。在直视下沿盆筋膜脏壁两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用超声刀锐性分离,保留直肠系膜光华外表面的完整性,避免损伤盆筋膜壁层和盆壁自主神经。在分离直肠下段时,助手从肛门伸入一根手指指引手术方向,女性患者有时也需要助手将手指伸入阴道协助分离阴道直肠间隙;后方沿骶前间隙到达尾骨尖下方;用超声刀切开直肠骶骨韧带、肛尾韧带,于远端肛尾附着处切断直肠系膜;分离后应可显示壁层盆筋膜覆盖的肛提肌,直肠远端断离/吻合部应将肛管“骨骼化”。然后用线型切割吻合器切断直肠。常规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45mm长可转弯的线型切割吻合器,并使用蓝色钉仓,应切除肿瘤下端以远2-5cm直肠及全直肠系膜;下腹正中作一条4cm左右长的竖切口作为肿瘤取出孔,放入塑料套保护切口、隔离肿瘤,经套内取出肿瘤及肠管;切除肿瘤上缘的肠管应超过10cm,结肠近端置入吻合器钉座,荷包缝合后还纳腹腔;缝合切口,重建气腹。检查直肠下端或肛管的切缘的切割闭合情况,如果切割闭合不完全,腹腔镜直视下用丝线缝合关闭或者用Hanmlock关闭,在腹腔镜直视下经肛门放入33号吻合器,穿刺锥经远端闭合线中点刺入,对合钉座,完成结直肠吻合或者结肠肛管吻合。腹腔用蒸馏水冲洗,置入乳胶管1根于盆腔吻合口侧方。三、结果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整体平均手术时间为(110.3±4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1.7±88.8)ml。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3.53±9.23)d。2. 病理:大体标本的平均长度为(17.67±8.24)cm,肿块平均大小为(14.86±12.21)cm2。切除淋巴结术(13±34)枚。经石蜡标本病理检查证实,除1例为绒毛管状腺瘤、1例为类癌、余24例均为腺癌。其中,按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11例,Ⅲ期7例。3. 术后并发症情况:无重大术中并发症发生。共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7.8%。并发症发生率为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漏0例,其次为吻合口出血0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有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的病例。无肿瘤相关死亡病例。讨论一、关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已广泛开展,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则只有18年历史。1991 年Jocobs首次报告在腹腔镜下切除结肠癌成功。随后国内外学者都开展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resection,LCR)。国外4项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腹腔镜与开腹切除结肠癌(COLOR)、保守式vs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大肠癌(CLASICC)、外科治疗临床结果研究组(COSTSG)和巴塞罗那试验支持性证据已确立了腹腔镜辅助结肠切除在结肠癌中的应用。大宗病例研究[4,5]证实,结肠癌手术在术后生存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开腹手术相当,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病人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技术是否同样适用于治疗直肠癌尚不清楚。关于直肠癌的随机试验资料极为有限,因为直肠癌腹腔镜下手术技术要求更高,难以拉出暴露,自主神经保留和使用吻合器都有所限制。腹腔镜辅助低位前切除(LAR)和经腹会阴切除(APR)治疗直肠癌的早期报告显示,该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与较差的生存或复发模式无关[6,7,8]。腹腔镜直肠癌的研究试验尚不成熟:CLASICC试验中直肠癌患者亚组(235例)提供了唯一的随机对照数据。CLASICC试验的初步短期报告是一项意向治疗报告,记录了相同数量的ⅢB和ⅢC期患者(根据最终病理诊断)。医院死亡率为5%,需要由腹腔镜辅助手术转换为开腹手术的患者并发症较多,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的直肠癌患者所涉及的切缘数目增加(是开腹切除的2倍),穿刺孔肿瘤复发率增加(是开腹切除的9倍)[9]。Leung等[10]和Strtjhlein[11]报道RCT结果都显示直乙肠交界及直肠上段癌腹腔镜下切除与开腹手术的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差别。切缘及淋巴结清扫的数目无差异。本组患者随访无发生穿刺孔转移的病例,当然近1年完成的病例需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此外,据报道,3.1%的患者在腹腔镜直肠切除后出现长期膀胱功能障碍,44%的男性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12]。对于可治愈癌的患者,腹腔镜结肠切除被公认为可取代开腹结肠切除,而腹腔镜直肠切除的适应症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上述4项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完成之前,腹腔镜技术用于直肠癌的治疗仅限于临床试验[13,14,15]。二、关于中间入路中间入路(medial-to-lateral approach) 的结肠游离方法因有多种实际操作上的优势,正日益被运用于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中,并在2004 年欧洲内镜外科医师协会会议上被正式确认为腹腔镜辅助下各类结肠切除术的推荐径路[16]。中间入路腹腔镜结肠切除术[17]一般是指: ①先游离结扎各血管根部,包括乙状结肠手术中的肠系膜下血管和乙状结肠血管,部分手术中的直肠上血管等。②然后,逐步打开系膜并清扫淋巴组织。此时,注意保护各处的重要结构。③最后,游离各部位肠段。中间入路解剖法,即以肠系膜下静脉为主线,以融合筋膜间隙为主要外科平面的,血管解剖明确、淋巴清扫彻底、外科平面清晰的手术方式。目前对于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与外侧入路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的RCT研究仅有一例报道。Liang[18] 等关于采用中间及外侧两种入路对早期乙状结肠癌进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RCT研究得出可靠结论:两种径路在术后恢复、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数上均无明显差异;在手术时间、总费用及代表炎性反应的血清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 上,中间入路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了前者在确保肿瘤根治性的前提下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目前,国内仅郑民华、李国新对中间入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了相关报道[19,20,21]。郑民华等[21]回顾性研究了150 例腹腔镜辅助下各类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99 例,左半结肠19 例,乙状结肠32 例。整体平均手术时间为(130. 8 ±51. 8)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5. 7 ±109. 8) ml ,无重大术中并发症发生。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7 例,发生率为11. 33 %。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者为吻合口漏12例,其次为吻合口出血3 例,切口感染2 例,肠梗阻和深静脉感染1 例。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4. 56 ±10. 44) d。大体标本的平均长度为(17. 67 ±8. 24)cm ,肿块平均大小为(14. 86 ±12. 21) cm。据此,认为腹腔镜辅助下结肠切除手术可选择中间入路完成。但采用该手术径路是否能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较为权威的腹腔镜结肠癌手术RCT研究CLASICC 中关于手术并发症的分析结果显示[222]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 %,依次为心、肺功能不全(4 %) 、肠道损伤(2 %) 、严重出血(1 %) 和输尿管损伤(1 %) ;术后30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6 %,依次为肺部感染(7 %) 、切口感染(5 %) 、吻合口漏(3 %) 、深静脉栓塞(2 %) 。虽然CLASICC未强调其手术径路的选择,但郑民华的研究统计数据与该统计数据与其相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略低,并发症类型无明显区别,仅在构成比上略有差异。提示采用中间入路的腹腔镜结肠手术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可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我们的在手术中也明显感觉到掌握中间入路后对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有明显作用。三、中间入路高位Dixon术的优势中间入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侧入路相比更加符合肿瘤手术的“非接触”原则。在结直肠肿瘤手术方面,目前虽然我们对“非接触”的价值存在争议,但是该原则的临床意义不可低估。Turnbull [23]等应用“非接触”分离技术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建议废除传统的结直肠癌切除技术。Hayashi[24]等报道“非接触”技术能够防止肿瘤细胞在变异的血管流入门脉系统,中间入路手术先行离断血管和系膜,再游离肿瘤周围肠管,能够最低程度减少肿瘤细胞的播散,与侧入路相比更加符合肿瘤的“非接触”原则。目前的研究尚不能显示中间入路“非接触”方式在肿瘤根治方面的潜在优势,需要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中间入路比侧入路的手术方法更具有肿瘤学方面的优势。中间入路完全体现了“非接触”的肿瘤学原则,因此,其极有可能替代侧入路的手术方法。中间入路的另一个优势是其可以更易于行淋巴结清扫。中间入路沿血管进行解剖,先行肠系膜上/肠系膜下血管的解剖,可自血管根部起清扫淋巴结,无疑可以进行完整的D3淋巴结清扫。在行左半结肠癌手术中,由于升结肠固定在右侧壁,反牵引肠系膜,便于淋巴结清扫。早期分离Toldt白线可导致结肠解剖标志变形,显得结肠冗长,显然将阻碍随后的淋巴结清扫。最近,Seong Dae Lee[25]等回顾性分析了42例中间入路行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手术相关数据,发现应用中间入路进行D3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腹腔镜是在完全直视下进行手术的,术野暴露更加清晰,便于精细操作,更易于性淋巴结清扫,因此,应用中间入路腹腔镜进行结肠癌手术有望更加有效地进行结肠癌的淋巴结清扫。将中间入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侧入路腹腔镜结肠根治术应用于进展期结肠癌患者,进行两组间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判断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于进展期结肠癌的疗效目前尚未见报道。我国的结肠癌患者主要是进展期患者,相对早期结肠癌而言,进行中间入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研究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广阔临床应用前景。我院自2009年1月开始中间入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我们体会到,中间入路进行分离时多为钝性操作,牵拉时也主要为各方向系膜的往上、往外提拉动作。这样,减少了不必要的肿瘤触碰和额外出血的可能。而血管根部的早期结扎使得之后的分离过程中即使不小心误伤某些分支血管亦不至于引起大量出血,从而保持了良好的手术视野。操作点的简化使得分离的层次更清晰,多集中于结肠系膜至后腹膜这一平面,这也便于腹膜后结构如输尿管及生殖神经的保护。因此,在熟练操作后,采用中间入路完成同样的结肠切除术显然所需时间更短。另外,术中对肿瘤区域进行操作前即已完成各血管主干的高位结扎,这样,更符合肿瘤根治原则。事实上,腹腔镜辅助结肠切除术仍属操作较复杂、学习曲线较长的术种,且与术者的手术经验密切相关[26] 。大多数外科医师在学习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初期阶段仍会延用传统的手术径路及操作,仅把腹腔镜手术当作传统手术的代替品,而未能有效挖掘其潜在的技术优势。而实践证明,掌握多种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操作技巧对于外科医师处理有难度的手术或术中并发症时有极大的好处。手术径路的选择问题便是其一:中间入路能带来良好的手术视野,简化手术操作,技术上也更符合肿瘤的根治性原则,显然对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手术的远期疗效颇有裨益。四、需要讨论的其它问题1.标本小切口的改进 :我们最初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时,标本切口选择在左下腹,将腹壁切开5cm的横切口,因其操作方便,路径最接近病灶,游离侧腹膜较少;但因其需要离断部分肌肉,创伤较大。目前多采用中下腹正中切口5cm,沿腹白线纵行切开,主要优点术后切口疝的发生明显减少;可以直接测量需要游离的结肠是否满足吻合需要;不需要离断肌肉,切口延长较为灵活,创伤较小;同时由于位置较低,衣着遮挡较为容易,美容性强。2.血管根部的处理: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关键需要尽早地在近端结扎淋巴血管蒂,起初用电刀进行血管裸化时,由于电传导的跳跃性,对其周围组织血管可能造成损伤,分离时容易出血,还可能发生术后肠瘘、内出血等并发症,加上经验的限制,所以对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的分离清扫不够完全。有些医师倾向与应用钛夹夹闭,但是,有报道说钛夹滑落至血管出血的情况,所以,我们一般用2个Hanmolock夹闭近端血管蒂,1个金属钛夹夹闭远端血管蒂,超声刀离断。当然,也有部分医师喜欢采用线形切割器直接切断肠系膜下血管,少部分患者切割器切断血管后会有出血,如果出血就再使用钛夹等处理。结扎速的应用,直接用结扎速切断血管,简化了手术操作。先用线结扎血管根部,然后用超声刀直接切断血管,视野清楚、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和出血;同时由于没有电流通过人体,不会发生传导形组织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由于超声刀的使用和经验的积累,可以彻底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用超声刀切断还有利于淋巴管的封闭,减少淋巴漏的可能。总之,虽然腹腔镜结肠癌目前较为成熟,但是它的学习曲线仍然较长[16],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有望使该学习曲线缩短。尽管该术式的肿瘤根治性优势仍有待验证,但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便和病人恢复快等技术优点已很好地显示了其开展的潜力,若能进一步将不同部位结肠切除术作分类对照研究或延长随访时间必将有利于其临床价值的挖掘。
2020年10月30日,我院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第五期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班结业典礼在腹腔镜基地举行。苏北人民医院束余声院长、王强处长、顾志娥副处长、培训基地主任、普外科主任王道荣教授、普外科带教骨干老师王小东、王伟、陈嘉等出席典礼。结业典礼由基地培训老师王伟主持。来自省内外的12名高级班学员和20余名初级班学员,顺利获得由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合格证书。基地主任王道荣教授致辞,首先感谢医院领导长期以来对基地建设的大力支持。腹腔镜基地至今共举办了五期腹腔镜培训班,从开班到结业典礼,主要领导每一期都亲临现场,对培训管理、学员学习进行指导和督促。感谢所有的学员,尤其是我们第五期长期高级班和短期培训班学员学员们,是你们的勤奋、坚持、求真,才能使我们腔镜基地名声在外。最后要感谢我们的带教老师不辞劳苦、甘于奉献。基地自2019年6月招生以来,至今共举办5期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班,共21个班,其中,长期高级班5个,短期高级班11个,长期初级班5个,共招收学员229名,目前已有225名学员顺利结业。高级班学员来自省内外全国各地医院。普外科将利用好国家级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这个平台,一如既往地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努力把培训班办好、办优。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贾伟主任,作为本期的优秀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发言。感激能获得此次培训机会的同时,有幸参加了苏北人民医院建院120周年盛会和由胃肠中心主办的第十届扬州国际胃肠外科高峰论坛,让学员们领略百年医院人文传承的精髓和医院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经过三个月系统的腹腔镜理论和实践培训,深深感受到了苏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和腹腔镜培训基地先进的管理模式、优质的培训器械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努力学、脚踏实地做,把在苏北人民医院学到的知识和手术技能带回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祝愿培训基地越办越红火,带动更多的致力于腹腔镜外科的年轻医师共同成长。束院长在结业典礼上致辞。院领导对腹腔镜培训基地工作的高度重视,肯定了基地主任王道荣教授和各位带教老师辛勤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对第五期培训学员顺利结业表示衷心的祝贺。获得合格证书是对他们努力付出、勤于操练、刻苦钻研的最好回报。束院长最后强调我院腔镜培训基地顺应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普通外科未来将继续以腔镜技术为引领,大力推进微创外科、精准外科的发展,同时也通过“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平台将先进的微创技术推广到更多的省内外单位,使更多的微创外科医师获得技术全面提升,最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这也是苏北人民医院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束余声院长致辞王道荣主任致辞优秀学员颁奖学员合影学员合影学员合影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0年10月23日下午,“王道荣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宝应县人民医院隆重举行。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王道荣教授团队、宝应县人民医院院长刘立新、副院长钟广俊、副院长丁浩、普外科主任王兆军以及医务科科长浦志一等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揭牌仪式由宝应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王兆军主持,院长刘立新首先代表宝应县人民医院对王道荣名师团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希望“王道荣名师工作室”成立后能够多多开展坐诊义诊、学术交流、远程会诊、跟岗进修等工作,加速宝应县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造福广大宝应百姓。王道荣教授详细介绍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及他本人团队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表态,工作室成立后将充分发挥自身与团队的优势,打造好“王道荣名师工作室”的品牌,利用现有的“国家级腹腔镜培训基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及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这三大平台全力支持宝应县人民医院,推动宝应县人民医院普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科研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技术,更好地服务当地及周边人民群众。 签约仪式随后,刘立新院长与王道荣教授进行了工作室的签约以及揭牌仪式,并与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合影留念,“王道荣名师工作室”成功落户宝应县人民医院!授牌仪式
金秋华诞,硕果丰登。在喜迎我院建院120周年之际,由扬州大学----扬州市普通外科研究所、扬州市抗癌协会、扬州市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共同主办的第十届扬州国际胃肠外科高峰论坛暨苏北人民医院建院1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于2020年9月12至9月13日在美丽的古城扬州隆重举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泽宽教授、孙跃明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任建安教授、我院院长束余声教授等领导及专家出席参加了本次盛会。开幕式由我院胃肠外科汤东主任主持。大会主席王道荣教授首先致辞,他向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紧接着介绍了近几年我院普通外科、胃肠外科在院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关心下取得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今年历经新冠肺炎的考验,我院普外科同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积极践行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胃肠肿瘤MDT、普外科大讲堂、普外科孵化基地、腹腔镜沙龙和名医工作室正常规范化运行。可喜的是,上半年普外胃肠外科四级手术率64.81%,较去年同期上升6.12%,居全省前列。我院院长束余声教授代表我院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主任、代表表示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帮助医院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束院长表示,今年是我院建院120周年。历经风雨沧桑,一代又一代苏北医院人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从1900年成立之初的简易门诊,发展成为扬州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医院的助力下,如今的普外科、江苏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正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医教研都上了新的台阶。本次盛会,大咖云集,相信通过此次交流学习,普外科、胃肠外科科必将迎来新的发展,为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提供动力和支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徐泽宽教授视屏致辞,对本次大会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大家借助此次高品质的学术交流平台,切磋技艺,增进共识,造福人民。此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组长孙跃明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外研究所所长任建安教授分别致辞,感谢主办方为本次大会付出努力的同时,希望大家在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中产生思想碰撞,推动我省普通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在本次会议历时2天,邀请有国内外诸多知名专家参会授课,大会内容包括主旨演讲、专题演讲、机器人手术、3D腹腔镜、4K腹腔镜手术演示,形式多样,演讲内容丰富多彩。12日会议邀请徐泽宽教授团队、孙跃明教授团队分别演示了3D、4K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并同步网络直播。我院胃肠外科王道荣教授和徐教授、孙教授同台竞技,分别演示了腹腔镜胃癌、直肠癌根治术。各位教授手术娴熟精湛的手术技巧,展示了我省胃癌、结直肠癌手术的较高水准。现场讨论热烈、互动频繁、气氛活跃,赢得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13日东部战区总医院、普外研究所所长任建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主委、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组长孙跃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汪宝林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嵇振岭教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主任管文贤教授、我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王道荣教授等多位省内知名专家为大会做精彩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内容新颖丰富,不仅涵盖胃肠肿瘤内、外科及综合诊治进展,还包括腹腔重症感染、快速康复、微创外科相关学科前沿及热点问题。本次会议还设立了护理分会场,邀请省内知名护理专家做了精彩的专题演讲。本院护理团队多名专家围绕普通外科护理前沿知识及胃肠外科ERAS围手术期护理进展进行了经验分享。由我院普通外科、胃肠外科创办的“扬州国际胃肠外科高峰论坛”,从第一届至今已经走过了10个春秋。10年来,“论坛”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此次高峰论坛是苏北人民医院12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站在新的起点,我院普通外科、胃肠外科坚持“厚德精业、笃行创新”的院训,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为实现健康中国梦贡献力量。
近日,由我院普通外科举办的第四期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班结业典礼在苏北人民医院腹腔镜外科培训基地如期举行。院长束余声教授、教育处副处长王强、培训基地主任王道荣教授、普外科张喜成主任、丁向民主任、妇产科王志学主任、教学秘书蔡凤林老师出席结业典礼。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教学秘书汤东主任主持结业典礼,来自省内外的7名长期高级班学员和23名长期初级班学员被授予合格证书,顺利结业。优秀学员代表郭宏发言,在苏北医院学习到了精湛的技术,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先进而科学的管理观念,感谢苏北医院提供了学习平台,以后会牢记老师们的嘱托,努力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造福地方百姓。王道荣教授首先非常感谢院领导对腔镜外科医师基地的关心和支持。自我院获得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资格以来,共举办四期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班,根据学员自身条件,共分16个班,招收学员共181名,学员来自省内以及上海、安徽、内蒙古、重庆、陕西、贵州等全国各地,这不仅扩大了我院普通外科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也推动了苏北人民医院整个微创外科事业的发展。以后也会不负领导厚望,再接再厉,认真办好每一期培训班、认真带好每一位学员。王强副处长表示院领导非常重视腹腔镜培训基地工作的开展,并配备了专职人员,腹腔镜基地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喜人的成绩。这些成果与所有基地主任和各位培训导师的辛勤努力分不开,也希望以后能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参与到腔镜外科医师培训中来,祝愿腔镜基地越办越红火。束余声院长在结业典礼上讲话,他首先代表院领导对顺利结业的30名学员表达了亲切的慰问和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腹腔镜培训基地顺应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意义重大,这绝不仅仅是普通外科的事情,还是全院的事情。他强调,每一名学员都做好了长期吃苦和持续学习的准备才来到我们腹腔镜外科培训基地,结业证书不仅仅是上岗证,更是对每一位学员辛勤付出的肯定,每一位学员都当之无愧。希望每一位学员回到各自单位后能够将自己在苏北医院的所学发扬光大,以腹腔镜基地为桥梁,常交流,常走动,促进更长远的发展!最后,束余声院长、王强处长、王道荣主任带领基地其他培训导师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合影留念。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教学秘书汤东主任主持结业典礼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王道荣主任汇报培训成果教育处王强处长肯定培训成果并提出新的要求束余声院长对腹腔镜培训班的发展进行部署优秀学员——郭宏发表学习心得第四期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结业典礼顺利进行院领导及基地培训导师为高级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束余声院长与初级班培训学员合影留念
2020年7月22日,我院胃肠外科学术沙龙在109病区会议室顺利开展。这次学术沙龙也是我院胃肠外科疫情缓解后举办的第一次学术沙龙。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王向军主任、扬州市中医院胃肠外科钱山青主任以及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普外科封书德主任带领各自团队近十位胃肠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学习。王道荣教授主持此次沙龙并致辞,他首先对各位专家及同行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详细介绍了我院胃肠外科的发展现状,希望通过系列的学术沙龙活动加强我院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促进我院胃肠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随后,参会人员进入手术室观摩由王道荣教授团队进行的4台腹腔镜手术,手术观摩结束后王向军主任进行了病例分享,大家就病例进行了热烈讨论,王道荣教授进行了精准点评。手术观摩王向军主任病例分享最后,王道荣教授做会议总结,他表示此次学术沙龙圆满落幕离不开各位专家同行的大力支持,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共同交流学习、推动扬州地区胃肠外科学术水平的发展。
2020年7月4日,普通外科王道荣教授主持的江苏省社会发展重点病种规范化诊疗研究项目“直肠癌及直肠癌肝转移的规范化诊疗研究及临床应用”结题验收会在7号楼5楼会议室举行。项目验收会由扬州市科技局农社处梁静处长主持,会议邀请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嵇振岭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陈钟教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汤黎明院长、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陶国全教授、扬州汇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王薇所长等5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调研员丛兴忠,扬州市科技局副局长赵松林,我院党委副书记、束余声院长,王永祥副院长,科技处王大新处长,周罗晶副处长等领导应邀出席会议。项目骨干成员、院内外专家、项目推广单位和研究生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束余声院长代表医院对参加项目验收会的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近年我院科研能力、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的发展概况,充分肯定了以王道荣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普通外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以及项目组在该项目开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预祝项目验收顺利通过。江苏省科技厅丛兴忠调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主任嵇振岭教授分别代表主管部门领导和验收专家组组长发言。项目负责人王道荣教授代表课题组做了项目结题验收汇报。该项目通过对直肠癌及直肠癌肝转移进行系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制定及规范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适应症及禁忌症,提高了我省腹腔镜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确立粪便中SFRP2基因超甲基化改变可作为早期直肠癌筛查标志物;获得国家专利10项,发表SCI论文6篇,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篇;顺利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0人;制定了我省规范化的直肠癌临床评估、诊断及微创手术流程,并在5家二级以上医院推广及应用;建立了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开展了多期腹腔镜外科技术学习班,举办了系列“扬州国际胃肠外科高峰论坛”等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验收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提问,项目负责人逐一回答。经过答辩,项目组的工作和成果得到了验收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验收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短期高级班第八期计划在7月开班,培训班招收学员6名,学期7天,期满考核合格后颁发国家级腹腔镜外科培训基地高级证书,可持证上岗。苏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王道荣报名条件: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有参加腹腔镜手术3个月或参加腔镜手术50例以上,经审核方可参加本培训学习。培训方式:普通外科腹腔镜技术理论学习+模拟操作+临床实践操作。招生计划:短期高级班每月1——2次,每期6人,学期7天。链接:2018年11月16日-18日,2018中国内镜医师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顺利召开。会上,我院被正式授牌成为全国首批“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我院普外科主任王道荣受聘为基地主任。全国共有86家单位获此殊荣,江苏省仅有4家。腹腔镜培训基地自2019年6月开始招生,至今举办4期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班,共15个班,招收学员175名。学员来自省内、上海、内蒙古、成都、云南、新疆、陕西、贵州等全国各地。腹腔镜培训基地建设初步完成,管理逐渐正规、规范化。医院领导非常重视腹腔镜基地工作的开展,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基地检查、指导工作。欢迎全国范围内市、县、区级医院有志从事普通外科腔镜手术的医师,来我基地培训!联系方式:关注苏北人民医院腹腔镜培训基地公众号
在5月12日护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胃肠外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急诊病人——潘桂珍,她还有二十几天就满100周岁,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因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数天,且出现快速全腹膨隆和剧烈腹痛,被当地医院婉拒而来到我院,我院胃肠外科王道荣教授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后,对该患者进行了准确的诊断——乙状结肠恶性肿瘤,随后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CT显示肿瘤大(5cmX6cm),在与多科专家会诊后决定立即为患者实施手术。 手术于急诊来院当晚22:30 开始,在麻醉科强力配合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大力协助下,历时两个小时完成手术。术后为确保患者安全,转入ICU进一步观察和治疗,术后一周成功转入胃肠外科普通病房。在胃肠外科全体医护的共同努力下,历时17天,患者于5月29日康复,顺利出院。(患者出院前与家人合影)(患者出院后来我院复诊)目前,胃肠外科针对高龄、有严重基础病、有高手术风险患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成功为多例高龄患者实施精准手术。
为解决相关临床、科研人员科研项目书撰写方面的难题,提高临床科研能力,特邀请扬州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柔性引进的朱一超教授就科研项目书的撰写技巧举行学术讲座。2020年5月11日是朱一超教授与我院签约后进行的首次学术讲座。讲座开始前朱一超教授便同相关学科研究生进行面对面亲切指导,一一解答学生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午5点会议正式开始,王道荣教授主持欢迎仪式,科技处副处长周罗晶、肠外科汤东副主任医师、青年医师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等参加了讲座。朱一超教授就科研项目选题、标书各板块内容撰写、写作中易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以实例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此次讲座,参加讲座的老师们对于如何撰写科研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周副处长对讲座内容给于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朱教授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普通外科研究所的科研实力。胃肠外科汤东副主任也同朱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结束后,师生们也积极和朱教授交流,现场提问踊跃,朱教授就师生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王道荣主任主持欢迎仪式讲座开始前朱一超教授便同相关学科研究生进行面对面亲切指导朱一超教授讲课科技处周罗晶副处长同朱教授交流肠外科汤东副主任医师同朱教授及学生交流讲座结束后朱教授回答学生的提问专家简介:朱一超,博士,南京医科大学 生理学系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l 2016– 今: 南京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副教授l 2014 – 2015: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 访问学者l 2012 – 2013: 南京医科大学 讲师l 2009 – 2011: 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博士后l 2005 – 2009: 南京农业大学 遗传学 博士l 2003 – 2005: 南京农业大学 遗传学 硕士(本硕连读)l 1999 – 2003: 南京农业大学 生物技术 学士研究方向简介:研究生阶段师从张天真教授,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多倍体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变异对物种进化的影响。研究生毕业后,主要研究真核生物细胞骨架重构的调节机制及其对肿瘤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在美国研修期间,师从Yu Jiang教授开展mTOR关键调控因子细胞内囊泡运动的调控机制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该研究项目是Yu Jiang教授与Louis J. Ignarro(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andy W. Schekman(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Yu Jiang教授导师)合作课题,本人自回国后继续承担该项目的子课题。主要职务/社会兼职:1. 南京医科大学第八届教代会执委会委员;2. 南京医科大学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3.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类项目评委;4.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5. 《医学研究生学报》编委;6. 《东南国防医药》英文编委;Oncogene,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系列杂志, J Cell Physiology特约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