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内脏器官疾患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熏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这种病人每每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2.由精力因素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大概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等。3.坐姿不正引发坐骨神经痛青少年坐骨神经痛一般是因长期姿势不良引起,故也称为姿势性坐骨神经痛,而中老年人坐骨神经痛一般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1.疼痛坐骨神经痛患者会出现脊柱侧弯刀割样疼痛、小腿外侧和足背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现象,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瘫痪。2.腰部僵硬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表现多为腰部僵硬有不适感,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出现短暂疼痛,可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3.慢性损伤疼痛急性腰部损伤或慢性损伤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疼痛体征呈典型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检查时有明显肌肉松弛、萎缩,直腿拾高试验在三十度以内,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按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按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意按摩可能导致下肢瘫痪!按摩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但是,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处于急性发病期或者已经发展为腰椎间盘脱出,按摩不仅不能达到间盘复位,还可能加重神经压迫,损害神经根,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出现瘫痪。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摩一定需要经过医生的允许!再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做按摩的时候最好能选择有医疗资质的专业机构,最好是在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
“昨天晚上是我近2年来睡的最好的一个晚上。”陈阿姨开心的说。原来陈阿姨于10年前因外伤行左上肢截肢手术,左残肢于2年前开始出现麻木、疼痛,以左前臂残端、肘部为甚,性质为刀割样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尤以夜间及上午为甚,常常夜间痛醒,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治疗残肢疼痛,陈阿姨和家人近2年来四处求医,均未获得有效治疗。近日,陈阿姨慕名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疼痛科就诊,疼痛科曹启旺主任详细了解她的病情,并组织全科医生对她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最终决定为陈阿姨实施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术,经过7天的术前测试准备,7月8日上午曹启旺主任医疗团队为陈阿姨进行了脊髓电刺激全系统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经过体外神经调控,电极刺激信号完好地覆盖了王阿姨残肢原疼痛麻木区域。陈阿姨高兴的说:“现在一点也不痛了,晚上终于可以睡个囫囵觉了。”经评估,陈阿姨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10分降到了0-1分,陈阿姨及其家人都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据了解,这是我省完成的首例残肢痛脊髓电刺激全系统植入术。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先进疗法。曹启旺主任介绍说:“髓电刺激植入术对药物及常规治疗方法无法控制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残肢痛、手术后顽固性腰腿痛、复杂性局灶性疼痛综合症、周围血管缺血性疼痛等慢性疼痛疾病有较好疗效。该技术为无数饱受慢性顽固性疼痛折磨的病人带来了福音。”
1.抬腿,平躺于地板上,双臂置于两侧,轮流抬起使脚后跟抬离地面10~20厘米,与此同时,腿保持伸直状态。坚持,直到不舒服为止。重复5次。2.沿墙滑动,靠墙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下滑,蹲伏,膝部弯曲约90度。从1数到5,然后上滑。重复5次。3.抬高臀部平躺在地板上,屈膝,使得脚平放在地面上。然后抬起臀部,胃肌绷紧,与此同时挺直背部。重复5次。
“医生,我心脏怦怦跳,自己摸脉搏又不整齐,是怎么回事啊?” “医师,我去年诊断有心房颤动,我没有什么感觉,不吃药也没啥事吧?” “医师,我心房颤动,医生要我吃药,但那药我看了说明书,哎呀,好吓人啊,会出血诶,有没有别的方法治疗啊?” 面对心房颤动这个疾病,不仅对病人来说很烦恼,其实医生有时候也会为难哦,这个人要手术了,抗凝药还没有停够时间,不能做手术。这个人又有心脏病,又有心房颤动,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和抗凝的药物都需要吃吗? 那我们今天来分说分说,心房颤动这个麻烦鬼。 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少数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与心慌;个别严重者头晕、晕厥、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急性肺水肿。部分可出现体循环动脉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体格检查发现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多在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整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当心室率低于90次/分或高于150次/分时,节律不规则可不明显。 引起心房颤动的原因是什么? 有特发性的,没有原因可循。有高血压长期没有控制好,心房负荷太重了,终于它就开始不按规律跳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瓣膜损害后,可有33.7%出现心房颤动。甲状腺功能亢进,不积极治疗控制心率的。年龄的增加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哦。有可控的,那就是控制好血压,积极治疗甲亢,控制心率,还有就是风湿热早期的规范治疗。 心房颤动的危害是什么? 心跳太快的时候,心脏得不到休息,会发生心力衰竭。房颤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形成血栓,这个血栓极大可能脱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心房颤动的时候需要抗凝治疗了,其实就是为了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心房颤动的治疗有哪些? 控制节律,抗凝,或者是控制心率。现在因为药物的研发,有了新型的抗凝剂,对于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房颤动是最大的福音,它可以有效的预防卒中的发生,又大大降低了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当然,还有很多非药物的治疗,如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这些手术也可以有效的治疗房颤。每个人情况不同,到心血管医生那里咨询可以获得对自己更合适的治疗。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也有双侧发病的患者,一般先一侧发病,另一侧后发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该病的特点是:疼痛主要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骤发骤停,每次发作可以1-2秒到1-2分钟,表现为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疼痛发作。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一、如何确诊三叉神经痛?临床上三叉神经痛一般比较容易诊断,符合以上表现既可以诊断三叉神经痛,如果患者出现了三叉神经痛,应该及时的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接受医生的治疗。二、三叉神经痛患者应该做哪些检查?对于出现三叉神经痛症状的患者,常规我们建议只是要做头部核磁共振扫描,了解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三叉神经痛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由颅内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导致;另一种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由三叉神经附近的肿瘤,如胆脂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等导致,有的可能和岩骨增生,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等引起。头部核磁共振一般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区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二者的治疗方法不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该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肿瘤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应该首选切除肿瘤。本文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三、三叉神经痛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对于针对明确的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为了减轻疼痛对患者的折磨,应该积极接受治疗。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国内外专家的推荐,建议如下: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为卡马西平,选择进口的(得理多)或者是国产的均可,国产的一般常用剂型为每粒100毫克,进口的每粒200毫克, 起始治疗时,最好从小剂量开始,每次可以100毫克,一天二到三次,有的患者早期每天100毫克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卡马西平治疗应该遵循以最少剂量来达到疼痛控制效果,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可以考虑逐渐加大卡马西平的每日用量。在三叉神经痛发病的早期,卡马西平治疗非常有效,遗憾的是卡马西平不能彻底治愈三叉神经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效果会越来越差,即使加大药物剂量也不能满意的控制疼痛,而且药物的副作用也会越来越多。临床上会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小剂量的卡马西平治疗,有的患者即使每天服用100-200毫克卡马西平就会出现嗜睡、头晕、走路不稳,甚至出现跌倒。而有些患者特别能够耐受卡马西平治疗,甚至连续应用10年,最高剂量达到每天1800mg,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卡马西平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头昏、行路不稳、嗜睡、皮肤病变、过敏、白血球减少、肝功能损害、肠胃道不适等。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血象。早期服用卡马西平既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同时也有辅助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作用。对于卡马西平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要排除三叉神经痛的可能,临床治疗要慎重。2、非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治疗副作用太大,出现头昏、行路不稳、皮肤过敏、白血球减少、肝功能损害等患者,应该积极考虑非药物治疗。对于非药物治疗方法的选择,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推荐如下:1)微血管减压手术:这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也是国际公认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方法,该手术可以长期控制疼痛,复发率较低,术后几乎不会出现面部麻木,少数患者术中需要部分切断三叉神经,会遗留永久的面部感觉障碍。此治疗方式主要缺点是需要打开患者后颅窝,是开颅手术,虽然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不是太长,一般在2小时左右,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有经验的医师完成,同时对患者全身情况及体质有一定要求,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重不等的并发症,如面神经瘫痪、耳鸣、听力下降、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或手术效果不理想等,如果术后出血或出现脑干梗死,可能是致死性的,虽然临床上少见,各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心几乎都有报道。我本人从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已经超过10年,我很喜欢这种治疗方法,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不遗留感觉障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目前已经成为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对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大治疗中心把握的也不完全一致。我本人认为对于年纪轻的患者应该积极考虑微血管减压术,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只要主要脏器功能好,能够耐受全麻,也可以首选微血管减压术。本人最小的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5岁,最大患者为89岁。10余年来,我的患者也个别出现程度不等的并发症,比如感染、听力下降、脑脊液漏、手术效果差等,但与年龄无关。2)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该手术从患侧口角2.0-2.5cm旁穿刺,通过一个鞘管在X线透视监视下,将一个微球囊导入Meckle’s腔的三叉神经的半月节,然后缓慢注入对比造影剂充盈球囊,并通过扩张的微球囊对三叉神经的半月节进行压迫破坏。该手术操作简单,病人耐受好,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患者没有疼痛和不适感,手术时间较短,一般在半小时内即可完成,术后疼痛缓解率可高达95%以上,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对于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可以重复手术。该手术不需开颅, 术后可以不入重症病房、无手术瘢痕;主要缺点为术后会轻度到中度半侧颜面麻木感和咀嚼肌力减弱, 但症状会随时间而部分改善。由于该手术疗效与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相近,适应症广泛,无需开颅,术后并发症不严重,恢复较快,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相对比较安全,临床上亦有死亡报道,死亡原因多见于术后颅内出血。该手术适用于不能耐受开颅微血管减压术者和不愿意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或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者。3)经皮肤三叉神经半月节热凝射频术该种手术方法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比较相似,主要区别是在局麻下完成,用温控射频对半月节进行热凝毁损。同样有较高的疼痛缓解率,较低的复发率,且术中可以定位毁损的神经分支;该方法针对下颔支、上颔支所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治疗相对较好,而对于第一支眼支所引起的疼痛因定位困难,且术后并发症严重而受到一定限制;由于在局麻下完成,术中常会有极大的疼痛不适,术后面部感觉缺失较常见。4)其它方法:临床上亦有一些医院采用经皮肤三叉神经节甘油阻滞手术、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术、伽玛刀或光子刀三叉神经节阻断术等治疗三叉神经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包括哪些? 一般治疗: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运动、暴饮暴食、情绪激动;日常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减轻心理负担;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与冠心病相关的疾病;病情稳定可以适度做一些能耐受的运动(如打太极、快走);如正在发作心绞痛,则立即坐下休息,一般正在可明显缓解 药物治疗: (1)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预防心肌梗死及死亡药物:a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等; b 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等 c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级ARB (2)抗心绞痛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曲美他嗪、伊伐布雷定等 (3)中药如丹参、红花、川穹等 手术治疗:PCI及CABG
1.年龄大是否可以做手术?答: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通常见于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高龄(80-90岁)骨质疏松症患者。只要没有手术禁忌症,均可以进行微创手术治疗。2.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不可以保守治疗?答:传统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需要绝对卧床休息1.5月后佩戴支具下床活动。过早的下床活动,特别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伤椎易发生明显压缩,出现脊柱永久性后凸畸形,从而导致长期腰背痛甚至神经损伤症状。长期卧床对于老年人来说也可能出现肺炎,血栓等致命并发症。3.手术需要多少时间?答:手术时间从准备到结束约30分钟-1小时左右。4.微创手术的麻醉方式?手术伤口多大?答:通常使用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手术伤口约笔尖大小;5.术前、术后什么时候可以进食?答:由于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术前无需刻意禁饮食、术后即可可恢复饮食;6.手术风险大吗?答:手术全程都是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X线成像)下完成,随时观察骨水泥注射过程,安全性高;7.骨水泥是什么?对人体有害吗?答:又称骨粘固剂,化学名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ic, PMMA)。1951年,瑞典Klaer用PMMA作为髋关节假体固定材料;1958年Charnley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目前已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大量使用。8.手术会留下后遗症吗?答:骨折愈合后将不会有特殊不适感觉。9.术后多久可以下床、出院?答:术后第1天可下床;术后第3、4天即可出院。10.手术费用多少?报销比例如何?答:手术费用依据病情的不同,费用在15000-35000间,全部为医保范围内材料;报销比例:湖南省、市医保 80岁以下 报销70-80%;80岁以上 报销95%;工伤医保:全报;城镇居民医保:30%。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虽然每个人都不喜欢疼痛,但疼痛却是正常人体感官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疼痛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疼痛,我们就不会知道躲避危险,甚至有人会踏上伤害自己的不归路... 疼痛和发热一样,是提示我们“生病”的示警信号。当我们的手指被针扎了或局部组织受到损伤或炎性反应,我们的身体就会对伤害做出反应,引起一系列防御反应、保护机体避免伤害。例如急性创伤、急性腹痛、急性胸痛、炎性疼痛等这一类疼痛,提示机体发生组织损伤,需要我们及时去医院就诊。但是如果疼痛反复发作或长期持续不止,并由急性向慢性进展,便失去了警戒信号的意义,这时疼痛本身就演变成为了一种疾病。比如反复发作的头痛、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风湿免疫病性疼痛、癌痛等,不仅给机体带来肉体和精神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从疼痛持续时间上又有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之分,1月之内的疼痛属急性疼痛,大于3个月的疼痛为慢性疼痛,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