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过敏性鼻炎诊断不难,有的是春季3-5月份,有的是入秋8-9月份,在明确时段发作的,多为季节性。 当然也有一年中任何月份都会发作,我们归类为常年性。 主要表现为就是“反复 鼻痒、喷嚏、流涕、鼻塞”只要每天发作连续四天以上,自己就可以诊断! 治疗也是简单有效 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其一患者生活环境问题----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其二患者自身问题----体质问题。 用药问题 世界上就那么几类、几种药 喷鼻子的------好几类、好几种 抗过敏的------也是好几类、好几种 至于说提高免疫力呀,免疫治疗呀,包括中医呀、偏方呀,只要是不容易治好的疾病,方法肯定多,同时又千奇百怪,都不为过~~~ 很多患者肯定会说我“胡说八道” 他的过敏性鼻炎,几乎尝试了现有的各种办法,都没治好! 我必须承认,确实如此,那么为何呢? 首先啥叫治好?啥叫没治好? 这点患者与医生的观点是不同的。 患者的期待是“根治”。但啥叫“根治”呢,就是治好了永远不再犯病,你以为医生是神仙呀?您听说过啥病治好了永远不再犯了?有吗?你的感冒这次好了,再次感冒是上次没治好吗? 所以,治好了,再次发作你不能说上次没治好,这个道理总是有吧? 其实,也难怪患者有这样的想法,现在市面上很多广告都在说“根治、一次性治愈”既然“一次性治愈”就应该是不再犯病了呗,都在误导患者是这种结果。 总结绝大多数号称所有的手段、办法、药物都尝试了,对他的过敏性鼻炎基本没用的各位选手们,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依从性”很差的选手,而确实有一部分认真按医生指导用药,依旧效果不佳的患者,他们的过敏性鼻炎确实复杂,但这些占比很小。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号称“各种药都用了”依旧不起作用的选手,都是不听医生话的患者。这绝非耸听。 今天,咱们就用大量篇幅,来重现一下各位的思想及治疗情况,来看看问题在哪里? 问这类患者的病史,简直就像是在说“相声”,医患间在“斗智斗勇”,你想知道的,都不会准确回答你,就在不断的与你“绕”。 比如这个“很长时间了”,就是令医者无奈的选择,十年、一年、一个月都算很长时间,而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与时间,对于医生诊断来说尤为重要,而患者总以为“问这么多干嘛?你看了不就知道了吗?”,其实令医生为难的是您的感受,医生是看不到的,而你这种感受发生的过程与长短,对医生作出判断尤为重要,“就好比我手痒痒,您看得到吗? 第二部分 续上篇 ………… 患者来看病,医生开两种鼻喷剂,患者回去用了2--3天,说感觉一点没有改变,患者又找另外一个医生看; 另一个医生不知他前面用过啥药,又开了药,回去用还没啥明显改观。 再次就诊,详细询问后医生说 你上次的鼻喷剂还有吗? 他说基本没用, 用了几次看不好使就不用了, 这次吃了药好点,但也不是很好。 医生问,那你用药一周了, 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每天发作, 一点没减轻吗? 患者回答,基本不痒也不打喷嚏了。 医生差异,这不是很好吗? 患者答还是不通气呀,尤其是晚上, 都不如日本哪个喷鼻剂 医生问是蓝瓶盖那个吗? 患者说是的,用了一个多月了 ------ 原来他说的没效果,只是指鼻通气没明显改善,也就是说之前医生给他的药,对过敏性鼻炎的鼻痒、喷嚏、流涕是有明显改善的,而不是药物选择不佳。 所以说药物的选择是到位了! 而他长期用了以收缩剂为主的日本蓝瓶盖的哪个药,在过敏性鼻炎的基础上,药物性鼻炎 也是很难改善的了。有些药不是看看度娘,不是崇洋媚外,以为外国的要就是好药,就无所顾忌了。 其实这就涉及到药物配伍问题,药物使用递增问题,也就是说医生开始也就建议你使用1-2种药,如果有效果就继续,没效果医生往往是在加一种,而不是换药。这就是递进性用药。 绝大多数患者所说的没效果, 基本都是这样的!!!!!!! 医生开的药,用了几天就好了,所以就停了,过了几天又发作了,再用药就不好使了,所以又换了一种或几种药,又是好了,停了几天又犯了,如此类推~~~~ 我想问的是,给你的药用几天就好了,说明这药用对路了,你为啥停药呢?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都会振振有词的回答我, 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这是最让医生漰溃的答案, 也是患者们最自豪的回答! 这种思维的观点就是“宁可不让有用的药物,对自己的身体不好,也不怕疾病对自己身体产生的不良后果”。 医生听了这话,要么是 呵呵!要么是气的牙疼!和医生有啥关系,身体是您的,随您便~~~~ 这就是用药时间问题,你用了几天基本好,说明医生给你的药品组合已经达到了目的,继续用就是了,但他给停了,殊不知用药有好转是目前用药的结果,而不是疾病完全好转了。 针对您是如何,还是请教医生为好,尤其去看王医生的门诊。 患者依从性好,用药规范,如何停药,怎么逐步减量停药,这才是个问题!这些问题如用药一样,不是文字教导您,就能准确把握的!所以医生的学识、经验,不是您读读百度,自学一下医学就能把握体会的,医学生所学肯定比你百度全面,但医学生那些知识还不足以进行临床实践呢!所以看看百度了解一下疾病,这没毛病,但用这点学识来指导您的医疗实践?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另外患者经常抱怨,医生没这样和我说呀?其实医生在问你时,你模凌两可的回答,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医生只能依据您的回答来判断,医生也很无奈,在门诊医生询问患者时,患者的不情愿是写在脸上的,医生得罪您干嘛,您心里舒服就好。而真正的医生是不管你爱不爱听的,该问的问,该说你的时候就说,可怜的是这样认真的医生往往 常常因为追踪一样的询问被患者投诉,伤了医生的心~~~
从每天的临床实践,发现很多医患各自的问题,此次疫情闲暇期间,又发现手机备忘录中,语音录入文字转换系统很有意思,便不断的语音记录积累,整理后奉献给大家,愿对朋友们就医有所帮助 【看病那点事】 1.挂号与专家的选择 挂专家号一定要明白,您挂的专家是否是对您的疾病最擅长的那位,而不是那个科室名气最大的那位。明白了吗?不明白一定要到门诊咨询预检处,咨询询问后再挂号,或者看明白网络中专家特色介绍再挂!切切! 2.何时去医院看病最恰当 只要是大医院,周123,尤其是上午,人山人海,人流窜动,你看啥病呀,回家歇着吧。一般情况下周345,尤其是午后,医生们还是很清闲的,你此时不去还等啥?周末多是医生排班值班,医生少,患者多,不是紧急问题,您自己思量! 【关于如何去看病】 关于如何去看病,王医生的一点感慨吧。是根据平时王医生看病接触患者一些问题,谈一些感慨,以科普的形式,以口述语音转换的形式记录的一些文字,希望对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利。 当然这不属于一个严格意义上科普,只是一个介绍和讲解,或者说引导吧。所以有专业方面不准确的地方呢,希望专业人士,别苛求挑毛病,因为我是说给普通大众听的,不可能说那么严谨,太严谨的科普很难被大众来接受和理解。 很多有一些知识和文化内涵的一些患者,他们总觉得,在百度上或者读过一些书,就能了解医学或者懂一些,这个简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说百度知识只是让你了解这个疾病大体情况,而不能作为指导你自身,或者帮着别人诊断治疗的一个方式,医学毕竟是一种实践性科学,又是变化中的一些东西,经验和积累很重要,丰厚扎实的理论基础更为重要,有了这些丰厚的扎实的理论基础没有丰富的临床实践,没有见识没有经验,更谈不上临床医学。所谓临床医学就必须经常每天接触患者,给患者看病治病,这才叫临床医生! 医学是知识垄断性的一门学科,好好听医生的吧,如果他不让你信服,您多看几个医生不好吗~~~ 1.医生看病靠的就是以下几点 病史:你痛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时间 症状:你来看病的主要痛苦感受 体征:是医生给您体查的发现 辅助检查:各种化验,超声、X、CT等影像,病理等等需要仪器检查的那些,医生就是通过以上这些资料来看病诊断的,之后就是治疗了。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侧重,有的更依赖病史,有的更依赖辅助检查 2.怎么回答医生的提问? 医生的提问,请您别绕圈子,直接准确的回答,您的“很长时间”会让医生怀疑人生,十年,一年,一个月都很长,你的很长到底多长,这对医生判断非常重要。另外重要的是“一直如此?还是反复如此?”这太不同了。因为医学有个七字率,七天多急性问题,七个月就有可能是恶性问题,而七年多是不算问题。 所以别和医生绕~~ 3.关于各项辅助检查的选择 我们说医生看病靠的是 病史 症状 体征---常规检查 辅助检查 而有些检查属于每个患者来看病必须检查的,就好比你心脏或肺的问题,医生一定会用听诊器听诊。对于耳鼻喉科医生来说,对存在各个孔洞内的这个专科部位情况的检查了解,就是常规检查,也就是耳鼻咽喉内镜的检查。 几十年前我们靠的还是额镜反光在这些器官的门口看看里面,就仿佛我们站在楼梯间外面,通过光线照进楼梯间看看情况一个道理,看到的比较局限。现在就不同了,我们可以把探头深入到鼻腔,喉腔里面,通过现代技术,在外面的显示屏上看到里面,放大又清晰的画面,所以这几乎成了耳鼻咽喉科的最真实明确的武器。 至于化验、超声、X线、CT、MIR,以及组织病理等等,都要根据疾病的需要来选择! 有人说多年以前的医生不用这么多检查也能看病,现在的医生都做这种检查,都不会看病了!这种言论不再少数,其实主要原因都是钱闹得,这种言论的思想就是,我们不要买家庭轿车,不要买彩电,继续用自行车和收音机就好了不是吗?您要知道中国的医疗水平,不管是器材水平,还是治疗或手术水平,与世界最好水平同步,也许是收入或医保体系还没达到挥洒自如吧~~~ 【教授是怎样炼成的?】 五年医学本科+3年硕士+加2-3年博士,学个医毕业都26-7-8岁了,也只能当个住院医师,过了几年,该晋主治医都30多岁了,真该晋升副主任医师,一般也35岁左右了,此时才开始作为医生人生起步。 大概从这个时段开始,他的专业就更加细化,再历练个五年以上,才有可能晋升主任医师,或者说教授的机会,还得看他看病以及手术技法很不错的前提下,科研论文数,是否达到国际水准。你看,学医干了十多年,到了四十左右,才是他们专业辉煌的开始,这种历练与痛苦,是其他职业所不能比的~~
刘博士耳科在线资讯 如果不幸得了慢性中耳炎,到医院就诊,可能需要做以下检查: 1、 门诊: 中耳炎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实验室辅助检查。如有耳部感染发热症状,考虑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等;如果有脓性分泌物,就需要做中耳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有利于指导合理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2)听力学测定: 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了解是否有听力损失,耳聋的性质和程度等。耳聋性质判定:音叉检查的Weber试验,骨导ABR---进一步判断传导性、混合性和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和咽鼓管测压。 (3)外耳道和鼓膜局部检查--耳镜检查检查: 了解鼓膜是否充血、是否穿孔、穿孔大小和部位,是否有分泌物,量和颜色等。 (4)头颅影像学检查(颞骨CT): 鼓膜内的情况肉眼常无法看见,需要影像学检查,对判断中耳炎的类型和病变范围的判断有帮助。 (5)咽鼓管功能: 咽鼓管功能是否通畅是中耳手术的关键问题,可以做捏鼻鼓气、滴药法、咽鼓管测压等。 2、入院后: 如果确诊为中耳胆脂瘤、中耳炎合并鼓膜穿孔(半年以上未愈合)、难治性和复发性中耳炎等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上述列的检查项目在门诊未做的话,入院后需要补充。另外会有抽血(血尿便常规、血型、血清学八项、血生化、凝血4项)、心电图和胸片等检查。 3、手术后: 术后复查时需要复查听力、耳内镜,胆脂瘤术后1年需复查颞骨CT判断胆脂瘤是否复发。
患者: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流鼻涕,打喷嚏,眼睛浮肿,嗓子痛. 目前是否有好的治疗方法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崔万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合并眼睛浮肿,嗓子痛。应该是比较重的。希望能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大治疗方法-阶梯式智力方案,系统、合理、在医师的密切指导下治疗。具体的就是鼻内给予糖皮质激素加口服H1-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必要时可再加用短期的口服糖皮质激素。2-4周复查,由医生再调整治疗方案。
其实都是一回事,部位称谓而已,你说是手指炎?还是手掌炎?还是手炎?就是这个意思,部位区别而已,其实很难明确分割! 咽喉炎很常见,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今天想谈的是咽喉炎其中的一种“过敏性咽喉炎”。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哮喘,算是呼吸道不同部位的同一种疾病而已,既然是同一种病,那治疗也就基本类似了?是的,没错。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时“反复鼻痒、喷嚏、流涕、鼻塞”。 过敏性咽喉炎的症状就是“咽痒、干咳,反复频繁阵发性发作” 过敏性哮喘呢?您还是听呼吸科医生的分析吧~~~~ 都是由于不明原因的气道过敏反应所导致的一种疾病,那治疗起来与过敏性鼻炎就没啥区别了。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用药,很少有患者敢独自私下自以为是的停药,而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患者基本都敢以“用药时间久会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等冠冕堂皇,好像又很有理的理由私自停药,但是过敏性哮喘者确很少见有私自停药的,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大家基本都知道,哮喘会要命,而过敏性鼻炎、咽炎不会要命~~ 过敏性咽喉炎,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是相近的,以抗过敏为主,但有时也需要运用解痉挛药物,总之,您反复出现“阵发性咽痒、干咳持续不断”建议您一定要去呼吸科与耳鼻喉科就诊~~~
鼻子的主要功能,一个是通气就是呼吸,一个是闻味道嗅觉,另外还有共鸣,再有就是保护反射,这些就是鼻的生理功能,如果它的结构改变或者疾病,就会导致前面各项或某项功能变化,这就是疾病。 鼻炎又分为过敏性鼻炎一类,感染性鼻炎一类,剩下的是既不属过敏、也不属感染那些,包含很多比如血管运动性,比如药物性等等。 1.比如鼻前庭炎 你用手能抠到的范围,就是鼻前庭,那里是有鼻毛的。再向里面就是鼻腔黏膜了! 很多人,尤其是男性,经常有鼻孔反复结痂,所以喜欢要抠鼻子,每天不抠就堵得慌,抠了要么鼻硌有血,要么出血,或者鼻头肿痛,并且以秋冬春季多见,是吗? 问题是本来秋冬春就干燥,湿度极小,暖气燥热,你没事又剪鼻毛干嘛?那鼻毛长了是有用的,所以环境及患者自身的燥就是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很多原因,有的患者与过敏性鼻炎也是相关的 2.难缠的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者治疗不彻底,或者临近器官感染病灶,或鼻腔用药不彻底、用药不当或过多过久,或者也环境或全身因素,造成的鼻腔粘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的一个慢性炎症,有单纯型和肥厚型两类。 诊断方面“详细明确的病史”可能占得权重多一些,即便是如此,不同的鼻炎时期,治疗方式及用药也是有区别的。 我们看到了,这个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急性鼻炎的反复发作(体质有关),治疗不彻底、鼻腔用药不彻底(与患者是否听医生的话有关),用药不当、过多、或持久(还是没听医生的),所以我们说慢性鼻炎的形成,除了疾病、身体等复杂因素之外,不听医生话的乱治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主要因素~~ 3.恼人的鼻窦炎 除了过敏性鼻炎,大概慢性鼻窦炎是最令患者痛苦又无奈的了。那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鼻窦,鼻窦是鼻面部与鼻腔相通的一些空腔,没听明白是吧,不要紧,如果把家庭楼梯间当作鼻腔的话,那么鼻窦就是这个楼梯间里的各个家,都有门通过共用的楼梯间出来,所以“楼梯间就是鼻腔,而各家就是不同的鼻窦”这样说够形象吗? 鼻炎就可以理解为楼梯间除了问题,而鼻窦就是这个楼梯间内的各个家空间出了问题,而鼻腔与鼻窦都通过门互联。所以有鼻焱就会伤及鼻窦,而鼻窦又通过鼻腔与外界疏通,所以这个门就尤为重要了。 鼻窦炎诊断不难 有病史,有鼻塞、脓涕、头痛的症状,尤其是鼻镜或CT检查见鼻窦有改变,这都不难,难得是如何治疗的选择,靠的就是病史,与影像学检查,也就是鼻内镜与CT的检查。 试想楼梯间还是通常的,而你家门坏了,你家里如果积水了,水就流不到门外,所以门地处理就是解决你家积水的重要手段,把门拆了,屋里的水是不是就从门流向楼道,流到楼外了?是的,拆了门就是手术。而且拆门的工作还不能进入楼梯间工作,只能在楼外的门洞口伸进可视机械到楼梯间来操作,这个武器,就是鼻内镜! 治疗除了手术就是药物治疗,当然还有一些辅助疗法,所谓辅助疗法,就是不解决主要问题的帮助手段,而是否需要手术,那是有适应症的,而药物治疗所出现的问题,与鼻炎治疗一样,大多数都是患者自行停药所造成,而由于自身结构、体质等难以治疗的因素确实也很多,这就是这个疾病诊治中困难之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时段,一些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而患者很难理解! 由于过敏性鼻炎 才是我要讲的重点,所以另外开篇,分两部分详细讲来,敬请关注…
头晕眩晕发作时,应该怎么办? 转自:GDSZYY听力与眩晕 头晕眩晕 该怎么办? 许多人感觉到自己“头晕眩晕”来医院就诊的时候都不清楚应该到看哪个科。那么,当你感到“头晕眩晕”的时候应该到哪个科看病呢? 到底什么是头晕,什么是眩晕呢? 为了避免一开始就诊就进入歧途,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头晕眩晕”的定义: 眩晕(Vertigo):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 头晕(Dizziness):主要是以在行立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时出现的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 头昏(Giddiness):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晰的一种感觉。 晕厥(Syncope):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眩晕是常见的一种症状。但是眩晕还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是指大脑中枢的问题引发的眩晕,周围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颅外和前庭感受器的问题引发的眩晕,耳鼻喉的眩晕是以周围性眩晕为主。 前庭感受器就在人的耳朵内!大部分人对于耳朵的了解只在于“听”。 事实上,耳朵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听觉功能和平衡功能,大多数出现眩晕的症状都是与耳朵有关,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与耳朵相关的眩晕疾病吧! 一、耳石症 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多数病人发病时是因为低头捡东西,早上起床或晚上睡觉躺下,仰头晾衣服的时候,突然出现强烈的眩晕感,保持一定的体位和姿势不动后,眩晕会马上缓解,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二、梅尼埃病 俗称为耳水不平衡,发作时有四种常见症状:1、眩晕:持续时间为20分钟到数小时。2、听力下降:发作初期不明显,随发作次数增加而逐渐明显,听力呈波动性下降最终发展为极重度聋而不可恢复。3、耳鸣:眩晕发作时耳鸣加重,平时有轻微耳鸣。4、耳闷耳胀:部分患者会感觉单耳或双耳都堵塞,闷胀感。 三、前庭神经炎 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者糖尿病引起前庭神经元的病变而引发的眩晕,发病时突发性眩晕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出现恶心呕吐,发病一天内症状达到最高峰。听力一般不受影响。 四、突发性耳聋 突然发生,不明原因造成单侧耳的听力下降,可伴随耳鸣耳胀。发作时可觉单耳突然出现剧烈响声的耳鸣,随后发觉听力下降,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眩晕。 当您出现与上述几种比较相似症状,建议先到耳鼻喉科先排除是否是耳朵问题引起的眩晕。
我从事助听器选配工作快20年了。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双耳听力损失后配戴助听器的问题。似乎原则上,应该选配听力损失较轻的,言语分辨能力好的一侧耳朵;或者双耳同时配戴。 在这里,我想让大家同我一起回忆:我们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临床上有如下的一些现象,比如,一侧耳朵长期的中耳炎,而另一侧耳朵近期突然听力下降而来就诊;一侧感音性聋较轻,但是近期另外的耳朵却突然听力下降,听力损失甚至比原先的坏耳朵还厉害;一侧耳朵听力损失后,引起了反复发作的眩晕,药物缓解不明显。是什么原因?我们临床医生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因为很多患者单侧耳聋后出现近期另一侧耳聋的程度较轻,时间较短,给我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机会:积极治疗近期聋的耳朵,同时,给原先不好的耳朵配戴助听器!!!因为这样的耳朵听力往往在70分贝以下,突出的表现是分辨能力极差,甚至伴有重振。所以,我为患者选择机器就不会定位在很高档的机器上,尤其极重度耳聋!当然在调节机器的增益上面还是有很多技巧和经验的哦! 从98年开始尝试,渐渐的每年遇到这样的病人也很多,同事们也给我极大的支持。10几年来,90%以上的患者的配戴体会告诉我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双耳在功能上是协同的,相互制约,相互整合!因而,建立双耳的功能平衡是极其重要的!!! 上面我说过,如果近期好的耳朵听力出现下降,一定要及时的在原先较重的耳朵上配戴助听器,这样,可以协助好耳朵恢复听力,治疗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该侧耳朵听力损失很重,也要经过1到3个月的治疗后再配戴助听器。 如果,按常规的原则给后来聋的耳朵配戴助听器,其结果会越戴越聋。希望同行和患者们慎重待之。关于这个问题,我先后在2001年和2004年的听力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和斧正。
前面,我简单讲了一些声音的传导过程,让大家知道声音传到耳朵里面首先是要经过这样微妙的传递过程的:声波从耳廓--耳道--鼓膜--中耳腔。那么,这些部位有了问题,就属于传导性聋。 今天,我再给大家讲一下更加神奇的现象:声波的能量又如何让我们的大脑感知各种声音的存在的。我们中耳腔里面有三块听小骨,当声音传导最后一块小骨头时,这块骨头上面有一个像我们骑马上马时脚踏的镫子,所以又叫镫骨。这镫骨的底面就与我们的内耳相连。好了,一个新的名字出来了--内耳。如果内耳有了毛病导致了听力下降,医生会说,你得的是感音神经性聋。 呵呵,内耳啊长得就像我们看到的蜗牛。假象一下,把蜗牛的肉取出来,平铺拉直,里面有三条并排等长的管子。这三条管子里面充满了液体。其中一根管子的一端连着上面说的镫骨底面,予以一个好听的名字--前庭窗;一端有一层膜盖着,我们称为圆窗。这两个管子的中间夹着一根管子,我们叫他膜蜗管,呵呵声音的转换结构就长在这里面哦! 声音先由前庭窗推进去,一直往里面传递,到了管子的末端,又通过一个小孔转到另外一个管子里,一直传到了这个管子的末端--圆窗。想象一下,两个并列的管子里的液体的流向却相反,一定会引起夹在中间的管子里的液体产生摆动啊。这个管子里面飘着一层薄薄的膜;膜的上面长满了听毛细胞。细胞上面的毛毛向前摆动,而毛毛上面还有一层盖膜会因为惯性而相反的摆动。这样,盖膜与毛毛之间因为位移而产生的微弱的生物电流信号经听神经传到大脑里面,再经过大脑的分析加工,我们就对声音有了认识和记忆了。我说这是一个拉长平铺的假象的管子,那蜗牛的肉头是很粗的,末尾是很细的。那么粗的地方就负责感受高频率的声音,细的位置就感受很粗很浑厚的声音了。不同的部位的损伤,会引起相应频率的声音损失。其不同部位损伤,究其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病因不同,治疗手段也会有差异。所以正确的诊断很重要喽。
我从事听力学近三十年了。过去,对待聋孩子的病因,我们总会询问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孩子聋的,什么原因,比如孩子用没有过耳毒性药物啊,等等。假如孩子高热后一定会用过氨基甙类药物,就给出一个结论:孩子是药物性聋!!!没有办法啊,如果有残余听力,就给孩子配助听器。在日后的复诊中,我渐渐的对听力学有些检查的结果难以解释。比如低频听力有骨气导差,而中耳分析却是“A”型图,有时候会引出声反射。以后,我会发现有些孩子上火了,活动大了,或者高热了,头部外伤了,都会引起孩子头晕,听力波动,甚至听力下降。听觉诱发电位的高声音强度刺激,会在1,3波之间出现特有的深的切迹。我们医院第一例电子耳蜗手术中,出现“井喷”,告诉我们,孩子有前庭大导水管症。以后,我在为孩子调整助听器增益的时候,都会小心的考虑到孩子对声音的耐受程度。防止因为声音不适的刺激造成孩子头晕和听力的下降。以后,随着家长的经济状况的改善,建议孩子做高分辨CT检查:或者,孩子因为高热,惊吓或外伤导致听力急剧下降,我们必须为其做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几乎,我前面干预的孩子(最大的26岁)和近期筛查发现的大部分婴幼儿,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大导水管症。而我们以前习惯的诊断--药物性聋应该重新认识了!!!有些孩子尽管听力还没发现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嘱咐家长,密切注意防止孩子外伤,高热。一旦发现听力出现异常。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往往正确和及时的治疗,听力是可以恢复至发病前的状态的。 09年,我们的一位小患耳在三个月听筛时听力是30和65分贝。嘱咐六个月复诊,结果孩子的家长在孩子8个月来医院,要求做复诊检查。恰巧遇到我接诊,其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双耳全聋。追问原因,孩子10几天前从床上摔下,头部还有一个4*6的血肿。找出三个月时的脑干电的波形图,那个深深的大切迹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很痛心啊!如果,我们当时及时的警示家长,或许就避免了今天的情况发生。如果,孩子在外伤后及时治疗,听力也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如今,我们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了。明确了耳聋原因,避免了耳聋的恶化。我今天把这个问题写给大家,也是给大家提个醒,让我们的同行们、和孩子的家长们,都重视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的预防和治疗,防止耳聋的发生和加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