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新书,承蒙中医名家推荐作序,对有中医兴趣的读者,可供参考;对病患而言,则期为有益健康养生之津粮。
对疾病的治疗可略分二个不同方面,一个方面可用语言、药物、针灸、导引或按摩等术实现对病家的气机和经脉调整从而疾病散之于无形;第二个方面亦可用微创、小创乃至手术的方式干预,实现祛腐生新之目的,此二个方面或侧重扶正,或侧重祛邪,如果能用尽量少的干预手段达到最大程度的调整气血,是为上工。
上海曙光医院西院骨伤科石关桐:对于你提到的老人股骨头坏死(你说的),治疗的目的是止痛,和改善生活质量,不存在治本还是治标,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都是治标.不痛,行走较原来有改善就是有效,你们要有正确的想法.
颈椎病的正确认识与诊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詹 红 生什么是颈椎病?由于颈椎、颈椎间盘本身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劳损、老化、外伤,刺激、压迫颈部的神经、血管、脊髓等,可以引起颈项部、上肢、头部、甚至下肢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医学上称之为颈椎病。颈椎的生理作用是什么?脊柱是支撑人体站立的重要骨架部分,它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五部分,其中,颈椎位于最上端,由大脑发出的各种神经信号首先通过颈椎然后传递到全身各处,反之,大脑所需的营养也是通过颈椎周围的血管来运送,所以,颈椎是连接大脑与全身的一个重要枢纽。颈椎病有哪些症状?因为从大脑出来的神经都要首先经过颈椎到达全身,头部和上肢的血液供应也需要经过颈椎,所以,由于颈椎病引起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比较轻的颈椎病,仅仅出现颈、项、背部发僵、发硬、疼痛,颈椎屈伸、转动活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如果影响到通往上致的神经,则还可出现颈项部连及上肢疼痛、放射痛或麻木,也可出现皮肤感觉迟钝、上肢肌肉力量减弱。如果影响到通往头部的神经、血管(椎动脉),可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如果影响到颈椎内部的脊髓,则会出现四肢无力、两腿发软、肌肉僵硬、行走困难、甚至下肢瘫痪、大小便失控和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最复杂的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果影响到颈部的交感神经,可以出现心慌、胸闷、胃胀、腹泻、肢体少汗或多汗、四肢发冷、烦躁、面部发热、耳鸣、视力减退、眼睛发胀、心动过速或过缓、双上肢及头面部血管痉挛或扩张。颈椎病发病时往往不是单一类型,而经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出现。为什么会生颈椎病?简单的讲发生颈椎病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劳损和老化,耐受能力和对损伤的自身修复能力都有所下降。外因则包括受力不当、局部感受风寒湿邪或外伤等。例如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者坐姿、卧姿不正等,均可引起颈椎受力不当,久而久之便可造成颈椎损伤。所以,现代使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加之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上升,且年龄趋于年轻化。如果把颈椎比作一根电线杆,那么附着在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就像是一根根钢丝,当颈椎间盘开始老化、支撑能力下降时,颈椎关节的活动度会增大,颈椎变得不稳定,这时其周围的软组织需要用多于正常情况下几倍力量才能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的姿势不当等原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会发生老化,其力量和弹性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其所承受的负荷却在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失去代偿能力,形成恶性循环,便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怎样自我判断是否生了颈椎病?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颈椎病的症状错综复杂,当出现一部分症状时,如何判断是否是生了颈椎病,一般来说,绝大部分颈椎病都会伴有颈项部或上背部僵硬不适、疼痛、颈椎活动时症状加重等情况,如果要进一步确诊,则需要请专科医生帮助。除了请医生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以外,还要拍摄颈椎的X光片,必要时作CT或磁共振检查。颈椎骨质增生就是颈椎病么?我们经常在拍了X光片后发现颈椎长了骨刺,有时也叫骨质增生或退行性变,那么这是不是就是颈椎病呢?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会生骨刺。在相邻的两个颈椎椎体之间都有一个关节,这样才能保证颈椎可以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中老年以后,颈椎活动时椎体之间的接触磨擦增多,久而久之便会生出“老茧”,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骨质增生。由此可见,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生骨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生颈椎病,关键在于骨刺的大小和位置,只有当骨刺过大或位置不当,刺激或压迫到周围的神经、血管或脊髓时,才会发生颈椎病。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了骨刺并不可怕,而在治疗方面也不一定非要把骨刺消除。只要没有明显症状,与之和平相处,并不会有大的危害。颈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回事?在两个颈椎椎体之间有一个象弹性垫一样的东西,医学上称之为颈椎间盘。颈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上下是两片软骨板、周围一圈是纤维环、里面包裹着一个髓核。纤维环就象轮胎一样,有纵横交错的纤维组织构成,所以叫纤维环;髓核象蛋黄一样,呈胶质状。如果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流到了纤维环外面,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的危害有哪些?生了颈椎病可以出现上面所说的一些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包括情绪、睡眠、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等;除此之外,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脑功能减退、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引起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瘫痪。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临床上有70多症状与颈椎病有关,因此,颈椎病还需早防早治,以免引起后患。颈椎病能治好么?颈椎病是不是能治好,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来回答。首先,颈椎病的发生与年龄增加有关;其次,它与我们平时的坐卧姿式和生活习惯等也密切相关。在一段时间里面,颈椎内外的力学平衡被破坏,颈部的神经、血管或脊髓受到不良刺激或损伤,会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但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都可以得到缓解。因此,颈椎病能不能治好,关键不在医生,而在于患者自己,也就是说,如果生了颈椎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与医生配合,纠正不良的坐卧姿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度过发作期,一旦颈椎内外环境建立了新的力学平衡,其病情自然会趋于稳定。得了颈椎病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有研究资料显示,仅有5%的颈椎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所以,95的颈椎病患者可以应用非手术方法解除病痛。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内服与外用、手法、针灸、理疗、牵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一般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配合使用,才可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请向专科医生进行咨询。如何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或加重?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或加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颈椎长时间保持在一个固定的姿势,一般1个小时左右应改变一下姿势或做一些简单的颈部活动。同时,还要避免半躺半坐姿势。2.避免颈部受冷,包括汗出淋雨、直接受风受寒等。3.选择正确的睡觉姿势和合适的枕头。一般枕头的高度应略高于自己的肩宽,枕头的质地应柔软且富有弹性;仰睡时,枕头宜尽量垫于项下;侧睡时,避免将枕头压于肩下。切忌睡觉时使用质地坚硬并有固定形状的枕头。4.颈部垫枕法。取仰卧位,将浴巾折叠后卷成圆柱状垫于项下,注意调节好垫枕的高度,一方面要把颈椎的弧度垫出来,即颈下有支撑感;另一方面,头的后枕部又不能离开床面。每天1次,每次垫的时间以30至60分钟为宜,切忌时间过长。这种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弧度,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非常实用、方便的牵引方法,它运用力学上的杠杆原理,利用身体和头部自身的重量实现对颈椎的牵引作用,比较自然舒适,长期坚持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5.颈椎保健操。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共六个角度,每个角度单独活动到最大范围,各做3至6次。每天可重复多次。切忌进行过快、过猛的头部环形摇动。生了颈椎病如何做牵引?颈椎牵引疗法作为治疗颈椎病的基本手段,广泛在医院骨伤科、康复科和推拿科使用。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简易的牵引器械,在家里或办公室进行牵引。颈椎病症状的出现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继发颈椎间关节功能紊乱、骨质增生,肌肉、韧带负荷加重、损伤,造成对神经根、脊髓和血管的刺激或压迫。颈椎牵引正是针对这一病因进行治疗,通过纵向牵引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和关节囊内部形成负压,为膨出的椎间盘回纳和错缝的颈椎关节复位创造了条件。颈椎正常列线得到恢复,颈椎内外力学环境保持平衡,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或解除。常用的家庭颈椎牵引器械有“颌枕吊带式牵引装置”、“圆形颈圈牵引装置”和“半环形充气式颈椎牵引器”。颌枕吊带式牵引装置由牵引带、牵引弓、牵引绳和铁锤等组成,属于传统的颈椎牵引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牵引前先把装置固定在一个能承受重力的地方,通常采用坐位,保持颈椎前屈15度左右的情况下持续牵引。需要注意是,牵引时头部不能随意转动,增减牵引力时需要请他人帮忙;牵引过程中应避免说话。由于下颌部及其两侧受力较大,多有不适,所以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这种治疗。圆形颈圈牵引装置与之相比操作更为简便,增减牵引力时可以独自操作,在牵引过程中可以自由走动。但是,圆形颈圈对颈前部及其两侧仍有压迫刺激,尤其在充气过渡时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因颈动脉受压而出现头晕反应。半环形充气式颈椎牵引器,牵引时患者取仰卧位,按颈椎生理曲度设计的枕托,使颈椎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有利于牵引力沿着颈椎列线传递;牵引力作用支点位于后枕部,避免了对颈部和下颌关节的压迫刺激,使牵引更为安全舒适;同时,该牵引器还把磁疗和牵引疗法结合起来,牵引时磁珠放射出的磁力线作用于颈部经络穴位,起到疏经通络、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当颈椎病发作时,需每天牵引1至2次,每次时间15至30分钟,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后进入下一疗程。特别要提醒的是,无论选用哪种牵引方法,都应首先征询医生的意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牵引1至2个疗程后,应去医院复查,以免牵引过渡,或因牵引方法不当而出现负面作用。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法——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该手法是根据浙江省老中医陈省三主任医师和上海市名中医石印玉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整理而成,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首批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自2001年8月至2004年9月,在上海、杭州、金华等5家三甲等医院,对该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等进行了随机、对照、前瞻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共观察273例患者,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70.2%和67.5%、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94.0%;治疗方法对于缓解颈项痛、上肢痛、头痛、上肢麻木、上肢无力、头晕等症状和颈部活动不利、颈项压痛、叩击试验、压颈试验、牵拉试验均有显著疗效;同时,还可明显提高患者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法治疗效果与年龄、病程、病情和中医证型无关。远期疗效分析,半年内症状与体征有轻度复发者86例,其中,治疗组31例、占20%,对照组55例、占47%,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P<0.05);未见中、重度复发者。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该手法治疗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
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哪些方法,各有哪些利弊?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西方国家曾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骨坏死这一顽固症进行了研究,攻克,以下列举西医的种种方法,以供参考。1、介入疗法:曾风靡一时,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此方法也是一种间接疗法,通过药物对栓塞溶解,以达疗效。但也有众多弊端。1)不适合高龄患者:该类患者多伴有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大,易发生意外。2)易使内膜增生引发血管闭塞,加重病情。2、钻孔减压:有人将骨坏死称之为骨内高压症,于是便有了钻孔减压的疗法,该疗法目前已基本淘汰,它只适合于早期患者,钻孔后能否阻止病情,临床验证,并不理想,且对股骨头又重新造成了损伤,或坚固性差,还易致股骨头塌陷。3、带血管移植:将附近血管束在一起,植入坏死区,临床都是只有术前造影,无术后考证;且很多患者曾做过此手术,且术后保持不负重,结果病情依然趋于恶化。4、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将股方肌股瓣或旋髂内动脉骨瓣,移植到骨坏死区,临床验证,成活率微乎其微,且创伤大,费用高。5、股骨头置换:该方法为西医最常选用的疗法,但其适应证范围窄,众多并发症令患者不寒而栗,毛骨悚然。1)年龄界限:只适合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体质壮实之人,而此年龄的人多伴有其它病症,体质虚弱,无法耐受手术带给的创伤。2)适合股骨头坏死致患肢短缩达5cm以上者。3)年轻人不能做此手术:因为年轻人活动多,对假体磨损大,且每隔10-15年需重新更换一次,而第二次手术难度远远大于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更不堪设想。4)排异反应:术后发烧、红肿、疼痛等。5)并发症:术后疼痛、活动受限、髋臼磨穿、假体断裂、假肢感染、骨皮质穿透、术中股骨颈拼裂骨折、脂肪栓塞等。这种毫无退路的方法好似赌博一般,若输了将终身悔恨。因此,临床中部分医生劝早中期的患者不要治疗,任其发展至严重状态再行至此手术,显然是不科学的,相反却延误了治疗病情的最佳时期。因此,便涌现出了众多采用中医中药的保守疗法,如:1、外治牵引与内服:对于疼痛的缓解,骨质的改变有显著的作用,延缓骨坏死的发展。2、按摩、针灸、理疗、熏蒸均可改善循环,为该病的系列辅助疗法。3、功能锻炼:合理、合情的适当锻炼4、食疗:可多吃含钙,磷适当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合理搭配饮食。我科针对股骨头坏死修复的必需过程,分阶段、分证型进行治疗。克服了千人一药,万人一方的弊病。不但注重疼痛的缓解,而且注重骨质的修复。改善功能活动的受限,最终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系杜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门诊中常碰这样的情况,膝骨关节炎患者经过治疗疼痛得到缓解,但是仍感觉活动受限,甚至觉得下肢一长一短呈现跛行步态,严重者仰卧时腿没法放平,这可能是由于存在屈曲挛缩的情况。膝关节屈曲挛缩是膝骨关节炎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它指的是膝关节在被动伸展时受限,导致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尽管屈曲挛缩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广泛存在,但它往往被患者与临床医生所忽视,导致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近期的研究揭示了屈曲挛缩与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进展以及治疗结果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在膝骨关节炎管理中对屈曲挛缩的评估和治疗的重要性。来自骨关节炎倡议(OsteoarthritisInitiative,OAI)的研究发现,屈曲挛缩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研究显示,屈曲挛缩不仅与膝骨关节炎的疼痛、僵硬和功能受限有关,而且与疾病的进展和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需求相关。这些发现提示,屈曲挛缩可能是膝骨关节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早期识别和治疗屈曲挛缩可能有助于减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屈曲挛缩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关节软骨的退化、骨赘形成、关节囊的纤维化以及肌肉和韧带的紧张。这些结构性变化限制了膝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导致患者在行走、站立和日常活动中感到困难。此外,屈曲挛缩还可能通过改变下肢的生物力学,影响对侧膝关节,甚至整个下肢和脊柱的健康。目前仍缺乏针对屈曲挛缩的标准化防治方案。应用于屈曲挛缩的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在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对于刚出现活动受限的患者,可以采用膝关节的拉伸和练习,旨在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功能;中医手法治疗结合患者主动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活动范围。目前,尚缺乏监管部门批准的上市药物可用于屈曲挛缩治疗,不过临床观察显示具有养血、舒筋功效的中药对于关节挛缩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在屈曲挛缩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如关节镜下完全后囊切开术,以解除关节囊的紧张,恢复膝关节的伸展能力。将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早期干预来防治疗屈曲挛缩,从而为膝骨关节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管理策略。同时,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屈曲挛缩的认识,将其纳入膝骨关节炎的常规评估和治疗计划。 参考文献1. CampbellTM,TrudelG,LaneuvilleO.Kneeflexioncontracturesinpatientswithosteoarthritis:clinicalfeaturesandhistologiccharacterizationoftheposteriorcapsule.PMR.2015;7(1):466-73.2. CampbellTM,RamsayT,TrudelG.Kneeflexioncontracturesareassociatedwithworsepain,stiffnessandfunctioninpatientswithkneeosteoarthritis:datafromtheOsteoarthritisInitiative.PMR.2021;13(2):954-61.3. FournierJ,TrudelG,FeibelRJ,etal.AsymmetricFlexionContractureisAssociatedWithLegLengthInequalityinPatientsWithKneeOsteoarthritis:DataFromtheOsteoarthritisInitiative.ArchPhysMedRehabil.2023;000:1-8.4. CampbellTM,McGonagleD.Flexioncontractureisariskfactorforkneeosteoarthritisincidence,progressionandearlierarthroplasty:datafromtheOsteoarthritisInitiative.AnnPhysRehabilMed.2021;64(1):101439.5. TrudelG,UhthoffHK.Contracturessecondarytoimmobility:istherestrictionarticularormuscular?Anexperimentallongitudinalstudyintheratknee.ArchPhysMedRehabil.2000;81(1):6-13.
冬季调养项目介绍 一:数九养生,应时敷灸,固本培元 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但缺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数九,特别是三九,是养生培元的好时节。 三九天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为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时候,人体阳气收敛,寒邪侵袭,久病、体弱的人容易诱发虚寒的症状。三九天虽为一年之寒,却也是养生进补的好时机。冬补三九,顺应四时。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运用辛温香窜、温阳祛寒、逐痰利气的中药进行穴位敷贴,可达行气活血之功,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减少发病,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抗寒效果。 一九: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二九: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三九: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四九: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五九: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六九: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七九: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八九: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九九: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二:项目内容: ① 脐疗:独家进补敷贴脐饼,温阳驱寒、逐痰利气。 ② 穴位敷贴:固本培元,增益精力 其中因个人情况,提供三种敷贴方案: l 固本贴:男性适宜,固元清源。针对阳虚气虚体质。 l 暖宫贴:女性适宜,祛寒除湿、助阳暖宫。 l 扶元贴:孩童适宜,扶先天之精,补后天羸弱,调理脾胃。针对免疫功能低、过敏体质。 ③ 董氏奇穴针灸:扶正补益,补气固肾。 ④ 新型高科技能量仪治疗(限周五下) 时间:全程45分钟。 费用:一次394元(全医保报销)。 疗程:一般作5次,每周1次。 三:相关说明: ① 每次调养需挂曹教授门诊号,凡做调养项目者可直接至诊室告知医生并取挂号单。当日已有预约者无需重复挂号。 ② 每次调养不受就诊排队序号限制,就诊当日前往门诊告知医生即可,即来即作。 ③ 每次调养与常规治疗不冲突,治疗完毕,即可进行调养。 ④ 可按疗程作,也可按次数作。 ⑤ 周二上午东院(张衡路)和周三上午西院(普安路)专家门诊的项目操作由团队成员进行,周五下午东院(张衡路)特需门诊由曹教授本人施针施贴,并免费加做新型能量仪调养项目。
一碗膏滋十两金,这个秋冬不能错过的“养生之约” 秋天已悄然而至,冬天亦不远矣。万物静静蛰伏,为来年的春天孕育新的能量,对于人来说,亦是如此。 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相互呼应,同样要经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因此顺应四时调养,在秋冬服膏进补,可以促进营养的吸收、储藏更多精气,对调养身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秋冬进补为什么首选膏方? 膏方,又称为膏滋。属于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传统剂型之一,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浓缩后添加辅料,制成的半流质膏状剂型。 中医认为人体的体质、症状各有不同,膏方的制定自然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因为只有经过辨证论治才能引药归经,真正起到调补的作用。 膏方的药性缓和、药力持久,药效持续的时间长,便于消化吸收,具有滋补调养、抗衰延年、纠正亚健康状态和防病治病的功效。 为什么我们要定制膏方? 膏方讲究一人一方,且组方较大,一般有三十到四十味,看似庞杂,实则井然有序,就像一个大的生物系统,环环相扣,让可能产生偏性的药物更温和无害,让药物的有效性更贴合个人体质。 与成品膏方相比,定制膏方则针对性更强,因人而宜,只要是病情相对稳定,需要长期服用中药治疗的疾病,均可考虑以膏方的形式用药。 膏方适合哪些人群服用? 膏方的处方大、药味多、涵盖面广,往往治病的同时兼顾滋养,攻邪的同时不忘补虚,具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特点,对身体调理的层次也更加全面与深入。 以下人群适宜长期服用膏方来调养身体: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抗病能力逐渐衰退,容易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从中医角度来说,多因阴阳两虚、肝肾亏损、气血不足,需要通过进补来增强体质、祛病延年。 女性 中医认为“养脾胃就是养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通过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可以强健脾胃,从而滋养脏腑肌肤,皮肤就会红润、光泽有弹性,人的抗衰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儿童 儿童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儿童。 亚健康人群 现代人群生活压力大,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作息以及不良嗜好等,均可能造成人体生理机能下降、免疫力低下,从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慢性病人群 对于长期气血、阴阳、津液虚损的慢性病症,中医药在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这类人群可以结合体质服用膏方,治疗与补益兼施。 术后恢复人群 手术后(尤其是较大创伤的手术后),由于此时身体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抵抗力、免疫力低下,通过膏方补益,对于恢复体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骨质疏松或者预防骨质疏松均需要补钙!但是,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会因为怕肾结石而拒绝补钙, 那肾结石是怎样炼成的? 肾结石患者到底能不能补钙?如何去补钙?今天我一次说个明白! 肾结石是怎样形成的?尿路结石分为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尿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草酸钙结石等。 形成结石的晶体在尿中过饱和,通俗讲就是浓度超过溶解能力,晶体就会像泥沙沉积在河床上一样沉积下来,导致肾或输尿管结石。 在特殊体质状态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尿酸血症,导致尿中钙质、尿酸排泄过多;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变为结晶沉积的核心;尿路结构异常,导致尿路梗阻、排尿不畅;以及遗传因素等,均是导致肾或输尿管结石的重要因素。 还有,尿液酸碱度异常促进不同类型结石的形成。尿pH值降低有利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形成,尿pH值升高有利于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形成。 没有异常疾病体质,多喝水,保持日尿量2000-3000毫升,不给尿中晶体过饱和机会。注意运动,将可能形成的小结晶及时排出,肾结石还会有吗?! 补钙造成肾结石吗?补钙不但不是导致肾结石产生的主要原因,适量补钙还可以预防结石发生的。 饮食中的钙部分从肠道吸收入血,部分滞留在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正是这部分没有吸收入血的钙结合了食物中的草酸,减少草酸的吸收,从而不易形成草酸钙结石。然而,低钙饮食会使多余的草酸盐进入血液,则形成了草酸钙结晶,导致肾结石的发生。 对于草酸钙之外的其他类型结石,需要在某些疾病体质前提下形成的,对于没有上述形成结石的异常体质,能够多饮水,注意运动,需要补钙就大胆补钙吧,记得每日钙摄入标准为800-1000mg。 补钙那种钙片好?市面上常用的钙剂有醋酸钙、乳酸钙、葡萄酸钙、柠檬酸钙、碳酸钙等,肠吸收率分别为32%、27%、30%、39%、31%,无显著差异。套用一句广告词:‘’补钙,吸收是关键!‘’只是可惜谁也不比谁更好。因此,您量“利”而行!
腰围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对大部分脊柱疾病来说,采取保守治疗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腰围支撑。但在临床中经常碰到有患者主诉腰痛带腰围没用,问他带的什么腰围,拆下来的东西仔细看看,除了外形能叫腰围,内子里的压根和腰围搭不上边。很多医生对腰围的认识也有限,今天我们来讲讲腰围的事,看看您的腰围选对了吗? 1、腰痛的原因是什么?腰痛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简而言之,腰痛的产生的机制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疼痛来源于骨性结构,如脊柱不稳定、脊柱骨折等;第二类疼痛来源于软组组,如脊旁肌肉的损伤;第三类疼痛来源于神经,比如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造成的疼痛。很多情况下三个类别的疼痛并没有区分的那么详细,在一定程度上三者还会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2、腰围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上面总结了腰痛的原因,现阶段所有针对腰痛的保守或者手术处理方案其实都是围绕这三方面展开。腰围作为一个外在的类似创伤骨科中外固定支架形式的存在,主要功能在于: 1.? 保护腰部肌肉,使腰部肌肉得到放松,人体日常站立时,腰背部的脊柱旁肌肉存在一定张力,以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腰部疼痛会使得脊柱固定在一个免痛的位置,最终导致腰部肌肉出现痉挛,而痉挛反过来会加剧腰痛,形成恶性循环,佩戴腰围后可以部分替代腰背部肌肉维持人体姿势的作用,改善腰背部肌肉的受力状况,使肌肉得到放松,减缓腰痛; 2. 限制脊柱的活动,脊柱的不稳定活动是腰痛的一大原因,佩戴腰围从很大程度上能限制腰部的活动,活动减少后脊柱损伤局部修复能缓解疼痛。 3、腰围到底有没有用?腰围到底有没有效果,门诊的很多患者会对这个问题有疑问。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对有急性腰痛的患者,佩戴腰围治疗腰痛的效果还是相对肯定的,Calmels?[1]、Pope?[2]?等人对此均有报道;对既往有腰痛病史,使用腰围进行腰痛预防的效果也得到了肯定,Roelofs?[3]、Jellema[4]?等人的文献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对慢性腰痛的患者,支具治疗的效果尚不清楚,目前文献并不支持对这类人群应用腰围进行治疗。 为什么急性和慢性腰痛支具治疗效果不一的原因尚不清楚,个人分析,急性腰痛和身体结构的急性损伤有关,腰围佩戴给急性损伤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的愈合环境,结构愈合后腰痛自然缓解;而慢性腰痛,损伤结构经历边损伤-边修复的过程,这一过程已经慢性化,短期的腰围佩戴并不从根本上解决损伤-修复的动态演变过程。 4、腰围该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腰围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实践(腰围有没有效果)都证明了腰围在治疗腰痛方面有疗效,那为什么还有很多患者会出现「腰围没有用」的错觉。除去任何治疗措施都不能保证百分百有效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腰围选择不正确。很多患者的腰围质量惨不忍睹。 腰围的设计很多,外形各异,要一下子讲清楚比较困难,但依据腰围的伸缩性能?[5],大体上分为两种,包括可伸缩性腰围(flexible)和坚硬腰围(rigid),日常我们在用的都是坚硬腰围,个人总结坚硬腰围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 腰背部应该有足够的强度,能完成腰部的支撑功能,好的腰围在腰部都加用了强度足够的金属材质; 2. 腰背部的支撑应该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长度应该上到肋骨下缘,下到髂棘下方,宽度应该以包绕整个腰背部为宜; 3. 好的腰围腰背部支撑应该有符合腰生理弧度的外形; 4. 腰围松紧的结合部位应该有足够的强度,在弯腰的时候腰围的直径不能变化太大,所以太大或太小的腰围都不合适。 符合上述要求的腰围能实现三点支撑(3 points restraint principle,肋骨、骨盆、腹部前方三点支撑)的要求 [5],满足腰围限制腰部活动和放松腰部肌肉的效果。 5、腰围该怎么带?选择合适的腰围后,还需注意正确佩戴。我一般要求患者起床活动的时候佩戴腰围,而平卧睡在床上时无需佩戴腰围。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腰痛的患者为了图省事,从床上爬起来再带腰围,这样做其实不是最恰当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在床上戴好腰围,然后侧卧位由一侧上肢支撑坐起。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腰围佩戴后需要确保能完成三点支撑,太短的腰围佩戴后并没有效果。 6、腰围能带多久?1对佩戴腰围的时间现在临床上还没有统一意见,主要依据具体病情,不同的疾病对腰围佩戴的要求不一样,一般推荐佩戴 3 个月左右,最长时间不超过 6 个月。腰围作为一种治疗措施,时间佩戴过长容易出现核心肌肉群的肌力减弱、脊柱活动受限等可能,所以不主张将腰围作为一种长期的治疗选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急性腰痛,就是大家经常说的「闪到腰」,北美脊柱协会 2005 年对此有比较明确的建议?[6],对急性腰痛的患者(时间小于 6 个月),短时间(1~3 周)内应用腰围,治疗效果相对确切。 那您的腰围选对了吗? 参考文献1. Calmels P, Queneau P, Hamonet C, Le Pen C, Maurel F, Le- rouvreur C,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lumbar belt in subacute low back pain: an open, multicentric, and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Spine (Phila Pa 1976) 34:215–220, 2009 2. Pope MH, Phillips RB, Haugh LD, Hsieh CY, MacDonald L, Haldeman 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hree-week trial of spinal manipulation, transcutaneous muscle stimulation, mas- sage and corset in the treatment of subacute low back pain. Spine (Phila Pa 1976) 19:2571–2577, 1994? 3. Roelofs PD, Bierma-Zeinstra SM, van Poppel MN, Jellema P, Willemsen SP, van Tulder MW, et al: Lumbar supports to prevent recurrent low back pain among home care workers: a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 147:685–692, 2007? 4. Jellema P, Bierma-Zeinstra SM, Van Poppel MN, Bernsen RM, Koes BW: Feasibility of lumbar supports for home care workers with low back pain. Occup Med (Lond) 52:317–323, 2002 5. Michael W.Wolff. Bracing for low back pain. The Low Back Pain Handbook 2/E [B].201-218.2003? 6. DANIEL K. RESNICK. Guidelin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fusion procedures for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Part 14: brace therapy as an adjunct to or substitute for lumbar fusion. J Neurosurg: Spine 2:716–724,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