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填写相关的问诊单后,再上传一天之中空腹时期的舌片一张,时间是早晨9点~10点之间『两顿饭之间』拍摄的效果最好,要求光线充足,拍摄的真实度高,色彩失真不大,以及部分皮损照片问诊单性别 : 年龄 : 职业 : 婚否 : 身高 : 体重 : 肤色: 体形: 现居住地:有无不良嗜好(抽烟,喝酒,手淫):现在主要症状: 简要医史:曾经得过何种其他疾病?治愈了没有?现在除了皮肤病还有那些内科(妇科)疾病?1:请选择下列身体部位所具症状—— (说明:请选择括号之内的内容,填写在冒号之后,然后删掉括号内没被选中的内容)皮损分布的情况,胸腹部,背部,下肢后面,下肢前面,上肢内侧,上肢外侧,全身都有,面 部,头顶)皮疹颜色:(红,淡红,黄,紫,有鳞屑,流水,干燥,没有显著特征)搔痒程度:(很痒,痒,不痒,时间『上半夜明显,下半夜明显,上午明显,下午明显,无时间规律』)面色(红,黄,白,黑,青):口(苦,干,酸,无味,溃疡,口干但不想喝水,渴,喜饮热水,喜饮凉水,爱喝茶):胸(满,闷,胀,痛,热,凉):腹(肿,胀,痛,满,硬):心(烦,悸,慌,紧,痛,凉,热,跳快):胃(胀,痛,满,酸,凉,热):头(痛,晕,麻,木,昏,沉重):腰(酸,重,痛,凉,热,胀,左,右,中间):腿(痛,酸,重,麻,木,肿,胀,凉,热,僵,软,左,右,内,外):寒热情况:(畏寒,畏热,热多寒少,寒多热少,寒热往来交替)2:请选择与下列项目对应的身体状况——食(多,少,喜米,喜面,喜粥,喜油腻,厌油腻,不挑食):口味,喜酸,甜,苦,辣,咸,淡):食欲:(好,一般,差):睡眠(多,少,失眠,多睡,多梦,易醒):大便(便秘,腹泻,一日数次,数日一次,大便先干后稀):小便(多,少,不畅,颜色黄或深黄或淡黄,颜色白,频,):女性:月经(多,少,暗,红,淡,浓稠,清稀,有血块,痛经):白带(有,无,多,少,白,黄,腥,臭)注:网络咨询由于没有四诊合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靠性,必须在当地执业医师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服用网络上的咨询方药,如果没有经过当地中医专业执业医师同意而擅自服用网络上的药物,一切后果自己负责,网站和咨询版主不负任何责任
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用是胡希恕先生创的一个组合,用来治疗多种疑难杂病疗效显著,临床多有报道。用于痤疮治疗也有很好疗效,很多老师曾经提到这个方子治疗痤疮的应用。 学习这个方子以后,在临床中我也特别喜欢用,临床中应用此合方治疗女性的脱发,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黄褐斑等,只要辩证对了效果都很好。几乎成了一张女性通用方。 那么在临床中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个方子? 近几年来我用这个方子治疗过大量患者,也摸索了一点经验。 那么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两张处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胡希恕先生将其归为厥阴病篇,认为它是半表半里阴证的处方。 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里治疗妊娠腹痛的方子,在《金贵要略》里面出现过两次。 1.妇人怀妊,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2.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主要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的功效。 两个方子合起来应用,有逍遥散,五苓散,半张四物汤,半张桂枝汤,所以具有舒肝理脾,散寒祛湿,养血的功效。 用于血虚不足兼有寒湿的患者。 痤疮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炎性丘疹,此外有脓包,闭合性粉刺,囊肿,结节等。按传统的皮疹辩证的观点认为,炎性丘疹和脓包就是湿热和热毒,囊肿结节属于痰湿。这种辩证方式简单易学,但不能涵盖临床的全部。 我在临床中治疗痤疮并不完全以皮损辩证,而是结合体质辩证。如果一个患者明显的怕冷,手脚冰凉,那么即使他满脸的脓包和炎性丘疹的阳热症状,我也不会给他用仙方活命饮等之类的清热解毒处方,而会根据体质给他选用一些温补的方药。 重新回到我们的题目,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痤疮治疗的应用要点,主要用于体寒有湿的患者。 体寒有湿的患者多见于女性,临床表现往往有手脚冰凉怕冷,或者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女性患者会有月经量少,行经腹痛等症状。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脉弦细或沉细。 问病史的时候患者有手脚冰凉,特别怕冷。 再看一下舌苔, 再结合脉象沉细无力。这个患者就可以给他用了这个方子。因为患者的皮损鲜红,还是有火热之证。所以又给它加了金银花,菊花,五味消毒饮的意思。 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归纳这个方子的应用要点。主要用于体寒的患者怕冷手脚凉,患者伴有或不伴有月经量少腹痛,舌头舌质的颜色一定是淡白,脉沉细或弦细。 在用到这个方子的时候,可以和五味消毒饮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如果炎性丘疹比较明显和脓包比较多,也可以配合火针清理。一周就有明显效果。 作者名片 隋克毅,驻马店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驻马店市中医院医院名医。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分会理事,炎症委员会、自媒体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药膳学会委员 河南省中医皮肤病学会常务委员 驻马店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驻马店市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驻马店市皮肤病学会常务委员 从事皮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十余年。出版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近几年致力于损容性皮肤病的研究和治疗。
仙方活命饮,被称为外科第一方,历来被作为治疗阳证疮疡肿毒的首选方,所谓首选方,是指的初起时的内服方剂,也是普遍有效方。 作为阳证的痈疡肿毒初起,往往有内在的蕴热,外邪引起感染,有两方面的机制。初起是红肿热痛,后来可以化腐成脓。一般都是热毒聚结在局部以后,《黄帝内经》上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是形成痈疡的一个原因。 这与痤疮的现代医学认识有一致性。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病因有内分泌因素,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皮脂分泌过多,加上多种因素导致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影响皮肤代谢脱落细胞以及皮脂排出,从而形成粉刺,加之细菌感染引起炎症,从而出现丘疹脓包。 这个过程与仙方活命饮内有蕴热外感邪毒的机制有相似之处。 所以在临床报道和文献记载中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经常出现。 初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是在十几年前刚从事皮肤科时,那时刚毕业病人不多,有几个看病的也是普通过敏之类的小病,比较多的就是痤疮,当时也是自己学艺不精,治疗痤疮最多用的方子就是枇杷清肺饮加减,按老师的经验用。开始一段时间很多患者效果还是不错的,慢慢的治疗病人多了,有效率就低了。患者用药无效了,就得想办法,就去翻书,看杂志。偶尔翻看一本中华皮肤科杂志,发表了一篇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文章。 于是我也比葫芦画瓢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因为仙方活命饮是治疗外科疮疡初期的方子,所以我选择患者用药时也是以脓包为主的痤疮,没想到用了几个人之后,效果还不错。所以直到现在,仙方活命饮一直是我治疗痤疮的常用方,也是有效方。 尽管这几年随着阅历增加,门诊皮肤重症患者也越来越多,找我看的各种程度痤疮也越来越多,对于湿热证的脓包类型的,我认为仙方活命饮疗效还是非常可靠的。当然脓包比较多比较大的我还会配合火针清理粉刺,皮损严重的,也经常用到外涂中药,如加味颠倒散,金黄散粉碎做面膜用等。 我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主要是用于湿热蕴结的实证患者,表现为炎性丘疹,脓包,囊肿患者也会用,不过会加减药物。临床上凡是表现为面部脓包多,或者红色丘疹,或者囊肿,只要舌质红或者淡红,舌苔白或者白厚,大便干或者不一定干,只要没有怕冷手脚凉,神疲乏力等虚症,一律用之,多有良效。 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也是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变化用药。如果痤疮痤疮早期,闭合性粉刺较多,加大白芷用量,可以用15-20克,再加上小量蜂房,有助于粉刺消退严。炎症重,脓包较多,也就是中医常说热毒重,加上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方中皂角刺、穿山甲主要是透脓外出,也可以不用。如果患者体弱阳虚,大便塘薄,是不适合用这个方子的。 当然,一个方子想通吃也是比较困难的。即便疗效比较高的方子想达到有效率还是需要对症选择患者的。不讲辩证用药也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临床上我也会根据患者体质选择不同处方,如果脾胃湿热严重,大便干结,徐宜厚老中医的痤疮平处方也很有效。针对肺胃湿热证面部较多炎性丘疹小脓包,我经常用恩师康文娣教授的经验方二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女性患者月经不调丹栀逍遥丸加减;女性患者怕冷手脚凉的我经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效果不错。此外乌梅丸,温经汤等经方也会经常用到。 总之,临床用药要根据患者体质,把处方用药灵活变化方能药到病除。
上周看了一个患者,是一个熟人。 脸上皮肤反复过敏一个多月。在诊所里给她吃药打针很长时间都没有效果。实在控制不住了,就想到了找我看看。 来找我就诊时,全脸红斑肿胀,尤其是额头、面颊部更加严重。 我翻看了她之前的用药记录。抗生素、激素、抗过敏药物全都用上了,还有输液用消炎药,治疗10多天,全然没反应。 既然找到我了,又是熟人。总得给她想办法解决问题。 怎么用药呢?按之前的思路吗?别的医生用那药没有效我再用还会有效吗? 是必须要换一下思路治疗了。于是我建议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西药同时用。 把脉看舌苔,四诊合参开了一张处方。 用的我的一张师传经验方:五味消毒饮合二妙散加减。外用中药生甘草、黄芩煎煮湿敷。同时配合口服抗过敏西药。输液的停了。 让她5天以后过来复诊。 5天后患者过来了,满脸的喜悦。 全脸症状完全消退了,夸我水平真是高。 红斑肿胀完全消退,但是皮肤还是干燥,有点轻度的痒。我建议她用点刺激性小的护肤品保湿看看。 患者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结果过了一天她就打来电话说过敏又复发了。 我就问现在什么情况,她说有点红,没有之前严重,但是还是很痒。让她把之前的方子再吃几天。 不到两天患者又来门诊了。皮肤看起来是比原来好得多,红斑基本上不太明显。但是她说皮肤很敏感,很容易过敏反复。皮肤很干,但是又不能涂护肤品,无论什么样子的护肤品只要涂上,马上就红。 由于过敏反复的发作,这个时候患者已经处于焦虑的状态。她情绪很紧张,担心治不好,永远反复。 她之前把我夸得花儿一样。现在尽管症状控制了,但是病情仍在反复。 所以我也在心里面盘算下一步怎么治。 给她换了一张中药处方。并嘱咐她抗过敏西药接着吃两天。 接下来的几天,她几乎每天都来我门诊。症状反复的倒不严重,但是就是皮肤痒,皮肤干,情绪低落。 于是我一边给她进行心理疏导,一边建议她做个微针导入甘草原液的治疗。 在前天上午门诊病人不多的时候。在我的全程监视下,由我们的美小护给她进行了微针导入的治疗。 由于之前涂护肤品会导致皮肤红。所以她一直担心微针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会不会导致皮肤的损伤?这个也是我所考虑的问题。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观察皮肤的变化。结束后我又观察10分钟,皮肤完全没有反应。没有出现之前涂护肤品之后的红。说明这个方法是适应的。就让患者回家了。 结果当天晚上患者就来打来电话说皮肤还是可痒,还是干。这让我心里小小的紧张了一下。忙问道,皮肤有没有更加红?她说那倒没有,反而比之前要好一点。就是还是有点痒。我解释说,可能是刚治疗一次,效果没有那么明显。 今天上午患者又来门诊。看上去额部面颊部的皮肤已经明显出现了润泽,仍有口周以及下颌部皮肤的红斑,干。就建议她明天或者后天再做一次微针治疗。 近几年我门诊上治疗非常多的激素依赖性皮炎以及敏感皮肤的患者。之前也多次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皮肤特别干,但是涂任何护肤品都出现刺激。采用微针导入的方法反而皮肤能够接受,没有出现涂护肤品之后的那样反映红斑的情况。针对皮炎,我们中医辨证属于毒邪郁积腠理。微针打开皮肤通道让产品透入到皮肤的同时,应该也是起到引邪外出的作用。
患者李,男,12岁,河南驻马店人。 初诊日期:2015、11、25 主诉:全身多处红斑、丘疹伴瘙痒三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三月前出现全身多处红斑、丘疹,伴有明显瘙痒,在当地诊所给予内服用药效果不佳,后到市中心医院诊为湿疹,给予抗组织胺药口服、激素药类药物外用,用控制病情,停药复发。为求更好控制,今来我院求治。刻下症见:双频部、脐周及四肢多处红斑丘疹,瘙痒剧烈。发病来神志清,精神一般,纳食一般,大便干,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有婴儿湿疹病史,平素有过敏性鼻炎查体:双颊部红斑、丘疹,伴有少量糜烂、渗出,皮疹对称,约巴掌大。腹部脐周巴掌大红斑丘疹,少量糜烂渗出,部分皮疹增厚,苔癣样改变。 双前臂伸侧、双小腿曲侧大面积对称性红斑,境界不清,红斑上有成群丘疱疹,部分皮疹轻度烂,结痴、浸润。舌质红,舌苔白腻,脉弦细。 诊断:湿疹(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和中,祛湿 处方:除湿胃苓汤 方药:苍术15厚朴10陈皮10甘草6 茯苓15猪苓12泽泻15桂枝15 黄柏15白术15滑石15 7付水煎煮内服,每天一副。 外用:甘草油调氧化锌,局部封包,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 医嘱:清淡饮食,不吃甜食,生冷,油腻。避免挠抓。 二诊:2015年12月2日用药后瘙痒明显减轻,皮损明显减轻,糜烂、结痂症状消失,皮疹处干燥。舌质红,舌苔白,脉弦细。上方继续服用两周,外用普连软膏(黄芩10黄柏10凡士林80) 三诊:2015年12月20 瘙痒消失,全身皮疹大部分消退,留有色素沉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处方:苍术膏口服。调理脾胃,巩固疗效。随访两月未复发 按:本例患儿湿疹泛发多处,缠绵三月,与脾胃不和有关,儿童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加之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胂伤键运失司,湿浊内生,蕴于肌肤,发为湿疹。治疗上采用赵老除湿胃苓汤健脾祛湿。陈皮、苍术健脾燥湿,五苓散淡渗利湿桂枝通阳化气,黄柏、滑石清热祛湿,甘草调和诸药。病程三月,服药21付基本痊愈,改用苍术膏善后调理牌胃,巩固疗效。 湿疹病症在外,适当的外用药可以起到迅速控制症状的作用。皮肤病的外用药的原则温对湿,干对干,不干不湿用糊剂。本例患者初诊有少量糜烂、渗出,给予氧化锌糊剂 。 作者简介:隋克毅,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驻马店市中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理事,炎症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皮肤科临床科研十余年,曾多次到郑州,武汉,北京等地进修学习皮肤病。擅长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疹,脱发,痤疮,黄褐斑,硬皮病等。
这一段时间,从网上咨询我的多数是敏感皮肤和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问题。这类患者也占了门诊上相当一部分比例。今天上午就有六个预约作微针或者做强脉冲光修复敏感皮肤的患者。 谈下我个人对于敏感皮肤护理的看法。 老生常谈,还是那句话——脸要穷养。 那具体怎样做到脸要穷养呢? 首先从护肤品应用来讲,护肤品使用要尽量简单。能用一种乳液达到保湿的效果,就不要加什么水。 如果感觉脸特别干,可以先喷一层保湿水,然后再涂上乳液保湿。 我们的皮肤厚度是一定的,面积也是先天就定了的。这就决定了它对外用产品的吸收有一定限度。 有的人生怕脸上营养不够,各种护肤品不停的往脸上涂抹,什么保湿的、补水的、营养的、蛋白的、氨基酸的、抗皱的等等,一层又一层的涂抹上去。最终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事实上这样做,非但没有让皮肤更水嫩,更弹性,反而让皮肤增加累赘,形成皮肤损伤,造成皮肤敏感。 所以护肤品适可而止。 敏感皮肤的保养既有用产品的问题,还有不用产品的问题。 所谓不使用产品的问题就是日常生活方式的问题。 洗脸要尽量简单。有的人生怕脸上油洗不干净,或者角质层洗不下来,不停的洗。使用各种洗脸神器,或者各种方式去角质层去死皮,有的女孩子早上洗脸过程长达达半个小时。这样的洗脸方式只能让皮肤受损伤,形成皮肤敏感,或产生色斑。 所以洗脸不要过度。 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防晒。可以用物理性质的防晒霜。或者打伞戴帽子硬防晒。 对于敏感皮肤的朋友,饮食上也要非常注意。尽量饮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不吃油炸油腻甜食等。 此外,比如象韭菜,苋菜,香椿等光敏类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总之,敏感皮肤通过恰当的护理,简单的护理,让皮肤不管不顾,自己去生长去修复,会好得更快。那些不停的去治疗,不停的试用新产品,新方法的人,反而使治疗效果并不太好。 一句话:道法自然。 本文系隋克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男,31岁,初诊日期,2018年1月12日。 主诉:面部扁平疣三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面部出现数个扁平丘疹,到当地医院诊治,诊为扁平疣,给予激光治疗。两周后扁平丘疹复发,比之前皮疹更多。再去医院治疗,给予口服胸腺肽、泰尔丝等药物,外涂异a酸软膏。连续用药一月效果不佳,再次采用激光去除。激光1月后病情再次复发。换另外一家医院治疗,仍然给予口服免疫调节剂,肌注聚肌胞针、卡介菌多糖核酸针等注射治疗。病情相对减轻,但是仍有较多皮疹持续不退。且有向肩部背部发展趋势。患者非常困惑,由此导致焦虑抑郁。三年期间试过多种中西药内服、外用方法,埋疣治疗等,效果均不理想。听别人说我这边治好很多扁平疣患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我院门诊。刻下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恍惚,表情抑郁,神色焦虑,倦怠乏力。面部额部、双颊部较多扁平丘疹,高出皮肤,颜色较暗。部分皮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颈部,背部也有较多皮疹。舌体胖大,舌边齿痕,舌苔白厚。脉沉细无力。 辩证:湿热蕴结,脾虚肝郁。 治则:祛湿、清热、散郁。 处方:麻杏薏甘汤加减。 方药:麻黄10g、杏仁10g、薏苡仁30g、甘草6g、木贼10g、香附10g、党参8g、黄芪30g。 七副,水煎煮内服每天一付。 外用木贼30g、香附30g,煮水洗脸。每天两次。外涂50%薏苡仁酊。 二诊:2018年1月20日,面部扁平丘疹,颜色变淡,原有色素沉着部位颜色变淡。部分丘疹消退。倦怠症状减轻。由于治疗一周就有效果,患者情绪明显好转,心情非常高兴。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再用两周。 三诊:2018年2月5日。原有色素沉着部位基本消退,面部、颈部皮疹全部较前变平,颜色接近皮肤,部分消退。倦怠乏力症状消失。舌质淡红,舌体略胖,齿痕现象消失。守上方去党参,加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继续用药两周。 四诊:2008年3月1日。脸部颈部丘疹完全消退,色素沉着消失。病情治愈。口服参苓,白术散两周调理脾胃,巩固疗效。 病案分析:本例患者病程长达三年之久。虽形体消瘦,然舌体胖大、舌边齿痕,身困乏力。辩证当为湿邪内蕴,湿阻气机,气血结聚而成疣。湿性重浊所以有身困乏力,湿性黏滞,故缠绵难愈,病程长久。湿邪蕴阻,气机郁而不畅,不得条达,郁热内生。治疗当去湿邪散郁结。麻杏苡甘汤为《金匮要略》祛湿经典名方。胡希恕先生解读其治疗湿郁之外邪内热证。本例患者病病机契合,所以收到明显效果。 方中重用薏仁除湿清热。《神农本草经》载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薏苡仁属于良好的食疗佳品,可以提高免疫力,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 薏苡仁治疗扁平疣,也属于经验用药。我科名老中医刘天骥主任善用此药治疗各种疣病。对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患者,用本品煮粥食用,饮用1到3月。多数患者都有不错的效果。薏苡仁外用治疗扁平疣也是刘天骥主任经验方法,将薏仁打粗粉,医用酒精浸泡一周以后外涂。经验表明,薏苡仁酊外涂不但可以去疣,还可以去除皮肤色素沉着,去除粉刺,起到皮肤美容的效果。 郭珊珊等人对薏苡仁治疗扁平疣的机理做过实验室研究,薏仁能使扁平疣体棘细胞水肿并破裂,其免疫学特点是淋巴细胞浸润。推测薏苡仁可能通过调节扁平疣患者皮损中T淋巴细胞的水平,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体会:扁平疣,中医称为扁瘊。青年人多见,也有发生在老人和儿童。好发于面部、手背、颈部等。少则数个,多则上百。本病属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中医认为本病多属风热毒邪侵袭皮肤,与气血相搏,结聚成疣。其核心病机属于气血结聚。 文中本例患者采用麻杏苡甘汤治疗,是由于其湿邪郁结。治疗扁平疣还需辨证论治,辨证属血热者,患者体格壮实,大便干小便吃,舌质红。清热解毒散结,可以选用张志礼先生经验方紫蓝方。或朱仁康治疗扁平疣经验系列方。亦有病程日久,肝气郁结,患者情绪抑郁寡欢。可以选用逍遥散加活血通络药物。此外尚有阳虚寒凝患者,素有阳虚寒湿体质,复感风热毒邪,气血结聚肌肤。方子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此外扁平疣患者很难一方一方速效。笔者治疗扁平疣,常常内服外用结合,多渠道用药能够使病情快速消退。 对于皮损比较少的,或者剩余少数皮损顽固不退的,常常采用火针疗法。皮损较多的我常常用中药外洗,常用一张书上的经验方:木贼30克,香附30克,煎煮熏洗,每天两次。水温稍高点效果更好,但是注意不要烫伤。还可以熏洗之后用鸡内金轻轻擦拭至皮疹表面少许渗血。具体方法是用新鲜的鸡内金或干燥鸡内金开水泡软以后,轻轻擦扁平疣皮疹。 总之,扁平疣并非顽疾,找对方法坚持用药可以治愈。
谈谈疥疮的治疗。 随着人们卫生条件的改善,疥疮见得相对少一些。但是近几天连续诊断几例疥疮患者。有几例被误诊为湿疹皮炎。 今天来谈一谈疥疮的治疗注意事项。 关于疥疮的诊断就不详细说了。由于卫生条件改善,现在典型的疥疮症状不是太明显,很多人表现为湿疹样症状。判断疥疮有几点:湿疹样的皮疹,夜间瘙痒,一家人多人同时患病。如果疥虫检查阳性那就确诊疥疮。 疥疮治疗用药主要是硫磺膏。 用药的方法非常关键。 要全身涂药,从脖子到脚脖。要全身涂药,全身涂药,这点很关键。 涂药期间三天不洗澡,不换衣服。 三天以后贴身穿的衣服开水烫洗。一定要烫洗。这一点也非常关键。只有把疥虫全部杀死,才能不会再感染。如果不烫洗的衣服重新穿上,还会照样被传染的。 三天后换一身新的贴身衣服,观察一两天。如果没有搔痒,那就治疗结束,如果还有,再来同样一个疗程。 如果硫磺膏过敏,可以用中药外洗,也有很好的效果,主要是杀虫止痒的药物,如艾叶,苦参,百部,地肤子,蛇床子等。 本文系隋克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二.太阳病分类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原文】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痸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三.辨传变与否 【原文】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原文】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 【原文】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 【原文】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 四.辨太阳病欲解时 【原文】 太阳病,欲解时[1],从巳至未上[2]。(9) 第二节 太阳表证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 (一) 桂枝汤证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方药】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口父咀[1]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2],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7],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8]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9]、肉面、五辛[10]、酒酪、臭恶等物。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原文】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原文】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原文】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 【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1]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原文】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原文】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二) 桂枝汤禁例 【原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原文】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原文】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 (三) 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歠粥。余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原文】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方药】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3.桂枝加附子汤证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方药】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4.桂枝去芍药汤证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方药】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原文】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62) 【原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方药】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一)麻黄汤证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方药】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原文】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原文】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原文】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原文】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原文】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二) 麻黄汤禁例 【原文】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 【原文】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 【原文】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85) 【原文】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6) 【原文】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87) 【原文】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1],小便已阴疼[2],与禹余粮丸。(88) 【原文】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89) 【原文】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 【原文】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 (三) 兼证 1.葛根汤证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方药】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2.葛根加半夏汤证 【原文】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方药】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3.大青龙汤证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方药】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原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4.小青龙汤证 【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方药】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去水,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原文】伤寒,心下有水气,欬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三.太阳表郁轻证 (一) 表郁不解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方药】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三个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个,合方。详此方用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汤。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汗,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方药】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二) 表郁内热证 【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 【方药】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越婢汤方,麻黄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十八铢,甘草十二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分之七,弃之。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合方。旧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当云桂枝二也。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要》一云起脾汤。 【原文】 二阳倂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5],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濇故知也。(48) 一、蓄水证 【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方药】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1]和服方寸匕[2],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原文】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2) 【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原文】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127) 二、蓄血证 【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方药】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芒消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原文】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3]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方药】 抵当汤方 水蛭熬 蝱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原文】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5) 【原文】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方药】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 蝱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