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工肉含亚硝酸盐,多吃致癌。加工肉包括香肠制品、火腿制品、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熏烧制品、油炸制品等十大类。加工肉一般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遇到蛋白里的胺,会变成亚硝胺,长期吃会有致癌风险。2)晚上少吃红肉。吃肉仍建议首选鱼肉,然后是禽类,最后是红肉。红肉的脂肪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都高于白肉,但白肉的脂肪含量更低、蛋白质含量高。
CONVERT研究的随访数据,自2017发表后,今年欧洲肺癌年会公布长期随访数据,结果显示,一天两次的放疗,5年生存率达34%,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病人能活五年!怎么才能保证这么好的疗效呢?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第一,放疗的加入:很多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初诊时遇到的是呼吸内科或者肿瘤内科的专家,两周期化疗效果很好,就忽略了放疗的加入!实际上,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初始化疗都很有效,但这种疗效是暂时的,如果只化疗,一半的患者都会在半年复发!因此,局部放疗很重要!!!第二,放疗的早期加入:我们为什么强调早期加入?化疗两周期,基本都能达到PR,残留的病灶是相对化疗耐药的,再化疗,也基本不会再缩小,因此,如果病灶比较小,初始就加入放疗;如果病灶比较大,初始放疗比较难,建议两周期化疗后再放疗最佳时机!第三,放疗剂量和模式:小细胞肺癌为什么会有一天两次的放疗是由小细胞肺癌的生物特性决定的,细胞倍增时间短,一天两次,有利于克服这点!因此,如果病灶不太大,我们建议一天两次,3周完成30次放疗!绝大多数患者很接受一天两次,因为在院时间短,其他花费也会节省!对于剂量方面,一天一次的放疗30次60Gy和一天两次30次45Gy的疗效一样!但一天两次模式基础上再加量到54Gy或者60Gy,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看到疗效提高,我的患者如果完成30次放疗还有残留,我一般会加量!但一天一次模式30次基础上再加量,所有的研究都显示未提高疗效!因此,一天一次,我不再加量!第四,治疗的不良反应:同步放化疗,尤其是一天两次的放疗,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是大家担心的!化疗后预防使用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我常用的,很少出现因骨髓抑制影响放疗的!目前我和省内几家肿瘤中心,回顾性数据已达二百多例,数据已显示了安全性和可行性,也已经在院内外推广!规范的胸部放疗是提高局限期小肺生存的关键!!!
肺癌致死率高,号称“全球头号癌症杀手”,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肺癌总体治疗效果至关重要。通过规范化治疗和多学科联合诊治,晚期肺癌的总生存时间也有明显延长。1.发病:肺癌致死率极高,号称“全球头号癌症杀手”肺癌并非是不治之症,科学防治肺癌,从了解肺癌开始。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全球恶性肿瘤前列,我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肺癌。从1985年以来,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据我国的数据显示,肺癌在男性癌症死因中居首位,在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在城镇癌症死亡病例中,每3至4人中即有1人是肺癌。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50~65岁之间。2.肺癌的病因肺癌发病原因主要有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接触、肺部慢性病以及遗传基因易感性等。其中吸烟是肺癌发病的首位高危因素,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尤其是50岁以上、20年吸烟史及平均每天吸20支烟,这类人群肺癌风险明显增高。近年来女性患肺癌的比例明显上升。有研究表明可能和中国女性烹饪习惯中产生的厨房高油烟有关。很多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喜欢用高温煎炸食物、做饭时厨房门窗关闭,导致厨房小环境油烟污染严重,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会损伤呼吸系统细胞组织。另外,像大气污染、居住环境的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大等也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此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肺病,也是高危人群,尤其需要关注和定期筛查。还有一部分是职业病患者,比如煤矿工人、接触如石棉等化学制剂的工人,他们都是尘肺病和肺癌的高危人群。3.体检很重要目前在中国很多肺癌病人一发现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早期肺癌无任何症状,只能靠体检发现。肺癌的可疑症状包括:干咳,咯血,胸背痛。干咳是肺癌最早期的症状,尤其是在没有感冒和咽炎等情况下干咳超过两周,必要时要做CT检查,如果出现咯血和胸背痛等情况,就更有必要进一步检查。低剂量胸部CT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其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倍,可以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低剂量胸部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达92%,可以降低整体肺癌死亡率20%左右。所以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检查胸部CT。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食管癌?1.饮食习惯长期的饮食过快、过硬以及过烫食物,或长期大量饮酒等,都可直接损害食管粘膜上皮,增加食管癌发生的风险。2.腌制、烧烤及油炸食品咸鱼、咸菜、泡菜、咸肉、咸鸭蛋等都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肴。但腌制食品含有过量的亚硝酸盐,长期大量使用会诱发食管癌。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的致癌物质,长期使用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3.吸烟吸烟是多种肿瘤的病因,烟草中有很多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可直接刺激食管粘膜,破坏食管粘膜屏障,引起食管粘膜病变,促进食管炎、食管溃疡形成,进一步导致恶变。4.维生素摄入不足与微量元素缺乏长期维生素A、C、E和B12摄取不足,可诱导体内致癌物质(如亚硝胺)合成增加,引起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进而诱发食管癌;钼、铜、硼、硒等微量元素缺乏也是诱发因素。5.真菌感染某些真菌能促使一些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的形成,促进癌肿的发生。6.食管慢性疾病Barrett食管(长期食管反流造成的并发症)、掌角化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腐蚀性灼伤、溃疡等慢性疾病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7.遗传因素食管癌有遗传倾向,有些家族高发,家族高发人群更需要注意生活习惯,做好预防。哪些人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呢?食管癌的高危对象为40岁以上的人群,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2.有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反酸和进食不适等;3.有食管癌家族史;4.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食管息肉、反流性食管炎和长期食管反流造成的Barrett食管等;5.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高危人群应该怎么办?1.胃镜检查,常规每2年1次;胃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胃镜检查。2.CT检查,通过CT观察到食管及周围情况,进而进行判断。
骨转移是临床常见的肿瘤并发症,常见来源主要为: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癌细胞可以转移到任何部位的骨骼,并且它们经常会去血液供应最好的部分,比如脊柱是骨转移瘤的最高发地带。此外,还可侵袭股骨、上肢骨、肋骨、髋骨和头骨等部位。 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因个人情况不一,疼痛的出现的时间以及轻重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早期的痛感是比较轻的,呈间歇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随病情发展,不但痛感越来越重,同时疼痛可变为持续性。 骨转移还会出现压迫症状,比如脊柱转移常常很快出现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神经痛,感觉可减退,肌力减弱以至麻痹,常伴括约肌功能障碍。 此外,病理性骨折也是骨转移的常见症状之一,有时没有任何诱因,就发生了骨折,且一旦发生,疼痛感明显加重,肿胀明显,尤其是发生在脊柱的患者,可能出现瘫痪。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比如贫血、消瘦、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 虽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发现骨转移,但是,一旦出现骨转移并导致疼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所以,一旦发现骨转移,一定要及时治疗。
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医学家本庶佑在肿瘤免疫疗法(IO)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们发现癌细胞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的功能,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释放癌症对T细胞的控制力,从而使免疫系统再次恢复强大的杀伤力。免疫治疗不同于传统治疗手段的是,它不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是帮助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从肿瘤细胞的‘蒙蔽’中恢复清醒,进而准确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中,研究最为成熟充分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因为T细胞会产生调节自身免疫功能的蛋白小分子,这些小分子就是免疫检查点。而免疫检查点可以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广度,从而避免正常组织的损伤和破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检查点成为免疫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疫检查点疗法就是通过共抑制或共刺激信号等一系列途径以调节T细胞活性来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另一类是激活剂,不过激活剂目前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所以起效,是因为它能比较特异而且强烈地激活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的效果。但这个过程中,难免也会激活一些不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伤害,这就产生了副作用(irAE)。
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是表示患有癌症,一些体内患有炎症或者是健康的人群,也可能会检测出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现象,因为炎症、正常细胞内也可能会代谢出使得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物质,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的依靠肿瘤标志物这个检查来判断是否患癌。如:甲胎蛋白(AFP)是胎儿肝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糖蛋白,它是胎儿血清的正常成分,但是在肝癌细胞中亦能合成,故常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此外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正常妊娠孕妇也可能有轻度的升高。CEA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在多种肿瘤患者中均可以出现升高,其升高常提示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的可能。此外,对某些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亦可能会出现轻度的升高。CA199的升高一般多见于胰腺癌患者,而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的部分患者CA199也可能会升高,同时在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等非肿瘤性疾病则也可以出现低浓度增高或一过性增高。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也不一定表示身上不存在癌症。也有不少的癌症,发展到晚期去检查肿瘤标志物还是正常的。鉴于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不高,故指标偏高与否不能确诊是否为癌症,肿瘤标志物的意义在于:1.辅助肿瘤的诊断,根据指标偏高与否,可以有方向性的去寻找肿瘤原发灶。一些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尤其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其参考价值还是非常高的,如甲胎蛋白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可达7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增高可见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2.判断疗效及预后情况:通过抗肿瘤治疗后,根据标志物的升降情况了解其治疗是否有效及预后情况如何。3.监测肿瘤有无复发: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以早于影像学发现肿瘤的复发,使用定期监测标志物可以提早发现有无肿瘤复发。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多喝水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而且对肾脏的帮助也是很大的。但经常喝这“4种水”,比憋尿还伤肾,看看你中枪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01碳酸饮料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碳酸饮料又成为了饮料界的香饽饽,不少人就喜欢喝冰冰凉凉的碳酸饮料,那种透心凉的感觉,真的很难让人拒绝。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一口冰凉的碳酸饮料喝下去,舒服的是嘴巴,遭罪的却是我们的肾。碳酸饮料最大的危险,来源于其中大量的糖分和各种添加剂(如果葡糖浆),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有人喝出了糖尿病,有的人牙齿齐根烂掉,此外,碳酸饮料中丰富的磷酸,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并促进骨钙流失。02啤酒炎炎夏日,很多人都喜欢喝啤酒,一杯冰冷的啤酒下肚,既解渴又润喉,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啤酒作为常见的饮品,它的度数很低,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因此在亲朋好友聚会的餐桌上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不仅可以助兴,还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啤酒很容易使嘌呤的分解加速,加快尿酸的生成。同时,酒精不利于肾小管对尿酸的滤出,使得尿酸的排泄也减少,进而诱发痛风。除了伤肾以外,有些人喝啤酒喜欢大口猛喝,短时间内一次喝过多的啤酒容易把胃液冲淡,引发肠胃疾病,而且啤酒的度数虽然很低,但是酒精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如果长期大量喝啤酒,也容易损伤肝脏。想健康喝啤酒,一必须控制量,成年男性每天喝啤酒要控制在两小听或者一瓶的量;二要选择健康配菜,增加蔬菜来降低脂肪摄入。03浓茶平时适量的喝茶,其实是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的,茶叶能提神醒脑以及分解脂肪,同时也能去除油腻解毒以及生津止渴,降低了患上肠胃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然而有些人就会错误的认为浓茶的效果肯定会更好,但其实喝浓茶对肾的伤害可不小。浓茶含较高的氟,肾脏是氟的主要排泄器官,当机体摄入过量氟超过肾的排泄能力时,导致氟在体内蓄积,会损害肾脏。况且,浓茶中的草酸含量较高。草酸在尿路中容易草酸钙结石,引起肾结石,还不利于铁的吸收。04温度高的「热水」这里的“热水”指高于65℃的水,研究表明经常喝高于65℃的热水会导致食道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温度高于65℃的热饮列为2A级别的致癌物(极可能直接引起多种癌症)。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对热饮温度比较敏感,50℃-60℃的热饮温度尚能耐受,超过65℃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化道烫伤的发生几率。偶尔的高温烫伤口腔和食管内的黏膜尚能自我进行修复,但是如果你有长期喝热水的习惯就会成为食道溃疡的宠儿,溃疡反复发作有可能最终转变为食道癌。
放疗在癌症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60%~70%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疗。目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手术占22%,放疗占18%,化疗占5%。可见放疗与手术相似。放射治疗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根治性放疗(例如:鼻咽癌,喉癌,皮肤癌,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等)与姑息性减症放疗(骨转移止痛,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咯血等),根据是否与其他手段结合分为单纯放疗,术前,术中,术后放疗。以及放化疗同步,序贯化放疗,热放疗等。在很多肿瘤的治疗中都需要放疗的参与。
放疗易引起哪些副作用?肿瘤医生告诉你,正确应对? 放疗也就是放射治疗,其治疗手段是电离辐射,这是辅助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射线穿透性很强,经过皮肤和正常组织、脏器作用于癌细胞,难免会对正常组织带来伤害,不必担心,做好相应处理即可。 如何应对放疗引起的局部反应? 1、口腔黏膜反应 口腔和咽部粘膜在放疗区,常常引起急性口腔和咽喉黏膜反应,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红肿、有溃疡,味觉发生改变,吞咽困难以及疼痛等,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牙龈肿痛和龋齿。放射线照射唾液腺,会减少唾液腺分泌,导致口干口苦,降低口腔自净能力,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接受头颈部放疗的人身上。尽量放疗前做全面的口腔检查,清除牙结石,积极治疗龋齿。放疗期间经常用淡盐水或清水漱口,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期间少吃太烫、油炸以及过于粗糙的食物。为能减轻进食疼痛感,可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和各种粥类等,多吃含优质蛋白质以及维生素食物。若伴有严重的口腔黏膜反应,按照医嘱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2、皮肤反应 一般放疗后2~3个星期,放疗区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皮肤干燥,有明显的烧灼感,皮肤瘙痒痒和脱毛,严重时有水泡破溃。期间保护好放疗区域皮肤,保持清洁和干燥,不能用手使劲搓,不能用沐浴液和肥皂等,更不能用热水烫洗,尽量穿宽松且纯棉的衣服。不能自行涂抹各种药膏或护肤品,做好防晒工作,避免阳光暴晒。当有破溃时,需按照医生嘱咐用药,积极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3、放射性胃肠炎 放疗时往往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和厌食,甚至导致胃出血穿孔。放射线直肠炎患者可出现里急后重、拉大便时疼痛,粪便中有粘液或血液,甚至导致肠管狭窄和穿孔。期间需控制胃肠剂量,保持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便秘的人群尽量喝蜂蜜水或用开塞露来维持大便通畅。 4、放射性食道炎 若食道接受放疗后,患者2~3周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和吞咽困难。从放疗开始,避免吃太硬太烫和辛辣食物,避免对食道粘膜带来刺激。可少量多餐,吃饭时细嚼慢咽,合理摄入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症状明显时,会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药物减轻黏膜炎症反应和水肿。 5、放射性膀胱炎 对盆腔放疗时往往会导致放射性膀胱炎,其主要表现是下腹部疼痛,尿频尿急,排尿不畅以及有血尿。一般放疗结束后就能恢复正常,期间多喝水。 6.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常出现在放疗开始后1-3个月,早期症状多为低热、干咳、胸闷等,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咳痰、气急、胸痛、呼吸窘迫,甚至死亡。诊断主需根据照射史、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x射线等辅助检查所见,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肺部疾患,方能做出 正确诊断。 重 在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现肺炎,应调整或停止放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温馨提示 正确应对放疗所引起的副反应,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期间保护好皮肤,多喝水多排尿,多吃含维生素食物,如西瓜草莓、蔬菜和梨等。注意口腔清洁和卫生,经常漱口。合理用具有生津和去火功效的中药,如菊花、绿茶或胖大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