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福音省医昨天省医新技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正如脍炙人口的歌词中所唱,不论在何时何地,黄皮肤始终是我们明显的印记之一。我们所属的黄种人是世界四大人种之一,人口数量占全球人口的37%。暖暖的淡黄色皮肤被许多人类学家称为世界上最有亲和力的肤色。然而在癌症疾病中,有一位相当“狡猾”的家伙,一旦遭遇他的侵袭,往往出现皮肤发黄、消化不好、食欲不佳等看起来不算什么大事的症状,哪怕后来发展到“面黄肌瘦”,很多人还只是以为该补充补充营养了而已……这种癌症常在“黄皮肤”下藏身,即使露出一点“狐狸尾巴”,也深深伪装成消化道不适、食欲下降等简单症状。长此以往,未经察觉的危险犹如山顶滚下的巨石,越接近地面速度就越快、积累的能量就越强,危害自然也就更大。这种善于伪装的“狡猾”癌症就是——胆管癌。近日,40多岁的黄先生就与这个狡猾的对手上演了一次“生死邂逅”……全省首例——完全荧光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当有人说我皮肤好像有些发黄时,我还调侃说自己是‘小黄人’的影迷,多萌啊,然后哈哈大笑一通了之。”按常识来看的确如此,正值年富力强,皮肤稍微有些黄能算什么问题吗?然而,事情却向着黄先生完全无法预料的方向快速发展……首先是皮肤发黄的程度不断加深,而且消化系统不适、食欲逐渐减退的情况愈发明显,黄先生还以为自己患上了厌食症或皮肤病。到多家医院的消化科、皮肤科等就诊,在生活中也适当加强了营养,但情况依然没有明显好转,直到辗转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才被确诊为胆管癌,并且检查发现其病变位于肝门部胆管,虽然有手术指征,但手术难度大,尤其是腹腔镜下手术难度成倍增加,这样的情况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仅有极少数。实施手术的难度为什么这么大?根据省医肝胆胰腺外科主任医师秦兴雷介绍,患者病变位置肝门部位置非常特殊,胆管毗邻肝动脉及门静脉主干与分支血管,这个地方相关动脉、静脉密布,手术精准度要求极高。此外,手术不仅要将肿瘤及受浸润的血管整块清除,此后还可能要再把相应的肝动脉、门静脉及胆道进行精细吻合重建……简单打个比方,就好比不仅要如履薄冰地穿越血管密布的“雷区”,同时还要在其中精准完成“扫雷、排雷、重建”等一系列工作,容错率很低,复杂程度超乎想象。更令人倍感压力的是,患者肿瘤已经侵犯了左右肝管汇合处,位置要比之前评估的更高,属于肝门部胆管癌(Ⅲa型),手术难度比预想的还高。至此,胆管癌这个“狡猾”的对手终于显露出凶险的真面目,为了对付这个棘手的对手,经过多方讨论确定方案,省医胆道肿瘤外科团队决定对患者实施“完全荧光腹腔镜下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这场紧张而高难度的微创手术由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李德宇教授主持,肝胆胰腺外科主任医师秦兴雷教授主刀,余淼博士担任第一助手,在肝胆胰腺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团队娴熟配合下,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黄先生已经康复出院。该项手术的成功实施在省内尚属首例,标志着省医肝胆胰腺外科微创治疗水平取得了新的突破。科学防治——让“狡猾”的胆管癌无处遁形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此,秦兴雷主任就胆管癌的防治给大家支了几招。什么是胆管癌?胆管癌通常是指源于主要肝管和肝外胆管的癌,胆管癌可分为肝门部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和下段胆管癌3个类型。胆管癌是什么引起的?胆管癌的致病机理比较复杂,相关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胆道慢性炎症有关,比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结石、胆道寄生虫病、丙型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都可能增加发生胆道癌肿的几率。另外也与饮食有关。经常吃高油、高热量食物,或者经常抽烟、喝酒,本身有“三高”、代谢症候群的这些人,都相对容易得胆管癌。这些症状千万不可小视——1.黄疸。即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变黄的现象,同时它还会引起人体消瘦乏力以及皮肤瘙痒等病症。2.消化道症状。患有胆管癌的大部分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消瘦、讨厌油腻食物、胃部嗳气等症状,也就是由于这个症状,导致很多人都会把胆管癌误认为厌食症。3. 右上腹疼痛。约80%的胆管癌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腹痛的症状,值得警惕。4.右上腹肿块。引起肿块的可能性有两个,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肝胃等部位也有可能会出现肿块。5.高烧发热。约26%的患者会出现高烧发热的现象。秦兴雷主任还强调,控制胆管癌的有效途径就是及时发现胆管结石或胆道结石,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检查进行就诊治疗,先期控制病情并给予精准治疗,对战胜“胆管癌”有非常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要提醒大家,要尽量少服致胆管癌类药物,如亚硝酸盐类药物、异烟肼类药物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让“狡猾”的疾病没有可乘之机。秦兴雷临床医学博士,郑州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副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胆道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组长,肝胆外科三级医师组组长,河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成员。擅长各种肝胆胰脾疾病和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各种胆石症、胆管癌、胆囊癌、肝癌、肝血管瘤、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症等;主要从事肝胆胰脾疾病研究和治疗,其中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第一完成人)二等奖和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第一完成人)一等奖、肿瘤标记物对胆管癌诊断的价值和重症胰腺炎的系列研究(第一完成人)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第一完成人)三等奖。目前主要从事胆管癌的研究,使胆管癌得到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扩大了胆管癌手术指征,界定了胆管癌手术方式;提高了胆管癌生存率,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坐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我是省医人,我愿为您服务!精彩阅读往期【省医一日】“医生侦探”,用福尔摩斯精神诊病!【省医重磅】重磅!省医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通过率100%!【省医聚焦】今天,在省医,河南大学医学院、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正式揭牌!【省医健康】为了高考,最后时刻的“紧急救火”【省医重磅】惊艳、突破!人工智能眼科机器人医生来了!【省医重磅】首次在中国举办!国际医学年会花开中原是为了啥?【省医一日】心、手合一!有这么多“励志”正在发生......文字︱秦基石美编︱梁雅琼责编︱胡晓军秦基石河南省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河南福音省医-总第572期微信号:HNFYSY1904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健康传播|预约挂号|综合服务觉得不错?点个赞吧!
(进食时) 一方面,肝脏分泌胆汁,各级肝内胆道系统收集胆汁,经左、右肝胆管排除,汇为肝总管;另一方面,进食后机体促进胆囊收缩,胆囊所储存的胆汁随之排出,肝总管与胆囊管汇为胆总管,胆总管(胆汁)与胰管(胰液)汇合为壶腹部,经十二指肠乳头排出十二指肠,胆汁和胰液帮忙消化食物。 (静止时)肝脏所分泌的胆汁,会储存于胆囊,于胆囊内浓缩。胆囊粘膜吸收水和电解质功能很强,可以将胆汁浓缩5-10倍而储存于胆囊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主胰管(Wirsung管),直径2-3mm,横贯胰腺全长,沿途接纳小叶间导管。约85%的人胰管和胆总管汇合形成“共同通道”,下端膨大部分称Vater壶腹,开口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内有Oddi括约肌。另外,胰头部胰管上方还有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副乳头。 第一步 胆囊内的结石,或者肝内外胆道的结石,被排出,来到了胆总管。 第二步 结石沿着胆总管,排到了Vaster壶腹,结石嵌顿于此。或者,一过性排出、经过了十二指肠乳头,进入了肠内,但是在滚动经过Oddi括约肌时,刺激Oddi括约肌,致其充血、水肿、痉挛,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甚至逆向收缩,形成暂时性的或功能性的梗阻引起胆汁反流,或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引发胰腺炎。部分患者可能手术时发现胆总管开口处并无结石存在。 第三步 胆汁反流到胰管内,胆汁中的胆盐可直接导致腺泡细胞中钙离子增高而引起腺泡细胞坏死,而胰液无法流出,加剧了胰管内高压,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 第四步 通常认为,急性胰腺炎是腺泡内胰酶异常激活的结果。急性胰腺炎按疾病轻重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前者约占80-90%,而后者病情险恶,常常涉及全身多个器官,死亡率高达10-30%。 Pancreas 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险恶,危及生命,应及时、正确处理。
一、常见阳性组合模式 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大三阳,即一三五阳性。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小三阳,即一四五阳性。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以上组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与大三阳不同的是乙肝e抗原(HBeAg)阴性。 “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毒阴性的小三阳,其二是病毒阳性的小三阳,某些人常认为大三阳严重而小三阳就没事,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病毒阳性小三阳的危害越来越受到肝病专业医务者的重视。 小三阳也只是反映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同样不代表病情轻重。 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恢复期、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大二阳。是乙肝五项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阳性,相比乙肝大三阳只是少了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肝脏损坏严重、症状明显,是大二阳共同的特点。大二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因此,大三阳变大二阳后,如果转氨酶升高且HBV-DNA阳性,乙肝大三阳变成大二阳并不一定是病情的变轻。 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早期HBV感染或慢性携带者活动期,传染性强。 4、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小二阳。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明确指出:肝功能正常,病毒量阴性,乙肝五项为一五阳性,就称之为隐匿性肝炎。小二阳都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 乙肝小二阳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对于乙肝小二阳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注意养生保健:保持开朗的心情,参加增强自身抗体;合理饮食,严禁饮酒,尽量戒烟,以避免乙型肝炎复发和加剧;适度食用护肝药。 一般认为小二阳是大三阳和小三阳的中间阶段,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程,小二阳有可能变为小三阳,也有可能变成大三阳。所以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小二阳的情况,一般不可随意停药,以免造成病情的反跳或促进病毒的变异,造成损失。必要时要检查肝功能和HBV-DNA等指标,看是否需要变动治疗方案。如果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出现大三阳转小二阳,也应及时进行检查,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一般来说,大三阳转小二阳多认为是乙肝病毒受到了人体免疫力或(和)抗病毒药物等作用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情减轻、传染性低。但是严格来说,大三阳和小二阳并不能代表病情的轻重,需要结合肝功能、B超、HBV-DNA才能判断出病情的轻重。 乙肝小三阳和乙肝小二阳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乙肝小二阳属于不稳定状态,大部分乙肝小二阳都将会转为乙肝小三阳。若是小三阳直接转为小二阳则说明病情有好转,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乙肝患者的病情绝对的减轻,必须结合乙肝病毒DNA检测来确定病情情况,乙肝小二阳和小三阳都容易造成乙肝病毒变异,容易肝硬化,因此定期检测HBV-DNA复制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出现小二阳的情况,并且HBV-DNA阴性,肝功能正常,说明病毒复制基本停止,不需要治疗。平时要注意:1、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不要过度的疲劳,不熬夜;2、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及水果;3、继续戒烟、戒酒;4、适当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不要盲目进补。 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急性或慢性期,传染性较弱。 5、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恢三阳。乙肝五项第2、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急性感染期后康复期,既往感染,具有免疫力。 6、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恢二阳,乙肝五项第2、5项阳性。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所以“二、五阳”的人绝大多数是已经产生免疫的健康人,如不放心,可进一步检查HBV-DNA定量和其他检查项目已明确。 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非典型恢复期。 7、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即乙肝两对半第5项阳性,其临床意义为:(1)既往感染,但还未能检测HBsAb;(2)既往过后恢复期;(3)多急性窗口期。 8、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4、5项阳性。既往感染,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基本无传染性(少数仍有传染性)。 9、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项阳性。急性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即感染早期),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 1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4项阳性。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传染性弱。 1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3项阳性。乙型肝炎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活动期,传染性强。 1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3、4、5项阳性。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1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2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4、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2、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2、4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16、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1、2、3、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17、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3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非典型急性感染。 18、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3、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非典型急性感染。 19、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3、4、5项阳性。急性乙肝病毒感染中期。 2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2、4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恢复。 2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2、3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2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2、3、5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2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两对半第4项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趋向恢复,一般无传染性。 二、正常组合模式 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五项检查全阴。未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五项第2项阳性。注射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具有免疫力。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而且针对术后的饮食管理大家也是比较困惑,借鉴各方面的资料和文献,现就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做如下说明,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患者朋友科学饮食,健康生活。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饮食结构调整: 切除胆囊后,机体便失去了胆囊的储存、浓缩、排泌胆汁和分泌等功能。表现在脂肪消化功能方面的问题是没有浓缩的胆汁进入小肠,肠内胆汁酸浓度降低,胆盐的含量也比正常人减少一半。如果摄入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较多,会引起脂肪的消化不良并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逐渐适应和代偿,这一过程需要2~3个月。因此,在这一段适应的时间里,对脂肪的摄入量要加以限制,尤其是1次不能吃含太多的动物脂肪的食物。一般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一餐食量不宜过饱。食物内容可以是低脂半流食或低脂软饭,如各种粥类、面条、面包、饼干、豆腐、蛋清、去脂牛奶、低脂瘦肉、少纤维蔬菜和水果等。烹调以炖、蒸、煮的方法为宜。根据对食物的耐受情况,脂肪控制可以从每日20克过渡到每日40克。手术后经一段适应时间后,再逐渐放开对脂肪食物的摄取。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主要原因: 不少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在做了胆囊切除术以后,在3-6个月时间内,经常会有大便不成形、较稀甚至腹泻的现象。如果进食了脂肪性食物,则症状就更严重。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做“脂肪性腹泻”。那么,胆囊炎、胆石症病人胆囊手术后为什么会出现腹泻呢?这是因为,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肝脏每天分泌胆汁约800-1 000毫升,胆汁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同时,胆囊还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但是,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切除胆囊后,由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流入胆总管,进入小肠。当人们进餐时,由于肠道缺乏足够数量高浓度的胆汁来帮助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人们的消化能力尤其是消化脂肪的能力就会明显下降。这样一来,就有一部分乳化不全的脂肪性食物随粪便排出,这时病人就会出现腹泻。另外,胆囊切除之后,肝脏产生的大量胆汁没有经过胆囊储存、浓缩,就直接源源不断地进入肠道,这对于空着的、没有食物的肠道也是一种刺激,也会引起腹泻或大便不成形。 我们具体该怎么吃呢? 胆囊切除以后,身体为适应消化的需要而逐渐发生一些代偿性改变。在这段代偿、适应的时间里,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会暂时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较快地适应这种改变,胆囊切掉的人吃脂肪的量要适当地予以限制(即所谓低脂饮食),尤其不宜一次吃太多的动物脂肪食物(如肥肉、猪蹄膀、猪脚爪、奶油等)。3-6个月以后,再根据身体对脂肪性食物的反应情况,逐步适当增加一些脂肪性食物,直到维持平时的正常量。如有不舒服或发生腹泻,再酌情减少一些或暂时几天不吃脂肪性食物。有些人把“少吃脂肪性食物”片面地理解为少吃动物性脂肪,而对植物油不加限制。其实,这样也会产生同样的症状。因为不论是植物性脂肪还是动物性脂肪,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都必须有胆汁参与。所以,如果一次植物油吃得过多,引起的症状是一样的。 胆囊切除术后的生活护理: 手术切除胆囊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疗法。手术切除胆囊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恢复,可以获得自身的调节代偿,即通过胆管的代偿性扩张,有效地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由于胆囊切除后代偿功能的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人体的消化功能毕竟要相对减弱,因此,胆囊切除手术后的病员,在家庭护理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饮食指导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手术后近期,尽量减少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如果因口感需要可适当用一些橄榄油来烹制食品。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如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并且要做到少量多餐,以适应胆囊切除术后的生理改变。消化不良的症状大概会持续半年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胆总管逐渐扩张,会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消化不良的症状也就会慢慢缓解。这时饮食也就能逐步过度到正常了。 2)恢复正常饮食,宜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脑、肝、肾、鱼及油炸食物,更应忌食肥肉、忌饮酒、以免影响肝脏功能,或造成胆管结石。 3)注意心理卫生,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避免发怒、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防止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机能发生紊乱,影响胆管代偿功能的恢复。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轻体力劳动,忌长时间坐卧、活动过少,以利肌体功能的恢复。术后两三个月内,可以进行像散步这样的活动,以促进机体的恢复。 5)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到医院复诊,遇有不适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利胆的药物,如西药消炎利胆片,中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等,并根据不同情况,补充维生素B、C、K等,对保护肝脏、防止出血有重要意义。 具体的饮食注意事项: (1)根据症状和对脂肪的耐受程度,不应过多摄人脂肪,并主张用植物油烹调。 (2)在满足患者需要的基础上,总热能不能过高。肥胖和超重患者应减体重,使之降到理想体重。热能按低热能饮食原则供给。 (3)限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摄入每日应少于300毫克,限制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内脏以及鱼子、蛋黄等。可以选用鱼肉、瘦肉、蛋清等。 (4)蛋白质应按正常需要量或偏低,以每日供给蛋白质50克~70克为宜,但要选择含脂肪低的蛋白质食品,如脱脂奶、蛋清、海鱼等。 (5)注意维生素摄入,尤应注意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补充,其中维生素K对控制某些类型黄疸引起的出血有效。 (6)忌用刺激性或产气食品,如萝卜、洋葱等,禁烟、酒。 (7)采取少吃多餐,注意多饮水。 余海波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医院医院肝胆胰外科
2017-05-171056健康早知道如果体检中发现了胆囊息肉,是否应该切除?应该何时切除?什么样的胆囊息肉容易癌变?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秦兴雷主任医师说,胆囊息肉切不切,还要看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定。秦兴雷讲胆囊息肉我国有超过5000万的胆囊息肉患者,发病以中青年为主。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有很多人没有任何症状,体检时才被发现,而人们面对胆囊息肉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却各不相同,大多数人显得过于焦虑或少数人又会过于放松。而且有些医生对切与不切的建议也不相同,患者更是拿不定主意。由于胆囊息肉没有症状,所以这个疾病在没有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者息肉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情况下,患者并不需要专门找医生治疗。但是,发现了自己有胆囊息肉之后,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看这个息肉是否有癌变的可能。胆囊息肉样腺癌最可怕的是,即便在癌变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仍然浑然无事,出现了症状再到医院来往往都是晚期。息肉手不手术?医生一般参照几个方面,直径大于1厘米,没有蒂或蒂较宽,单发的息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息肉轮廓不规则或短期内有明显增大的息肉,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分辨清楚,对于以上情况,要建议患者尽早手术。对于胆固醇型息肉、炎性息肉或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建议患者定期观察,注意复查。当医生建议胆囊息肉患者切除胆囊时,有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有的是怕挨一刀,有的则担心切了胆囊,身体就"垮了"。朱岭说,这样的顾虑患者有些多余,其实胆囊只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它并不产生和分泌胆汁。真正产生和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胆汁是帮助消化食物的物质,切除胆囊后,胆汁储存和浓缩功能虽然丧失,但胆汁仍能在小肠内与食物混合,起到消化作用。而且胆囊息肉手术目前9成以上均可用微创腹腔镜技术完成,创伤小,恢复快,仅在腹部有三个黄豆大小孔。胆囊息肉为何会高发?不吃早餐、饮食规律紊乱、喜好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致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专家简介:秦兴雷,男,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副主任,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各种肝胆胰脾疾病和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各种胆石症、胆管癌、胆囊癌、肝癌、肝血管瘤、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症、胰腺炎、胰腺癌、十二指肠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疾病、胃癌、结直肠癌、腹腔肿瘤、各种急腹症等。尤其擅长胆管癌、胆囊癌,肝癌等疾病的手术。近年来主要从事肝胆胰脾疾病研究和治疗,其中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第一完成人)贰等奖和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第一完成人)壹等奖、肿瘤标记物对胆管癌诊断的价值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第一完成人)叁等奖、重症胰腺炎的系列研究获洛阳市科技成果奖(第一完成人)。目前主要从事胆管癌的研究。使胆管癌得到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扩大了胆管癌的手术指证,界定了胆管癌的手术方式;提高了胆管癌的生存率,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承担卫生部和河南省医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包括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6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6篇。主编及参加编写专著3部。关注我们,关注健康节目首播时间: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每天中午十二点节目重播时间: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次日凌晨三点河南电台信息广播乐龄1056收听方式:郑州地区:FM105.6AM603网络收听:http://fm1056.hnr.cn/手机收听:蜻蜓FM客户端,搜索“河南电台乐龄1056”
1 胆囊息肉症状如何?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少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可伴有腹痛,不适或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少数可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息肉位于胆囊颈部可出现胆绞痛,在合并结石时可有胆绞痛发作及急、慢性炎症发作的表现。2 为什么会得胆囊息肉?近些年胆囊息肉检出率有增多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检普及率提高,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人饮食结构和饮食规律发生变化及生活环境等不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等,也有人指出: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与胆囊息肉的形成可能有关系。3 胆囊息肉一定是恶性的吗?其实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变是个笼统称谓,少数息肉和胆囊癌还是有关系的。在临床上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胆固醇性息肉:约占65%,又称为假性息肉。目前理论上认为此类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毫米以内,以多发为主,多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胆囊功能良好。胆固醇息肉和饮食有关,高胆固醇饮食或有脂肪肝的病人容易得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息肉病人建议:禁酗酒、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蛋黄、肥肉、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可加重肝胆的代谢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固醇息肉。此类息肉若小于0.5厘米且数量少,可试试服用药物治疗。对于1厘米以下的胆固醇息肉可以每6个月到一年定期B超复查,观察其大小、形态、数量的变化。第二种:非胆固醇性良性息肉:约占30%,又称为真性息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症、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炎性息肉是长期胆囊结石刺激合并慢性胆囊炎形成的。胆囊腺瘤就是一种良性肿瘤,是癌前病变,癌变率在30%左右。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也有癌变危险。此类型患者药物治疗无效,不建议保胆及药物治疗,建议胆囊切除手术。第三种:息肉型早期胆囊腺癌:约占5%,其实这种类型严格意义来讲已经不是我们所说的胆囊息肉的范畴了。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有时仅靠B超难以鉴别,必要时要做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约80%以上大于10毫米且单发;约70%位于胆囊颈部;约有一半伴有胆囊结石。一旦怀疑此种病变应尽早手术治疗。4 吃药可以治疗胆囊息肉吗?对于多发胆固醇息肉,有些药物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对于有些小于5mm以下胆固醇结晶或预防新发可能有一些效果。药物对于真性息肉无效。5患有胆囊息肉如何检查和复查?多数情况下,B 超检查能够早期判断胆囊里的东西是结石还是息肉,对于数量、形态、大小的敏感度甚至高于CT和核磁。但要进一步明确息肉的类型和性质,特别是上边提到的后两种类型,就需要超声造影、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帮助肿瘤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诚然,有时靠这些检查也不能100%确定,需要医生综合患者情况判断,但完全准确诊断还要依靠切除息肉的病理。有些息肉性质不能确定,甚至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B超,密切观察。6 胆囊切除以后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胆囊切除患者的年龄从十几岁到80岁不等,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常见的腹部手术。有些人切除胆囊后短期内有轻度腹泻和腹胀,特别是进食大量油腻、高脂食物后易发生,这种现象可逐渐通过肝脏分泌和胆总管扩张来代偿胆囊缺失的功能,多数腹泻腹胀可在手术后几个月减弱或消失。目前循证医学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胆囊切除后可引起人体其他疾病,目前医学水平认为切除胆囊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影响。7 什么情况的胆囊息肉要做手术?胆囊息肉是常见病,既不能过于担心,也不能大意。现在大家健康意识增强了,单位或个人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多发的,感觉长了好多个息肉一定不好,未免害怕紧张。从临床经验上来看,一般而言多发的息肉可能比单发的好,多发息肉多数是良性胆固醇息肉;而如果是单发的反倒要高度警惕。如果是多发小于1厘米,建议病人观察,但不是就不管它了。大约半年做次B超,观察期间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这是最重要的。若有不舒服症状可以试试服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一般认为直径小于1厘米的多发胆囊息肉可以暂不手术。胆囊息肉的手术治疗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癌变或癌的漏诊,这主要是指前面提到的后两种息肉类型。另一方面是针对症状,若不舒服症状用药不缓解,继发慢性胆囊炎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可以除外胃病等其他因素引起可以考虑胆囊切除。简而言之:短时间生长迅速的息肉;大于1厘米的单发或多发;广基底胆囊息肉;伴有胆囊壁局部或整个增厚;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B超、CT及核磁提示不除外癌变可能,通常建议手术。二十多年前,胆囊切除需要腹部开大刀口手术,现在99%都可以腹腔镜完成手术,使得患者术后创伤更小、伤口更美观。
1、饮食指导:肝血管瘤患者大多脾胃功能较差,食物宜新鲜,清淡可口而富于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油腻厚味及辛辣煎炸食品,忌烟酒。2、解除忧虑及紧张情绪,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平时应注意情绪稳定、切忌大怒暴怒;保持血压稳定。3、注意休息,切勿过劳;病情重者需卧床休息。术后3个月注意卧床休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锻炼,如慢跑、散步等,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注意自我保护。4、肝海绵状血管瘤多不会癌变。5、出院后定期复查,肝血管瘤为良性病变,不要过度担忧,定期复查即可(半年或者1年复查一次即可)。6、必要时根据抽血化验结果服用保肝药物。
1、饮食指导:饮食清淡,加强营养;根据个人喜好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选择奶、蛋、鱼、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品,在每日膳食中应轮换供应。可适当选用葡萄糖、蔗糖、蜂蜜、果汁等易于消化的单、双糖类,以增加肝糖原储备。注意补充酵母、B族维生素。忌食油炸、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芹菜、韭菜、红薯、汽水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酒。2、休息与活动:充分休息,术后3个月注意卧床休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脏修复和肝功能恢复。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锻炼,如慢跑、散步等,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注意自我保护。3、定期进行复查AFP、肝功能、B超、CT等;非手术疗法及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应每半月到1月复查1次,根治性手术后一般每2-3月复查1次,5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直至终生,如出现不良症状,随时复诊。4、按时应用抗癌、护肝药;肝炎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病毒情况,并根据医生指导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若肝功能异常可根据医生指导服用保肝药物;可同时服用一定的抗癌药物。5、保持情绪稳定,做好精神、心理调养。肝癌是严重疾病,但不是不治之症。因此,病员和家属要树立信心,与医护人员配合,战胜疾病;中医则认为“怒则伤肝”,尽量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快,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尽快康复。6、肝癌本身不是传染病,不必顾虑与其他人接触。7、若患者合并心血管、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注意及时到相关科室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