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治疗肺部毛玻璃结节(GGO)典型病例肺部毛玻璃结节(GGO)微波消融典型病例例1 .女,78岁。右肺上叶:15mmGGO。(病理:右肺原位癌)例2. 女,48岁。右肺中叶GGO:11 mm(位置较深靠近肺门)。(病理:右肺原位癌)例3 男,68岁。 患者3年前发现双肺多发 GGO 。患者每年定期复查GGO变化不大,2月前复查时GGO增大。CT示:右肺下叶0.8cm×0.7cm GGO结节;左肺下叶1.0cm×0.8cm GGO结节,有空洞。注:病理:右侧GGO微浸润腺癌,左侧GGO微浸润腺癌。
79岁的石大爷身体一直不是很硬朗,有过脑中风、心脏早搏病史,虽然有很多年的吸烟史,但石大爷的肺部从来没出现过问题。前年的一次查体,他发现肺部有一块小阴影,后来对病灶做了穿刺检查,结果诊断他得的是“早期肺癌”。石大爷是个很抗拒就医的人,而且特别害怕去医院。如果让石大爷做手术,恐怕他全家人都加上也说不动他。石大爷的家人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我国著名的肺癌微创治疗专家、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叶欣主任。叶欣主任给石大爷做了仔细认真检查后,决定给他在肺部肿瘤上做个“微波消融”的微创手术。前年五月份手术后,到现在已经有快两年的时间了。石大爷的儿子告诉记者,石大爷的手术只用了40几分钟,几乎没有痛苦,没有看到“刀口”。做完“微波消融”手术3天后就回家休养了,如果不是老人有抵触情绪会恢复的更快。前几天他带着父亲刚刚做完检查,让全家人放心的是,现在肺部的肿瘤已经消失,他父亲的身体状态恢复到和生病之前是一模一样了。就着石大爷例子,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主任叶欣,请叶主任来聊一聊能够对抗肿瘤的神奇的微波消融微创手术。何谓微波消融手术叶欣主任介绍说,石大爷所患的肺癌,在世界范围内居癌症死因之首,全球每年有超过16万人死于肺癌。一般来说,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原发性肺癌的主要方法。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早期肺癌患者中超过15%的患者以及30%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而这些无法手术的肺癌患者大多数在传统的放疗和化疗中获益较小。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经皮影像引导下的局部消融技术作为一种肿瘤微创治疗方法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己逐渐成为肿瘤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2015年版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也明确说明可用消融手术治疗肺部肿瘤,常用的局部消融技术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等。微波消融简单来说,是在 CT或B超等影像技术引导下,用专门的治疗针(微波天线或微波“刀头”)经皮肤穿刺进入肿瘤组织内进行治疗。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肿瘤组织内的水分子、蛋白质分子等极性分子产生极高速振动,造成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摩擦,在短时间内可产生60℃-150℃的高温,微波消融就是利用这种高温热效应杀死肿瘤细胞,而周围正常组织极少或不受损伤。其原理实际上与“微波炉”的原理一样,就是通过微波加热导致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烧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微波消融治疗后,肿瘤坏死组织会逐渐被人体吸收、消散或形成纤维疤痕。此外,微波消融后还可使肿瘤细胞的免疫物质(抗原成份)释放,刺激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这利于防止肿瘤细胞转移和复发。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适应证 微波消融治疗适合于肺癌、肝癌、肾癌、骨肿瘤、腹腔肿瘤以及肺、肝转移瘤等各种实体肿瘤。尤其适用于因年龄大(>75岁)、体质差、脏器功能不好等因素而无法耐受手术者。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单独应用微波消融或者配合手术、介入治疗、放疗以及化疗,不仅可以使早期肿瘤得到根治,还可以减少中晚期患者的肿瘤负荷,快速减轻痛苦和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体到肺癌来说,以下患者适合做微波消融治疗:局部根治性治疗适应证1.原发性周围肺癌: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不能手术切除或不接收手术或其它局部治疗后复发(如适型放疗),肿瘤最大径≤ 3.5厘米,且无其他部位的转移。上文提到的石大爷就属于这一类患者。2. 肺部转移瘤:某些生物学特征显示预后较好的肺内转移瘤(如肉瘤、肾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和肝细胞癌)。如果原发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可进行肺转移瘤的消融治疗。单侧肺转移病灶数目≤3个(双侧肺≤5个) ,多发转移瘤最大肿瘤的最大直径≤3 cm,单侧单发转移瘤的最大直径≤5 cm,且无其他部位的转移。姑息减少肿瘤负荷或减轻症状适应证治疗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减轻肿瘤负荷和减轻肿瘤引起的症状,如肿瘤最大径>5厘米,可以进行多针、多点或多次治疗,或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肿瘤侵犯肋骨或胸椎椎体而引起的难治性疼痛,不必消融整个肿瘤,对局部肿瘤骨侵犯处进行灭活,可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优势 1.定位准确,它可在CT的导向之下“指到哪,打到哪”,对正常组织损伤很小。 2.疗效可靠,它可有效“烧死”肿瘤细胞,使肿瘤变性毁损,肿瘤组织彻底坏死,故不容易复发。还可以进行适形消融,就是依据肿瘤的形状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3.微创无需开刀,被称为“杀癌不见血”和“针孔手术”。其风险较小,恢复快,副反应轻,经皮穿刺局部无需缝合,不留瘢痕,术后3~5天既可出院。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避免了大手术对全身“元气”的伤害。4.适应证广,对于无法手术切除,仍能进行治疗,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和肺功能差的患者,可以达到减瘤、姑息治疗、减缓疼痛、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这对于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十分有利。5.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可重复性强,如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分子靶向药物及化疗栓塞等,而且可重复治疗或分区治疗。对较大的肿瘤如一次治疗困难,可分多次进行微波消融。另外,如果肿瘤消融后有局部复发,可以再次消融,甚至可以重复消融3-5次。 6. 提高人体抗癌能力,微波消融毁损肿瘤以后会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这利于防止肿瘤细胞转移和复发。 7.费用较低,只有开胸手术费用的二分之一。哪些肺癌患者不适合微波消融治疗1、肿瘤距离肺门≤1cm、肿瘤距皮肤<2cm、无有效的穿刺通道者。2、肿瘤病灶周围感染性及放射性炎症没有很好控制者。消融病灶同侧恶性胸腔积液没有很好控制者。3、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小于50×109 /L和凝血系统严重紊乱者(凝血酶原时间>18S,凝血酶原活动度<40%)。4、肝、肾、心、肺、脑功能严重不全者,严重贫血、脱水及营养代谢严重紊乱无法在短期内纠正或改善者,严重全身感染、高热(>38.5℃)者。5、晚期肿瘤患者体质极度衰弱者、精神病患者不适合微波消融治疗。微波消融手术的局限性 微波消融治疗发生某些并发症也是在所难免的,如出血、气胸、胸腔积液、咳血、疼痛、感染、邻近器官的热损伤、穿刺处烧伤等,但这些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另外这些并发症通常经过对症治疗后多能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最后,叶欣主任补充道,微波消融是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手段,要同其他治疗手段或者药物相结合应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它可以帮助早期肿瘤患者摆脱肿瘤,虽然不能完全根治中晚期的恶性肿瘤,但也像一把刺向癌瘤的“利剑”,能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带瘤生存”的愿望成为现实。典型病例举例:例1 ,男68岁,左肺癌(大细胞),肿瘤3.0×2.6厘米。因为严重糖尿病不能手术,选择微波消融术。1.肿瘤(箭头示)微波消融前。2. 在CT引导下,微波消融针插到肿瘤内(箭头示)进行消融。3.消融后即刻。4.消融后12月,肿瘤成为疤痕(纤维化,箭头示)。5. 消融后24月,肿瘤进一步缩小,几乎消失(很小疤痕,箭头示)。例2 ,男,76岁,左肺癌(腺癌),肿瘤3.0×3.5厘米。因为心肺功能差不能手术,选择微波消融术。1.肿瘤(箭头示)微波消融前。2. 在CT引导下,微波消融针插到肿瘤内(箭头示)进行消融。3.消融后即刻。4.消融后3月,肿瘤周围渗出(箭头示)。5. 消融后12月,肿瘤变成空洞(箭头示)。6. 消融后24月,肿瘤空洞缩小(箭头示)。7.消融后36月,肿瘤空洞进一步缩小,肿瘤消失(箭头示)。例3 ,女,70岁,右肺癌(鳞癌),肿瘤5.0×4.6厘米。因为严重肺气肿不能手术,选择微波消融术。1.肿瘤(箭头示)微波消融前。2. 在CT引导下,两个微波消融针插到肿瘤内(箭头示)进行消融。3.消融后即刻。4.消融后12月,肿瘤缩小50%(箭头示)。5. 消融后24月,肿瘤进一步缩小80%(箭头示)。6. 消融后48月,肿瘤进一步缩小,几乎消失(很小疤痕,箭头示)。例4 ,男,82岁,左肺癌(腺癌),肿瘤3.2×3.5厘米。因为严重肺气肿不能手术,选择微波消融术。1.肿瘤(箭头示)微波消融前。2. 在CT引导下,微波消融针插到肿瘤内(箭头示)进行消融。3.消融后即刻。4.消融后3月,肿瘤缩小(箭头示)。5. 消融后9月,肿瘤进一步缩小50%(箭头示)。6. 消融后12月,肿瘤进一步缩小(箭头示)。7.消融后24月,肿瘤进一步缩小80%(箭头示)。8. 消融后月,肿瘤进一步缩小,几乎消失(很小疤痕,箭头示)。例5 ,女,56岁,左肺癌(腺癌),肿瘤2.2×2.5厘米。畏惧手术,拒绝开刀,选择微波消融术。1.肿瘤(箭头示)微波消融前。2. 在CT引导下,微波消融针插到肿瘤内(箭头示)进行消融。3.消融后即刻。4.消融后12月,肿瘤缩小(箭头示)。5. 消融后24月,肿瘤进一步缩小80%(箭头示)。6. 消融后36月,肿瘤进一步缩小(箭头示)。7.消融后60月,肿瘤进一步缩小,几乎消失(箭头示)。例6 ,女,68岁,左乳腺癌术后5年,左肺转移。肿瘤2.2×2.0厘米,化疗6个疗程,无效,选择微波消融术。1.肿瘤(箭头示)微波消融前。2. 在CT引导下,微波消融针插到肿瘤内(箭头示)进行消融。3.消融后即刻。4.消融后12月(箭头示)。5. 消融后24月,肿瘤缩小(箭头示)。6.消融后36月,肿瘤缩小,几乎消失(箭头示)。例7 ,男,58岁,结肠癌癌术后2年,双肺转移。三个肿瘤,化疗+靶向治疗6个疗程,无效,选择微波消融术。1.2.肿瘤(箭头示)微波消融前。3.4. 在CT引导下,微波消融针插到肿瘤内(箭头示)进行消融。5.6.消融后12月(箭头示)。7.8. 消融后24月,肿瘤缩小,几乎消失(箭头示)。专家简介:叶欣,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主任、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生物靶向治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微创治疗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消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地区影像引导下肿瘤微创治疗协会理事、山东省医学会细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医师协会综合/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医师协会肿瘤消融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中国主编、《国际肿瘤学》、《中国癌症防治》、《中国肺癌》、《中国临床康复》、《中国医药科学》、《中国医学前沿》、《山东医药》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hermia、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Thoracic Cancer审稿人。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主编肿瘤学著作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3项。他在恶性肿瘤微波消融、肿瘤化疗、生物治疗与研究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应用微波消融治疗早、中、晚期肺癌方面的领军人物。他对肝癌、胰腺癌、肾癌的微创治疗有独到之处,是我国著名的肿瘤微创治疗专家。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下午(中心院区)全天;周三上午(东院区)。
来源于丁香园,作者:月下荷花癌症幸存者的定义指自诊断癌症之日起,仍能保持正常生活的癌症患者,概念中正常生活的范围囊括了患者的家庭、朋友和护理人员。癌症幸存者,包括长期幸存者在内,其健康状态比未患癌症的普通人群差,这与癌症诊断时间长短没有关系。除了复发风险和第二肿瘤风险增加外,癌症幸存者的非癌症死亡率也很高,最常见的病因是心肺疾病。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 10 年以上的幸存者,首要死亡原因是冠状动脉性疾病。纵膈放疗和全身化疗可以诱导迟发性心血管副作用,如心肌梗塞和心功能不全。癌症幸存者较普通人群发生第二肿瘤的风险增高,因为癌症幸存者中有吸烟和饮酒等生活方式的人超过 35%。其它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如体重过重、体力活动过少等也增加第二肿瘤的发生风险。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肿瘤,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但是癌症患者通过健康生活是否能获得生存获益,以及怎样才叫健康生活?美国的 Vijayvergia 博士近期在 J. Pers. Med 杂志上发文介绍了生活方式对癌症幸存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明确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癌症幸存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长期健康影响深远。生存治疗生存治疗的重点是保证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疗后拥有健康有益的生活,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经济等主题。生存治疗有四个基本要素:监测癌症复发和第二肿瘤、监测癌症及其治疗在医学和心理方面的迟发作用;预防癌症复发和第二肿瘤以及癌症治疗的迟发作用;对癌症及其治疗造成的结果进行干预;初级医师与肿瘤医师加强治疗合作。每个要素都很重要,以确保癌症幸存者能得到综合性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由于长期幸存者不断增加,大量文献描述了生活方式对幸存者的影响。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性研究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对某些癌症治疗的副作用具有改善作用,对疾病复发也有改善作用并可改善总的健康结局。生活方式干预是生存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队列研究显示对某些类型的肿瘤,体力活动或健康饮食能影响幸存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特异性结果和总的健康结果。1. 减肥体重超标是多种癌症的风险因素,与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食管癌和胰腺癌的关系最密切,肥胖还增加肝癌、宫颈癌、卵巢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侵袭性前列腺癌风险。体重和癌症风险间关联的分子机制有多种,包括低级别慢性炎症的影响、瘦素和脂联素增加的影响、激素和生长因子水平改变的影响、胰岛素拮抗的影响,以及 PI3K-AKT-mTOR 信号途径改变的影响等等。不幸的是,很多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因为治疗原因体重会进一步增加,据估计约 70% 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幸存者超重或肥胖。癌症幸存者肥胖会影响癌症相关结果,有前瞻性研究证实 BMI ≥ 40 kg/m2 患者的癌症相关死亡率增高,男女分别为 52% 和 62%。关于女性乳腺癌治疗后体重增加对疾病影响的研究最多,患者体重增加与较高的癌症特异性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有关。死亡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包括根据体重调整后化疗剂量减少、因为肥胖而选择侵袭性较小的治疗。但也有试验数据显示如果完全根据体重给予足量化疗反而增加死亡率,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关于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也有数据显示肥胖对生存有不利影响,患者基线水平 BMI >35 kg/m2 时结肠癌复发或第二肿瘤风险增加,增加癌症特异性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但也有试验不支持这一结果。有 meta 分析表明肥胖导致前列腺癌患者癌症特异性死亡率增加 20%,BMI 每超过正常的 5 kg/m2 时,增加复发风险 21%。同时肥胖还增加侵袭性前列腺癌风险,肥胖患者诊断前列腺癌时多为进展期。诊断癌症后体重的变化与健康结果间关系的研究较少。WINS 发现低脂饮食可降低体重 6 lb,绝经后乳腺癌幸存者复发风险 减少 24%,对激素受体阴性幸存者影响最大。目前尚无随机试验评估诊断癌症后体重减轻对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结果的影响,只有几个观察性研究显示诊断结肠癌后,如果患者体重下降,可以延长生存。目前正在研究减轻体重能否改善某些类型癌症的结果,ENERGY 试验的研究对象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研究减轻体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有研究正在评估诊断结直肠癌后减轻体重干预对幸存者的影响;此外在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儿童癌症幸存者中也在进行减轻体重干预的研究。虽然在体重、减轻体重和癌症特异性结果的相关数据间存在矛盾,但对幸存者来说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获得并维持健康体重(BMI 18.5–25 kg/m2),使最终总的健康结果最大化。ACS 指南推荐通过均衡生活获得并维持健康体重。对大多数幸存者来说,减轻体重要等到癌症相关治疗完成后才能开始。如果癌症幸存者体重超标,每周减重 2 磅是可接受的,且不受治疗影响。癌症治疗结束后,需要通过饮食、体力活动和行为方式联合来减轻体重。限制高热量食物和饮料摄取、增加体力活动是必需的。体重减轻 5%-10% 对患者的健康和心血管方面有益。大部分肿瘤科医师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因此推荐患者可采用减轻体重工具或是咨询专业人员。例如最近 ASCO 发布了一个管理肥胖的工具,内容包括能量平衡方面的相关知识,及其与癌症风险的关系,同时还提供工具、指南和相关资源帮助患者应对肥胖。ASCO 对肥胖研究给予了大量财政投入,尝试明确肥胖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改善癌症患者和幸存者的肥胖治疗。NCCN 幸存者指南也发布癌症幸存者体重管理指南。AICR 也专门为患者提供文字材料指导体重管理和减轻体重。2. 癌症幸存者的膳食和膳食补充剂很多研究对癌症幸存者的饮食习惯、饮食对癌症相关结果和总死亡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普通人群相似,脂肪和能量摄入的减少与较低复发风险和死亡相关。但 WHEL 研究显示低脂饮食和高水平蔬菜、水果、纤维的摄入对乳腺癌无复发生存无明显影响。要注意该研究中癌症幸存者的体重无变化,说明单纯饮食结构改变不足以影响癌症特异性结果。也有研究涉及饮食结构对结肠癌结果的影响。CALGB 89803 研究中摄入较多西化饮食者复发风险和死亡率更高;Meyerhardt 等也发现糖负荷影响无病生存和总生存,体重超标或肥胖(BMI ≥ 25 kg/m2)结肠癌幸存者中高糖负荷与较短的无病生存相关;前列腺癌患者饱合脂肪摄入与较差的生存相关,而单不饱合脂肪摄入则改善临床结果。已有研究证实癌症幸存者采用健康饮食可以延长生存,但大约 50%–70% 幸存者的饮食没有达到指南饮食要求。ACS-SCS II 研究显示只有不足 20% 的癌症幸存者能达到 5A 饮食推荐。缺乏相关信息是健康饮食的最大障碍,主要是因为医师们很少和癌症幸存者探讨饮食习惯对生活质量和癌症结果的影响,只有 10% 的癌症幸存者报告曾得到过医师关于饮食和锻炼的建议。医师们缺少时间是妨碍进行相关建议的主要原因。癌症治疗结束后许多癌症幸存者对膳食补充剂产生了浓厚兴趣。据报道 64%–81% 的患者使用膳食补充剂,15%–30% 的患者在癌症诊断后就开始膳食补充剂治疗,但是否获益仍有待商榷。有研究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补充多种维生素并不能改善复发风险、癌症特异性死亡率或总死亡率,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结肠癌和肺癌,甚至有研究显示患者在补充倍他胡萝卜素后肺癌发生率增加了 18%。SELECT 研究中给予男性补充硒和维生素 E,反倒增加了糖尿病和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有研究显示低维生素 D 水平对许多种癌症有预后作用,然而 WHEL 研究没能证实补充维生素 D 对癌症结果有影响。健康的习惯对癌症预防非常重要,癌症幸存者应改善其生活方式和习惯,其中就包括饮食习惯。营养评估应当是整体治疗计划的一部分,在诊断之初就开始执行,在治疗结束后也应继续贯彻执行。ACS、NCCN 和 AICR 发布了适用于癌症幸存者的营养和饮食方面的指南或推荐,推荐癌症幸存者应当通过食物获取所需营养,而非靠膳食补充剂来获取。癌症幸存者的饮食模式应是富含蔬菜、水果和全麦食物,每天至少食用 2.5 杯的蔬菜和水果。NCCN 推荐癌症幸存者每日都要摄入蔬菜和水果,并限制添加脂肪和糖的食物、加工食物、红肉和酒精,同时还要评估摄食量、夜宵和家庭外就餐模式。AICR 和 NCCN 推荐富含蔬菜、水果和全麦食物,要少摄入动物蛋白,推荐饮食中的脂肪最好是植物和鱼类来源,要少摄入红肉。ACS 和 NCCN 不倡导使用膳食补充剂,除非存在明确的某种物质缺乏或存在饮食摄取缺陷。ACS 支持癌症治疗后、不能通过饮食满足营养需要的癌症幸存者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由于缺乏明确的获益,补充维生素 D 仅适用于保证骨健康或其它普通健康的需要。3. 癌症幸存者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和运动对癌症幸存者的生活质量有正面影响,影响患者对复发的恐惧、自我评价、良好情绪、性欲、睡眠紊乱、社会功能、焦虑、虚弱和疼痛。研究显示体力活动和运动能降低早期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癌症特异性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但高达 66% 的癌症幸存者未达到体力活动标准,达标者的生活质量更佳。中等至高强度的活动,如每周三小时的散步、骑自行车或游泳,能减少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另有 meta 分析显示体力活动还能降低乳腺癌复发。CALGB 89803 研究显示每周 6 小时及以上的体力活动能减少 III 期结肠癌 50% 复发风险,并改善总生存,还有研究表明要想获得明显的生存获益,每周需 9 小时及以上的体力活动。前列腺癌幸存者如果每周进行至少 3 小时的高强度体力活动就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除了有氧体力活动,拮抗训练对某些癌症幸存者也有益处。以前乳腺癌幸存者出现淋巴水肿或具有淋巴水肿高风险时,常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患肢使用、避免负重,以减轻淋巴水肿或降低淋巴水肿风险。但 PAL 研究则显示有淋巴水肿的乳腺癌幸存者若采用逐渐增重的负荷训练可以减轻水肿症状并增加患肢力量。对有淋巴水肿风险的乳腺癌幸存者,负荷量逐渐增加的负荷训练并不增加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所以在正确的监督管理下的拮抗训练是安全的,并有潜在获益。体力活动还可能改善治疗相关副作用。例如负重训练,特别是拮抗训练,对骨骼的矿物质密度非常有益,无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妇女,而且每年还可逆转椎骨和股骨颈 1% 的骨流失。这一点对使用内分泌治疗的癌症幸存者来说尤为重要,因其骨质疏松风险明显增加。芳香化酶抑制剂(AI)可诱导关节痛,这是乳癌幸存者进行辅助性内分泌治疗时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前瞻性研究证实体育运动可以改善 AI 诱导的关节痛,是费用低廉的增加治疗依从性的方法。规律的体力活动对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慢性疲劳也有帮助。有研究证实中等体力活动能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和化疗后的疲劳感发生率,如果能够达到体力活动要求,这一点也适用于结直肠癌幸存者。此外 meta 分析证实规律参加体力活动对各种癌症、化疗和放疗相关疲劳感都有减轻作用。关于体力活动和运动对癌症患者的保护作用的机制说法不一。规律体力活动可能改变免疫功能、氧化性损伤,改变对癌症代谢有影响的胰岛素轴。运动训练能减少促进肿瘤发生的 COX-2、iNOS 和 TNF-α的产生,因此运动训练具有抗炎和抗增殖作用。但对癌症幸存者来说某些因素会影响体力活动,部分与以往的癌症治疗相关。结肠癌幸存者 15%–40% 都报告有奥沙利铂引起的持续的神经毒性作用,甚至可持续到辅助治疗结束后 6 年。肺癌治疗常常影响肺功能,因此会影响患者对运动的耐受程度。接近 90% 的癌症患者经历过疼痛,大约 20%–30% 的患者存在因癌症或治疗引起的慢性疼痛。此外医师较少向癌症幸存者推荐运动,这可能是因为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推荐恰当的体力活动类型、强度、频度以及持续时间,用以改善癌症或治疗相关结果。除了缺少相应指南,医师也没有太多时间与幸存者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带来的获益。这些都妨碍癌症幸存者对运动和体力活动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体力活动不太受限的癌症幸存者应当在标准指南的指导下进行活动。癌症幸存者进行新的体力活动项目或是幸存者本身在进行运动时发生副反应事件的风险为中高危时,应考虑接受正规康复训练指导。ACS、NCCN 和 ACSM 指南推荐没有明显运动功能受限的癌症幸存患者,每周至少要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是至少 75 分钟的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应均衡分布,此外每周要进行 2-3 次拮抗或是力量训练。大部分幸存者的随意运动不能达到指南中的运动要求,这就需要(医师)制定体力活动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包括逐渐提高体力活动量并变换活动的类型。4. 戒烟普通人群可以从戒烟中获益,对癌症幸存者益处尤其多,吸烟对癌症结果有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诊断肺癌后继续吸烟可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复发,早期肺癌患者吸烟和不吸烟者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33% 和 70%。既往吸烟史对结肠癌 (患者的生存) 也有影响,(xx)明显缩短无病生存,在头颈癌、膀胱癌中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虽然大多数癌症幸存者治疗后不再吸烟,但大约 15% 的幸存者仍继续吸烟。医疗工作者的推荐对患者行为的影响很大,很多癌症幸存者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戒烟推荐和戒烟干预措施中获益。癌症幸存者每次就诊时都应接受是否吸烟的评估,并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戒烟。戒烟的方法很多,美国公共健康服务戒烟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采用 5A 方法(询问、建议、评估、支持、安排),治疗推荐包括行为疗法和药物共同干预,FDA 批准的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治疗。国家戒烟热线和社区戒烟项目也是癌症幸存者寻求戒烟帮助的重要去处。戒烟能改善(患者的)癌症和总的健康结果,因此 NCCN 生存指南推荐所有癌症幸存者应将戒烟作为常规治疗措施,并发布了相应的戒烟指南。ASCO 也发布指南指导戒烟,ACS 的戒烟指南可在其网站上阅读。结语大量证据表明生活方式能影响癌症相关结果,不论是生活质量还是预后。肥胖、不良饮食、活动过少和持续吸烟对癌症幸存者有不良影响,而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改善不良影响。但体力活动的具体模式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还需评估生活方式调整和健康行为对癌症结果影响的生物学机制。当患者们意识到癌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医师的相关推荐,那么他们对生活方式改变的接受程度会比较高。所以生活方式推荐是癌症幸存者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应纳入整个治疗计划中。这将对患者长期健康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什么是射频消融?一般采用局麻, CT 扫描定位,按测定的距离和角度对肿瘤进行(经皮)穿刺,将电极针刺入肿瘤中心后,展开电极,开始进行射频消融。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局部加温至 39-40 ℃可使癌细胞停止分裂,达 41-42 ℃时可致癌细胞死亡或引起其DNA损伤, 49 ℃以上发生不可逆的细胞损伤。集束电极射频电极发出高频率射频波,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所产生的热量可使局部温度达到 90℃以上,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二、射频治疗的优点1.射频消融针纤细,外鞘直径只有2mm ,造成的创伤极轻,痛苦极小,并发症极少。2.与放、化疗比,毒副反应小,并且不用担心肿瘤对治疗是否敏感,疗效高,可以重复做。3.快速治疗、一次即可。4.可同步进行放、化疗,赢取肿瘤综合治疗时间。5.射频消融的针道消融技术杜绝了针道转移的隐患,是氩氦刀等治疗手段所不具备的。三、射频消融常见疑问1. 穿刺会不会引起气胸和癌细胞的针道转移?人们担心对肿瘤穿刺后,拔针的过程中,会把癌细胞带出,造成针道转移,射频消融的针道消融技术就是在肿瘤消融治疗的过程中,对针道一路进行高温消融, 杜绝了针道转移的隐患。同时,针道消融还具有止血、防止肺漏气造成气胸的好处。2. 治疗过程中痛苦吗?绝大多数患者没有痛苦,仅有出汗,少数肿瘤靠近胸壁或纵隔的,有疼痛感,可以静脉麻醉或止痛药减缓疼痛。3. 年龄大的患者能否 接受治疗?因为射频消融微创,非手术,同时不像放化疗那样毒副作用很大。属“绿色治疗”,因此适合不能耐受手术及放化疗的老年患者。4. 中心性肺癌能否采取射频消融治疗?中心性肺癌靠近大血管及支气管,因此许多人包括专业医务人员担心射频消融穿刺及治疗可能会损伤血管及气管,导致导致严重并发症。我们凭借精准的穿刺技术和丰富的射频消融治疗经验,有选择地对大多数中心性肺癌病人进行治疗。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可明显缓解咳嗽,咳血等症状,并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肿瘤的发展。5. 大肺瘤能采取射频消融治疗吗?可以。直径 4cm以内的肺肿瘤单点一次消融即可。大于4cm的肿瘤采取多点、多次消融同样可以达到消融灭活的目的。6. 肺癌晚期已有转移,射频消融治疗还有意义吗?肺癌晚期是全身性的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肿瘤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是针对可见肿瘤实体的直接灭活,如射频消融治疗和放疗等等。全身治疗是通过药物对全身进行治疗,年老体弱的患者可以采用中药。好比现代化战争,不会开始就派兵与敌方直接展开阵地战,而是先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如导弹先将敌方大部队一次性大规模消灭,然后派地面部队对散兵游勇进行剿灭。肿瘤的治疗就像一场战争,可以用射频消融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把可见的能做的肿瘤一次性消融灭活,不仅快速有效,而且对身体的影响小,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然后经过短期恢复修养,很快进入药物治疗,对体内其它潜在的癌细胞进行剿灭。另外患者身体许可的情况下还可结合放疗,对射频消融不能达到的肿瘤(如纵壁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放疗。这是对晚期肿瘤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新概念。7. 对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晚期病人怎么治疗?仍然可以采取射频消融。其意义在于减瘤,缓解肿瘤生长,减轻肿瘤的症状和痛苦,配合靶向药物及中药治疗仍然可以延长生命,减轻痛苦。8. 有心脏病、肺病、糖尿病等的肺癌病人能耐受射频消融治疗吗?可以,因为射频消融治疗极度微创,对身体损伤及影响小。因此有慢性病和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通常都是能够耐受射频消融治疗的。9.射频消融有无副作用?射频消融如果手术成功,没有副作用。极少数的病人会出现并发症如穿刺部位血肿等,但发生率极低。
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非小细胞肺癌占80%以上,其5年生存率只有15%。手术切除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I--IIIA期手术5年生存率在67%--19%。约三分之一的病人确诊时病期较晚或因并发症而失去任何手术的机会。这些患者主要选择单纯放射治疗或合用化疗,I、II期肺癌根治性放疗的缓解率为33%--61%,5年生存率为0--42%,复发率却达6%--70%。晚期患者以化疗为主或联合放疗。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生存的改善率为12%--15%,可见系统化疗对早期病变难以奏效。对众多不能手术切除或放疗的病人,有必要选择替代疗法以最大限度地破坏肿瘤组织。 影像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Imaging 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微创治疗手段,已被用于包括肝,肾,骨和肾上腺等各种实体肿瘤,并得到临床研究的高度评价,人们开始认识到射频消融属于治愈性手段。NCCN2009肝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已经将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并列为可切除性肝癌的治疗选择之一,各种消融疗法中以射频消融最为常用。 近年来,世界各地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临床实践不断增加,射频消融用于治疗肺肿瘤,是在动物实验研究之后,2000年用于肺癌临床,从肺组织结构特点和临床疗效上认识到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优势。射频消融不仅用于局部控制肿瘤,而且被用于缓解全身症状。NCCN2009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对于淋巴结阴性,拒绝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者,特别是孤立的周围病变≤3cm可选择射频消融。本文介绍射频消融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一、射频消融的治疗技术 射频消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插入到肿瘤内部的电极与体外电极板之间构成电流回路,利用200--500kHz输出功率10--300W的射频交变电流,激发肿瘤组织中的离子高速旋转,摩擦产热。当肿瘤组织加热超过50℃5分钟、70℃以上即刻产生凝固性坏死。由于肿瘤一侧电极的电流密度远远大于体外电极板,肿瘤内部产生大量的热能,肿瘤组织因蛋白凝固而死亡。射频消融通过测温反馈,使计算机自动控制在最佳温度50--100℃范围内,防止组织加热超过100℃沸腾产气,超过115℃产生焦化炭化而影响治疗。为了使肿瘤组织细胞完全死亡,消融的范围应该包括临近肿瘤0.5--1cm的肺组织。 射频消融系统由射频发生器,肿瘤电极和体外电极板构成,目前有国内外多家型号的设备可供选择。射频发生器应具备测温反馈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功能。肿瘤电极对于提高疗效至关重要,好的肿瘤电极应具备下列特点:(1)配备穿刺引导和支撑系统便于准确命中靶点;(2)多极电极适形释放功能,可根据肿瘤形状调节电极的长度达到治疗范围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3)具备注射功能可注射盐水或者药物以增加疗效。 射频消融主要采用CT影像引导,不仅因为CT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和空间显示功能,较好地引导和监控治疗过程,还因为肺肿瘤与周围含气肺组织具有一定的对比度。通常采用局部麻醉,穿刺路线的选择与穿刺活检术相同,治疗中,CT监控到肿瘤周围的肺组织出现毛玻璃样改变,即可以结束射频消融治疗。二、射频消融肺癌的实验研究 1995年Goldberg等首先将射频用于兔肺的消融实验,消融后即刻CT显示为均匀不透明圆形区域,三天后密度进一步增加。病理学上消融中心区为纤维成分,炎症反应包绕该中心区,显示为充血和水肿。十天后,中心部密度减低甚至空洞,周围包绕纤维肉芽组织。由于肺组织的电流阻抗比肝组织高,凝固范围明显小于肝,加上正常肺组织阻止热传导,形成一定的“保温效应”,而热量容易在肿瘤组织内蓄积,提示射频消融有利于在肺肿瘤发挥作用。核磁共振影像也证实射频消融肺组织早期中心部为凝固性坏死无血管强化,周围组织有环形强化。凝固坏死经过数月逐渐吸收消失。射频消融兔肺的移植性肿瘤,肿瘤坏死率超过95%,但是仍有43%的治疗边缘有肿瘤残存。当射频消融到肿瘤边缘,温度达到51.4--72.6°C即可以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证实射频治疗的效果。FDG-PET检查显示治疗区域葡萄糖代谢显著减少,延迟期可以区分周围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提示PET/CT可以用于评价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建议射频消融4周后进行代谢学检查,可以区分肿瘤或炎症。随着治疗技术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肿瘤完全消融的几率不断增加。三、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治疗肺肿瘤是一项临床应用的新技术,自Dupuy等2000年报告3例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以后,已经有大量文献报道。(一) 病例的选择 射频消融微创治疗最终控制局部肿瘤,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射频消融作为缓解病变的措施:化疗前减少肿瘤的负荷;缓解由于肿瘤浸润生长造成的局部症状,如胸痛,胸壁疼痛或呼吸困难;缓解骨转移的疼痛;肿瘤复发不适合再次放疗或手术。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癌,最适合肿瘤直径≤3cm,由于心肺功能差,或有严重的合并症而不能够手术,或者患者拒绝手术切除。经皮穿刺活检或经支气管肺活检病理学证明为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少量小细胞癌。分期包括I~IV各期。有1/3病例射频消融初治时接受过放疗、化疗,因治疗失败而选择射频消融。患者无凝血功能紊乱和远处转移。射频消融主要针各肺实质内的周围性肿瘤,对于部分肿瘤接近重要器官如心脏、肺门,仍可以安全地完成治疗。随着治疗技术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对孤立性周围型肺癌的治疗范围可以考虑增加到5cm。(二) 射频消融的实施 肺癌的射频消融患者主要在局麻下中度镇静止痛保持清醒,CT的引导下实施。将消融电极穿刺插入肿瘤中心,根据肿瘤形状适形释放微电极。CT确认消融电极的位置,并避免穿入邻近重要器官。射频消融的治疗过程通常以靶点测温反馈计算机自动控制,治疗功率从低到高,根据肿瘤的大小,治疗过程需要10--30分钟,治疗完成后,拔出射频探针,密切观察有无气胸等并发症。对单发病灶或者多发病灶进行多次重复治疗。(三) 肺癌射频消融后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 肺组织的解剖特征适合消融有效地发挥作用。肿瘤周围的正常肺组织属于高电阻抗,肺泡含气结构具有保温效应。因此,射频产生热能滞留在肿瘤内部促进温度升高。周围肺组织内直径≥3mm的大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具有降温散热效应,射频消融并不损伤这类血管。而肿瘤边缘的这类血管由于散热效应,容易造成肿瘤残存。 肿瘤消融后即刻CT平扫,消融区为低密度改变,肿瘤周围组织呈现毛玻璃样改变,一周后,变得致密呈肺炎样改变。增强CT治疗区域显示低密度无强化,病灶内有空泡腔。病理表现为射频热损伤,肺组织血流量增加而充血,炎性充血、肉芽组织增生,癌细胞死亡,失去生长能力,说明热能可以有效地消融或毁坏肺癌组织。消融后2个月强化CT扫描显示肿瘤无强化区域较原始肿瘤增加50%至一倍。消融后3个月内CT检查,消融范围往往超过原有肿瘤,这反映出消融超出肿瘤边界,到达病变邻近的正常肺组织。治疗后3个月左右该区域应该回缩到原来的大小。但是如果3个月之后消融区域还继续增加,并且病变出现强化,提示消融不彻底,肿瘤复发。原发性肺癌消融后手术切除标本中,65%--87%的肿瘤细胞死亡,特别是肿瘤≤2cm时,癌细胞更容易达到完全死亡。(四)射频消融的疗效评估 射频消融导致肿瘤坏死和炎症反应,治疗范围往往超过肿瘤本身。影像学上肿瘤范围短时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慢慢缩小。由于坏死组织要经过一段时间吸收,甚至一直存在,临床上难以用手术切除的标准,甚至用放化疗的疗效标准去评估消融的疗效。 消融后几个月内单靠CT平扫测量密度,很难判定肿瘤否是被完全灭活。常用强化CT,PET/CT或者活检组织学来评价射频消融的疗效。消融后即刻强化CT显示消融区域无强化,PET/CT显示肿瘤消失无代谢。肿瘤直径≤3cm的完全坏死率为69%--100%,肿瘤直径超过3cm的为23%--39%。FDG-PET/CT检查,肿瘤直径≤3.5cm者消融比较彻底,直径≥3.5cm肿瘤往往有残留。3个月内细针活检,肿瘤坏死,玻璃样变,纤维化瘢痕形成,炎性细胞浸润。(五)射频消融后手术切除的研究 射频消融后手术切除能够了解射频消融是否彻底,可以评估射频消融范围。Nguyen等对8例I或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前瞻性研究表明38%的肿瘤被完全消融,87%的肿瘤大部失活。Ambrogi等对9名肺癌CT引导消融,两周后手术切除病理学显示完全消融率为67%。完全消融边缘以外平均8mm仍显示有消融作用,而周围肺实质没有组织学上的改变,证实了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六)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利用射频消融治疗肺肿瘤安全和有效,显示出发展势头。Herrera等报告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有效率为40%,病情稳定占60%,无疾病进展和死亡。Cosmo等报道射频消融治疗肺癌随访8个月局部复发率为2.5%。Kotaro等治疗99例胸部恶性肿瘤(3例原发和96例转移),一次治疗的完全消融率达到91%。约有9%的肿瘤局部复发或残留,均接受再次的射频消融治疗。Lee等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肺癌直径≤3cm完全坏死率较高,达到完全坏死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部分坏死者明显增加(19.7个月比8.7个月)。 射频消融联合放疗为不能手术患者提供了局部治疗机会,增加局部控制率和生存受益。Dupuy等报告了24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射频消融联合放射治疗,50%的病人存活两年以上,39%存活超过5年。Grieco等射频消融治疗联合体外放射治疗或近距离放疗治疗I期、II期肺癌,中位生存为19.5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7%,70%和57%。对失去手术机会的I期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的生存率分别为1年78%,3年36%,5年27%,中位生存29个月。对于早期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的生存率可以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拟。因此,对不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射频消融可能受益。 四、肺癌射频消融的安全性与并发症 与其他任何内外科治疗手段一样,射频消融也存在并发症。射频消融的并发症与CT引导下肺活检相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发生率15--45%,需要放置引流管者不超过20%。通常射频使用15--17G的消融电极针比活检针稍粗,气胸发生率并不比肺活检的35%高。冯威健等应用CT导向装置辅助射频消融电极穿刺,一次命中靶点,并发症较低特别是很少发生气胸。与射频消融治疗相关的胸腔积液、胸膜炎导致发烧19%。其他罕见并发症有肺炎,肺脓肿、血痰、肺部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测可能发生的致命性并发症包括大量的血胸、支气管胸膜瘘和空气栓塞,但未见报道。射频消融术中监测颈动脉超声,发现有微气泡形成,特别是肿块较大,输出功率较高,延长消融时间更容易发生。但是消融后的CT或MRI检查并没有发现临床异常。治疗中控制消融温度不超过100°C,可以减少气泡的发生。五、结语 射频消融无论单独应用还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成为失去手术机会肿瘤患者的治疗选择,已经显示其优势。手术切除仍然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当肿瘤≤2--6cm,预期能够得到完全消融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或者生长缓慢的孤立性肺转移癌,射频消融可以得到根治性效果。对于较大的肿瘤可行姑息性射频消融。与手术相比较,消融的优势包括可以精确控制,完全毁损,反复使用,控制病情和降低死亡率,成本相对较低,方法简便,甚至还可以门诊实施。射频消融在局部控制肿瘤及缓解全身症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今后,需要长期多中心对照试验研究,确立治疗原则,改进技术,监控治疗过程,严格治疗的适应症,预防并发症,使射频消融由替代性手段发展成为标准治疗方法。
1、什么是肝囊肿?肝囊肿通俗点说就是肝脏中的“水泡”,是肝脏内不含实体组织的空泡。绝大多数的肝囊肿都是先天性的,即因先天发育的某些异常导致了肝囊肿形成。后天性的因素,如人们染上了包囊虫病,在肝脏中便会产生寄生虫性囊肿。外伤、炎症,甚至肿瘤也可以引起肝囊肿。肝囊肿以肝右叶为多见,大小不一,小的仅数毫米,大者可达10厘米以上,呈球形或卵圆形,囊液多数呈透明液体或胆汁。单纯性肝囊肿大多属于先天性胆管囊肿,生长非常缓熳,部分为寄生虫性,也有一些可能因肝内胆小管感染、水肿或结石引起胆汁滞留所致。老年人的肝囊肿多数由肝组织退行性病变引起。多发性肝囊肿病人有时还合并其他内脏的囊肿,如伴发肾囊肿、肺囊肿及偶有胰囊肿、脾囊肿等。2、肝囊肿的症状及危害 肝囊肿早期无症状,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多由B超检查发现。肝囊肿增长速度缓慢,待囊肿长到一定程度压迫邻近脏器,可出现食后饱胀、食欲差、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压迫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者较少见。少数囊肿破裂,囊内出血,带蒂囊肿扭转可出现急腹症。囊内感染时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升高,体检时可有肝大或上腹肿块。 肝囊肿的危害中,约50%的患者合并多囊肾,可有高血压、血尿、肾区痛、肾功能不全等症状。肝囊肿的危害并发囊肿感染、出血、破裂、扭转时,表现为突发性腹部剧烈疼痛、高热,或出现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3、临床诊断肝囊肿主要依赖影像检查进行诊断。在影像诊断中超声检查最为重要。B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诊断肝囊肿经济可靠而非侵入性的简单方法。CT检查可发现1~2cm的肝囊肿,可帮助临床医师准确病变定位,尤其多发性囊肿的分布状态定位,有利于治疗。肝囊肿并不导致肝功能的异常。但有时为了鉴别诊断,作某些血液检查仍然是必要的。4、肝囊肿的治疗 原则上讲,对于肿瘤的治疗,当囊肿在<5 cm 而且又没有任何症状时,可以不做治疗,可定期复查B超,并观察囊肿大小的变化即可。若囊肿较大,超过5 cm 且有不适时,可以考虑治疗。(1)中医可以治疗肝囊肿,但是,疗效不一,服药时间较长。中、西药都不可能使囊肿消失或缩小。(2)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经腹或经腹腔镜囊肿开窗减压,开腹手术的缺点是创伤大、痛苦大、恢复慢、病程长、手术并发症较多。腹腔镜治疗病人需在全麻下接受治疗。(3)超声引导下囊肿的介入治疗 目前介入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B超或CT 的引导下,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用一根细针经过皮肤准确的刺入囊肿腔内,在引导导丝引导下将引流导管置于囊腔内(猪尾巴导管),先将囊肿里面的囊液抽干净,然后往囊腔里注射一定量的无水酒精,稍等片刻再将无水酒精抽出来,反复1~2次固定导管包扎,第2~3天各重复冲洗一次,之后拔除引流管就可以了。注射无水酒精目的是破坏掉囊肿囊壁细胞,使囊肿硬化不再生长。 介入治疗囊肿不用开刀,局部麻醉,穿刺针非常细,安全,痛苦小,疗效好,并发症非常少。介入治疗肝囊肿、肾囊肿、胰腺囊肿、卵巢囊肿疗效显著。对某些不适宜手术的特殊部位病变,甚至比手术更安全、有效。
转移性肝癌在肝癌发病群体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截至目前,转移性肝癌的治疗还欠缺规范,很多患者由于无法得到正确指导而失去治愈机会,花了不少钱却落得人财两空。也有不少患者因为庸医的乱下判决书而放弃求医,过早辞世,殊为可惜。根据我们的经验,特向转移性肝癌患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就医时参考。 1、如果原发灶确诊时(尤其胃肠道、胆道、胰腺、肺脏、乳腺、食管等部位肿瘤)并未发现肝转移迹象,必须在有效处理原发灶的基础上定期肝检查(建议至少每3个月作一次肝脏超声)。一旦发现肝转移迹象,应立即通过磁共振/增强CT等加以确诊。 2、如果原发灶确诊时已经发生肝转移,应视原发灶和肝转移程度选择合理治疗。如原发灶和肝转移均有机会行根治性手术,而且没有其它部位广泛转移,应选择原发灶切除+肝肿瘤切除术。如果肝肿瘤较小,或者肿瘤虽较小但数量较多(不超过6个),患者年高、全身一般情况差、或不愿意采取外科手术,也可选择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射频消融的治疗方式。如果肿瘤位置较好,射频同样可取得与外科切除相似的效果,而且造成的全身和肝脏损伤要远低于肝切除术。 3、如果原发灶根治性切除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肝转移,应尽量采取有根治潜力的治疗方式。如肿瘤较大(比如7cm以上),符合切除条件,则应首选肝切除。如果肿瘤较小,与胆囊等空腔脏器以及主要胆管存在少许距离,也可首选射频消融。 4、全身化疗因其疗效不确定性很大,故只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可做为主体治疗,除非患者已无法实施肝切除或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不分具体情况而单纯一遍遍化疗会使很多本可获得治愈的患者彻底失去治疗机会。 5、肝脏血管介入对于转移性肝癌疗效有限,通过反复介入达到肿瘤完全灭活者比例很低。如肿瘤尚有肝切除或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机会,应做为治疗首选。只有不具备手术或微创治疗条件后才可尝试血管介入。 6、放疗也是肝转移癌可选的治疗方法,前提是患者不能肝切除或射频消融,且肿瘤数目、大小、肝功能状况均适合。放疗的缺点是肝损伤较大、疗效不确切、治疗时间长,而且费用相对较高。 总之,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是比较多的,关键能否合理选择。肝切除或射频等微创治疗永远是治疗首选,次选放疗,血管介入做为最后选择。全身化疗可配合上述治疗进行,但须适可而止,不可过度。没有一种治疗可以包打天下,强烈建议多种治疗方法合理、科学及综合应用。
临床研究发现:病毒性肝炎约有l0%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50%可发展成肝硬变。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甲型肝炎因恢复快,预后好,不转变成肝硬变。 近年来的资料特别强调,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肝癌的重要性,至少有80%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资料证明,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患肝细胞肝癌的危险性为阴性人群的40倍。 近年来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的趋势。肝炎、肝硬变、肝癌3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有人称肝炎、肝硬变、肝癌是“肝病的三步曲”。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关专家指出,9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患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乙肝变肝癌诱因: 如果你感染了乙肝病毒,必须要牢记远离以下4点危险因素,才能避免肝癌的侵袭: 1.饮酒长期饮酒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可促进肝硬化或肝癌发生; 2.吃腐油陈腐的动植物油类具有毒性,可能致癌; 3.吃发霉食物当发现粮、油、奶类食品有霉菌污染时,禁止食用; 4.对待肝病听之任之。
射频消融是近年盛行的原发和转移性肺癌有效治疗新技术。该方法疗效确切(有潜力达到类似外科切除效果)、创伤轻微、恢复快、生活质量高、可重复进行,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与肝癌射频消融原理一样,肺癌射频消融也是通过高热原理,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彻底失去活性和转移潜能。目前肺癌射频消融所使用的电极针有多种类型,较常用者主要为“圣诞树样”或“伞状”电极,又以后者更符合肿瘤形态学特征、更为安全可控。一、肺癌射频消融适应证1、因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不能耐受手术者;或脏器功能正常而拒绝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或转移性肺癌。2、单个肿瘤直径尚无统一标准,原则上不>5公分。否则可能需要分次进行。3、一次性消融的肿瘤数目尚无统一标准,可根据患者全身及肺部状况以及肿瘤大小而定,2公分以内者一次性消融数量最好控制在6枚以内,伴有较大肺癌者数目酌减。4、原发性肺部肿瘤放、化疗不明显,可选择射频消融;5、为了防止放疗或化疗不敏感者肿瘤发生转移,对于符合条件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建议先行射频消融消灭可见肿瘤,然后再配合放、化疗,以免失去治愈机会。6、转移性肺癌可根据原发肿瘤部位及生物学性状决定是否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7、肝脏肿瘤对现有化疗药物欠敏感,因此对于肝癌肺转移者建议直接射频消融或联合放疗8、肝移植后肺转移二、禁忌证1、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衰竭者( 心、脏、肺及肾脏) ;2、肺门病变伴有较大空洞者3、中心型肺癌合并严重阻塞性肺炎者4、肺癌转移到颈、胸椎, 椎体破坏严重、有截瘫危险者5、肺部弥漫性转移病灶或双肺广泛转移瘤6、肺以外其他重要脏器广泛转移三、并发症 肺癌射频消融治疗并发症并不高,患者术后会有诸如“射频后类感冒样综合征(发热、纳差、乏力等)”,咳嗽、穿刺部位疼痛等反应,这是正常症状,一般一周左右即可消失,个别患者恢复时间相对较长。需特殊处理的较严重并发症一般在3-5%左右,不排除极端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主要包括:1、气胸: 多为电极针穿刺所致, 高龄、肺气肿者更易发生, 可发生在术中或术后。少量气体可不予处置而自行吸收, 有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的较严重气胸可通过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解除。2、胸腔积液: 多与胸膜受刺激有关。少至中等量胸腔积液多可自行吸收,无明显症状。如积液严重,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可通过胸腔穿刺引流解除。少数患者也可能发生血胸,这与穿刺针道出血有关,一般保守治疗即可控制,极少数需通过胸腔镜或栓塞治疗止血,无效者可能需开胸手术止血。3、咯血: 多发生在中心型肺癌患者, 该型肿块常包裹或与支气管及大血管相黏连,穿刺时有可能损伤血管而发生咯血,一般保守治疗即可控制,极少数需通过内镜或栓塞治疗止血,无效者可能需开胸手术4、心包积液:热刺激心包有可能发生心包积液,如症状明显应尽早心包穿刺等处理。5、肺部感染:如患者长期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消融后可能发生肺部感染或消融灶感染,可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或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四、疗效评价: 国内外目前尚无标准疗效评估方式,不少学者仅评估肿瘤缩小率,这是不够科学的。应以肿瘤射频后完全坏死率、复发率及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 Marcallo 等通过射频消融治疗54例64 个肺肿瘤,其中40 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和24 例肺转移瘤, 平均直径为2.4 cm。CT 随访结果显示总治疗有效率为61.9%, 其中肺转移瘤的治疗有效率为70.8%, 直径小于3 cm 的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9.7%。平均存活时间为17.3 个月, 平均无瘤期为12.9 个月。赵恒军等报道射频消融治疗肺癌60 例, 治疗后肿块缩小者55 例( 占91.7%) , 术后发生骨转移者1 例, 原位复发者2 例, 肺内转移者2 例。周围型肺癌的有效率为97.9%( 47/48) , 中心型肺癌的有效率为33.3%( 4/12) 。赵健等报道了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组42 例, 常规放化疗治疗组38 例。结果显示: 综合组和常规组的KPS 改善率分别为25.87%和10.52%, 稳定率分别为42.86%和36.84%, 恶化率分别为28.57%和58.63%; 综合组KPS 评分优于常规组。原发灶局部复发率综合组( 28.57%) 显著低于常规组( 50.00% ) ; 中位生存期综合组16 个月, 常规组14 个月; 1、2、3年生存率综合组( 63.53%、31.99%、21.33%) 稍高于常规组( 53.50%、29.13%、16.18%) 。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恢复快捷。与外科切除相比,损伤更轻微,部位良好和大小合适者效果与外科切除无明显差异,而且可以一次性消灭多枚。与胸腔镜下肺肿瘤切除相比,应用范围更广。与放射治疗相比,治疗时间短,无放疗后全身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等并发症,费用仅为放疗的一半左右。因此,射频消融无疑是肺部肿瘤可以首选的治愈性方法之一,与外科切除、放疗、化疗等方法合理搭配应用将极大提高肿瘤控制率,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