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提出春季养生的一个理念:“广步于庭”。意思是说,春天的时候,在院子里多走走。为什么?用中医的思维分析,有什么样的道理吗?用草木做例子,冬天的时候,树木会把营养成分都回收聚拢到根部,到了春天才重新向上、向外转运,发芽、长叶、开花。人的气血也是这样,冬天的时候由于人们活动相对较少,大自然气温低,导致气血深藏体内,到了春天,需要再通过一种舒缓的形式将气血调动出来,布散周身,而散步是一种好方法。雨水是冬天的冰雪化为春水的意思,这个节气之后,地气变暖,惊蛰是蛰伏的小虫子动物都开始苏醒的意思,这个节气之后,地气上升,这个时候散步可以亲近大自然,亲近大地,亲近泥土,是典型的接地气!在中医理论里面,脾胃是与土对应的,得土气可以强健脾胃,预防消化性疾病的发生,中医有个治脾胃的方子叫黄土汤,其中的主要成分就是灶心的黄土。另外,中医认为,肝是调节情绪的器官,情绪不畅,肝木克伐脾土,就会导致消化性疾病的发生,而春天是肝木生发的时候,散步这种舒缓柔和的活动能使肝的气血更为舒畅条达,增进人与自然的交流,心情也会变得舒畅好多,起到了调畅气机的作用,有益于脾胃的养护。这是中医思维里面的时间观念,快叫上你的小伙伴们,迎着春光去散步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愿和您携手,共同走在中医复兴的路上。文章均属原创,如果您喜欢,可以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 ZHONGYIZL
二那么气血向上、向外生发的过快就不会出现问题吗?过于顺利也不行,我在“又爱又恨话春风”中提到,自然界空气的流动会形成风,中医认为,体内也有风,气机的上升、外散过快,就会形成内风。大家都知道的,春天人的血压容易上升,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心慌、恶心这种体内刮风的现象,中医认为“风性清扬向上”,所以与“风”有关的症状,都在身体上部,这个季节,轻易不用重镇熄风的方法,因为会阻碍整体气机的“发陈”趋势,要用小柴胡汤加减来疏理气机,让气机顺畅调达,缓缓徐徐,如自然界的春风一样畅达温暖才好,这也可以帮助解释小柴胡汤“和解”的功效。所以,一个好的中医,是要驯服调整人体的气机运行,在临证的过程中,要善于查看分辨患者体内气机的运行方向和情况,并用方法调整。比如说,有的患者说,中医很神奇,我头痛,大夫给我扎扎脚趾头就好了,其实,大夫是认为患者头上的气血过于旺盛,这只是用针刺的方法引气血下行,不用针刺也可以,有的偏方是头痛用药物贴肚脐,或者头痛用药物贴脚心,这实质都是引气机下行的方法。患者表面上可以有各种症状,大夫治疗也可以用各种方法,但是中心思想就只有一个,调整气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了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名医叶天士看到一个穷人家的孕妇难产,用一片刚刚从树上掉落的梧桐叶片加到汤药中,孕妇就顺产的道理,这是取一个气机下行的象。孕妇难产,气机下降的过程受阻,那么秋天的梧桐叶秉秋肃降清凉的气,恰好能够助她一臂之力。如果我们也注意观察,留心生活,认真辨识患者体内的气机运行情况,久久用心于此,那么在我们的诊疗环节里,未必不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愿和您携手,共同走在中医复兴的路上。文章均属原创,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ZHONGYIZL
今天下午,给北京中医药大学大三中医系的见习学生讲课,内容是住院病历的书写。看到他们年轻的面庞,真的仿佛看到了昨天的自己,兴奋感慨之余,不由得说了点题外话,乃至山南海北的聊开去。我告诉他们,学医是个苦差事,对女孩儿尤其如此。要想到将来的考研、留京、找到工作后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考试、年龄增大后自己的婚姻。一步一步走过来,即便都顺利通关,也还要时刻提防被无脑的患者伤害。说这些,不是为了打消他们学医的积极性,而是提醒他们,人生需要选择,要及早做出选择,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坚定信念,不断坚持。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耗去我们宝贵的时光。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光阴,集中精力,多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中医,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选择中医,尝试和几百年前的古人对话,了解他们,破解当初的文化密码,并应用于现在的生活中,这着实不易。但谁让我们有了这颗初心呢?清代的名医雷丰说:“医道实难,然能难其所难,亦不见为难。”困难中,需要看到坚持的力量。我让同学们加了我的订阅号,我还推介其他的中医订阅号给他们。我想让他们知道,虽然中医的现状和地位与我们在古书上看到的不同,更与我们期望的不同,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然也有一群人,他们信念坚定、执着追求,勇于尝试,不断进步,这就是正能量。这份能量正是源于对中医的热爱。感谢互联网,感谢微博、微信,把愿力相同的我们都变成了这个无限扩张、不断编织着的网上的节点。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在不同的空间、时间发生着共振,大大小小的能量聚合形成了场,信息像波纹一般不断漾开,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清楚的感觉到,中医事业会复兴,在几乎能够看得到的未来。最后,我用一句时下非常流行的话作结,并与他们共勉: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2014年3月12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愿和您携手,共同走在中医复兴的路上。文章均属原创,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ZHONGYIZL
门诊常常见到一些病人,主诉大便溏泻不成形,并且排出大量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这乍一听起来,感觉很恶心,其实就是患者自身的消化功能出了问题。正常的时候,我们的食物入口,经过胃的消化,肠道的消化吸收,最后新陈代谢的废物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食物消而不化,就出现上述症状,中医管这个症状叫“完谷不化”。以这个特点为主的腹泻,中医叫做“飧(音孙)泻”。《黄帝内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又云:肠中寒则飧泻。《时病论》中说:“春伤于风,……郁伏于脾土之中,中土虚寒,则风木更胜,而脾土更不主升,反下陷而为泄也。”翻译成白话,就是说春天如果感受风邪,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如果感冒没有完全的治好,风邪可能会存留在体内,到了你脾胃寒邪偏重的时候,就可能会拉肚子。那么,什么时候会是脾胃寒邪偏重的时候?第一,在我们感冒初愈的时候,气血还不是特别的旺盛,邪气还没有完全除去,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进食生冷瓜果,就造成了一个脾胃寒邪偏重的环境,所以在这个时期,尽量要戒口寒凉。第二,就是夏天了,夏天人体的阳气趋向于表,体内阳气相对不足,人们由于天气炎热,自然会进食一些寒凉的瓜果,这个时候,春天感冒时潜伏在体内的风邪就会乘机出来作案,风寒相互裹挟,导致腹泻的发生。所以,感冒,我们要积极治疗,不留隐患,春天的感冒尤其如此。另外,夏天我们也要注意适度进食瓜果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愿和您牵手,共同走在中医复兴的路上。文章均属原创,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ZHONGYIZL
现在是冬末春初,在经历了连续数天的阴霾之后,又迎来了美丽晴朗的春日。那么,在中医人的眼中,我们是如何看待春天的呢?今天就为大家送上我2012年春季养生网络版文字实录内容。【受邀嘉宾】怀柔区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医务科科长 张亮【采访提纲】【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观看怀柔信息网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xx。春天是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健康养生的最佳时机之一。今天我们就邀请怀柔区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医务科科长张亮来到我们演播室,来给大家聊聊春季养生之道。张大夫 ,您好!【嘉宾】:主持人好,网民朋友们,大家好。【主持人】:张大夫,都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对于养生来说,春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嘉宾】: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关于身体方面的保健也好、治疗也好,都要从春天开始着手做起。【主持人】:都说中医文化博大精深,那咱们中医关于春季养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嘉宾】:咱们中医有一部古典名著,叫做《黄帝内经》。千百年来,咱们中医的养生观、对于疾病的认识还是本着这本书中给出的理念来的。今天,咱们主要也是本着这本书中给出的养生观向大家进行讲解春季养生的方法。与咱们现代人相比,古人生活得简单朴素,没有楼房,都是平房,接地气,出门不用坐车,全是靠两只脚走路,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天亮了就起床,天黑就睡觉,没有电视、网络,直接与自然打交道,所以古人比我们现代人更亲近自然,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理解的更好,更透彻。另外《黄帝内经》它本身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成书过程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汇集了很多人的思想在里面,有时候,谁写了一篇东西,觉得不错,大家就收录进去,是这样,有点和现在的维基百科差不多。所以,《黄帝内经》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打交道、与天地斗争的智慧结晶。它当中的思想大部分不但不过时,还会对于纠正现代错误的生活方式有指导意义。【主持人】:那么《黄帝内经》中,关于春季养生,是怎么说的呢?【嘉宾】:在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尝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主持人】:那您具体说说指的是什么意思。【嘉宾】:书中的意思就是说,经过了前一年秋天冬天的收藏,到了春天呢,万物复苏,万事万物都开始有一种向上向外的升发趋势,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关于养生呢,首先就是要夜卧早起。夜卧就是晚点儿睡,古代的人们晚上没有什么娱乐,不像现在的人有丰富的夜生活,可以去泡吧、K歌,还可以看电影、看电视、上网聊QQ,打游戏。古代人们晚上睡觉一般比较早,天黑不久就上床睡觉,相当于目前晚上七八点钟。春分后,白天会变长,夜晚会缩短,“夜卧”大致也就向后推一两个小时,到晚上九十点钟睡觉就刚好,最晚不要超过10点半,小孩子要更早一些。这是夜卧。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睡觉前半个小时最好不要用眼,比如看电视、上网啊什么的,为的是血能归肝。中医认为肝藏血,晚上睡觉的时候,部分血要回到肝里面储存着,便于第二天再用,另外还有濡养肝脏的作用。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所以晚上睡觉前用眼,你躺下的时候,气血还在头上,就不能顺利返还肝中,这样就干扰了正常的生理节律,现在时髦的词儿是节奏。节奏乱了,这样做的结果第一是影响睡眠质量,有些人总是说我睡不着,入睡难,乱梦多,容易醒,或者醒的特别的早,这都是血不归肝,肝脏得不到充分的濡养的结果。第二是影响第二天的生活状态。因为睡觉是最简单的养生方法,人体的精气神在白天所损耗的部分全仰仗着在夜晚得以恢复补充,头一天晚上睡不好,或者连续几晚睡不好,一定会影响白天的节奏,面色啊,新陈代谢啊,反应啊,思维能力啊,记忆力啊什么的都会下降,久而久之,血压会上升,整个人就在病态中了。临床发现,一般这种人的血压上升就是以低压升高为主,上手一看脉,脉体就比较的紧。为了让晚上睡觉前的气血更好更快的、多快好省的返还肝脏,往下走,咱们还有引火归元的方法,就是晚上睡前要用温水泡脚,时间不要太长,10-15分钟就可以了,这样泡的身上微微出汗,会大大增加睡眠质量。【主持人】:好,刚刚说的是夜卧,接下来咱们再说说早起吧。【嘉宾】:好的。所说的早起,有个前提,是首先要保证睡眠时间。现在一般认为是八小时左右。古人都习惯‘早起’,一般天刚亮就起床了,因为睡得早。有些年轻人,还为了功名,要起来做功课,我们都听说过闻鸡起舞的故事,朱熹有一本治家格言,提到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拿到现在来讲,应当在保持8小时充足睡眠的基础上,尽早起床,不要懒床。有些同志说周六周日,好容易上了5天班,就晚起一会儿,在床上睡个懒觉,日上三竿了再起,不是挺好的吗?这种情况在冬天来说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了,以后我们讲冬季养生的时候再说,但是在春天就不适合。因为,中医认为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在人体也是气血最旺盛、心气儿最足的时候,最有精神的时候,年轻人就会发现,早上醒了根本躺不住,健康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春天的早上醒得早,这个是身体健康的表现,说明天人相应嘛,我们的身体顺应了自然的节奏,二是清醒的状态在被窝里窝到10点左右和醒了立即起床,在身体上的感觉是一样的,并不会使自己的身体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恢复,很多情况下就只是心理上的满足而已;觉得多躺一会儿,自己赚到了。【主持人】:中医提倡早起,那么早起到底有哪些好处呢?【嘉宾】:恩,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中医认为呢,春天在人体对应肝,春天是肝气升发的季节。肝有一个特点,就是肝经的气血喜欢舒畅,中医术语叫做条达。到了春天呢,如何能够让人体的气血升发的更加顺畅?答案很简单,去散步。咱们怀柔老百姓叫遛弯。现代医学也证实,散步是最健康的运动方式之一,有益身心健康。我们不是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说法么,但是散步并不拘于饭后,早上起来就可以去散步。散步过程中呢,气血舒缓,通达四肢,对于改善人体循环是非常有好处的。广呢,是说活动的范围。古人就在庭院里面散散步,走一走,我们则可以开着车去郊外踏青。【主持人】:说到踏青的习俗可是由来已久了,为什么春天要踏青呢?【嘉宾】:中医认为春天是属木,与肝对应,木克土,而脾胃是与土对应的。所以春天踏青原因有三:一是去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亲近泥土,脾胃属土,得土气则可以强健脾胃,预防消化性疾病的发生。二是踏青就是广步于庭,能让体内的气血循环更为舒畅条达,疏肝理气,防止木气郁结克伐脾土,引起疾病的发生。三是经过踏青,增进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心情也会变得舒畅好多。春天一定要心情好,心情舒畅治百病。【主持人】:哦,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组织春游了。原来是对身心健康有好处。【嘉宾】:对。既然是去郊游,不要穿太多的衣物,要穿宽松肥大的运动服啊什么的。古人呢,由于头发较长,就把头发披散开,可以帮助条达肝气。那么对于我们来讲,女同志可以把披肩发散开,男同志头发短,可以梳头,理发,都是具有一样的梳理肝气的效果。心情舒畅了,我们就会重新去热爱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家庭的未来充满信心,这就是以使志生。【主持人】: 节目的最后,请您给我们大家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嘉宾】:关于晚睡:1.晚十点半前入睡。2.临睡前泡脚。3.睡前半小时不要用眼。 关于早起:1.保证八小时睡眠。2.春天不要睡懒觉。 关于生活:1.散步有益健康,春天要去踏青。2.衣着要宽大,令身心放松。3.要保持心情舒畅。4.要多给予,要多付出,尊重生命。【主持人】:您说的太好了。本期节目,张大夫给我们介绍了中医养生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抓住春季养生的好时机,为这一年的健康储备能量。好的,感谢嘉宾的参与,感谢您的观看,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