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或导致失能时,需要予以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此外,急性期对症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接受预防性治疗。 所有偏头痛儿童和青少年都需接受患者教育和咨询,获知有助于控制偏头痛的生活方式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良好的睡眠卫生、定期锻炼、常规饮食安排、充足的液体摄入以及偏头痛诱发因素管理。 除生活方式措施外,发作性偏头痛的预防方法还包括药物治疗、神经刺激和行为治疗。特定儿童的合理初始治疗选择包括: 1. 赛庚啶; 2. 倾向于补充剂而不是处方药治疗的儿童和家属可使用营养药物,如核黄素; 3. 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使用阿米替林、托吡酯、普萘洛尔、桂利嗪或氟桂利嗪等药物治疗; 4. 偏头痛引起显著失能或生活质量下降的儿童可选择认知行为治疗(CBT)加阿米替林; 5. 不愿使用处方药的青少年(≥12岁)可选用便携式神经刺激设备。 具体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临床情况、患者价值观和意愿、共存疾病,以及特定治疗的不良反应、普及性、花费和保险覆盖情况。 慢性偏头痛是指每月头痛至少15日,持续至少3个月,且每月至少有8日的头痛具备偏头痛特点。 对慢性偏头痛青少年使用CBT加阿米替林,而不是单用偏头痛预防药物(证据级别1B)。 无法使用CBT时,可以选用一种一线偏头痛预防药物,例如普萘洛尔、阿米替林和托吡酯。 大多数预防性药物的使用都是由低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加量直至出现治疗获益、达到最大剂量或者出现明显副作用。应该充分尝试所选药物,可能需要使用目标剂量治疗6-8周才能充分获益。 如果患儿不能耐受某种特定药物或充分尝试后仍未获得满意疗效,则可换用其他药物。 偏头痛患儿的预后相对较好。许多患者的头痛会逐渐改善,但也有患者持续存在头痛或在无头痛期后复发。 (原创文章,请尊重版权)
最近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反复呕吐的患者。其中有不少是周期性呕吐长期得不到控制的患者。那么周期性呕吐诊断有什么标准呢?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诊断同期需要依靠病史和排除其他的诊断。基于专家共识,现在国际上至少提出了2套诊断标准。 【罗马Ⅳ标准】 — 罗马Ⅳ标准要求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 发作(急性)和持续时间(
对于初次有癫痫发作患者的家庭,家长或家属往往会感到很痛苦、很迷茫。什么是癫痫?为什么会发病?发癫痫了会怎么样?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摊上这个毛病,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简直没法活了。怎么办?怎么办??还是面对现实,找点对策吧!癫痫是什么?癫痫可以看作是一种脑电活动的异常。脑部脉冲样的放电,可以引起人体在运动、行为、或感觉上有短暂的变化,或者有短暂的意识改变。这些变化或改变,可能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被称之为癫痫发作。一个人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有2次或2次以上发作,而且两次间隔至少24小时以上,通常被认为有癫痫病。癫痫的症状癫痫广为人知的表现就是抽痉——一种突然的,不受控制的动作。但是癫痫发作还可引起其他的多种多样的表现,从眼神发呆,到摸索整理衣角等等。医生根据患者大脑受影响情况把发作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每种发作类型都有自己的一套症状模式。失神发作失神发作经常被描述为神志恍惚。发作者正在做什么会突然停顿和茫然凝视了几秒钟,然后继续他原先做的动作,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这种类型的癫痫发作是多见于儿童,通常为4~12岁之间开始。有的孩子一天之中可有上百次的失神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过去叫癫痫大发作,是一种最容易被识别的发作类型。他们通常以手臂和腿部的僵硬,并随后有一种急拉屈曲的动作。这些抽搐可长达3分钟左右。发作之后人会感到疲倦或迷迷糊糊。这一类型的发作涉及两侧大脑半球。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只影响一侧大脑。简单部分性发作可能有急拉屈曲的动作,或幻觉,人仍然清醒,还知道发生了什么。具有复杂部分性发作的时候,一个人可能是恍惚,喃喃而语,咂嘴巴,或摸索自己的衣服。他(她)似乎对周围的人有知觉,但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癫痫的病因任何扰乱大脑自身的电离子传导,均可引起癫痫,如:l 严重的颅脑损伤l 脑部感染或疾病l 卒中 l 缺氧至少有近三分之二的癫痫患者始终找不到具体的原因。儿童癫痫儿童癫痫某些类型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在几年后终止。在此之前,许多孩子都能够通过采取定期服药来达到控制长期无发作。如果药物控制不了发作,其他的治疗或许可能有帮助。孩子的病情可以让学校知情,这样有助于癫痫孩子能安全地参与大多数的活动。脑电图助于诊断医生会通过了解你对癫痫发作情形的描述,询问病史和作体格检查。脑电图检查可以确认诊断和提供更多发作的信息。脑电图是一个无创性的检查,它可以记录到脑电活动的波型。在癫痫发作的图案的变化,并且可以显示大脑的哪些部位受到影响。它可以显示发作时脑电波改变的模式,还可以显示病变在起源于脑的哪一个部位。这有助于指导治疗。脑影像学诊断脑部的CT或磁共振(MRI)扫描的详细图像,可以帮助医生排除颅内肿瘤或脑血管病变等可能引起癫痫发作的原因或病灶。CT是一种超强的X射线成像技术, MRI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共振成像。这些影像信息将有助于你的医生为你制订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癫痫的并发症避免并发症的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种适合你治疗方法,并坚持治疗。以避免在癫痫发作时受伤,大多数癫痫患者可以长寿。在癫痫发作时常跌倒的患者,可能需要一个特殊的头盔来保护他的头。某些类型的癫痫发作的可能会增加死亡的危险,但这是很罕见的。癫痫的安全事项由于癫痫发作常很突然,没有预兆,对于某些活动可能是危险的。游泳时突然失去意识,甚至洗澡也可能危及生命。同样,在许多极限运动,如登山。在美国有些州有法律规定至少多长时间无发作才能驾驶汽车。我国对有癫痫病史者是不能考驾照的。药物治疗癫痫治疗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抗癫痫药物治疗。如果首次药物治疗不成功,医生通过调整剂量或者换用另一种药物。如果规则治疗,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可以通过抗癫痫药物达到控制做到长期无发作(seizure-free)。生酮饮食如果药物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副作用,医生可能建议这种特殊的饮食。这是一种严谨的,你需要一个专门的医学团队密切监护下使用。这种饮食是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组合,使人体通过燃烧脂肪替代糖。这种设计通过改变大脑供能方式,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遵循这一饮食至少有一半的孩子的癫痫发作减少50%以上。一些甚至停止发作。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的英文缩写。这种治疗有时也叫“大脑起博器”, 在胸部的皮肤下安装一个小装置,它通过颈部的一根较大的神经,就是迷走神经,向脑部发送电脉冲。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VNS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手术治疗一些部分性发作的病人,还可以通过手术的办法终止发作。如果治疗团队能够确定你的发作总是起源于大脑的某一个固定的区域,切除这一区域病灶可能会终止发作,或者便于控制。手术也适用于一些对引起癫痫发作的病因的治疗,如脑部的肿瘤。癫痫发作的急救如果你遇见某人癫痫发作了,你可以采取下列急救措施:l 注意发作持续了多长时间.l 把患者周围一些硬的、尖锐的物件搬走,以免发作时受伤.l 松开患者的领扣以免影响呼吸.l 可以把让患者平躺头转向一侧,避免发作时呕吐物窒息.l 在头部下方垫一块软的枕头,避免头部受伤.l 口中不要让他含任何东西.如果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在短间隔后又发第二次;或者患者是个孕妇;或者发作时受伤了;或者患者共患有糖尿病等情况,应该拔打120急救电话,应尽快送患者去医院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持久的、反复多次的发作可能是一种癫痫持续状态。它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急救治疗。为了使发作作尽快结束,通常需要静脉用抗癫痫药物,同时给氧。癫痫与妊娠在大多数情况下,妇女癫痫怀孕是安全的。女性癫痫患者,超过90 %的婴儿出生后是健康的。但是,如果你有准备怀孕的计划,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医生。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有使婴儿致畸的风险。您可能需要更改或调整你的用药。癫痫服务犬你一定知道导盲犬吧。针对癫痫患者也有一种服务犬,它通过专门的训练,可以保护癫痫的病人。如这种狗在主人发作时会躺在主人的身旁,以保护主人防止受伤。或在孩子出现发作时,这种狗会发出一种警示的声音,以提醒家长。癫痫病的研究研究人员仍然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提高癫痫完全控制人群的数量。第二个目标是减少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一些研究者也在研究一种可以植入的设备,能做到患者在发作时的预警。癫痫患者的生活起居癫痫病患者可以享有充分的,积极的生活。大多数患者只要按治疗方案规则服药,可以做到无发作地生活。对于少数暂时无法控制的患者,也不要丧失信心,现在有很多的治疗措施和资源可以利用。你可以请一个专业的大夫,也就是这方面的专家,给你制定一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癫痫发作对你生活的带来的影响。原创科普,遵重版权,若要刊载,请联系作者。zhuhaijiao@msn.com
面神经麻痹,又称周围性面瘫,是小儿神经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在10岁以下儿童中发病率约为3/(10万人),10~20岁人群发病率为10/(10万人),成人发病率更高23/(10万人)。笔者发现,近年来我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诊治的面瘫患儿有逐年增多趋势。2012年接诊8例,2013年11例,2014年上半年6例。发病年龄在2.5~15岁之间,男:女,5:1.面瘫病人增多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表情肌麻痹,如额纹消失,眼裂变宽,鼻唇沟消失,口角歪斜,不能做皱眉、鼓腮、吹口哨等动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美观。患儿笑的時候,嘴角歪向正常的一側,因一侧的面肌麻痹无法紧闭,所以无法正常饮食,尤其是喝饮料会外漏。患侧的眼睛无法紧闭,有眼睛干涩的现象,因为面神经也掌管着味觉、泪腺、调节听音大小的神经纤维,在面神经痳痺的患者約有1/2合并味觉消失,少部份流泪受影响,有些患者也有听觉过敏、感觉声音变大的现象。严重时,患者会觉得在同侧耳后方会有疼痛感。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很复杂,westin等曾对MEDLINE上1996~2003年间关于面瘫病因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总结,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可以让大家共同接受、较为科学的面瘫病因的分类系统。目前主要的病因有原发性面瘫(贝尔面瘫)、创伤性面瘫、耳源性面瘫、肿瘤引起的面瘫等,其中贝尔面瘫占60%,是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原因。贝尔氏麻痹(Bell’s palsy),是由贝尔博士在1821年首先提出來的,是一种原发性的周围性的面神经瘫痪。确切的病因尚未明了,多数学者认为由以下病因引起:1、病毒感染:可能与带状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有关;2、血运障碍说,由于外感风寒引起面神经的供血小动脉痉挛,继而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水肿又使血管受压,导致缺血加重,从而产生面瘫;3、免疫异常说,一部分是由于免疫力降低所致,另一部分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所致,激素治疗有效支持这一学说;4、遗传说,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或家族性解剖异常,如面神经管狭窄等;5、身心应激说,发病与疲劳、情绪紧张有关;6、其它因素,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压迫、面神经管的先天性狭窄、面神经管内出血等;7、中医学认为,本病可能由于卫外不固,风痰中络,气血不足,加之寒风侵袭,导致局部经络瘀滞,筋脉失养所致。基于对周围性面瘫病因的理解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药物治疗。目前多采用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类固醇激素,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抗病毒药和神经营养药物。激素可口服强的松;B族维生素可用B1\B12,弥可保(维生素B12甲钴胺制剂)对周围神经有修复作用,被常用于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神经营养药物,主要是神经生长因子,它做为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具有营养神经和调节神经再生等生物学特性,对神经系统发育、损伤修复和正常功能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也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无论从动物实验还是实际应用都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相关的研究显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对照组,两者间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也用研究者用神经节苷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30例,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第14天和第28天时均优于29例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神经节苷酯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面神经炎的预后。有个别家长对小儿使用激素有顾虑,我曾遇到一位家长,一听到要给孩子用激素,扭头就跑掉了。其实不用太紧张,若使用方法得当,激素的副作用是可以避免或可降到最低的程度。权衡利弊,激素仍是一个首选的药物,有一个强力的依据可以支持激素的使用。美国医学会(AAN)于2012年11月7日在《神经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的贝尔氏麻痹治疗指南,新版指南中支持使用类固醇激素药物的证据级别提高了。上一版指南中,认为类固醇,如强的松来治疗贝尔氏麻痹激素很可能有效(probably effective), 新指南中认为极可能有效( highly likely to be effective)。 (之前是B级推荐,现在是A级推荐).同时证据表明加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对治疗无益。这份新的指南是美国医学会(ANN)在2001年发表的指南基础上针对贝尔氏麻痹新增证据进行修订的。新版指南的第二个重大变化是,第一版指南认为抗病毒药物可能有效, 但新版指南并没有推荐。新的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无益,尽管这些研究并没有足够的统计学效力来排除可能的轻微获益。除了药物以外,还应注意做好康复锻炼,在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瘫痪面肌功能锻炼和按摩。针灸可在康复期进行,但不宜过早。在理疗方面,可根据面瘫的严重程度由理疗师分别选择lectrotherapy (电疗法)、Musc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肌肉电刺激法)、Laser therapy (激光光疗), Ultrasound Treatment (超音波疗法)、Cold Therapy (冷冻疗法)、(Short Wave Diathermy) 短波透热电疗、颜面肌肉运动练习等治疗。一般以类固醇激素治疗1-2个月,症状改善不满意或者瘫痪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一般而言,贝尔氏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尚佳,约八成的病患在3~4周之內会恢复原来的功能,但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之面神经麻痹,其预后较差,約五到六成的病人会痊愈。研究显示,在发病三天內若合併使用抗病毒药物与类固醇来治疗,在复原的比率及病程上,皆优于传统疗法;而少数预后较差的患者则需进一步探讨病毒以外的病因,包括耳部疾病等。另外,颞骨內面神经减压术也可改善部份预后较差的患者。
<2011版欧洲抽动症循证医学指南>,提出常用的和重要的抗抽动症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奥氮平、奎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哌迷清苯酰胺类:硫必利、舒必利α激动剂:可乐定、胍法辛、托莫西汀其他:丁苯那唑,托吡酯<2012年加拿大发表抽动症循证医学指南>,提出下列药物有循证医学证据,可用于抗抽动症治疗:哌迷清,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灭吐灵,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奎硫平,齐拉西酮,可乐定,胍法新,妥泰,巴氯芬,肉毒素,丁苯那嗪,大麻素等。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神经学组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建议》提出:治疗儿童抽动症第一线药物:硫必利,哌迷清,舒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胍法辛;第二线药物:氟哌啶醇,利培酮,奥氮平,托吡酯,丙戊酸钠。
抽动症确切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大量的医学研究强力支持多巴胺递质紊乱的假说,这些研究已经发现:抽动症患者脑基底部纹状体和大脑皮质多巴胺受体量的增加;基底核多巴胺结合转运异常;使用激动剂后患儿多巴胺释放量高于正常对照;调节多巴胺代谢药物,特别是突触后D2受体阻滞剂有效。因此,目前治疗抽动症的主对药物,也都是针对阻断多巴胺受体的。如硫必利,氟哌啶醇,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都有多巴胺受体阻滞作用。 除了多巴胺递质以外,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胆碱能和阿片代谢等也可能在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系统可能共同交互参与作用,特别是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系统。一些新型的抗抽动症药物,如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利培酮等,都是通过对这两个受体的双重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约在3%左右。主要表现反复的,不自主的,刻版的动作,如眨眼,皱眉,眼球转动,奴鼻子,口角扭动,耸肩,扭脖子,或肢体反常的摆动,或重复的动作等,一部分患儿可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鼻咽喉部的发声,如清嗓子,吸鼻子,叹息声、或疑似咒骂语言。这些动作或发声往往是难以自控。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创伤。若不及时治疗,患儿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和反应性抑郁,出现社交障碍,造成同伴关系不良,受到同伴讥笑,误解,甚至欺凌;有的孩子会自暴自弃,出现了对立违抗,或违纪行为;也有的孩子为了刻意地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而分散了注意力,而造成了学习成绩的影响。在2011年新发表的欧洲抽动症指南,对于儿童抽动症治疗原则是,对于轻症的病例,尤其是初发的,可以采取暂时观察等待的策略,或只采用心理行为的治疗。而对于抽动症症状比较频繁的或较严重的病例,应该积极寻求医学上的帮助,通常需要药物的治疗。
虽然小儿癫痫的病因十分复杂,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病因已被人们明确认识,总体来讲从病因学上可将癫痫分作两大类,一类是没有明确病因的癫痫,这一类癫痫占癫痫患者总数20%,大多与遗传有关,因此也称作隐源性癫痫或遗传性癫痫。 另一类是可查出明确病因的癫痫,最常见的病因包括: ①先天脑发育畸形,如无脑回畸形,巨脑回畸形,多小脑回畸形,灰质异位症,脑穿通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肼胝体发育不全,蛛网膜囊肿,头小畸形,巨脑症等。 ②神经皮肤综合症:最常见的有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和脑三叉血管瘤病等。 ③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高氨血症,脑脂质沉积症,维生素B6依赖症等。 ④围产期脑损伤,主要是产伤、窒息、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其以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致癫痫者最常见。 ⑤颅内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脓肿、霉菌性脑膜炎、脑寄生虫病、接种后脑炎、传染后脑炎等。 ⑥营养代谢障碍及内分泌疾病,常见有的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维生素B6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 ⑦脑血管病:如脑血管畸形、颅内出血、脑血管炎、脑梗塞等。 ⑧外伤:由外伤而致的颅内出血、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均可引起癫痫,但发病率与损伤程度及部位有关。 ⑨高热惊厥后脑损伤也导致癫痫。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癫痫,积极治疗原发病,迅速控制发作,接受正规、合理、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是疾病顺利康复的保证。
抗癫痫的治疗,目前仍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大约有70%~80%的病人发作症状得到控制,但仍有20%~30%的病人无法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病人中有一部分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得到控制。 抗癫痫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诊后尽早治疗。一般癫痫发作2次即应开始用药。2.合理选择抗癫痫药。应根据癫痫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选用药物。3.尽量单药治疗,只有单药治疗确实无效时,再考虑合理的联合治疗。4.必要的治疗药物监测,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临床效应调整剂量。5.简化服药方法。根据药物半衰期给药,分配好服药间隔。6.规律服药。合理换药或停药,避免自行调药、停药以及滥用药物。7.定期随诊。注意不良反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8.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9.停药后复发,可恢复原方案重新治疗,多数仍然有效。10.强调治疗的目标是使患儿拥有最佳生活质量。11.始终突出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多动症的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发展和事业成就。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的多动症患病率为4.31%-5.83%,估计全国共有患儿1461万-1979万,其中约65%的患者其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精及麻醉剂滥用的高危人群。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郑毅教授指出,在社会上,人们往往比较关注精神分裂症,专科医院也将大部分精力和财力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研究上,实际上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和危害性远远高过精神分裂症。儿童多动症不仅影响学业、事业,造成青少年犯罪,而且会造成心境障碍如焦虑和抑郁的高发病率。家长和老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认识误区以及诊断治疗方面的不足给有效控制儿童多动症的上升趋势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上的不规范也成为影响该病治疗效果的一大障碍。 在多动症治疗领域,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心理社会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中枢神经兴奋剂是运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段,然而因其有潜在药物依赖风险,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即通常所说的“红处方”。此类药品治疗依从性差,服药次数和耐受性都不能让广大家长满意。目前国内已经上市一种非中枢神经兴奋剂,与传统的中枢兴奋剂相比,有良好的依从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不用红处方,深受专家认可和患儿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