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现幻觉。我老婆今年五月一日去医院看,医生说是精神分裂症,要住院,于是就住下来了,一直到今年6月30日才见过一面。以前一直说要去看,医生不同意,说是封闭治疗。我们说不让见面就让她出院,医生让我们看了,但是不同意出院,医生说为了她的病不至于复发,要我们最少住3-4个月,我们就同意了,7月5日打电话和她联系,她说想出院,住在里面很难受。无论见面时,还是通电话,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还是很正常的 。请问刘大夫,精神分裂症真的可以保证不复发吗?象这样的住院是否必要?住在精神病院会不会有负作用,产生新问题??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刘远胜:1、精神分裂症不能保证不复发。2、对于不肯服药、有伤人毁物行为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住院治疗还是必要的。3、住院治疗除了有一定的药物副反应外,一般不会产生新的问题。因为精神病住院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心理矫治、心理康复治疗。患者:如果我老婆坚持要出院,而医生说要再住一个月,我是否应该坚持出院!!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刘远胜:不能完全听你老婆的,向主管医生咨询,再住一个月的理由,结合自己的感觉,综合后再作出决定.自知力恢复如何\\药物反应怎样?
在本人的从医生涯中,不少精神病患者,因为及时发现,早期干预,进行系统的个性化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正常学习,正常劳动,有良好的社交,照常结婚生育,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有一部分患者,因为误诊、误治,或错过了治疗时机,造成社会功能恢复差,而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 所以,家人出现有情感、思维及行为异常后,应及时找专业医生进行诊断,早期干预,个性化的系统治疗,才是最好的选择。
睡眠障祿失眠又称睡眠障碍,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因素,据统计,全球睡眠障碍患者高达人口的37%,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连续一周失眠,会伴发焦虑症状,超过一个月未改善睡眠,会产生抑郁情绪。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都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睡眠剥夺和睡眠障碍导致的后果是一样的。长期睡眠不好,会导致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工作效率下降、易发脾气等。还会出现没胃口、腹胀、胸闷气促、心乱、浑身乏力、局部肌肉跳动等表现。睡眠不好的人,生活质量一定不高。可以说,睡眠障碍是万恶之源,因此,对睡眠障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尽早找专业医生作系统治疗。
浅谈“躯体化障碍”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病人主诉身体这不舒适,那不舒适。曾反复到医院检查过,做了无数的检查,就是查不出什么毛病,而人愈发焦虑不安了,以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那么这是什么疾病呢?其实这是一种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症状反复就医,本障碍男女都有,呈慢性波动性病程。常伴有抑郁或焦虑情绪。躯体化障碍表现多种多样,主诉繁多而无器质性病变,症状可涉及任何系统,常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不能耐受某些食物、腹泻、便秘,心肺常感到心悸、胸痛、气促等,转换性症状或假性神经系统表现为吞咽困难、失音、失明、复视、视物模糊、昏倒或意识丧失、记忆缺失、癫痫样发作或抽搐、行走困难、肌肉乏力、尿潴留或排尿困难、异常皮肤感觉等。常诉有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或刺痛感及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 躯体化障碍病人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他们越来越多地寻求帮助和情感支持,一旦不能满足,便勃然大怒,他们常表现得富有表演性和诱惑性。 躯体化障碍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反映出病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被人照料的强烈愿望,这些症状在帮助病人逃避作为成年人所应承担的责任的同时,也是对病人自己的惩罚,给其带来痛苦,它事实上反映了病人情感深处的无价值感和内疚感,症状的发生、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但病人常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当病人对躯体症状的描述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吻合,即病人存在症状,但找不出相应的实验室阳性指标,且病程持续2年以上,可以考虑为躯体化障碍。 刘献标
失联的“脑电波”——关注睡眠障碍刘献标有俗语云:睡眠是金。没错,睡眠是人体的充电器,是最好的“滋补品”,也是抵御疾病的“防线”,深睡眠为“美容时间”。 人们认识了脑电波后,根据睡眠时脑电图的变化特征,将睡眠分为慢波和快波睡眠。入睡后,首先进入慢波睡眠,再进入快波睡眠,然后交替进行,直至觉醒。睡眠平均节律周期为90分钟,一夜要经过5-7个周期,但不是简单的重复。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睡时只是人脑换了一个工作方式。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各种睡眠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失眠的患病率约30—35%,17%的失眠患者严重影响其生活,且许多患者未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各种原因包括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熬夜等;任何躯体的不适可导致失眠;精神、情绪、药物因素等致睡眠时相提前或延后,深睡眠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早醒。失眠是脑电波不能有序、规律地进入下一周期。害怕失眠,想尽快入睡,白天补眠,社会成就价值的危机,性格易紧张、焦虑、敏感等心理因素使失眠慢性化。睡眠障碍是常见的疾病和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失眠需综合治疗,搞清失眠原因。处理原发因素,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生物反馈,认知,药物等对症治疗。睡眠和水、空气、食物一样,是我们的需求。改善睡眠其实并不难,找回失联的脑电波,让失眠的苦恼不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