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上,经常有家长拿着好几个医院或者眼镜店的验光结果来找我,说检查出来的度数都不一样,我到底该按照哪个度数来给孩子配眼镜? 很多家长都认为验光准确很重要,所以“某某地方验光验得准,去那儿配镜好!”成为了衡量验光技术水平的标准。真的是这样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验光配镜,度数是“准确”好还是“合适”好? 验光准确,只准确反映被检查者眼球当时的屈光状态。人的眼球屈光状态同样会受到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甚至时间的影响,要真正获得非常准确的人眼屈光状态(验光结果)是不容易的,也是不稳定的。一个人精神状态不同,不同时间检查的结果都会不相同,所以我想所谓“准确”的验光是没有太多意义。 很多时候,为了获得“准确”的验光结果,我们耗费不少时间纠结于0.25D的屈光度或5度的散光轴位,却未能做好配镜原则的使用。 对于近视且伴有外隐斜的孩子,建议足矫配镜,这样在保证清晰视力的同时,又控制了外斜的眼位不再继续增大;无斜位的孩子也建议全矫配镜,视物清晰且度数增长较戴欠矫眼镜增长更缓慢;而对于伴有内斜视的孩子,建议根据眼位可适当欠矫配镜,改善内斜视。 近视孩子配镜的时候,验光师不仅要精确的屈光矫正度数,更要关注其视功能情况,尤其是眼位。选择合适的屈光矫正处方,可以有效地减缓其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这不仅体现了验光师的优秀专业技能,也给予了家长想要孩子近视得到控制的希望。 孩子到底要佩戴什么样度数的眼镜,家长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建议到专业眼镜店和眼科医院,给孩子做全面的检查,听从专业验光师的建议。 佩戴足矫的眼镜,可以使物象清晰的落在视网膜上面,这样孩子就可以看清黑板,不影响学习,同样眼睛的功能也能正常发育。 但是要佩带欠矫的的眼镜,会使近视儿童的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小于1.0)。儿童的双眼视功能尚不稳定,须有清晰的视觉及正确的用眼习惯来维持其功能稳定的发育。配戴欠矫的近视眼镜会让孩子不能得到清晰的视觉,从而视觉不能得到应有的发育,并且使其看近时用比正常少的调节力及集合力,长此以往会造成其双眼视功能下降,并引发视疲劳,近视增长加快等问题。 所以,准确的验光只是验光配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准确”的验光却不一定是“合适“的!。我们并不是给死的机器做屈光矫正,而是给活的人做配镜。再准确的验光,也不如正确使用配镜原则重要。好的验光师,体现在对配镜原则的掌握上,而不是说他的验光结果多么准确。配出的眼镜是符合配戴者舒适使用,并达到用眼需求和目的。配镜处方的原则:清晰、舒适、持久!
经常带孩子到眼科验光配镜的家长都知道,孩子验光前一般都需要散瞳。但是不同的家长对散瞳验光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长觉得散瞳是一种常规检查,一点也不排斥,甚至有的家长会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进行散瞳,但是有的
寒假的门诊如火如荼,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孩子过来找我,有的是戴了角膜塑形镜,有的戴的是离焦软镜,也有的是戴了普通框架眼镜,还有是没有近视定期做屈光筛查的。在这个过程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有很多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眼轴,一旦发现孩子的眼轴增长了,家长都会特别焦虑,因为有传言: 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增长3.00D 但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我的一些看法,仅仅是个人看法,可能有一些片面,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各位知友提出。 这个想法和看法主要是源于一次跟褚仁远教授的交谈,当时手里有一个病历, 某男孩:6岁 角膜曲率43.25/43.75, 眼轴长度23.13mm, 阿托品散瞳后:近视-12.75S/-0.75CX175。 我的疑问是曲率正常,屈光介质正常,眼轴也在正常范围内,为什么近视会有这么高的度数。 褚教授回答,这个可能跟孩子的眼球形状有关系,有可能这个孩子的眼球垂直径和横向水平径远远小于这个23.13,这个也是病理性眼轴。 所以我想,正常人眼轴是24mm左右,但并不是代表所有人的眼轴都应该是24mm左右。就比如亚洲的平均身高是169.7,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个身高。 PS:不是所有人的角膜(前)曲率都是43.00左右,不是所有的人的正常眼轴都是24mm。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眼轴都有正常的眼轴增长值: 备注:这个表格的数据是以前的数据,最新的数据还没有出来,后期出来新的数据我再及时更新。 这里要说的是:眼轴增长,近视度数不一定增长,而且因为不同年龄段的眼轴增长速度不一样,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增长的度数也不一样: 所以,家长在复查时,如果眼轴有所增长也不用太刻意的担心,眼轴增长不一定近视增长。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在缪天荣纪念讲座上发表《儿童青少年眼轴标准的建立和应用》重要演讲,分享了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的经验及眼轴发育相关研究结果: 6-11岁儿童眼轴正常的增长速率为0.15-0.19mm/y,眼轴较长的儿童须保持更低的增长速率才能有效避免近视的发生,而近视发生前2年眼轴进展可有提速。
今天下午门诊上来了一个投诉的孩子,一提到投诉,同事们都比较紧张,当然对于我来说,被投诉总不是件另人愉快的事情,我让同事把这个患者接到诊室,询问情况,原来是家长视力检查的结果有疑义。 这个孩子是上周末就诊的一个小男孩,7岁, 裸眼视力:右眼0.5,左眼0.6, 散瞳验光结果: 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正常视力应该是1.0了,但是散瞳后矫正视力低常,我告诉家长孩子存在弱视,要考虑戴眼镜,而且需要做一些训练,戴镜训练一个月后再过来复查看看。 没想到还没到一个月,刚过一周家长就过来了,说是上午在另外一个医院检查说孩子的视力可以到1.0,不是弱视。 我又翻看了一下孩子的病例,确实上午在另外一个医院检查的,验光结果里确实写了视力是1.0-,但是,但是后面有一个备注:“单个”。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上午在外院用的是单个字母查的视力。 我笑了笑问家长:上午给孩子查视力是不是用的液晶视力表或者投影视力表?家长表示不清楚,孩子自己进去的。我又问了问孩子,孩子说用的像一个像电脑屏幕的东西查的视力,那我就知道是用的液晶视力表,然后我告诉家长,这个正常,单个视力表检查的结果确实会比灯箱视力表检查的结果偏高一些。 我又让同事带着孩子和家长到隔壁的验光室重新检查了一遍视力,双眼的视力还是达不到1.0,然后又用A4纸中间挖了个小孔,把周围的字母都遮住,又重新查了一遍视力,结果孩子的视力确实有一些提高。 家长不明白为什么,我告诉家长,这个现象叫做拥挤现象,好多弱视的孩子都有这个现象。 家长又疑问,那应该按照哪个视力为准呢? 肯定是要按照正常测量的结果为准,不能以单个字母的结果,弱视治愈的标准要参照行视力,而不能参照单个视力,也就是说单个视力达到0.9以上并不能说明弱视已经治愈,行视力达到0.9以上才算弱视治愈。 说到这里家长才算明白...... 什么是拥挤现象???再跟大家说一下什么是“拥挤现象” 孩子对单个视标的识别能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的能力要高的多,这个现象叫拥挤现象。拥挤现象的原理是因为侧方抑制不完全,人眼在辨别物体时,除了集中于该物体,周边物体对其干扰应该排除,此为侧方抑制。若侧方抑制不完全处于失抑制状态,兴奋会扩散,旁边物体对被注视物体的干扰不能排除,此为拥挤现象。 而对于弱视的孩子,检查视力时,不能以单个视力表的结果为最终结果,要参照单行视力或者灯箱视力表的结果。
无论是在门诊上还是在线上都会有人问我,为什么一只眼睛近视而且这只眼睛的度数一直在增长,另外一只眼睛却度数不变呢,甚至另外一只眼睛还有远视。 大部分视光师或医生会跟家长说孩子的用眼习惯不好导致的,比如握笔姿势不对,握笔太低,歪着头写字,双眼跟书本的距离不一致导致的双眼付出的调节不一致,这样导致了单眼近视的现象。 随即给孩子配了眼镜,平时注意孩子的写字和阅读姿势,但是过了半年区复查,发现好眼依然是好眼,近视的那只眼睛度数又涨了。家长实在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 我给大家讲一个现象: 首先孩子写字或阅读时姿势不正确导致了单眼近视,但是这时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近视了,因为看远处时还有一只眼睛可以看清楚的,家长更意识不到。孩子就这样持续的用眼。 这时,孩子近视的那只眼睛在看近的时候,不用调节,看近会很轻松;而远视或没有近视的那只眼睛看近要付出调节,看远却看的很清楚。慢慢的孩子会形成一种习惯,近视眼看近。正常眼或远视眼看远,越看近越近视,看远的那只眼睛一直保护的很好。这种习惯不是孩子刻意形成的,而是大脑自动做了选择。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交替注视。长期的交替注视还会导致立体视的缺失 后来由于学校体检或家长意识到应该给孩子检查视力了,发现孩子有只眼睛近视了,有些明智的家长及时的给孩子配了眼镜,而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平时没说看不清,选择再观察观察,更有糊涂的家长认为孩子单眼近视是由于歪头引起的,回去让孩子翻过来歪头,原来往左歪,现在让往右歪(糊涂啊!有点一个高跟鞋跟断了,把另外一只跟也掰掉的感觉,但眼睛跟鞋子不一样啊!) 有很多医生或视光师在给孩子配镜时,担心孩子双眼度数不一样有参差,戴上眼镜不舒服,所以把度数往下调一点,觉得孩子戴上舒服,殊不知,戴了半年过来复查,这只近视的度数又上涨了,另外一只眼睛仍然没事,为什么呢? 单眼近视欠矫,孩子戴镜后还会存在交替注视的现象。 所以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从业者,都要注意一点:给孩子配镜时一定要给患眼足矫,如果孩子的双眼度数确实差别较大,戴镜确实不舒服,可以先欠矫,等孩子适应了后尽快换镜,尽量足矫,要不然双眼度数差别会越来越大。当然如果可以戴角膜塑形镜或者角膜接触镜,双眼的相差不会那么大,基本上不会出现不舒服,足矫就没问题了。 另外再说一点,我在门诊上碰到不止一例这样的情况,有的验光师,而且很多都是“资深有经验”的验光师,为了让戴镜者戴的舒服,会把健眼配上近视度数或者近视过矫,以减少双眼的参差,提高舒适度,殊不知没有近视的眼睛戴上近视镜片或近视过矫了是人为的给这只好眼制造了远视,在看近时更不用这只眼睛了。所以这种办法是不可选的。 最后教大家如何查孩子或自己是不是有交替注视。 我举个例子: 右眼:+0.25S/+0.25C*90 左眼:-2.00S 选择远处的一个目标,分别遮盖左右眼,你会发现: 遮盖左眼用右眼看,跟双眼看没什么差别,遮盖右眼用左眼看,跟双眼差别很大:→说明看远时左眼基本不用,只有右眼在看远。 再选择近处30——40cm的一个目标,分别遮盖左右眼,你会发现: 遮盖右眼用左眼看,跟双眼看没什么差别,遮盖左眼用右眼看,跟双眼看发现,右眼看时眼前会花一下:→说明看近时右眼基本不用,只有左眼在看近。 这就是交替注视。
经常在门诊上会遇到一些弱视的问题。其中近视性弱视也不乏少数。今天就把关于近视性弱视的一些问题给大家解释一下:1.高度近视引起的弱视一般都是先天性高度近视,后天的高度近视很少引起弱视;2.高度近视验光视力不能提升的可以尝试用角膜接触镜矫正,因为有一些高度近视的人视力不好是因为眼镜放大率引起的,我遇到过一个孩子14岁,单眼高度近视(-8.00S/-3.00CX180),框架眼镜只能矫正到0.3,配戴接触镜后视力可以看到0.8;3.如果接触镜也提升不了,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以通过训练提升,训练方法与远视性弱视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每次或每天的训练时间要比远视的时间要少一些;4.训练过程中,需要权衡一个利弊关系,那就是视力和度数的问题,训练有可能视力提升的同时度数有可能加深,如果视力提升了,度数加点没有关系,至少有个正常的视力,以后还可以通过手术解决度数的问题,如果不训练,视力提升的可能性很小,度数也不一定不涨,长大后还没有什么方法可提升视力(至少现在的技术还实现不了);5.弱视一般不给雾视,需要散瞳检查,弱视的人不能按照正常视力的验光流程标准进行雾视→去雾视→散光盘→红绿平衡→交叉柱镜…………
如果今年去眼科,会发现眼科都是人满为患,家长经常大现,很多孩子特别小就开始近视了。其实近视问题,一直在困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小学生近视比例已达到14.5%,初中生及高中
直播时间:2021年01月11日19:58主讲人:陈勇华技师医生集团-北京线上诊疗科
这两天疫情又开始反扑了,同时寒假也提前到来,孩子们又要开始新的一轮的网课了,在最近的门诊和网上咨询时,又开始有好多家长在问我,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应该选什么牌子的?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等。今天就跟大家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