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问答,来自好大夫咨询问答的真实案例。。。。。。患者问:大夫你好!我想到你们医院来做过敏原检查,听说协和医院用皮肤试验针查过敏原,我咨询了一下我们当地医院大夫,说点刺检测过敏原是一种老式的检测方法,基本已经淘汰了。。。。。。回答:很抱歉,这个说法我不能苟同。过敏原皮肤试验是过敏性疾病诊断的基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诊断过敏性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国内外同行都在使用。我和我科同事曾多次去欧洲和美国变态反应专科进修、参观和学习,并无任何一家正规的医院“淘汰”了过敏原皮肤试验。反而是每天都在进行这种安全,准确,有效,经典的过敏原检查。皮肤试验的原理是什么?人体皮肤过敏原体内检测,主要是通过皮肤试验了解机体对致敏物质的过敏状态。皮肤试验的方法很多,其中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与皮内试验最为常用。过敏原皮试有一定的痛苦,因为只有皮试针轻轻刺破表皮,过敏原才能接触到皮肤里的肥大细胞,引起局部的风团红斑样反应。当然,我们也一直在不断进行探索,力求增加结果准确度,并减少皮肤试验带来的痛苦。图1.皮肤试验示意图图2:肥大细胞示意图肥大细胞(mast cell)中预先合成组织胺(histamine granule),当过敏原和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IGE antibody)结合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预先合成的组织胺,引起局部皮肤水肿、发红、瘙痒等皮试反应。皮肤试验的不良反应皮试反应的疼痛程度可以被绝大多数患者接受。一般来说,5岁甚至稍小年龄的儿童都能接受。对疼痛采取躲避是本能反应,但有时候,对皮试和针刺的恐惧可能超过了针刺疼痛导致的不适。极个别人对痛觉的敏感度非常高,或者有晕针反应,可采取抽血检查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的方法检查过敏原。由于有皮试局部有组织胺释放,会带来一过性瘙痒和红肿。一般很快就会消退,如出现过于强烈的局部反应,可口服抗组胺药物或者局部冷敷,或咨询主治大夫。图3.过敏原皮试反应中间凸出皮肤的肿胀反应,被称之为“风团”;风团旁边圆形的一圈发红的皮肤反应,被称为“红晕”。风团和红晕越明显,表明对过敏原反应程度越强,疾病和过敏原之间的相关性越强烈,对这种过敏原过敏的可能性就越大。皮肤试验的风险尽管只有微量的过敏原进入表皮,一般来说皮肤试验不会导致全身反应,但皮肤试验仍存在一定潜在风险,过敏原皮试必须由过敏专业的医生监测下开展,在有处理过敏反应能力的医疗单位才能进行。医生和护士会对根据皮试反应做出临床判断,并进行专业建议和治疗。过敏原皮肤试验3-5天前需要停用如下药物:l抗组胺药物,例如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芬等。l晕车药,例如乘晕宁等。l感冒药(因为很多感冒药物中有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成分)其他注意事项:1.做皮试前治疗哮喘的吸入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不需停药;2.口服孟鲁司特(顺尔宁)不需要停药;3.空腹和紧张情绪会增加晕针风险,因此鼓励皮肤试验前进清淡的餐食;4.一般来说皮试几小时后可洗澡,但应避免用过热的水,避免过度搓洗局部,以免过度刺激;本文系文利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首先感谢并欢迎您浏览我的好大夫个人网站,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也能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1.在线问诊:不方便来医院的患者建议使用“在线看病”,要把你的信息病历填写完整,这样能给你更中肯的建议和更详尽的诊疗方案。2.电话咨询:情况紧急或者想要得到快速解答的患者可以向我申请“电话咨询”,节约时间成本,提高诊疗效率。3.转诊预约,好大夫的所有转诊预约都是免费的,一切借好大夫名义加价挂号的都是违法行为,必将受到相关法规的惩处。网络使得我们天涯若咫尺。好大夫在线创造了您足不出户就能遍访名医的可能,就像网络时代的共享单车缩短了最后1-3公里的距离一样方便。您希望我药到病除,我希望您健康常驻!天涯咫尺,医患同心!医改再改,初心不改!最后祝您:快乐五一,身心如意!
文利平 急诊室的故事 我们以一例牛奶过敏的真实病例开始我们的故事。 李**,男,18岁。主诉牛奶过敏史18年,过敏性休克2次。患者半岁左右添加少量奶制品后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症状包括荨麻疹,颜面部和喉头水肿,皮肤接触牛奶后也会出现接触局部的荨麻疹。不仅牛奶,羊奶也可诱发症状。此后患者一直严格禁食各种奶制品。2011年7月20日第一次发作休克,在外进食番茄炒蛋盖浇饭和饮料后很快出现全身荨麻疹、颜面部水肿,腹绞痛腹泻,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约10分钟,大小便失禁。2015年7月13日第二次发作,晚饭在外进食芹菜炒猪肉,青椒豆干、油炸带鱼,面食(馒头),饭后很快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风团红斑,颜面部和双手肿胀,口咽部水肿,呼吸困难,心慌,窒息感,昏厥。2次发作中,患者均立即自行服用西替利嗪一片(10mg),强的松4片(20mg),效果不好。2次均送急诊,查血压及血氧均降低,立即予以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后症状缓解。根据患者自己的分析,第一次发作可能是饮料中含有少量牛奶成分所致,第二次可能是馒头中含有的牛奶成分所致。两次发作过程中,患者事先并不知道这些食物中混入牛奶。在进行食物皮肤点刺过程中,常规牛奶过敏原点刺液1:10稀释后,点刺处仍出现巨大局部反应,并出现轻微喉头水肿,心慌,测血压正常,立即平卧位,口服西替利嗪10毫克,休息20分钟后症状好转,皮肤反应12小时后才完全消退。查血清IgE检查结果如下:总IgE241 KUA/L ,牛奶IgE 78KUA/L(5级),酪蛋白 55.4KUA/L(5级)。α- 乳白蛋白 20.1KUA/L (4级) ,β- 乳球蛋白21.0KUA/L(4级) 。户尘螨IgE 24KUA/L,花粉、霉菌等气传过敏原皮肤试验和IgE检查均为阴性,其他食物包括小麦、鸡蛋清、鱼、花生、坚果、虾、蟹、肉类等IgE和皮肤试验均为阴性。 病例分析:此病表现为典型的IgE介导的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病史中多次发作暴露于奶制品后速发型过敏反应,皮试和血清IgE检查均支持牛奶过敏的诊断。从过敏程度来说,属于高度敏感患者。两次发作均由于隐性过敏原暴露所致(含奶饮料和含奶面点),患者被动地,不经意地暴露于危险的食物过敏原。 1,对这种高度敏感的患者,微量的过敏原暴露即可导致严重的全身反应,本病例两次发生症状的诱因都是因为在外进食时不慎进食含牛奶的食物所致。由此提示: 在进食前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 由于无法控制食材种类,应尽可能避免在外进食; 除了“明面”上的食物过敏原,食物过敏患者应警惕“隐性”过敏原暴露和过敏原“污染”; 2.对于严重过敏的患者,抗组胺药物和激素均无助于减少过敏性休克的风险,肾上腺素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的首选用药,应该随身携带肾上腺素针剂。在我国现阶段市场上无法购买到预充药物的自注射肾上腺素笔,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针剂和医院开具的医疗证明,就近到医疗单位注射。值得指出的是,患者在发生症状的时候,首先一定不要慌张,尤其应避免到处奔跑,应立即采取平卧体位,有利于保证“司令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供血,以免让自己失去控制。同时也应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万托林,在轻度发作者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认识牛奶过敏 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酪蛋白、乳清蛋白(包括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占牛奶蛋白含量的80%以上,也是牛奶中的主要过敏原组分。患者可能对其中的任何一种蛋白组分过敏,也有可能同时对这几种蛋白组分过敏的情况很常见。然而,很多牛奶过敏患者也会对奶中某些浓度非常低的蛋白过敏,如牛乳铁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牛免疫球蛋白。有部分患者仅对这些次要过敏原组分过敏。加热和发酵可以降低乳清蛋白的过敏原性,尤其是β-乳球蛋白,这可能是由于热不稳定性蛋白质在受热变性后丧失了构象表位。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患者可更好地耐受烘焙食品中的牛奶成分。但加热不能改变酪蛋白的过敏原性,如果患者是对酪蛋白组分过敏为主,则临床表现更重,也更有可能不耐受酸奶或高温加工的牛奶制品。 牛奶过敏是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据统计,4岁以下儿童中约2%会有牛奶过敏,其中以1-2岁的儿童为主,3岁以上的儿童的牛奶过敏患病率较低,约为0.6%。可见,牛奶过敏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轻,明确诊断的牛奶过敏成人患病率仅0.1%-0.3%,低于儿童。 牛奶过敏的本质是人体对牛奶蛋白的异常免疫应答,这些免疫应答可分为IgE抗体介导和/或非IgE抗体介导的。IgE介导的牛奶诱发性反应通常在摄入食物后的几分钟至2小时内迅速发生。这些反应可表现为皮肤、口咽部、上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或心血管的体征和症状。反应可包括从轻微到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在儿科及混合年龄人群中,牛奶是继花生、坚果之后第三常见的食物诱导性全身过敏反应的触发物,也是常见的致死性或接近致死性食物诱导性全身性过敏反应的触发物。对于高度敏感的患者,偶然的触碰接触可引起局部荨麻疹,在工作或家庭环境中吸入含牛奶液滴的(烹饪或加工)蒸汽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症状。 非IgE介导的反应:通常在摄入食物超过2小时后延迟发作。主要包括: 食物蛋白诱发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表现为摄入过敏原后2-4小时内出现严重的呕吐和腹泻,造成重度脱水、嗜睡,有时甚至还会造成休克; 蛋白质诱导的直肠炎/直肠结肠炎:表现为6月龄之前,临床表现为带血丝的黏液性稀便,偶尔会有腹泻,患病婴儿其他方面的一般状况良好,以母乳喂养或标准配方奶喂养。牛奶和大豆是其主要致敏食物; 胃食管反流:表现为反酸、呕吐等症状。目前认为可能部分患者和牛奶过敏相关; 婴儿腹绞痛:饮食在婴儿腹绞痛中所起的作用尚存争议。有研究显示,在部分患病婴儿中,改用基于大豆或水解牛奶的配方食品或从膳食中去除牛奶后,腹绞痛症状有所改善,而再激发则会加重症状 便秘:牛奶过敏或耐受不良是婴儿和儿童便秘的原因之一,特别是难治性慢性便秘 此外,特应性皮炎/湿疹、过敏性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 (喂养障碍、呕吐、腹痛、吞咽困难和食物嵌塞等)发病机制中可能既包括IgE介导,也包括非IgE机制介导的牛奶过敏反应。 牛奶不耐受是怎么回事? 一项大型成年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患者自己报告的“牛奶过敏”患病率为4.3%。然而,明确诊断的牛奶过敏成人患病率仅0.1%-0.3%,远低上述数字。自报“牛奶过敏”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摄入奶或含奶制品后腹泻、腹痛以及肠胃胀气。实际上,这类人群多半是不耐受牛奶中的乳糖所致。肠道乳糖酶水平低是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感染等造成的黏膜损伤或乳糖酶基因表达减少均可造成肠道乳糖酶水平低,以基因表达减少造成者更为常见。 对于婴儿,母乳或者代母乳是主要食物,乳糖占其每日能量摄取量的35%-55%,乳糖摄取量随着断奶食物的引入而降低,并最终接近成人摄取水平(西方生活方式中通过乳糖摄取的能量约占5%左右)。乳糖消化是整个乳糖吸收过程中的限速步骤。乳糖在肠道吸收细胞的微绒毛膜上被乳糖酶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在乳糖酶缺乏的个体中,高达75%的乳糖未经小肠吸收便被直接排入盲肠和结肠。乳糖在结肠内被肠道菌群转变为短链脂肪酸和氢气,产生醋酸盐、丁酸盐和丙酸盐。短链脂肪酸在结肠黏膜被吸收,从而使不易吸收的乳糖被回收用作能量利用。新生儿的结肠通过这一机制对乳糖进行再利用,肠道乳糖酶活性较低的成人也通过这一机制来适应持续摄取乳糖。在乳糖酶缺乏的患者,乳糖会在肠道中由细菌作用下分解变成乳酸,从而破坏肠道的碱性环境,而使肠道分泌出大量的碱性消化液来中和乳酸。所以容易发生腹泻等症状。 其实,牛奶不耐受在成年人其实并一定都是“病态”。乳糖不耐受跟哺乳动物“断奶”这一生理过程有关。对哺乳动物来说,断奶就意味着要脱离母亲的怀抱,要开始独立地面对残酷的自然界。基于这种原因,对母亲的强烈依赖会使得他们的断奶历程非常的艰难,哺乳动物在自然演化和随机试验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这就是通过“断奶基因”的调控,让断奶期的小动物体内停止生产乳糖酶。没有乳糖酶,小动物在喝母乳后出现莫名其妙的腹泻,如此反复多次,动物就成功的断奶了。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是怎么样的呢? 人类将大型哺乳动物作为肉类来源,关到围栏里,已经上万年历史,由于畜养牲畜非常的宝贵,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意地频繁地宰杀吃肉,牛奶及牛奶制品作为畜牧业的副产品,逐渐成为畜牧业为生人群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考古发现了公元前4000多年关于人类直接饮用牛奶情景的壁画,说明人类进食动物乳制品的历史长达数千年历史。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不得不进行大迁移。部分进入北欧苦寒之地的人类,因为得不到充足的日照,不能发展大规模的农业,只能靠畜牧业来维持生存。由于不能杀这些动物来获得持续的食物,奶制品就成为比较经济的,优质的食物和热量来源,这些地区的人类族群就开始了漫长的基因突变过程。实际上,人类这一自我基因改造过程,从几千年前开始,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初期的淘汰可能是比较残酷的:部分人由于不能有效消化奶制品,身体就会比较体弱多病(因为没有其他食物来源),可能就不能成功地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优胜劣汰,经过这样的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以畜牧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类,终于成功地驯化了自己的断奶基因,使得他们在成年以后仍然能够大量进食奶类食物。这种乳糖耐受的基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这是一种比较“优势”的,容易传下去的遗传方式。而生活在其他地区,例如非洲、亚洲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人类祖先,以及美洲印第安原住民、大洋洲原住民等族群,主要发展了农业文明,由于有足够的植物性食物获得能量。由于气候适宜开荒种地,安居乐业。在这样的农业文明,乳制品并不是饮食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环,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牛奶和奶制品,也不会影响到这一族群的生存,“断奶基因”没有得到驯化,成年期进食乳制品后,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其他的导致乳糖不耐受的比较少见的疾病包括: 早产:32周之前出生的早产儿其肠道乳糖酶活性较低;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罕见,多见于芬兰人群,婴儿自出生起就存在严重腹泻,这一疾病通常是致命的; 细菌过度生长或滞留综合征:可导致小肠内膳食乳糖发酵增加,常常造成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炎症:任何形式的胃肠道黏膜损伤(例如肠炎),这些损失会造成肠绒毛变扁平或肠上皮损伤; 继发性疾病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多数需要在原发病痊愈后数月才能逐渐恢复。 全球平均有75%的人成年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因此,与其将之称作疾病,还不如说是自然状况更合适。由于乳糖不耐受并不被视为一种病,因此实际上采取的治疗措施旨在消除症状,同时帮助患者适应乳糖摄取量逐步增加。 和牛奶过敏的情况不同,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不是一旦摄入微量乳糖立即出现腹泻等症状,而是当摄入超过一定量之后才会出现。所以大多数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仍然是可以喝牛奶的,只是不能过量。比如虽然日本人九成以上有乳糖不耐受,但大多数人可以每天喝200毫升的牛奶而没有任何不适。 作为乳糖不耐受高发人群的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降低膳食乳糖摄取量; 使用其他营养素替代品以维持能量和蛋白质摄取量; 进食牛奶时,同时添加进食乳糖酶(我国已有市售产品); 维持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量; 感染性腹泻时,应暂停乳类食物过敏,因为感染将引起肠胃功能的暂时低下,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持续饮奶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应等腹泻症状完全缓解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进食奶类食物; 乳糖酶在人体中如果长期不用将降低甚至消失,随反复进食牛奶,乳糖酶将持续生成。乳糖不耐受的人应该坚持喝牛奶一段时间,可少量多次,腹泻现象可能逐渐减轻; 食物不耐受等同于食物过敏? 近年来,经常会有患者拿着检查报告单,说当地医生告知,自己的鼻炎、咳嗽、湿疹、荨麻疹等等各种症状,凡此种种,都是喝牛奶等食物惹的“祸”。食物IgG的阳性被有些医生解读为“慢性过敏”,告诉患者“这种过敏当时看不出症状,但是时间长了会导致损害免疫力”,建议患者长期避免进食。 然而,在按照医生的建议避免进食牛奶以及所有奶制品数月乃至数年之后,症状往往并没有好转,有些反而加重。有些患儿因为严格遵从医嘱严格进行多种蛋白类食物禁忌,甚至导致了营养不良、发育迟滞、贫血等问题。有的患儿2岁时检查鸡蛋、牛奶、小麦IgG阳性,完全避免进食一年后,3岁时复查IgG,大米和西红柿又出现阳性,孩子陷于“没有食物可吃”的悲惨境地,家长也非常困惑和苦恼“这孩子可咋养”? 实际上,目前主流的变态反应学界认为食物不耐受的临床意义并不明确,不能得到临床实践的证实。反而根据这个结果进行的严格的食物控制会带来一些营养失衡(主要是蛋白质营养)的问题,这个问题倒是在我们病人中屡见不鲜。从某种意义来说, 食物不耐受检测的阳性率本身就“应该”高,因为肠道粘膜淋巴小结和肠系膜淋巴结生成的浆细胞主要产生IgA抗体来执行对进食食物的免疫排除功能,同时会产生少量的sIgG入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吃什么,血液里就有可能能查到什么食物的sIgG,导致阳性率偏高; sIgG升高是长期暴露的结果,是逐渐形成的; 相当一部分是生理性的,不会引起不适或疾病; 不能把食物IgG阳性解读成sIgE阳性,让患者长期忌口,要严格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判断,不要盲目地建议禁食或替代疗法。 实际上,如果用“食物不耐受”在专业搜索引擎上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指的是“乳糖不耐受”。如前文所述,乳糖不耐受,并不是对牛奶蛋白的不耐受,而是对乳糖这种糖类的消化功能方面因为遗传进化方面的问题不能耐受,出现的症状也主要是腹泻腹痛,并不是典型的速发型过敏症状。 因此,这个“食物IgG阳性”=“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并应该采取严格忌口措施”的解读方式有偷换概念之嫌。尤其是在某些诊所诊断患儿牛奶、鸡蛋等食物“不耐受”的比例高达80%以上,则肯定是有误导之嫌疑,造成极大的临床混乱状态,患者及家属的困惑。 附录: 乳糖不耐受症在不同人群中的比例 耐受乳糖的变异基因为显性基因,即在两个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即耐受乳糖。只有当两个等位基因都为隐形的不耐乳糖基因时,才会表现为乳糖不耐受。 人群 取样人数 不耐比例 等位基因频率 瑞典人 N/A 2% 0.14 澳大利亚白人 160 4% 0.20 瑞士人 N/A 10% 0.316 美国白人 245 12% 0.346 芬兰人 134 18% 0.424 非洲图西人 N/A 20% 0.447 非洲富拉(Fula)人 N/A 23% 0.48 非裔美国人 20 75% 0.87 澳大利亚原住民 44 85% 0.922 非洲班图(Bantu)人 59 89% 0.943 华人 71 93% 0.964 泰国人 134 98% 0.99 印第安人 24 100% 1.00
1.保存:脱敏注射液应该冷藏保存(包括取药以后带回家的过程中)。可自备保温杯和冰袋/干冰,也可我院购买。脱敏注射液不能结冰。回家后,可放到冰箱冷藏室,不要放得太靠后,以免结冰;如果保存不当,应重新配药。2.注射:深部皮下注射(45°进针,深度约1公分);注射前轻轻回抽针芯,避免注入血管;注射速度宜慢(约1毫升/1分钟,0.1毫升/6秒);每次注射部位时应适当变换,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3.监测:脱敏治疗不直接针对症状,在脱敏过程中应该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控制症状。脱敏治疗前进行峰流速检测(PEF)并做记录。每次取药时应该向医生汇报症状控制的情况及用药情况。4.复查:一般一年左右本人复查一次。5.急救药:脱敏治疗有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应按照主治医生的要求备用急救药物。本文系文利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经常会有皮肤过敏的患者询问怎样选择化妆品。其实,不管多么昂贵的化妆品,起到的作用,无非就是防晒,保湿,清洁。那些宣称能“抗皱”“美白”“祛斑”的护肤品,噱头多过功效。因为,添加的各种“精华”“营养素”,我们的皮肤根本无法吸收。甚至,还有不良商家在产品中添加重金属,以达到快速“美白”的“功效”。此外,要拥有健康的皮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睡眠,不抽烟,少喝酒;这比只注意涂抹化妆品,做表面功夫,可能更重要。
患者病情描述: 六个月时,宝宝做食入物变应原筛查,结果显示IgE阴性,IgG+3(阳性),牛奶402,鸡蛋330,大米345. 宝宝现在8个月,14斤,已经连续四个月体重不增加。微量元素检查缺锌,骨密度、血常规正常,大运动发育迟缓。医生建议:补锌、改用深度水解奶粉及做康复训练治疗。目前,小孩大运动基本正常,奶量增加到180ML/次,其他辅食都有吃,特别爱吃肉,但不爱吃面糊,头发有点黄,脾气不太好,大小便正常。 请问: 1.大米不耐受是否意味着含有淀粉的食物都暂时不能吃? 2.该怎么制定小孩一天的食谱? 3.是否大米、鸡蛋一点都不能吃?谢谢! 回答: IgG阳性不等于食物过敏。 过度的食物禁忌不仅无益,还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在协和当医生十年了,患者告诉我他们的过敏故事,教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一 不要等到“晚期”了再看病 早期的预防最重要 我们经常会经常看到很多比较“晚期”的患者来找我们要求检查过敏原。这种晚期并不等同于“癌症的晚期”,但是,由于已经发生了很多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导致治疗的效果并不满意。例如哮喘患者已经都到了重度持续阶段,而且这种情况持续很多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等到我们这里来看病,要求查过敏原时,我们必须先检查肺功能,他的肺功能可能已经达到了可以用“毁损”来形容的地步。这时,即使是用最昂贵的最好的药物进行治疗,肺功能也只能勉强维持正常活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稍微有风吹草动就会急性发作,生命之舟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不堪一击。 又比如,儿童哮喘的控制非常重要,因为儿童哮喘控制不好,可以导致肺功能发育受限制。很多成年人回忆在儿童时期往往有“支气管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发育期间,会导致肺功能的发育跟不上同龄人,成年以后,即使是没有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其肺功能储备也落后于正常同龄人的肺功能范围。我的一个患者的肺功能在“正常状况”下(没有任何症状),也只能达到常人的30%。稍微易感冒就要去医院输液治疗,她回忆小时候每年都会发作“气管炎”,我想,如果她早些进行相应的治疗,应该也不至于此了。 皮肤过敏也是同样。早期的湿疹,如果能够明确原因,其实完全是可防可治的一个病,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等到了很严重的阶段,继发皮损很严重了,皮肤屏障都已经被很严重地破坏,任何刺激都可能导致皮炎的加剧,这个时候再查过敏原,可能就为时过晚。 我的病人用他们的健康的教训告诉我:过敏性疾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因此,预防为主的观念始终要牢牢记在医生的脑海中。不要平时不在意,等到急症来了,甚至休克了,或者等到疾病已经很晚期了,才被恐惧的洪水淹没。 预防工作就像平时为自己的健康买一份保险一样重要。第二点 得病以后要保持正确的心态 在我门诊中,我观察到不同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真是千差万别。 在给有些患者,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看病的时候,我感到他的不适可能很大程度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理,或者说是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够造成的。他们或过度关注健康而焦虑,对治疗有着太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或盲目否认自己的疾病状态而自欺欺人;或漠视应该注意的细节,或者钻牛角尖,太过偏执;很多则太悲观和抑郁。对这些显然都不是正确的心态,因此,他们的依从性往往比较低,听不进医生的建议,他们的预后往往较差,而且花费还更大些。 而有的人非常乐观,他会很好地跟你沟通,既把自己的病状很有条理地描述给你听,从他的描述中,你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达观;同时,他也会很虚心地听从你的建议,并把自己的想法和你交流。这样的患者往往心态比较好,很多患者在多年的治疗中,几乎成了很好的朋友,很信任,也互相欣赏。他们预后也往往会比较好。 你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你是否幸福。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笑,你对他哭他就哭。我们生病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我们的免疫监视功能和防御功能下降了,而我们的免疫系统需要我们保持微笑的面容,需要每天开心大笑三次以上。如果能开心大笑,大概疾病也会被你感染,对你敬而远之。 心态决定你健康的程度。如果你寝食难安,心事重重,你就会显得格外苍老,也容易生病;如果你心地仁厚,充满爱心,对外界充满好奇,简单而自然地生活,健康当然更愿意和你做朋友。 第三点 任何疾病都需要综合治疗 我认为,得了病,药物只是一个方面,基础治疗也很重要。就我们科的特点来说,就是一定要避免过敏原,以及注意保持心态的平衡。我们经常感到在门诊的病人中,如果是哮喘患者,他往往也有其他的过敏性疾病,例如鼻炎和皮炎等,而这些过敏性疾病也许就存在某种关联。如果控制好了一种系统的症状,可能其他的症状也会好转。 同时,平时的健康需要维护。所以如果关注健康,平时就应该往健康银行里面存款,这些措施包括健康地饮食,适当的锻炼,做得好,就等于加固了健康的长城。 第四点 随访和建立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疾病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也许花粉症患者开始还只是在过敏季节打几个喷嚏,可过几年,可能就会发生哮喘,也有的患者则发生并食物过敏(因为空气中的过敏原可能食物过敏原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这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很好的随访。这也需要很好的医患关系。正常医患关系就应该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我的患友中,有很多都是这样,我珍惜他们对我的信任! 另外,很多患者可能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只是想要把他们的不适和困惑或者焦虑说给你听,我们作为医生,一定要耐心地倾听,这可能会比昂贵的药物更加有效,很多患者被疾病所折磨,生活质量非常差,有机会对医生倾述,他会心情愉快舒畅地离开。这本身也就是一种治疗。
患友李**678问:文大夫您好!1 我是您的患者,我对尘螨和圆柏过敏,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现在好像哮喘复发,有时咳嗽,能否打甲流疫苗?什么时间打合适?文大夫解答:建议等你感冒症状消失一段时间后再说。我个人的建议是:甲流疫苗和过敏原脱敏治疗前后间隔一周左右,并避免同一侧臂部注射!患友李**678问:文大夫你好!谢谢您上次的解答,我现在还有问题向您咨询。我现在好像哮喘复发,表现为夜间咳嗽,白天偶尔咳一阵,我又开始吸入激素,现在好多了,但夜里或早晨还有些咳嗽,这种情况能继续打脱敏针吗?是否仍从3号0.1打起?文大夫解答:夜间和晨起的咳嗽要重视,因为这个时段是肺功能的低谷,这时候的咳嗽,说明你的哮喘或者说支气管的炎症没有控制得很满意!建议把吸入激素的剂量适当加大,可以用吸入激素+长效β2激动剂联合治疗一段时间。当然,考虑到吸入激素可能的副作用,吸入后,请一定注意仔细地漱口咽部!等症状完全控制后再减量。关于哮喘控制和脱敏治疗之间的关系:在哮喘能够很好控制的情况下,只要注射局部或全身没有不适反应,可以继续注射。如果有什么问题,建议当面咨询取药的大夫。患友李**678问:3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您,许多中成药写着过敏体质者慎用,我算是过敏体质吧?是否由于那些中成药引起的咳嗽哮喘复发呢?文大夫的解答: 实际上,一个人有过敏体质不一定针对所有的东西都会过敏。尘螨和圆柏过敏不见得中药就过敏,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会在说明书中说明“对本品过敏者慎用或禁用”。中成药确实有引起过敏者,甚至也有引起肝肾功能障碍的。所以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并自己注意观察。最后,要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哮喘发作令人痛苦不堪,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良好的自我管理、合理用药能够使哮喘得到控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除了按时遵医用药,记好哮喘日记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您需要准备一个峰流速仪,一个小巧便携的简易肺功能仪(如图一所示),在协和医院的小卖部或者一般的医疗器械店均可买到,购买时请注意区分儿童和成人。然后打开峰流速仪的包装盒子,里面会有一张画着蓝色表格的记录纸,请您把它当做模板多复印几份,将复印件装订成册,以后就在这个装订好的册子上进行记录,或者直接下载本文最后的附图-症状及峰流速记录表(请注意区分儿童和成人)后打印。记录什么内容呢?首先是反映肺功能状况的峰流速值。测定时间:(1)每天早晚固定时间内(如6-8点)各测定一次,(2)每当主观感到难受准备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时,在用药前先测定峰流速值,用药十五分钟后再次测定并记录(注意:当哮喘严重发作,您感到明显呼吸困难时,不宜再行峰流速测定,此时应立即就医。)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将透明接口粗的一头与峰流速仪圆口接口部紧套。 2)将峰流速仪的红色游标指针轻轻拨到标尺最低处(归零)。 3)测定PEF时应站立进行,尽量吸足气,然后将嘴唇包住接口部,注意嘴唇四周不要漏气,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用力将气一下子呼尽。 4)这时将红色游标指针所指的刻度值记录下来,即最高呼气流量值(PEF值)。 5)每次测试进行三次,选择三次中最高的一次PEF值记入记录表中相应日期下方的对应位置(记录纸中表格纵轴由下往上以峰流速值的大小表示,只需在相应位置画上标记即可,“点”“圆圈”或者”星号“等符号都可)。注意:进行重复测试每次测试前都要将红色游标指针拨到标尺最低处。在哮喘很好控制的情况下每天测两次连续两周所测得最高值或连续治疗3周情况稳定时所测的最高值为个人最佳值。峰流速值<80%个人最佳值(比如,您个人最佳值为400,如果测得峰流速值低于400×80%=320)时,提示哮喘发作,如您正在进行脱敏治疗,此时不宜再行脱敏注射,需用药治疗,待肺功能改善即峰流速值上升到个人最佳值80%以上时才可继续根据情况进行脱敏治疗,否则有诱发或加重哮喘的风险。 其次,记录用药情况,如正在治疗期间或因主观感到难受如憋气、喘息而临时用药,可在记录纸对应日期下方记上当日所用药物,包括名称,剂量和使用频次(如图二)。 最好的情况,您可以详细记录下每日的主观感觉,症状发作时的自觉诱因等,以方便医生在您下次就诊时判断您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合理调整用药。转自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yinjia_530723076.htm,
建议每个来找我看病的患者准备一个小本或纸条,上面写上您来就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自己的情况梳理一下,这样,跟我描述病情的时候会比较有条理,很快切入主题,提高就诊效率:1 我有哪些症状,这些症状困扰我多久时间了;2 这次来主要希望解决哪些什么问题;3 有哪些因素加重病情,例如是否养宠物,发病前是否感冒,是否和服用药物或者进食某些食物有关等;4 我过去是否有类似发作?5 有什么基础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炎、内分泌或免疫系统疾病等);6现在一般情况怎么样,饮食和睡眠是否正常?7是否有过比较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情况(例如呼吸困难或窒息感、口唇发紫 、头晕、眼前黑矇甚至晕厥等);8我过去做过些什么治疗和检查(如果有,可一并要带来作参考) ;9目前用什么治疗方法,效果怎样,有什么不良反应;10对将来的治疗有什么期望,有哪些顾虑;文利平原创 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