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在逐渐增加,已经成为中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提到抗癌药,很多老百姓可能会问到:有靶向药可以吃吗?听说靶向药比化疗药更好?副作用更小?.....今天我们就走近肺癌综合治疗领域的新秀——靶向药,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1、什么是靶向药物?靶向药物顾名思义就是药物瞄准肿瘤细胞上一些重要的致癌分子或基因片段(即靶点)进行治疗的药物。如果把癌细胞看做一个靶子,癌细胞的特定特征看成这个靶子的靶心,那么靶向药就好比瞄准靶心的导弹,这个导弹可以精准命中靶子(癌细胞),使药物能准确到达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以发挥抗癌作用。2、靶向药有哪些优势?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在基因及代谢方面均有差别,而靶向药好比针对这些“差别”而设计的生物导弹,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相结合,精准打击肿瘤细胞的“靶心”,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或者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并且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因此,相对于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作用模式,靶向治疗精准狙击肿瘤细胞的致癌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疗效更佳且毒副作用更轻。3、肺癌的靶向药有哪些?所有人都能用吗?靶向治疗效果虽然好,但并非人人都有效。如同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靶向药物只对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有效。因此,在使用靶向药物前,应先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癌细胞的突变类型,找到突变靶点,然后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对应的靶向药物。如果不找靶点而“盲吃”靶向药,不仅疗效大打折扣,还会因耽误时间而错过最佳治疗机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肺癌最常见的基因突变靶点,在亚洲人群中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高达50%,并且在非吸烟的女性人群中突变率更高。此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突变发生率仅次于EGFR,年轻和不吸烟的患者突变率较高。其他较为少见的靶点还有c-ros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转染重排(RET)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RAF)等等。针对以上这些靶点的药物详见下表。4、肺癌靶向药有没有副作用?靶向药物虽然可对肿瘤细胞实施“精准治疗”,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多数靶向药有以下副作用:(1)皮肤粘膜反应:较为常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口腔黏膜溃疡、甲沟炎等。(2)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严重者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3)肺毒性: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肺出血等。(4)心血管反应:表现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等。(5)肝毒性:包括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激活等。当出现不良反应后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理措施,一般轻度的反应,经对症处理好转后可继续靶向药物治疗,但副作用比较严重经对症处理无好转者,需暂时停用靶向治疗,等待不良反应好转再决定是否继续使用。5、肺癌靶向药服用时要注意什么?(1)按时服药为保证稳定的血药浓度,靶向药都需在每日大致相同时间服用。大多数靶向药物空腹或随餐服用都可;有部分靶向药物需要空腹服用,如厄洛替尼、阿法替尼、伏美替尼和普拉替尼等;少部分靶向药物需要随餐服用,如阿来替尼和塞瑞替尼;具体要求可查看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2)整片完整服用掰断、压碎、拆开或咀嚼后服用会破坏药物结构和药物稳定性,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从而降低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服药时应整片完整地和水吞服。(3)呕吐后勿加服除了恩曲替尼服用后立马呕吐可补服,通常其他靶向药在服药后万一发生呕吐,无需再次用药,只需在下次服药时间正常服用规定剂量即可。(4)漏服补服有时限由于不同靶向药用法不一样,处理的方法也不同。有些药物漏服后不用补服;有些则需要补服,但要注意与下次给药的间隔时长。如果漏服时间在规定时限内,可以在发现后尽快补服一次,并在下次服药时间正常服用。如果漏服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限,就不可补服,以免造成血药浓度过高或不稳定。如果不确定是否需要补服,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如漏服后已超过补服时间,切记不可在下一次服药时间自行增加剂量!总之,靶向药的出现给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是,不能盲目使用靶向药,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个人身体情况及肿瘤发展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靶向药。此外,正确服药,定期随访、复查,早期干预不良反应,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体检成为了很多人的“家常便饭”。但你是否也曾这样纠结过:每次拿到体检报告后就像准备打开盲盒一样,既迫切想知道结果,又害怕检查出什么问题呢。陈女士上个月单位组织体检,体检报告里写着“右肺结节”,心想自己肺上长东西了,越想越害怕,在网上更是搜到了五花八门的信息,心理压力特别大,每天情绪都很紧张。那么,“肺结节”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好是坏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肺结节的那些事吧!问题一:什么是肺结节呢?肺结节是肺部CT片上可见的直径≤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密度增高影,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同时出现多个。如果结节直径>3cm时,则称为肿块或占位。如果结节直径以及肺结核、肺部感染、肉芽肿性病变……等等也会表现出肺结节。问题三:为什么现代人肺结节越来越多?一方面,长期受吸烟、二手烟、油烟、空气污染等影响,以及暴露在各种生物致病源下引起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肺结节产生。另一方面,近年来检查手段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的应用和普及,大家体检意识增强,进行定期体检,都能发现以前发现不了的微小结节。目前高分辨率CT甚至能够发现小至直径1mm的肺结节。问题四:肺结节有没有什么症状表现?绝大多数的肺结节患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多数都是在体检时才偶然发现。问题五:肺部结节最可能是肺癌吗?其实,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只有不到一两成的概率是肺癌,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肺结节是炎症、结核、感染或者良性肿瘤。问题六:肺结节有哪几种类型?根据肺结节在CT上的不同密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1、纯磨玻璃结节:顾名思义,结节像磨砂玻璃质地的密度,似云雾状淡薄影,影像看起来比较模糊,病灶不遮盖肺实质。2、部分实性结节:也就是同时含有磨玻璃和实性成分的结节,病灶遮盖部分肺实质,就如同一个荷包蛋,磨玻璃成分类似其中的蛋清,而实性且密度较高的部分则类似蛋黄,蛋清和蛋黄混在一起。这种类型的结节恶性概率最大。3、实性结节:完全是实性成分的结节,病灶完全遮盖肺实质,类似于单独分离的蛋黄,是一个实性且密度较高的病灶。问题七:如何判断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呢?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需要临床医生运用专业知识“以貌取人”,主要是看结节的“身高”和“颜值”。“身高”也就是肺结节的直径大小。通常来说,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即使是恶性的,也多属于非常早期的肺癌,通过正规的治疗,多可达到根治效果。一般直径越大恶性概率越高,但也并非绝对,因为临床工作中也常会遇到直径超过8毫米甚至一两厘米的良性肺结节。“颜值”也就是肺结节的形态,良性结节在CT上常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楚的实性结节,可伴有钙化、脂肪成分等。而恶性结节在CT上可能有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聚集征等等,当出现这些征象时则需提高警惕。为了更好地判断肺结节的“颜值”,可通过CT增强扫描来协助定性。此外,结节生长的速度也是很重要的判断指标。良性结节一般生长速度非常缓慢,甚至没有变化亦或是反而变小。而如果肺结节在两年内快速生长,就要高度怀疑它是肺癌。问题八:发现肺结节后要如何治疗或随访呢?肺结节的治疗和随访方案需要专业医生综合每一位患者的病史和影像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对于恶性倾向较低的肺结节,初次发现后的3~6个月复查一次CT,若肺结节无明显变化,间隔9~12个月再复查一次CT,若结节依旧无明显改变,患者每年常规体检进行随诊即可。随诊过程中推荐进行胸部低剂量CT,在减少辐射量的情况下,还能对比观察结节的变化。如果肺结节在观察期间增大了,或者性状发现了变化,需要进一步进行干预。被怀疑肺癌的肺结节,根据结节特征,怀疑恶性可能性大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手术前进行全面检查以了解肿瘤有无转移,术后通过病理明确是否为癌症,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治疗。对于恶性概率中等者,也可进行支气管镜活检或经皮穿刺活检来明确病理性质。问题九:如何保护我们的肺?肺结节形成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吸烟史、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慢性肺病史等。若想保护好自己的肺,应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对人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不仅伤害自己,二手烟也伤害身边人。另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营养均衡、适当的体育锻炼等都是有好处的。对于40岁以上的朋友们,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CT能早期发现肺结节,早发现,早干预。
张先生前几天骑电动车不小心摔倒了,胸部撞到了车头,到医院检查发现右侧第三根肋骨骨折,当班医生告诉张伯,目前不用做手术,回家后用胸带固定,注意休息,不要剧烈运动。张先生对此有些困惑,骨折不做手术会好吗?肋骨骨折都不需要手术吗? 在进入正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体肋骨。人体的肋骨肋骨是一种弧形小骨,左右胸壁各有十二根,一端连于躯干部脊椎骨的两侧,另一端连于胸部中央的胸骨上。左右胸壁各有十二根肋骨,共同构成胸廓,既可保护心脏、肺,又可加强呼吸的机能。正因为有了肋骨的存在,使得在其深面的心脏和肺免受损伤,形象地说肋骨是通过“牺牲自己来保护心肺”,所以受伤的往往都是它!什么是肋骨骨折?肋骨起到支撑胸廓以及保护胸廓内脏器的作用。因此,在受到胸部外伤时,肋骨最先受到冲击。肋骨骨折多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外伤导致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的胸部损伤。年轻人以外伤最常见。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肋骨骨折的发病率较高。肋骨骨折有什么症状?肋骨骨折最主要的症状是局部疼痛,而且会随咳嗽、深呼吸或身体转动等活动而加重,有时患者可自己听到骨摩擦音,或感觉到骨摩擦感。由于疼痛和胸廓稳定性受破坏,还可会导致呼吸动度受限,出现呼吸浅快、不敢咳嗽咳痰,甚至造成肺实变或肺不张,这在老弱患者或原有肺部疾患的患者尤应予以重视。另外,还有警惕有无合并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表现。 肋骨骨折该如何治疗?肋骨骨折的治疗主要以镇痛、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固定胸廓、恢复胸壁功能和防治并发症为主。 保守治疗对于单处的闭合性肋骨骨折,由于骨折两端有上下肋骨和肋间肌支撑,很少发生错位及异常很少,多能自动愈合。故可采取镇痛、固定胸廓、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其中固定胸廓主要是为了减少骨折端活动和减轻疼痛,方法有多带条胸布固定或弹力胸带固定。手术治疗对于开放性骨折,应及早彻底清创治疗,清除碎骨片及无生机的组织,咬平骨折断端,以免刺伤周围组织。如有肋间血管破损者,应分别缝扎破裂血管远近端。胸膜破损时按开放性气胸处理。术后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还要注意防治气胸、血胸、连枷胸等并发症。连枷胸常常病情危急,应立即纠正反常呼吸运动、抗休克、防治感染和处理合并损伤。对于合并气胸、血胸时可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虽然本轮疫情涉及面广,但是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全国多地纷纷优化调整了疫情防控相关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自行研发的各种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也纷纷亮相,在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注射式、吸入式、鼻喷式新冠疫苗的那些事!一、注射式新冠疫苗注射式新冠疫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绝大多数人都有接种经历。(1)疫苗种类(2)接种方式:上臂外侧三角肌肌肉注射。(3)接种后注意事项①现场留观30分钟,没有异常情况方可离开。②接种后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③1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过敏原。④回家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可通过知情同意书上的联系方式咨询接种点医师,必要时及时就医。(4)适宜人群:3岁以上无接种禁忌人群。(5)接种禁忌:①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②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③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④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⑤妊娠期妇女。⑥患有其他疾病经医生评估后不宜接种的人。二、吸入式新冠疫苗吸入式新冠疫苗,顾名思义,就是经口吸入疫苗颗粒经上呼吸道到达支气管、肺部,进而产生免疫,模拟病毒自然感染人体的过程,从而在呼吸系统建立免疫屏障。吸入式新冠疫苗与上述肌注式疫苗除了给药方式不同外,还增加了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即黏膜屏障。简单来说,就是在第一个关口就把病毒拦住了,相对于肌注的疫苗多了一层保护。(1)疫苗成分吸入式疫苗成分和以前只打一针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一样,都是带有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缺陷型腺病毒5型。(2)接种方式:一呼,二吸,三憋气。①先深呼一口气(不可对着雾化杯呼气);②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至杯中无雾;③憋气5秒以上(最少5秒),然后正常呼吸,接种结束。(3)接种后注意事项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与肌注式疫苗一样,需留观30分钟。回去后可以洗澡,但不建议接种当天做剧烈运动,尽量不要饮酒,不吃辛辣刺激或者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4)适宜人群:18岁及以上、且完成基础免疫(已接种2剂次灭活疫苗(北京生物、武汉生物、科兴),或接种1剂次康希诺生物的注射型腺病毒载体疫苗)满6个月的人群,可接种吸入式疫苗。吸入用新冠疫苗仅用于加强免疫,即相当于加强针,不用于基础免疫。如果已经完成加强免疫则暂不能接种。(5)吸入式与注射式疫苗相比有何优势?吸入式疫苗方便、快捷、无痛,对于出血性疾病或者怕疼、晕针的朋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此外,吸入式疫苗除了能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外,还能激发黏膜免疫。黏膜免疫简单来说就是新冠疫苗通过口腔吸入的方式,使雾化后的疫苗经过呼吸道最终抵达肺部,刺激机体在呼吸道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抗体,可与新冠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呼吸道黏膜纤毛摆动,将复合物排出体外,阻止了病毒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达到清除病毒目的。通过黏膜免疫,建立了病毒进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这个防线是肌肉注射新冠疫苗做不到的。所以理论上比注射式疫苗效果更好。三、鼻喷式新冠疫苗鼻喷式新冠疫苗是采用鼻内喷雾形式接种,和吸入式病毒疫苗类似(只是吸入式是用嘴吸,鼻喷式是喷到鼻腔内),都是无创的疫苗,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害怕打针的大宝宝们都能用。目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部分机构已开始报名预约。(1)疫苗成分鼻喷新冠疫苗是用H1N1流感病毒的减毒株“长”出新冠病毒的抗原(RBD),以一种弱到不足以致病的病毒为载体,让接种者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2)接种方式:通过鼻腔喷射器的方式接种(3)适宜人群及接种后注意事项:有待正式上市使用后公布(4)优势:有着与吸入式疫苗类似的优势,如方便、快捷、无痛、可激发黏膜免疫、有效率高等。总之,新冠疫苗正在朝着更加便捷、无创、高效方向发展。无论何种新冠疫苗,都可以大大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接种比不接种强,全程接种比只接种一针强,加强接种比全程接种强,这一事实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证明。特别是在我国各地防疫政策陆续做出巨大调整的当下,希望大家赶紧动员自己家人朋友,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及加强针/加强免疫,构建免疫屏障,保护家人朋友生命安全。
当人们生病的时候,往往会问:“医生,我这病有什么忌口的吗?哪些东西吃了不利于病情恢复呀?”这时候医生常常会答:“都可以吃啊!以前吃了没有不舒服的东西都可以吃!”这时,人们常常会带着怀疑的眼神,“人家都说……这些是发物!吃了对病情不好!,你怎么说都能吃!”那么,这个来自东方的古老又神秘的“发物”到底是个啥呢?追溯历史,我们发现“发物”这个词,最早是出自于明代的《普济方》中,文中写到”口疮、历节风等忌发物”。清代《外科心法要诀》中也说,“生疮者当戒劳动,发物,其证可愈,否则难痊”。但是到底什么是发物,古籍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到了现代,各个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人对发物的定义也五花八门。秦伯未先生在《中医对于病员的膳食问题》中提出,发物是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胀、大便闭结等,有发热可能的食物。也有观点认为,发物是能引起旧疾复发或者新病加重的食物,比如海鱼、虾、蟹、鸡肉、鹅肉、牛肉、羊肉、辣椒等等。总体来看,民间传说的发物更多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从现代西医学的理念来看,其中大部分都是富含蛋白质与脂肪、或者具有刺激性的食物。随着现代医学知识和检验技术的普及,近现代的中医对“发物”的定义也集中倾向于类似“过敏原”的概念。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那么多东西被列入发物的范畴,而且最常被提到的都是最容易引起过敏的海鲜、鱼、牛羊肉等含有丰富异体蛋白的食物。那么,为啥古人说要忌口发物呢?首先,发物在中医理论中一般出现于方剂禁忌和病证禁忌,比如针对皮疹、过敏或哮喘者,是有具体的适用对象的,而不是说某种食物不管得了什么病都要忌口。比如一些所谓的“发物”,其实是部分人群存在食物过敏,比如海鲜、鸡蛋等诱发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再者,古人的认知渠道有限,往往是通过观察现象进行因果联系,大多数是对经验的总结,但这些总结不一定是对的。此外,古代的生活条件不如现代,畜禽肉难以储存,容易腐败或者感染寄生虫,吃完也有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这样流传下来就成了“发物”,实在是“冤”呀。当然,对于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确实有一些“饮食禁忌”,例如胃肠功能不太好的人要少吃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与辣椒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胸部手术后患者要限制油脂的摄入;糖尿病患者要减少精制米面的摄入;痛风患者需要低嘌呤饮食……但是这些特定环境下的“饮食禁忌”和个人体质有关,不宜外推到全体人群中盲目忌口。肿瘤病人需要避免发物吗?其实,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营养支持(充足的能量与充足的蛋白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盲目减少鱼、肉、蛋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反而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疾病恢复。所以与其迷信“发”还是“不发”,肿瘤患者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摄入;适量吃鱼、肉、蛋;限制精制糖与酒精摄入;在烹饪方式上避免烧烤、腌制、煎炸等等。手术后病人需要避免发物吗?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觉得手术后应该忌吃鱼肉、海鲜、牛羊肉等发物,不然会影响伤口愈合。其实,对于手术以后,尤其是大手术后的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以分解代谢为主,这时候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足量优质蛋白质的供给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鱼肉、海鲜、牛羊肉这些高蛋白食物都是对伤口恢复非常有利的食物,其营养价值远高于那些传说中极有营养却只有脂肪、嘌呤、调味品的鱼汤、鸡汤、大骨汤……所以,只要手术前不过敏,吃过也没有不舒服,手术后就放心吃,只是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吃,别一次吃太多。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发物没有统一定义,其作用也缺乏科学依据。身体好的时候,均衡营养,合理饮食,享受美味与健康。身体出现问题时,应该更要注意「吃好」补足营养,而不是盲目忌口。对于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饮食注意事项建议咨询医生和营养师。
有这么一些人TA们一年四季手总是湿漉漉的不敢和别人握手恐惧社交学生写字时会把试卷沾湿白领打字时会把键盘弄湿……TA们戏称自己为“水手”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体出的汗是如何产生的呢?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气候炎热的时候,皮肤出汗就会增加,而这些汗液是由一种叫做“汗腺”的腺体分泌的。汗腺分泌汗液的多少是由交感神经控制的,所以当我们紧张、兴奋、压力大时,亦或是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从而造成出汗增加。了解完汗液的产生,接着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吧!什么是手汗症呢?手汗症是指不明原因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以手部出汗最为明显的一种疾病。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手汗症病友的出汗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也就是“不该出时也在出”。这种疾病有约12%的人有遗传倾向,一般在少年时期起病,在青年时期症状最明显。接下来我们就说说:手汗症有哪些症状表现?手汗症主要表现为手掌总是湿漉漉的,严重时可形成明显的汗珠,如水滴下,但睡眠时不会发作。青少年学生常因过量出汗将考卷弄湿而影响考试,经常是试卷未写就已经湿了。平时不敢与人牵手,连握手都成问题。严重时手掌甚至会出现湿疹皮肤炎的症状。成年后,也造成他们在工作上与社交活动上的诸多不便。“唉~好像平时我的手也很爱出汗,不会也是手汗症吧?”如何区分正常出汗和手汗症?手汗症病友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不管是炎夏酷暑,还是天寒地冻,手掌总是多汗、湿冷,有的人足底及腋下也常多汗,有时还呈水珠状出汗,情绪紧张时更加严重。另外,正常人热出汗时会有汗臭味,但手汗症病友虽然汗多,但是不臭哦。当然,除了上面的这些特点外,从专业角度来看,手汗症的诊断标准为:没有明显诱因出现肉眼可见的汗腺分泌亢进持续6个月以上,并至少符合下面的两条症状,那你就是手汗症哦!!!所以,可不是汗多就一定是手汗症哦!虽然手汗症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它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工作和社交困扰,特别是青少年内心较为脆弱,自信心更易受到打击,即使成年以后面对该问题也易陷入无奈焦躁的情绪,长此以往,会给手汗症病友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痛苦。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手汗症具有治疗的必要性,特别是中重度手汗症。那么,手汗症该如何治疗呢?药物治疗手汗症的药物治疗有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局部注射肉毒杆菌素A等,但是效果短暂且有副作用,无法达到长期治疗效果。手术治疗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是目前唯一有持久疗效的治疗方法。该手术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手汗症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5%-100%。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在腋下切开一个小切口,放入胸腔镜镜头和操作器械,外科医生通过显示屏,可清楚的看到支配手掌出汗的胸交感神经,在一个特定位置切断这一神经后,便可准确的实现手掌的去交感化,从而达到了治愈手汗症的目的。
相信多数人对“纵隔”这个词都很陌生,纵隔到底在人体的哪个位置呢?纵隔肿瘤又是什么呢? 其实纵隔不是单独的一个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医学上定义它为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胸骨之后,脊柱胸段之前的一个间隙,向上与颈部相连,向下止于膈肌,夹在左右两肺之间。通俗的讲就是我们拍胸片或胸部CT时左右两侧肺中间的区域,因此它称为“隔”,意为分隔、间隔,而不是“膈”。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组织和脂肪结缔组织。 何为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其实是纵隔内的若干种肿瘤的统称。纵隔肿瘤种类繁多,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前纵隔肿瘤、中纵隔肿瘤和后纵隔肿瘤。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也分为不同种类,比如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就是胸腺肿瘤,来源于淋巴造血细胞的就是淋巴瘤,来源于生殖细胞的就形成生殖细胞肿瘤,以及来源于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过来的转移瘤等等。 纵隔肿瘤有什么症状表现吗? 纵隔肿瘤常较为“隐蔽”和“狡猾”,因此症状表现一般与肿瘤的良恶性、部位和大小等有关。当为良性肿瘤时,由于肿瘤生长缓慢,早期肿瘤较小时患者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当为恶性肿瘤时,由于其浸润性高,进展速度快,故肿瘤较小时即可能出现症状。体积较大的肿瘤因其压迫或侵犯纵隔内的重要脏器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压迫气管则有气促、干咳;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面部、颈部和上胸部水肿及静脉怒张;压迫神经可有膈肌麻痹、声音嘶哑、肋间神经痛及交感神经受压征象。另外,还可出现一些与肿瘤性质相关的特异性症状,如随吞咽上下运动为胸骨后甲状腺肿,咳出头发样细毛或豆腐渣样皮脂为破入肺内的畸胎瘤,伴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等。 纵隔肿瘤该如何治疗呢? 对于纵隔内的淋巴瘤等全身系统的恶性肿瘤应采取化疗或放射治疗。 其他绝大多数的纵隔肿瘤应行外科手术治疗,即使是无症状的良性纵隔肿瘤和囊肿,由于肿物会逐渐长大,压迫临近器官,甚至出现恶变或继发感染,因此均以采取手术治疗为宜。除了较大的肿瘤需要传统开胸手术外,大部分肿瘤目前都可以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即达到完整切除肿瘤的效果,又使创伤最小化,手术会恢复更快。 纵隔肿瘤可以预防吗? 对于纵隔肿瘤,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只要提高健康意识,定期体检便是最好的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