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医院的郭俭大夫去年3月份做手术治愈了一名脊柱裂患者小刘(化名),为了感激郭大夫,小刘建立了一个脊柱裂的QQ 群,希望帮助其他患有脊柱裂的病人,一年多的时间里,十多个病号经过小刘的推荐,在郭大夫这里治好了脊柱裂。 今年22岁的河北省涉县患者小刘一出生就带着先天性脊柱裂、脑积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刘的病情逐渐加重,下肢行走无力、小腿变细、脚变形,各地的医院都不愿意收治小刘,他的精神负担很重。2011年,小刘在网上认识了401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郭俭大夫,多次咨询后决定来青岛试一试,没想到仅仅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困扰小刘多年的脊髓栓系治愈了。 “没啥钱,只能用自己的办法感谢郭大夫了。”小刘建起了一个QQ群,想为郭俭大夫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年多的时间里,不少患者通过网络上的QQ群信息找到了小刘。一般有人加进群里面,小刘自己先对患者进行筛选,问清楚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要求诊,然后再推荐给郭大夫。 “从去年到现在,小刘的QQ群建立了一年多,小刘自己筛选好真正需要看病的人,帮忙联系我,一共来了十几个患者,都在我这做的手术,现在都治愈了,我这一年的病号几乎全都是小刘给推荐来的 。”郭大夫告诉记者。记者 王荣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特鲁多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名言流传甚广,讲述了为医的三种境界,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 据维基百科记载,1848年,特鲁多(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医学世家,20岁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并于1871年完成学业。同年6月,特鲁多和女友洛蒂 (Lottie Beare)结婚并定居于纽约长岛开始了自己的行医生涯。晚年时,特鲁多曾在自传中深情地描述妻子,感谢她同甘共苦的亲密一生。 1873年,特鲁多第二个小孩出生后不久,年仅25的他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在当时,该疾病还没有治愈的办法,听从医生建议后,他只身一人来到了纽约附近的阿迪朗达克山边休养,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奇迹的是,他的病情逐渐康复,三年之后便痊愈了,之后特鲁多举家迁居到了阿迪朗达克山旁 的撒拉纳克湖畔。 1882年,特鲁多得知德国医生霍尔曼通过大山清新的空气治愈肺结核病人的事迹,结合自身的经历,他很受启发。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撒拉纳克湖畔创建了美国第一家治疗肺结核的疗养院--Adirondaec Contage Sanatorium ,帮助和治愈了无数患者,当中包括著有《金银岛》的著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之后他建立了美国第一家肺结核研究所,走在了结核病治疗和研究领域的前沿。 直至今日,举世闻名的“特鲁多研究所”拥有世界级的科学家们和训练有素的科研团队,这些团队在研究种类繁多的病原体感染和免疫方面建树颇丰。1915年,特鲁多医生去世后,埋葬在他身前所喜爱的撒拉纳克湖畔,墓碑上镌刻的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座右铭。现在,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们来到这儿悼念特鲁多,寄托哀思,重温他的医学情怀。 特鲁多医师的名言,概括了医学救死扶伤的职责,成为医生们所遵从的行医道德准则,表达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以及一种理性的谦卑、职业的操守和医学人文的朴素境界。“有时,去治愈”,说明了医生行医救人的天职,同时也表明了医学的局限性,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和不确定的机器,医生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每一种疾病,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医生可以无所作为。一位负责的医生应该常常去帮助病人、温暖病人,而一位真正的大医则是总是去安慰,自始自终地感知病人,关爱病人。也正如特鲁多医师曾说的:“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而这种人文关怀其实就是医学人文的真谛。
咨询标题:脊髓栓系综合症如何治疗疾病:脊髓栓系空洞脊柱侧弯病情描述:出生时发现.左下肢不会动.一直不会行走.出生后20个月时在贵院您给做的手术.希望提供的帮助:郭主任您好.真诚的感谢您.给孩子做了手术.孩子现在术后4年多了.刚做手术后.大便干燥.小便滞留经常尿床.我们知道是孩子的病情复杂.以前不会行走.现在孩子从去年春节后开始.自己行走了跛行.大小便现在需要刺激骶尾部都可以排下来了.很少尿床了.没有输尿管返流.前几天给孩子做了磁共振复查了.大夫说还和术后一年时复查的片子一样没有改变.影像上还显示空洞还存在拴系还有.但空洞比术前小了.下肢感觉比术前好多了.孩子现在脊柱侧弯严重需要手术.求您诊断现在孩子的神经症状可以做脊柱矫正手术吗.能去贵院做手术吗.盼您回复.祝您好人一生平安所就诊医院科室:青岛401 神经外科治疗情况:时间:0000-00-00 至 0000-00-00医院科室:青岛401 神经外科治疗过程:201010月做了栓系松解空洞引流手术附件:病历类型:资料照片(上传时间:2011-11-12 )病历类型:资料照片(上传时间:2014-01-14 )发表于 2015-01-22 10:01:48举报
安女士,58岁,自幼即发现腰骶部有一鸽蛋大小的肿物,6岁时长至鸭蛋大小且出现了小便失禁,大便干燥及走路跛行,随到北京某医院就诊,拟手术治疗,但术中告知因囊内有神经无法继续手术。之后,患者仍有二便异常,双下肢逐渐瘫痪,臀部反复破溃,双脚踝流黄水,直到双脚踝关节基本消失,双足与小腿分离,只有软组织相连。患者经过锻炼和控制食水小便可控制,大便一周一次。但随着年龄增长,腰骶部肿物逐渐增大致使患者腰痛渐重,夜间翻身困难。查体:神清语利,思路清晰。腰骶部有一巨大肿物约30*30*40CM,形状为类圆形,较规则,皮肤表面横行手术切口瘢痕,皮肤紧张,张力较高,可见静脉迂曲。透光试验(±)患者侧卧位,髋关节与腹部成70度角,无法伸开,双下肢较常人短,臀部多处瘢痕,肛门外可见红色赘生物,双下肢瘫痪,双踝关节骨性结构基本消失,双足变形,会阴部双下肢深浅感觉军减退。以下为术前查体、影像学检查、术前准备所见,术中及术后片子暂时未上传。图-1 入院时所见囊性膨出部分约30*30*40CM图-2 示腰骶部MRIT1像图-3 MRIT2像图-3 全脊柱CT三维重建图-4 踝关节X光正侧位片图-5 术前所见图-6 囊液引流后图-7 引流液约3800ml图-9 术后2W图-10 术后1月
患者,女,39岁。曾因脊柱裂椎管内脂肪瘤在当地医院行脂肪瘤切除术。术后症状一度减轻,分娩后大小便功能障碍、左下肢麻木疼痛加重。
2013-10-30患者,女,67岁,主因尿失禁伴肛门坠胀感2年加重2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MRI片如下:葡萄样长T2型号葡萄样长T1型号根据影像学检查定位,取L5下缘-S2下缘正中直切口,咬开骶管未见囊肿,随向上探查见L4椎管内硬膜外,囊性肿物。咬开L5椎板见一葡萄大小透明囊袋约2*1.5厘米,穿刺液为无色透明,后很快充盈。说明囊与蛛网膜下前相交通,分离囊璧与周围粘连找到囊与蛛网膜交通输出道丝线结扎后,囊腔不再充盈,切除残留囊壁。体会:(1)患者影像学与术中所见节段不一致可能的原因为,MRI检查时患者仰卧位,导致囊肿随体位下坠。尤其头高位时更为明显。(2)手术证实囊肿位于L5水平、硬膜外但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这就解释了患者在直立位经常有里急后重和尿急的表现。(3)腰骶管囊肿虽为良性但如果影响大小便功能需及时手术治疗。
郭俭席永强汤深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经CT和MRI检查确诊,并进行显微镜下囊壁大部切除囊腔屏蔽术。结果6例病人中有1例术后24小时内发生急性脑肿胀,并出现癫痫发作,经脱水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半年后复查头颅CT囊肿消失。结论显微镜下囊壁大部切除加囊腔屏蔽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因病例少,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积累大量病例并对此手术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颅内蛛网膜囊肿(IAC)为非瘤性占位病变,主要位于颅中窝、其次为颅后窝[1]。根据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类:⑴真性蛛网膜囊肿,囊壁全部为薄层蛛网膜构成,囊内含脑脊液,与周围蛛网膜腔隙不相通;⑵继发于炎症、外伤、开颅手术等引起的蛛网膜粘连,脑脊液在蛛网膜腔隙内积聚而成囊腔,常有小通道与周围蛛网膜腔隙相通,脑脊液进入囊内,使囊腔逐渐扩大形成继发性蛛网膜囊肿[2~3]。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有症状者需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在于解除脑受压,减轻局灶症状,建立有效脑脊液循环避免囊肿复发。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三种:(1)显微切除囊壁+开放脑池和蛛网膜下腔;(2)囊肿-腹腔分流术;(3)神经内镜手术[4]。前两种方法都因各自的局限性易复发。应用神经内镜进行开窗造瘘,手术创伤小、安全、准确,术后在囊肿与脑室之间建立有效脑脊液循环,手术效果满意,但因条件所限,推广较难。我科自2006年10月起对颅中窝蛛网膜囊肿采取显微镜下大部切除囊壁加囊腔屏蔽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手术方法1.术前检查:所有病例术前均经CT和MRI检查。检查发现除囊性占位病变外,因囊肿扩大破坏血管,部分伴有囊肿内或硬膜下出血,少数合并局部硬膜增厚。2.手术技术:⑴对于合并硬膜下腔或囊腔内出血者,首先清除血肿,⑵打开囊壁缓慢吸除囊内液体,⑶应用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⑷显微镜下切除囊壁,⑸应用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⑹在残腔表面贴覆止血纱布后生物蛋白胶均匀封闭。⑺残腔内注满地塞米松生理盐水⑻囊腔内置闭式引流管⑼严密缝合硬脑膜并悬吊。(图1a显示硬膜打开后位于左侧裂的囊肿约4*5cm;图1b显示囊液吸出囊壁切除后残腔经止血纱布帖服生物蛋白胶封闭)图片1a图片1b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即复查头颅CT或MRI,根据囊腔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必要时可持续引流72小时。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术前有癫痫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CT示脑水肿明显者,应用白蛋白或高渗脱水剂。其中1例患者术后24小时即出现急性脑肿胀及局灶性癫痫,经脱水及抗癫痫治疗后痊愈。最长随访14个月,最短4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囊肿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完全消失。(图2所示与图1为同一患者影象情况)a术前头颅CTb术后24小时CTc术后2周CTd术后半年CT讨论由于IAC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及转归尚不完全清楚,其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仍存在争议。总结近年来文献存在四种观点[5~6]:⑴稳定:即定期复查囊肿无增大、神经系统检查无症状及体征;⑵消失:未经任何治疗影象学复查囊肿自行消失;⑶出血:因囊肿扩张牵拉破坏邻近血管导致囊腔或硬膜下出血;⑷扩大。囊肿扩大机制目前也有四种学说[7]:⑴囊肿壁分泌机制;⑵囊肿内外渗透梯度学说;⑶囊肿壁的小裂孔形成单向活瓣学说;⑷蛛网膜夹层学说。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多数病人无须治疗,手术指征各家说法不一。但多数遵循以下原则[7~9]:1.有症状或体征的IAC:⑴明显颅内压增高;⑵合并颅内出血或脑积水;⑶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⑷药物不能控制的癫痫频繁发作。⑷仅有轻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如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差等。2.儿童期IAC,多数学者认为儿童处在发育期,IAC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脑发育,因此对于儿童期的IAC主张一律手术治疗。3.无症状的IAC:影像学检查发现囊肿较大(3CM3以上)或有脑组织受压移位,囊肿进行性增大。满足这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均应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有:颅内感染、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癫痫发作、颅内出血、死亡、术后囊液刺激并发的剧烈头痛、高热、术后囊内出血、硬膜下血肿、裂隙脑室综合征(svs)、不明原因的急性脑肿胀[10]。笔者认为只要严格术中操作,做到⑴在切除囊壁时,注意保护血管、神经以及脑组织,以最小的损伤最大限度地切除囊壁;⑵囊壁切除要有度,不要过分追求囊壁的全切,以免造成血管神经的过度牵拉;⑶囊液吸除不要过快,以免影响脑组织的顺应性而发生急性中线结构移位,桥静脉撕裂出血;⑷冲洗囊腔时用生理盐水加适量激素用棉片保护尽量不要流入脑池以免囊液刺激造成术后发热、头痛;⑸囊腔屏蔽后残腔内注入激素生理盐水以免术后因颅内容积的突然减少,脑组织摆动造成颅内出血或死亡,同时局部应用激素可减轻刺激;⑹悬吊硬脑膜减小硬膜外间隙避免术后硬膜外出血。术后注意动态观察影象学改变及病人的症状及体征,一般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作者认为:对于IAC最大的难题不是并发症而是囊肿复发,因此应把治疗的重点放在预防复发上。囊壁切除后用止血纱布贴敷残腔,一方面可预防出血,另一方面蛋白胶封闭可在一定时间内将囊液产生的渠道截流,待脑组织膨起后即可彻底闭死残腔,预防复发。参考文献[1]CagnoniG,FondaC,PancaniS,etal.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inpediatricage.PediatrMedChir[J],1996,18:85-90[2]王果,李振东。小儿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4~185[3]AdmsJH,DuchenL.Malfomationofthenervoussystem.arachnoidcysts:Greenfield’sNeuropathology.5theds[M].London:EwardArnoldpublications,1992[4]马骏,苏贺先,李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M]。解剖与临床,2006,11(3):175-177[5]YoshiokaH,KurisuK,AritaK,etal.spontaneousdisppearranceofamiddleeranialfossaarachnoidcystaftersuppurativemeningitis.SurgNeurol[J],1998,50:487-491[6]GalassiE,PiazzaG,GaistG,etal.Arachnoidcystsofthemiddlecranilfossa:aclinicalandradiologicalstudyof25casestreatedsurgically.SurgNeurol[J],1980,14:211-219[7]薛成江,胡学斌,赵洪洋。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治疗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2006,11(8):487-488[8]CilicilloSF,CogenPH,HarshGR,etal.itracranialarachoidcystsinchildren[J].JNeurosurg,1991,74:230[9]YangLS,ZhangX,FeiZH,etal.Aclinicalstudyonsurgicaloperationtreatmentofintracranialarachnoidcystinchildren[J].chinJpediatrSurg,2001,22:163-165[10]胡学斌,赵洪洋,薛成江。颅内蛛网膜囊肿术后并发症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7):444-445
脊髓栓系是指由多种病变(即脊柱脊髓先天发育异常导致脊髓受牵拉致使圆锥低位)。脊髓栓系综合症是指因圆锥低位脊髓及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压迫导致局部脊髓和神经缺血及变性、坏死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下肢运动障碍、脐以下包括会阴部、生殖器官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脊髓栓系可表现为脊髓终丝紧张、终丝脂肪瘤,终丝神经纤维瘤、脂肪脊髓脊膜膨出、隐性脊柱裂、脊髓分裂畸形、皮毛窦、皮肤色素沉着、局部毛发异常、皮样囊肿甚至膀胱膨出等。 脊髓栓系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 一、有脊髓栓系但无明显症状者 磁共振表现为脊髓栓系,但无明确症状者较少,多数为有症状但未引起注意,原因有以下几种(1)患者年龄小,不能准确描述症状和不适;(2)即使出现了大小便的问题,多数家长会认为是正常情况未予重视;(3)有些成年人出现了大便干燥,小便淋漓甚至性生活问题,有时难以启齿,个别认为无大碍不予重视。其实出现以上症状不一定存在脊髓栓系,但有脊髓栓系,一定会有症状。所以,建议有以上症状者,务必警惕,一旦确诊为脊髓栓系应尽早手术治疗。 二、婴幼儿脊髓栓系 婴幼儿手术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麻醉技术,因为婴幼儿心、肺功能及对体温的调节比较弱需要在麻醉中做人工支持,只要麻醉技术能够保障,应尽早手术。 三、成年人脊髓栓系 大多数医生认为成年人不应手术,但本人 认为,只要患者无手术禁忌症,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也会改善患者的症状。 四、无明确脊髓栓系和受压的隐性脊柱裂 这类患者仍需手术治疗五、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后续)
我院定于3月1日—31日在全院开展以诚信服务,品质医疗为主题的“诚信服务月”活动,期间医院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措施,根据医院指示精神,我科也将开展针对脊柱脊髓先天性疾病患者的优惠医疗活动。望广大患者前来咨询就医。一、医院诚信服务月便民惠民措施二、针对脊柱脊髓疾病患者我科与磁共振室共同推出:诚信服务月活动期间免专家挂号费、全脊柱(包括颅脑、颈段、胸段、腰骶段)磁共振检查半价优惠活动。
关于神经管畸形神经管畸形指包括无脑畸形以及脊柱裂在内的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出生缺陷病。由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管闭合不全所致。发生率中国:10.63/万美国:9.7/万英国:8.8/万中国13亿人口:138.19万山西:138.7人/万3140万*138.7/万=43.55万全球每年新增病例40万我国每年新增病例8~10万,我国是全球神经管畸形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临床表现⑴下肢运动障碍:行走异常、下肢力弱、变形和疼痛、还可合并脊柱侧弯。⑵下肢感觉障碍:下肢、会阴部和腰背部的感觉异常和疼痛。⑶大小便功能障碍:尿潴留、排尿困难、尿失禁、小便次数多、每次量较正常少等;大便秘结、便秘或失禁。本病转归⑴神经管畸形并非不治之症。⑵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疗法。⑶一经确诊,尽早手术。⑷脊髓脂肪瘤或脊膜膨出合并圆锥低位者宜在无症状时手术。⑸对有隐性脊柱裂及脊膜膨出修补术后的患者,应常年追踪观察,一旦出现脊髓拴系症状应立即手术。原则:早发现、早治疗,少数可治愈。发病早、症状重、治疗晚、效果差。术后疤痕粘连、马尾神经损伤、终丝未切断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