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是人体创伤后,在伤口或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生理反应,也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目前的治疗方法均不理想,现代激光的治疗范围在不断扩大,新型超脉冲CO2激光、铒激光、脉冲染料激光、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以及PhotoDerm强脉冲光等在治疗一些瘢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作为瘢痕治疗辅助手段。超脉冲CO2激光结合P32同位素放射治疗在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疤痕疙瘩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超脉冲CO2扫描型激光应用激光皮肤磨削术使瘢痕与周围的皮肤组织在外观上融为一体,并且瘢痕边界不明显,从而达到整容效果;对增生性瘢痕可磨至指定的深度,几乎达到“你想多平就多平”的境地,结合应用P32药物敷贴,可成功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效地防止复发。 瘢痕的概念 瘢痕(scar)又称疤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创伤修复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皮肤的表浅伤口,仅仅影响表皮,由毛囊、皮脂腺的上皮细胞增生起始,通过简单的上皮形成面愈合,修复后均能达到结构和功能的完全恢复;另一种类型是深达真皮和皮下组织的创伤,机体再生修复的机制被启动,以结缔组织的再生与沉积来替代被损伤的组织,恢复组织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再生与修复的结缔组织就是瘢痕。 瘢痕的本质是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失去正常组织活力的不健全的组织。对于伤前组织来说,总是一种不完善的替换。瘢痕不仅破坏了体表美,还可妨碍相关组织或器官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畸形。瘢痕对人体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影响外观。表现为局部组织增厚,有色泽变化,或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瘢痕表面不平滑组织无正常张力。②感觉异常,瘢痕局部常有痒、痛感,可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③在长期营养不良或经常受牵拉的部位,局部破溃后形成慢性溃疡,慢性溃疡的长期存在有癌变的可能。④瘢痕本身或瘢痕挛缩对周围组织的牵拉常导致功能障碍。 由于创伤及受伤组织、遗传因素和愈合生理病理状态不同,所形成的瘢痕也不尽相同。部分患者受创伤后,在愈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受伤组织异常增生,形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这些异常的瘢痕甚至有活动功能障碍,处理起来也非常困难。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或技术能够成功地确保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预防和治疗。尽管近几年来,在组织细胞以及分子水平上对瘢痕进行了研究,并已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但在形成机制上仍有许多未明了的问题,治疗上仍处于探索中。 瘢痕的分类和临床特点 从病理学上讲,瘢痕只分为正常瘢痕(normal scar)和病理性瘢痕(abnormal scar)两大类。病理性瘢痕其本质是真皮纤维化疾病中的一类,是创伤修复过程中包括I、III型胶原在内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在组织中过度沉积、且难以被机体吸收或重塑的病理状态。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和瘢痕疙瘩(keloid)两类。 从临床角度,为便于描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可以按以下分类: 1.表浅性瘢痕 表浅性瘢痕(superficial sacr),也称扁平瘢痕。是因皮肤受轻微擦伤,或由于浅II度烧伤,或由于皮肤受表浅的感染后所形成,一般仅累及表皮及真皮浅层。愈合好,瘢痕增生程度小。虽然外观稍粗糙,有时有色素改变,但局部平而软,一般不至影响外观与功能,不须特殊处理。 2.凹陷性瘢痕 瘢痕表面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皮肤,呈现凹陷畸形者,称为凹陷性瘢痕(depressed scar)。凹陷性瘢痕通常见于患痤疮、水痘、带状疱疹、天花等皮肤炎症消退后;也可由皮肤、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创伤愈合所致,可合并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的缺损。 3.增生性瘢痕 皮肤创伤愈合后,瘢痕仍继续增殖,即可发展成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 sacr,简称HS),又称肥大性瘢痕,通常出现在创伤或手术后的第1个月,可发生在体表任何部位,但胸骨前、上背部、三角肌部位的皮肤特别易于发病。表现为淡红色或红色,有毛细血管扩张,坚硬,边缘隆起,并局限在创伤边缘经内。局部有可痒痛感。经6个月至1-2年或更长时间后,充血减退,毛细血管减少,瘢痕趋于柔软,有些最终可以平复,色泽转淡,痒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组织病理可见瘢痕表面上皮萎缩,瘢痕内大量结缔组织增生,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产生上述表现的原因可能与在创面修复的重整期间胶原合成过度和胶原分解有限相关。 4.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keloid,简称K)是以具有强大生命力为特点的瘢痕,因常出现向四周健全的皮肤呈蟹足样浸润的形象,故又名蟹足肿。瘢痕疙瘩表现为红色或暗红色、高起、坚硬的结节状。与增生性瘢痕不同的是瘢痕疙瘩生长超过原始创伤的边界,在组织学上和临床上,倾向于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创面修复的增殖期延长,因此瘢痕疙瘩被称为是不典型肿瘤。很少见自行回缩,搔抓后易破溃而继发感染,甚至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虽然瘢痕疙瘩也发生在体表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耳垂、肩、胸、上背和项部。瘢痕疙瘩与身体素质的关系比其他任何一种瘢痕组织更为密切,在特殊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存在遗传倾向,深色皮肤的人发病率较高。瘢痕疙瘩的发生与创伤、烧伤或未引起注意的极其轻微的损伤、炎症、异物刺激、局部张力过大等有关。 组织病理有典型的粗的透明的胶原束,排列成密集的漩涡状或结节状。然而这些特征性改变不总能看到。 5.萎缩性瘢痕 萎缩性瘢痕(atrophic scar)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一种瘢痕,通常是指那些质地硬、血供差、色素少,与深部组织粘连、不耐磨、易受损伤且又易形成经久不愈的瘢痕溃疡的一类瘢痕组织,故又称不稳定的瘢痕。瘢痕长期受炎症刺激,晚期可导致恶变。萎缩性瘢痕常发生在组织量少、血供差的部位如头皮、胫前和足跟部等发生外伤或烧伤后。 6.挛缩性瘢痕 挛缩性瘢痕(atrophic scar)主要发生于自行愈合的较大皮肤缺损创面,如深度烧伤创面未行植皮而任其自行愈合者。这种创面愈合过程中形成的肉芽组织以及由此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产生向心性收缩,使创面周围的皮肤被牵拉,向瘢痕中心移动,若瘢痕四周皮肤较松弛,则能对抗瘢痕的牵拉,不致影响功能和外形;若瘢痕的四同皮肤不能对抗瘢痕的牵拉,则会造成器官的位移,外观畸形和功能障碍。形成异常的组织收缩------瘢痕挛缩。挛缩性瘢痕常发生于脸部、唇部、鼻翼、耳垂部、颈胸部、颈颏部、四肢关节等。长期瘢痕挛缩可引起神经、血管、肌腱缩短或弓弦状位移、骨关节变形及脱位等继发性病变。瘢痕挛缩若发生在幼年或青少年患者,又未及时给予治疗,可阻碍其正常发育,导致严重畸形。 7.桥状瘢痕 桥状瘢痕(bridged scar)多见于创口化脓感染及聚合性痤疮愈合后,创面肉芽组织下有潜行空腔,上皮细胞爬行进入空腔及肉芽组织表面,使瘢痕如桥状跨过愈合的空腔并连于两端的皮肤,使瘢痕呈桥状,如果瘢痕只连于愈合空腔的一端,则成皮赘状。这些瘢痕多见于睑、颞、颈前等皮肤松弛的部位,一般为多发。瘢痕虽然短小,也少伴有功能障碍,但因凹凸不平,有损外观,且其基底部难以清洗干净,易引起局部感染。 8.蹼状瘢痕 瘢痕形似鸭蹼,呈皱襞状,故称蹼状瘢痕(webbed scar)。这类瘢痕一般见于关节屈侧,偶见于管腔在体表的开口部位,蹼状瘢痕的生成是因为垂直跨越关节屈面的窄长条创面,或纵形直线切口和沿管腔开口游离缘的线状创口愈合后,瘢痕两端向中央收缩所致。烧伤是蹼状瘢痕形成的最常见的原因,偶可因皮肤的切割裂伤或手术切口的位置不当而发生。大型蹼状瘢痕多见于腋窝、颈前、会阴、和腘窝;小型蹼状瘢痕多见于内外眦角、鼻唇沟、嘴角、指蹼、尿道口处。关节部位的蹼状瘢痕,使关节屈曲挛缩,继而脱位变形,功能严重障碍;管腔口的蹼状瘢痕可造成管口狭窄,通路受阻;内外眦角、鼻唇沟、嘴角的蹼状瘢痕影响外观与功能。 9.瘢痕癌 瘢痕组织可发生恶性变成瘢痕癌,法国外科医师Marjoolin于1928年首先提出由烧伤所致瘢痕形成溃疡后发生癌变的报道,故常称此种溃疡为马氏溃疡(Marjolin ulcer)。除烧伤瘢痕外,瘢痕癌也可见于下肢性性溃疡或慢性骨髓炎窦道的瘢痕组织。症状一般出现缓慢,瘢痕处出现溃疡或先为一小丘疹,奇痒或感觉过敏,以后渐增大而破溃,溃疡长期不愈可伴有疼痛、分泌物增多,伴恶臭和出血等。其边缘渐增厚、突起、有角质增生或乳头状增生,溃疡也可呈多发性。瘢痕癌多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上皮癌,活检方可确诊。由于癌细胞被基底及四周坚韧致密的瘢痕组织所包围,一般不易发生扩散转移,如一旦突到正常组织,则迅速扩散蔓延。一般经淋巴管途径转移,如发现邻近的淋巴结迅速增大,应怀疑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瘢痕癌经血液扩散的可能性极小。 瘢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瘢痕做出明确的诊断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瘢痕的确诊和分类 瘢痕多发生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皮肤损伤,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做出诊断,诊断时应明确瘢痕的类形。瘢痕疙瘩有时因其起始病因可能会被患者忽视而遗忘,故应仔细追问病史。(二)瘢痕的病期 1、瘢痕的增生活动期 瘢痕多在伤口愈合后1-3个月内开始增生,并逐渐加剧,6-12个月达到高峰,以后转入成熟期。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其增生活动期的长短不一。颜色始为淡红,渐变为鲜红,再转为深红或紫红,瘢痕表面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厚度不一,高低不平,表面粗糙。质地早期软,逐渐变为坚硬无弹性。有明显痒痛不适等。 2、瘢痕的成熟退化期 瘢痕的成熟时间由半年至数年不等,颜色由深红或紫红渐变淡,最后与周围皮肤颜色相近,瘢痕表面扩张的毛细血管消失,厚度逐渐变薄,表面变光滑,质地逐渐变软。较正常皮肤偏硬且弹性差,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 (三)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鉴别诊断 1、瘢痕疙瘩的临床诊断标准 (1)皮肤损害超过原有损伤范围并向周围正常皮肤侵犯; (2)病程超过9个月而无自发消退征象; (3)以前做过手术切除而又复发者。 符合上述的任何一条或多条都可诊断。 2、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别诊断 增生性瘢痕(HS)与瘢痕疙瘩(K)是病理性瘢痕的两种基本病理形式,两者均以胶原纤维在真皮大量沉积为组织学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过去临床上一般把增生病局限于病损区域之内者为增生性瘢痕;而超出病损区的增生状态称之为瘢痕疙瘩。即认为两者只有“量”的区别,随着研究的深入,进一步认识到两者在很多方面有“质”的不同。如瘢痕疙瘩有特殊的好发部位、有良性肿瘤性的生长趋势及切除后再发的倾向,因而可把瘢痕疙瘩归入皮肤良性肿瘤的范畴。 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国内外学者在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区别上对两者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比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有更强的增殖能力与活性;有更强的抗破坏能力、重新修复能力及抗胶原酶降解能力;有较低的自身凋亡发生率及较强的抗凋亡能力。因而瘢痕疙瘩表现出顽强的增殖性和持久的病程,表现出向外的扩展性和对治疗的阻抗性。 (四)瘢痕体质的概念及和瘢痕疙瘩的区别 瘢痕体质的人在人群中比例极小,其表现为伤口愈合后表面瘢痕呈持继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出现局部疼痛、红、痒,瘢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瘢痕体质者其身体任何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如同瘢痕疙瘩样瘢痕的无限增生,而瘢痕疙瘩却可以出现在正常人群的某些部位,或者因某些原因引起的瘢痕愈合。换句话讲,瘢痕疙瘩是瘢痕体质的一种必然表现,而出现瘢痕疙瘩的不一定属于瘢痕体质的人群。无论是瘢痕体质的人群,还是正常人群出现伤口愈合后的瘢痕疙瘩,其治疗方法大都一致。 瘢痕的激光治疗 尽管对伤口愈合和胶原代谢的了解不断深入,但瘢痕的根除仍然是困难的。手术切除、皮质激素注射、压迫治疗、皮肤移植、冷冻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对瘢痕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大多数治疗方法疗效较差,副作用严重。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激光用于瘢痕的治疗,最初报道有普通CO2激光、Ar+激光、Nd:YAG激光治疗瘢痕。由于CO2激光和Ar+激光不能抑制瘢痕的增生和防止复发,临床疗效不能肯定,现多不用;Nd:YAG激光的热损伤太大,现应用也较少。目前应用瘢痕治疗的常用激光有脉冲染料激光、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PhotoDerm强光以及超脉冲CO2激光等。临床上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Nd:YAG激光 Nd:YAG激光的作用机制为抑制胶原合成。一些学者临床观察发现,Nd:YAG激光在无明显热作用时,就能消除瘢痕疙瘩,而Ar+激光、CO2激光等由无此效应。Nd:YAG激光照射皮肤,皮肤胶原含量在伤后60d仍明显低于正常,说明Nd:YAG激光能抑制皮肤胶原合成。有研究表明,Nd:YAG激光能选择性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 1984年Abergel等采用Nd:YAG激光治疗瘢痕疙瘩2例,3年后随访发现患者瘢痕变薄、变软、体积减小、颜色恢复正常。1988年Sherman等报道了20例瘢痕疙瘩患者的Nd:YAG激光的临床效果。其治疗条件是以连续Nd:YAG 1064nm激光,输出功率20-70W,照射持续时间0.2-0.3s,距离0.5-1cm,以瘢痕疙瘩局部颜色变白为准,每个病人治疗1-4次,平均2次,随访17例,结果痊愈2例,明显消退6例,部分消退8例,无变化1例。 2.超脉冲 CO2激光 【作用机制】新型高能超脉冲CO2激光不同于以往的普通CO2激光,它采用高峰值短脉冲技术,能使激光在整个短脉冲期保持高峰值能量,可在瞬间准确地气化瘢痕组织,且其作用于瘢痕组织的时间短于向周围组织的热弛豫时间,因此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热损伤。术后炎症反应轻、恢复快、色素沉着并发症少。配合电脑图形发生器(CPG)进行扫描磨削操作更精确、快捷,病人痛苦小、疗效好。超脉冲CO2激光对真皮的热作用还能引起真皮胶原收缩、再生和重塑。结合使用P32同位素放射治疗在在创伤愈合的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中每隔一段时间敷贴一次,可成功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效地防止复发。 【适应症】①面部患水痘、痤疮后遗留的凹陷性瘢痕;②影响美观的表浅性瘢痕;③无功能障碍的成熟期增生性瘢痕;④桥状瘢痕;⑤增生活动期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须结合放射治疗。 【禁忌证】①增生活动期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②伴有功能障碍的瘢痕须手术治疗;③部分蹼状瘢痕;④局部有感染病者,青春期或面部痤疮反复发作而未达到稳定的患者;⑤近期正在接受放射治疗、皮质激素注射治疗以及口服维A酸等,应间隔一段时间再治疗;⑥肝肾功能异常、血糖明显升高;⑦瘢痕体质;⑧有明显色素代谢紊乱者,如内分泌失调、艾迪生病、进展期白癜风等;⑨精神异常、对治疗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者。 【治疗方法】可参照激光磨削除皱。术前常规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等化验,以及胸透、心电图等检查。麻醉可采用EMLA表面麻醉剂,必要时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采用基础麻醉或全麻。 1.凹陷性瘢痕 先磨平凹陷性瘢痕边缘高起于正常皮肤的“坎”再做整体性磨削。待新生上以修复后,原有的“深坑”会变成“浅坑”使皮肤从整体上看比较平整光滑而达到治疗目的。外观仍不满意者可于半年后再次行磨削术。 2.小的桥状瘢痕可将皮桥挑起,用激光切断皮肤及两端的基底部,再将基底部磨削气化平整。对于较大的桥状瘢痕,可先切断皮桥及两端的基底部,再将基底部,再将基底部磨削气化平整。对于较大的桥状瘢痕,可先切断皮桥一端的基底部,掀起皮桥将桥下的瘢痕磨削清除,再将基底部磨削平整,然后将桥面的皮肤组织贴回创面处,加压包扎。 3.成熟的增生性瘢痕 用激光磨削平整即可。对于隆起明显的增生性瘢痕,可先用连续波将瘢痕组织从基底平面切割下,然后再磨削平整。 4. 增生活动期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行激光磨削后,一旦创面愈合须立即采用皮质激素注射、放射治疗或用脉冲染料激光、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PhotoDerm强光等进行治疗,否则易造成瘢痕复发甚至范围扩大。 苑凯华等应用超脉冲CO2激光磨削治疗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98例,总有效率达100%,色素沉着率仅16.7%。 【术后处理】 1、瘢痕磨削术之后,用碘伏清洗创面 2、术后涂药 (1)瘢痕疙瘩:手术一周内,涂消炎一类的药物,如:奥洛(夫西地酸乳膏)、积雪苷霜软膏,手术一周后,涂抗疤药物,如:康瑞宝。 (2)普通瘢痕:手术后,主要涂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奥洛(夫西地酸乳膏)、积雪苷霜软膏。 3、换药的次数和频率瘢痕术后一周内换药为每天一次,一周后,换药频率为隔天一次。 4、术后异常处理(1)瘢痕再生:如发现瘢痕术后创面有新生肉牙生长,立即用3%高渗盐水湿敷,持续至肉牙消失为止。(2)分泌物过多:瘢痕术后创面有黄色分泌物,这种情况为正常现象,用杀菌消毒水清洗创面即可 5、怎样加速瘢痕术后创面的恢复持续一个疗程的He-Ne激光照射。He-Ne激光照射一疗程为10天。 【副作用】 1.红斑 是伤口愈合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红斑消退所需的时间一般持续数周; 2.感染 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多与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术后护理不当及患者的抵抗力低有关; 3.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 色素沉着程度与肤色的深浅成正比,出现色素沉着一般需要2-6个月才消退,个别可达6-12个月。色素减退非常少见; 4. 瘢痕增生 是瘢痕磨削术后重要的并发症。配合同位素P32敷贴可解决此问题。 瘢痕的治疗联合同位素P32放射疗法可成功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效地防止复发。
患者:宝宝在十个月时被开水烫伤,脚背最严重深二度,不得已植皮了,现在右脚每天用美皮护贴着,然后带弹力套 我现在就想知道带弹力套影响孩子的发育吗?植皮后是否可以不用戴弹力套了?这边医生让我们一天要戴23小时以上,真的需要吗?还有有什么好的止痒的方法吗?绵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李崇进:带弹力套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烧伤后疤痕增生的预防治疗 烧伤外科最常见的疤痕增生问题,对于医生及患者都是一件头痛的事情,纤维疤痕增生是目前全世界烧伤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因过度疤痕增生会导致关节僵硬、运动功能丧失、活动受限、外观丑陋等等,如果治疗已经形成的疤痕,目前来讲并没有什么非常有效及彻底的办法,因此积极预防及缓解疤痕的增生变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进行完植皮手术后,新鲜创面逐渐愈合,这时候纤维疤痕组织就开始生长了,医师会在这时候要求患者穿戴压力适当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的医用康复弹力套,它能最大限度的抑制纤维组织过度过快生长,并且能保持新鲜愈合创面的平整,根据患者创面面积及增生的程度不同,穿戴医用康复弹力套时间需要6个月以上甚至几年时间。
患者:5月24被天然气烧伤,二度烧伤,面积10%,双手臂,右下肢,面部,腹部等部位。住院两周,出院带疤痕霜回家涂抹 伤口破皮,起疹子,奇痒难忍,医生诊断对疤痕霜过敏绵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李崇进:由于烧伤创面愈合后的皮肤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和抗感染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出现水泡、皮疹之类的皮肤感染。所以,烧伤创面愈合后的一个月内,最好不要使用斑痕霜之类的药物,防止皮肤摩擦,防止抓伤、擦伤。等到创面皮肤基本适应外界环境后,再使用防止疤痕的药物,或者加压治疗,特别是在夏天,烧伤创面愈合后的皮肤的出汗功能减退或者消失,皮肤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出现水泡、溃烂等表现,所以应尽量保持创面清洁,适当给予1%的碘伏或阿米卡星洗剂外用。
Ⅰ度烧伤:为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局部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后愈合。可有短时间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浅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水疱,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肤功能良好。 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局部肿胀,间或有较小水疱。由于残存真皮内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仍可再生上皮,如无感染,一般3-4周可自行愈合。愈合后可有瘢痕和瘢痕收缩引起的局部功能障碍。 Ⅲ度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甚至骨、内脏器官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故又称为焦痂型烧伤。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真皮下血管丛栓塞),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较为典型。愈合后多形成瘢痕,正常皮肤功能丧失,且常造成畸形。 目前多采用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拟订的分类标准: 轻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0%—29%之间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烧伤面积在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l9%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②较重的复合伤;③中、重度吸人性损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20%以上。
李崇进1田徽2阮期平2 冷振华2段成香2 刘明鸣2(1绵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2绵阳师范学院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烧伤的进展极其优势状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烧伤的方法、疗效及剂型的情况。结果: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外,大多数药物在烧伤创面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中药种类多,作用不尽相同,治疗时间较长,疗效慢的老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迫切需要从临床实践中寻找更为理想的药物,目前,重复性、水平较低的临床报道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结论:我国医学科学家徐荣祥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以创造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无损伤地液化排除烧伤坏死组织、激活潜能再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提供干细胞增殖分裂所需的生命再生物质和营养成分,最后通过干细胞新生的组织细胞的连接而实现烧伤创伤创面的生理性再生修复是烧伤治疗领域的一场技术性的革命。关键词:烧伤;再生医学;治疗;剂型;创面烧伤包括烫伤、火焰烧伤、化学烧伤和电烧伤。尤其深度烧伤皮源困难,植皮愈合后常见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及奇痒等,已经成为烧伤治疗的难题。现代中医药治疗烧伤,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颇有创新,方法上由临床研究深入到实验研究,理论上从宏观认识发展到了微观分子水平,对剂型不断改进和针对性治疗方面有所发展。这里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如下。1.中医对烧伤治疗的探究走过的历程烧伤即指热力所致的机体组织损害,包括热液、火焰、酸碱、电流等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祖国医学对烧伤的治疗和研究,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医学哲学思想和医学体系。早在公元三世纪,晋代葛洪《肘后方》(公元341年)和晋末《刘涓子鬼遗方》(公元483年)中,已有治疗水火烫伤的记载,所用药物及治则,特别是内外兼治、辩证施治的观念,迄今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古代中医文献中都认为其病因是热毒, 在治疗上所采用几乎全是清热解毒药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指出本病多由火热毒邪外伤所致,治疗当以苦寒收敛为主,谓“火疮用栀子、黄芩、白敛煎汤以淋疮,气溜去火热毒”。”《医学入门汤火疮》指出“汤泡火烧疮。初时宜强忍痛,急向火炙,慎勿以冷物熨之,使热不能出,烂入筋骨。后用寒水石七两,黄柏、黄连、黄芩、山栀、大黄、赤石脂各一两,甚者加冰片少许为末.酒调或鸭子清调敷。清代陈士铎在《洞天奥旨》指出本病乃火毒所致,内外受之,治疗当内外同治,谓“汤烫疮……轻则害在皮肤,重则害在肌肉,尤甚者害在脏腑……故治火烧之症,必须内外同治,则火毒易解也” [1]。近代中医文献大多数认为烧伤是因热所致,热胜则内腐,以致肌肤腐烂,外毒时有内攻可能,故而认为除热外还有毒,其病因机制仍是热毒,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制剂或方药[2,3,4]。我国医学科学家徐荣祥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提出了烧伤既是伤又是疡的观点。认为[5]烧伤的病因是火毒或热毒,属“不内外因”;轻则犯皮毛,重则伤肌肉、筋骨。其“火”、“热”与一般温热病的“火热”不尽相同,其传变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无并发症的烧伤总是火炽热甚,主要侵犯中焦,多为阳明实热之症。热邪为病,耗阴损气。同时烧伤是伤,必有瘀血凝滞;烧伤有伤口,故又多腐肉脓血。所以一般烧伤的治疗应该包括以下治则:①清热解毒;②养阴生津;③益气理脾;④活血逐瘀;⑤托里排脓。若发生并发症,则火热燔灼脏腑,各种脏腑的症状都可出现,更需根据病情予以辨证施治。早期实证较多,但实中夹虚;后期虚证较多,亦有虚中夹实。随着现代医学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中医对烧伤治疗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以MOBT/MEBO为代表,以创造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无损伤地液化排除烧伤坏死组织、激活潜能再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提供干细胞增殖分裂所需的生命再生物质和营养成分,最后通过干细胞新生的组织细胞的连接而实现烧伤创伤创面的生理性再生修复,探索出用中药治疗烧伤实现皮肤原位再生的新路。2.治疗烧伤的中药剂型中药及其制剂治疗烧烫伤,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有很好的疗效。根据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不同,用于烧伤的中药大致可分为膏剂、散剂、汤剂或水剂、油剂、酊剂、霜剂、乳剂、擦剂、膜剂等剂型。这些制剂大多数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祛瘀生肌等功效。2.1膏剂膏剂目前治疗烧伤多采用的一种剂型,因其富有粘性.外敷患处.既可避免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又可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其制作方法大多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入植构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蜂蜡而成。彭嶷[6]应用石黄膏(煅石膏、大黄、川芎、乌贼骨、炉甘石、冰片、麻油)治疗Ⅰ~Ⅱ烧伤166例,创面常规清创后直接外涂石黄膏,总有效率994%,一般不用抗菌素。朱永福[7]用鲜虎杖膏(鲜虎杖、桐油)治疗烧烫伤68例,创面清创后将鲜虎杖膏以1mm~2mm的厚度外敷创面,间隔3~4小时涂药一次,有脓液或坏死组织时经清洗或清创后涂药,同时补液抗炎等治疗,治愈率100%,有轻微瘢痕者29例,明显瘢痕者7例。张景效[8]采用景效中药烧烫伤膏(当归、白芨、党参、大黄、冰片等)治疗颜面部烧烫伤125例,总有效率100%,痊愈平均时间17d,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该药具有抗感染力强,愈合无瘢痕等功效。饶朝鹏[9]用复方中草药膏(龙胆草、马齿苋、大黄、白蔹、大蓟、苦参、黄连、仙人搭桥、麻油、白凡士林) 治疗306例各类不同程度烧伤病人,创面愈合较好,均获满意效果。贺润明等[10]用解毒烧伤膏(生地、大黄、黄柏、地榆、丹皮)治疗498例烧伤患者,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创面的愈合,与京万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王喜庆等[11]运用烧烫宁软膏(双花、紫草、虎杖、苦参、五倍子、蒲黄、冰片、薄荷脑、芝麻油、蜂蜡等)治疗烧伤638例中有463例单用烧烫宁而获痊愈;其余175例采用创面涂药外加抗生素、补液等综合疗法治愈。2.2散剂散剂是由一种或几种药物细粉,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可直接撒于清创后的患处,或用醋,蜜、麻油等调敷患处,每日或数日更换一次,可视病情而定。具有止痛快,控制感染、促使剖面早日愈台等优点。贺建杰等[12]用化腐祛湿生肌散(大黄、地榆各30g,榆树皮12g,黄连15g,乳香、冰片各10g,硇砂9g)治疗小面积烧伤,一般1~3次即愈。但是散剂存在着有创面占位、污染创面,结痂太厚、不利观察的缺点。2.3酊剂酊剂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浸出药物有效成份而制成的制剂,具有含有效成份浓度高、防腐性能好、用量小且久贮不变的优点,近年来多有应用。刘学讲[13]用黄芩、黄柏、儿茶各100g,冰片500g,加入酒精1 000ml,冰片后下2天,浸泡1周,制成烧伤喷剂,常规清创后喷洒患处,局部暴露,治疗156例,痊愈140例,对Ⅱ及Ⅲ度烧伤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孙忠贤 本报记者 李方贵 一次全社会的爱心救助,感动了一座城市;一次罕见的烧伤救治过程,完美诠释了我市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 华西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后,对我市医护人员抢救沈远奎全过程做了客观评价,他们认为:虽然英雄沈远奎最终还是遗憾地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救治没留下任何遗憾,可以说已经创造了医学界的一个奇迹。 周密部暑:组成医疗专家组会诊 6月18日晚10时40分,闻讯抗震英雄沈远奎重度烧伤后,巿区两级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其安排在治疗烧伤口碑最好的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要求参与抢救的医务工作者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并抽调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顶级烧伤专家,以及本院重症监护室专家、专业护理人员,组成了由涪城区卫生局副局长林兮任组长、市人民医院院长陈斌任副组长的救治专家组,对生命垂危的沈远奎进行多次紧急会诊,研究治疗方案,全力实施救治。与此同时,还及时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竭尽全力挽救英雄的生命。 烧伤病人有黄金72小时之说,受伤后三天是创面渗出、肿胀最明显的。处理不得当会严重危及生命,此时补液速度、补液量、尿量、心率等等一系列数据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这些数据,并结合病人情况准确判断输入的液体量是否足够,来不得半点马虎。烧伤科副主任医师、专家组成员之一的李崇进回忆道:“那些天,本着‘救死扶伤’的崇高追求,所有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都不分昼夜地奋战在第一线,与死神赛跑,与病魔决斗;为了争分夺秒,他们来不及上网,来不及喝水,甚至顾不上吃饭和上厕所。” 全力以赴: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100%的努力 “要为保住英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哪怕是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尽力去争取!”当晚,正在成都开会的人民医院院长陈斌第一时间做了周密部暑。会一完,他便星夜赶回绵阳参与会诊抢救。一场烧伤专家与死神之战紧张展开。 因为是跌落2米深的潲水锅中,表面沸腾的潲水油油温远远超过煮沸的开水,沈远奎的头面颈、双上肢、躯干、臀部、会阴及双下肢几乎体无完肤,全身大面积特重烧伤达98%,属三度烧伤,全世界范围内罕见,至今尚无抢救成功先例。 深静脉穿刺、抗休克、气管切开、焦痂处切开减张、创面包扎……一个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早期抢救,往往需要四五名医生的协同作战,作为“特重烧伤”病号沈远奎更不例外。入院后,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并数次出现心跳停止,多器官功能衰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为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外科、烧伤科等科室专家和医务人员除24小时寸步不离地监控病情、及时抢救、不断增加临时会诊、全力以赴挽救他的生命而外,还多措并举,采取镇静、镇痛减轻患者痛苦,保肝、保肾维持凝血功能,及时进行创面处理和抗休克处理,先后输入血浆11700ml,输入白蛋白30瓶,第一时间予以患者升压药维持血压,将气管切开后上呼吸机辅助呼吸,还使用大型红外线照射,烧伤创面处理。从而,使其奇迹般度过了休克期。 包扎伤口、量体温、测尿量、开液体、输液、手术、换药、查房、心理疏导、写病历、开会讨论诊治方案、端屎导尿.....这几天里,不分昼夜参与抢救的ICU男护士长肖红兵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感叹:“抢救沈远奎这样的伤员,如穿过战场上的一个个雷区,跟上战场莫啥区别。”而华西医院烧伤专家说:“能活过七天,已算是奇迹了,一般类似患者最多挺过三天。”由于沈远奎病情危重,最终死于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忠孝难全:为救英雄将生重病父亲凉半边 李崇进是医生世家出身,从小醉心于医学,由于医术精湛,他不仅是四川省烧伤专委会委员、绵阳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烧伤科创始人兼副主任医师,而且还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委会绵阳烧伤基地主任。那些日子,他95岁的老母生病卧床不起,其90岁的父亲也因肺癌住院治疗,加上左股骨骨折,急需要人照顾。可李崇进接连70多个小时的紧急抢救,硬是忙得令他分身乏术。连一日三餐都是妻子送来的。 看到他吃饭狼吞虎咽的样子,妻子任秀清忍不住怪嗔道:“你吃慢点嘛,又没那个跟你抢。”“我不吃快点,恐怕只有饿肚子!”他坦言:“自古忠孝两难全,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没有退路,为了人民的利益只得往前冲!” 据李崇进透露,他在医院工作32个年头,成功医治烧伤患者无数,但遇到类似烫得这么惨的,还是第一例。他说:“潲水本来有毒,油温又比水温高得多,心、肺、肝、脑等脏器损伤无一幸免,内环境紊乱,电解质紊乱,还有烧伤创面产生的毒素也不断侵害他的肌体,免疫系统受到彻底摧残,身体仿佛一张垒成的多米诺骨牌,一推便倒,救治难度实在太大。还好,社会各界和家属都对救治给与了肯定和充分理解。” 李崇进的老父亲李仲生原来是绵阳专区二医院(遂宁)内科医生,行医一辈子,知道当医生的苦衷,儿子没时间管他,他没有丝毫怪罪,反而说:“你放心抢救,不要管我!”其父子两代“大医精诚”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 实际上,不知疲倦,倾尽全力又何止这些。为感谢全国人民和子弟兵在5.12期间对绵阳人民的无私支援,尽全力在第一时间抢救英雄,打破医疗组壁垒,团队合作让抢救更高效,这是专家组和参与者达成的一致共识。年轻的主治医师魏子人妻子怀孕已8个月,正是需要他留在身边的时刻,可他一步也未离开自己的岗位。ICU主任陈宏、主管医师吴谦海等医务人员不怕苦,不怕累,个个都像冲锋陷阵战士,坚守在各自的阵地上。还有特护护士长王晓莉、护士达丽等等,都是从事护理工作十至二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天使,病人平时细微的病情变化都被她看在眼里,每次大面积换药都会仔细地配合医生,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烧伤治疗基地落户绵阳11月23日,由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绵阳市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2013年四川省中西医结合烧伤学术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绵阳市烧伤治疗基地授牌仪式”在绵阳隆重举行。来自成都、德阳、广元等全省各地从事烧伤整形美容专业的共计200余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栋才教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李成林、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大夫,绵阳市卫生局副调研员、中医科科长颜成高,涪城区卫生局副局长林兮,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彦铭出席学术年会开幕式。据了解,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是全国性学术团体,该团体应用人体再生科学理论,针对烧伤组织及发病采取综合治疗技术和基础研究。绵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是绵阳市重点专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采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及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各种烧伤病人10000余例,形成了独具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烧伤治疗体系,经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反复论证,严格考核,最终决定在该院挂牌成立绵阳市烧伤治疗基地。学术交流会上,10余名烧伤知名专家分别就烧伤救治、康复、创面治疗等方面的诊疗经验和新进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此次学术会的顺利召开,为全省烧伤专业人士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大范围、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会上,由秘书长胡栋才教授为绵阳市人民医院授牌,这标志着绵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正式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烧伤治疗基地,烧伤救治水平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皮肤扩张术是指扩张皮肤软组织的一种新技术,近几年已被广泛地运用于美容整形外科。以往对于皮肤疤痕、组织缺损的整形修复,主要靠自体组织的移植,因此有人称整形是“拆东墙补西墙。”有时对较小的皮肤疤痕可以采用一次切除或分次缝缩的方法,手术效果虽比较理想;但稍大一些,尤其是面部、头部等稍大一些的疤痕就只能采用植皮的方法。植皮术虽然有改善疤痕外貌的作用,但由于植皮后皮肤色泽、皮缘疤痕等一系列问题,即使植皮的皮片成活得很好,也不会给面部美容带来多少改观。皮瓣、皮管转移用以修复疤痕皮肤效果很好,无论从颜色、皮肤弹性、还是美容外观角度都是比较理想的,但由于皮瓣来源有限,加上需要分期做2—3次手术,患者痛苦较大,所需时间也长。 组织扩张器的整形原理是可提供“额外”的皮肤软组织。这种扩张器是由硅橡胶薄膜制成的一种囊状物,分为两种类型。常用的一种是可控式扩张器,由扩张囊、注射壶和导管三部分组成。使用时通过手术将扩张器植入皮下或肌肉下层,经皮肤定期向注射壶内注入无菌等渗生理盐水,后者顺导管流入扩张囊从而使组织扩张。另一种属于自行膨胀式扩张器,这种扩张器是在密封的硅橡胶内装有高渗饱和的氯化钠液,利用爱内外的渗透压差,使组织液经过囊壁这个人工半透膜渗入扩张囊内,并使胶囊体积逐渐膨胀以达到扩张组织的目的。 组织扩张器经手术埋植于缺损区或疤痕区的皮下或肌肉下方,经一定时间扩张后,就会使扩张囊表面的皮肤软组织逐渐伸展扩张,提供大约50%以上的“额外”的皮肤组织,或者使组织产生一定的腔隙以适应骨植入或膺复体植入的需要。组织扩张术主要适用于面部、颈部、头部、乳房、躯干及四肢等需要用正常皮肤进行美容整形修复的部位,优点是这种组织扩张器提供的“额外”皮肤组织从色泽、质地、厚度、毛发分布及美观程度都与缺损区周围的皮肤近似或一致,而且还具有血运好、有感觉的特点,不象植皮术那样会产生新的供皮区的疤痕,手术也简单易行,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组织扩张术通常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是在缺损区外围选好适当的供区,将组织扩张器通过小的切口植入皮下或肌层下方,然后分层缝合组织,待小创口完全愈合之后,定期从皮肤穿刺并经由注射壶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每周1次,每次注射量应为扩张囊容量的10—20%。比方说,400毫升的扩张囊,每次注入盐水量应为40—80毫升。所需扩张的时间一般为3—8周。扩张的皮肤面积应达到缺损区的两倍,用以修复缺损与闭合供区创面。待皮肤扩张达到预期的要求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期手术了,即经原切口取出组织扩张器、切除缺损区的疤痕或病变的组织,把已扩张到一定程度的皮肤进行推进或旋转至缺损区,经整形缝合手术后而完成全过程
夏季是烧烫伤的高发季节,因为夏天天气热,人们穿得衣服单薄,皮肤外露多。在我们绵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烧烫伤患者中,10岁以下的儿童占到50%,特别是1~3岁的儿童,这些孩子刚刚会走路,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对大人的模仿力又很强,好奇心也很强,对外界的危险因素没有预知能力,动作不够协调,如果家长稍有疏忽,极容易发生烧伤的危险。小儿的烧烫伤大多数都发生在家庭生活,家长们一看孩子烫伤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其实烧烫伤早期的处理非常简单,而且也是很有效的。 1.用冷水冲:烧烫伤后,立即起了水疱并明显感觉疼痛,属于浅度的,可以立刻用冷水冲洗伤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感觉不很疼了,把衣物慢慢脱掉,用干净的布覆盖创面,包扎好,再送往有治疗烧伤能力的医院。 早期的冷水处理对创面的愈合有很大的好处,第一能减轻疼痛,第二可以减轻水肿、余热造成的深部组织损伤。初期的烫伤会引起血管改变,好多血浆样的物质会从血管渗出,经过冷水处理后,水肿减轻,渗出也少。第三用冷水浸泡冲洗后,可以使创面的一些毒性物质减轻,对创面的继发性损伤也就减轻了。所以早期处理及时、适宜的患者愈合比较快,后期的瘢痕也比较轻。有一些烧烫伤面积小,深度也浅,经过冷水浸泡冲洗处理后,再用治疗烧伤专用药物治疗,可以促进创面愈合,过几天就会自行好转、愈合,甚至不会留下瘢痕。如果烧烫伤面积大,程度也比较深,用冷水处理可能会加重全身反应,引起休克,应该立即送有条件的医院抢救治疗。 2.如果烧烫伤部位在颜面、头颈部、会阴部等,由于部位特殊,即使伤处面积不大,也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这时除用冷水紧急处理外,为防止发生休克,可以给患者喝些淡盐水,补充血容量,减轻休克程度,但不要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的白开水,以免引发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3.皮肤上起的水疱不要撕破。有条件可将水疱用消毒的针扎个小孔,慢慢把水疱中的水排出,要保持皮肤的完整。 4.不要给伤处涂抹酱油、醋、碱、牙膏或紫药水之类的东西,这样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而且会继续剌激创面,加深受伤程度,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到医院后也给医生的诊治造成了困难,在冲洗这些涂抹物的时候会加重伤员的痛苦。 5.用清洁的布单包裹创面,防止腐皮撕脱,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绵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李崇进)
“有人被烧伤,请赶快派车救人!”3月13日凌晨0: 06,我院急诊电话急促响起,接到一位张先生的紧急求救电话,得知当晚11:00左右南充南部县桐坪乡场镇一位杜某家发生了天燃气爆炸事件,6名特重烧伤患者情况万分危急,需要马上抢救,而且在打电话的同时,患者的家属正组织车辆赶往我院。为全力以赴抢救该起群体烧伤患者,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以院长王彦铭为组长的抢救领导小组及院内专家抢救小组,对院前、院内抢救进行分工。当即派出装备有心电监护、中心供氧等先进设备的多功能救护车,由急救部和烧伤科组成的富有抢救经验的专家组成员前往紧急救援;同时紧急调派所有烧伤科医生、护士参与抢救;从物资、设备、人力、技术等方面予以充分准备,确保抢救过程有序进行,最大限度抢救患者的生命。 13日凌晨1:00左右,我院救护车将6名烧伤患者接回直接送往烧伤科,经烧伤专家诊断:6个烧伤患者中有2个为特重烧伤,烧伤面积均为60%,其余4个为重度烧伤,烧伤面积均在25%-30%之间,烧伤部位主要在头面、颈、躯干及四肢,均为Ⅱ-Ⅲ度烧伤,头面及双手皮肤碳化,全部都有不同程度地合并吸入性损伤,其中一位最小的烧伤患儿年龄才1岁多。据家属说:事发时几个亲朋好友在一起打麻将,使用天然气烤火炉取暖,不明原因起火爆炸,瞬间二楼成为火海,爆炸将二楼的门窗炸烂,受伤者惨不忍睹 。 烧伤科副主任医师李崇进介绍:6名特重烧伤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液、输血;给氧、确保呼吸道通畅,清创、抗休克等治疗,持续心电监护,并作好气管切开准备。经24小时持续抢救,目前6名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仍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在这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抢救群体烧伤患者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我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和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精神。在接到指令后5分钟内,所有烧伤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全部赶到科室,积极参与抢救,特别是已怀孕8个多月的护士周金蓉从凌晨零点一直坚持到上午10点过。(绵阳市人民医院宣传科 姜丽华 孙忠贤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