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防控 (一)确保老人掌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要求、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通风,落实消毒措施。倡导老人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二)老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2.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送医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曾与可疑症状者有接触,且无有效防护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4.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等群体性活动,不安排集中用餐。 5.若出现可疑症状的老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病人离开后(如住院、死亡等),应及时对住所进行终末消毒。具体消毒方式由当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或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操作或指导。没有消毒前,该住所不建议使用。二、儿童防控 (一)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参加聚会。 (二)外出一定要戴上口罩,记得提醒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戴好口罩。 (三)作息规律,健康饮食。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在家多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体育运动。 (四)从现在起,养成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嘴巴、鼻子的习惯。 (五)如果有发烧、生病的情况,一定要配合爸爸、妈妈及时去医院就医。三、学生防控 (一)寒假期间 1.有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 2.各地学生均应尽量居家,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3.建议学生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并根据社区或学校要求向社区或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 4.寒假结束时,学生如无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状,应报告学校或由监护人报告学校,及时就医,待痊愈后再返校。 (二)返校途中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3.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4.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5.若旅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 6.旅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7.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四、幼儿园(或学校)防控 (一)返校前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 (二)学生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接触其他人员。 (三)学生与其他师生发生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四)学校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学生中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刻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五)学校应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建议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五、办公场所防控 (一)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监测,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不要带病上班。 (二)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者,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离开。 (三)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四)保持办公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五)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六)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六、交通工具防控(包括飞机、公交、地铁、火车等)(一)发生疾病流行地区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岗工作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并每日做好健康监测。 (二)公共交通工具建议配备体温计、口罩等物品。 (三)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清洁与消毒频次,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和标识。 (四)保持公共交通工具良好的通风状态。 (五)保持车站、车厢内的卫生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六)做好司乘人员的工作与轮休安排,确保司乘人员足够休息。七、公共场所防控 包括商场、餐馆、影院、KTV、网吧、公共浴池、体育馆、展览馆、火车站、地铁站、飞机场、公交汽车站等公共场所。 (一)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监测,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不要带病上班。 (二)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者,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离开。 (三)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四)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五)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六)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七)疾病流行地区,公众应尽量减少前往公共场所,尤其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和空气流通较差的地方。八、居家隔离防控 (一)居住空间安排 1.可疑症状者需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拒绝一切探视。 2.家庭成员应生活在不同房间,如果条件不允许,应至少保持1米距离,分床睡。可疑症状者应减少活动,限制居住空间,确保需要共用的空间(如厨房和卫生间)通风良好(保持窗户持续开放)。 (二)照顾者安排 最好固定一位家庭成员照顾,这位家庭成员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 (三)防止传播 家庭成员与可疑症状者在同一房间时,都应该佩戴与面部严密贴合的医用外科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 (四)污染物的处理 使用过的手套、纸巾、口罩以及其他废物都应该放在患者房间专用的垃圾袋里面,标记为污染物再丢弃。 (五)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居家隔离并及时就医: 1.出现呼吸困难(包括活动后加重的胸闷、憋气、气短)。 2.出现意识问题(包括嗜睡、说胡话、分不清昼夜等)。 3.腹泻。 4.高烧超过39℃。 5.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九、贴心小建议:(一)没有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接触你的脸、眼睛或嘴巴。(二)在空旷无人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大多口罩在被使用一两次后就被污染了,重复戴同一口罩比不戴口罩更糟糕。(三)出门要戴口罩,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是1-2米。如果咳嗽或是打喷嚏,请用纸巾遮掩口鼻,或用手肘内部衣服遮掩口鼻。(四)在家里给浴室和厨房都换上干净的毛巾,家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专属毛巾,不去触碰别人的。每周洗两次毛巾,湿毛巾会为病毒滋生提供温床,例如普通感冒,流感,以及冠状病毒。(五)小心门把手,最好用肘部或肩膀去开关门,在触摸了门把手后去洗手。如果家里有病人,定期清洁门把手。对待楼梯扶手、桌面、手机、玩具、电梯按键等都要小心谨慎。(六)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家里使用公筷和公勺,每个人碗筷分开。(七)饭前仔细清洗食物,饭后仔细清洗餐具,不要去卫生条件不好的餐馆用餐。(八)在病毒传播源被发现之前,最好不要购买、屠宰或是食用任何活禽。(九)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开家里或办公室的窗户,让室内空气流通,病毒无法在通风条件良好的空间里停留。当然,如果天气严寒,就关窗保暖。(十)如果你在照顾得病的朋友或家人,在靠近他们时,一定要时刻佩戴口罩,并给他们也戴上。(十一)尽量不坐电梯或少做电梯,低楼层可以走楼梯,接触电梯按键后及时进行手卫生。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此时恰逢我国传统春节临近,“春运”南来北往、“访友”走街串巷、“礼仪”约定成俗,对于防控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心肺复苏研究院院长王立祥撰文指出,重构礼仪健康文化、推行新礼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时代意义。王立祥从日常礼仪的角度出发,给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建议。 一、拱手复“礼” 握手这一社交礼仪最早源于西方,现已逐渐成为被世界各国无论是外交还是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见面礼仪。但关于握手礼仪能传播疾病这事实,人们并不陌生。手部尤其是手掌的汗腺最为发达,一双未清洗的手上含有80万个病菌,一克指甲垢里隐藏有38亿个病菌,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病菌,是传播流感、感冒和传染性肠胃等疾病的主要媒介。埃博拉病毒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患者包括汗液在内的体液中,极易通过握手而传播。 在我国古代,人们相见时双手拱于胸前,不仅体现了我国古时的文明礼仪,也构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仪比西洋人的卫生,因为中国人是“握”自己的手(拱手),不必去握别人的手。施拱手礼,保护自己,健康他人。 二、口鼻戴“礼” 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戴口罩被认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口鼻是微尘病菌进入体内的主要关口,选择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很有必要。 在使用口罩时应该注意:1、口罩的外层往往积聚着很多外界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污物,平时最好多备几只口罩,以便替换使用,应每日换洗一次。2、心脏或呼吸系统有困难的人(如哮喘肺气肿)、怀孕以及佩戴后头晕、呼吸困难和皮肤敏感的特殊人群应避免戴口罩。3、当口罩受到如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污染、感到呼吸阻力变大、口罩损毁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4、如果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佩戴口罩呼吸阻力要小,重量要轻,佩带卫生,保养方便,在防护外界病菌的同时也不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不适是最好的状态。 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和《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三、手护洗“礼” 戴口罩、勤洗手、室内通风换气、家庭和个人卫生是预防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手段。手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传播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就多。我们提倡:百姓要像医务人员一样,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第一步(内):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弓):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大):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六步(立):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特别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有条件的也应清洗戒指、手表等饰品),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不给病菌设下“藏污纳垢”的特区。 四、清嗓有“礼” 病毒大多通过空气传播,隐匿于人体呼吸道中,气道粘液纤毛的清除功能是呼吸道的重要防御屏障,如能通过人体呼吸道及时的“清嗓子”让病毒无处藏身,而清除病毒需呼吸道粘膜分泌的粘液助力方能完成。这其中粘液的“质与量”与清除病毒某种意义上是成正相关,当粘液变得粘稠时就不能通过人体的呼吸向上流动而无法清除病毒,使得病毒在体内繁衍致病。无论是流感病毒还是近期发生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是对人类危害较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如何让粘液不粘稠,充分调动自身呼吸道粘液纤毛防御功能,科学清嗓让粘液助力清除“呼吸道病毒”。 一是充足水分助力粘液排出。在冬季多干燥,水分适量的补充尤为重要。成年人大约为2500毫升/日,水分充足可以使机体积极分泌稀薄粘液,并带动病菌等异物排出,促进气道的清洁,保护机体健康。 二是适当湿度助力粘液排出。病毒的传播在湿度相对较低(20%-35%)时达到高峰,湿度为65%时又达到高峰。在湿度为50%左右时不那么容易传播,在湿度超过80%时根本不传播。单纯就湿度来讲,最适宜的室内湿度应是40%至60%,结合病毒的传播特点,保持湿度在50%左右时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有利于黏膜表面纤毛的摆动,帮助粘液排出。 三是禁止吸烟助力粘液排出。气道粘液的粘性和弹性主要是来自粘蛋白,粘蛋白主要存在于气管、支气管、胃肠道和生殖道的粘液中,吸烟会刺激气道微环境偏酸进而增加粘蛋白的粘性,使得气道粘液粘稠难以排出。四是腹式咳嗽助力粘液排出。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我们提倡适时地主动咳嗽,通过是气道粘膜纤毛的主动运动,达到促使粘液流动排出病毒的目的。腹式咳嗽首先要学会腹式呼吸,经鼻子深吸气,感觉腹部隆起,然后缩起嘴唇,缓慢的通过嘴巴呼气,此时感觉腹部向内回缩(也就是肚子随呼气瘪下去),如此反复练习。准备咳嗽前,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可以用手按住上腹部(肚脐以上),帮助肚子使劲用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而达到清嗓子排出病毒的效果。腹式咳嗽在人体一天里体位改变的几个时间点效果更佳。 五、肘臂习“礼” 由于打喷嚏时用手直接遮掩口鼻,那么沾满口沫的双手常常就变成病菌迅速传染的"温床",如果没有马上洗手,可能传染给别人。如果打喷嚏时改用手肘弯曲部位遮掩口鼻,那么大部份口沫就留在自己的袖子或手臂上,相较之下,手肘与他人密切接触的机率比双手低了许多,确实是"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的方法。 六、鞋底托“礼” 有人曾做过调查,一个容纳3000人的会场,在开完2小时的会后,地面留下的痰迹多达800多处,抽取的91份痰液中,4份被检出结核杆菌;我也曾做过实地调查,在不足2公里的街区人行道上,乱泼污水的情况就有40多处。 鞋底每天与地面紧密接触,同时又经常跟随人们走家串户,流动性很强,如果不注意其卫生,势必会成为一种可怕的“隐形”污染源,充当扩散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假设吐痰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他的一口痰里会含有大量病菌,如果被行人踩到,病菌将会被寄藏在鞋底中,污染地面不说,还会跟着漂浮到空气中,更会将绝大部分病菌带到家中的地板上,万一被人吸入,就有可能感染。因此,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很有必要。 给大家提供几个保持鞋底卫生的方法:首先,进家门前一定先换鞋;其次,适时清洗鞋底,清洗时最好戴上手套,并使用消毒液,刷完鞋底的刷子不要再刷鞋面或内里。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家购置一台鞋底清洁机,清洁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同时,定期清洁鞋柜或鞋架等鞋底经常接触的东西。最后,呼吁公共场所门前增设鞋底清洁机,并由专人定期更换、清洗、消毒;特殊场所如医院、实验室等,提倡使用一次性鞋套。 七、一米见“礼” 当感冒旺季来临且家中有人患感冒时,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之一,是跟已患感冒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这也是人飞沫传播的安全距离。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对于防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更有其现实意义。 一米的距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银行取款要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一米是最佳距离;火车和地铁站台上的安全线距离站台边缘,同样也是一米……为了保证安全,生活中还真少不了这样的一米距离。众所周知,空气飞沫传播是传染病经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说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播散,使易感者吸入并感染。通常来说,在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排入环境的过程中,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则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所以,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便给飞沫传播创造了机会,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则是相对安全的。此种传播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经此方式传播。预防飞沫传播疾病的方法有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外科口罩、保持社交距离(>1米)等。国外研究报告显示,与感冒者相距一米以上比相距一米以内,被传染感冒病毒的几率降低九成。在公共场所跟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这也是人飞沫传播的安全距离。 八、降尘净“礼”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街区环卫清扫主要方法仍是靠环卫工人采用扫帚清扫地面,这种方式往往带来尘土飞扬,无疑会加重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因此,用扫帚直接清扫的方式将促使病毒借助尘埃、飞絮等载体袭击易感人群,毋庸置疑,这种“尘土大家搬”式的清扫方法不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预防,应引起环境卫生管理者的高度警觉。 为严防病菌扩散,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改进环卫清扫方法势在必行:一要变有“尘”清扫为无“尘”清扫,环卫工人可应用喷水先淋湿地面,人后再清扫地面残物,真正做到无尘土等异物扬起。二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清扫,环卫工人应尽可能采用灵活作业时间段,最大限度地避开易感人群,做到清扫时间不与上下班和上学等人流高峰期相遇。三要变清扫为吸附,可配备大功率吸尘装置,依据社区地段特点,采用喷淋加吸附的清扫方法。四要人工清扫与机械清扫作业相结合,城管部门应增加城市主次干道喷水车自助清扫范围,增加作业频度和时限,弥补手工清扫人力不足的缺陷。五要地面清扫与空中喷雾相结合,环卫工人应转变观念,在关注地面清洁的同时关注天空。可采用配合制好的消毒液(如过氧乙酸)通过喷雾器喷洒,既能迅速杀灭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又可达到降尘、降絮、湿化空气等良性效应。这种全方位的立体式清扫方法,有利于达到切断传播途径之目的。 九、遗像别“礼” 人体死亡以后,新陈代谢停止,免疫功能消失,各种微生物开始迅猛增殖。研究表明,死亡24-30小时内,遗体的每克组织及每毫升组织液含有的细菌总数300万-350万个。如此大量的微生物在人类遗体中滋生繁殖,很难避免其在瞻仰遗容的遗体告别仪式中进行蔓延。 病源微生物的蔓延方式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直接危害殡仪人员。为举办遗体告别仪式,殡仪人员要对遗体进行整容、搬运、安置、停放等项程序性工作。在接触遗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殡仪人员的感染机会;二是瞻仰遗容存在感染隐患。由于死者大多数是年老多病者,临床证明其最主要的死因是感染。殡仪人员传染病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出2-3倍;三是对殡葬环境的污染。遗体的血液、体液及毛发,擦洗遗体所用的纱布、手套等,都是殡仪场所得重要传染源,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给人民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四是给哀悼者带来身心伤害。由于遗体的组织细胞皱缩,器官变形,虽经整容,终有扭曲缺陷,加上低沉的哀乐和凝重的气氛,参加遗体告别者中又不乏体弱多病者,由于心理难以承受这些而当场发生意外的情况屡见不鲜。 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不仅仅需要科学的遏制手段,更需要人民行为礼仪的改变,变革不科学卫生的丧葬礼仪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遗体告别这种现行的丧葬礼仪,即是播散传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又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应当予以改革。建议将遗体告别改为遗像告别,用新的丧礼仪式,树全民现代丧葬礼仪之风。 对于防控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今日,推行新礼即拱手复“礼”、口鼻戴“礼”、手护洗“礼”、清嗓有“礼”、肘臂习“礼”、鞋底托“礼”、一米见“礼”、降尘净“礼”、遗像别“礼”,重构礼仪健康文化,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公众预防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形势严峻,截至2020年1月29日17:00,全国累计报告确诊6078例,疑似9239例,死亡132例,治愈114例。此时此刻,每个人做好自我防护,就是为疫情防控做一份贡献。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公众预防指南,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认真阅读并分享给您身边人。 一、通用预防篇 二、旅游预防篇 三、家庭预防篇 四、公共场所预防篇 五、公共交通工具预防篇 六、居家观察篇
psa医学称为前列腺特异抗原,简称为PSA,正常情况下,这种物质很少会进入血液当中。一旦前列腺发生病变,尤其癌细胞被破坏的时候,PSA就会扩散至血液当中。简单理解就是,前列腺癌患者血液中的PSA超标情况,反应疾病程度。 目前国内外比较一直的观点是,血清总PSA>4.0ng/ml为异常,对初次PSA异常者建议复查。当t-PSA介于4-10ng/ml时,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大于25%左右。当血清t-PSA介于4-10ng/ml时,f-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国内推荐f-PSA/t-PSA>0.16为正常参考值。 研究证明,本病与遗传因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报道说,一群瑞典的科学家长期观察了 5595位父亲,发现前列腺癌与乳腺癌一样,具有遗传的特性,如果父亲在70岁以前曾被诊断出前列腺癌,那么儿子患前列腺癌的机会就比普通人高2.5倍,如果父亲是70岁以后才有前列腺癌,儿子患前列腺癌的机会比普通人高1.5倍。更有甚者,如果家庭近亲中同时有两人以上患前列腺癌,那么,亲属人群患前列腺癌的机会要提高14倍。 《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应接受一次PSA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应该从45岁开始进行每年一次的检查
夏季是泌尿系结石病的高发季节。天气炎热,排汗增加,尿液相对减少,尿液中草酸钙等人体代谢产物浓度升高,就容易集聚形成结石。空调房内,水分直接从皮肤表面蒸发,同样会造成尿液浓缩。此外,不少人喜欢饮用啤酒、吃海鲜来消夏,而啤酒、海鲜中嘌呤含量都较高,也是造成结石高发的一个原因。不过,泌尿结石成分不同,形成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因此,要想预防尿结石和预防尿结石的复发,要根据结石的“病理”进行个体化的预防。尤其是在饮食预防上,尿结石成分不同,吃法也不同。 误区:尿结石只要不疼 就万事大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桂彬介绍,泌尿系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尿结石的发现,一部分患者是在体检时发现的,但大多数患者是因为症状发作而明确诊断的。”他说,泌尿系结石的典型症状就是疼痛和血尿。“通过B超或X线检查一般可以确诊。” “有的结石患者误以为,只要打针后腰不疼了就万事大吉,其实不是。”徐桂彬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可引起尿路梗阻、感染和损伤。 首先,尿路梗阻长期发展,可能会引起肾盂肾盏扩大、肾积水,最后肾皮质萎缩成一个水囊而失去功能;其次,结石合并感染会引起结石性肾盂肾炎、肾积脓、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最终完全毁坏肾实质;第三,结石可直接引起肾脏和膀胱损伤。较大或表面粗糙的结石容易造成肾脏或膀胱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甚至引起自发性肾破裂、肾瘘;结石长期刺激黏膜还可能引起鳞状上皮癌,如肾盂癌、膀胱癌。“结石、梗阻和感染,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即结石引起梗阻,梗阻引起感染,感染又导致结石的增大。” 一级预防 每天要喝6瓶以上的水 “一旦确诊得了泌尿系结石,一定要积极治疗,并要注意预防再次发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李逊教授介绍,一级预防可适用于所有的结石患者。 首先,要进行水化预防,降低尿路结石成分的过饱和状态。他推荐每天液体摄入量在3L(相当于6瓶矿泉水)以上,保持每天尿量在2.0—2.5L以上;而胱氨酸结石患者应保持每天的尿量在3L以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天也建议,女性患者、心肺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可在2—2.5L之间,小儿酌减。夏季可适当增加饮水量。同时,饮水量要分布全天,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饮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要饮水300—500ml。“一次饮水300ml左右,活动时可略增加饮水量”。 李逊还指出,尿结石患者还要注意控制体重,因为超重是尿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级预防 根据不同结石成分选择食物 “到了二级预防,需要根据不同尿结石的不同成分进行饮食预防。”李逊说,尿结石的成分不同,饮食要点也有所不同。按成分分析,尿结石又分为含钙结石、尿酸结石、感染结石、胱氨酸结石。 1.含钙结石: 少吃菠菜、西红柿、草莓 对于含钙结石患者,李逊提醒,首先,吸收性高钙尿结石患者应采取低钙饮食;其次,草酸钙结石患者尽量避免摄入富含草酸的食物,包括甜菜、菠菜、苋菜、芹菜、莴苣、竹笋、土豆及豆制品、巧克力、红茶、可乐、咖啡、坚果、花生等,其中菠菜的草酸含量最高;第三,每天钠盐的摄入量应少于2g;第四,减少维生素C的摄入,少吃西红柿、草莓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第五,复发性结石患者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别超80g,以白肉为主,少吃红肉。 李天则提醒,糖及其制品、饮料等可增加尿钙,结石患者需控制。“一般牛奶不影响机体的钙代谢,可正常饮用。”他说,适当补充维生素A及维生素B,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特异性高草酸盐尿石症。此外,柠檬、柑橘、菠萝、石榴、山楂等富含枸橼酸的食物可多吃。 2.尿酸结石: 限制嘌呤食物,别喝酒 李天认为,尿酸结石患者要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多食用新鲜蔬果,避免过多食用嘌呤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皮、蘑菇、甲壳动物、扁豆、凤尾鱼、沙丁鱼、鱼子、红茶、咖啡等,忌吃海参、海鱼、海带、海菜等海产品。“尿酸结石患者不宜饮酒,因为饮酒会增加尿酸水平,酒后还容易引起尿的浓缩,易形成结石。”尿酸结石患者的饮食,五谷类应以细粮为主,青菜水果可任意食用,鸡蛋和牛奶可适当摄入。 李逊提醒,伴有高尿酸尿症的草酸钙结石患者,也要避免高嘌呤饮食。“炖汤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 3.感染性结石: 应采用低钙、低磷饮食 李天介绍,感染性结石是由于尿中存在产尿素酶细菌,从而形成碳酸磷灰石、磷酸铵镁及尿酸铵等晶体成分。感染性结石患者在加强控制感染的同时,应采用低钙、低磷饮食,并宜食酸性食物,应减少摄入奶制品、加了磷酸的柠檬汁、可乐等。低磷食物主要包括藕粉、粉条、白菜、卷心菜、蛋清、芹菜、西红柿等。 4.胱氨酸结石: 素食为主,多吃柑橘或果汁 李天指出,胱氨酸结石是由先天性胱氨酸尿症所致,通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尚缺乏预防和治疗胱氨酸结石的特效药物。胱氨酸结石患者可多食柑橘或果汁,使尿呈中性或偏碱性。最好以素食为主,避免摄入大量高甲硫氨酸饮食,如蛋、鱼、肉、禽等。 三级预防 主要是进行药物预防 至于尿结石患者的三级预防,李逊说,主要是咨询医生进行药物预防,主要通过药物调节尿PH、血尿酸、尿中枸橼酸盐等浓度及利尿、抗菌等。“这只需要遵医嘱即可”。 【延伸阅读】 防结石,该怎么喝水? 多喝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泌尿系结石,但临床上有些结石患者平时喝水也挺多的,为什么还长结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峻认为,不加选择地一味多喝水,未必都能起到防结石的效果。不同的饮料(包括水、茶、牛奶、啤酒)各有特点,想防结石,喝对了才有用: 自来水 现在的自来水一般经过加氯处理,正常情况下经加热氯气可散去,但建议大家不要喝经过反复煮沸的自来水。 矿泉水、纯净水和蒸馏水 纯净水是自来水经过蒸馏和过滤等方法处理后产生的,矿泉水是直接从泉水中采集或者从地下采集而来,而蒸馏水主要通过蒸馏而来。其中,蒸馏水由于缺乏矿物质,长期饮用无益。而矿泉水中含矿物质含量较高。 茶 临床发现,长期饮用浓茶的人患结石几率较不饮用浓茶的人要高。王峻解释说,因为茶中含有草酸、鞣酸,可以形成草酸钙结石,特别是浓茶。但茶叶中还含有少量草酸和咖啡碱,可提高人体对钙的排泄率,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喝淡一些的茶,并减少饮用量,大约每天5—10g茶叶,喝一两道淡一点的茶。同时,喝茶时间还要注意与含钙高的食物错开。 牛奶 奶源有保障、生产合格的牛奶可以放心饮用。不过,有些人可能喜欢晚上喝牛奶,这对一般人而言问题不大,但对于已经有肾结石的患者,建议晚上不要喝牛奶。因为夜间刚好是人体结石成分分解高峰期,牛奶中含钙量高,所以睡前饮用牛奶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草酸钙沉淀增加。 啤酒 啤酒有利尿作用,有些人因此认为喝啤酒可预防结石。王峻说,国外有一项研究发现,喝啤酒可以降低结石的发生率,但前提是饮酒量不能过大,男性一般控制在一天2罐,女性一天1罐,超过了这个量反易导致尿酸增多,可引起尿酸沉积而促进结石发生。 如何知道你的饮水量是否足够?王峻支招,可通过观察小便来判断:如果当天小便很清亮,说明饮水量够了;如果小便颜色偏黄,可能提示饮水量不足,需要适当增加。他建议大家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要在口渴之前就饮水。
前列腺癌生长较为缓慢,所以早期前列腺癌可无任何预兆症状,仅仅是筛查时发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异常改变。而一旦出现症状,常属较晚期的进展性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两者症状雷同,容易被人混淆,一般来讲,前列腺增生患者40岁以上居多,40岁开始,男性要注意前列腺增生的诊治,50岁以后,则要警惕前列腺癌的发生。1.前列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排尿障碍,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流偏歪、尿流分叉或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感等,严重时尿滴沥及发生尿潴留。这些症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相似,容易误判为是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2.调查发现,年龄70岁的男子,大约有80%的人会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其中有25%的人需要手术治疗。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完全可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且不影响体内睾酮的水平,因此不存在对男性的性欲有明显影响的副作用,却能明显减轻排尿时的不适。很多人误认为前列腺癌是由前列腺增生恶变而来的,其实前列腺增生不会恶变成为前列腺癌。到目前为止,并无良性前列腺增生向前列腺癌转化的证据。两者在发生机制上明显不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理过程、两种疾病,不存在相互转化的情况。1..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需要开展普遍的前列腺筛查,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筛查最简便的方法是:血清PSA检测、前列腺直肠指检和超声检查。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是由PSA异常而发现的,占了80%。通过直肠指诊,可以摸到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等状况。而超声检查能够查出直肠指诊不能触及的小结节,判断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有没有侵犯前列列腺的包膜等,这对于前列腺癌早期发现和评估治疗很有帮助2..前列腺癌筛查的频率最好是每年1次。如果在每年1次的筛查过程中发现PSA水平进行性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发现异常,都需要进一步检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器官特异性指标。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时PSA可升高。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及治疗后的监测。要注意有大约20%的前列腺癌PSA不升高。
包皮位于男性生殖器官的前位,紧紧包住阴茎,不仅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包皮过长是指在阴茎疲软的状态下,龟头完全包绕于外皮之内,阴茎充分勃起后;龟头仍不能够充分显现的情况。包茎则是同包皮口过于狭窄,使阴茎、龟头无法暴露于包皮之外的一种疾病。一、危害:包皮过长与包茎在男性疾病中虽属小恙,但广泛的发生率使之具有普通性,而且危害极大,不能小觑,包皮过长的患者在排尿后,最后的几滴尿液不易排尽,往往积聚在包皮内,加之包皮、龟头表面坏死脱落的细胞及分泌的粘液物质,直肠会阴部的污染与繁殖等因素,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极易形成一种白膜似的物质——包皮垢。包皮垢长时间得不到彻底清洗,就会对包皮、龟头产生刺激,最终可导致其它疾病,如包皮龟头炎、包皮结石、包皮色素脱落形成的白斑病,诱发早泄和阴茎癌,局部长期存在炎症,免疫功能障碍,通过不洁的性生活还更容易染上淋病、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包皮过长患者患阴茎的机率是正常人的几十倍。包茎的危害更大,更时可以导致包茎嵌顿。即当包茎口不是很小,阴茎勃起,龟头偶尔暴露出来,但狭窄的包皮会像环一样的卡在阴茎的冠状沟处,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嵌顿部分远端组织缺血坏死,可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包皮还可诱发脱肛、疝气、尿潴留及肾积水等疾病。对性伴侣的影响:包皮过长与包茎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严重地危害着男性患者的健康,而且还可通过性生活给女性常来危害。包括在性生活中带入女性阴道内,可引起女性的阴道炎、宫颈炎、长期的刺激还可诱发阴茎癌。二、治疗:患了包皮过长与包茎后,临床表现多为一些局部的炎症,反复形成包垢并可以有异味,于是有些患者就会自己服用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加外洗清洁,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虽然能使炎症很快得到控制,但一段时间后就又出现上述症状。而且还因同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包皮龟头炎,使用抗生素药往往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对于包皮过长与包茎的患者,必须在清洁消炎的基础,手术将过长的包皮或包茎彻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
阴茎皮肤在阴茎龟头处褶成双层,称为包皮。在7岁之前,包皮较长,能完全包住阴茎龟头及尿道外口。一般来讲,用手将儿童的包皮向后一推就可以露出龟头,龟头的形状是前尖后大的窝头状,儿童期的包皮对龟头具有保护作用。随着青春期的发育,阴茎体积增大,包皮便向后退缩,至成年后龟头可以自然露出。但约30%的男子龟头包皮过长,成年后也只有用手将包皮上翻才能露出龟头,还有8%的男子,包皮口过小、过紧,包皮根本不能上翻,称包茎。 小儿包茎或包皮过长是天生存在的,当小儿出生后开始正常代谢及分泌排泄时,包茎或包皮过长对排尿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包茎时,小儿排尿之际包皮会像气球般地鼓起,排尿后包皮腔内往往有少许遗留尿液,再加上积存的皮脂分泌物和上皮脱屑,将逐渐形成块状包皮垢,这是细菌繁殖生长的很好培养地。长期存在的慢性刺激会使包皮腔内发生感染,形成包皮龟头炎,反复发作可使包皮腔粘连。有时还可以摸到包皮下的硬疙瘩。由于包皮垢的存在和包皮与龟头的粘连,常造成排尿漩涡状,排尿不畅。局部还可出现红肿、分泌物多。小儿包茎宜尽早治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无粘连时,可用局部麻醉后的手术法治疗,人为扩张或充气扩张,将包皮口扩大;二是在有粘连特别是粘连严重时采取包皮环切术。如果粘连,切除术后龟头外形会有凸凹不平现象和色素深浅不一的变化,影响外观。因此,对于小儿包茎来说,为了不影响龟头的正常发育,可尽早进行包皮环切术。而包皮过长的患者则不必急于手术治疗,只要注意经常上翻和清洗即可,但要注意上翻清洗后应及时将包皮复位,以免形成包皮嵌顿。包皮手术不大,但操作不慎也会对将来的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谨慎对待。
包茎或包皮过长正常男子的阴茎皮肤较薄,近阴茎头部的皮肤向内反折成双层,覆盖在阴茎上,称为包皮。新生儿和婴儿的包皮和阴茎头部稍有粘连现象,到1岁左右这种粘连才逐渐消失,包皮和阴茎头便自然分开,因此小孩子的包皮都显得长一些,这并非异常。如果到了青春期,阴茎头仍迟迟不肯显露,或者在孩童时代阴茎头紧紧被包皮包囊,那就须注意了。包茎和包皮过长都是天生的发育异常。包茎是指包皮口过小,包皮不能上翻显露出阴茎头;包皮过长则是包皮覆盖全部阴茎头,而包皮口并不小,可以勉强上翻显露部分阴茎头。倘若存在有包茎与包皮过长,阴茎头无法显露,那么就会奏响这“危害三部曲”。讨厌的包皮垢正如各部位皮肤会分泌皮脂一样,包皮的皮脂腺也会分泌皮脂。由于包茎或包皮过长的包皮不能向上翻起,因此这些皮脂便积聚在包皮的内面与阴茎头之间的空隙中。同时,尿液也会渗入这个空隙,与这些皮脂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包皮垢,并产生奇臭。长期积存的包皮垢会变成坚硬的块状,让人误认为是生了什么“瘤子”。包皮垢是一种化学性致癌物质。不少实验证实,它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例如将马的包皮垢接种于小鼠体内,可使之产生皮肤的恶性肿瘤。用人的包皮垢接种给小鼠,也可诱发雌鼠的子宫颈癌。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包皮垢的具体危害就有如下一些:——直接刺激阴茎头部诱发阴莽癌。——导致包皮与阴茎头经常发炎,长期炎症刺激,会造成阴茎局部组织细胞变性恶化。——造成一个阴茎头部恶劣的环境,可诱发许多阴茎癌的癌前性病变,例如阴茎角、阴茎乳头状瘤、尖锐湿疣、阴茎白斑、增殖性阴茎红斑症等,此类病变容易转化成阴茎癌。凶恶的阴茎癌在包茎、包皮过长“前奏”下,在包皮垢的“主旋律”后边,悄然出现的将是阴茎癌的“变奏高潮”,这是一个可怕的“高潮”,因为阴茎癌是一种会夺走生命的疾病。有朝一日,特别是到了50-60岁,阴茎头部出现莫名其妙的肿块,不痛也不痒,但是不断地长大,长得宛如菜花状,突出在阴茎表面,也使阴茎变了模样。肿块表面还会溃烂,既臭又有许多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附近的淋巴结增大,最后癌细胞转移至肝脏和肺里,生命受到威胁。当然,医生可以采取手术等方法治愈早期阴茎癌,但是,如能不让阴茎癌发生那不是更好吗?既然这条“危险的锁链”开始于包茎与包皮过长,那防患于未然,将此“前奏”砍断,一曲“危害三部曲”就无法奏响。犹太民族于婴儿出生后第8天便施行包皮坏切术,故几乎没有阴茎癌的发生;穆斯林伊斯兰教徒,于孩子4-10岁内,也都进行包皮环切术,阴茎癌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这些例子不是充分说明问题了吗
早泄从根本上说是射精所需要的刺激阈太低,因此,早泄的治疗无非是努力提高射精刺激阈。什么叫刺激阈呢?刺激阈指的是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反映了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它就像"门槛"一样,太低时,什么刺激都能跨过去,并引起组织反应,说明组织兴奋性高;太高时,很少有刺激能跨越过去,组织也难得发生反应,说明组织兴奋性低。所以,早泄的治疗就是如何提高这个"门槛",也就是刺激阈。 (1)治疗要遵循性治疗的一般原则,如男女双方一起参加,收集完整病史,对病人进行有关性生理等方面的再教育,解除种种思想顾虑,要使他们认识到重建正常的射精反应是容易的。 (2)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行为训练疗法给早泄的治疗带来转机,大大提高了治疗率。其基本机制是提高刺激阈,消除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 詹姆斯.色曼斯1956年提出一种治疗方法:由妻子用手抚摸阴茎龟头及干,直到射精迫近的程度,然后停止刺激,待兴奋高涨的射精感消失后再重新刺激阴茎。如此反复进行,患者逐渐能够耐受大量刺激而又不射精,随着时间的进展,为了延缓射精发生而间歇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最后达到不需要中途休息也能经受足够长时间的连续刺激而不过早射精。要注意掌握好刺激的强度和时间,掌握好火候才能恰好不引起射精。这种练习也可以由病人自已手淫来训练,自己体验刺激的强弱和方式,但效果显然不如女方进行操作。也可以在性交时进行类似训练,如降低阴茎抽动的幅度、速度,或暂停抽动,使性兴奋降低,等阴茎将要疲软时再抽动,于是阴茎再次变硬,如此反复进行,即可延长性交时间,待女方达到性高潮后或女方性高潮时再射精。 为了加强间歇法的效果,可以配合使用牵拉阴囊、睾丸法。人们观察到在性兴奋高度发展及高潮期间阴囊收缩、睾丸升高。在高度兴奋及即将射精前向下牵拉阴囊和睾丸,也可以降低兴奋性,并有推迟射精的效果,这也符合正常生理反应规律。 马斯特斯和约翰逊在1970年介绍了"挤捏技巧",又叫耐受性训练,即女方对阴茎不断施加刺激,待男方感到射精迫近时,女方迅速以右手拇指放在阴茎的系带部位,食指与中指放在阴茎另一面,恰好分别位于冠状缘的上下方。挤捏压迫4秒钟,然后突然放松。施加压力的方向是前后向的而非左右向的,女方要用指头的指腹,而避免用指甲捏挟或搔刮阴茎。这时女方应坐在男方两腿之间,面向男方头部,这样用右手操作十分便当。 这种挤捏技术可以提高男子射精的刺激阈,从而缓解射精的紧迫感,若坚持锻炼15-30次,能明显加强抑制射精的能力,延长射精时间。当女方刺激时,男方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阴茎受刺激后产生的感觉上,而不要过分注意什么时候会射精,一旦发生射精,也不要有任何不安、内疚,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在高潮感受上。由女方承担抚摸刺激最有效,而如果由男方自己来作,效果显然差得多。挤捏力量应与勃起程度成正比,勃起越硬,所用压力越大。一般2周左右见效,继续3-6个月以巩固疗效。据作者报道失败率仅在3-5%左右。也有的医生主张,在病人合并性欲亢进时,可用手淫法治疗,临近射精时挤捏,直至能坚持10-12分钟不射精。手抚摸时可以涂抹润滑油,一方面保护龟头不受刺激,另一方面也能增加阴道的润滑程度。 (3)改换性交体位,如采用女上式性交,女性在上方做强烈的性器官摩擦,男方因处于被动地位,肌肉松弛,兴奋性低,从而能与女方同时达到高潮。也可采用侧位性交,这时可以避免臀部的剧烈运动,减少因盆腔截流征引起的血液向下肢的分流。由于省力,动作幅度小,男方兴奋性的发展较慢,自然有助于延缓射精的发生。这些体位都有助于降低刺激程度,延长性交时间。 (4)暂时分居一段时间,有意识避免性刺激。采用男方分散注意力(如性交时倒数数,想工作上的事情等),或缩短性交前情嬉爱抚时间,来限制男子的兴奋性,并力求克服早泄的作法,虽然有时也可见效,但往往会破坏双方的亲密感。延长性交前准备时间、缩短女方达到高潮所需时间的措施,虽然有利于双方的性和谐,但要防止早泄患者在性交前的过度兴奋。一方面要诱导女性性唤起并使其高度兴奋,另一方面则要求自己保持在低水平的兴奋,实际上这是很难办到的,尤其是早泄者。他们自身往往也相当兴奋,难以自持,那么有没有办法使他们能超脱在外呢?下面介绍一种冷水敷睾丸法:非常简单的作法是事先用冷水洗濯睾丸,或用湿冷的毛巾包绕整个阴茎和阴囊,这样可以使睾丸温度降低,血流减慢,紧张消除。男方就能从容地竭尽爱抚之能事,待到女方兴奋时,再徐缓地进入反应状态,可抑制早泄。也有人以一大杯冰水下肚,来使脏腑降温,减轻紧张。平常洗澡时,可用凉水与温水反复刺激睾丸,可起到锻炼男子性能力的作用。 (5)通过选择性交时间也能锻炼控制射精的能力。如改在清晨醒后性交,精力充沛;先睡一觉然后性交,避免紧张;一次射精后,当晚再度同房,时间肯定延长;先手淫射精,不应期过后再性交,都能达到延长时间的作用。 (6)使用双层避孕套以降低阴茎与阴道壁之间的摩擦感。也可以降低刺激程度。龟头上涂抹麻醉剂,如奥布卡因凝胶,1-2%盐酸地卡因溶液。同房前5-10分钟涂抹,只能涂龟头尖端,不可多涂,以防降低射精反应,甚至能导致不射精,影响性功能,导致勃起不坚。 (7)因射精反应是受交感神经控制,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疗法,使用肌肉松驰剂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并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用时要根据性兴奋程度来掌握。这种疗法有一定疗效。据报道,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酚苄明,10-30毫克/日,治疗早泄,对监测精液容量及性反应有一定疗效。性交前口服盐酸达帕西汀类药物均可延长性交时间4-5倍。 (8)耻尾肌锻炼法(中断排尿法)。由于男性射精与排尿都经由同一尿道,所以,这两种生理现象涉及的肌肉有许多是相同的,虽然也有不少是不同的。因此,进行中断排尿的练习还是大有裨益的。这种方法指的是在排尿时,先排出一部分,停顿一下,再排、再憋住,分几次才把尿排完。早泄者正是由于肌肉薄弱,控制能力差,所以需要采用这种锻炼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尤其在尿量多,尿急时效果更好。这种训练不分昼夜,只要排尿就可练习,大多数人可以行之有效。体质差者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全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