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是几毫米?”,边上的老太太缩了一下脖子,然后又缓缓的向上伸出个2cm的样子,小心的抬起头,望着那个刚咨询完双眼皮手术,走到门口又回头问话的姑娘。当然,我是知道她问的是什么?因为还要给老太太查看本职工作的重点——眼科疾病,所以我只能简短的说了一句“大概7mm吧”,然后姑娘放心的离开了。这是我们医院眼科常有的一幕,严格意义上说,来门诊的不都是患者,还有这么一群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对医院没有什么恐惧和排斥感,挨个在诊室口探头张望,按网上收集的资料来对号入座,找自己的认为的那个医生,虽然不曾谋面或是正式的预约,有时我觉得,我们11楼对他们而言,就像是9又3/4月台一样,在3号和4号诊室之间有一个通往霍格沃茨双眼皮世界的路口,这些姑娘或者小伙子们,包括永远年轻的阿姨大叔们,就像早就知道了一切一般,穿越过麻瓜的人群,开始了他们的就诊之旅。“我是几mm”的前世今生不知何时起,网上民间关于双眼皮手术,有了一个“开了多宽”的问题,你想啊,双眼皮和单眼皮的区别不就在多宽吗?于是就有人在网上交流了,后来真有人拿尺子量了一下, 尺子把手术切口到睫毛的距离量了一个7mm,堪称双眼皮世界里,科学的一大步!在这个数据化的世界里,数据总是更能说服人,当年方世玉里的雷老虎也要高喊”以Data服人!“。可以想像,术后肿着眼的妹子们,扒拉着各种网上的恢复贴,一边给自己以信心和力量,一边又是给自己带来各种担忧的假想。看着别人满意的双眼皮(其实多半是美颜过的),赶忙看看她量的是多少mm,然后自己也眯着一个眼睛量着自己,更科学一点的,会的闭着眼睛,让人拍个照片再读出那个(其实一直在变化着)的mm数,随着一层层的进化,提问变成了“你的双眼皮开得是几mm?”,最后变成简明扼要的“我是几mm?”。“我是几mm”的真谛起初,每次被问及以上问题,我还是很耿直的纠正语法和理解上的误区,但无奈重复就是真理,频率就是主宰,再耿直的你还是会被掰弯的。医生和提问者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即使知道提问不准确,医生还是善解人意的知道你问的是啥。但这毕竟是一个麻瓜为主的世界,所以我们还是按麻瓜的逻辑来说一下,“双眼皮该多宽?设计划线的mm数怎么来的”。铺垫了这么久,一下请一定用心观看: ———废话与正文分割线————1.手术设计时的划线-怎么量出的mm?手术时,医生有时会拿尺子量一下,说“嗯7mm”或者是“8mm”,这个情景其实是我前几届的哥哥姐姐辈那里开始的,我刚开始做助手的时候(10多年前的事了),老师辈的主任们都是设计划线后直接开始手术,尺子量划线高度这样的事很少发生。不知道哪天,因我们这一辈的好奇,想看看到底是划在哪个位置,两边划线是否一样,于是有人拿起了尺子......结果,事实证明,前辈们几十年的磨练,心中早已有了分寸。当然用不用尺子并不是说手术水平有很大差异,因为习惯养成了,久而久之就成了流程的一部分,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尺子并不是手上的,而是心理或习惯上的。要强调的是:是先划好了线,再拿尺子量,而不是拿尺子量着划线!划线的位置不是量出来的,而是根据眼部结构特点确定的尺子量主要是看一下两边的弧度和切口高度是否接近对称。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理解前辈们不用尺量的原因“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完全的对称,即使你用尺子量,也会因为尺子对眼部的压力,患者闭眼的情况(完全闭眼与往下注视时测量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异),双眼睑本身组织厚度的差异,眼球突出度的差异,甚至患者的紧张都会使得测量出的读数不一样,同一个眼睛的划线量2-3次,每次的读数都可能不一致。所以说,测量后的读数应该是一个两眼互为参照的相对范围,而且是不带有单位的数值。应该说:”左眼7-8,右眼7-8“这样。2.划线位置怎么确定?上面这张图虽然美图痕迹很明显,但还是可从大图中看到天生的双眼皮在略微往下注视时是有一条折痕的线条的,往下注视越多,折痕痕迹越不明显(右眼),其实双眼皮设计的画线位置差不多就应该在这里,这样的效果会比较自然。那么没有双眼皮的人怎么确定折痕位置呢, 小图里 除了看到歪斜的眼珠外 ,把眉毛往上提,可以看到皮肤下的眼眶的眶缘,睁大眼睛,可以看到眼睑和眶骨之间有一个凹陷,其实这里差不多就是能形成双眼皮的最高位置,所以手术前画线设计时,我会让患者向下注视以及向上注视,来确定接近先天生理条件的双眼皮画线高度(小图眼睑上方凹陷位置附近)。以上是关于坊间流传甚广,且一直没有完全解释的,同时也在医生解答时遇到尴尬的关于“几mm”的故事。那么大家真正要问的“到底我能开多宽”这个论题,我们下一讲要结合双眼皮形成的原理,人种特点以及眼部解剖关系来介绍。咖啡时间,喝一杯星巴克后再打开下一讲。本文系周一雄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创2017-07-05医把刀zhoueson本文微信公号链接http://mp.weixin.qq.com/s/7DrmbtcaDXaOBfdw89mENg很多问题都是问“我是否能做平行的双眼皮”其实一切都是天注定,当你想要有“那个什么热巴”一样的平行双眼皮时,记住要有鼻子和眶骨的结构去配合,不然硬是强调平行效果只会显得很尴尬,要大致的知道自己是扇形还是平行的话,因该怎么办呢?看图,先告诉答案,眼角的夹角在60°以下的,平行的希望较大,内眦赘皮越明显,眼角的夹角就越大,越不适合平行的双眼皮。——图解分割线——1.有错别字和不清楚的地方忍耐一下,侧过来放大还是能看清楚的2.左图,周冬雨明显的扇形,有一点点内眦赘皮,右图查理兹塞隆 眼角完全打开3.塞隆和沙拉博雅的眼睛都是明显的平行,这和他们天生的眼角没有赘皮有关,而且高鼻梁,深眼窝都是形成平行的有利条件,一般这类眼睛显得比较的长,与我们东方人(东南亚)不一样,我们大多有内眦赘皮,但是扇形使人看起来年轻一些,平行显得成熟,会显得年龄大一点点。不只是赘皮的关系,另外双眼皮本身也会增加成熟感,所以术后有了双眼皮有的人感觉自己没单眼皮时年轻了,这个没有办法,所谓鱼与熊掌4.看一下同样的眼睛,在有赘皮和无赘皮的情况下,双眼皮“平行”和“扇形”的比较。可以看到有赘皮时,形成的平行效果显得不自然,这主要是因为:1.)眼角处折痕有分离感(显得较宽)眼角部位到瞳孔正中这一段的弧度收到赘皮影响2.)眼角到瞳孔正上方的弧度,有赘皮时,起始部位既有一个高点,眼睛三分后前短后长,更显得眼睛短小局促,而无赘皮时最高的更为明显突出,眼睛比三分的比例更协调5.你得到了没?希望能有点感觉,记住!选择合适的弧线,你才能得分!
关于双眼皮的修复-宽修窄下图的姑娘前来咨询我的时候是外院做了双眼皮手术一年,情况是双眼皮显得宽了一些,不是很自然,实际看上去的宽度要比照片上更宽一些,所以答应进行修复。point:修复一般6-12个月恢复稳定了 宽度无变化时才能考虑手术,且必须确实是很明显的不自然。修复手术比较复杂,需要按原来的切口疤痕切开,切除疤痕,这种情况下还会损失一部分的皮肤组织的量,双眼皮的形成需要皮肤的皱褶,因此皮肤量紧张时会影响双眼皮的形成,这个姑娘就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无法完全切除疤痕,术后三眼皮的可能性会大很多,这只能做一定的取舍。point:切口的位置受到限制 手术方案很局限 能改的余地受限 修复是一种尝试 不代表能成功手术花了常规手术的三倍时间:主要是分离过高的双眼皮形成位置,恢复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原始解剖关系,并形成新的皮下粘连位置。point:手术时间长 需要配合 疤痕会使得打麻药更痛 术中出血更多 术后更肿为了避免形成原来的粘连 术后不进行加压包扎 而且原来双眼皮皮纹附近留了长线 用来防止三眼皮形成 且每天要做斗争 一两个月内每天可怕的三眼皮。point:神经不大条 性格不开朗 纠结 没耐心的绝对是熬不过可怕的恢复期的 以上的建议第一次手术时千万别说怕内双 因为比起修复 还是所谓的内双要自然很多。这个姑娘性格很好 术后护理也很配合 结果现在还是比较满意Point:双眼皮手术不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你双眼皮 只是为了眼型的修饰 在最不让人察觉的范围内形成接近天生的形状是最为恰好的。永远记得 我们要的是恰好 无是生硬的内双外双的定义微信公众号:zhoueson
摔跤吧爸爸,看了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关于双眼皮秀的电影,里面清一色的双眼皮!-摔跤爸来告诉你霸气的双眼皮怎么来的-天生的!扭扭头!双眼皮的形成原理最关键的是,提上睑肌腱膜跨过了脂肪的防守,成功的达到进攻位置,粘住了睑板前方的皮下,抓起眼皮,往上,往后一个漂亮的弧度有些是天赋,有些可以后天锻炼,比如切开,去脂,去皮,微创,埋线技术
前不久我的幼儿园老师(小时候可宝贝我了)找到我,她的弟弟和另一个好朋友眼底检查发现有“黄斑裂孔”,她们提了几个问题“黄斑和前膜是啥”,“裂孔要不要紧”,“要手术吗?”。这也是临床上我们被问的最多的问题之一,现在简单介绍一下。1.黄斑是啥?简单的说“黄斑”就是我们眼睛里面视网膜上的一个部位,是视网膜上的首都“北京”。下图是放大了看一下眼睛里面。可以看到在距视神经盘0.35cm处有一个颜色为暗红色的视网膜区域,就是黄斑。黄斑中央有一个凹陷称为 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黄斑有病了,视力就影响了。2. 前膜是啥?简单的说,因各种原因视网膜内面形成了一层纤维增生膜,这就是前膜,发生在黄斑部为的就称为黄斑视网膜前膜,简称黄斑前膜。视网膜前有一个半流动性的物质,称为玻璃体,平时与视网膜是紧贴在一起的,这时视网膜前不易发生前膜。而当我们60岁以上时,玻璃的体积会慢慢的收缩,很多人就会发生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分离,称为玻璃体后脱离(见下图),玻璃体与视网膜脱离时会对视网膜有牵拉,造成一些小的损伤,然后视网膜表面容易形成前膜了。再打个比方,就像一锅热豆浆,打开锅盖后,慢慢的汤的表面就形成了一层白色的豆衣——这就是“前膜”。前膜在眼科检查时现在OCT检查看得是最清楚的,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前膜的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我们现在的雾霾一样,也是一点一点的加重扩散的;刚出来时很透明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没有任何感觉,只是做黄斑OCT时发现。有一小部分人的前膜会慢慢变厚,透明度下降,这个时候视力就收到影响了,模模糊糊的,就像轻度雾霾一样,无论你怎么配眼镜都没办法变清晰,到这一步就要灰常的小心了。然而更讨厌的是,慢慢的这层增厚的前膜还会收缩,就像一个手不停的一点一点的把黄斑部视网膜捏在一起了,当力量大到累及整层视网膜时,这时看东西就变形了,也就是说病已经很久了。从下面的图片,眼底造影可以看到,黄斑前膜可以把血管拽得非常的弯曲,就像地壳的变化改变了河流的走形一样。下图的红色圈圈的位置。3.黄斑裂孔的形成故名思议,黄斑裂孔就是黄斑部位的视网膜上出现了个洞。见下图:裂孔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视网膜后脱离和黄斑前膜是主要的相关因素(见下图),此外,高度近视,一些外伤和视网膜病变都可引起黄斑裂孔。4.如何治疗?这是每个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有没有副作用?说目前为止,黄斑前膜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唯一的方式就是手术,前膜引起的黄斑裂孔手术也需要将前膜剥除。这里不说手术细节,因为听起来很吓人,比如在眼球上做几个很小的针眼,然后通过这几个孔用非常细的操作器械在眼睛内部进行前膜的剥除手术;其实这些过程都是在麻醉下进行的,在眼睛上打孔相当于蚂蚁咬几下的疼痛,而且是暂时的,所以多数人都可以熬过来的。另外,前膜剥除的难易与病程有很大关系,越久则越难剥除,损伤也会大。任何黄斑手术都或多或少对黄斑有损伤,但疾病本身的损伤更大。手术时一般剥除了前膜,医生会在眼睛里面留一个气泡,并嘱咐患者术后头部要向下,这个很关键。下面说一下原理:向下时,眼内的气泡上浮,对视网膜有一个顶压的力量,有利于裂孔的的平覆。面部朝下的动作保持起来不是很舒服,我们会鼓励患者“坚持下去,视力恢复了,以后钱掉地上了不会看不见,很快手术费就赚回来了!”5. 另一个眼睛有发病风险吗?一个眼睛如果有了黄斑裂孔,那么10-15%的人的另一个眼睛在这辈子也会发生黄斑裂孔,所以眼部的定期检查,尤其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时要特别的注意。最后,如果有这类疾病的咨询,推荐我们眼科的徐晓芳医师http://xuxu0139.haodf.com/本文系周一雄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前不久,有个朋友带着阿婆来门诊就诊,阿婆一个眼睛上眼睑明显的肿着,半闭着眼睛说,“觉着几个月来上眼皮越来越肿,眼珠子上也有红的肿起来,之前看了几家医院,挂了吊瓶没啥好转,也不知道啥病。“ 看了一下阿婆的情况,怀疑是眼部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后来化验和做相关检查证实是良性反应性淋巴样增生,治疗后很快就好转了。之后又见到好几位这样症状的”阿婆“,也有一两个这样的”阿公“,按临床经验来判断,都往眼部淋巴增生性疾病去考虑,但最后的确诊各有不同,有的是属于良性的增生,而有的是恶性淋巴瘤,而且按照我们的检查查出了其他部位的淋巴瘤。所幸的是,我们大多及时的发现了,联合血液科和放射科的医师,一起合作治疗,这些阿婆,阿公病情都得到了控制,还一直在随访复诊中。只是发现,这类”肿目了“的疾病,不仅老百姓陌生,有时我们医生也不是熟悉的,因此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花5分钟了解一下” 眼部淋巴瘤“。淋巴瘤是淋巴样组织的异常增殖性疾病。眼部淋巴异常增生可浸润眼眶,眼睑,泪腺和结膜,约占所有眼眶肿瘤的10%,分为良性反应性淋巴样增生,非典型淋巴样增生和恶性淋巴瘤。发病年龄范围15-70岁,但大多数眼眶淋巴瘤发生在60岁左右,更常见于女性,在儿童中极为罕见(Burkitt淋巴瘤侵袭)。患者表现为无痛的眼球突出,复视和视觉障碍,可能有结膜鲑鱼样变或泪腺肿大(见下图)。淋巴瘤仅仅依靠临床表现是很难确诊的,因此需要组织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分析才能最终诊断。眼附属器的淋巴瘤大多数是低级别,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超过50%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眼眶淋巴瘤具有50%的全身受累的风险。就判别有无全身性受累情况而言,眼部肿瘤的位置比组织病理学更有提示意义:眼睑(67%将具有全身受累)>眼眶(35%)>结膜。高级别淋巴瘤需要用全身化疗治疗,而局部低分级的(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可以用局部放射治疗达到控制效果。大约40%的非典型淋巴样增生的患者在5年内发生全身性受累。规范治疗的眼眶淋巴瘤5年存活率可达到90%。相关特殊检查:眼眶CT扫描显示周围结构铸型样生长的实体瘤。(下图CT中绿色的眼球,红色的是眼球上方的淋巴瘤)需内科医生或肿瘤科医生进行系统评估,必须在活检证实眼眶淋巴瘤情况下进行。每3-6个月进行评价,为期2年,检查包括胸部,腹部和盆腔CT扫描,血常规与差异血清蛋白电泳,红细胞沉降率,骨髓活检和可能的骨扫描。相关治疗:通过低剂量,分次放疗(良性病变15-20 Gy,恶性肿瘤20-30 Gy)控制局部性眼眶病变。系统性疾病的可通过辐射治疗眼眶和化疗。最后,想说的是,每一次就诊,每一次接诊,都是一次缘分和经历,这些年来遇到的淋巴瘤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处,从得病到确诊,再到治疗康复的过程并不轻松,我们看到了很多乐观的老人,孝顺的子女,相濡以沫的夫妻,还有信仰给人精神的力量,疾病总是无时不刻的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然而这个世界终归会慢慢好起来的,因为我们信任和祝福彼此!以上是以最简单的方式给大家描绘一个关于眼部淋巴瘤的印象,大家切莫完全对号入座,因为还有很多的细节没有详谈,如有需要可以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眼肿瘤专科门诊咨询。参考文献1. ShieldsCL,ShieldsJA,CarvalhoC,RundleP,SmithAF.Conjunctival lymphoid tumors: clinical analysis of 117 cases and relationship to systemic lymphoma.Ophthalmology. 2001;108:979–984.2.Rasmussen P, Sjo LD, Prause JU, Ralfkiaer E, Heegaard S. Mantle cell lymphoma in the orbital and adnexal region.Br J Ophthalmol. 2009;93:1047–1051.3.Son SH, Choi BO, Kim GW, et al. Primary radi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orbit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0;77: 86Y91.4.GodaJS,GospodarowiczM,PintilieM,etal.Long-termoutcomeinlocalized extranod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s treated with ra- diotherapy. Cancer. 2010;116:3815Y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