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俗称狐臭,往往给人带来很多的不便。对于轻度狐臭,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改善饮食等生活习惯减轻,也可以外用一些药物改善,但对于中重度的狐臭则只能到医院找医生解决了。但目前网上和医院里有多种腋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手术又有抽吸、搔刮、小切口,非手术则有激光、黄金微针等等,宣传的是个个都能根治,个个都方便快捷,不影响日常生活。那么这些方法疗效具体怎样,又该如何选择呢?我们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The Treatment of Axillary Odor: A Network Meta-Analysis,这是一篇2019年的文章,汇总了8000多例腋臭病人,对各种治疗手段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如果身上,特别是脸上出现瘢痕是十分令人沮丧的,因此,瘢痕患者都希望通过手术治疗加以切除。但有些瘢痕并不需要做手术,有可能自行慢慢地软化,最后变平,当然时间可能比较漫长的。那么瘢痕怎么会自行变软变平呢?原来,瘢痕组织有一大生物特性,那就是自限性,即当到一定阶段之后会自行停止生长并且被慢慢吸收。这一特性仅瘢痕所独有,其他病变组织如肿瘤,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只会越来越大。瘢痕的增生有一个规律,一般来说从创面愈合到伤后的半年时间里,是瘢痕增生最快的阶段,一年左右达到最高峰,以后增生慢慢地放慢,直到停止。而到2至3年时开始渐渐吸收,这种吸收很慢,可延续数年或十几年。虽然瘢痕是能自行变平的,但是比较慢,因此大多数患者耗不起这么长的时间,而急于做手术就是这个道理。
皮脂腺囊肿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皮肤肿物之一,其治疗以手术为主。现在网上的关于皮脂腺囊肿的文章多以科普宣教为主,手术及术后的感受描述较少,很多病友对手术的感受了解较少,对手术就有了畏惧的心理。正好我自己在前几天做了一个皮脂腺囊肿的手术,就以一个病人的角度结合医生的专业知识描述一下手术及术后恢复的感受。最初发现这个囊肿是在年后,一开始以为是个痘痘,不用管它过一段时间就能自己消退。但一个月后发现肿物仍然存在,还有变大的趋势,照镜子自己诊断是皮脂腺囊肿,也就是通俗说的粉瘤了,表面大小有5毫米了(为什么说是表面大小呢,因为囊肿和冰山一样,露出的只是一小部分,深部会更大)。如果换了别人肯定会告诉他尽早手术。但轮到自己也是犹豫了,犹豫了多久呢,又拖了一个月,最后感觉局部总是不舒服(应该是心理因素),下定决心做了吧。于是找来个同事,定好时间,当然还定好了饭,总不能让人白帮忙。手术过程其实都一样,消毒,打麻药,切除缝合。但是自己躺到手术床上和看着别人在手术床上感觉就不一样了。感觉一上手术床心率就猛增,一直到手术结束心率好像就没慢下来。消毒铺上无菌洞巾,五感中的视觉就被剥夺了,听觉一下子就敏锐了,听着同事在旁边准备的声音,手都有点打颤了。打麻药的时候到了,这也是手术过程中最疼的部分。其实用的针头已经很细了,但扎进皮肤的时候还是疼了一下,推麻药的时候和进针的时候也是比较疼的,具体描述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还是能忍受的。打完麻药局部就没有痛觉了,已经动刀了我自己还没感觉到,问了同事才知道已经切开了,开始游离囊肿了。切开游离的过程基本没感觉,只有在用力较大的时候有按压牵拉的感受。最后缝合的时候疼痛感又来了,就是在进针出针的时候有刺痛的感觉,个人认为不是麻药失效了,而是针尖对皮肤的压强比较大,感觉就比较明显。术后当天局部活动有些费劲,一个是不敢动,再一个是敷贴粘在皮肤上牵拉活动也受到限制,疼倒是没有很疼,轻微吧,还伴有刺痒。第二天对敷贴有点过敏,痒的感觉更胜于疼的感觉。第三天换药,由于刀口小,换了个创可贴,然后自己放松了,再然后有点悲剧了,活动有点大直接感觉刀口有点撕裂,休息后这种感觉很快消失了。果然再小的手术也得注意休息。后期就是定期换药,到时间拆线。拆线的时候由于用的线比较细,拽的时候也有点疼,不过咬咬牙就过去了。拆线后为了减少瘢痕的形成用了点瘢痕贴。复盘一下:①手术决心,该做手术的时候还是要做,病变小的时候做总比大的时候做简单,手术时间短,我的手术总共用了大约20分钟就结束了,总共缝了3针,术后恢复就相对好。②手术过程,术前及手术中会比较紧张,疼痛主要集中在一头一尾,但都能忍受。③术后,术后不像想象的麻药效果过了会疼的比较厉害,主要还是又痒又疼,感觉痒比疼还难忍受,局部活动多了对伤口恢复不好。只有当过病人的医生才能更懂得病人的感受,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希望我的这些感受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常情况下皮脂腺以导管开口于毛囊,少数直接通过皮肤。如导管发生阻塞,分泌物积聚,腺体逐渐增大而形成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皮脂腺囊肿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额面部、头皮最为常见。其特点为:肿物多为单发,位于皮肤浅层,与皮肤粘连但基底活动,形固,质软,无波动感,体积大小不等,小者如豆粒或花生米般大小,大者直径可达7-8厘米,增长缓慢,囊内容物呈白色粉膏状,有腐臭气味,易继发感染,形成脓肿。粉瘤的治疗首选以手术完整摘除。但有些患者顾虑遗留手术瘢痕,尤其是在出现感染需要切开引流的时候,不仅需要切开囊肿,而且需要按时换药引流脓液,然后控制感染后在行进一步处理,局部创伤较大。近期我们开展了感染囊肿的微创注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微创注射治疗的原理在于利用药物稀释囊肿内容物,使内容物液化,便于抽出及清洗。另外加入抗生素结合冲洗更便于局部控制感染,达到排脓、抗炎及消肿的目的。一般间隔5天治疗一次。经过微创注射治疗,部分病变可逐步消退,从而避免手术。微创注射治疗适应症:皮脂腺囊肿感染局部已形成少量脓液、囊肿性痤疮等、近期内因各种原因无法行手术治疗、需暂时保守治疗的患者。注意:微创注射治疗不能代替手术治疗及抗感染治疗,不能过度追求微创导致病情延误,是否可行微创注射治疗需医生面诊后方能确定。如果治疗后效果不佳,感染未缓解或继续扩大需及时改行其他治疗。图1 治疗前鼻根部皮脂腺囊肿感染图2穿刺抽脓注射药物后即刻图3抽出脓液图4 恢复后
腋臭又称狐臭,是由腋窝处大汗腺产生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后经局部细菌分解,产生的一种不饱和酸而导致的异常气味,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病因:人体的汗腺包括大汗腺和小汗腺两种。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会阴、足部及乳晕等,在腋窝处与毛囊联系紧密。小汗腺分布于全身各处皮肤,分泌无色、透明、略带咸味的汗液。腋臭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大汗腺的分泌功能异常有关。受内分泌因素的影响,腋臭一般在青春期开始出现,部分有家族史。其发病率随种族、个体和卫生习惯不同而有差异,严重程度可随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不同。刚排出的大汗液呈乳白色,无菌无味,排出后受腋窝处细菌分解从而产生刺激气味。临床表现:患者常以双侧腋窝的难闻气味就诊,以青春期女性为多,气味轻重不同。1、发病时期:一般在青春发育期出现,女性在13-19岁,男性在14-21岁,多由本人及家庭成员发现,夏季易被发现,因为气味在夏季表现最甚。2、遗传:一般认为大约8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是女性。3、腋臭与腋窝多汗症的关系:腋窝多汗症是腋窝小汗腺分泌增多导致的,而腋臭是大汗腺分泌亢进所致,严格讲两者意义不同。但腋窝部位皮肤是温热型发汗(小汗腺)和精神性发汗(大汗腺)共存的部位,二者联系紧密,多合并存在,因此临床上两者的治疗方法相同。4、组织学研究:腋臭的组织性研究是腋臭治疗方案选择的基础。腋臭的组织学研究主要结果是:①腋臭患者大汗腺数量多于正常人。②腋臭患者大汗腺数量明显增多。③腋臭患者大汗腺位于表皮下1.7-3.7㎜范围内,位置较深,而正常人大汗腺位于皮下1.0-1.7毫米范围内。④腋臭患者大汗腺腺体平均纵径为1.8㎜,横径为1.3㎜,而正常人分别为0.6㎜和0.8㎜,腋臭患者大汗腺体积明显大于正常人。治疗腋臭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类。 1、非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和近期有体检要求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主要原则是:①减少大汗腺的分泌。②抑制腋窝细菌。③掩饰刺激气味。经常沐浴清洗腋窝皮肤,剃除腋毛保持清洁,局部可应用庆大霉素乳剂抑制细菌生长,应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抑制脂肪酸形成,应用香水掩饰气味等。注射治疗现应用较多的是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因为大汗腺受肾上腺能交感神经纤维支配,而肉毒毒素可阻断神经纤维与汗腺之间的支配,从而达到抑制大汗腺分泌,减少气味的目的。但肉毒毒素治疗只是暂时性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6-9个月,因此适用于近期有体检无法行手术治疗或对瘢痕等要求较高的患者进行临时治疗。激光治疗其原理是在腋毛区通过热效应破坏大汗腺,并通过皮肤瘢痕形成阻断汗腺排出汗液,促进腺体萎缩。但由于腋臭患者大汗腺位置较深,激光治疗难以控制深度,治疗效果不稳定,复发率高,易导致表皮糜烂从而形成比较明显的瘢痕。 2、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腋臭患者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根治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①搔刮术:经小切口用刮匙做皮下搔刮。这种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也有抽吸不完全、复发率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②皮肤切除术:将腋窝皮肤连同汗腺层一并切除,优点在于复发率低,缺点在于创伤大,术后切口裂开不愈合风险大,目前该术式已经基本被淘汰。③小切口腋臭切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术式,适用于青春期以上患者,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复发率低,即使复发也可再次手术。现以小切口腋臭切除术为例介绍手术过程:①术前剃去腋毛清洁腋下皮肤。②术中患者平卧,上肢上举,双手枕于头后,充分暴露腋窝皮肤。③根据腋毛范围标记手术范围和1-2厘米长度切口。④消毒麻醉后,切开皮肤,于皮下分离皮瓣,用锐利的剪刀切除全部的汗腺和毛囊组织,只留下中厚皮片。⑤彻底止血后,缝合皮瓣,加压包扎。⑥肩关节八字形绷带包扎,上肢轻度外展固定。术后10-12天拆线。 3、常见并发症及处理:①皮肤坏死,多见于激光治疗和搔刮术,小切口腋臭切除术后固定不良或早期不尊医嘱活动过度也可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小片皮肤坏死可换药治疗,大片皮肤坏死需清创后植皮治疗。②切口裂开不愈合,多与术后活动过度有关,可加强换药,上肢减少活动适当固定。③复发,多与手术时机过早、腋毛范围未确定有关,如中到重度可再次手术治疗,轻度可应用非手术治疗。
一、什么是色素痣?色素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属于发育畸形,黑色素细胞在由神经嵴到表皮的迁移过程中,由于偶发异常,造成黑色素细胞的局部聚集,形成色素痣。有些色素痣出生时即可表现出来,并随年龄而增大,有些则出生后逐渐显露并增大,日晒可增加暴露部位色素痣的数量和大小。色素痣又可俗称为黑痣、毛痣等。如果面积较大又可称为巨痣。色素痣的影响主要在于美观和心理,有些色素痣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从而造成不良后果。二、色素痣临床表现色素痣一般多为圆形,也可不规则,大小不一,分布比较广泛,界限一般清楚,边缘规则,表面可光滑或粗糙不平,可有毛发生长,因色素含量不同,颜色也可从浅到深。如果受到刺激,可有瘙痒、疼痛、红肿、破溃感染等症状。三、色素痣诊断及鉴别诊断色素痣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可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其中交界痣和混合痣可发生恶变。混合痣和皮内痣要与脂溢性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皮肤纤维瘤及神经纤维瘤等鉴别。与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在于恶性黑色素瘤常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瘤体发展迅速,容易破溃出血,有些色素痣在一定条件下可向黑色素瘤转变,因此难以根据临床表现鉴别两者,必须手术切除行病理检查确定。四、色素痣的治疗色素痣的治疗包括激光和手术。激光治疗一般限于面积较小、可一次去除干净的色素痣,因为反复刺激有可能导致色素痣恶变,并且激光治疗无法行病理检查,一旦复发难以确定原发病变的性质。手术治疗适用于所有大小及部位的色素痣。对于发生于手掌、脚掌、腰背部、颈肩部、腋窝、腹股沟、会阴等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建议早期切除,特别是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直径大于1厘米的色素痣更应早期治疗,一旦发现迅速扩大或隆起破溃,应及早切除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对于面部的色素痣如果自我感觉影响美观,也可手术切除。面部色素痣的手术顾虑主要是术后瘢痕问题。但相对于影响美观及外貌的色素痣,应用美容原则切除及缝合的色素痣术后遗留的瘢痕较细,易于掩饰,不会像术前色素痣那样严重影响面部外观。其次影响术后瘢痕的主要因素还是色素痣的大小,色素痣越大遗留瘢痕也越大,相对也越明显,因此还是建议在色素痣较小的时候尽早治疗,而不是过多的顾虑治疗后的瘢痕。另外根据传统的面相学面部色素痣还有一定的说法,可以参考,不可尽信。激光治疗后可以外用百多邦预防感染,避免沾水,禁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过多的风吹日晒,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后期效果。手术治疗一般建议将切除的病变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术后一般两到三天换一次敷料,同时检查刀口恢复情况,面部一般5到7天拆线,下腹部及会阴在术后7到9天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在术后9-10天拆线,上肢和下肢在术后10-12天拆线,关节部位可放宽到术后14天拆线。老年病人需延长拆线时间。拆线后可应用瘢痕贴、硅酮凝胶等抑制瘢痕增生措施以获得更好的外观效果。五、色素痣恶变的预防由于色素痣有一定的恶变可能,尤其是交界痣和复合痣,并且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多数发现后很快转移,因此预防尤为重要。据统计口腔黏膜黑斑可有30%发生恶变,而其他部位恶变几率会根据面积不同,小面积的恶变几率可在1%左右,而大面积病变恶变几率可达到5%。日常预防应主要减少摩擦和外来因素损伤刺激病变。早期处理色素痣则是预防恶性黑色素瘤的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对手掌、脚掌、腰背部、颈肩部、腋窝、腹股沟、会阴等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建议早期切除并送病理检查。如果已经发生恶变就必须按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进行处理。
黑痣十分常见,许多人都要求积极治疗。但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治疗标准,误诊及误治问题十分突出。冷冻、烧灼、微波等治疗均是曾经用于治疗黑痣的手段,但治疗后均有复发及遗留瘢痕的可能,效果及后果均不如手术治疗,尤其是化学药物腐蚀等方法应坚决抛弃。激光是20世纪的最重大发明之一,为整形外科及美容治疗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治疗手段。但研究发现不论是烧灼激光还是波长激光,对黑痣的治疗均是弊大于利,其主要问题是:高复发率,导致瘢痕的危险及恶变的可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黑痣病变的位置可深可浅,深者可达皮肤深层,有些黑痣看上去是平的,但里面位置可很深,这种痣激光一打就是个坑,并且难以一次彻底打干净。激光治疗的弊端在于治疗时仅凭肉眼观察以去除黑色为度,因此激光治疗后可能出现四种结局:1、彻底去除,但有时由于去除较深造成组织缺损较大,最后遗留一个凹坑,有时还可造成局部皮肤色泽改变,导致毁容。2、仅去除肉眼可见的黑色,深部病变残留仍导致复发。3、残留的病变受刺激发生恶变,目前已有相关病例报道。4、治疗前已经是早期恶变,由于诊断错误行激光治疗导致严重后果。对于许多不含色素的病变治疗不彻底及复发是必然的结局。我们也曾经发现普通黑痣经激光治疗后多年又表现为恶变的病例。因此用手术治疗只有彻底切除,复发率还是极低的,而冷冻、激光等治疗如果选择不当,再次复发的情况也较为多见。本文系刘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从耳部的发育过程看,一般4-7岁耳廓的发育已达成人的85%至90%,而这时患儿面临上学读书,开始懂事,自尊心增强,知道自己有缺陷,有些出现自卑感,被小伙伴嘲笑,有要求改变自身缺陷的愿望,同时考虑患儿的心理发育,一般的耳整形手术,如招风耳、杯状耳、贝壳耳等的矫正应以在学龄前完成为原则,一般在5-6岁即可进行。但先天性小耳畸形尚需考虑到再造耳支架所需肋软骨量的问题,以及肋软骨采取后导致胸廓发育异常的风险,其手术时机虽可早至5-6岁,但仍推荐10岁前后进行。
正常情况下皮脂腺以导管开口于毛囊,少数直接通过皮肤。如导管发生阻塞,分泌物积聚,腺体逐渐增大而形成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粉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额面部、头皮最为常见。其特点为:肿物多为单发,位于皮肤浅层,与皮肤粘连但基底活动,形固,质软,无波动感,体积大小不等,小者如豆粒或花生米般大小,大者直径可达7-8厘米,增长缓慢,囊内容物呈白色粉膏状,有腐臭气味,易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如破溃可见有皮脂随脓液排出。粉瘤的治疗首选以手术完整摘除。因额面部粉瘤的囊壁很薄,完整剥除难度大,如有残留即易复发或切口化脓感染,且术中易损伤局部神经血管,术后瘢痕位于额面部,如缝合不精细影响美观,故此类手术最好到专业技术较高的整形外科治疗。其他的治疗方案包括电灼、激光,甚至捏挤,均易遗留明显瘢痕及复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