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1.药物治疗对于血栓高危的房颤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抗凝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减少脑中风的发生。目前常用的抗凝药包括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前者需要严格监测凝血功能(每隔1-4周要抽血化验),受其他食物和药物影响较大;后者不需要严格监测,用药方便,但价格昂贵。2.非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是房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其原理为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应用射频(热能量)或冷冻导管破坏心房内引起房颤的病灶,单次手术成功率可以达到80%;左心耳封堵同样经由微创介入手术完成,将“伞”状的封堵器送入左心耳中固定,可以把形成的血栓“堵”在心耳内而不往外“跑”,减少高达90%的脑中风发生,封堵完成后,患者可以不再终身服用抗凝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左心耳封堵不根治房颤,作用仅为预防血栓栓塞。随着技术的进步,房颤的治疗手段及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若您有相关的危险因素、症状,或是已经证实房颤,请尽快至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房颤对您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1.冠心病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近年来临床趋向于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慢性冠心病,前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后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 2.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冠脉循环是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当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时,心肌供血一般不受影响,管腔狭窄50%~70%时,静息时心肌供血不受影响,在运动或者激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可引发心脏性暂时性供血不足,引起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其疼痛发作程度更重,发作时间更长,发作频率也较高,往往服用硝酸甘油难以缓解。 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常常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可能会伴随有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3.发病因素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等;也有可以控制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吸烟、缺少体力活动、心理精神因素等,这些因素都是冠心病发生的重大推力,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正是针对这些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来源:医脉通医脉通心内频道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本文通过6个问题,了解低血压。01什么是低血压?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低血压导致心、脑、肾和其他脏器血流不足,机体组织缺氧和营养物质不足,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损伤。02低血压的影响?较低的血压与心脏病、卒中和肾脏病等疾病风险降低相关。规律锻炼的人、运动员、非吸烟者和保持最佳体重的人血压通常比较低。只要不引起症状及器官和组织功能异常,较低的血压通常是好事。03低血压的体征和症状?慢性低血压:有些人低血压但没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有些人会出现头晕、眩晕、晕厥等,提示脑血流下降;可表现为疲惫、精神不振、虚弱、乏力、恶心、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气短、胸痛、认知功能下降等。急性低血压:血压突然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黑朦、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04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哪些?(1)生理性部分健康人的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2)病理性原发性低血压:常见于瘦弱者,有家族遗传倾向。继发性低血压:内分泌疾病: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神经系统疾病:多系统萎缩等低血容量性:脱水、失血药物性:勃起功能障碍药物(如,西地那非),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抗帕金森药物(如,左旋多巴/卡比多巴),麻醉药物和酒精,降压药物等其他:严重创伤、感染(败血症,脓毒性休克)、过敏反应05如何诊断低血压?低血压的诊断主要根据动脉血压测值达低血压标准。需要对不同的病因进行鉴别。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选择相应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06低血压的干预?(1)评估,即使是无症状者也要进行评估(2)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服用降压药物引起的低血压,那么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腹泻或呕吐引起体液丢失导致的低血压,需要补液。急性低血压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选用升压药物。
1.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表现为心房不规律地颤动,导致心率加快且不规则。全球有3350万房颤患者,中国占1/3,约有1000万患者,并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越来越高,预计每年新增80万房颤患者。正常的心律被称作“窦性心律”,由一个重要的结构“窦房结”统管整个心脏的电活动,规律地引发心脏收缩,维持正常功能;心房颤动发生时,“窦房结”功能被抑制,心房内混乱而异常的电活动占主导,使心脏收缩不规律、紊乱,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2.为什么会发生房颤?是否可以预防?所有导致心房出现紊乱电活动的疾病或身心异常状况,都可能诱发房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负面情绪、重大心理应激事件、吸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研究表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若血压、血糖控制不佳,可增加房颤风险1.5-2倍;肥胖及吸烟均可增加房颤风险2倍;那么,若控制了上述的这些因素后,可否预防房颤呢?答案是肯定的!最新研究证明,肥胖者每减轻体重5kg,吸烟者只要戒烟,均可以减少高达12%的房颤风险。因此,尽力改变这些危险因素,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您的健康,请向不良生活习惯说“不”。3.房颤有什么危害?房颤作为对公众健康威胁最大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多重危害。其中,最大的危害有两方面。一是引起血栓栓塞、堵塞血管,二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正常心律时,规律的心脏活动可以维持正常的血液流动;房颤时,心房由于收缩紊乱,其内血液流动瘀滞、受阻,就容易“凝固成块”而形成血栓,随着血液流动,血栓可以沿着血管“跑”到其他器官,若“跑”到大脑内而堵塞了脑血管,就会发生脑梗塞,就是俗话说的“中风”。房颤患者的脑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倍,在中国,房颤导致中风的发生率约15%,是致残的首要原因。对于合并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发生房颤可以诱发并加重心力衰竭,增加其住院率及死亡率。4.怎么发现和确诊房颤?房颤会出现心慌心跳、呼吸困难、胸闷、头晕等症状,也可无症状,确诊依赖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若您有相关症状,或存在前述的危险因素,请至医院做心电图检查明确。现在的电子血压计、智能手环等设备,可以测量心率、心律情况,若通过这些设备发现您的心跳不规则、心率异常增快,也请至医院进一步检查。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现开设有房颤免费筛查门诊,如下图所示,利用特殊的设备,双手指按在金属电极片上,仅需要30秒就能记录准确的心电信号,该检查简便且无任何创伤,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房颤等心律失常。房颤危害重大,需要及早发现,方能及早治疗。5.如何治疗房颤?房颤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中,对于血栓高危的房颤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抗凝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减少脑中风的发生。目前常用的抗凝药包括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前者需要严格监测凝血功能(每隔1-4周要抽血化验),受其他食物和药物影响较大;后者不需要严格监测,用药方便,但价格昂贵。非药物治疗中,导管消融是房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其原理为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应用射频(热能量)或冷冻导管破坏心房内引起房颤的病灶,单次手术成功率可以达到80%;左心耳封堵同样经由微创介入手术完成,将“伞”状的封堵器送入左心耳中固定,可以把形成的血栓“堵”在心耳内而不往外“跑”,减少高达90%的脑中风发生,封堵完成后,患者可以不再终身服用抗凝药物,须要注意的是,左心耳封堵不根治房颤,作用仅为预防血栓栓塞。随着技术的进步,房颤的治疗手段及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若您有相关的危险因素、症状,或是已经证实房颤,请尽快至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房颤对您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微信公众号:郭医生谈心,以介绍心血管健康科普知识为主,欢迎广大患者关注。本文系郭雨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病率很高,全中国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房颤除了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外,还可以引起血栓栓塞事件,导致脑中风,严重者可致死、致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尤为重要。导管消融手术是房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目前主要有射频消融及冷冻消融两种选择。图为一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冷冻消融术。患者为48岁男性,饱受房颤困扰已有10余年,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遂决定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我们决定采用冷冻消融策略根治房颤。穿刺房间隔成功后,将冷冻球囊置入左心房,依次对患者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进行冷冻隔离,最低消融温度在-48℃,环状电极记录的腔内心电图证实肺静脉电位脱落,1.5小时内就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稳定维持窦性心律。上面左图可见,球囊充气封堵右下肺静脉开口,造影时肺静脉显影、无造影剂漏入左房,提示封堵良好;右图可见,冷冻过程中,环状电极所记录的肺静脉电位脱落,提示肺静脉电隔离。冷冻球囊消融是房颤治疗的新技术,通过液态制冷剂“笑气”的吸热蒸发,使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使局部组织坏死,达到隔离肺静脉的目的。冷冻消融更易于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无明显痛苦,耐受性好。国内目前仅有极少数医院开展这种手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房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合理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是减轻和消除房颤危害的关键,新技术的出现将使更多的房颤患者获益。
1.PCI术后需要服用哪些药物?冠心病PCI术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目的在于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再狭窄,延缓或阻断动脉硬化进程,改善病人预后,减少将来出现再次手术、心肌梗死或中风等机会。服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波立维、替格瑞洛。他汀类降脂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其他改善冠心病预后的药物,包括:倍他洛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PCI术后服药需要注意观察的副作用?抗血小板药物:PCI术后需要同时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至少需要服用1年以上,因此需要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如果有腹痛、黑便、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情况,需要到医院就诊。降脂药物:已经有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减少冠心病进展与再梗塞,因此,冠心病人需要终身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服用他汀药物需要监测肝肾功能,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需要到医院就诊查血了解有无肌溶解副作用。倍他洛克:可以减少冠心病人猝死风险,需要终身服用,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心动过缓,需要医生调整药物用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少数患者会出现干咳等副反应,一般不影响患者健康,不能耐受的需要到医院就诊更换药物。3.PCI术后的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用的时间需要多久合适?无论何种冠脉支架术后,都要求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加上波立维或者替格瑞诺,支架置入术后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发生比例大概每年0.5-2%,当两种抗血小板药联用后,可以比单用阿司匹林一种抗血小板药进一步减少20%以上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因此要求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用至少1年以上。4.PCI术后的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用的时间如何根据病情进行调整?近年来,第二代药物支架基本替代了第一代药物支架,新一代的药物支架安全性更高、生物相容性更佳、术后血管内皮修复更完善,从而大大降低了支架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因此,部分服用抗血小板容易出血的病人可以尝试缩短服药时间至半年左右,从而减少出血风险。虽然随着新型药物支架与抗血小板药物的出现,使PCI术后的血栓风险进一步降低,目前统一的意见还是绝大部分病人需要使用至少1年的联用抗血小板方案。但是,对于支架长度较长、支架置入贴壁不好、血管病变弥漫钙化、有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等情况的患者,则要联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时间,可能需要两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所以,患者需要在术后尽量保存手术的影像资料与手术记录,为门诊专科随访提供极其重要的资料,帮助医生决定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时程。5.PCI术后多久该复查血管的通畅情况? 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因为损伤炎症反应等,有6-8%左右在1年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甚至闭塞。严格服用术后药物可以减少支架再狭窄的可能性,因此,患者术后1年内最好复诊了解血管的通畅情况,特别是:术后再次出现胸闷、胸痛的患者;主干病变放置支架的患者;放置长支架、多枚支架的患者;糖尿病放置支架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放置支架的患者。这些患者是支架再狭窄的高危人群,必须在医院复查支架血管的通畅情况。6.PCI术后该如何维持血管的通畅? 支架植入术后充分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冠心病治疗药物可以减少支架再狭窄,门诊随访严格控制血脂指标在极低水平,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坚持适当运动,以上措施对维持支架血管通畅十分重要。7.PCI术后能运动锻炼吗? 冠心病患者置入支架治疗后血流恢复通畅,临床试验证明运动锻炼是安全的,特别是心脏彩超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并且运动锻炼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支架内官腔丢失。因此,支架术后的冠心病患者应该坚持运动锻炼,运动强度一般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为主,运动中监测自己的心率与血压,保证运动的安全性。8.PCI术后复发的表现有哪些,再次出现胸痛发作了怎么办? 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者患者动脉硬化进展出现新的血管病变的时候,都会发生新的缺血症状,出现发作性胸痛、胸闷,症状往往和患者过去发病症状一致,当再次出现出现缺血性胸痛症状的时候,建议尽快就诊做冠脉造影检查,及时处理病变。
房颤的治疗是个较棘手的问题,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两方面,下面分别对其介绍。1、得了房颤用什么药物治疗?目前几乎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根除房颤。不过,药物确实可能使得某些病人在相当长的时间不发作或者几乎不发作,但房颤病灶仍然存在,而且会继续发展,迟早还是会再发病。所以,对于房颤来说,用药等于是“维稳”。如果已经发生过脑梗塞或者医生评估脑梗塞风险比较高、发作时症状比较明显而且给生活和精神上带来比较大的压力、相对比较年轻或者因为房颤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等,这些患者就应该考虑导管消融,争取根治房颤。2、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怎么回事?冷冻消融如何?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近20年得到普及的技术。总体上是安全、微创的介入治疗,它是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送入心脏内,对引起房颤的病变进行破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般阵发性房颤做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在高水平的中心可以达到80%,但持续性房颤一般就是30-50%左右,多数中心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房颤消融对医生的手上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过分追求效果,可能导致手术中发生危险,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脏破裂、中风甚至死亡。尤其是年龄大、左房大、身体虚弱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但成功率较低。如果注意偏重手术安全,消融效果又会打折扣。因此,先后出现了超声消融、激光消融、微波消融等等方式,但都被淘汰。目前只有冷冻球囊消融得以应用,但其疗效和安全性相较于射频消融并无优越性,而且膈神经损伤和医源性房间隔缺损之类的并发症更多,但冷冻的优越性是对手术医生操作技术要求比较低,所以特别受到基层医院欢迎。3、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行导管消融,只能药物治疗房颤,需要注意什么?目前由于房颤消融费用高,效果并不特别理想,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接受保守治疗。这就需要到正规医院按照规范的指南进行。最重要的是防止脑梗塞发作,这需要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后给予打分,根据评分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另外,心率过快的患者需要服药控制心率,使其不会因为长时间过快影响心脏功能。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最近国家批准了两个新药,分别是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费用相对昂贵,但无需抽血化验,比较方便。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下面针对患者最关心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希望对广大患者有帮助。1、为什么会得房颤?房颤归根结底是心房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纤维化而产生了异常的电活动。一般房颤的发生大多经历了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房速-房扑-阵发房颤-持续房颤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的进展快慢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需要数十年,有人在很短时间之内即可达到持续性房颤阶段。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变异、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长期饮酒、过度劳累、抽烟等也是常见原因。一些患者会在较年轻的阶段就发作,最年轻的甚至10来岁即发生,一般来说,发病越早,和基因变异的关系越大。2、房颤都有哪些症状和危害?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最常见的是心慌心跳,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部分人会多尿,之后因低钾而较长时间自觉乏力。但这些症状变化较大,很多人往往这次发作有症状,下次又似乎不明显,甚至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只是在例行体检或者因为别的病就诊才偶然发现房颤的。房颤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是平常心跳偏慢,但房颤发作时则比较快,我们称之为慢快综合症,也有部分患者平常心跳基本正常但房颤发作又转正常的时候出现心脏停跳几秒,甚至导致晕倒或者眼前发黑。其原因在于心房有左右两个,右心房上长着负责正常心跳的窦房结,如果右房有纤维化病变,就导致窦房结功能降低,出现窦缓或者窦性停搏,而左房的纤维化病变就会导致房速、房扑房颤等。房颤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导致脑梗塞,也叫中风。少数人也可能由于得了房颤引起心衰,喘不上气、躺不平、脚肿,等等,主要是房颤时心室率太快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症状,是因为体检时才偶然发现房颤,这称为无症状性房颤。不少患者都是发生脑梗塞以后才发现房颤的,造成了很大的遗憾。一些患者可能因此死亡或致残。3、房颤怎么诊断?房颤的诊断非常容易,只要在发作时做普通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捕捉到即可确诊,无需特殊检查。但可以做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血液化验等了解是否合并其他情况。
药物只能短时间控制室上速,若要根除此病,必须靠导管消融。许多室上速患者对自己的消融手术充满担心, 事实上,室上速的消融是所有从事导管消融的医生的入门手术,相当于普外科的阑尾手术。绝大多数室上速都是比较容易治愈的,只有少数特别靠近房室结或希氏束的病灶才比较有风险,但这种患者比较少见。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术中患者和医生之间还可以交谈甚至互相开玩笑放松放松,医生只需要在患者的颈部或者胸部、还有大腿根部穿刺几次,放入手术器械到心脏内,经过检查找到旁路或者证实是双径路,即可通过发放射频或者冷冻能量把病灶破坏。一次手术的成功率一般都在95%以上,高水平的专科医院基本接近100%。即使是靠近房室结-希氏束的旁路或者双径路,有经验的医生绝大多数也都可以安全地消融成功,只有极少数右侧外膜旁路可能消融失败,左侧的外膜旁路也比较容易成功。当然,个别患者可能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消融2次,但这种情况很少。阜外医院是国际最大的消融中心,我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采用的是独创的“三维模式单侧股静脉消融法”,整个手术完全通过一侧股静脉进行,这样就不需要在颈部、胸部或者两侧大腿根部穿刺,而只需要一侧大腿根部即可,也不穿刺动脉,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6小时即可下地。当日或者次日即可出院。另外,我们在世界上率先借助先进的三维导航技术开展了“全三维电生理术”,术中X线的使用量极其微量,可以减少到常规量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对于儿童、女性和肿瘤高危患者尤其有意义。费用方面,如果严格执行国家的一次性使用耗材的政策,目前一般应该在2-3万元之间。
正常人的心律是由窦房结控制的,所以称之为窦性心律,换句话说也就是正常心律。那么,凡是由窦房结之外起源的心律都算是心律失常。虽然也可能因为窦性心动过缓而由心脏其它部位产生异位冲动来控制心跳,但我们临床上见得最多的是快速的心律失常,也就是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是一组很复杂的心律失常,包括很多种情况,现仅对最常见或者最重要的几大类心动过速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便广大患者准确理解自己的病情。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姚焰(一)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包括房室结双径路参与和房室旁路参与两大类。那么,什么叫做房室旁路呢?正常人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从电流传导的角度上应该是彻底绝缘的,只有一条被称为房室结-希氏束-蒲肯野纤维的类似电线的特殊纤维束来沟通心房和心室的电流传导,让心房和心室有次序地收缩、跳动,为全身供应血液。但某些人的心脏在发育时可能会多长了一丝肌肉(往往比头发还细),这根肌肉丝正好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话就可能产生类似电流短路的情况,在心电图上有些人就会表现出心室某些部位的肌肉提早收缩,我们称之为预激综合症,更多的患者平常心电图都是正常的。无论是有房室旁路还是房室结双径路,平时绝大多数患者的心电图都是正常的,但患者在特定的情况下就会突然感觉心跳加速(自己数脉搏的话可能会发现达到150次/分以上,甚至可以达到200次/分以上),但可能自行突然终止。关于室上速的治疗,在后面的内容会专门介绍。(二)房性心动过速由右心房或者左心房产生的超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一般都是由于年龄增大、感染、心脏瓣膜病变、心脏外科手术、过度劳累或者长期酗酒等等因素引发。主要包括:1、局灶性房速;2、外科瘢痕性房速;3、心房扑动。(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加,理论上每个人都有发生房颤的可能。对于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主要还是心脏肌肉逐年老化的结果,因此应该坦然面对。后面会有专门内容详细介绍。(四)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就是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是心脏中最重要的部分,血液主要靠心室的强力收缩来输送。而且,由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房室结-希氏束-蒲肯野纤维,好像闸门一样,把上面提到的房速、房扑、室上速等各种和心房有关的心动过速都设定了一个限度,换句话,这些心动过速一般不能畅通无阻地传到心室,而是会被房室结打折扣,这样,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室速则是直接发生在心室,没有房室结作为闸门来保证安全,而且,发生室速一般就意味着心室肌肉有病变,这种情况下,室速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实际上,许多医生对心脏病比较头疼是因为怕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中最危险的情况主要就是室速以及它最高的层次--室颤,它会导致患者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死亡,亦即猝死。不过,室速中也有一类发生在心脏基本正常的患者中的特发性室速,相对来说,这类室速的危险性比较低。其中最主要的是流出道室速和分支性室速。但对于右室心肌病室速、冠心病室速、肥厚性心肌病室速、扩张性心肌病室速以及其他的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不仅危险性最高,而且治疗难度也最大。对于有过晕厥或者眼前发黑的患者,应该尽快到心律失常专科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该安装除颤器,也叫ICD。不过,必须指出,某些特发性室速也会有晕厥或者黑朦,但不应该轻率地安装除颤器,而应该考虑导管消融,这不仅花费低,关键是可以彻底根除。对于有可能导致死亡的器质性室速,除了安装除颤器之外,也可以考虑导管消融。但是,这类心动过速的消融是难度最大的手术。不仅患者应该谨慎选择,医生也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实施。而且,由于是在最关键的心室进行消融,患者和医生必须都要意识到尽量保护患者心室肌肉的重要性,不应该追求所谓“完美的”治疗效果,以避免过度治疗对患者带来的远期潜在危害。(五)早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叫期前收缩。正常情况下的心跳都是起源于窦房结的组织。如果因为炎症、缺血坏死、纤维化等等因素,在心脏任何其它位置产生了一个病灶也发放出电冲动,喧宾夺主,引起心跳比窦性心律提前发生,就是早搏。一般最常用的是根据早搏的起源部位区分,以房性、室性最常见,也有房室交界性的。当然,房性、室性里面又可以分为左房或右房,左室或右室起源,甚至可以分得更细,比如左上肺静脉起源房早、右室流出道室早等等。也有根据早搏的提早程度或者形态分类的。不同的类型意味着对患者的健康影响、症状和治疗策略以及效果也不一样。更多内容,请见后面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