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肾移植患者术前处于尿毒症期,长时间的低蛋白饮食以及透析治疗使患者已经出现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好蛋白质营养不良、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不仅如此,肾移植患者手术后还需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抑制排斥反应,会导致机体代谢能力改变,包括血压升高、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尿酸、血钠、血钾升高,血钙、镁降低,会对术后的营养状况造成影响。合理的饮食调节可减少由此带来的并发症,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术后早期,患者进食情况应根据其化验指标及胃肠道的恢复功能进行相应的调整,由流食(如:肠内营养制剂、米汁等)逐渐过渡到半流、软食和普通饮食。术后尽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来减轻肾脏负担,如鸡蛋、奶制品、鱼、禽类、瘦肉等。患者由于大量激素的应用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本身糖尿病肾病患者更要注意血糖变化。建议少食多餐,多选用升糖指数低的食物,限制精制糖(糕点、饮料等),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增加维生素及膳食纤维摄入,可吃些含糖份低的水果。患者可适量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及其制品等,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等,适量进行户外活动,促进钙的吸收,预防激素导致骨质疏松。由于长期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导致机体免疫状态低下,移植术后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选择食品一定要新鲜,质量好,干净易消化,不吃罐头食品、油煎油炸及咸菜腌制食品,少吃火锅、烧烤。忌生吃食物,烹调时要烧热煮透,不吃隔夜食品,忌用腐败变质的食品。餐具要经常消毒,避免胃肠道感染。慎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食品,保健品,如甲鱼、人参、灵芝、蜂王浆、冬虫夏草等,以及西柚、葡萄柚等可干扰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的水果。
在门诊经常遇到患者在体检尿常规发现隐血阳性的人;而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正常,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但是他们感到非常紧张,认为自己患了肾炎。在这里需要理解尿潜血与血尿区别。大家可以科普我既往的文章。尿潜血阳性与血尿,两者并不能完全相等。尿潜血试验临床意义主要是鉴定血红蛋白尿,而其阳性并不代表是否患肾炎。一般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蚕豆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疟疾、大面积烧伤、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物所致炎症等尿隐血可呈阳性。各种溶血性贫血发作时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及过敏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发作期可呈阳性。如果尿潜血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判断有无镜下血尿、蛋白尿的情况,综合评估是否患上了肾炎。
血尿的常见误区误区一:尿潜血阳性就是血尿这是大家在血尿问题上最容易进入的误区,也是本文重点讲述的问题。请大家一定记住,尿潜血阳性不一定是血尿,只有在尿红细胞增多时才叫血尿。误区二:尿色发红就是血尿?颜色发红未必就是血尿。食用某些食物(如甜菜)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氨基比林等)后,尿液也呈红色;当尿液中含有大量尿酸盐时,尿冷却后也可能析出红色结晶;血管内溶血导致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并滤入尿液中,或者肌肉损伤如横纹肌溶解症等导致大量肌红蛋白滤入尿液中,均可使尿色呈红色甚至浓茶样。以上这些情况都不是血尿。误区三:女性血尿问题女性朋友做尿常规检查时,一定要避开月经期,因为月经血污染尿液可导致尿常规红细胞升高,这种情况下的检验结果是不准确的,需在月经期结束后重新检查。另外,妇科炎症等妇科疾病可出现血性分泌物,如果分泌物污染尿液,也可能导致尿常规红细胞升高,所以这种情况下应充分清洁会阴部再留取尿标本,或者待妇科炎症治愈后再做检查。什么是血尿?即尿中带血,离心尿沉渣在显微镜检查中,红细胞大于等于3个/HP(每高倍视野)即为血尿。根据血尿的轻重程度,可以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个数增多,但程度较轻,仅在显微镜下发现,肉眼观察尿色没有发生改变。肉眼血尿,是指尿液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程度较严重,肉眼观察下尿色发红,呈洗肉水样或酱油样,甚至出现血丝或血凝块。什么是尿潜血试验?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尿潜血试验是专门检测尿液样本中是否含有血红蛋白的,若尿中含有血红蛋白,则由此推断尿中可能含有红细胞。该试验的原理是,若尿中存在血红蛋白,就会与试纸上的试剂发生反应引起试剂颜色改变,即为潜血阳性,颜色的变化越深,潜血的“+”越多。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尿潜血阳性?众所周知,血尿会引起尿潜血阳性。但是,当血管内溶血产生的血红蛋白滤过到尿中,或者肌肉损伤产生的肌红蛋白滤过到尿中,都会引起试纸颜色改变;另外,尿中若含有清洁外阴残留的氧化剂,含有大量细菌,或者男性的精液污染,也可以引起试剂反应;然而这些都与尿中的红细胞无关。所以,尿潜血阳性,无论几个“+”都不一定是血尿。尿常规中红细胞个数增多才算血尿,仅仅尿潜血阳性,而尿红细胞个数正常,就不是血尿。引发血尿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引起血尿的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肾小球疾病,另一类是非肾小球疾病。通过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可以初步分辨这两类疾病。如果尿红细胞位相提示畸形红细胞为主(通常>60%),则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提示患有肾小球疾病,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等。如果尿红细胞位相提示正形红细胞为主,或者尿液中肉眼可见血丝或血凝块,则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提示患有肾外疾病,比如泌尿系统的炎症、结核、肿瘤、结石、外伤等。单纯性血尿要怎么治疗?单纯性血尿是指只有血尿没有蛋白尿的情况。如果确定血尿为肾小球源性血尿,且患者没有高血压,也没有肾功能减退,则可认为是单纯性血尿。单纯性血尿一般见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或者薄基底膜肾病。这两种疾病一般不会发展为肾衰竭等严重情况,有时甚至不需要治疗,只要定期检查就可以了。
尿液依照浓缩和稀释情况颜色有所不同,浓缩时为黄色或琥珀色,稀释时淡黄色,有些人发现自己排尿到马桶或尿盆后,尿液表面很多泡沫,有时候是正常现象,有时候是疾病所致,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漠然不理,应该到医院查个小便就十分清楚了。尿液是否形成泡沫,是依据尿中成份是否导致尿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来决定的。正常情况下的泡沫尿:比如尿液较为浓缩,尿液的有机成份增多,当排尿较急,尿液冲击空气导致的泡沫形成,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有些男性在尿中较多分泌物性腺分泌物也会引起泡沫尿,不是疾病。尿常规检查尿液正常。蛋白尿引起的泡沫尿:这是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导致尿的表面张力升高,排尿后尿液表面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不消失。尿常规检查蛋白尿为主。但是这种判断蛋白尿方法较为粗糙,不精确,不应作为治疗效果好坏的判断方法。尿路感染所致泡沫尿:尿中由于感染所产生的有机物增多,也会导致泡沫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检查大量白细胞为主。膀胱结肠瘘:少见情况,有气体进入膀胱,排尿时有气体排除。
肾病综合征为什么要做肾穿刺活检?因为肾病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而采用肾活检有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探讨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也是提高肾脏病临床治疗水平的主要方法。1.明确诊断:目前肾脏病的诊断方法基本上有2种,一是临床诊断,二是免疫病理诊断,两者结合应用,才能明确诊断,因此必须依靠肾穿刺活检。例如,临床上都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上却可见于多种病变类型,如微小病变、足细胞病,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等,而最后确诊必需依靠免疫病理诊断。而其它一些少见病,如淀粉样变性,脂蛋白肾病等,临床也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如不活检,临床无法诊断。2. 指导治疗:通过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修正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若肾穿刺活检诊断为微小病变型,则应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而其它病理类型,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性也不同,则可能早期加用细胞毒药物,以免延误病情。3.判断预后: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基本上可以估计病变的预后,临床上诊断为同一类型的肾病,病理上表现也不相同,其预后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