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一些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在肾脏异常聚积形成的结石。一、症状1.疼痛:多为腰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表现为隐痛、钝痛或绞痛。绞痛常突然发作,疼痛剧烈,如刀割样,可向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放射。2.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3.恶心、呕吐:疼痛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4.尿频、尿急、尿痛:如果结石合并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二、病因1.代谢异常:如高钙血症、高草酸尿症、高尿酸血症等。2.局部因素:尿路梗阻、感染、异物等。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氨苯蝶啶、磺胺类药物等可诱发肾结石。4.饮食因素:饮水过少、高草酸饮食、高嘌呤饮食等。三、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腰痛、血尿等症状,结合病史可初步诊断。2.影像学检查:如超声、X线、CT等,可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四、治疗1.一般治疗:-大量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调整饮食:根据结石的成分调整饮食结构,如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2.药物治疗:-排石药物:如肾石通颗粒、排石颗粒等,可促进结石排出。-解痉止痛药物:疼痛发作时,可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缓解疼痛。3.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肾结石,超声震波碎石,疗效不佳,目前已少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微创手术,大激光碎石,但有出血风险,术后需卧床5-7天。-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适用于输尿管上段和肾内直径小于2.5cm的结石,超微创小激光碎石,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第二天可下床,但碎石效率较低,较大结石需分期手术。五、预防1.多喝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2.均衡饮食: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粗粮的摄入。3.适度运动:如跳绳、跑步等,有助于结石的排出。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今天,偶然遇到一个少见的病例,刚开始放射科医生还差点诊断为髌骨半脱位,其实她是…… 最近我们科住进一位车祸外伤的患者,主要诊断脑震荡、头皮挫裂伤、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挫伤等。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但右膝关节行走时仍有疼痛,于是给她做了核磁共振,结果考虑交叉韧带损伤引起的疼痛,但交叉韧带未断裂。可能,平淡的小故事就此结束了图片图片图片木有呢!核磁共振报告上还有提示髌骨半脱位可能。 一般髌骨或膝关节脱位会伴随肌腱韧带断裂或撕裂。直接暴力所致者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如股骨和胫骨骨折、关节腔内积血等。这个没有这些方面的情况。 于是拍片比较,呀……左右两边髌骨一样呢,排除单侧外伤所致,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今天的主要话题:髌骨软化症。 先扫盲:髌骨软化症是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关系发生紊乱,造成的髌骨向外侧倾或者半脱位,导致髌骨内侧的面软骨撞击股骨外髁滑车,引起关节外侧间隙软骨过度磨损,软骨细胞脱落,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说大白话,就是髌骨受到慢性损伤后软骨磨损、膝关节结构异常产生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膝关节前侧疼痛,久坐起立或下楼、下坡时疼痛加重,常有腿打软,关节怕凉,或膝关节反复肿胀、积液等。严重时形成骨性关节炎。 说起来好怕怕,怎么这些症状看起来我都有呢! 看看这个疾病的发展规律吧,人的膝关节软骨退变,在30岁以后就开始了。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可见自然磨损进展慢,不正常磨损才致病,所以对膝关节的保健应及早进行。有髌骨软化症要及早矫正髌股关节关节两部分对合不正常,不要症状重了才治疗。磨损主要与劳动、运动姿势与强度等有关,膝关节处于35°~50°半曲膝姿势时,会明显增加髌骨半脱位或侧倾,以致加重髌股关节的外侧磨损,如自行车、爬山、滑冰等的训练,是本病的常见原因。膝关节长期在大强度负荷(包括过度肥胖状态下)运动,也容易加重髌骨软化症。 预防要点 1.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不科学的持续性蹲位和剧烈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等膝关节屈曲位负重用力的锻炼。避免突然改变锻炼的强度,目前依然有人在做“站桩”试图增强膝关节力量和耐力的活动,这绝对不适合髌骨软化症患者,因为在屈膝35°~50°范围内髌骨向外滑出力加大,髌骨软骨所受到压力和摩擦也最大,所以不少人做后症状加重。人们要懂得如何避免不正当的膝盖负重:躺下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0。站起来和走路时负重大约是上半身体重1~2倍。上下坡或上下阶梯的时候,是3~4倍。跑步时,则是4倍。打球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6倍。蹲和跪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8倍。 2.保持合适体重 保持合适体重以降低作用于膝关节上的重力,上面已谈了肥胖也会增加膝关节的退行性疾病的危险。 以上都是干货哦,同学们要做笔记啦!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一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或丧失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机体免疫细胞,其中以CD4+T细胞为主,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最终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艾滋病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注意哦,日常生活中的接触比如拥抱、同一个餐桌吃饭、礼节性接吻、握手、衣服放在同一个洗衣机清洗以及正常照顾艾滋病患者不会传播艾滋病!
在所有的甲状腺癌类型中,目前临床诊治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如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诊断和治疗均有各自的特点,临床检出率也相对较低,本文中暂不阐述。 1、什么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专业指南中定义,肿瘤最大直径≤1厘米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称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文献报道,每年超过50%的新发甲状腺癌病例为PTMC。近年健康体检的普及以及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PTMC被检出,其中有部分PTMC患者疾病进展缓慢、预后较好,所以PTMC的诊治和随访策略,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 2、PTMC如何诊断? 手术前诊断的金标准是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但是对于肿瘤直径特别小(如小于5mm)的癌灶,可能并不适合穿刺,或者穿刺有假阴性可能或为意义不明确的结果。当超声检查发现典型的超声表现时,包括低回声、微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基本也可以诊断PTMC。临床诊断的建立同时要兼顾患者是否具有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如家族史,颈部放射史等。 3、PTMC应该如何治疗? 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一直以来外科手术切除是放在首位的。但2010年以来,来自日本Kuma医院的研究,为低危PTMC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思路。日本学者进过10多年的随访,认为低危PTMC患者肿瘤进展包括肿瘤直径增大、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低,均小于5%,所以他们认为对于这部分PTMC患者,在严格控制指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主动监测、密切随访来控制病情,可以暂缓手术。 4、低危PTMC的判断? 2016年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发布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中指出,对于低危因素的PTMC患者,严格选择指征并充分结合患者意愿,可考虑密切观察随访。这里的低危因素包括:①非病理学高危亚型;②肿瘤直径≤5mm,且位于腺叶内部;③肿瘤不靠近甲状腺被膜且无周围组织侵犯;④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证据;⑤无甲状腺癌家族史;⑥无青少年或童年时颈部放射暴露史;⑦患者心理压力不大、能积极配合。 5、如何对低危PTMC进行密切监测? 由于低危PTMC大多数表现是惰性的。所以对于暂时选择不手术或手术前的患者,最重要是完善颈部超声检查。目前的超声技术,可以检出直径2mm的乳头状癌病灶。新检出病灶的患者,可以每3~6个月定期查超声,观察肿瘤直径大小的变化,以及有无多灶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颈部淋巴结转移等高危表现。待病情稳定后,如2~3年后复查间隔可以延长到每6~12个月。若发现病情进展,及时手术治疗。对患者的随访要结合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必要时进行TSH抑制治疗。由于患者均属低危,TSH抑制的目标值控制在2mU/L以下。 随访过程中还要对低危PTMC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各专业医师,包括外科医生、内分泌医生、超声医生甚至体检医生,要对患者正确引导和解释病情,和患者一起正视疾病,科学诊治,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恐慌。
随着常规健康体检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被发现。今天就和大家科普一下甲状腺结节的相关知识。 甲状腺结节就是甲状腺表面或内部的异常团块。大部分的结节是做甲状腺B超检查时发现的,B超能识别出小到1毫米的结节。目前甲状腺结节的病因仍不明确,可能与颈部放射接触史、环境、压力、性别(女性易患病)、碘摄入太多或太少等有关。 发现了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甲状腺结节95%是良性的,只有5%是恶性。而且就算是甲状腺癌,大部分预后也比其他恶性肿瘤好的多。 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首选甲状腺B超检查。甲状腺B超结果将甲状腺结节分为6类: 1、TI-RADS 1类(阴性,恶性率0); 2、TI-RADS 2类(良性病变,恶性率0); 3、TI-RADS 3类(无可疑超声表现,恶性率1.7%); 4、TI-RADS 4类:分为4a(1个可疑超声表现,恶性率3.3%)、4b(2个可疑超声表现,恶性率44.4%)、4c(3个或4个可疑超声表现,恶性率72.4%); 5、TI-RADS 5类(5个可疑超声表现,恶性率87.5%以上); 6、TI-RADS 6类(病理学检查确定为恶性)。
近日,我愿接诊了一位11岁的六年级小学生,她自己洗澡时发现右乳头旁边可摸到一个鸡蛋大小的包块,自己吓了一跳,更是把爸爸妈妈吓得不轻,家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11岁的女儿,而且还是小学生的她竟然乳房上长了一个这么大的肿块,安排小女孩住院后,我们科集中讨论,根据小女孩的病情、年龄、乳腺肿块的大小及位置,决定行b超下定位活检,我们期待是好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月经初潮过早回导致乳腺纤维瘤的可能,生活当中非常喜欢吃洋快餐油炸食品,也有熬夜晚睡的习惯,也许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小女孩年纪轻轻就长了一个乳腺肿瘤。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生活习惯,平常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大大地降低患乳腺肿瘤的几率,最重要的是坚持乳腺的定期体检,发现问题,早日到医院就诊治疗,使广大女性远离乳腺肿瘤的侵袭。近几年来,外科医生发现,乳腺肿瘤的发病年龄是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乳腺肿瘤患者非常常见,而且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乳腺肿瘤的发病的病因有很多,它和内分泌的失调,乳腺发育,遗传,慢性刺激,病毒,饮食,精神等因素有关。 自查示意图
1、经常运动:最近,美国国家癌症协会会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运动可 以使更年期前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减少60%。挪威一研究机构对25624名 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每周至少运动4小时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几率降低了3 7%。 2、控制体重:运动可以预防乳腺癌,其根本原因是它可以控制人体发胖。哈佛大 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18岁以后体重迅速增加的妇女,与那些长期保持标准体 重的妇女相比,其更年期后患乳腺癌的危险率几乎高一倍。 3、不要饮酒:美国专家认为,如果你每天喝一次酒,那你患乳腺癌症的危险性就 增加11%;每天喝两次,其危险性就是24%;如果每天喝两次以上,那么其危 险性就增至40%。所以,奉劝喜好饮酒的女士们,最好是每周饮酒不超过3次, 而且量要适可而止。 4、服用维生素D: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有预防乳腺癌的功效。研究发现 ,每天服用200个国际单位(大约食用两小勺含维生素D奶粉即可)维生素D的 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险率大约降低30%。医生因而建议:50岁及其以下的妇 女每天至少服用200个国际单位维生素D;而50岁以上的妇女,最好每天服用 400到600国际单位维生素D。 5、多晒太阳:与服用维生素D相关的是,多晒太阳也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因为皮肤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合成维生素D。美国专家说,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晒 10到15分钟太阳就够了,这足以使人们保持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不过,也有 专家提出,皮肤过多地暴露在阳光下,患皮肤癌的危险将会增加,因此,晒太阳也 要适可而止。 6、适当补硒: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补硒能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调节内分泌和新陈代谢,清除体内毒素,对于预防乳腺疾病有奇效。但是补硒过量的危害也不小,因此服用含有硒麦芽的体恒健硒维康口嚼片,能安全有效补硒,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也不会过量,是女性朋友防治乳腺疾病的首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世界范围内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依据缺乏,一类证据多建立在回顾性研究基础之上,且往往是一般年龄人群证据的扩展应用;老年乳腺癌有其自身特点,老年人常伴发多种疾病且自然年龄相同人群的生物学年龄表现差别很大,老年乳腺癌的分子表型亦不同于相对年轻人群,常表现为激素受体阳性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故由于缺乏依据和规范,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乳腺癌的处理存在很多争议和随意性。 1.1单纯肿块扩大切除手术 对于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老年患者是否行腋窝分期术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目前尚无是否应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对照研究。仅有若干是否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对照研究,例如Martelli 等研究 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 肿瘤直径 0. 05) 于2012 年再次发表了中位随访 15 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清扫组和未清扫组的远处转移率 (11.6% 比 9.0%) 和乳腺癌相关死亡率 ( 13.6% 比 14. 0%) 亦无显著差别;IBCSG 10-93 研究将临 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老年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生活质量设为主要研究终点,中位随访6.6年,清扫组和未清扫组的无病生存期分别为67%和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未清扫组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国际老年肿瘤学会和欧洲乳腺癌专家学会联合发布的2012版老年乳腺癌诊疗规范中亦提出了老年乳腺癌若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可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活检,具体依据如下: (1) 目前研究表明 此类人群并不能从腋窝淋巴结分期中得到生存获益; (2) 这类人群后续发生有症状的腋窝事件率极低 ;(3) 绝大多数老年乳腺癌均是激素受体阳性类型;后续一般仅采用内分泌治疗,腋窝淋巴结分期并不能影响辅助治疗策略的制定,当然,此结论仍需进一步临床对照研究加以佐证。故建议对于中国老年乳腺癌患者如临床腋窝淋巴结表现为阴性 (触诊阴性、影像学检查阴性) 应考虑行单纯乳腺肿块扩大切除术,免除腋窝腋窝淋巴 结分期术和术后放疗。 1.2标准的乳腺癌保乳根治术 建议对于自然年龄≥70岁,但生物学年龄小于自然年龄伴发疾病少,一般状况佳,预期生存期长的老年乳腺癌患者也可履行标准的保乳根治手术流程,即局部肿块扩大切除+腋窝腋窝淋巴结分期术并辅以术后放疗。 实行标准的保乳根治手术需患者在对手术、放 疗、费用、 复发风险等知情后,在一定指征范围内实施放疗禁忌证如病灶大小、 与乳头距离、 是否存在 结缔组织病或心肺疾患等均应在术前充分考虑并与患者沟通,老年患者尽管选择了标准的保乳术式, 但其对于躯体残缺的顾虑和美观效果的预期整体低于年轻患者,更多考虑手术是否创伤小、 恢复快, 故在首次扩 大切除肿块时应尽可能采取较宽的肿瘤切缘, 以避免边缘残留和再次手术, 乳房原发灶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 肿瘤周围一定范围的乳腺组织以及肿瘤深部的胸大肌筋膜、术前穿刺或手术活检者应包括穿刺针道、 活检残腔以及乳房表面的皮肤疤痕,无论保乳标本的切缘取材方法采用垂直切缘放射取材还是离断取材均应做到切缘无肿瘤,即 “切缘阴性” 若术中冰冻或术前穿刺提示病变为导管内癌, 根据美国外科学会2016 版规范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2017版指南应进一步扩大切缘做到病理切片中切缘距离肿瘤边缘2mm以上。 1.3老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是否要进行放疗是有争议的,但多数意见还是倾向于可以免除全乳放疗CALGB 9343 研究中自然年龄≥70岁的早期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者,保乳手术后做或不做全乳放疗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是 1%和 4% 中位随访 10年时做与不做放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是 2% 和 9%;乳腺癌相关生存率分别是 98%和 96% 总生存率分别是63%和61% 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在纳入1326 例自然年龄≥65 岁低危老年人群的PRIMEⅡ研究中其 纳入人群的风险等级较 CALGB 9343 研究人群稍高: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