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一个很独特的时期,是一个从孩子逐渐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从生理到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身体逐渐在发育,对长相和穿着打扮变得在意,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对自我的认识和世界的看法开始形成,也更需要周围人的认可和理解;感觉自己开始变成一个“大人”,而心理上却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他们其实非常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帮助他们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和真实的自己。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父母最大的挑战来说就是发现孩子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变得叛逆,有很多奇思怪想,也许还有离经叛道的行为,更多自己的主见,更需要有自己的隐私和空间等等。如果父母难以面对孩子的这些变化,亲子之间就会变得矛盾重重,自说自话,关系变得僵硬甚至怨恨。为了帮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尤其是孩子面临心理上的问题时,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来,这里有一些建议,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启发:1.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是幼稚甚至错误的,也不要马上否定他,而是允许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再耐心和孩子平等地讨论。交流时要注意放下家长的权威,不要居高临下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让孩子觉得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这样他才会愿意听你说的话。2.培养耐心的态度和孩子交流时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培养耐心和孩子交流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你是愿意真正倾听和了解他的。因为叛逆期和敏感的缘故,可能孩子一时不愿意和你说他的心里话,父母也不要太着急,给孩子一段时间,父母耐心的态度会逐渐让孩子感觉到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愿意和你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时我们就可以和他们谈论他们遇到的困扰,询问最近遇到什么烦恼了。3.给孩子足够的空间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明确的边界意识了,比如很重视这是我的房间,不要随意打扰我,这是我的东西,不要随便拿,就算是父母,也要征得我的同意才行等等。父母需要慢慢适应这种变化,这恰好说明孩子正在长大,宣示着他的主权,需要周围人的承认和尊重,这样也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4.放下想要改变孩子的期待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不是说不要孩子改变,而是需要注意改变的方式。一般来说,父母们很着急想要帮助孩子,比如强迫他们运动,强迫他们学习和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本意是好的,可是效果却常常相反,越是想要帮助孩子,孩子反而更叛逆,问题更多。这时候就需要调整一下我们自己的心态,放下想要改变孩子问题的迫切心理,不是替代孩子去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继续保持耐心的态度,允许孩子有问题!如果想要做点什么,可以询问孩子,你需要父母做些什么来帮助你吗?然后根据孩子的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5.培养信任孩子的态度不管孩子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相信孩子现在的问题只是暂时的,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不要把问题扩大化,觉得不去改变,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发展到最严重的程度。这种态度会给孩子一个父母不信任自己的态度,也让孩子学会了不能信任父母,觉得父母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就给自己下了结论。这样一来亲子关系就会受到破坏,关系一旦弄僵了,父母想要帮助孩子的努力就会落空。6.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父母比较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先入为主地去看待孩子,这时孩子就会觉得你不是和他站在一起的,无法理解他。父母需要学习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比如孩子被老师批评了,父母就会觉得一定是孩子做错了,但其实也有可能是老师冤枉了孩子,这时孩子本来就觉得委屈,加上父母还要责怪自己,就会更加对父母有意见,不愿意和父母倾诉。这时如果父母能耐心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才会慢慢从不愉快的情绪中走出来。7.学会用规矩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可以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和孩子商定一些家庭的规则,然后用文字的方式写下来,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否则孩子肯定不会遵守,也加重了孩子的反感。可以把如果不遵守规则父母可能会采取的措施写下来。当孩子不遵守规则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根据规则的约定,我会怎么做,请你理解。当然这时候也可以听一听孩子有什么理由,如果理由是合理的就需要理解,这样使家庭规则不至于过于生硬,具有一些家庭温暖的规则更容易被执行。8.正确看待孩子玩手机和游戏的行为特别把这一点提出来,是因为现代社会这是青少年非常普遍的行为模式,父母们不必过于恐慌,将这些行为看成手机成瘾或者游戏成瘾,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就大多数情况来说,玩手机和游戏其实是孩子缓解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或者回避问题的方式,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禁止玩手机或者游戏,而是耐心了解孩子的压力或者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那些问题才是重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管理孩子玩手机或游戏上面。当然,这也不是说就完全不管了,可以用前面说的制订规则的方法来管理,同时抱着友善的态度。父母们可以把以上这些作为与孩子相处的基本原则,发展属于家庭自己的沟通方式,建立和孩子相互信任、理解、支持的关系,孩子就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始终记住良好的关系才是改变的开始!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灵成长家园 2019-12-16 接纳是在自我觉醒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自我觉醒,就是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之中。所以,接纳并不是逆来顺受,停滞不前;它会让变化自然而然地翩然而至。 射向自己的箭 “伤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却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在情感上对伤痛的反抗越强烈,由烦扰、自责和内疚所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强烈。很多时候,伤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伤痛的过度反应。 实际上,人们常常遭受到两支箭的攻击: 第一支箭是伤痛, 第二只箭是对伤痛产生的抗拒。 比如,工作失败了,这是伤痛,是第一支箭,这支箭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并不大,但是,如果我们对此耿耿于怀,这就是射向我们的第二支箭。 又比如,被女朋友甩掉了,这是伤痛,是第一支箭,但因为被甩掉而心生怨恨,甚至怨恨所有女性,认为女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则是射向我们的第二只箭。 第一支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自己射向自己的第二支箭。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部分痛苦,都是第二支箭带来的,也就是抗拒“伤痛”的结果。 如果着手“接纳”这些伤痛,顺其自然,伤痛就会减轻。因为伤痛在接纳时变轻,在抗拒中变重。同时,我们会发现伤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伤痛产生的怨恨。 没有人能伤害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有一道简单的公式清晰地描述了我们对于伤痛的本能反应: 伤痛 × 抗拒 =痛苦 “伤痛”是由生活中那些“不幸”造成的,比如事故、疾病,或者某个我们深爱的人去世,有可能只是我们和周围的人,比如爱人、孩子、父母、同事之间的冲突。 “抗拒”指的是为了击退伤痛而做出的所有努力,比如让身体绷紧,或者想方设法赶走伤痛。 “痛苦”是指我们在自己的伤痛之上增添的肉体或情感上的压力,一层接着一层。在这道公式中,我们如何与“伤痛”相处决定了我们将承受多少“痛苦”。 如果我们对于伤痛的抗拒降低到零,我们承受的痛苦也就降到了最低。 伤痛 × 零 = 零 这是不是很难以置信?生活中的伤痛确实在那里,但是我们不需要对它们做多余的发挥,我们不需要到哪里都将它们带在身上。 有许多关于痛苦的例子,比如一连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在后悔股市崩溃之前没有将股票卖出;或者在重要事情来临之前,总是担心是否会生病。 当然,为了早做准备或者避免出现问题,适当的考虑是有必要的,但问题是,我们却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悔恨或对未来的担忧之中而不能自拔。下面我们以很多人会经历的失眠和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为例,来看看对抗和接纳的力量: 与失眠对抗,你就会彻夜难眠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候受到失眠的困扰。调查显示,每年都会有多达一半的美国成年人有失眠问题。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失眠,包括一个打鼾的配偶、睡前摄取了咖啡因、白天不小心睡得太多、运动太少、枕头不合适、服用了一些药物等。 不过,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我们发现:与失眠对抗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努力尝试入睡,反而会让情况变得越糟糕。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夜晚:第二天,你将出席一个重要的会议,你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入睡,好好休息,这样明天就能精力充沛地出现在会场,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由于这个会议对你来说太重要了,所以你必须睡个好觉。 但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在想,如果自己晚睡一分钟,第二天的精力就会减少一分。于是,你努力控制自己,拼命让自己入睡,结果越想入睡,却越不能入睡。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你变得越来越恼怒。每一次抬眼看闹钟,你都会从心窝里冒出一股无名火,最后使你在这个夜晚彻底失去了正常入睡的能力,只能睁眼躺在床上,沮丧地等待黎明。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原因在于,当你在跟失眠作斗争时,神经系统进入了“战斗或逃跑” (fight or flight)的模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努力进入睡眠反而强迫身体变得更清醒。我们需要通过放弃“战斗”来打破循环。 什么是“战斗或逃跑”的模式呢?大家知道,几千年前,人们为了生存必须面对各种野兽的攻击,在老虎的面前,人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战斗,要么逃跑。 战斗可以赶走老虎,使自己存活下来;逃跑也可以虎口逃生。在这两种选择中,不管选择其中的哪一种,都需要我们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从而调动出全身的力量去应对威胁。因此,人们的意识只要向身体输入对抗的指令,身体就会立刻进入“战斗或逃跑”的模式,让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紧张起来。 “战斗或逃跑”模式是人类应对外来威胁最有效的举动,但遗憾的是,它并不适用于对待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当做外来威胁,采取“战斗或逃跑”的模式:或与之对抗,或拼命逃避。 那么,在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我们无疑会越陷越深,甚至疯狂。所以,对待内心的痛苦、悲伤、恐惧和焦虑,我们不应该把它们视为老虎,与之对抗,而是应该接纳。任何与自己对抗的行为都会让人陷入无边的苦海。 在老虎的威胁下,我们既不战斗,也不逃避,就会命丧黄泉。但是内心的负面情感却不是老虎,你永远无法战胜它,也永远无法逃避它,只能与之和平共处。这就像失眠一样,你越想控制自己,自己就越不受控制。与失眠对抗,你注定会彻夜不眠。 很多人面对失眠常常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数羊,还有高大上点的,默数呼吸次数!但是,任何失眠者都会告诉你,这些把戏到时候并不怎么管用。为什么?因为你不能欺骗自己的意识,它知道你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入睡。 例如,在“数你的呼吸次数”和“为了入睡数你的呼吸次数”之间就有很大的区别。在某个很微妙的水平上,当你的计划是要入睡时,一旦你意识到自己还醒着,你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心烦意乱。 流逝的每一分钟都会让你更加绝望和迷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转变自己跟失眠之间的“关系”。一旦你开始真正地、诚实地“接纳”了失眠,最后你的身体就有机会开始休息。 婚姻幸福的秘密:接纳婚姻中的不幸 在14年里,心理学家古德曼跟踪了650对夫妇,来研究能够使婚姻成功的因素。他宣称自己能够以91%的精确率,预测哪对夫妇将会走向离婚。他们是那些互相之间总是充满责备、狡辩、轻视以及妨碍的家庭。 古德曼还观察到,婚姻中69%的纠纷永远不能得到解决,特别是关于核心的个性问题和价值观的分歧。虽然夫妻之间不可能解决他们大部分的个人差异,但成功的夫妇则能够学会以某种方式接受它们。幸福的夫妻“能够深入地了解对方,而且对对方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喜好、厌恶、个性上的怪癖、希望以及梦想”。 心理学家雅各布发明了一套基于“接纳”的夫妻关系疗法:夫妻综合疗法。这种方法利用行为疗法来处理那些可以改变的问题,利用“接纳”来解决那些不可改变的问题。 其中,“接纳”就是为了使夫妻关系更加亲密而接纳彼此存在的问题,并放弃改变对方的打算。他们发现:通过接纳彼此的差异,有三分之二的夫妻摆脱了长期的困扰,获得了幸福的婚姻。 “接纳”覆盖了一系列的经历,包括反感、好奇、容忍、放任和友好。“接纳”的反面是“抗拒”。抗拒会产生痛苦,而接纳会使之舒缓。 接纳并不意味着容忍错误的行为,而是让你在感情上对内心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完全敞开。如果你的婚姻正处于艰难时期,接纳并不是要你对整个痛苦的婚姻说“好”。恰恰相反,它的意思是要你承认自己正在遭受痛苦。 不管是在婚姻中,还是在饮食习惯上,抑或是工作时,我见过许多这样的人,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眼下的境况有多么糟糕时,便毅然做出了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接纳是在自我觉醒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谓自我觉醒,就是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之中。所以,接纳并不是逆来顺受,停滞不前;它会让变化自然而然地翩然而至。 但是,我们需要弄明白自己接纳的是什么。如果自我没有觉醒,我们会在接纳中容纳多余的东西,就像是投票选举一位我们知之甚少的候选人。盲目地接纳还可能会滑进情绪化的境地——用糖衣掩饰现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接纳,而且最终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在这里,所谓的“接纳”指的是,有意识地去体验我们的感觉、情绪和想法,时时刻刻,原原本本。
1. 喜欢自己。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知道自己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依然认为自己很不错; 2. 接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问题,当我们学会带着问题去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好; 3. 理解和适当表达自身的情感。只有学会理解自己的情感了,才会理解别人;只有表达自己的情感了,才能帮助别人理解自己,这种情感的交流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4. 乐观的思维方式。当你能够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时,你便学会了乐观;当你看到事情坏的一面,并做好准备去面对时,你就拥有了改变自己的能力; 5. 有一个生活的重心。也许是你的家庭、工作、朋友、兴趣爱好等等; 6. 有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听音乐、看书、运动、唱歌、做手工等等,所有能让你投入其中的事情都有助于身心的放松。 7. 最好能有一段亲密的关系。和家人、朋友多交流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成为你在困境中最值得信任的人。 本文系罗兴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