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有房颤后不知所措。房颤到底是怎么得的?得了房颤是不是一定会发生脑栓塞?吃药治疗房颤能治好吗?房颤消融手术该怎么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陈炳伟主任就房颤的各种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很多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存在一些误区。陈医生给大家答疑解惑。
门诊很多患者,在遇到房颤后,往往不知所措。有患者因不知道房颤的危害而过度紧张,甚至乱投医以至于过度治疗,走了很多弯路;有患者不以为然,最终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造成了脑梗后方才就诊。下面文章从各个方面对房颤给大家做一个梳理,希望广大患者能对房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点击标题可打开相应内容)1、房 颤是怎么发生的2、为什么会得房 颤3、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消融治疗?4、如何正确认识房 颤和脑 栓塞5、消融手术怎么做
越来越多的患者植入了永久起搏器。然而在度过了植入手术之后,如何和起搏器“相处”成了很多起搏器植入患者关心的问题。 一些医院在植入起搏器后没有对起搏器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宣教,导致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一些患者过度的紧张导致数月不敢进行上肢的活动;一些患者术后因为没有及时的随访起搏器并更改参数,导致起搏器的使用年限缩短;一些患者术后不敢使用日常中的任何电器,给生活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一些病人建议我写一写起搏器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解除他们的一些困惑。应这些患者的要求,陈医生对患者常见的一些问题陆续进行回答。也希望广大患者能在留言区提出您所关心的问题 ,我将根据大家的留言持续更新这一内容。(点击标题可打开相应内容)1、起搏器术后如何复查2、起搏器术后该怎么运动3、起搏器术后怎么使用电器
心脏是维持人生存最最重要的器官。心脏停止了跳动,往往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作为体内最精巧的器官之一,心脏每日8万到10万次的跳动保障了一个人类个体全身能量、氧气的供应,而心脏的每一次跳动又是如何实现的呢?(点击标题可打开相应内容)1、心脏是怎么工作的-12、心脏是怎么工作的-2
室上速的全名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广义上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含了房速、房颤、房扑等疾病,而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室上速,特指的是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通俗的讲,就是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着两条传导通路,这两条传导通路传导信号一上一下形成了折返,就会引发室上速。(点击标题可打开相应内容)1、室上速发生的原因2、室上速的症状3、室上速的治疗
早搏大概是我在门诊中遇到最多的病症了。很多患者平时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一般多是单位组织查体时心电图发现早搏,或者自己无意间摸脉搏时发现了“间歇”,到医院里大夫告诉这是早搏。一些患者因为早搏到处寻医问药,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中药、西药吃了很多却从来没有搞明白这早搏到底有什么危害。鉴于此,我在这里介绍一下早搏是为什么产生的、早搏有什么危害、早搏又该怎么治疗。(点击标题可进入相应内容)1、早 搏是怎么来的2、症状是什么3、检查方法4、危害5、治疗方法
更多科普知识,您可以查看我的微信公众号,主页最下方的科普文章页面里有更多的丰富的内容。陈炳伟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博士。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创新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医学中心心律失常研究所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律失常中心进修学习。擅长各种快速及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心房颤动射频及冷冻球囊消融术,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阵发性室上速、房速、室早、室速等射频消融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的起搏治疗。公众号内有您需要的科普知识,并有医院出诊信息,方便查阅。欢迎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病情咨询,不便医院就诊,可通过下面扫码,通过好大夫网站网上咨询。
不论是在门诊,还是亲戚朋友,对于冠心病总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误区。而这些误区,也会让一些病人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忧,甚至于影响到日常的生活起居。所以写一些东西出来,供广大患者参考。1、什么是冠心病心脏的功能就是把血液吸进来再打出去,从而使血液能全身循环起来,就像是一个泵。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就像是胳膊或者腿的肌肉一样,每天心脏要跳动8万到10万次,也需要血液来供应营养。别看血液在心脏里无时无刻不在流动,这些血液仅仅提供很少量的营养。心脏也需要专门的血管来给他供应营养。供应心脏的血管是由三支大的血管组成的。这三支血管从心脏的顶上向下分布,就像是把一个墩布扣在足球上,形似一顶帽子。古语帽子称为“冠”,所以这些血管就称之为“冠状动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就是给心脏本身提供营养的血管)存在狭窄或者堵塞引起的各种症状。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就是“冠心病”。2、冠心病的症状冠心病的症状是由于心脏营养供需平衡失调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了,能够供应心脏的营养的最大值减小了。就像是汽车的油路发生了狭窄,在慢速行驶时,油量往往还够用,而需要加速行驶耗油量增加的时候,由于油路狭窄无法提供足够的油量,就会发生供需矛盾。心脏也是如此。在身体活动量较小或者休息的时候,心脏需要做功较小,往往没有症状。而在活动量增加的时候,心脏需要的营养增加了,但是冠状动脉狭窄了,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就会使心肌“缺血”,并发生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就像是四肢的肌肉在缺血的时候发生疼痛一样)。但是马上休息,使心脏需要的血液量降下来,症状会慢慢缓解。所以心绞痛,往往与活动相关,而休息后症状往往慢慢缓解,多数不会超过半小时。很多患者说前胸疼痛或胸闷数小时甚至数日均不能缓解,往往不是心绞痛的症状。很多患者说,是不是身体贫血。通过上面的解释应该发现,心肌缺血不是身体的血液量不够,而是心脏的血管狭窄了,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到心脏造成的。别看心绞痛里有一个“痛”字,很多心绞痛并不是痛的症状,而往往表现为胸闷、憋气,前胸像一块石头压迫,或者前胸里烧灼感,不舒服还可以向左上肢和下颌部放射。心绞痛是一种内脏疼痛,往往反应到左前胸,而且范围往往不太明确,是一种大片(一般约有手掌大小的范围)的不适。很多患者说后背部或者前胸部一个很局限而且边界特别清楚,甚至是点状区域的疼痛,都不是典型的心绞痛的症状。3、前胸或者后背部疼痛都是冠心病吗我的门诊中都大约一半的病人都是因为胸闷憋气或者后背部疼痛就诊,马上怀疑自己是冠心病,而多数是其他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胸部的解剖结构,从外往里有皮肤、肌肉、骨头、胸膜、肺、气管、食道,最后才是心脏。以上任何一个结构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引起胸部及后背部的不适。很多患者的后背部疼痛为持续性疼痛,而且活动后或者局部按摩后好转,可以在睡眠中发作,甚至可能因此疼醒。这种多数为肌肉劳损造成。有的患者在肩胛骨中部一点有明显的压痛,区域很局限,这多数为肌肉附着点的部位,也是肌肉劳损的症状。如果出现持续性后背部疼痛伴有上肢的麻木,有时和颈部的姿势有关,这个时候要考虑是否有颈椎病。胸膜、肺部引起的疼痛,多数与呼吸相关,随着深呼吸疼痛会加重,不一定伴有咳嗽咯痰的症状。如果平时有反酸的问题,在平卧后明显并伴有胸骨后的疼痛,要注意是不是有反流性食管炎。一些病人会因为剑突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口窝”的症状就诊。这个部位多数是胃部疾病的部位。如果和饮食有关,吃饭后明显,或者饿时明显吃点东西见好,那就是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状。因此,并非胸闷憋气、后背疼就一定是心脏病,大家一定要对着上面的情况,自己做初步的鉴别并找到对应的科室就诊。4、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大多数冠心病患者是血管狭窄引起的症状,而只有血管严重到完全堵塞了才会造成心梗,而后者是冠心病中最重的类型。劳力后的胸闷憋气症状,休息后可以缓解往往提示是心绞痛,也就是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脏营养供给不足造成的症状。而血管急性的完全闭塞,可以造成心肌梗死,这时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大于半小时),而且往往程度非常明显,甚至出现濒死感,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应及时的120到医院就诊。5、冠心病怎么诊断很多病人没有任何的心绞痛的症状,却拿着心电图说“心肌缺血”,甚至因此用药治疗数年。需要澄清的是,心电图上出现“心肌缺血”仅仅是心电图的一种改变,诊断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有狭窄,单纯根据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是十分不准确的。心电图要结合临床症状才有意义。所以,不要因为心电图报告“心肌缺血”而紧张,多数并没有什么临床意义。检查冠状动脉是否狭窄,胸片超声心电图都无能为力,很多冠心病患者上面的检查包括心电图都是正常的。明确冠状动脉是否狭窄,目前两种手段了冠状动脉CT或者冠状动脉造影。CT在门诊就能完成,但是可能看的不是太清楚,如果发现狭窄,还需要做造影来证实,因此往往在冠心病高危人群中的无典型症状者进行筛查使用。造影需要住院检查,是个手术,微创(大多从右手腕穿刺,伤口很小),是评估冠状动脉是否狭窄的金标准,而且如果有狭窄,需要支架,可以同时进行。一些患者说医生为什么让之间造影而不安排CT,那是因为往往这样的病人有心绞痛的症状,直接造影省去了CT这一检查。6、只要有冠状动脉狭窄就要支架吗并非所有的狭窄都需要放支架。人类的冠状动脉有充分的冗余,就像人的肾脏去掉一个,剩下的一个完全够用一样。一般认为狭窄不超过50%,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而临床做支架的标准是狭窄超过70%,因为低于这个程度的狭窄如果放了支架,不会解决您什么问题反而会带来再狭窄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冠状动脉狭窄非常严重,多个血管多处的狭窄,这个时候往往首选的外科的冠状动脉搭桥。这样的血管做支架风险高,风险也高,冠状动脉搭桥则可以一次手术把狭窄都解决。7、做了支架是不是就不用吃药了很多患者认为做了支架还需要吃药太麻烦,其实这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支架解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后果之一,也就是狭窄,而治疗动脉硬化靠的是药物。我经常跟病人讲,冠状动脉支架不是冠心病治疗的结束,恰恰相反是治疗的开始。冠状动脉狭窄往往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来的。动脉壁不是单层的,而是分为3层。血管的内层和中层之间本来没有空隙,是贴合在一起的。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是胆固醇通过内层,在内层和中层之间沉积了下来,越积越多并把内膜向管腔内挤,就会使管腔越来越窄。支架就是把已经狭窄的血管腔重新扩张起来。支架只是把狭窄的管腔扩张起来,但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却无能为力。这个地方的狭窄治好了,如果不去治疗动脉硬化,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狭窄很可能在其他的地方再形成,而轻度的狭窄随着胆固醇越积越多就会加重成重度的狭窄。所以如何预防粥样硬化不断的进展才是冠心病治疗的重中之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能使已经形成的粥样硬化减小消失的治疗。粥样硬化的斑块在内膜之下,任何机械的消除斑块的方法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使已经形成的斑块稳定不再长大才是目标。目前已知道的能使斑块加重的伴随疾病有高胆固醇血症(很显然,血里的胆固醇多了,就容易渗透到血管壁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后面的这几个能使血管的内膜细胞缝隙增加,胆固醇就容易通过内膜到达中层了)等。所以治疗的重点就是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戒烟、降低胆固醇。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治疗。一些病人认为做了支架了就什么药都不需要吃了,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只要是确诊了有冠心病就需要长期的服用药物。而支架治疗以后需要吃2种抗血小板药(一般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少1年,然后改为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所以支架后仅仅比冠心病治疗多了一种药而已。更多科普知识,您可以查看我的微信公众号,主页最下方的科普文章页面里有更多的丰富的内容。陈炳伟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博士。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创新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医学中心心律失常研究所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律失常中心进修学习。擅长各种快速及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心房颤动射频及冷冻球囊消融术,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阵发性室上速、房速、室早、室速等射频消融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的起搏治疗。公众号内有您需要的科普知识,并有医院出诊信息,方便查阅。欢迎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病情咨询,不便医院就诊,可通过下面扫码,通过好大夫网站网上咨询。(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本文系陈炳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国是房颤大国,据估计我国有超过800万的房颤患者。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 在门诊上我经常接诊房颤的病人,很多都是辗转很多家医院,咨询过很多医生包括著名主任。然而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很多是迷茫、无助,甚至有恐惧。 作为心血管病领域进展最快的方面,房颤的治疗近10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新的理念、新的认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层出不穷。遑论普通的心内科医生,就是大医院的非心律失常科心内科医生,稍有懈怠,很多治疗方案就会滞后。 根据病人的反馈,很多心内科医生走了两个极端。 有的医生告知病人房颤无甚大碍,吃点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就可以了,甚至会给阵发房颤的患者处方地高辛,或者让阵发房颤急性发作的患者使用胺碘酮口服。房颤最大的危害其实是脑栓塞, 就有患者因为房颤数年内反复数次脑梗,却从没有医生告知他脑梗的原因。如果他及时的抗栓或者房颤治疗,后面的脑栓塞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了。 有的医生过度的夸大房颤的危害,将房颤等同于就要得脑栓塞,使得病人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其实房颤脑栓塞是有一定的几率而不是百分之百的。临床中有一套可用公式能大概的预测病人如果不抗栓治疗每年发作脑栓塞的几率。比如一位70岁有高血压的房颤患者,其每年发作脑栓塞的几率大概在2%,也就是说每百个相似病人一年中会有大概2个病人发生脑栓塞。而如果是一位不到65岁的房颤患者,脑栓塞的发病率也就不到1%。所以不是得了房颤就肯定要得脑栓塞,只是得脑卒中的几率增高了而已。而且只要充分的正确的抗凝治疗(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是可以预防大部分的脑栓塞的。 所以,房颤的确可以使脑栓塞的风险增加,所以我们要重视它,并且积极的治疗。但是又不要过度的恐慌,因为卒中是可控可治的。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