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在广州某三甲医院,我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从有抑郁倾向开始,我一直是靠做心理咨询来缓解抑郁的情绪,但是效果时好时坏,终于发展成了重度。这个诊断距离我病发,已有2年多之久。因为有自杀倾向,医生建议我住院治疗,但考虑到家里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医院来照顾我,我拒绝了住院,选择了门诊治疗。为了让自己可以由有一个安稳的治疗环境,我先给自己订立治疗的支持方案。首先是跟同事交代清楚工作的安排,暂停工作安心治疗;其次,通知了家里人,让妈妈来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最后,在朋友圈公开了我的病情,希望得到一些支持和帮助。然后,我便开始了治疗康复的漫长之路。刚开始服用抗抑郁药时,副作用让我有了活着的感觉。没错,是活着的感觉。在服药之前,我基本上是处于浑浑噩噩,整天流泪,无法感知生活的行尸走肉的状态。服药后,呕吐、头晕、嗜睡、走不直路的副作用,刺激着我,让我感知到我还活着。很快,身体就适应了药物的作用,我开始好起来。药物治疗三个月后,我重新恢复了工作。我以为,我差不多已经痊愈了。6个月后,药物的作用似乎消失了,我再次陷入深深的无助,整天流泪、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因为糟糕的精神状态,我只能再次离职。这时候,考虑到药效似乎不太好,我又换了另外一位医生给我诊治,她按照前一位医生的方案给我开了抗抑郁的药,另外还给我开了中药和针灸辅助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案持续了几个月,我还是不见好转。我开始有点失去信心了。通过公开病情,我认识了一些抑郁症的病友,并且通过他们获得了一些精神科医生的资源。在中西医治疗联合心理咨询都无效后,于是,我又重新开始寻找精神科医生给我诊治开药。通过外地精神科医生的介绍,我找到了一位已经退休的精神科医生诊治。首诊的时候,他详细地问了我以往治疗的方案、过往的经历、家庭情况和在学校的表现(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8年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病史及个人情况的询问,这位医生跟我说我的病不是单纯的抑郁症,而是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比抑郁症更为复杂,也更为难治的精神疾病,而我是属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期。因为以前的医生诊断不准确,开的药不对症,所以一直好不了。除了给我调整药物外,这位医生了解到我已经半年多的时间没有工作,也基本上没有社交,他建议我去做团体治疗(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于是,我又开始了新一轮药物+心理治疗的艰难征程。康复的过程很难熬,我既要忍受病症本身带来的症状,又要面对不了解病症的人的闲言碎语,还要应对没有工作带来的生活上的困难。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期很典型的症状是是没有动力、没有精力、嗜睡,什么事都干不了。我不是感觉什么都干不了,而是真的什么都干不了,连很简单的刷牙洗脸洗澡都没有意愿和力气去完成。这样的生活状态一直持续了2年,这两年里,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几乎没有社交,一个人独自在家里睡觉、刷朋友圈、吃药、做心理治疗。这2年里,我不停地调药,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抗抑郁药的组合。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我却没有一天天地好起来。看不到康复的迹象,我开始失去信心。除了大把大把地吃药外,我做不了什么来帮自己好起来。每当我快支持不住的时候,我都会找主治医生告诉他我的情况,医生告诉我,一定要熬下去,坚持住才会有康复的希望。就是这个信念让我熬过了那两年。2017年,我边熬着边找工作。找工作的经历并不好受,连续投了100多份简历,都是石沉大海。我从事了将近10年的公益,而当时这个行业的工作机会并不多。为了自己能够尽快恢复工作,我甚至连其他行业的基础性工作都愿意投简历去应聘,但还是没有回音。天知道一份合适的工作对于我的康复是多么的重要啊!时间又过去了半年,我终于找到了工作,我跟自己说,只要有工作,降薪50%我都 愿意干。刚开始的时候,工作对我来说还是游刃有余的,我正常上班、正常下班、正常服药、正常做心理治疗,似乎一切都开始好起来。但我还是太天真了,慢慢地,工作1年后,我又开始了嗜睡、没有精力、没有动力的状态,工作渐渐地变得难以应付。更可怕的是,我因为两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负债情况严重,工作再没有起色的话,我恐怕是难以维持我的生活。可是,生活总是爱跟你开玩笑,我最终还是支持不下去了,选择了离职。为了不让自己重蹈2年前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覆辙,我一边在朋友的机构兼职,一边休养生息。兼职于我的好处,一是有一些零星的收入,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二来可以强迫自己多接触人,保持工作的感觉。在这期间,我坚持吃药,坚持做心理治疗,渐渐地可以维持着不好不坏的状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半年,这半年里,状态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基础的工作,不好的时候跟以前的一样,嗜睡,没动力,几乎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照顾不了。于是,医生建议我去做MECT,也就是无抽搐电击治疗。这种治疗一般是用于急性抑郁发作,有严重的自杀倾向的患者,也可用于难治性抑郁,我是属于后者。这种治疗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快速缓解抑郁症状,但副作用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会短暂失忆。在我实在熬不住的时候,衡量过这种治疗方法的得与失后,我还是决定到医院做MECT。因为我的主治医生已经退休,不在医院出诊,我只好到医院又找了一个主任级别的医生来开治疗单。在经过简单的问诊后,这位医生坚决不让我做电击治疗,而是重新开了另外的药物组合让我回去服用,说过段时间会好转起来。其实我都不抱太大希望,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接手了这位医生的建议,重新开始了药物治疗。奇怪的是,这位医生给我开的药竟然有效,我在慢慢地好转,除了嗜睡、没有动力外,我其余的抑郁症状在逐渐消退。半年后,我仍然是嗜睡和没有动力,这种状态我已经厌烦至极,又跟医生提出要做MECT的请求。这时候,医生给我加了一种药,安非他酮。在加药后的第三天,我惊喜地发现我竟然可以早起了,而且起来后也不会太困,可以比较正常地工作了(这时候我已经又开始了在另外的公司的全职工作)。复诊的时候,我欣喜地跟医生反馈我的变化,我的药物方案也就此固定了下来。现在,每天早上我会服用4种药物,晚上也会服用4钟药物,但我不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反而服药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我可以不记得吃早餐,但不会忘记吃药。从这个月初开始,我感觉我恢复了运动的意愿,于是在国庆假期回广州后,我开始了每天至少10公里的步行。下班的时候,我从公司走路回家,用时2小时30分钟左右;周末,我会沿着珠江边一路走到广州塔,再从广州塔走回家,来回18公里,用时4小时20份左右。就这样走了大概2周,我发现我的状态越来越好,晚上容易入睡了,可以早起了,白天不困了,精神变好了,声音音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能力在逐渐恢复,可以在众人面前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那种很久没有体验过的工作满足感又回来了。至此,我终于可以说,我找到了合适的自己的药物治疗方案,这距离我病发已经过去了7年,距离我确诊重度抑郁也过去了5年。我足足用了5年的时间,才最终确定下来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在逐渐康复中。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求医经验:要有长期抗战的心态;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要有熬得住的信念;要有必胜的信心。1、要有长期抗战的心态:精神疾病的病程长,容易反复,治疗周期通常比一般的肢体疾病要长,所以一定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2、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因为容易反复,患者容易因为一时的治疗无效或者状态下降而失去耐心,不想继续服药,这是精神疾病治疗的大忌,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有时候是试错的过程,就像我一样,最终过了5年才确定下来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3、要有熬得住的信念: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起效的前提必须是足量足疗程,一般来说,药物治疗通常要要2-4周才能起效,在严重病发时,患者往往因为疾病的影响,容易撑不住而有极端的想法,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告诉自己要熬住,只要熬过去了,就有治愈的希望。4、要有必胜的信心:跟一般的疾病不一样,精神疾病摧毁的是人的信心和意志。在药物还没起效或者病情反复的时候,往往会对治疗失去信息,觉得自己治不好了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也会经常有有这样的想法,但我同时又会跟自己说,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真的。这样的心理暗示十分凑效,等到症状缓解后,信心不知不觉就回来了。以上是我5年来药物治疗的心得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下一次,我会分享一下我在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感受和两者对精神疾病康复的帮助。本文转自蝴蝶
作者|金土来源|粥左罗(ID:fangdushe520)大家好,我是金土,一个9年的抑郁症患者,想跟你聊聊抑郁症这个话题。不要以为抑郁症跟你无关:全球超过3亿人正在被抑郁症折磨,每年超过10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在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达5400万。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的人数比例,仅为10.3%。最近我在几个大号里看到几篇抑郁症相关的科普文章,这是个好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但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我看到很多文章中不痛不痒的文字时是困惑的,它们既不能让大家知道「患有抑郁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也不能给抑郁症患者任何帮助。所以我就动了一个念头,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一方面可以让大家知道真实的抑郁症是什么样的,一方面说不定可以给正在遭受抑郁症折磨的朋友一些帮助。抑郁症在今天到底有多普遍呢?分享个真实的案例:生活艰难,总要在艰难的生活里找一些乐子。于是我做了一个微信群,叫「好笑群」,专门让大家在群里互相分享自己看到的好笑的东西,其他人看到了如果觉得好笑可以回一句「哈哈哈哈哈」。这个群非常受欢迎,很多人拉了自己「想让她一起哈哈哈」的朋友进群,所以队伍越来越壮大,后来15个群都满了,大家每天在群里发「好笑的东西」和「哈哈哈」。有不少人跟我讲,好笑群成为了他每天生活里唯一的快乐源泉,群里甚至有个身价20亿的投资大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刷一下好笑群才能睡着。15个好笑群,加起来接近7500人,有一天我禁不住好奇,在里面做了个关于抑郁症的匿名调查。结果让我震惊,在这些每天充斥着哈哈哈哈的群里,藏着大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本人」,还有45%的人有抑郁可能。一、患有抑郁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本人,一个9年的抑郁症患者。我试着跟你描述一下那种感觉:它来之前毫无预兆,来的时候悄无声息,来了之后人瞬间就会被难过的情绪淹没,对任何事的冲动和兴趣都突然消失殆尽。你随时随地都可能会情绪崩溃,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你会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质疑,反反复复地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忍受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你可能会瘫在床上,一整夜一整夜的不睡觉,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等天亮,感觉自己是一滩泥,闭上眼睛就可以在床上彻底腐烂。强烈的负面情绪让人失眠,缺少睡眠会带给人更多的负面情绪,如此就走进了一个死循环。这个循环还会附送许多生理问题:有的人嗜烟酗酒,有的人消极厌世,有的人茶饭不思,有的人暴饮暴食…它开始从一个心理问题变成无数个生理问题,从方方面面影响你的生活。如此以往,直到万劫不复。当人开始质疑自己活下去的意义时,可能就迎来了一位更恐怖的恶魔:「自杀倾向」。很多时候它是抑郁症的并发症,并且一旦出现了一次自杀的念头,在今后的人生里、任何一个沮丧的日子里它都可能陪在你身边。我曾经计划用6个月的时间喝酒喝死我自己,参考了尼古拉斯凯奇演的一部电影叫《两颗绝望的心》。那段时间,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拼命酗酒,喝多了就开始嚎啕大哭,哭累了就睡,睡醒了接着喝。好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不知道房间外面到底是白天还是黑夜。或许是因为有了一个Deadline,我内心隐藏的求生欲出现了。上班的时候不能喝酒,我闲着没事儿只能逛知乎,顺手写点故事玩儿。没过多久,我写的一些答案火了,有好多人主动加我好友说想认识我。那个时候知乎上的氛围很好,大家学习工作生活都比较积极。有几个小伙伴觉得我精神状态不太对劲,试图开导我、陪伴我。在他们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去医院做了检查,并且遵医嘱吃了药。下班之后不去喝酒了,改成了健身。吃药让我情绪稳定,健身让我精疲力竭,意外地让我解决了情绪问题。至少生活不再是死循环,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了。后来有人问我这么能写要不要到北京来做新媒体,我通过电话面试拿到两个offer就来了。到北京以后写了一些勉强称得上有趣的文章,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现在有一万个微信好友,几十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社群;职业生涯里我写过几篇百万加的文章,得到了行业的认可。我开始觉得自己是有存在的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我的状态开始变好,于是我有更多情绪和精力去积极改善我的生活。我开始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线上的微信群线下的狼人杀局等。我通过给其他人创造连接创造了价值,开始了正向循环,于是,我逐渐走出来了。二、当我们抵抗抑郁时,我们在抵抗什么这个部分我并不专业,但是这些年下来我也跟许多病友有过足够深入的交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故事的开头总能追溯到孩童时期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幸福童年的故事大多比较相似,不幸的童年千差万别。如果你有个脾气暴躁的父亲,你很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内向懦弱少言寡语的人;如果你有个非常强势的母亲,你大概率会成长为一个依赖型人格,无法独处,时常觉得自己孤独…你可能不记得你爸如何用言语羞辱贬低你,可能也不记得你妈是如何逼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儿,但这些行为都在你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最明显的一个差别,童年生活相对幸福的人,心里永远觉得家是最后的港湾。在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至少有一个地方是温暖的,是包容的,以至于他们可以拥有抵御负面情绪的「铠甲」。而童年生活不幸福的人,是缺少这个「港湾」的。在独立人格形成之前,心理健康并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因此成为了没有「铠甲」的人。他们可能无法良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无法处理好一段亲密关系,甚至可能无法在朋友、同事这样的社会关系中与他人正常相处。糟糕的应对能力、混乱的情绪、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组成了糟糕的人生,从自卑到自我怀疑,再到自我否定,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抑郁似乎成为了必然的结果。这里还做一个小科普,除了童年的影响之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女性大脑合成抗抑郁血清素的速度,天然只有男性的一半,再加上生理期、怀孕等时期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直接能够导致情绪上产生巨大幅度的变动。以及,或多或少可能会经历一些「父权」下传统价值观的压迫,患上抑郁症的几率也就大的多了。三、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拯救你很多人的抑郁症是从自卑开始的。童年时期得不到父母认可,甚至得到许多侮辱和贬低,是自卑形成的主要原因。自卑逐渐转化成自我怀疑,自我怀疑久了就腐化成自我否定,自我否定久了会开始悲观厌世,最终沉浸在自己创造的牢笼里无法自拔。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不停地问自己这些问题:——「我是不是个废物?」——「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忍受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这个世界会好吗?」想要打破「抑郁」这个牢笼,从这个牢笼里逃出去,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是第一步。而在开始抵抗之前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除了你自己,谁也无法拯救你。作为一个已经从抑郁状态里走出来的人,回过头去看的时候我发现,那种「沉浸」的状态更多时候是一种逃避,是自己让自己沉浸在那样的状态里不愿意出来。之前有一句丧文化里恶搞的句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躺下睡一觉」。是的,跌倒之后躺下才是最舒服的。因此,你跌得越痛,爬起来越需要更多勇气,沉浸在抑郁状态里越久,走出来越需要更多努力。当你处在这样的牢笼里的时候,医生可以给你治疗方案给你提供药品,朋友亲人可以给你陪伴爱护和关心,但是都无法替你吃药、替你振作起来。你必须有一个坚定的求生欲,你必须牢记没有其他人可以拯救你,想要「打起精神来」,想要从牢笼里走出去,你只能依靠自己。四、活下去的理由你一定要给自己找到一条「活下去的理由」。不用太多,一条就够了。之前有一期奇葩说,柏邦妮说:「心里那么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 。马东回了一句:「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需要一丝甜就能填满」。我有个从微博上「捡来」的病友,我俩认识的时候,都是重度抑郁重度焦虑的情况。除了感同身受之外,我俩每天讨论的最多的,是怎么死会比较有意思,怎么死会不那么痛苦。有一天她突然说,她不能再自私下去了,她要为了她身体里的细胞们振作起来。我当时就是黑人问号脸:这又抽哪门子的风?然后她很认真地跟我讲:人的身体里有好多个部件,还有数以万计的细胞,不同的部件和细胞做不同的工作——嘴负责吃,胃负责消化,肺负责呼吸,红细胞运送氧气,肌肉细胞支撑走路呼吸,等等等等。也许大脑是个胆小鬼,躲在抑郁的情绪里不出来。但它也一直在努力工作,它也会告诉你多喝两瓶肥宅快乐水,多吃点糖能让自己开心一点。身上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已经是个奇迹了不是吗?就凭这个就不应该再放任自己在抑郁的情绪里,自杀的念头更是可笑!你想想,那么多的细胞,都在支持着你,为了你能活的更好而努力着,你要是自己不开心就去死了,它们的努力就都白费了,那它们得有多失望啊。哪怕是为了自己身体里的这些细胞,我们也要好好活下去。
“我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特别严重的那种。我很清楚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想到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是特别快乐的,但这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这两年我一直在与医生配合,接受治疗。谈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很忌讳,这是个人隐私,但我注意到,社会上现在对这种病不了解,认为这没什么,就是小心眼、想不开,其实这的确是一种病。‘’------崔永元 1999年,国内电视媒体纷纷效仿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节目形式,逐步导致全国电视观众对《实话实说》电视节目的要求不断提升,最终此节目的收视率慢慢下降。尽管崔永元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但是依然未能稳固住收视率,这让崔永元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危机。当时崔永元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已经导致父母和妻子的担心!到零一年时,沉重的工作精神压力,导致崔永元已经从睡眠障碍发展到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用崔永元的话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岁月,而这种痛苦也严重影响着他的家人。当时精神紧张焦虑的崔永元,已经难以集中精力面对工作,甚至他在跟两位嘉宾做学术层面交流节目时,精神恍惚的崔永元竟然多次忘记对方刚才说什么。 崔永元曾经说过,那时候经常自己回到家里就把头往墙上撞,同时骂自己是没用的人!为了不影响到家里人休息,崔永元独自搬进书房,而老父亲也跟进书房里放了张单人床,眼见好端端的儿子已经快变成了疯子,老人家就时常老泪纵横地安慰儿子!因为儿子每天晚上都无法正常入睡,老父亲也只好眼睁睁地陪着儿子,坚持到儿子白天上班后老父亲才睡一下,逐步年高体弱的老父亲也已经被折腾得疲惫憔悴!直到有天深夜时,在书房陪伴儿子的老父亲没留神打个瞌睡后,睁开眼睛时见到儿子的床上空空如也,老父亲惊恐地转身看见儿子在窗台边,两眼疲惫无神地望着夜空,老人家下意识地冲过去紧紧抱住儿子,而崔永元靠在老父亲颤抖的身上哽咽地说;爸,这样活着太痛苦了,我很想跳下去彻底解脱!随即父子两人相拥流泪。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变笨了。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抑郁症的其他症状——抑郁症表现多种多样。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专家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第一如社会功能(工作、生活、学习等)受到影响;第二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第三如果抑郁情绪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如果有以上几点,那么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最容易造成误诊的症状。躯体症状是相对精神症状而言,就是身体感到不适。抑郁症虽说是精神疾病,但很多病人都有身体不适:如口干、便秘、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心悸、气短胸闷等,一般老年患者多见。这些患者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的一般门诊,各项化验检查显示正常。如果你的周围有人感到身体不适,又查不到其他器质性疾病,建议应到专科医院就诊,在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下会尽快恢复健康。 抑郁症导致的自杀——最危险的症状。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而已。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 抑郁症常常被称为“心灵感冒”,意思是抑郁症像伤风感冒一样常见,人的一生在每个阶段都有可能患上抑郁。“需要认清两点:抑郁症不是性格缺陷,抑郁症可以得到治疗。”只有当抑郁心境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抑郁症的基本特征,并持续一段时间,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时,才成为抑郁症。也就是说,抑郁不等于抑郁症,但抑郁得不到及时调整和治疗,是可以发展为抑郁症的。抑郁症是一个人们了解较早的疾病,但人们往往羞于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对该疾病不予重视。其实在正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生通过检查和问诊能很快确诊抑郁症。目前已有许多有效的抗抑郁治疗的药物及非药物手段,所以已患抑郁症的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只要积极主动治疗,完全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