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确诊甲亢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伴眼球突出数年,入院时诊断:1.双眼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重度静止期)2.双眼眼球突出治疗中导航引导下鼻内镜经鼻腔入路双眼眶内侧壁减压+脂肪减压术治疗后治疗后3月双眼眼球突出改善,眼球和方向运动正常,无斜视及复视,无视力下降,颜面部无任何刀口,瘢痕,患者满意。
眶尖肿瘤,肿瘤位于眼眶最深处—眶尖部,其发生率非常之低,属于罕见病历!这个区域的肿瘤因其位置深,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等组织多,既往被认为“手术禁区”,无法手术,眶尖肿瘤患者只能在等待中“慢慢失去光明”!内镜技术与导航技术的结合,突破了眶尖这个禁区,把摘除眶尖肿瘤的“不可能”变成了微创化的“可能”! 病例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眶病眼肿瘤专科,自2014年开展了江西省首例内窥镜下经蝶筛入路(鼻腔)眶尖肿瘤摘除手术。到目前已经累计摘除眶尖肿瘤数十例,在省内病历数最多,国内病例数领先,在眶尖肿瘤的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经验。
一、什么是“泪管阻塞”? 生活中常说的“泪管”,在医学上应该称之为“泪道系统”,即引流眼部泪腺分泌的泪液进入鼻腔的通道。“泪道系统”自上而下包括: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及鼻泪管。“泪道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阻塞,即可导致眼部分泌的眼泪水无法引流到鼻腔,从而导致流泪、迎风流泪、甚至“流脓”症状。 二、“泪管阻塞”有不同类型 ①泪点膜闭 ②泪小管阻塞 ③泪总管阻塞 ④鼻泪管阻塞(可合并慢性泪囊炎或急性泪囊炎):最为常见 ⑤泪囊阻塞
内镜微创技术引入泪囊炎的治疗(2013年江西省内开展,已经完成手术逾数千例),在保证与经典经皮肤手术同等的手术成功率(>90%),又保证了外观无“疤痕”,同时结束了“急性泪囊炎”无法接受手术的历史!
本章节为本人书写,未经过允许禁止转载!
一、泪囊炎包括:慢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 二、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治疗: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三、术后用药 ①布地奈德喷鼻剂 喷术鼻 一天两次(术后最关键用药,维持使用2~3个月) ②盐酸赛洛唑啉钠喷鼻剂 喷术鼻 一天两次(出院后使用3~5天) ③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滴术眼 一天三次(维持使用1个月) ④溴芬酸钠滴眼液 滴术眼 一天两次(维持使用1个月) 四、术后注意事项 ①一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鼻腔出血 ②半个月内避免闻刺激性气味(如做“重口味”菜),以免容易打喷嚏 ③半年内尽可能避免感冒,感冒可降低手术成功率 ④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1个月(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食品、辣椒、花椒、大蒜、芥末、胡椒、生姜、烟酒及含酒精饮料等的统称;忌食:少吃或者不吃) 五、复查计划(总共6次复查) 第一次复查:出院后2周 第二次复查:出院后1个月 第三次复查:出院后2个月 第四次复查:出院后3个月 第五次复查:出院后半年 第六次复查:出院后1年 注明:严格按照医生复查计划,复查时需要行内镜下鼻腔清洗及吻合口检查,提高手术成功率! 预约方式:微信搜索“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公众号并关注,在“自助服务”及点击“预约挂号”即可!
治疗前专科检查:眼球突出度:右眼20mm,左眼20mm;诊断:1.双眼甲状腺相关眼病(中重度,静止期)2.双眼眼球突出治疗后治疗后3月术后3个月,双眼眼球突出度15mm;内镜下经鼻腔入路行眼眶减压术,改善眼球突出同时,改善眶周脂肪增生导致的上下眼睑眼袋引起的“肿泡眼”;同时,因为手术经鼻腔入路,颜面部无任何皮肤切口及瘢痕。
大眼睛”,是我们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所追求的一种“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眼睛”都是美的。有一些“大眼睛”不但不美,而且还伴随着疾病,比如:眼眶肿瘤、眼眶外伤、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都可以导致“异常的眼球突出”。其中,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眼眶疾病,也是“大眼睛的烦扰”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顾名思义,是一种跟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严重损害视功能及眼部外形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眼球突出、眼睑退缩、斜视、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最显著且最常见的眼部症状为“眼球突出”,同时因为约85%以上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合并存在着“甲状腺功能亢进”,所以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也曾经被称作为“甲亢性突眼”。而事实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过去曾经有过很多不同的叫法。为了便于医疗及学术交流,我们在书本、网络、文献等不同途径可以见到各种名称,诸如“浸润性突眼、甲亢性突眼、Graves’眼病、眼型Graves病、甲状腺眼病”等名称,现在均等同并统一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另外,我们要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均伴有甲亢,一些甲状腺免疫性疾病、I131放疗、以及甲状腺部分切除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约10%),甚至部分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约5%)也可能发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所以,但凡发生过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如: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等,均要警惕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需要完善眼部相关检查及甲状腺相关检查。眼部相关检查主要包括:眼球突出度检测、眼球及活动度检查、眼眶CT及视功能系列检查等。眼科医生通过完善的、系统的眼部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临床活动性分期”及“病情程度分级”评估,再根据“临床活动性分期”及“病情程度分级”评估结果来制定眼部疾病的治疗方案。甲状腺相关检查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彩超等,目的是明确是否合并甲状腺疾病,如合并“甲状腺免疫性疾病”,则需要到“内分泌科”,甚至“核医学科”继续治疗;如合并“甲状腺肿瘤”,则需要到“头颈外科”继续治疗。 所以,所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除了必须到眼科进行专业治疗,如过同时合并了甲状腺疾病,还可能需要到“内分泌科、核医学科、头颈外科等”联合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得到很好的眼部外形改善以及眼部功能的恢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眼部保湿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眼眶放射治疗。眼部保湿药物的治疗目的是预防因眼球突出导致的干眼以及暴露性角结膜炎;免疫抑制剂及眼部放射治疗的目的减轻眼眶炎症以及眼眶水肿,一般是针对中重度活动期患者以及极重度患者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眼眶减压术、斜视矫正术以及眼睑退缩矫正术等,其手术目的分别是矫正眼球突出缓解视神经受压、矫正斜视以及矫正眼睑退缩。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应由专业的眼科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活动性分期”及“病情程度分级”评估后,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情复杂,诊疗过程涉及眼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头劲外科等多个学科。所以患者一旦确诊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需要自己通过医生讲解以及科普知识,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半个医生”,对自己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及掌握,以方便自己进行病情管理。对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情管理,我们可以把疾病病情比喻为一辆行驶的汽车,如果汽车行驶过快,表示病情发展越快,所以我们必须给我们的疾病进行“刹车”,来预防疾病的发展。刹车措施主要包括:戒烟(包括二手烟)、控制甲状腺功能稳定、控制血糖血脂、补充硒剂、免疫抑制治疗及眼眶放射治疗等。如果患者吸烟、甲功控制不佳、血糖和血脂控制不佳,则等同于给我们的疾病发展“踩上了加速油门”。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目前并没有循证学依据的研究证明其具有遗传性,但是也有大量研究证实患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其直系亲属同样患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所有目前普遍认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的直系亲属具有临床易感性。所以,结合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病机制,无论是家属还是个人,如发现有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加减、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等)或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个人及家属均应引起重视,警惕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