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大类因为子宫内膜离开原有的位置而导致的疾病,我们常常戏称为“流浪的内膜”。离开子宫腔,子宫内膜最常到达的部位,是卵巢,盆腔的最低点,肠管,阴道,远隔的部位还有肺部,鼻腔,手术瘢痕处等等。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腹痛,周期性便血,咳血等等。经历过手术的治疗,如果不用药物管理,有接近40%的患者在术后2年复发,60%的患者在术后5年复发。复发不仅仅是出现腹痛等症状,还会影响受孕,40%的不孕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的。还有一点,子宫内膜异位症本身是良性疾病,但随着各种因素的持续作用,也有很小一部分患者会发生恶性变。可能有朋友说了,复发了再做手术呗。事实上真不是这样,我们下一期内容聊一聊为啥不能反复手术。
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器官,也是一种女性象征。当在临床上遇到某些疾病而不得不切除子宫时,不少女性就会担心变老,担心无法排毒、担心性生活不和谐……那么,这些担心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1. 子宫有什么作用? 注意!子宫最主要的功能只有两个: 一是月经来潮,二是怀孕生宝宝。 2.子宫切除后,人会很快衰老? 因此,完成生育功能的子宫,实际上发挥的作用已经极其有限。 众所周知,子宫切除术后,月经便不再来潮,生育功能消失。但是,没有月经不代表“绝经”。绝经是指由于年龄逐渐增大,卵巢功能下降导致内分泌紊乱,出现月经减少直至消失的一个时间段,即“更年期”。所以决定女性衰老的器官是卵巢,而不是子宫。子宫虽然切除了,只要还保留卵巢,那么保留的卵巢会为人体继续工作,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 3.子宫切除后毒素排不出? 所谓月经,就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它的成分除了血液外,就是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哪来的毒素?更何况男性没有月经来潮,又该如何排毒?这只是无稽之谈而已! 4.子宫切除后,影响夫妻生活? 在性生活过程中,女性需要提供的是阴道,而不是子宫。除了广泛全子宫切除部分阴道壁导致阴道缩短会影响性生活以外,一般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长度的变化微乎其微,自然对性生活的影响也相对较少。
作为中老年女性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多表现为子宫脱垂与阴道前后壁膨出等,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以阴道前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子宫脱垂最为常见。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的生活和社会交往。 对老年重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分为重建性手术和封闭性手术。 重建性手术适合有性生活要求的中年患者,经过重新给子宫周围的韧带进行锚定,将子宫固定在一些相对有支撑的组织。 阴道封闭术适合于年老体弱,无性生活要求的患者。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中出血量少,能够降低手术风险,该治疗方式对于无性生活需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前面我们聊到了盆腔器官脱垂是怎么回事,又在平时做些什么有助于预防。那今天就聊聊到了什么程度是需要到医院进行手术干预呢? 子宫脱垂不重的时候是没有不适症状的,也就是1度脱垂是只有妇科医师查体才能发现的。 那也不是说一有症状就立刻需要手术。我们看看下面的图 1.当子宫脱出于阴道口外,走路时有异物,摩擦感,甚至严重时出现溃疡或感染(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生),这时需要手术干预。 2.子宫脱垂引起排尿困难,排尿不畅,或者尿失禁,排便困难,都是要就诊的信号。长期的排尿不畅,尿潴留会引起肾后性梗阻,可能影响到肾功能。而尿失禁也是需要关注和治疗的,这个问题将在下次话题中聊。
造成盆底肌肉损伤的原因有哪些呢? 怀孕、分娩、难产、便秘、妇科肿瘤、性激素水平下降等等,都会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导致盆底疾病。 如何预防呢? 1.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搬重物、举重、长时间站立等); 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纠正便秘); 3.及时治疗慢性咳嗽、肥胖等; 4.盆底肌肉?锻炼———凯格尔运动做起来; 5.定期检查盆底肌功能。
现在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很多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女性,觉得不是啥大事儿,不做进一步治疗。给大家分享一个上周收治的病例,患者李女士,41岁,6年前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平时痛经症状也很严重,她特别害怕手术,一直监测,囊肿逐渐增大到7.5cm左右。诊断后建议患者手术治疗,且治疗后药物维持治疗。她觉得反正手术后也可能会复发,一直拖着不同意手术,她选择暂时口服止痛药物。上周夜间急诊接到了一位腹痛的患者,正是李女士。查体发现下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明显,影像学检查发现盆腔的积液,因为她有巧囊病史,快要到月经期了,所以怀疑是巧囊破裂。急诊做了腹腔镜探查手术,术中看到盆腔的粘稠巧克力液,卵巢囊肿上看到破口,正在流着囊液。为了保留卵巢的内分泌功能,用剪刀切开后完整剥除囊肿。保留尚且正常的卵巢组织,可以提供激素支持。女性朋友们患有痛经或巧克力囊肿,一定要重视。一旦在月经前后出现腹痛,要及时就诊。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作为一种病因明确的癌症,超过99.7%的宫颈癌都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随着全世界范围对宫颈癌的重视,三级预防理念的落地,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40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但是调查发现宫颈癌的发病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新发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也在降低。15~44岁的生育年龄女性在逐年上升,感染平均年龄在下降。发病年轻化的原因是什么?1.性生活开始早、自我保护意识差宫颈癌的发病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而HPV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流行病学调查青少年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不足16岁。过早性行为可能导致性伴侣增多,阴道微生态异常,反复感染,就容易感染高危型HPV病毒。首次性行为的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拒绝使用避孕药物和避孕套,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次数多,发生宫颈损伤的可能性增大,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机会多。2.宫颈癌筛查率低这段时间收治的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特点都是从不认为自己这么年轻,会得宫颈癌,认为那是年老之后才有可能得的疾病,甚至有些女性自结婚后从未做过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的发病经历很多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只要做过规范的筛查,就可以在宫颈发生癌前病变的阶段,早期识别出高危人群,早做治疗,截断HPV感染,治疗癌前病变,防止进展为宫颈浸润癌。3.HPV疫苗接种率低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高危型HPV感染,比如九价疫苗可以减少90%以上的宫颈癌发病风险,同时还能减少低危型HPV病毒感染造成的外阴尖锐湿疣。我国的HPV疫苗接种率不足3%,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适龄女性接种率更低。宫颈癌可防可控,重视生活习惯,做好自我防护,早做接种,定期筛查,更多年轻人可以远离宫颈癌发病风险。
这周门诊,遇到一名14岁的初中生,来月经2年多了,从一来月经就在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腹痛、下腹部坠胀,伴随腰酸,家长觉得小孩子痛经很正常,在月经期吃点止痛药就好了,最开始是有效的,近半年来口服止痛药效果不理想,月经前后不能日常体育活动,非常困扰。 青春期有痛经的女孩,非常普遍,发生率约为40%-85%,长期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疼痛,影响青少年的的学习、生活。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一下几个:1.怎么辨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明确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需继发性痛经多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系统畸形,需要详细的查体和影像检查,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生殖系统畸形的体征和影像学表现的,考虑原发性痛经。2.只用止痛药物可以吗?多数人认为经期吃点止痛药物就可以了,不用太在意,殊不知这样可能会漏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一直存在均延迟诊断的困惑,良好的药物管理可以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进展,保护生育能力,内异症一、二级预防的黄金10年就是最开始的这十年。因此,止痛药物不能解决痛经的所有问题,还需要区别对待。3.如何长期管理?长期不管理痛经,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体育活动、甚至身心健康都将受到疼痛的影响,不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发病风险增高,还可能影响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可选择的用药方案,有口服短效避孕药,或孕激素。详细用药方案可到门诊咨询。长期管理要选择不影响骨代谢,不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