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长假,为了防疫,不能出去走亲访友,还要避免出门活动,大家在家用手机电脑的时间变得相当多了,低头时间长了,除了注意颈椎病风险外,还应注意上交叉综合征风险。 什么是上交叉综合征? 由于以上的长期各种不良姿势,形成颈、胸、背的特定肌肉失衡模式,造成关节功能紊乱,引起一系列的姿势和慢性疼痛问题的症候群。 具体的姿态变化: 1.头部前伸 2.颈椎前凸 3.胸椎后凸 4.肩部上提前伸 5.肩胛骨外旋和翼状肩 上交叉综合征有啥危害呢? 1.影响个人形象,使人看起来气质欠佳。 2.紧张的肌肉会造成肩颈酸痛,最严重可压迫 颈椎神经,引起头痛和手臂麻木。 3.颈部曲度减小,僵硬,引起对大脑供血不足 ,使人整天灰灰沉沉,打不起精神。 4.呼吸不顺畅,摄入氧气减少,体能废物排出 受阻,影响身体功能,容易在体内累积毒素。 5.腹腔容量减小,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造成 便秘。 6.圆肩会使横膈膜处于紧张状态,造成大动脉和腔静脉的压迫,使心脏工作负担加重。 对于上交叉综合征,我们如何防治呢? 1.找到紧张的肌肉及薄弱的肌肉 紧张的肌肉:胸大肌、胸小肌、枕骨下肌、上斜方肌、肩胛提肌、 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 薄弱的肌肉:深层颈屈肌、下斜方肌、冈下肌、小圆肌、菱形肌等。 2.用各种方法(按摩、理疗、牵拉、dms、肌效贴)充分放松紧张的肌肉 3.设计简单的动作加强薄弱的肌肉 4.平时加强锻炼,改善坐位、站位、行走的不良习惯。 现在,向大家介绍一套简单动作 紧张肌肉的整体牵拉 薄弱肌力增强 YTWL运动、 飞燕式运动 以上各姿势,保持3~5分钟,充分拉伸紧张肌锻炼薄弱肌 注:内容图片源于网络 请输入文章正文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脊柱 脊柱即脊椎骨,从上到下,由一段段的体节(脊椎骨)串接而成。具体而言,它有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1块骶椎、1块尾椎(骶椎和尾椎分别是由出生时的4~5块骨头融合而成一块)。为了更稳定地连接,这些脊椎骨通过各种表面突起与凹陷,形成关节,再辅以韧带、椎间盘,使得脊椎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脊柱的椎体和椎弓之间为椎管,内有脊髓和马尾神经,像集线器一样收集和发出信号给从椎间孔穿出的脊髓神经根,使信息在大脑与身体各感受器间传输。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脊柱不正可能出现的症状 某一节颈椎错位,极有可能压迫到与之相连的脊神经,导致其下方脏器功能的失调,因为穿过颈部的脊神经往往要通往全身各处,高位截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某一节腰椎间盘突出,则有可能导致位于它上方整个脊椎生理弯曲发生改变,继而压迫椎管里的脊神经,不但引发剧痛,还影响脏器功能,乃至全身健康水平下降。 例如双肩不等高,双臂不等长;双侧胸背厚度不相等;不能完成十分舒适的深呼吸或有胸闷、心慌、背痛等症状;经常感到疲乏,睡眠后不能缓解;精神不能很好的集中,容易跑神…… 曾经我治疗过一个经常出现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的病人,检查发现胸椎错位。后进行背部相关肌肉软组织松解后,进行胸椎整复。患者主诉“背上像轻了几百斤”,短期除整复处周围有酸痛外,其余症状基本消失,后续连续一周理疗后,所有症状消失。当然,这个是比较好的例子,临床接触最多的还是长期姿势习惯不良引起的脊柱侧弯,软组织劳损变硬等合并的脊柱不正,属于慢效型或易反复型。 那么,我们脊柱不正就一定要调正吗? 我想说的是,不一定! 有年龄因素、体质因素、工作因素、先天因素等限制决定。年龄大,骨质疏松,不能整,这个好理解。工作关系,有的人必须长时间弯腰或低头,体质原因锻炼少,脊周肌肉力量差和先天性脊柱不正等,基本都以对症治疗为主。松解肌肉软组织,活血化瘀,恢复软组织弹性,从而扩大关节间隙、缓解各种压迫、解除疼痛等。现在的人都是快节奏,治病也求快,一个落枕,连松解颈部肌肉的时间都不想花,就想整一下就恢复的人比比皆是。于是就催生了一批专门整脊的人,有的是医生,有的甚至是医疗以外不相干的酒店服务员等后培训出来,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有些动作做到位了,效果就出来了,但是,不从医学方面考虑,风险还是很高的。 我曾经见过很多,落枕之后让别人扳脖子,症状更厉害后来医院治疗的;踩背后踩的起床起不来的……就在近期,有位患者,被人整过颈椎后,头部一直昏昏沉沉,还伴有耳鸣、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本来右旋的颈椎,现在变成左旋。且不说操作者复位手法如何,在治疗想法上就太着急。颈部软组织松解应该是第一步,很多人软组织松解后就没有症状了;软组织松解后还残留有活动受限、血管神经等卡压症状时,在充分拍片等检查后再考虑实施整脊操作;最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整脊手法。 此外,平时的保养很重要。防寒保暖、避免劳累、经常锻炼等。愿大家都有健康强壮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