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朋友家长听说腺样体肥大需要手术,非常焦虑,常来咨询腺样体肥大是不是需要手术?孩子才2、3岁,就做全麻手术会不会影响脑子?这里就和家长们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手术,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每个孩子腺样体肥大的程度、是否引起并发症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说肥大超过多少就必须手术,或者说没有引起打呼噜就不用手术,这些都是片面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可能会贻误病情或过度治疗。 那么,腺样体肥大究竟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和各位小朋友的家长一一道来: 决定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手术的最重要因素是:腺样体肥大是否造成了并发症/或不及时手术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那么腺样体肥大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这要从腺样体所处位置说起。大家都知道一句成语叫做“咽喉要道”,腺样体就处于孩子这个“咽喉要道”的核心位置上。我们看图: 圆圈中半球形的白色影子就是腺样体在鼻咽部x光片上的投影。 它所处的位置叫鼻咽部,向前与鼻腔和鼻窦相通,向上与中耳相通,向下与口腔和喉腔相通,处于一个六叉路口的交叉点上,它出了问题六条通道就可能都收连累。所以腺样体疾病可能造成鼻、鼻窦、耳、口腔、牙齿、呼吸等问题。下面我们就讲讲引起哪些并发症需要手术: 并发症一:鼻窦炎,反复发作,保守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建议手术。 腺样体是一团淋巴组织,里面寄生了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可能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的反复发作,导致鼻塞、鼻涕多、呼吸不畅、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诸多问题,这些孩子吃吃药好一段时间,过些时间又发作了,不能根治。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切除腺样体可以有效解决鼻窦炎和中耳炎的反复发作。及时腺样体没有严重肥大,也应该手术切除。 这是一个反复鼻窦炎的患儿CT,可见鼻窦内全是炎性分泌物,腺样体中度肥大,患儿鼻窦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手术切除后,鼻窦炎很快得到控制,也不再频繁发作了。 并发症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保守治疗不能根治建议手术。 腺样体还与分泌性中耳炎、胶耳、粘连性中耳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会引起孩子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诸多问题。早期中耳内积液比较稀薄。不及时解决,随着病情的发展,积液会变的像胶水一样粘稠,最后还可能导致中耳内结构粘合在一起,形成粘连性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及中耳胆脂瘤。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手术切除腺样体并同时进行鼓膜置管或咽鼓管球囊扩张就非常有必要了,可以有效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否则一旦形成粘连性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就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手术,且听力很难恢复了。 并发症三:引起习惯性口呼吸,甚至咬合错位及龅牙,保守治疗无效,建议手术。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腺样体面容”这个词,有腺样体面容的孩子表现为嘴唇外翻,龅牙,鼻梁塌,总之一句话“长得不好看” 腺样体面容是由于儿童期没有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导致患儿经常口呼吸造成的颌面部骨骼发育畸形。很难矫治。对于有张口呼吸的孩子应该检查腺样体是否肥大,一旦发现应该及早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疗效最确切,显效最快。轻中度肥大可保守治疗1–2个月,如果不能彻底控制病情,仍建议手术。 并发症四:牙齿正畸治疗前应切除肥大的腺样体。 否则正畸效果差。 并发症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俗称“打呼噜”,保守治疗不能根治,建议手术。 腺样体肥大是造成儿童打呼噜的最主要原因,会引起缺氧、睡眠不宁导致患儿多动、脾气暴躁、食欲差、遗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重度腺样体肥大建议尽早手术,轻中度可保守治疗1-2个月,不能彻底控制病情建议手术切除。 上述五种情况,应进行积极治疗,保守治疗如不能彻底消除症状需要尽快手术。具体到每一个小朋友,如果怀疑腺样体疾病建议门诊就诊。进行专科检查才能确诊。 孩子才2、3岁,就做全麻手术会不会有后遗症?会不会影响脑子? 这一点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腺样体切除是个微创手术,我们采用最先进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手术时间约10-25分钟,创伤小,术后痛感很轻,术后第一天即可出院,恢复很快,手术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关于麻醉,更不必担心,由于手术时间短,麻醉时间也不长,而且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麻醉实力国内一流。全麻不会影响孩子的脑子。而且孩子入院后还要进行麻醉前检查,以发现肯能影响麻醉的情况,并及时处理,确保麻醉平稳,手术顺利。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心有国内实力最强的专业小儿麻醉团队和儿童耳鼻喉科医疗及护理团队,每年完成四千余例腺样体微创手术,无一例出现手术后遗症,更无一例影响了孩子的智力。 我的专家门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周四全天。 出诊地点:上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新大楼一楼 耳鼻咽喉科诊区。 特需门诊: 每周二下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老门诊大楼三楼特诊部。 每周三上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浦滨医院 二楼 VIP诊区。
不少家长非常纠结,扁桃体肥大、反复扁桃体发炎是否要切除?这次我们就来讲一讲。 扁桃体是人体的一个免疫器官,它可起到一定的上呼吸道的防御作用,在4岁以前扁桃体的功能较强,是孩子抵御呼吸道疾病的第一道防线。正常的扁桃体就像是一队卫兵守护着孩子的呼吸道,是不可以随意切除的! 但是卫兵也会“生病”甚至“叛变”。当扁桃体病情严重或“叛变”时,不但丧失了保卫功能,反而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时候就应该切除扁桃体了。 那么什么样的扁桃体应该切除呢?一般常见的“问题扁桃体”有下面这些情况: (1)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一年内发炎4次以上。 (2)曾形成扁桃体周围炎和周围脓肿。 (3)扁桃体肥大,影响吞咽、呼吸和睡眠,导致上呼吸道狭窄,睡眠不宁,缺氧甚至睡眠时张口呼吸及打鼾。 (4)病灶型的扁桃体炎。也就是因扁体炎并发肾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 (5)扁桃体上长了肿瘤、扁桃体角化。 (6)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烧,扁桃体本身有慢性炎症,在排除了其它内科疾病时可切除扁桃体。 扁桃体切除后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 门诊经常遇到纠结的家长,和我说:“听别人说:切除扁桃体腺样体,免疫力会下降!”那么,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会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吗? 事实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不但不会使孩子免疫力下降,反而会让孩子少得病! 首先,只有当扁桃体及腺样体病变严重才需要手术治疗,此时扁桃体、腺样体已经丧失了正常的功能,成为“病灶”了!这些时候,保留这些“病灶”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手术治疗“利”远大于“弊”。 其次,扁桃体腺样体是全身免疫器官里很小的一部分,切除后对全身免疫力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且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后,咽部其他淋巴组织会迅速代偿,2周左右就能够弥补失去的这两个器官的作用。 而且,数十年来,国内外多家医疗中心数百万例的临床病例的观察结果也证明,病变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后的孩子的体质明显增强、生长发育迟缓明显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下降。 不少孩子因为类似的“别人说,我听说,有的医生说,网上说”而延误了治疗,数年后孩子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才又来吃“后悔药”。不管当时“别人”说的是什么,延误治疗的后果都是孩子来承担。 希望家长们远离误区,少听“别人说”,多听听儿童耳鼻喉专科医生怎么说。 扁桃体手术是怎么做的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扁桃体剥离术式早已不再应用。现在国际流行的扁桃体手术均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简单的说就是微创、术中完全不出血。术后痛感低、恢复快。 目前扁桃体手术方式有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减容),很多已经住院的家长都纠结到底要选择哪种方式?我就和大家说一下: 选择全部切除扁桃体组织还是保留部分扁桃体关键看扁桃体病变的类型与严重程度。 如果孩子的扁桃体是一个病灶性扁桃体,曾经引起了反复扁桃体化脓、扁桃体周围炎、扁周脓肿、急性肾炎、风湿性心瓣膜病、牛皮癣以及扁桃体肿瘤,或术中发现扁桃体明显异常,这些情况下,保留部分扁桃体组织可能会导致严重影响孩子健康的情况,(这些情况下,扁桃体的那一点点免疫作用就很鸡肋了,完全没有保留价值)建议彻底切除扁桃体组织,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复发。 如果扁桃体本身是健康的,只是由于肥大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则可以选择部分切除(减容术)既可以达到改善上气道阻塞的作用,又消除了家长担心全切扁桃体丧失免疫功能的疑虑。但这样做,要承担一个风险,即个别孩子扁桃体会出现代偿性增生,极个别孩子需要再次手术。 扁桃体手术虽小,但它的位置特殊,功能也比较重要,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一定要慎重。建议带孩子来详细检查,根据每一位孩子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扁桃体是人体的一个免疫器官,它可抵御侵入机体的各种致病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抗病作用,特别是在4岁以前免疫功能较强,表现为代偿性肥大,成为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正常的扁桃体就像是一队卫兵守护着孩子的呼吸道。 一旦着凉感冒,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扁桃体内的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就会开始大量繁殖,引发扁桃体发炎。扁桃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扁桃体炎 当扁桃体急性发作时表现为高烧、寒战,头疼,全身无力,嗓子痛的特别明显,尤其是吞咽食物时疼痛加剧,有的患儿因此就不吃食物,甚至连水都不喝。还有的患儿可因高烧引起抽风。 检查可见扁桃体眀显的充血肿胀,表面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的脓点,若融合成片就成一层脓苔,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经过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红霉素和其它的对症治疗,大约7-10天痊愈。 慢性扁桃体炎 有的孩子经常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一年4-5次,甚至一月一次形成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多是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局部炎症迁延不愈而致。检査可见扁桃体增大,隐窝口扩大,隐窝口内可见到黄白色的分泌物或食物栓子。在颌下可摸到如黄豆或枣核大小的淋巴结,无明显的触痛。 慢性扁桃体炎在急性发作期需安装急性扁桃体炎来治疗。 而对于扁桃体的一些严重病变,则可能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则需要手术治疗了。 扁桃体手术是怎么做的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扁桃体剥离术式早已不再应用。现在国际流行的扁桃体手术均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简单的说就是微创、术中完全不出血。术后痛感低、恢复快。 目前扁桃体手术方式有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减容),很多已经住院的家长都纠结到底要选择哪种方式?我就和大家说一下: 选择全部切除扁桃体组织还是保留部分扁桃体关键看扁桃体病变的类型与严重程度。 如果孩子的扁桃体是一个病灶性扁桃体,曾经引起了反复扁桃体化脓、扁桃体周围炎、扁周脓肿、急性肾炎、风湿性心瓣膜病、牛皮癣以及扁桃体肿瘤,或术中发现扁桃体明显异常,这些情况下,保留部分扁桃体组织可能会导致严重影响孩子健康的情况,(这些情况下,扁桃体的那一点点免疫作用就很鸡肋了,完全没有保留价值)建议彻底切除扁桃体组织,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复发。 如果扁桃体本身是健康的,只是由于肥大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则可以选择部分切除(减容术)既可以达到改善上气道阻塞的作用,又消除了家长担心全切扁桃体丧失免疫功能的疑虑。但这样做,要承担一个风险,即个别孩子扁桃体会出现代偿性增生,极个别孩子需要再次手术。 扁桃体手术虽小,但它的位置特殊,功能也比较重要,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一定要慎重。建议带孩子来详细检查,根据每一位孩子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会影响免疫力吗? 门诊经常遇到纠结的家长,由于扁桃体和腺样体病变严重,医生建议孩子需要做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来找我再确认一下到底要不要做。和我说:“听别人说:切除扁桃体腺样体,免疫力会下降!” 那么,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会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吗? 事实是:当扁桃体和腺样体病变严重时,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不但不会使孩子免疫力下降,反而会让孩子少得病! 首先,只有当扁桃体及腺样体病变严重才需要手术治疗,此时扁桃体、腺样体已经丧失了正常的功能,成为“病灶”了!这些时候,保留这些“病灶”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手术治疗“利”远大于“弊”。 其次,扁桃体腺样体是全身免疫器官里很小的一部分,切除后对全身免疫力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且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后,咽部其他淋巴组织会迅速代偿,2周左右就能够弥补失去的这两个器官的作用。 而且,数十年来,国内外多家医疗中心数百万例的临床病例的观察结果也证明,病变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后的孩子的体质明显增强、生长发育迟缓明显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下降。 不少孩子因为类似的“别人说,我听说,有的医生说,网上说”而延误了治疗,数年后孩子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才又来吃“后悔药”。不管当时“别人”说的是什么,延误治疗的后果都是孩子来承担。 希望家长们远离误区,少听“别人说”,多听听儿童耳鼻喉专科医生怎么说。 更多关于儿童耳鼻喉科疾病欢迎关注我进行咨询。
图中耳朵前边这个小洞,就是耳前瘘管。很多老人都管这个叫“粮食囤”或者“前粮仓”,以为有这个是福气,具有这个眼,是“富贵命”,未来不愁吃穿。也有的以为这个是“聪明孔”,孩子未来会很聪明。 当然,这只是一种误解。其实耳前瘘管是一种先天畸形,有遗传倾向。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耳朵上本来应该闭合的结构没有完整闭合,留下了个小孔。病症轻的只在耳前有点小凹痕;重则瘘管可呈树根妆散布,构成多个盲管,容易感染,甚至形成脓肿。 它会时不时地分泌出一些牙膏样的白色液体。 它有时会缄默不语,默默和你安然相伴终身,但它也有脾气的,不留意卫生,挤压,感染了,它会发作,肿胀,化脓,折磨死人不偿命! 耳前瘘管很容易感染,发炎,而这个部位一旦发作第一次感染,就会有重复感染发作的倾向。重复肿胀,化脓,苦不堪言,就像打不死的小强。 提示家长们,耳前瘘管一旦发炎,一定要及时就医;耳前瘘管假如感染发作过一次,那还是尽早手术切除,千万别由于一时得到控制,没有病症,就以为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只需感染过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你的自以为是,可能会把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渊。 耳前瘘管虽小,但切除干净并非易事,尤其是曾经感染、脓肿切开引流过及术后复发的瘘管组织,常与耳轮脚软骨粘连,且瘢痕增生后解剖结构不清晰都增加了手术难度。 微创耳前瘘管手术 还在担心宝宝做了耳前瘘管手术后皮肤切口缝合形成“蜈蚣疤”?拆除缝线时的疼痛?这些都是过去式了!看看我的耳前瘘管术后皮肤免缝合技术效果吧。没有缝线,伤口无需放置引流条,没有渗出,不会形成伤口积液。术后不需要拆线,只有一道细细的切口痕迹。如何才能做到呢?手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彻底切除瘘管组织不能有一点残留2、术前充分控制感染3、根据瘘管走形做尽可能小的线性或梭形切口4、术腔彻底止血并行术腔内缝合消灭死腔5、完美对合皮肤后胶水粘合伤口。看一下图片是我们免皮肤缝合术后效果。 我的专家门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周四全天。 出诊地点:上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新大楼一楼 耳鼻咽喉科诊区。 特需门诊: 每周二上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老门诊大楼三楼特诊部。 每周三上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浦滨医院 二楼 VIP诊区。
在春秋季节,不少孩子因为鼻子反复出血来就诊。有的孩子出血很多,家人很担心。这是什么原因呢?又该如何处理呢?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其中常见的原因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维生素C缺乏导致败血症;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异常导致的凝血障碍;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除引起鼻出血外常常有相应的原发病症状,以及皮肤粘膜、消化道出血。通常病情较重,出血量较大、持续时间久。如果有这些病史,就诊时必须告知医生。还要进行血液、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排除上述疾病引起的鼻出血。 另一类原因则是鼻腔局部病变引起的。常见的原因是机械性刺激,如挖鼻、揉鼻、剧烈喷嚏。其次是局部的炎症,如鼻炎、鼻窦炎。鼻部外伤也常引起鼻出血,相对少见的原因有鼻腔鼻窦肿瘤、鼻中隔偏曲。为明确这些原因引起的鼻出血需要进行鼻腔检查,明确原因和出血部位,并进行药物治疗及局部处理。 引起春秋季儿童反复鼻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怎么会引起鼻出血呢?下面仔细和大家讲一讲: 很多患过敏性鼻炎的小朋友都会因为鼻子里不舒服会去揉鼻子、挖鼻子。鼻腔粘膜也会因为炎症刺激变得脆弱,鼻腔分泌物结块后也会对粘膜造成损伤。粘膜损伤糜烂后就会导致粘膜下的血管破裂。 一旦粘膜糜烂,就会变的非常脆弱,即便不再去挖鼻子,也会无明显诱因反复鼻出血。有的孩子打个喷嚏、洗把脸都会出血呢。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出血又该如何治疗呢? 一、控制过敏性鼻炎并纠正揉鼻、挖鼻习惯。 1.尽量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每天给患儿喷涂鼻腔过敏原阻隔剂。可以在鼻腔粘膜表面形成一层凝胶薄膜,阻隔环境中过敏原与鼻腔粘膜的接触。(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阻隔紫外线用的防晒霜一样)。尤其是当无法保证清除环境中过敏原或需要访问过敏原含量高的公共场所时,这是首选的防止过敏原与患儿接触的方法。 除每天使用鼻腔冲洗和过敏原阻隔剂外,还要彻底清除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 最常见的过敏原有:螨虫、霉菌、花粉、小动物的毛发、皮屑及寄生虫。因此,家里必须除尘、除螨、除湿、除霉,尽量不要养宠物和开花植物。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过敏性鼻炎的最主要治疗方法。 注意!用药最忌讳用用停停,一定要规律用药,效果才好!如果是季节性过敏,发作季节连续使用2-3个月。不发作的季节可以停药。如果是常年性过敏,则需常年用药,(就如同降压药一样,每天都要吃,不能中断。 3、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凝血块和鼻涕并利于恢复鼻腔粘膜功能。 二、禁止揉鼻、挖鼻,打喷嚏时张开嘴 一旦鼻粘膜出现糜烂,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出血。因此,必须给鼻粘膜2-4周时间进行修复,这段时间内要避免鼻腔粘膜的机械性刺激,包括揉鼻、挖鼻甚至打喷嚏。 三、鼻腔内涂布药膏。 包括含有芝麻油成分的医用鼻喷剂、抗过敏凝胶等,保护鼻粘膜糜烂面,促进粘膜愈合。 四、严重的病变需由专科医生进行处理。反复局部病变引起出血药物治疗无效则需要进行局部治疗甚至手术,包括鼻腔填塞、局部电凝、化学烧灼。 小贴士:鼻出血时该怎么办? 1、不要惊慌,不要仰头防止血液流入咽部。 2、用拇指和食指稍用力捏紧双侧鼻翼3-5分钟。 3、鼻面部用干毛巾包裹冰袋进行冷敷。 4、如出血量大或上述方法无效,立即到耳鼻喉科就诊。 更多耳鼻喉科疾病就诊及咨询请关注我!
过敏性鼻炎可不仅仅引起小朋友们揉鼻子、揉眼睛、鼻塞、鼻涕、咳嗽这些小毛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反复发作会影响孩子的呼吸、睡眠。可能会造成缺氧、打鼾、生长发育迟缓、龅牙甚至哮喘、鼻窦炎、中耳炎和鼻息肉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必需进行长期、规律的治疗。 明确诊断的过敏性鼻炎该如何治疗呢? 这就要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入手了。下图说明了过敏性鼻炎发生的三个要素:1)过敏原接触了(2)过敏性体质患者的鼻腔粘膜,(3)触发了免疫系统过敏性反应引起鼻腔粘膜内炎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鼻痒、鼻堵、分泌物增多等一系列症状。 因此,治疗过敏性鼻炎也要从这三个要素入手。 首先,从源头上应该搞清楚患儿的过敏原,并进行隔离防护,避免接触。 其次,可以针对特定的过敏原(如:螨虫)进行免疫脱敏治疗改变过敏性体质。 最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阻断炎症介质的后续反应控制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 一、基线治疗 (baseline treatment) 基线治疗是过敏性鼻炎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的日常护理及治疗方法,基线治疗的药物作用温和,长期使用副作用很小。无论是在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期还是在静息期(没有症状的季节)都应该每日进行。 基线治疗包括: 1、清除及隔离过敏原:清除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及每天使用过敏原阻隔剂喷鼻。 2、鼻腔清洗 每天使用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4-6次,每次每侧鼻腔4-8喷,喷后应擤鼻。 3、舌下免疫治疗。 如经检查明确为螨虫过敏的患者,应坚持使用舌下螨虫脱敏滴剂4-5年。80%的患者的症状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控制。是目前唯一可以改变过敏性鼻炎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 二、发作期的治疗 当患者鼻炎发作,症状阵发性出现甚至持续发作及并发症发生时,需要在基线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控制症状及治疗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过敏性鼻炎发作期一线治疗药物包括: 1、鼻喷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等) 2、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3、鼻喷抗组胺药物(如卡巴斯汀、氮卓斯汀等) 4、预防性药物(白三烯受体阻断剂,如顺尔宁) 5、鼻腔减充血剂(麻黄素滴鼻液等) 三、并发症的治疗 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 中耳炎(耳痛、听力下降、中耳积液等); 鼻窦炎(脓涕、头痛、闭塞性鼻音); 鼻涕倒流(习惯性吸鼻、慢性咳嗽); 鼻出血(鼻痒挖鼻所致); 鼻息肉(CT、鼻内镜检查可发现); 变应性咳嗽及哮喘等并发症。此时必须到医院就诊。 四、过敏性鼻炎用药几个星期后症状明显好转是否可以停药? 答:切勿擅自停药。由于过敏性鼻炎存在“最轻炎症持续状态”的问题。 “最轻炎症持续状态”是指:当药物控制中及环境过敏原浓度不高时患儿会进入无症状期,此时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炎症介质浓度处于阈值之下,虽然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但炎症是持续存在的、不稳定的。 因此我们在治疗时必须考虑上述问题,比如用药时间必须足够长,不能因为没有症状而不规范用药或者停药。应该回医院找我就诊,检查鼻腔粘膜状态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药物减量或停药。 大多数过敏性鼻炎症状反复都是由于没有遵守规律、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所致。过敏性鼻炎的药物虽简单,但治疗方式与疗程是关键! ———————————————————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鼻腔清洗。(建议使用喷雾型生理性海水),ARIA指南推荐用药,可清洗鼻腔分泌物和过敏原。每天3-6次,每次每侧鼻腔4-6喷。非处方制剂,可参考说明书使用。 2、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及过敏原阻隔 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有:螨虫、霉菌、花粉、小动物的毛发、皮屑及寄生虫。因此,家里必须除尘、除螨、除湿、除霉,尽量不要养宠物和开花植物。但由于过敏原颗粒极为细小,又随空气流通,很难做到完全滤除,且学校、商场、地铁、图书馆、医院、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也存在大量过敏原。 目前效果最好的阻隔过敏原的方法是在患儿鼻腔内使用过敏原阻隔剂,会在鼻腔粘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吸入的过敏原与鼻腔粘膜接触,还能缓解鼻出血,鼻腔干燥等症状。 3、免疫治疗(脱敏治疗) 免疫治疗法是目前唯一能够控制过敏性鼻炎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该疗法具有较多优点,如临床疗效持久、停药后药效仍能维持数年、预防新的异位变态反应、延缓过敏性鼻炎发展成哮喘并且减少药物的使用等,因此免疫疗法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备受关注。 目前,最安全,患儿接受度最好的免疫治疗方法是舌下免疫治疗 舌下免疫治疗可改善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并十分安全。世卫组织认可其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006年国内标准化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药畅迪(浙江我武生物科技公司)经临床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结果证明对成人和儿童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安全、有效。 舌下免疫治疗的免疫学调控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促进Th2向Th1转化; 2、避免单一过敏原过敏向多种过敏原过敏转化; 3、避免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 4、可减少过敏性鼻炎症状和用药量; 5、可改变过敏性鼻炎的进程。 舌下免疫治疗使用起来简单,安全,每天一次,将药水滴在宝宝的舌下,含一会儿,咽下去即可,免疫治疗的有效率70-80%,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一定要坚持持续使用4-5年左右。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中首选鼻腔局部用药。 1.各类鼻腔减充血剂:如含麻黄素的滴鼻液。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适合在鼻塞症状较重时(过敏持续状态时)连续使用一周,每天三次。可快速缓解鼻塞等症状。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可长期使用,连续使用不可超过两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鼻喷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等)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效果好,安全性好。可作为维持用药长期使用,每天一次,晨起喷鼻,一侧鼻腔喷一下即可。注意向同侧外眼角方向喷鼻可有效避免鼻粘膜刺激。此类药物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鼻喷抗组胺药(左卡巴斯汀),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效果较好,安全性好,也可作为维持用药长期使用,每天2-4次,一侧鼻腔喷一下即可。注意向同侧外眼角方向喷鼻可有效避免鼻粘膜刺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建议的鼻腔用药顺序如下: 鼻腔冲洗—擤鼻并擦干—滴入麻黄素滴鼻剂(如鼻塞严重,麻黄素滴鼻液可在鼻腔冲洗前使用)—最后喷内舒拿和立复汀。 口服类抗过敏药物 1.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开瑞坦等)。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当合并全身症状,或单用鼻喷药物效果不佳时可根据患儿体重给药,一天一次,睡前服用。 2.白三烯类药物(顺尔宁)。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为预防性用药,建议长期服用,一天一次,睡前服用。建议避光。 上面是儿童过敏性鼻炎常用药物的方法。如合并有鼻窦炎、中耳炎、睡眠打鼾、哮喘、鼻息肉等严重问题,则需要来医院就诊,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措施。 注意!用药最忌讳用用停停,一定要规律用药,效果才好!如果是季节性过敏,发作季节连续使用2-3个月。不发作的季节可以停药。如果是常年性过敏,则需常年用药,(就如同降压药一样,每天都要吃,不能停)。 治疗效果为何不好? 不少家长反应孩子的鼻炎怎么治不好,什么药用了都不管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家长要认清事实,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有效方法。必须做好长期(5-15年,甚至终生)的慢病管控。希望通过哪种药物或方法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是不现实的。 其次,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每天、按时、规律的用药。给孩子用药必须有耐心,方法要正确,局部用药必须用到位。随意把一堆喷鼻子药交给孩子自己去用,或为了赶时间随意喷两下,都是不负责任的! 最后,要及时、按时带孩子复诊。让主诊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法。 只要能做到正确使用、规律用药、定期复诊、足疗程慢病管理,过敏性鼻炎的控制并不困难! 我的专家门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周四全天。 出诊地点:上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新大楼一楼 耳鼻咽喉科诊区。 特需门诊: 每周二下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老门诊大楼三楼特诊部。 每周三上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浦滨医院 二楼 VIP诊区。
我在上海的两家医院进行了执业注册,为患儿提供手术和门诊诊疗服务。分别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公立医院,医院地址: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北园路)上海浦滨儿童医院(私立医院,地址: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616号。两家医院的定位不同,医疗费用、住院环境、住院与手术时间有很大不同,具体情况如下,供患儿家长参考选择:1.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常规腺样体、耳前瘘管等手术总医疗费用约1.8-2万元;有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孩子,可以使用国家基本医保按一定比例报销,报销比例通常约总为费用的40%左右)。住院环境:仅提供多人间病房(6人间病房,共用卫生间,每个床位提供一个陪护简易床,环境虽较拥挤,但经济实惠),只允许1个家长陪护,中途不能换人。床位排队等待时间:登记住院后,需按登记时间顺序排队等待床位,平均排队等待时间约3-6周。住院与手术时间:只有工作日可以安排住院手术(周末与国家法定假日手术室不开放)。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由医院统一安排,不能自主选择,适合要使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且对住院环境没有特别要求的择期手术患儿。如果对住院私密性和环境要求较高不建议选择。2、上海浦滨儿童医院(私立医院)医疗费用:总费用很高。(常规腺样体、耳前瘘管手术总医疗费用约2.7-3万元;),且全部医疗费用需全额自费。住院环境:舒适,全部为单人间家庭病房,独立卫生间。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院内感染(疫情期间住院更安全)。每个孩子最多可以2位家长陪护。并可以选择付费的陪同麻醉服务,手术全程由我主刀完成,麻醉医生也是与我固定合作的的高年资小儿麻醉医生。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床位无需等待。可以根据家长的时间安排,选择在平时、周末或节假日住院手术(周末与节假日住院手术需要提前与医院预约)。建议有商业医疗保险或对住院环境要求较高和外地来沪希望尽快安排手术的家庭选择。
不少患儿有喜欢揉鼻子、揉眼睛、吸鼻子、清嗓子、咳嗽甚至打喷嚏、鼻痒、鼻塞、鼻涕多、挖鼻子的毛病。孩子频繁出现上述症状之一就提示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发作了。 过敏性鼻炎还是感冒?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和感冒非常相似,很容易误认为是感冒,而误诊误治。二者如何区分呢? 1、感冒是上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后引发的急性鼻炎,急性咽炎、可继发鼻窦炎、扁桃体炎。患儿除了鼻塞、鼻涕、喷嚏外,几天后还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脓涕等症状,而过敏性则不会。 2、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如不出现合并症,一般7-10天会自愈。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病,会反复发作,虽可能转入静息期但不能根治。 3、感冒时,患儿鼻腔及咽腔粘膜充血、红肿,过敏性鼻炎鼻腔粘膜则为苍白、水肿。 当孩子出现长期反复出现“感冒”症状时, 好多家长误认为自己的宝宝体质差,不停的在感冒,要求医生给孩子用“免疫力增强剂”,这是不适合的。这时应当心孩子是不是过敏性鼻炎在发作。建议带着孩子看一下儿童耳鼻喉科医生。做下专科检查和过敏原筛查以明确诊断。 为什么会患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由于鼻腔粘膜处于超敏状态的患儿吸入了空气中的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引起了鼻腔粘膜的一型超敏反应。往往有遗传因素参与,这些患儿常常具有过敏性体质。 当患儿接触过敏原和鼻黏膜处于超敏状态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患儿才会变现出临床症状。 过敏性鼻炎持续状态 过敏性鼻炎持续状态是指连续发作4周且一周内有四天以上时间有症状(揉鼻子或打喷嚏或鼻塞)。 有必要做过敏原筛查吗? 由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特定的过敏原接触有关,而每个孩子的过敏原又各不相同。因此进行过敏原筛查很有必要。 1、可以明确孩子对哪些特定的过敏原过敏。 2、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3、明确过敏原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过敏原的隔离。 4、对特定的过敏原可以进行免疫脱敏治疗。 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病,和孩子本身的体质有关,目前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根治的办法。包括手术、中药、敷贴、针灸、按摩、理疗等等都不可能根治过敏性鼻炎。 因此,患儿家长要做好10-15年的慢病防控的心理准备。部分患儿成年后会进入一段相当长的静息期,但往往进入中老年后又会频繁发作,规律很难掌握。 过敏性鼻炎是否必需积极治疗呢? 答案是肯定的!过敏性鼻炎可不仅仅引起小朋友们揉鼻子、揉眼睛、鼻塞、鼻涕、咳嗽这些小毛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反复发作会影响孩子的呼吸、睡眠。可能会造成缺氧、打鼾、生长发育迟缓、龅牙甚至哮喘、鼻窦炎、中耳炎和鼻息肉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必需进行长期、规律的治疗。 主要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1、阻隔过敏原与患儿的接触; 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是海水清洁鼻腔后使用鼻腔过敏原阻隔剂。在鼻腔粘膜表面形成一层凝胶薄膜(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阻隔紫外线用的防晒霜一样)。 此外还要降低居住生活环境中过敏原的接触:下列物品中过敏原浓度很高,建议避免(减少)患儿接触:毛绒玩具、书籍杂志、旧衣物、阴暗潮湿通风差的环境、开花的植物、猫、狗、鸟、仓鼠、松鼠等有毛类动物、蟑螂。此外,室内窗帘、床单、枕巾、浴巾、被罩、地毯、空调滤网、等容易积累灰尘的物品需要每个星期进行换洗,并做除尘处理。 减少去医院、地铁、商场、电影院、书店、图书馆、游泳池等过敏原浓度高的场所。 2、特异性过敏原免疫脱敏治疗 唯一可以改变过敏性鼻炎的自然病程的方法,临床大数据表明坚持连续使用舌下脱敏滴剂3-4年,80%的患儿可以获得7-8年的有效控制。是副作用最小、远期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 3、药物治疗 发病期需使用药物控制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 1.各类鼻腔减充血剂:如含麻黄素的滴鼻液。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适合在鼻塞症状较重时(过敏持续状态时)连续使用一周,每天三次。可快速缓解鼻塞等症状。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不可长期使用,连续使用不可超过两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鼻喷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等)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效果好,安全性好。可作为维持用药长期使用,每天一次,晨起喷鼻,一侧鼻腔喷一下即可。注意向同侧外眼角方向喷鼻可有效避免鼻粘膜刺激。此类药物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鼻喷抗组胺药(左卡巴斯汀),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效果较好,安全性好,也可作为维持用药长期使用,每天2-4次,一侧鼻腔喷一下即可。注意向同侧外眼角方向喷鼻可有效避免鼻粘膜刺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建议的鼻腔用药顺序如下: 鼻腔冲洗—擤鼻并擦干—滴入麻黄素滴鼻剂(如鼻塞严重,麻黄素滴鼻液可在鼻腔冲洗前使用)—最后喷内舒拿和立复汀。 口服类抗过敏药物 1.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开瑞坦等)。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当合并全身症状,或单用鼻喷药物效果不佳时可根据患儿体重给药,一天一次,睡前服用。 2.白三烯类药物(顺尔宁)。ARIA指南推荐一线用药,为预防性用药,建议长期服用,一天一次,睡前服用。建议避光。 上面是儿童过敏性鼻炎常用药物的方法。如合并有鼻窦炎、中耳炎、睡眠打鼾、哮喘、鼻息肉等严重问题,则需要来医院就诊,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措施。 注意!用药最忌讳用用停停,一定要规律用药,效果才好!如果是季节性过敏,发作季节连续使用2-3个月。不发作的季节可以停药。如果是常年性过敏,则需常年用药,(就如同降压药一样,每天都要吃,不能停)。 治疗效果为何不好? 不少家长反应孩子的鼻炎怎么治不好,什么药用了都不管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家长要认清事实,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有效方法。必须做好长期(5-15年,甚至终生)的慢病管控。希望通过哪种药物或方法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是不现实的。 其次,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每天、按时、规律的用药。给孩子用药必须有耐心,方法要正确,局部用药必须用到位。随意把一堆喷鼻子药交给孩子自己去用,或为了赶时间随意喷两下,都是不负责任的! 最后,要及时、按时带孩子复诊。让主诊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法。 只要能做到正确使用、规律用药、定期复诊、足疗程慢病管理,过敏性鼻炎的控制并不困难!有关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常见问题就介绍到这里,请在我的患教文章中查找更多关于儿童耳鼻喉科疾病的科普知识吧。 我的门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周四全天。 出诊地点:上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新大楼一楼耳鼻咽喉科诊区。请提前2周登录医院官网,其他挂号app网上预约。 特需门诊: 周二下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老门诊大楼三楼特诊部。 周三上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浦滨医院二楼VIP诊区。
门诊经常遇到纠结的家长,由于扁桃体和腺样体病变严重,医生建议孩子需要做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来找我再确认一下到底要不要做。和我说:“听别人说:切除扁桃体腺样体,免疫力会下降!” 那么,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会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吗? 事实是:当扁桃体和腺样体病变严重时,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不但不会使孩子免疫力下降,反而会让孩子少得病! 首先,只有当扁桃体及腺样体病变严重才需要手术治疗,此时扁桃体、腺样体已经丧失了正常的功能,成为“病灶”了!这些时候,保留这些“病灶”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手术治疗“利”远大于“弊”。 其次,扁桃体腺样体是全身免疫器官里很小的一部分,切除后对全身免疫力造成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且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后,咽部其他淋巴组织会迅速代偿,2周左右就能够弥补失去的这两个器官的作用。 而且,数十年来,国内外多家医疗中心数百万例的临床病例的观察结果也证明,病变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手术后的孩子的体质明显增强、生长发育迟缓明显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下降。 不少孩子因为类似的“别人说,我听说,有的医生说,网上说”而延误了治疗,数年后孩子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才又来吃“后悔药”。不管当时“别人”说的是什么,延误治疗的后果都是孩子来承担。 希望家长们远离误区,少听“别人说”,多听听儿童耳鼻喉专科医生怎么说。
分泌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觉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儿童耳鼻喉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大量患儿家长来门诊咨询相关问题,为解决疑问,本文将分泌性中耳炎从病因到治疗各环节的家长必问问题汇总后一一详细解答,如你家宝宝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建议仔细阅读。 Q1. 什么是渗出性中耳炎? 答:渗出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按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分泌性中耳炎病程长达12周以上者即为慢性。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什么是胶耳 长期中耳积液因水分吸收而变的像胶冻一样粘稠,会严重影响听力,称之为“胶耳” Q2.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是什么? 答: 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病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是连接中耳腔与鼻咽部的一个管状结构,可以简单的比喻为中耳的下水道与通风管。 腺样体肥大、鼻腔、鼻窦炎症、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腭裂均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继发渗出性中耳炎。 Q3.为何儿童更易患渗出性中耳炎? 答:由于7岁前儿童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较成人短、平,咽鼓管肌肉收缩无力,软骨弹性较差,咽鼓管软骨段管壁容易塌陷,因此发病率较成人为高。 Q4. 儿童渗出性中耳炎有何症状? 答: 1、突发耳痛 夜间突发耳痛,致患儿痛醒常常是渗出性中耳炎急性期的最常见症状。常在1-2周前有感冒的病史。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常为轻度,小儿对声音反应不敏感,多无自述听力下降,常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 部分患儿出现呼之不应,看电视及手机开大音量,提示患儿听力下降严重。 如单耳患病,可长期不被察觉,而在体检时始被发现。 部分患儿头位变动时可出现听力改善。 3、自听增强、耳闷感和耳鸣也是本病常见临床表现,低龄儿童常不能正确理解耳闷及耳鸣,常常不能诉说。 Q5. 渗出性中耳炎应做哪些检查?会有何异常? 答: 1、耳镜或耳内窥镜检查 常可见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外突;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或琥珀色,有时透过鼓膜可见到液平面。 2、声导抗检查 声导抗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为渗出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压型显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 3、听力检测 5岁以内患儿可进行气骨导ABR及耳声发射检查,5岁以上患儿可进行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程度不一,重者可达40dBHL左右。积液排出后听力立即改善。 4、颞骨CT检查 可确定中耳、乳突的气化程度及积液情况。还能用于听骨畸形、内耳畸形、其他类型中耳炎的鉴别诊断。 Q6.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中耳的负压状态,只要空气能够进入中耳,分泌性中耳炎就会很快的好转。所以如何尽早的恢复中耳的气压状态,这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核心。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Q7.渗出性中耳炎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 1、药物治疗 适用于因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原因引起的渗出性中耳炎。 包括:鼻腔短期使用麻黄素或激素滴鼻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短期可服用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明确有细菌感染因素口服抗生素治疗。口服化痰的药物,让中耳积液变得稀薄一些,容易流动。 2、做正确的吞咽动作 可以给孩嚼口香糖和硬糖,咀嚼时会产生唾液,当吞咽唾液的时候,会让咽鼓管开放,促进中耳积液的排出。单纯咀嚼的运动是没有用处的。 3、正确的捏鼻鼓气动作 多做捏鼻鼓气可以让空气进入中耳。但是低龄儿童不会正确的做这些动作,导致治疗困难。 很多家长会问,当病人感冒的时候,能不能做捏鼻鼓气的动作,答案是应该在鼻腔冲洗干净后做捏鼻鼓气的动作,当宝宝鼻腔有鼻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做擤鼻涕的动作,让鼻涕擤出来。 4、鼻吹气球法 可以用一个圆珠笔或者是其他的一种有管腔的导管用鼻子来吹气球,吹的过程中鼻咽腔压力增加,可以使空气进入中耳。 5、咽鼓管吹张 现在市面上有专门的咽鼓管吹张器,这种咽鼓管吹张器可以给鼻腔一个恒定的安全的气压,当气压上升之后让宝宝做吞咽动作,这样就能够有效果,因为压力是恒定的,也不会造成创伤,或者是导致压力不够造成的治疗效果不好。 Q8.何时需要手术治疗? 答:当我们用保守的方式治疗2个月左右,还不能让中耳积液消失的时候,为防止“粘连性中耳炎、胶耳”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就需要采用手术的方法将中耳积液吸出来,然后在鼓膜上放置一个通气管。如果伴有腺样体肥大,需要将腺样体切除。通气管一般留置半年以上。同时应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下鼻甲手术。 Q9.那些情况需要做咽鼓管球囊扩张? 答:对于慢性ET功能紊乱、粘连性中耳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7岁以上多次置管后仍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单纯做鼓膜置管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对于这些患儿咽鼓管球囊扩张是一种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采用一个专门的球囊来扩张咽鼓管的软骨部,以恢复咽鼓管功能。而对于咽鼓管球囊扩张失败的病例仍需进行鼓室成形甚至永久鼓膜造孔术进行治疗。 Q10.还有那些情况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手术? 答:鼻腔、鼻咽部肿瘤、鼻息肉、中耳肿瘤、中耳胆脂瘤等原因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接触病因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Q11.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能不能游泳或潜水? 答:学会正确的游泳换气方法没有问题。游泳不会增加分泌性中耳炎的问题,游泳也不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但如果没有掌握正常的换气方法,游泳过程中如鼻腔进水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潜水可导致中耳压力创伤甚至鼓膜破裂,在患病期间应禁止潜水。 Q12. 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能不能乘飞机或高铁? 答:飞机起降过程中外界气压会剧烈变化,可能导致中耳气压创伤加重病情,因此,患病期间应避免乘坐飞机(包括落差较高的高速电梯,与乘飞机道理相同)。高铁一般不会影响中耳,可以放心乘坐。 Q13. 分泌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答:分泌性中耳炎久治不愈后,中耳积液可变粘,严重者可出现“胶耳”。再严重则会导致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 如上述问题仍不能解决您的疑问,请留言将你的问题告诉我,我会进行补充。也欢迎电话咨询或图文咨询,我来把孩子的病情仔细分析,并给你一个全面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