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心绞痛不就是冠心病吗?简单的可以这么理解,但冠心病和心绞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冠心病是大帽子,全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管狭窄,引起的疾病,常常说的心绞痛只是冠心病的下属,一部分。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有些冠心病不一定有心绞痛症状;但心绞痛大多数是冠心病。 理论上引起心绞痛的疾病不仅仅是心脏血管狭窄,还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这些心脏病都可能引起心绞痛。 但我们常说的或默认的心绞痛特指因为心脏血管即冠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肌缺氧造成的包括心前区疼痛在内的一系列症状。 冠心病:心脏的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以上就可以诊断为冠心病,当然这里面很多冠心病是没有心绞痛症状的;也包括血管完全堵死的心肌梗死。 当血管狭窄小于50%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诊断冠心病,我们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心血管斑块。 心绞痛:当冠心病狭窄程度超过70%左右的时候,当活动,劳累,受凉,生气,暴饮暴食,大便用力等等情况心率加快,就有可能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发作的表现就是心绞痛。 所以,心绞痛呈发作性,平时不发作的时候如同好人一样,只有心脏负担加重的时候,发生心绞痛的频率就会加大。 心绞痛分为劳力型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顾名思义,基本上是劳累后发作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常常是休息时就会发作心绞痛,之所以说不稳定,是因为这种心绞痛更危险,随时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1、对于劳力型心绞痛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因为药物的使用基本上能够有效的控制心绞痛不在发作,表面现象是心绞痛不发作,其本质是心血管的狭窄的得到了控制,不再进一步加重。 2、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因为大部分情况下血管狭窄比较重,药物控制效果一般,常常需要支架或搭桥彻底改变这种严重的缺血。 3、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狭窄程度很重,但因为糖尿病、不敏感等种种原因没有心绞痛的症状,或以心衰为主要症状。治疗不但需要治疗心肌缺血,还要治疗心衰。 4、如果心绞痛持续不缓解,那么就有可能血管完全堵塞,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那就需要立即抢救。 另外,还需要清楚,心绞痛不仅仅是心脏部位的疼痛,还包括各部位症状。 可以用6步法判断是否是心绞痛: 1、心绞痛绝对不仅仅是心脏部位的疼痛! 2、心绞痛可以表现为:牙疼,咽部紧缩,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胸痛,后背疼,左肩膀疼,上腹疼痛,出冷汗,心慌…… 3、多于活动后发作,比如走路快、小跑、上楼、赶公交、干活、吃饱饭、大便用力等等运动活活动后上述症状就发作,必须停下来才能缓解。 4、每次持续时间2~15分钟不等。 5、含服硝酸甘油可于2分钟左右明显缓解。 6、发作时特别难受,缓解后如正常人一样舒服。 (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如果不走,怀疑心梗。) 所以,冠心病不一定有心绞痛,心绞痛也不一定是冠心病唯一造成的,但大家常说的心绞痛就是冠心病的一部分。
注意休息,避免感冒、避免情绪激动,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并保持大便通畅;支架植入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至少联合使用12个月,阿司匹林建议长期服用,服用期间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牙龈有无出血点及大便有无带血,如有异常及时就诊;他汀类药物也建议长期服用,因他汀类药物有肝脏损害、肌溶解等副作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脏功能、肌酶,建议出院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肝功能、肌酶及血脂,如出现明显肌肉酸痛或者乏力及时就医;低密度脂蛋白(LDL)在1.8mml/L以下,才算达标;倍他乐克如无禁忌症也建议长期服用,减慢心率、减轻心肌耗氧,达标心率为55-60次/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心脏彩超,以了解心脏功能变化及心腔有无附壁血栓。本文系艾永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