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坐立时保持肩部放松,坐姿正确,避免久坐不动。2、经常性的活动颈部,工作1-2小时左右,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转动数次。3、坐车或开车时,系好安全带,调整头枕位置及座位的倾斜度。4、不要乱按摩,按摩前一定要先明确颈椎疾病状况。5、给颈部保暖,防止颈肩部受凉。6、枕头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
五点支撑怎么锻炼腰背肌? 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10-15秒,然后放下,平卧休息3-5秒,此为一个周期,每天做到40-60次。如图
踝泵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儿怪,因为这是从英文名字直译过来的。Ankle pump,就是这个练习的英文名字。Ankle,是踝,踝关节,俗话说的脚腕子;pump,就是泵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这样的作用对于手术之后的功能恢复,可是至关重要的。
“医师,我这颈椎病你们这有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啊?”范女士第一次来诊,一坐下就开门见山地问。我抬头打量了一下患者,40岁不到,左手拿着一个小坤包和一摞放射片袋子,问道:“你先说说怎么不舒服了?颈椎病有很多种,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我去年得的颈椎病,看了很多地方了,针灸、牵引、推拿、理疗都做过,效果都不怎么样。”她一口气介绍了就诊经过,可就是没回答我的问题。我只好试探性地问:“你颈部疼痛、手麻吗?”“是的是的,去年开始右手麻,头颈倒不是很痛,但头颈下面一点,肩胛骨旁边有痛。”我起身给她做了仔细的检查:颈椎有轻度压痛,右侧胸廓出口处压痛明显,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霍夫曼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肩外展外旋肌力减低。“你以前都当颈椎病治疗的吗?片子拍了吗”“是啊!看了很多地方了,X线片、CT、磁共振都拍过。”说着递上一叠的片子。我一一看过。“你这不是颈椎病……”“不是颈椎病?!”还没等我说完,范女士就接连发问,“手麻肩痛不正是神经卡压的症状吗?磁共振不也说颈椎有问题吗?”看来有点久病成医的味道,我只好耐心解释:“是神经卡压,支配上肢的神经从颈髓发出,一路上有很多的地方都容易引起卡压,颈椎病就是其中一种,但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可能,你的卡压点就在这……”我用手指了指她右侧锁骨上方的颈部侧面,“神经离开颈椎后容易被这里的斜角肌压迫,形成斜角肌综合征。”为了加强说服力,我进一步解释道:“你看你的“颈椎病”治疗了一年多都没有效果,也应该怀疑一下诊断。”“那应该怎么治疗呢?”看得出来她已经同意我的分析了。“轻的斜角肌综合征我们科常用针灸、低频电刺激等进行相关穴位的物理治疗,严重者可以小针刀或封闭治疗。”“封闭?封闭打多了不是会骨质疏松吗?”患者的反应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打多了’确实会有副作用,但斜角肌综合征定点准确的话,一般1次就有效果。” 因范女士的症状严重而典型,权衡利弊,最后采取封闭治疗,在注射后3分钟内手麻无力、肩胛间区疼痛等症状完全缓解。臂丛神经在斜角肌三角容易受到卡压,引起颈肩不适、上肢麻痛、无力等症状,称为斜角肌综合征,属于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一个类型,是引起临床颈肩臂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相类似,往往被误诊。在诊断颈椎病时应注意鉴别,特别是有下列情况时尤应注意:年龄轻的患者,单手麻痛,提物后加重,睡前不适感明显,颈椎磁共振等检查阴性或表现不能解释临床症状的,诊断颈椎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封闭既是斜角肌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治疗手段也可以帮助鉴别,往往立竿见影。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骨科手术就像是骨科的“建筑工程师”把房子盖好了,他需要保证房子足够的结实稳定。而房子能不能住,住的舒不舒服就需要康复治疗师去好好的“装修”了。一个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可能只需要一个“简装”。一个年轻人还需要几十年的生活,可能需要一个“豪华装修”。而一个运动员,他的各方面身体状态需要达到顶峰,发挥到极致,那他可能需要一个“超级豪华装修”。
日常生活中保护腰的小姿势——当从低处拿起东西时:用【屈髋】代替【弯腰】【捡】保持上半身脊柱成一条直线,尽量保持小腿垂直地面,先屈髋臀部向后,再屈膝。【提】将物品尽量靠近身体,先抬臀部,直起上半身和伸直膝盖,先伸膝再伸髋,感受足跟踩稳用臀部发力站起。
·髌骨的生理解剖·髌骨位于膝关节的前方,股骨下端,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在膝关节屈伸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髌骨可以连接股四头肌,增加这部分肌肉的力臂,减少运动中相对组织的摩擦,提高膝关节伸展能力。·髌骨骨折的原因·髌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膝部损伤,多见于青壮年,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直接暴力是指外力直接击打在髌骨上,如撞伤、踢伤等(多为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多是因为股四头肌骤然收缩,形成的牵拉损伤,如突然跌倒时,股四头肌牵拉髌骨向上,但髌韧带固定髌骨下段,可造成髌骨骨折(多为横向骨折)。·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是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保护髌骨的功能。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由于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并且有股四头肌牵拉,因此一旦骨折后,应听从医嘱积极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对于无位移及位移在0.5cm内的横行髌骨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有明显骨折移位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所用的手术方式取决于骨折类型和伴发损伤。如果粉碎性骨折或骨折块太小,可予以摘除并修补韧带。·术后康复治疗·术后第1天①抬高患肢:肢体置于垫枕上,抬高患肢20°~30°,这样有利于静脉回流消除肿胀。②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1天开始,并坚持于康复全过程中。每小时做40-50次、分2~3次进行。目的在于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加速渗出液的吸收,以防止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③踝泵运动足趾、踝关节的主动活动。踝关节的活动要求完成屈伸及环绕运动各40~50次左右,并尽量做到全幅运动,每天3~4次,每次20~30分钟。术后第2天~2周①以CPM机持续被动运动,由无痛或微痛的活动度开始,每日增5°,每次1~2小时,每天1~2次,练习要始终保持在无痛或微痛的范围内进行,练习后马上冰敷10~20分钟。②下肢内收外展及俯卧位后抬腿练习,每天3~4组,每组20~30次。③仰卧位或坐位垂腿练习,小腿下垂至最大角度后保持10~15分钟,每天练习1次。④行走和负重平衡练习,对于横断稳定骨折,1周后扶拐下地逐渐负重开始行走训练,术后10~12天开始在床旁双足站立,过渡到患肢单足站立。并在站立位练习直腿抬高和膝关节伸屈活动。术后3~6周①直腿抬高训练:应在不加重关节疼痛的情况下进行,以增加股四头肌的肌力。方法是仰卧,患肢屈髋伸膝,做直腿抬高,抬高过程中患膝保持伸直。②坐位或仰卧位垂腿训练:膝关节屈曲角度超过90°后可行抱膝练习,膝关节屈曲至最大角度后保持10~15分钟,每天练习1次。③负重、平衡训练:3周后可逐步进行患肢不负重、部分负重及充分负重的站立、步行练习,但必须避免摔倒及不正确的过度活动。可以用平衡板或者平衡垫行平衡功能训练,同时可以行前后、侧向跨步练习,每天3~4组,每组10~15次。术后4周~3个月①俯卧位屈膝牵伸:膝关节屈曲至最大角度后保持10~15分钟,每天治疗1次。②下蹲练习:静蹲练习,逐渐增加下蹲角度,最大角度不超过90°,保持2分钟,每组练习5~10次,每天3~4组。保护下行患侧单腿蹲起练习,每天2~3组,每组20~30次。保护下行完全下蹲练习,保持2分钟,每组练习5~10次,每天2~3组。③上下楼梯训练:指导患者行上下楼梯的锻炼,早、中、晚每次半小时左右。④其他:功率自行车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慢跑等训练。小贴士:训练中出现疼痛为正常现象,若训练结束后半小时疼痛缓解,则不会造成损伤。关节的肿胀、发热为正常现象,可以通过冰敷缓解。若关节肿胀严重、或体温持续高热则应停止练习,及时复诊。因手术情况各不相同,康复计划仅作为方向和方法性指导,最终意见以手术及康复医师为准。康复原则:循序渐进,切勿心急。在康复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积极复查,经由手术医师指导,康复医师调整计划后,继续进行功能性练习。不可擅自增加练习时间或强度,或在非正规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想要拥有一副好腰板,首先得改变不良习惯。 减少久坐时间,保持正确坐姿。 搬重物时,先屈膝下蹲,用腿部肌肉力量支撑身体缓慢站起来。 其次,适当运动,锻炼腰部肌肉也不能少。 临床研究证实,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利于脊柱健康,缓解周围肌肉痉挛,减轻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手脚发麻许多时候是生理性的! 其实我们都有过手脚发麻的经历,比如蹲的时间长了,或者夜间睡觉的时候压到手臂了,这些都是由于保持一个姿势时间久了,局部血供不足,我们的末梢血液流通不佳造成的手脚麻木。这种情况是生理性的,通常在短时间内通过活动就可以缓解。
冰敷不会冻坏关节吗?会得骨关节炎吗?冰敷会不会导致风湿? 首先,我们冰敷用的是冰水混合物,它的温度是0摄氏度,这个温度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冻伤关节的。至于骨关节炎,会导致因素和可能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年龄、性别(女性更高危)、种族、肥胖、骨质疏松、特殊职业、体育活动、既往受伤情况、肌无力、本体感觉障碍、遗传因素、肢端肥大症等,甚至还有钙结晶沉积症等这些你听都没听过的东西。但是,骨性关节炎那么多危险因素和可能的病因里,但就是没有明确跟“寒冷”有关。而风湿、类风湿则是属于免疫类的疾病,和冰敷更是没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