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精选
(1)
全部
(3)
视频
(0)
病例
(0)
医学科普
(2)
诊前须知
(1)
分类
精选精选 挂号就诊流程——如何用微信挂号预约(2020新版)
微信关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微信号:syshospital1835二维码如下:按如下步骤操作:(1)进入公众号——门诊服务——我要挂号(2)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本部”(3)选择“外科”——“骨外科”——运动医学科(4)点击每周“星期四”即可挂号3.特殊说明:(1)地点:门诊设在外科门诊4楼9诊室,如需特殊器械术后康复的患者,门诊后到岭南楼18层示教室(即住院病房同楼层另一侧)由专业康复师进行康复。(2)术后2周需要行拆线患者,医生评估过伤口愈合情况后,开具收费单,可在门诊部交费后门诊拆线。(3)已经手术的患者需要复查的可以四点半后来门诊加号即可
张正政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
4986人已读
评论
3
医学科普医学科普 全民健身日 | “砰”,我的脚被谁“踢”出了“坑”?
引自逸仙公众号全民健身日|“砰”,我的脚被谁“踢”出了“坑”?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健身的热度一年比一年高。不管是在公园里悠然晨练的中老年人,或是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青年人,还是周末带孩子一起爬山徒步的小家庭,随处可见大家对健康体魄的向往。健身是件好事儿,但伴随的运动损伤也让很多人苦恼。2023年8月8日第15个“全民健身日”如期而至,我们应该如何在享受健身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运动损伤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张正政副主任医师通过以下两种常见的健身运动,送给大家几点温馨建议。 羽毛球场多拼抢,稍不留神跟腱就遭殃打羽毛球需要身体各部分协调运动,锻炼多方面的身体素质,且可以避免身体碰撞而造成的损伤。而力与美的结合也使其观赏性很强,不管是轻盈灵巧的网前动作,还是雷霆万钧的起跳扣杀,羽毛球的魅力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羽毛球馆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扩张,而很多场地周周爆满也证明羽毛球在我国的火热程度。人们享受着击球时的力量感和快速跑动的速度感时,要警惕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风险在悄然潜伏。如果你在跑动过程中听到“砰”的一声响,伴有跟腱剧痛,感觉脚踝后部像是被人踢了一脚,自己用手摸一下,居然被“踢”出了个“坑”!伤腿站不了走不动,踮不起脚尖提不起脚后跟,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肿胀和淤血。很不幸地告诉您:“可能是跟腱断裂了……”别紧张别害怕,运动受伤及时就医。跟腱断裂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主要适用于部分损伤患者,可应用长腿石膏固定最大程度降低跟腱张力促进愈合,根据复查情况决定石膏固定时间和方式,逐步开始功能训练。对于严重完全断裂、陈旧性损伤或患者对愈后功能要求较高且希望尽早返回运动的病例,可采取手术缝合治疗。当然,后续的康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预防跟腱断裂,一方面我们需要在运动前充分热身,拉伸放松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平时可选择“踝泵”训练以及跟腱离心训练,同时纠正不良运动步伐,尽可能将跟腱断裂的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选择前往专业的羽毛球场地,穿合适的羽毛球鞋进行运动也十分重要。 假期爬山登高处,髌骨软骨损伤别耽误暑假,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好时期,而爬山则是很多家庭的首选。爬山既能一览登顶时的美景,开阔的视野让人心旷神怡;又能锻炼身体,让人体会到“坚持”的意义。剧烈运动怕“被踢”,爬爬山这么温和的活动应该就安全了吧?张医生提醒您,如果在登山过程中或者平时活动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甚至上下楼困难,膝盖打软摔倒的情况,那也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运动过度导致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髌骨软化症)”。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它具有保护股骨关节面,传递股四头肌力量,保护膝关节在半屈位置稳定性等重要作用。膝关节活动中,韧带和肌肉是稳定髌骨的关键。膝关节的韧带主要有髌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髌韧带主要限制髌骨上移,而内/外侧副韧带限制髌骨侧方移位;肌肉主要指股四头肌,当该肌肉收缩时,有向内牵拉髌骨的作用,对抗髌骨外移。在运动中,髌骨与股骨的关节面相互挤压和摩擦,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随屈曲角度而改变。研究表明,当膝关节半屈曲时(比如走路、跑步、爬山时),髌骨软骨面承受的压力最大,髌股关节接触范围最大,而两侧的韧带以及膝两侧的肌肉都处于松弛状态。这个时候,关节的稳定作用主要靠髌骨维持,髌骨负担较大,容易损伤。所以当膝位于半蹲位,反复屈伸扭转髌骨,致使髌骨和股骨关节面之间相互异常错动、摩擦、撞击,最终导致髌股关节软骨磨损。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运动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1)运动康复训练:首先避免频繁上下楼梯以及登山等活动,在充分休息关节肿痛减轻之后,需要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如靠墙静蹲练习。通常静蹲的标准姿势是:上身保持挺立,抬头平视前方,依自身能力双手可轻搭于双腿之上或悬垂于身体两侧或平举、侧举或做托球状放于胸前均可。骨盆可稍向前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与膝盖均朝向正前方,并且保持膝盖与脚尖在一条直线上,且不建议膝盖超过脚尖。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视具体情况而进行调整,一般此角度保持在90度以上。髌骨软化的患者在做静蹲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膝关节的疼痛,但是一般即便是髌骨软化也不会是全范围的下蹲角度都会引发疼痛,所以对于髌骨软化的患者,可以从伸直位开始慢慢向下蹲,找到引发疼痛的角度后在向上稍稍蹲起一点儿的位置保持静蹲。每次静蹲的时间以感觉自己力竭无法继续坚持为度,每次静蹲力竭后间隔1至2分钟后开始下一次静蹲,以3至5次为一组,每天可在不同的时间段练习3至5组。(2)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口服营养软骨的药物,比如盐酸氨基葡萄糖或硫酸氨基葡萄糖。如果患者的疼痛比较明显,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进行治疗,缓解疼痛等。(3)物理治疗:可以选择热疗、针灸、推髌骨、超短波治疗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炎止痛。(4)手术治疗: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加重的患者,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后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这种运动损伤呢?一是要注意加强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如耐力,速度,灵敏度);二是平时登山时,要注意热身,主动充分活动关节,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三是膝关节出现不适时,要及时休息并就医,防止软骨损伤加重。 
img
张正政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
25人已读
评论
医学科普医学科普 自学“科目三”有“崴脚”风险!逸仙运动医学专家支招如何安全跳操
引自逸仙公众号自学“科目三”有“崴脚”风险!逸仙运动医学专家支招如何安全跳操一舞“科目三”火遍大江南北,不少年轻人纷纷模仿,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视频速成“科目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张正政副主任医师提醒,“科目三”舞蹈里,摇手、扭胯、下肢不停摇晃摆动等动作却伴随着运动损伤的风险,其中踝关节扭伤,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崴脚”则是受伤的重灾区。广大朋友应该谨慎判断自身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跳“科目三”,科学跳舞。五类人群不适合“科目三”虽然入门简单、过程欢乐,但“科目三”舞蹈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张正政副主任医师指出,以下五类人群并不适合加入到“跳舞大军”之中,就算要跳,也要十分谨慎。1.曾经扭伤过踝关节的人。对于有踝关节受伤史或者容易经常“崴脚”的人,其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没有正常踝关节好,此时如果贸然跳这种舞蹈,往往更容易受伤,且伤得更严重。2.体重较大的人。体重越大,下肢的膝关节和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并且这种舞蹈频繁摆动下肢的动作也会使关节承受压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更容易造成关节扭伤。3.协调能力较差的人。“科目三”这种舞蹈是全身动作,上肢和下肢要进行不同的动作。如果自身协调能力较差,很容易在慌乱的同时无法控制重心和力度,导致踝关节扭伤。4.平时很少运动的人。平日几乎不锻炼的人,由于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等方面较弱,同时也缺乏运动的经验,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跳这种舞蹈而崴脚的情况并不少见。5.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因为年纪增大,关节退化,在跳这种舞蹈时往往更容易受伤。循序渐进地享受舞蹈乐趣跳“科目三”时该怎么做才能减少扭伤踝关节的风险呢?张正政副主任医师介绍,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舞蹈所导致的踝关节扭伤多为内翻扭伤,这种扭伤容易造成外侧韧带撕裂。具体来说,很多人在跳“科目三”这种舞蹈时,双踝频繁内翻且下肢长时间摆动,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在踝关节内翻时都集中在其外侧韧带上,而外侧韧带由于组织菲薄,是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因此该动作极易造成踝关节外侧韧带撕裂。因此,大家可以在一侧踝关节内翻时,配合胯部的活动,将身体重心移至另一侧支撑脚,减轻此时内翻踝关节的承重,从而降低扭伤的风险。由于这种舞蹈是全身动作,可以选择先练习上肢动作,再练习下肢动作,最后配合起来的练习方式,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从而减少扭伤风险。当然,跳舞前的充分热身也是必不可少的。专家给出八个“崴脚”治疗的小贴士如果还是不慎“崴脚”,该如何处理呢?张正政副主任医师给出了八个“崴脚”治疗的小贴士。1.休息。扭伤后应立刻停止一切活动,使踝关节制动休息,不过度使用患脚,有条件的话可使用踝关节支具固定达到制动目的。2.冰敷。伤后24~48小时内可采取冰敷。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可以减轻局部水肿和炎症、减轻疼痛。冰敷时用毛巾包裹冰块,且时间一次一般15~20分钟,2小时一次,以免冻伤。48小时之后可以适当热敷或冷热交替。3.加压包扎。肿胀持续不退可以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大的衣物(比如丝袜)包裹住受伤的踝关节适度加压。捆绑弹力绷带时应从足趾根部逐渐包扎到踝关节上方,每一圈重叠1/3,加压要适度,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4.抬高患肢。早期将患肢抬高,利于减轻肿胀。坐位时可将患肢放在椅子上,平卧位时将患肢垫高,使其高于心脏位置。5.及时就医。如果肿胀3~4天后仍不消,甚至越来越肿,疼痛加剧,这就警示韧带严重损伤甚至骨折,需要及时就医。6.康复训练。扭伤发生后,经专业医生评估后,若无骨折或轻度韧带撕裂等现象,肿胀和疼痛逐步减轻,可在没有疼痛的情况下开始康复训练。如抗阻勾脚练习,即将弹力带固定在远端,套在脚背前方,做勾脚背动作,勾住5秒再慢慢放开,稍微休息后做下一次,反复做15~20次为一组,每天做10组。7.保守治疗。对于初次急性外踝韧带损伤,轻到中度的,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即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踝关节。固定3-4周后,经医生评估,开始正常行走并佩戴护踝1个月,同时进行本体感觉和肌肉力量练习,效果优良。8.对于急性重度韧带损伤,由于韧带撕裂严重、关节存在明显不稳,或合并骨软骨损伤,则应首选手术治疗。如果是反复“崴脚”,确诊为外侧副韧带陈旧断裂,亦应该积极手术治疗。据悉,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采取微创关节镜进行修复或重建韧带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img
张正政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
76人已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