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名医 | 父母个子高,孩子就一定高吗?省儿童医院内分泌专家宋文惠详解! 原创: 宋文惠 健康山西微服务 3月15日 小芳今年12岁,个子已长到1.56米,可让她妈妈担忧的是近一年来,小芳的个子几乎没怎么长。小芳的爸爸身高1.85米,妈妈身高1.68米,按照遗传身高小芳应该长到1.70米左右。小芳到底还能长高吗?这是为什么? 经过检查,原来小芳是因为发育过早,导致了骨骺提前闭合,使她的身高长不到遗传身高,造成了终身遗憾。那么孩子的身高和那些因素有关,怎么判断孩子的发育是否正常,如果孩子生长缓慢可以干预治疗吗? 本期《三晋名医》健康山西特邀山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宋文惠针对孩子身高发育给大家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 作者介绍 宋文惠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从事儿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小儿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医学会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小儿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性早熟、儿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发育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儿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和周三上午 下面就和大家聊聊有关孩子生长发育的一些相关知识。 儿童的生长发育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遗传、营养、环境、激素、疾病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遗传:是决定身高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一般情况下,父母身高偏高的,孩子也会高,父母偏低的,孩子的个子也会偏低。但是,后天的因素是会影响孩子最终的生长发育状况的。所以,高个子的父母不要大意,矮个子的父母也不能认命,因为通过后天的干预也可能会改变孩子的生长轨迹,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营养:是孩子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经常会有父母问:孩子吃什么会长的快?营养缺乏、营养不均衡都会导致孩子的生长发育缓慢,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慢性腹泻、偏食、厌食都是不良的因素。营养强调均衡:也就是按照专业术语来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要均衡摄入,一般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牛奶、鸡蛋、肉、鱼、虾、豆制品、米、面、菜、水果、坚果等等,根据不同年龄添加适宜的食物,定时、定量、多种、多样,以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能量。 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充满情亲的环境中成长,轻松、快乐,充足的睡眠、适宜的锻炼、灿烂的阳光照射,都会促进孩子的生长。相反,长期的压抑、恐惧、紧张等不良因素一定会有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激素:生长激素是促进骨骼生长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夜晚深睡眠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所以,好的睡眠有助于生长。运动也可以激发生长激素的分泌,跳绳、跑步、游泳等不仅能增加生长激素的分泌。还可以刺激骨骼生长、钙磷骨矿物质的沉积。避免负重的体育锻炼,比如:举重、哑铃等。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疾病:是后天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一种疾病、任何一种能够影响孩子能量代谢的因素都会干扰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包括: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等。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等等。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生长发育缓慢,要及时去儿童医院找专科医生做相应的检查,尽早发现,及时干预,不要错过最佳时机。 性早熟:是干扰孩子身高常见的一个原因。它分为真性性早熟(GnRH依赖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就是青春期的提前开始,也叫性腺轴的提前启动。由于性激素的升高,促使第二性征的发育,同时也加速了骨骼的成熟,造成了骨龄超过了实际年龄,使骨骺的闭合提前,生长期缩短,最终的身高减损。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就要找专科医生看看孩子发育是否正常。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只有了解了正常孩子的生长规律,才能判断孩子是否是生长缓慢。 正常情况下,刚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公斤,身长50厘米左右,生后第一年身长增加25厘米,也就是1岁时身长平均为75厘米左右,第二年身长增加10 厘米,也就是2岁时身长在85厘米左右,以后的生长速度基本在每年6-8厘米左右,直到青春期前。青春期是孩子身高冲刺的最后一个阶段,大约每年增加8-10厘米。 关注孩子的健康,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每三个月测量一次身高,注意每年的生长速率,如果发现孩子的生长速度达不到正常,或孩子在班里个子是偏低的,也要及时找医生看看,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尽早干预。 身材矮小:是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第三百分位或-2标准差(见后附表儿童体重、身高正常值)。 干预:如果发现孩子生长速度减慢,或已经和正常孩子有了差距,就要去医院看看。如果孩子的个子只是较正常稍低,在3岁以前要在生活习惯上多注意,孩子的饮食是否合理,辅食是否添加合适,消化吸收是否很好,维生素D、钙、微量元素是否缺乏。 睡眠时间能否足够,一般在新生儿期睡眠时间在16-20小时,3-6个月:14-16小时,6-12个月:13-15小时,1-2岁:13-14小时,2-4岁:10-12小时,4-7岁:10-11小时。针对问题做相应的调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太阳的照射,都会促进孩子的生长。 如果孩子个子很低,或者小于-2SD,就要做一些与生长发育相关的检查,包括:骨龄、内分泌激素的测定、是否有全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彩超、核磁等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做相应的检查。首先要明确孩子的生长发育缓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根据孩子的情况以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诊断。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唯一治疗儿童矮身材的药物,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刺激骨骼的生长,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是安全、有效的,骨龄越小,敏感性越好,但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和管理下使用。 甲状腺功能低下也是导致孩子生长缓慢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但诊断及时治疗,也会实现很好的追赶身高的作用。真性性早熟不是都需要干预的,要结合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治疗。文章开头的小芳,尽管父母个子挺高,但由于就诊时骨骺已接近闭合,如果采取干预个子会有所增高,但最终可能还是达不到遗传身高。所以,如果发现孩子生长缓慢,一定要尽早干预,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理想的身高。 注: 中位数:即相应年龄的中等个也就是平均身高 -1SD:偏低 -2SD:即相应年龄组最低
个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一、骨龄(boneage,skeletalage)的正式名称是:骨骼测定年龄。1、什么是骨龄: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骨龄)。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在了解人的骨龄情况时,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它是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并通过统计处理,以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进行表达的生物学年龄。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内分泌科潘嘉严2、标准骨龄片拍摄方法:标准骨龄片,只需要拍一张左手正位片。拍摄时,左手五指自然张开,手心向下,中指与前臂保持中一条直线(尽量不要左右偏,手臂放平不要上抬),X线球管对准第三掌骨头,球管与X光片距离在80CM左右。下面这张骨龄片,为比较标准的骨龄片,相当于男孩骨龄13岁左右。3、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很多疾病都影响骨骼发育,使其入提前或落后,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性早熟、甲亢、单纯性肥胖伴身材增长过快、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骨龄提前;而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垂体性侏儒(生长激素缺乏症)、甲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影响骨龄最重要的因素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其他如生长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对骨骼发育起调节和控制作用,其中性激素在青春期骨骼发育中起主导作用。时常有些家长咨询,弹琴会不会影响骨龄?弹琴主要还是手指运动增多,运动增加,不促进骨龄增长。如果运动增加会促进骨龄增长,那么跑步多了,腿部运动多了,骨骺不就早闭合?成年身高不就更低了吗?这样的推断显然不合理。从另一方面讲,由于不同儿童,弹琴的时间,强度、支持时间差异很大,其他手指活动方面也有较明显差异,即使有弹琴影响,我们也很难也找出依据或找出差异有多大?因而一般不需要考虑这方面影响。二、骨龄评估临床意义人类骨骼发育的变化基本相似,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同阶段的骨头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目前经常需要使用骨龄评价生长发育的方面有:①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判断处于什么样生长发育阶段,还有助于区分“早长”或是“晚长”等);②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剩余生长空间及性成熟度的判断);③通过骨龄还可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判断矮小或早发育儿童是否需要治疗);④骨龄的测定还对一些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如生长激素缺乏儿童,骨龄常常落后,而性早熟儿童,骨龄常常提前);⑤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和治疗效果的判断(如性早熟儿童需要通过定期评估骨龄,指导用药量的调整);⑥骨龄还用于法医学判断特定个体的年龄,作为是否定罪的依据;⑦用于对身高有不同要求的运动人才,艺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特殊人才的选拔,也用于运动员竞赛时分组等等。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骨龄鉴定在某些内分泌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和生长发育障碍等疾病的X线诊断中起重要的作用。骨龄的异常,常常是儿科某些内分泌疾病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按照最新的TW3评估法,男孩骨龄达到16.5岁、女孩骨龄达到15.0岁时,骨骺基本闭合,骨骼达到成年,身高基本不再增长。但不同骨龄评估法,骨骺完全闭合的骨龄不一样,如1975年发布的TW2法,男孩骨龄18.3岁骨骺才完全完全,达到成年,与TW3相差1.8岁,女孩骨龄17.2岁骨骺完全闭合,达到成年,与TW3相差2.2岁。三、目前国内外常用骨龄评估法1、骨龄评测方法传统的骨龄评估通常是对被测者的手部和腕部进行X光摄片,然后由医生根据拍得的X光片进行解读。测定骨龄的方法有简单计数法、图谱法、评分法和计算机骨龄评分系统等,最常用的是G-P图谱法和TW3评分法,其他还有CHN评分法,TW-C评分法和中华05评分法,TW3改良评分法等。1.1计数法在20世纪初期,以骨化中心计数占主导地位,内容有:①观察骨化中心在一定年龄出现的数目,主要是腕骨;②测量骨化中心面积和骨与骨之间的比例;③观察骨骺的融合时间。即骨龄计数法,如1938年公布的Vogt和Vickers氏法。由于腕部骨化中心出现较早,增加部位又会致X线照射量过多,故此类研究后来没有什么重要发展。1.2图谱法在1895年X线被发现后,有关学者便开始将其用于研究骨骼发育。1898年JohnPoland提出最早的骨骼发育图谱。Todd(1937)又制订了较为完善的骨骼成熟图谱。1950年Greulich和Pyle研制成手腕骨发育图谱(G—P图谱),1959年修订。之后广为流传,延用至今。G-P图谱是以美国中上层家庭的儿童为基础,从出生到成年的纵向研究结果。图谱法主要依据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手腕部骨化中心和干骺的出现、消失顺序,建立男女骨龄标准图谱,评价时将待测X线片与图谱逐个对照,取最相近者为其骨龄,若介于两个相邻年龄图谱之间,则取均值来估算。此法简便、直观、易行,各国或地区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标准图谱,包括我国的顾氏图谱。1.3评分法图谱法主观性强、偏差大,且骨成熟率不清楚,因此Tanner和Whitehouse等(1962)通过研究提出TW1骨龄记分法,1975年修改为TW2法。该法取左手腕正位片20块手腕骨,将各骨按不同发育等级分为8—9期,赋予不同分值,总骨发育分(SMS)从0—1000分。由手腕x片累计各骨发育分,然后查骨龄得分表或SMS一年龄曲线,求得骨龄。其评分系统有三个系列:①R(radius,ulnaandshortfingerbones,RUS)系列,含尺桡骨远端、第1、Ⅲ、V掌指骨共13个;②C(carpals)系列,含腕骨7个,豌豆骨除外;③T(TW20一bones)系列,为R、C系列之综合。2001年已修改为TW3法,这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一种评判标准,主要是取消T系列,认为T系列只是R、C系列的综合,无特殊用途;以及重新制订了R系列标准,认为该标准受时代、人群等因素影响。我国推出的有李果珍百分计数法(1979)、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1992)以及直接引用TW2的叶氏记分法(1991)等。1.4近年来出现的其他骨龄评测手段主要借助于较高现代科技手段评测骨龄。①计算机辅助骨龄评估:主要用于TW3法、CHN法等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骨龄评分法。但由于其需要扫描骨龄片或只能通过本院影像科上传,增加了评估程序或不方便评估患者自带片;同时,由于目前存在程序上的不完善,每期评分固定,不方便对处于两期之间的进行分值适当调整,预测成年身高时,只能用同一种方法,应用上目前还受到一些局限。②超声骨龄评测:1995年,Castriota等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股骨头关节软骨(FHC)厚度,显示FHC厚度与骨龄、生活年龄有很强的相关性,提出超声测量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评估少年儿童骨骼发育的方法。也有报道,6~15岁少年儿童的跟骨宽频超声衰减值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目前超声骨龄测量仪已推出,其依据是手腕软骨骨化过程的结构变化,通过测量穿过手腕的超声声速来计算骨龄,结果与G—P法所得结果高度相关,提示超声技术在骨龄评测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③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的应用:2002年,国外有学者利用低辐射测量仪DXA对手腕进行影像扫描,探讨骨密度评测骨龄。Pludowski等报道DXA检测与X线检测的骨龄评测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60例个体中,40例骨龄一致,另16例骨龄相差小于0.5岁,且DXM的显像质量、分辨率符合要求,但DXA尚无法达到0.5岁以内的骨龄精度,成本高、操作相对复杂,使其应用受到限制。④人工智能识别骨龄:近年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骨龄识别,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不过,由于骨发育特点不同人差异较大,且拍片时的姿势变化也带来的太多的变化,片子本身清晰度、曝光量、对比度等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判断,标准化还有一定困难,目前还利于探索之中。另外,此类软件是通过不断学习大量标准片来提高识别的准确度,对提供学习的标准片准确评估性尤其重要。如果没有大量经过非常有评估经验的专家详细评估为基础,很难得出准确度高的人员智能产品。更重要的是,机器不能下诊断标准,此类方法作为人工辅助骨龄评估和成年身高预测有一定意义。⑤三维骨龄片:随着影像技术的越来越高,骨龄片一直采用一张X光平片,不与时代共进步也不合理。特别是一些骨龄较大,担心有无治疗机会的患者,有不少医院,常常拍膝关节片,看看膝关节骨骺是否闭合?但膝关节骨骼过大,一张正位片只能看到表面,无法看清骨骺内部是否已经开始融合。而手腕CT三维片可直接观察到骨骺内部是否开始融合?我科在国内率先开展手腕CT三维骨龄研究,并取得部分成果。如下图这张片,桡骨内部已经开始融合,就不再适合使用改善孩子成年身高的药物了。⑥骨龄评估的数字化:骨龄评估从计数法,到图谱法,再到评分法,评估有准确度越来越高,也是发展趋势。不过,即使是评分法,对左手骨龄片上每一块骨进行详细评分,也只是将每一块,分成8-9期,给出分值,计算总分,查表得出骨龄大小。但骨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到成熟、闭合,并不只是8-9个台阶,而是个逐渐发育的过程。如果能骨骼整个过程,建立数字化骨龄评估模型,将是未来发展方向。2、国内的骨龄评估发展史①、梁铎(1937年)、刘惠芳(1959)、顾光宁(1962)、张乃恕(1963年)曾先后提出了我国儿童骨龄计算法标准。刘宝林(1983)、徐济达(1985)曾提出我国儿童骨龄图谱,但均未得到广泛应用。②、1960年代,李果珍提出的“中国人骨龄百分计数法”曾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广泛应用。③、1992年,国家体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TW2骨龄根据我国儿童特点进行修订,去掉尺骨,增加了头状骨和钩状骨。并按类似方法评分,称为CHN法。近年河北体育学院对其进行修订。④、1991年,叶义言等将TW2骨龄的成年身高预测法,通过先将中国人身高转换成英国人身高,用TW2法做成年身高预测后再转换回中国人身高。由于准确性高,曾在儿童内分泌领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简称为“TW2叶氏法”。目前临床常用手、腕部骨龄(BA)评估方法比较四、各种骨龄评估的优缺点1、GP图谱法:优点是简洁、直观,评估方便;成年身高预测时有骨龄提前、骨龄正常和骨龄落后不同数据,对存在内分泌疾病者预测身高有一定帮助。缺点主要有精确度不够,图谱法腕骨形态更容易区别,而长骨区别较难,但成年身高预测却主要依据长骨的骨龄,因而临床上常常觉得准确度不够。且原始数据来源于50年代美国中、上层家庭子女,但毕竟1959年后未再更新,年代较久远。2、CHN法:80年代以来,我国根据目前儿童发育状况,对TW2法加以改进,制定了我国统一的骨龄标准-CHN标准,它更适合对我国儿童的骨龄评价、国内通用,但国际上不通用,造成交流不便。且和TW法一样复杂。同时由于其来源于横向研究结果(同一时期,收集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青少年骨龄资料),可靠性低于纵向研究(同一批正常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定期拍摄骨龄片)。3、TW3骨龄:2001年,TW2骨龄评分法,更新为TW3法,RUS积分根据时代变化,调整了对应的男、女儿童骨龄。成年身高预测不再用受种族、时代、地域影响较明显的骨龄预测,而是采用骨发育分直接预测,且经过北美及欧洲9年3300名儿童纵向观察,发现该方法在成人身高预测方面较其他方法准确,且不受种族及地区限制,因此值得大力推广,但缺点是评估复杂。目前全国内分泌学组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推荐采用BP法或TW3法。不过,TW3法,肯定更精确,也更符合时代性。五、成年身高预测1、成年身高预测的意义?目前多数医院评骨龄都是凭放射科的骨龄报告或儿童内分泌医生对照图谱评估的骨龄,并且很少有医院给就诊者做成年身高预测。但成年身高预测对小儿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①成年身高预测是是否需要临床干预的重要依据②成年身高预测是是否继续干预的主要指标③成年身高预测是治疗是否有效的依据之一,④成年身高预测是区别病理性矮小和青春期发育迟缓的重要依据⑤成年身高预测更是家长最为关心的指标。2、成年身高预测的方法①、B-P(Bayley-Pinneau)法:儿童在该骨龄时与该骨龄时的身高达到成年身高的比例(%)密切相关。计算方法:成年预测身高=当时身高/?P??x?100按骨龄(BA)发育速度分:正常BA-CA=<1y快速BA-CA=>1y慢速BA-CA=<-1y按G-P法测骨龄,用B-P表格进行PH②、CHN法预测身高与B-P法原理同,用参考表格不同(中国儿童,分北部、中部和南部,但无骨龄与年龄有差异时的值)。③、HtSDs(BA)轨迹延伸法(曲线法):在生长曲线标示的现BA相当的HtSD位点轨迹延伸所示身高。④、TW3法成年身高预测是目前最新的方法(骨龄来源于比利时、西班牙和美国德州的欧裔儿童,成年身高预测来源于瑞士苏黎世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儿童),根据RUS骨龄积分、当前身高、当前年龄、上一年身高增加值进行计算。计算结果±2个标准差包括95%的人群范围。由于骨发育分不受种族、地域、时代影响,理论上可用于不同民族。3、女孩初潮时间预测:?TW3女孩初潮法:初潮年龄=12.5-0.68(骨龄岁数-年龄岁数)±0.625岁。4、成年身高预测问题的探讨①、每一种成年身高预测都有它的优缺陷,TW3法做成年身高预测的原始数据毕竟来源于西方国家,虽然按骨发育分(反应骨骼的生长程度)预约身高可以不受时代、地域、种族的影响,但毕竟时代不同,正常人的平均身高还是有差异的,再说目前国内还缺乏较大样本量的验证资料。②、生长曲线法预测身高对于骨龄与年龄相近或骨龄稍大的儿童相对较准确,骨龄明显小于年龄时准确性差。③、TW2叶氏成年身高预测法在过去得到了广泛认可。④、BP法预测身高,有骨龄与年龄相符、骨龄大于年龄1岁以上和骨龄小于年龄1岁以上数据。对存在儿童内分泌疾病骨龄与年龄不符时,相对更有意义。但GP图谱法评估骨龄准确度较低,评估医生的熟练程度不同,差异较大,明显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且年代毕竟已久远,正常人平均身高已经变化不小。有条件时最好能对每一个儿童进行所有骨龄评估方法的评价,并对其进行所有方法的成年身高预测。由于TW3法成年身高预测的原因数据来源于欧洲,不适合直接用于中国儿童的成年身高预测。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3年起,通过对比相同时期的欧洲儿童与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差异和性发育异常,参照TW2叶氏法等数据,制订了TW法骨龄评估法在中国儿童成年身高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成果——“TW3改良法成年身高预测”,通过对2000多例已经达到成年身高人群的回访验证,准确度良好,96.5%的正常生长发育且未治疗人群,成年身高与预测成年身高误差小于1SD。六、特别提示:????①、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评估骨龄,也不论评估的专家技术水平多高,都做不到毫无误差。打个通俗的比方:评估骨龄,就好比看一个人的脸去认他(她)是多少岁?普通人去认,误差可能很大,而刑侦专家通过各种手段去辩认误差可能很小,但也不可能毫无误差。正常生长发育监测的儿童、1-2年拍一次骨龄片即可,即使是正在进行发育方面治疗的儿童或已经进入青春发育的儿童,骨龄片一般只需要半年左右拍一次。时间隔间过短拍片,后面的片子评估结果的比前面小,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频繁拍骨龄片。②、除极少量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预测方法外,绝大多数成年身高预测方法的原始数据,都是来源于正常人。正常人骨龄与年龄相差一般小于1岁。骨龄与年龄相符时,预测身高相对准确;骨龄与年龄相差1~2岁时,预测身高仅供参考;骨龄与年龄相差2岁以上时,预测身高不作依据,但可以做为治疗前后观察疗效的对比。③、预测身高时只能根据检查时的身高和骨龄按正常生长轨迹预测将来身高。对于矮小儿童,过去没有按正常生长轨迹生长,不做任何治疗的情况下,从预测时就能按正常生长轨迹生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不治疗实际身高,常常还会低于预测身高。对于性早熟儿童也一样,性早熟儿童由于发育时间提前,不能按正常生长轨迹生长。过早发育,骨龄常常变化较快,后期再做预测有下降可能。七、如何大致判断成年身高预测的可靠性?最近时在回答网上咨询时常看到一些骨龄评估后的成年身高预测结果,有很多一看便知可靠性非常低。比如有“现身高150cm的11.5岁男孩,骨龄已经13.1岁,预测成年身高却超过176cm"。男孩13岁平均身高是159.5cm,正常男性成年身高平均只有172.1cm,13岁男孩后期生长空间平均不足13cm,骨龄已经13.1岁,即使年龄稍小,后期生长空间有可能略大于13cm,但还有26cm以上的生长空间是不可能的,如果再考虑骨龄快速进展,后期生长空间不足13cm还是有可能的。1、对于骨龄与年龄相当且生长正常者,在排除早熟、矮小等情况后,可以根据各年龄组正常身高表(虽然是年龄表,由于正常儿童、青少年骨龄与年龄是相当的,可按骨龄去对比),看看相应骨龄的平均身高与成年平均身高差距,去对比后期生长空间。也可考虑利用生长曲线去做大致对比。2,对于骨龄提前大于1岁者,也可根据上述方法对比,不过,后期生长空间可能稍大于相应骨龄段的生长空间,因为预测成年身高也有年龄因素。不过,骨龄越大,在预测成年身高中年龄占的权重越低,大于平均生长空间的幅度越小。但如果考虑早发育者的骨龄有可能快速进展,后期生长空间还有低于正常平均生长空间的可能。如果是女孩,初潮后不可直接用上述方法对比,同时如果女孩初潮过早,也会明显影响后期生长空间。3、对于骨龄落后于年龄大于1岁,特别是骨龄落后于正常年龄2岁以上,存在影响生长发育疾病的儿童,最好大致根据年龄去对比相应年龄的后期生长空间。虽然理论上说由于骨龄较小,实际生长空间应该大于相应年龄者,但由于存在生长异常,每年的实际生长幅度会小于正常儿童,后期生长空间也有限。当然通过计算校正骨龄后对比更可靠,但不是非常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计算不了校正骨龄。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人民卫生水平的提高,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骨龄作为个体的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应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而熟悉、掌握、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指导及帮助工作。我院也购买过骨龄评估软件,但由于需事先扫描骨龄片至电脑中,再人工对照图谱,选取固定分值,由计算机汇总RSU积分,优点是节约了人工计算过程。但缺点是骨龄处与两期之间无法加减分,且预测成年身高方法有限,我们认为达不到临床指导的要求。我院因而长期坚持手工为每一位就诊者用TW3法详细评估骨龄(手工评估还可对处于2个期之间的骨发育分进行适当调整,包括我院独自研发的骨龄评估软件,也能做到手工调整,比仅看不同骨化中心更接近哪个期精确度更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通过“TW3骨龄评分法在中国儿童成年身高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了独特的成年身高预测系统,获得科技进展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附图:芜湖第一人民医院骨龄评估报告单)
有一种病,只发生在女孩身上叫特纳综合症(英文名为Turner syndrome)又叫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正常人类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46条),其中22对是男性女性都一样,叫常染色体,1对染色体男女不同,是决定性别的,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特纳综合征是女孩X染色体的缺失或结构异常所导致的发育障碍。得了这种病的女孩,不仅有性发育的异常,即女孩的第二性征不发育(乳房、子宫、卵巢),更早的是发现孩子生长缓慢,个子矮小,成年期身高约135-140厘米,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颈短,有颈蹼,后发际低,乳距宽,皮肤多痣,肘外翻,青春期无性征发育,原发性闭经,婚后不育,常伴有其他先天畸形。孩子表现异常的程度与染色体异常的程度是相关的,如果能早期诊断,得到及时的生长激素(rhGH)治疗,孩子的个子有可能达到正常,如果身高低于正常女孩生长曲线第5百分位数时,即可开始治疗,可早在2岁时开始;适时的性激素替代治疗,也可促进性征的发育。所以,对于一个矮身材的女孩,有必要做染色体检查,以明确诊断。
甲状腺是一个蝴蝶形的小器官,位于气管前。它是调节人体代谢的一个重要腺体。因此如果儿童得了甲状腺疾病,其身体和智力发育等都会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家长应当了解甲状腺疾病的症状、体征和治疗,这对避免儿童健康受损非常重要。什么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是人体内较大的一个腺体,它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 如果儿童的甲状腺功能受损,它生成的甲状腺激素就会减少,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能量消耗得慢,代谢速度也变慢。相反,如果甲状腺功能旺盛,就会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入血,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加速身体的代谢过程。在儿童和成年人中,甲状腺功能减退都要比甲状腺功能亢进更为常见。 儿童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原因包括出生时即缺少正常工作的甲状腺(先天性甲减)或后天因素如:饮食中的碘过少(地分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损伤等。儿童甲减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疾病起始的时间。先天性甲减:1)在新生儿期即可出现少哭、少动、吃奶差,腹胀、便秘,生理性黄疸期延长,甚至体温低,四肢冷,对外界的反应低下;2)典型的面容:头大、颈短、面色苍黄、眼睑浮肿、眼距宽、鼻梁低平、舌大宽厚、常伸出口外;3)身材矮小、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滞、躯干长四肢短;4)表情淡漠、反应慢,学习成绩下降;5)心率慢、贫血难以纠正;显得疲倦/乏力,稍大一些的孩子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停滞。学龄儿童出现学习障碍,青春期延迟。女性青少年甲减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通过血液检测和手、腕部(婴儿为膝关节)的X光片确定儿童是否患有甲减,以及病情有多严重。X光能显示出儿童生长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龄延迟。治疗的目的是替代体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推荐应用的药物与成年人一样,为左旋甲状腺素——一种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但是治疗剂量应当与儿童的体重和个体需要相匹配。儿童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在青少年中,Graves病要常见很多,并且和其它甲状腺功能异常一样,女孩患病比男孩多。由于儿童Graves病的进展常常很缓慢,及时发现疾病可能会比较困难。比较常见的症状包括行为举止和学习成绩改变、睡眠障碍、焦躁不安/爱生气,发脾气,应当引起注意。其它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易见、手颤、食欲增加但体重减低、腹泻和典型的眼球突出、凝视等。青春期之后患甲亢的女孩常常出现月经量减少、月经稀发,或者闭经。治疗儿童甲亢的目的在于减少血中的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出现副作用时,推荐手术治疗。和成年人不同,不推荐对儿童甲亢患者采用放射性碘治疗,因为这种治疗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长期作用不详。各种对成年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儿童同样有效,这对患儿的父母而言是个好消息。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儿童需要家庭的支持,确保每天按时用药并对患儿有正确的护理。让患儿学校了解孩子的诊断和用药也是非常有助于治疗的。
日常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个子矮也能算病?这不是龙生龙、凤生凤,遗传导致的嘛,咋还扯上疾病了? 去年 9 月发布的《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成的孩子没达到遗传身高! 遗传因素的影响占 70%,但后天的 30%,也许会造成孩子实际身高和预测身高 10~20 cm 的巨大差距! 所以如果现在还认为孩子身高100%是由遗传决定的,那就是非常错误的了 。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矮身材的比例在3%左右,其中3岁~15岁需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但目前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患儿不到30万,接受合理治疗的患儿不到3万,总体治疗率严重偏低。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家长容易忽视孩子身高的异常,认为早晚会长的。 矮小儿童受身高的困扰,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同时心理较正常儿童更为敏感,长此以往对儿童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矮小症的治疗不容忽视。 如何做到及时发现孩子矮小? 在家要给孩子定期监测身高 父母对孩子的身高做好监测很重要,因为医生诊断时看到的只是孩子当前的状态,家长如能提供孩子生长发育系统的数据将有助于医生的诊断。 儿童体重的增长与身高增长密切相关,且有一定规律。出生早期身高增长快,相对而言,体重增长也较快,后期逐渐减慢。 因此,只关注儿童的体重是不够的,必须加入身高的因素,身高增长快的儿童,体重相对也会增加较多。 如何正确的监测孩子的身高? 至少每半年给孩子准确测量身高、体重一次,并详细记录和保存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记载了孩子成长的足迹,更反映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状况。 但很多家长在家中“不会”测量身高,由于家中没有专业的仪器,所以在家中测量身高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同一时间(固定时间点)、同一地点、同一人测量。 测量时孩子要脱鞋,自然站立、目光向前平视、双手自然下垂、肩膀和臀部靠墙、脚后跟并拢,家长拿一个三角直尺或较厚的书,直角面贴墙,由上向下滑动直到另一直角边紧贴头皮,然后在测量位置画线,最后用卷尺测量或直接读数。 另外,家长还应该定期给孩子做体检,把不同时期的测定数据记录下来,将几次记录的数据连接起来画出一个简单的生长曲线图。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呈平稳上升趋势,表明生长速度正常;如果曲线变化不大或下降,就说明孩子的生长可能出了问题。 在家长日常检测中,如何判断各年龄段的孩子是否矮小? 1. 可以根据儿童身高标准对照表来判断; 2. 根据儿童生长速度判断,正常情况下各年龄段儿童年生长速率如下: 在婴儿出生至1岁以内,增长幅度为25cm; 1—2岁增高幅度为10cm; 2—3岁年生长速率为7cm; 3岁—青春期前期的年生长速率为5—6cm。 如3岁以后每年增长小于5cm,青春期年生长速率小于6cm,,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原因。 发现孩子矮小该怎么办? 1. 均衡的营养 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均存在于粮食、蛋类、肉类、奶类、蔬菜和水果等食品中,做到不偏食挑食。 2. 合理的锻炼 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最有效的方法,每天适当的锻炼,如跳绳、打篮球、摸高等能促进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 3. 充足的睡眠 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在深睡眠中,长高更是在晚上进行,充足的睡眠是长高的必备条件。 4. 愉悦的精神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精神、情绪等因素可影响长高。平和愉悦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离异、家庭吵闹等会使孩子自卑、孤僻、烦躁、食欲不振等,影响生长发育。 必要的时候需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就诊,科学干预身高,及时补救孩子身高的差距。 Sherry 儿童生长发育
9月7日在晋祠宾馆举办学习班欢迎医务工作者参加学习。
青春期发育问题多,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原创: 刘戈力 刘戈力医生 昨天 作者:刘戈力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青春期是指人从胎儿到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一般从青春期启动到获得成人身高为止。 青春发育期一般指的是13岁~19岁这个年龄段,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儿童青春期都是同一时间出现,男女有别,且个体差异很大。 青春期有什么特点? 开始出现第二性征,获得生殖能力 女童:乳房发育,出现阴毛腋毛,最终月经来潮,排卵; 图丨壳子_CHEN 男童:睾丸阴茎增大,出现阴毛、腋毛、喉结、胡须、变声,遗精产生精子。 图丨壳子_CHEN 生长加速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整个青春期女童约有3年~4年的时间增长身高,共增长约23厘米~25厘米,男童约有5年~6年,共增长约25厘米~28厘米(个体差异很大)。 出现明显两性分化特征 青春期孩子体重、体型和外观都会出现一些相应的改变(点击《青春期和性发育的这些秘密,你了解吗?》查看)。 复杂的心理反应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会出现无法意识——临时决定带来的远期后果——可以意识后果的转变,但容易冲动,青春晚期具有理想主义和绝对主义,提出问题的兴趣增加并可以独立思考。 整个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也带来了心理的改变和波动,家长要善于沟通,平等交流。 青春期常见性发育异常的疾病 性早熟 女童8岁前,男童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称之为性早熟(点击《何谓性早熟?说说性早熟那些事儿!》查看孩子性早熟原因)。 女孩以特发性性早熟为多,大约占性早熟的80%~90%;而男童则相反,80%以上有潜在的疾病原因。如果发现孩子性早熟,应当及时找专科医生区分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原因,在确定病因的基础上再决定如何治疗。 注意: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身高一般比同龄儿高,骨龄常常大于年龄1岁以上,由于骨龄偏大,会造成骨骼提前愈合,生长期缩短,一旦青春期结束,最终身高可能反而不高。 青春期发育延迟 青春期发育延迟具体是指男孩实足年龄14岁,女孩13岁仍没有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没发育);另外还有一些青春期进展缓慢的,即女孩乳房发育和初潮年龄之间>4年、男孩睾丸增大、阴茎增长至完全发育成熟时间超过4年。 青春期发育延迟的原因可分为: 高促性腺性性腺功能减退(主要问题在睾丸或卵巢); 低促性腺性性腺功能减退(主要问题是下丘脑垂体疾患); 特发性(目前原因未明); 慢性疾病导致的继发性或功能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 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这类就是通常所说的“晚长”。这些孩子是健康的,只是青春期启动和完成明显延迟,最终发展为正常青春发育过程,50%父母有类似情况。 青春期发育延迟也是一类复杂性疾病,需要专科医生检查与分析,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温馨提示 青春期是个体发育的一个特殊阶段,性发育疾病是主要关注问题,其他一些内分泌疾病在青春期也会有波动,例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需要调整治疗剂量,还有一些综合征如特纳综合征、努南综合征、小胖威利综合征等青春期也会给予特殊的性发育干预。
冬季来临,北方的冬天寒风习习,尤其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纷纷回归巢穴,进入“蛰伏”的冬眠状态之中。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即使在南方也因为天气寒冷,日短夜长,人们大都相对减少户外活动,早睡早起。平时则添衣加被,避免受寒潮之侵袭。 小朋友们呢,他们在这个冬季会受到影响吗?他们的生长发育还会正常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保证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营养:营养是保证孩子正常生长发育最基本的条件。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冬天,户外的活动时间少了,好多小胖墩是在这个季节养出来的。 营养平衡和营养均衡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营养平衡 是指摄入的营养与孩子所需的营养要平衡。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所需要的营养不仅要满足孩子生理活动的需要,还必须提供足够他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每个年龄段所需要的营养即热卡是不同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均衡 就是膳食平衡,要让孩子吃到各种不同的食物,肉、蛋、奶、各种主食、水果、蔬菜等。切忌偏食。 中国营养学会为指导人们合理营养提出了“营养金字塔”。"金字塔"的第一层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它构成塔基,应占饮食中50%;"金字塔"的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因此在金字塔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金字塔"的第三层是奶和奶制品,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金字塔"的第四层为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禽、肉、鱼、蛋等;"金字塔"塔尖为适量的油、盐、糖。以上四种基本成分加上塔尖叠合在一起恰似"金字塔"。儿童可以参照,一般蛋白质占饮食的20%左右,脂肪占30%左右,碳水化合物占50%左右,根据孩子的年龄、发育情况适当调整。 婴幼儿期,孩子的胃肠比较娇嫩,消化功能、免疫功能都不很完善,饮食要选择易消化、易咀嚼,干净卫生的食物,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贪食,不偏食,尽量吃天然、无污染食品,少吃零食、油炸食品、甜品、膨化食品、饮料等。冬季,室内的时间相对较多,家长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合理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出现超重、肥胖。 冬季室内干燥,要多饮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各种营养素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转和排泄,都离不开水;水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水还能调节体温。体内的水量随年龄、性别、胖瘦的不同而不同。年龄越小,体内含水量越多;脂肪组织越多,含水量越少,所以,肥胖孩子体内含水量相对较少。水的需要量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热量的需要。此外,温度的变化、人的活动量和食物的性质,也影响水的需要量。 运动: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强壮体魄,促进关节、肌肉的发育,还可以刺激孩子自身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生长,有利于个子的增长。冬季尽量让孩子在阳光下多做一些运动,多晒晒太阳,这样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促进钙的吸收,以确保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生理情况下,一天大部分的生长激素是在夜间睡眠中产生的。生长激素是人类调节身高最重要的一个激素。任何原因导致孩子生长激素不足,就会造成生长速度减慢,最终身材矮小,遗传身高受损。所以,好的睡眠会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健康:冬季,容易患呼吸道疾病。任何疾病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房间要注意经常通风,避免着凉感冒,避免和患病的人接触,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 山西省儿童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宋文惠 2017.11
教你如何科学管理好体重 2017-11-17 医宝健康 “一胖毁所有”,肥胖不只毁了美感,它毁的还有我们的健康。肥胖最多的危害是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都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防止肥胖,最重要的是管理好体重。减肥要科学合理,而不是一味的过度节食、过度运动。如何才能科学的管理好体重呢? 管住嘴,迈开腿 任何时候开始减肥都不晚。想要控制体重,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减肥没有捷径可寻,必须要“管住嘴,迈开腿”。 保证均衡饮食 三餐按时吃好,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在主食中添加粗粮,摄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蛋奶、豆制品等。 坚持合理运动 常见的有氧运动按照热量消耗排序可列为:田径、跳绳、骑自行车、慢跑、打篮球、打乒乓球、游泳、散步。要注意的是,对于体重过大的肥胖者,一次持续运动不要超过1小时,为了减轻膝关节负担,迈开腿也可以选坐位和卧位肢体运动。 注意饮食细节 饮食细节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比如吃饭时每口嚼15~20下,细嚼慢咽还能帮助肠胃消化。注意进食顺序,饭前喝汤,接着吃菜,再吃饭,尽量用热量较低食物填饱肚子,就不会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促进体重健康达标的重要保证,应学会调节心情,提升睡眠质量。
身高只有60%是受到遗传因素决定的,并不能代表父母个子高,孩子就也一定是大高个儿,因为还有40%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条件。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比同龄人长得矮,还是应该趁早到医院检查,确认到底是体质性青春期发育迟缓,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得晚”,还是矮小。 晚长还是矮小要分辨清楚 晚长就是青春期延迟,指的是女孩于14周岁以后、男孩于15周岁以后尚无第二性征出现(如男性睾丸增大、女性乳房增大等) ,或女孩18周岁仍无月经初潮。 另外因为年龄和骨龄并一定完全匹配,有的孩子骨龄要比实际年龄小几岁,但是其他生长指标都正常,这也属于晚长。而矮小症是指孩子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 出现这些情况就是在提醒父母孩子生长缓慢: ①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 ②3岁到青春期前小于5厘米/年; ③青春期小于7厘米/年。 连续三个月,每月测量一次孩子的身高,用第三个月的身高减去第一个月的身高,除以3得到平均值,再乘以12 。 1岁时这个速率应该在每年25厘米左右; 2岁时应该在每年10厘米左右; 3岁至青春期前,应该在每年5—6厘米左右。 如果3岁后年平均值低于5厘米,就说明孩子的生长速率偏低,与同龄孩子的差距会逐渐拉大,这时应及早带孩子到专业的生长发育机构的儿童内分泌科检查。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应该要更注重孩子的身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