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T管? T管是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手术后安置的胆道引流管,是肝胆外科常见引流管之一,T管由两个臂组成,一个臂通向胆总管,另一个臂通向肝总管或十二指肠,而第三个部分则从腹壁切口通向体外接引流袋。二、正确认识“T管”的作用:1. 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通过T管引流胆汁,可以减轻胆管水肿,降低胆总管内压力,减少胆汁渗漏的发生;2. 引流残余胆石:T管有助于促使胆管中的泥沙样结石随胆汁排出体外;3. 支撑胆道:T管可以支撑胆道,避免管腔变小、狭窄、粘连。4. 预留术后检查或治疗的通道:①胆道术后放置T管便于医师经T管注入造影剂,以便在X线引导下进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内是否存有残留结石以及其狭窄病变情况等。②与此同时,依附T管形成的窦道,可以作为胆道镜进入胆总管通道,便于术后经胆道镜取石。二、居家护理“T管”:(一)T管的固定与保护 1.妥善固定:将T管妥善固定于腹壁,避免管道折叠、弯曲、受压、脱出。卧床患者在翻身和床上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好引流管。 2.保持适宜弧度:T管的出口端应保持适宜的弧度,T管与引流袋的连接管衔接紧密。(二)密切关注胆汁胆汁的量: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ml,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如胆汁过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可能,如胆汁浑浊,应考虑结石残留或胆管炎症未被控制。(三)T管夹管:1.夹闭T管的时机:待引流管内的泥沙样结石或杂质引流干净,黄疸渐渐消退即可夹管,常规是自手术之日起第二周后试行夹管,留置3个月以上患者,夹管时间为术后一个月或遵医嘱;2.夹闭T管的方法:夹管时,将引流管对折,使胆汁不能流出。第一次夹管30分钟,放5分钟,重复三遍,如无不适,再延长至1小时、2小时(一般是先从:饭前1小时夹闭到饭后1小时);第二天再延长至4小时以上,第三天全部夹闭,如有腹痛、腹胀等不适,可暂时松开夹子;如果在患者进行2-3次夹管之后,仍然没有腹胀、腹痛以及黄疸发生的情况,应将T管夹闭,不再放开、全天夹管。 3.夹管时应注意事项:当在夹管期间出现腹痛、腹胀或黄疸加重等情况后,应当开放夹闭的T型管,查看引流管内胆汁的颜色和流量是否正常,观察体温。(四)预防感染1.定期更换引流袋:每日早晨倾倒引流液,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并做好记录,每周更换2次引流袋。2.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T管管口,然后连接新的引流袋。3.保持敷料干燥:引流管周围的敷料应保持干燥,若敷料有渗液,应及时更换,使用无菌纱布覆盖。4.注意观察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润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五)保持引流通畅 1.避免逆流: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引流管口平面,以防止胆汁逆流,引起胆道内逆行感染。2.适当挤捏:定时挤压连接管,确保胆汁及时排出。(六)特殊情况处理 T管脱出:如果不慎T管脱落,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置管口并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处理。医生评估后,对于脱管时间短并确需继续放置T管的患者,其可尽量顺原窦道放置一根口径相对较小的T管,或放入一根导尿管继续引流。脱管时间太长,窦道缩窄甚至闭锁,就不可能再放入任何管道了(如果确属必要,当然也可通过再手术置管)若T管脱出,切忌回纳,应在皮肤开口处用纱布覆盖,并立即到就近医院处理。(七)(七)T管造影:造影目的:拔管前现行T管造影以了解胆管内情况,造影剂注入T管后摄片若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则开放引流管引出胆汁后予以拔管,若显示仍有结石则不能拔管。造影时机:一般术后1月左右或遵医嘱。造影时机:一般术后1月左右或遵医嘱。 (八)拔T管后的观察: 造影目的:拔管前现行T管造影以了解胆管内情况,造影剂注入T管后摄片若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则开放引流管引出胆汁后予以拔管,若显示仍有结石则不能拔管。 造影时机:一般术后1月左右或遵医嘱。(九)胆道镜检查:目的:直视下了解肝内外胆管有无结石残留或复发、狭窄、畸形、肿瘤和蛔虫等以及可取活检。 时机:一般术后2月左右或遵医嘱。(十)平时活动度:日常注意避免提>5公斤的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拉扯伤口,T管脱出。(十一)洗澡:禁止盆浴,淋浴时可用医用无菌防水敷贴和保鲜膜来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十二)带管期间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十三)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综上所述,居家带回T管后,患者及其家属应密切关注T管的固定与保护、预防感染、保持引流通畅、日常护理与观察以及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肝移植能同时去除肿瘤和硬化的肝组织,避免残余病肝组织恶变,达到根治肝癌的目标。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肝脏恶性肿瘤肝移植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肿瘤体积、分布、数目、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术后复发转移的原因主要为术前未发现的肝外微转移灶、术中肿瘤细胞播散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TNM分期Ⅲ、Ⅳ期及伴血管侵犯的肝癌复发可能性大。小肝癌的肝移植疗效令人振奋,一般来说,早期(如小肝癌和意外癌)、恶性程度低(如高分化、无血管侵犯、无转移和纤维板层癌)的HCC肝移植预后好。因此,严格掌握肝脏恶性肿瘤肝移植适应证及术前、术后综合治疗,可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取得较单纯肿瘤切除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肝癌肝移植有以下3种标准。(1)米兰标准 肝癌肝移植米兰标准由Mazzaferro等于1996年提出,具体内容为:①单个肿瘤直径≤5cm;②多发肿瘤≤3个,每个直径≤3cm;③无大血管浸润及肝外转移。符合米兰标准的HCC患者肝移植术后4年生存率为85%,超出米兰标准者为50%[8]。米兰标准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其科学性已得到全世界实践的广泛证明。然而,目前不少研究认为米兰标准过于严格。(2)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Francisco,UCSF)标准 Yao等于2001年提出扩大和增补的米兰标准即UCSF标准,具体内容为:①单一癌灶直径≤6.5cm;②多发癌灶≤3个,每个癌灶直径≤4.5cm,累计癌灶直径≤8cm;③无大血管浸润及肝外转移。Yao等认为UCSF标准较米兰标准能更好地判断预后。(3)杭州标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结合10余年单中心研究结果,提出了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具体内容为:①无大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②所有肿瘤直径之和≤8cm,或所有肿瘤结节直径之和>8cm,但甲胎蛋白(alphafetalprotein,AFP)<400ng/mL且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符合该标准的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达88%和75%,而超出该标准者1年生存率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