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何时能停药大三阳至少服用4年,出现E抗原转换后至少3年,每隔半年查一次。可考虑停药,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小三阳何时能停药小三阳出现表面抗原消失,至少1年半,每隔半年查一次。停药后均需没2月复查,连续查3次。肝硬化能不能停药肝硬化患者原则上不建议停药。
防治指南对此有明确的建议,具体方法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12 小时内,越早越好,剂量不低于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微克重组酵母或20 微克中国仓鼠目卵母细胞乙肝疫苗(婴儿出生升后1、6个月还需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也有建议出生后一个月再注射一次HBIG),阻断成功率可达95%以上。婴儿第7月检查乙肝两对半,如表面抗体为阴性,则按照0,1,6再次接种,一般乙肝疫苗的保护期为12年,建议5-8岁时复查乙肝两对半,如表面抗体低于10mIU,建议复种。10-100之间建议加强1-2次或者按照0,1,6复种。大于100,建议5-8年后,再次复查两对半,直至18岁。
肝硬化失代偿期往往存在严重的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对此类患者,我们提倡无渣,稍纤维饮食。主食以粥,烂面条为主,不能使用馒头,包子,饺子等带馅食物,更不能吃粘豆包,粽子等不易消化食物,蔬菜、水果建议煮烂或者用料理机、破壁机等打碎后再煮熟食用,不能生吃蔬菜、水果。蛋白质的补充:可以饮用适量的豆浆及蛋白质粉,可以服用氨基酸等保健品,监测血清白蛋白,如低于25克每升,建议静脉补充白蛋白。
导读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重要传播途径,有3种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 乙肝母亲所生宝宝在出生后立即给予主动+被动(乙肝疫苗+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母婴阻断措施,绝大多数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均可被阻断,宫内感染成为目前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HBV宫内感染?宫内感染是乙肝妈妈体内的病毒透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使宝宝在妈妈子宫内就感染了乙肝病毒。产时感染是指围分娩期新生儿在分娩时吞咽了含有HBV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的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致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HBV。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HBV感染母亲和孩子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目前的研究发现,宫内感染与母亲体内的HBV DNA水平有关。母亲血清HBV DNA>10^6拷贝/ml者,容易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多发生在妊娠第三期(孕28周)以后。 HBV宫内感染的诊断对HBV宫内感染诊断指标尚未统一,因此无法准确判断新生儿感染的时间。 目前普遍接受2001年第二届“阻断HBV母婴传播和乙型肝炎免疫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纪要”提出的HBV宫内感染定义:HBsAg(+)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的存在,采用主动+被动联合免疫进行母婴阻断后无免疫效果者,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持续阳性至少3个月以上。另外,也有人采用骆抗先编著的《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中提出的诊断标准:HBsAg(+)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或HBsAg;且在以后复查中,1月龄检测HBsAg阳性为宫内感染的初筛诊断标准,6月龄检测HBsAg仍为阳性为确诊标准。 但是近些年来发现,这种诊断标准常常会漏掉许多因宫内感染所致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例。这是因为部分新生儿虽然在子宫内已被母亲的乙肝病毒感染,但血清学感染标志却表现为阴性,形成所谓的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肝细胞也未充分发育,尽管胎儿在子宫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乙肝病毒的复制能力较低,对HBsAg的表达水平也较低;再加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也可抑制胎儿HBsAg表达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所以,有些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尤其是临近分娩期的宫内感染,常常表现为HBsAg或/和HBV DNA的“假阴性”,被医生们称为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这种“潜隐性状态”一般持续1~3个月,随着新生儿肝细胞发育逐渐成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来自母血的抗-HBcIgG滴度下降,“潜隐性状态”的乙肝病毒开始复制和表达,HBsAg和HBV DNA才逐渐转为阳性。 如何降低HBV宫内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母体的HBV DNA水平越高,新生儿免疫失败率就越大。产前HBV DNA<5.5 log10 copies/mL则免疫成功率接近100%。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提示,母体HBV DNA超过6~8 log10 copies/mL后预防有效率逐步降低。最近的研究表明,若分娩时母体HBV-DNA>6log10 copies/mL,则极有可能出现宫内母胎传播和免疫失败。因此,对于乙肝病毒载量较高的孕妇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宫内垂直传播风险。 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妊娠晚期(妊娠28周以后)服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可有效地降低母亲血清HBV DNA水平,提高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使HBV DNA高复制母亲所生宝宝的母婴阻断失败率下降到1%~5%。而且,妊娠晚期胎儿的发育已经成熟,药物不会引起胎儿器官发育缺陷。 因此,近些年来许多国家或地区的乙肝指南均建议:HBV感染的孕妇建议在妊娠晚期进行病毒载量测定,HBV DNA载量>10^6 IU/ml的孕妇,应考虑对母体进行抗HBV治疗,以降低宫内感染风险,可在妊娠28~32周时使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进一步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产后1~3个月可酌情停药。
肝脏是人体负责消化和代谢的重要器官。即使是很小的肝脏损伤也可能危及生命。有些人比较放任自由或者“放纵不羁”,在生活中也不会在意这些小细节。 但往往以下七个小细节就会对人体造成大损伤: 1、睡眠不足 经常熬夜既导致睡眠不足,第二天整个人没精神。又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已经感染肝炎病毒的人群熬夜还会加重病情。所以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就赶快睡觉不要再嗨皮了。 最好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每晚睡够7~8小时,以便让肝脏有效排毒,保证全身健康。 2、早上起床后不及时排尿 体内排毒可以通过排尿、排汗、排便进行。早上起床之后稍微清醒一下再去排尿,可以将累积一整夜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 避免毒素滞留体内,身体吸收对人体有害的毒素,长期以往导致肝脏“中毒”。 3、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损害胃肠道健康,造成体内自由基大大增加。肝脏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人体对付自由基,排除毒素,净化血液。暴饮暴食反而会使人体内的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这下知道了为什么肥胖会影响健康了吧! 4、不吃早餐 吃早餐有助于中和胃酸和保护肝脏,减少胰腺炎、糖尿病、胆结石、便秘等多种疾病的危险。 人体一天提供的活力就来自于早餐,饭都没吃好,又哪有精力来工作学习。营养均衡、健康的早餐可延长饱腹感,避免肝脏受损。 5、吃药太多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容易引起肝脏损害,长期服用止痛药等药物,会加大肝脏解毒负担,多导致药物性肝炎(简称药肝)。 因此,服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忌不可私自增加药量。 6、偏爱油炸食物 一项研究发现,吃油炸食品一个月即可导致肝脏发生明显变化,引发类似肝炎的酶的变化。油脂和饱和脂肪酸的堆积会导致脂肪肝,所以喜欢吃油炸食品的人大多数也不会很瘦也不健康。 另外,不健康食用油也会增加心脏病和肝病的危险。 7、过量饮食 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 另外,酗酒还容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肝炎。长期饮酒多的人,还会发生酒精中毒性心脏病,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突然死亡。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大家还是减少应酬和少喝点酒比较好。
不少乙肝病人有“口苦”现象,特别是清晨口苦,特别担心是否存在肝病加重? 其实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 1、精神性口苦,现代的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缺乏运动等,引起口苦。过度吸烟,酗酒,打呼噜,张口睡觉等也易出现口干,口苦。 2、口腔炎症,如果有牙龈炎,牙龈出血等口腔疾病,是引起口苦的常见原因。 3、胃热口苦,食管炎,慢性胃炎,因胃动力差,存在胆汁反流,伴有烧心等症状,也可能引起口苦。如果饮食不当,其肠胃功能呆滞,进食的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口苦。食用了过多的辛辣食品,也会引起口苦。 4、某些慢性疾病,糖尿病常会伴发有口苦的情况。另外,有些癌症患者也会感觉口腔发苦,应提高警惕。 5、肝胆疾病,早晨起来如口苦,可能是由于肝胆部位存在炎症引起的。如当肝脏或胆囊发炎时,胆汁排泄失常导致口发苦。必要时肝功能、彩超等检查。 总之,口苦的原因较多,肝病只是其中一种。因此,如果乙肝病人出现口苦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仔细分析解决。
猩红热(Scarlet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猩红热的病原为革兰染色阳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60℃30分钟、碘酊中15分钟可以灭活。过敏性皮疹其主要症状是:腹痛,哭闹不安,无吐泻,周身起片状的皮疹,高出皮肤,疹发红。面部躯干皮疹多。伴发烧,或全身出现点状密集皮疹,周身发痒。过敏性皮疹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对致病原的抵抗。我们常说的增强免疫力,指的就是提高身体对致病微生物和体内异常反应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防止传染病,维持身体情况稳定,并监视体内发生的异常情况(如癌变)和体外入侵的异体物质(如微生物和其它异体蛋白质),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所以,正常的免疫反应对于维持生命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当正常的免疫能力受到严重损害时(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生命就将不能维持。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由药物引起的这种情况就是药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