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免受风,慎避外邪,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热水洗脸,外出佩戴口罩围巾、帽子等遮挡面部,尤其是患侧及患侧耳后。 2忌烟酒,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3避免暴力揉搓面部,面瘫恢复期可每日艾灸,促进恢复。 4保护眼睛,注意休息,减少用眼,眼部干涩不适时可滴眼药水缓解,避免暴露性结膜炎。
1. 颈痛和颈部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 2. 上肢疼痛或麻木。 3. 双手无力、不灵活,写字、系扣、持筷等动作难以完成,手持东西易掉落;脚踩棉花的无力感。 4. 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5. 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 6. 发作性头晕,眼前有重影。有时还会恶心、呕吐、听力下降。 7.面部麻木,心慌
一 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看手机 对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或者经常看手机的人要注意一小时左右就要适当地活动颈部,以消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防止劳损。 二 避免头,颈出现不良姿势, 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等。 三 选择合适的枕头 选择合适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不睡枕头是错误的。建议可以选用颈椎枕,一般枕头以10厘米左右的高度为宜。 四 注意保暖, 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颈椎部位受寒凉。夏天空调风扇不能对着吹,天冷时要注意保暖,受凉后颈椎病会复发加重。 五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要避免快速剧烈地转动头颈。具体方法在我的另外一篇文章《防治颈椎病的锻炼方法》中
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疗失眠呢?现代研究证明针灸可以调节脑内与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失眠患者存在的睡眠节律紊乱与患者脑内的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相关,针灸可以调节下丘脑、海马、前额叶、脑干网状结构中(与睡眠和觉醒相关)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含量,从而改善睡眠。针灸还可以上调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降低谷氨酸(Glu)的含量,使大脑达到兴奋与抑制性平衡,从而改善睡眠。
韦以宗十三功法防治颈椎病 我国著名中医整脊学家韦以宗教授,根据《易经》宇宙圆运动规律,研究脊柱运动力学,通过对人类腰曲形成机理及其颈曲关系生物力学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论证了人类“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提示人“久坐”后腰大肌等张收缩(长度不等)失衡,导致腰椎骨关节紊乱继发胸椎侧弯而致颈椎骨关节错位,出现颈椎亚健康甚至病变的病理现象,创出十三功法防治颈椎病,取得良好效果。 一、前后转肩功功法: 正位,双足开平双髋,双手叉腰(手拇指在后,四指在前)固定骨盆。上半身随肩向后转至极限,先右后左,左右各8次。 防治机理:腰椎骨关节活动最频是旋转(下肢通过腰大肌带动),因此腰椎骨关节移位也首先是旋转移位。前后转肩,通过肩及上半身的左右旋转,使腰椎、胸椎的旋转移位得到松解。 注意事项:叉腰双手需固定骨盆,确保上半身旋转时,骨盆不动。 二、弓步压腿功功法: 正立,双手叉腰,右下肢向前跨步屈膝,左下肢向后伸直,呈弓状,右膝作屈伸动作,反复8次。然后向后转,左下肢在前屈膝,右下肢伸直,呈弓状,左膝作屈伸8次。左右各8次。 防治机理:此法主要锻炼腰大肌的等张收缩(长度不等)肌力的平衡,纠正因其损伤所致腰椎旋转移位。 注意事项: 1、弓步时需保持上身直立状态。 2、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其它病变者,不宜用此功法。 三、甩手转腰法功法: 正立,双下肢开平双髋,全身放松,弯腰呈160°,双手放松下垂,向右后上方甩手转腰(骨盆不动),回复;再向左后上方甩手转腰,左右反复8次。 防治机理:利用上肢(甩手)的动力,带动脊柱(包括胸廓)旋转肌群,调整旋转肌群的不平衡。 注意事项:此法关键是需放松上半身及上肢,处于自然状态,转腰时骨盆及下肢不能转动,需处固定状态。 四、举手拉胛功功能: 正立,双下肢开平双髋,右手上举至极限,抬头,两目示右手指,左手向下稍后伸,右手及左手呈对抗性拉动肩胛,放下。再左手上举至极限,抬头,两目示右手指,右手向下稍后伸,左右手呈对抗性拉动肩胛,反复8次。 防治机理:颈椎亚健康表现为肩胛粘连,酸胀感。此功法锻炼背阔肌、大小圆肌、前后锯肌及肩胛提肌、斜方肌、岗上肌和其相邻之竖脊肌,松解粘连,改善循环。 注意事项:上举及下拉后伸需用力。 五、扩胸松胛功功法: 正立,双足开平双髋,上肢双肘屈曲90°,挺胸抬头,双肩往后伸,极力使双肩胛相触,反复8次。 防治机理:同举手拉胛功。 注意事项:此法关键是力求双肩胛向中靠拢相触。 六、顶天立地功功法: 正立,双足并拢,脚尖着地,挺胸收腹,双上肢十指紧扣,上举,掌心向上,抬头,双目注视手掌,坚持1分钟以上,反复8次。 防治机理:同“举手拉胛功”,并提升胸肋关节及脊柱骨关节。 注意事项:此法关键可需坚持1分钟或更长时间。 七、挺胸后伸功功法: 正立,双足开平双髋,仰头,双手撑腰背,极力后伸,坚持1分钟以上回复,反复8次。 防治机理:此法锻炼竖脊肌 注意事项:后伸需坚持1分钟以上。 八、虎项擒拿功功法: 直立,稍仰头,双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后肌肉,并提拔8×4次。 防治机理:此为颈肌自我按摩推拿的方法,可松解粘连,缺血者增加血运,提高肌容积,增强肌张力。 注意事项:掌力要沉稳,不要拿伤皮肤。 九、抱头屈伸功功法: 两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 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 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复8×4次 防治机理:锻炼颈部与损伤之伸肌群,维护对颈曲及颈椎中轴的肌力。 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 十、撞背振胸功功法: 正立,双足开平双髋,双手抱肩,背对圆柱(或砖墙或树干或两人相互对撞),离开约30公分,然后将胸背冲撞圆柱,起落,反复30次以上。 防治机理:胸椎侧弯或曲度加大可导致颈椎骨关节紊乱,其亚健康状态即见驼背、肩胛或锁骨高低不对称。此法通过撞击胸背肋弓,纠正胸肋关节位移使之平衡,同时,还可增强心肺功能。 注意事项: 1、头、腰、臀不可碰撞,需保持距离。 2、冲撞不宜过于用力,特别老年人冲撞以轻微有振动即可。 3、严重心肺疾病以及心脏手术放支架或搭桥者禁用此法。 十一、左右侧颈功功法: 正立,双足开平双髋,双上肢下垂而且平视。头往右侧屈至极限,再往左侧屈至极限,左右反复16次。 防治机理:侧屈拉动肩胛提肌及前中后斜角肌,纠正两侧肌力失衡。 注意事项:侧颈时保持两目正视,头不能低。 十二、左右盼肩功功法: 正立,双足开平双髋,双上肢下垂,两目平视,往右旋转头颈至极限看到肩背,再往左看左肩背,左右反复8次。 防治机理:颈椎正常曲度下,其旋转功能可以看到肩背,如不能看到者,提示颈曲有改变。因此,此法既是预防颈椎病重要方法(“八段锦”称左右往后瞧),也是早期诊断的功法。 注意事项:如已发现旋转不到位,及时找中医整脊科医生诊治。 十三、前后松肩功功法: 正立,双足开平两髋,双上肢下垂,耸肩,摇动肩胛,向前摇8次,再向后摇8下,反复8次。 防治机理:此法通过上述十二功法锻炼后,利用肩胛的松摇,颈顺肩胛提肌、斜方肌及大小圆肌、前后锯肌之内平衡。 注意事项:需全身放松,使双肩上举(耸肩)再往前或往后摇动。 本文选自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1.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睡眠时,采取侧卧、屈膝姿势会感到更加舒适。 2.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之物,不要长时间在空调下,加强腰背部的保护。 3.无论何时,当感到背部劳累时,都应躺下或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不论是处于站立位、坐位或其他任何姿势,都要注意随时支撑后背,特别是长时间坐汽车或飞机时。 4.不要做既弯腰又转腰的动作,如扫地和拖地、弯腰搬重物等。避免长时间腰部一个姿势工作。日常生活姿势也要注意,如从地上提取重物时,应屈膝下蹲,避免弯腰加重负担;拿重物时,身体尽可能靠近物体,并使其贴近腹部,两腿微微下蹲;向高处取放东西时,够不着不宜勉强 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走路时腹部用力,长时间站立时不要双腿并齐,可以将一侧脚放在低矮的台上或石头上,这样患者会感觉轻松得多。
面神经炎所致面瘫经过治疗多久能够痊愈呢?这取决于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发病7-10天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个面神经的肌电图, 如果肌电图显示是面神经轻度损伤,那治疗的时间大概在20到30天左右; 如果肌电图显示是面神经中度损伤,那治疗的时间大概在几个月; 如果肌电图显示是面神经重度损伤,那么半年以后会留下后遗症。 所以同样是面瘫,有些人很快就痊愈了,有些人会留下后遗症。
早期:以被动运动为主 晚期:主动运动为主,抗阻力练习 正中神经损伤需要训练各指的伸、屈、抓、捏运动和对掌功能,如此反复训练,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训练过程要求健手助力,从被动过渡到完全主动运动。 一、手部运动训练(早期) 前臂旋前:健手帮助患手做前臂旋前 屈腕:两手掌相对练背伸、两手背相对练掌屈 二、手部运动训练(早期) 1,拇指外展: (虎口开大训练)在自己大腿上压 2,1-3指屈曲:被动屈曲和主动伸指 三、手部运动训练(晚期) 1,前臂旋前:练习开锁、拧螺丝。 2,1-3指屈曲:用力握拳,然后用力伸直手指用力紧握各种形状的物体 拇指对掌、外展:揉滚珠是练习手指及拇指的屈、伸、内收、外展及协调动作的最好方法。
面瘫的治疗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面瘫急性期可以针灸治疗,只是要浅刺轻刺激。
1、控制能量摄入,主食采用粗粮饭(大米:粗=2:1或1:1,如玉米粒,红薯,红豆,高粱等),约100-150g,减少包子、精制馒头、稀饭、面条等面食类以及油条等油炸类。2、优质蛋白,每日保证脱脂牛奶或者低脂牛奶250ml、鸡蛋1个、瘦肉类2两,肉类食物以白肉为主,如鱼虾、禽类等,多选择鱼、虾类,鱼虾类100g/次,3-4次/周,其次猪肉、鸡肉、鸭肉,适当增加豆类,25-50g/次,2-3次/周。3、低脂,严格限制脂肪摄入,禁食肥肉、猪油、牛油、油、烧烤、火锅类食品,烹调油采用植物油,如亚麻籽油、菜籽油、橄榄油、大豆油等轮换食用,用量≤20g/日,鸡鸭应去皮后炖汤,少喝汤多吃肉,饭菜应分开装,忌油汤泡饭。少吃瓜子、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食物,每日限制30g以下,如核桃2个、4、水果200g/日,注意选用新鲜的水果,多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的大枣、猕猴桃、苹果、柠檬等,少吃香蕉、荔枝、桂圆等含糖量高的水果。5、蔬菜 500-700g/日,注意选用新鲜蔬菜,如番茄、黄瓜、冬瓜、木耳、莴笋、胡萝卜等,多食韭菜、芹菜、笋子等纤维较高食物,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等淀粉类蔬菜(若食用应减少相应饭量)。6、增加运动量,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每次坚持60分钟以上,如跑步、打、游泳等,最好选择下午等半饥饿状态运动。7、每日保证饮水量 1200-1500ml,以白开水为主,可选择淡茶水,不喝软饮料如可乐、汽水等。8. 健脾祛湿食物:豆腐,山药,扁豆,陈皮,大枣,海带,玉米,冬瓜,薏苡仁,薏米,红豆,绿豆,黄瓜,芹菜,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