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南是以美国结直肠医师协会1996年出版的肛瘘治疗指南为基础。通过MEDLINE搜索和Cochran数据库对2003年12月以前出版的文献进行回顾。关键词:脓肿、瘘管、肛瘘、肛门、直肠、肛周、直肠阴道、挂线和Crohn’s。也包括原文的参考文献。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级 别 证 据 来 源 Ⅰ类 多项设计好的控制研究的荟萃分析;具有低 假阳性和低假阴性错误的随机性研究 Ⅱ类 至少一项设计好的实验研究;具有高假阳性 或高假阴性错误或两者都有的随机性研究 Ⅲ 设计好的准实验研究,如非随机控制性研究 ,单组,术前—术后比较,组列、时间,或 可匹配的病例控制研究 Ⅳ 设计好的非实验研究,如比较性的和相关描 述性的以及病例研究 Ⅴ 病例报告和临床举例 等 级 推 荐 等 级 A Ⅰ类证据或多项Ⅱ、Ⅲ或Ⅳ类研究的一致发现 B Ⅱ、Ⅲ或Ⅳ类证据和普遍一致的发现 C Ⅱ、Ⅲ或Ⅳ类证据,但不一致的发现 D 很少或没有系统的有经验的证据肛周脓肿治疗推荐 1、指南:肛周脓肿应及时切开和引流。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等级:B。 大多数肛周脓肿起源于肛腺导管的阻塞伴细菌繁殖和脓肿形成,缺乏波动感不应延迟及时引流。治疗目的应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防止切口假愈合而导致急性复发。切口宜适当,置管引流或挂线。肛瘘术前常用挂线控制局部感染。尽管很多肛周脓肿在门诊容易治疗,复杂性感染需在麻醉下检查以确保适当的引流。重症感染,尤其是免疫力受损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疗。 2、指南:非复杂性肛周脓肿常规切开和引流后应用抗生素是不必要的。证据级别:Ⅱ级;推荐等级:A。 皮肤脓肿常规切开和引流后增加抗生素不会改善愈合时间,也不能减少复发,因而通常不应用。但高危病人,如免疫抑制、糖尿病、弥漫性蜂窝组织炎或有假体植入,应考虑使用抗生素。另外,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对人工心脏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畸形、获得性心瓣膜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以及左房室瓣脱垂伴瓣膜性回流和/或瓣膜尖肥厚的脓肿病人在切开和引流术前应使用抗生素。肛 瘘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慢性期,以脓肿形成后间歇性自发性流脓或周期性疼痛为特征。50%的肛周脓肿由于肛门脓肿持续存在和/或管道上皮化而形成肛瘘。根据Parks分类,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括约肌间、经括约肌、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复杂性肛瘘是Parks分类的改进,是指治疗后会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局部放疗或Crohn’s病肛瘘都可称为复杂性肛瘘。 肛瘘的治疗目的:①切除感染灶和上皮化的瘘管;②手术尽量减少肛门功能损伤。为了给予最合适的治疗,应明确病因,肛瘘通常是隐窝腺感染引起的,也可能与Crohn’s病、外伤、放疗或恶性病变有关。 没有一种技术适合所有肛瘘的治疗,因而肛瘘的治疗是根据外科医师的经验和判断。应权衡括约肌切断的程度、术后治愈率和功能损伤。Crohn’s病或以前的放疗会影响肛瘘治愈率。先前存在的肛门失禁、以前括约肌损伤、涉及括约肌的范围、女性前侧瘘管、粪便质地以及病人对肛门失禁的忍耐程度都会影响术后的功能结果。 [align=center]单纯性肛瘘的治疗[/ailgn] 1、单纯性肛瘘可作瘘管切开术。证据级别:Ⅱ级;推荐等级:B。 肛瘘切开术的基本原则包括:明确从内口到外口的整个瘘管,确定和清除主管和支管。肛瘘切开术较肛瘘切除术更好,尽管两者的复发率相似,但后者创口大,愈合时间长,肛门失禁发生率高。很多研究由于人群差异,肛瘘分类和功能障碍的定义不同以及随访时间长短不一,报告肛瘘手术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性。肛瘘切开术总的复发率为2-9%,功能损伤总的发生率为0-17%,术后2年功能紊乱会有所改善。一项随机控制研究报告肛瘘切开术创口行袋形缝合术与单纯瘘管切开相比,愈合快,肛门收缩压保护好。 2、单纯性肛瘘可以应用瘘管清创和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等级:B。 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肛瘘,方法简便,可以重复治疗,副作用少,不会引起肛门失禁,成功率60-70%。导致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包括Crohn’s病、直肠阴道瘘、HIV和短瘘管。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大多数复杂性肛瘘的解剖没有补充的影像学检查在手术室就能明确。但放射学评价可有助于明确内口、支管或脓肿,或有助于阐明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必要时选择作磁共振和直肠腔内超声(注射或不注射双氧水)检查。 1、指南:复杂性肛瘘可应用瘘管清创和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等级:B。 如同治疗单纯性肛瘘,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复杂性肛瘘,简便易行,可以重复治疗。有少许研究报告应用这种方法的治愈率14-60%,尽管理论上认为肛门失禁发生率低,但没有报告。 2、指南:复杂性肛瘘可以应用直肠推移瓣内口闭合治疗。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等级:B。 应用直肠推移瓣治疗复杂性肛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清除了感染灶,闭合了内口,不切断括约肌,伤口小,可重复治疗。治疗前侧瘘管还可结合括约肌折叠重建。成功率为55-98%。尽管做直肠推移瓣时没有切断括约肌,但轻度肛门失禁的发生率达31%,重度肛门失禁达12%。导致效果差的因素包括脓肿未引流、癌症或放疗、直肠阴道瘘直径>2.5cm、病程在6周以内的瘘管和活动性Crohn’s直肠炎症。 3、指南:复杂性肛瘘可以应用挂线和/或分期瘘管切开术治疗。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等级:B。 挂线是应用一种弹性材料,贯穿瘘管并固定。应用挂线可促进沿瘘管的括约肌周围纤维化,以便最终行肛瘘切开术,或逐步紧线,这样括约肌缺损和肛门失禁的程度是有限的。挂线还可以用于分期瘘管切开术,应用挂线标志外括约肌,待皮下部愈合后再切开。尽管这两种方法复发率低(0-8%),但轻度肛门失禁(34-63%)和重度肛门失禁(2-26%)是显著的。Crohn’s病肛瘘的治疗肛周Crohn’s病的临床病程是不可预测的,完全持久的缓解是很少的。该病的复发性和可能伴随的慢性腹泻鼓励保守治疗和保留括约肌治疗。另外,侵袭性手术会导致愈合差和肛门自制功能受损而需要造口。由于合并活动性结直肠和/或小肠病变,肛门直肠Crohn’s病的处理就更复杂。理想的结果不仅应强调完全治愈和肛门功能保护,还应包括病人满意度,减少脓肿发作的次数以及尽可能降低直肠切除率。活动性Crohn’s病的治疗应追加外科治疗,其中12-39%的病人最终因进展性肠病或难治性肛周病变需要作直肠切除术。 1、指南:无症状的Crohn’s肛瘘不需要治疗。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等级:B。 无症状性Crohn’s肛瘘可以是静止期而不需要治疗,因而这些病人没有手术并发症。 2、指南:低位Crohn’s肛瘘可以应用瘘管切开术治疗。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等级:B。 括约肌间和低位经括约肌Crohn’s肛瘘行肛瘘切开术后治愈率62-100%,轻度肛门失禁发生率0-12%,这些创口需要3-6个月才能愈合。 3、指南:复杂性Crohn’s肛瘘可以应用长期挂线引流作姑息性治疗。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等级:B。 长期松弛挂线引流治疗Crohn’s肛瘘的目的是通过持续引流和防 止皮肤外口闭合以减少脓肿发作次数,此类病人的有效率达18-100%。 4、指南:如直肠粘膜肉眼大体正常,复杂性Crohn’s肛瘘可以应用推移瓣闭合治疗。证据级别:Ⅳ级;推荐等级:B。可以应用直肠内或肛门推移瓣治疗Crohn’s病引起的复杂性肛瘘,活动性直肠炎是禁忌症。Crohn’s病人的短期成功率(50-75%)较低,并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证明了该病的慢性复发性。治疗Crohn’s病直肠阴道瘘的短期成功率更低,仅40-50%。参考文献Whiteford MH, Kilkenny J, Hyman N,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anal Abscess and Fistula-in-Ano (Revised), Dis Colon Rectum 2005; 48:1337-134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据报道,近两年,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速已远超过西方国家。结直肠癌的愈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多数早期结直肠癌是可以治愈的,5年生存率高达90%,而晚期则不足10%。什么是结直肠癌前病变?什么是早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前病变指的是和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以及畸变隐窝灶相关的异性增生。早期结直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倘若肿瘤浸润局限于黏膜层者称为黏膜内癌,浸润至黏膜下层者称为黏膜下癌。筛查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预防结直肠癌和降低结直肠癌累积病死率的关键。尽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结直肠癌筛查,然而目前结直肠癌新发数情况仍令人堪忧。国内结直肠癌筛查研究并未进行统一,多数研究选择了50岁作为筛查的起始年龄。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2013指南,对所有成年人进行风险分层。分别为:一般风险人群、高风险人群和遗传性高风险人群。这里我简单做了一条时间轴,便于参考。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高龄人群的筛查未见明显生存获益,所以考虑人口基数和筛查成本,高龄人群的风险筛查上需要个性化设计和提高健康咨询的意识性。什么人群应视为高风险人群?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建议以下人群应视为高风险人。1、 大便潜血阳性;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6、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便血黑便贫血等报警信号。除外粪便潜血试验、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等大家熟悉的检查,NCCN2016年对结直肠癌的遗传/家族高风险评估发布了临床实践指南。以下为高风险结直肠癌基因的筛查面板的翻译内容。提供家族高风险人群参考。经过初筛确立的高风险人群,进一步需要进行全结肠镜精查,并个体化配合使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疑有问题应予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定期复查很重要一、以往有肠道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5-10年内复查肠镜。高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3年内复查肠镜。二、结肠癌根治术后建议术后1年内复查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肠镜。三、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前3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一次肠镜。四、有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的患者建议每5年1次肠镜检查。五、对于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在症状出现以后8-10年开始筛查。
肛裂概述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0.5-1.0厘米,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肛周剧痛。多见于青、中年人,绝大多数肛裂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线上,也可在前正中线上,侧方出现肛裂极少。若侧方出现肛裂应想到肠道炎性疾病或肿瘤的可能。肛裂的分期分类肛裂的分类:2期分类法:A:早期肛裂(急性期):裂口新鲜,未形成慢性溃疡,疼痛较轻。B:陈旧性肛裂(慢性期):裂口已形成慢性溃疡,同时有肛乳头肥大、皮垂等,疼痛严重。3期分类法:A:一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鲜嫩。触痛明显,创面富有弹性。B:二期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有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粘膜充血明显。C:三期肛裂:溃疡边缘发硬,基底紫红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肛裂的临床症状疼痛:其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持续性剧痛,可持续加剧,数小时后可自动缓解。排便时出现此疼痛症状,其它如下蹲、增加腹压的突发性活动如喷嚏等均可引起肛裂的间歇性、周期性疼痛。出血:排粪使,损伤创面,可致裂口出血。一般出血不多,粪便上染有血丝,或便后鲜血点滴,手纸带血。便秘:多因患者恐惧排便时的剧痛,有意推迟排便时间和次数,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大量吸收,大便变得干硬,而此时排便,则会使裂口创伤加重,裂口加深,疼痛加剧。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肛门瘙痒:由于裂口溃疡面、皮下瘘管的分泌物、肛门腺体流出的分泌物,刺激肛缘皮肤,引起肛门湿疹和肛门瘙痒。自觉肛门常潮湿不爽,并可使皮肤伴有表浅裂口或皮损。全身症状:剧烈的疼痛可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并影响休息,引起神经衰弱。有的患者会因恐惧排便,有意减少进食量,久而久之,可引起轻度贫血和营养不良。妇女可出现月经不调,腰、骶部疼痛。肛裂感染期可有发热、肿痛和流脓血等。肛裂需要进行的检查及相关检查的意义:局部检查发现肛管后正中或前正中部位的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则诊断明确。一般肛裂患者不宜做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以免引起剧烈疼痛。特殊情况下可作下列检查:直肠指诊及内镜检查:对难以确诊的肛裂可酌情进行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以免引起患者剧痛。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位于侧位的慢性溃疡,要想到有否结核、癌、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罕见病变,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鉴别诊断。肛裂的治疗原则及治疗非手术治疗原则是解除括约肌痉挛、止痛、帮助排便、中断恶性循环、促使局部创面愈合。原则上手术治疗是在保守治疗无效或顽固性难治愈肛裂。方法有:1、肛裂口搔刮术。2、原位切除术。3、侧方括约肌部分切断松解术。4、激光治疗:效果尚可。肛裂的治疗:急性和初发的肛裂可用坐浴和润便的方法,慢性肛裂可用坐浴、润便加扩肛的方法;经久不愈、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较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肛裂术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不要久站久坐,适当增加运动。特别是提肛运动。每日定时大便,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以5分钟左右为宜。积极预防、治疗便秘。积极利用机体的生理反射:养成晨起定时排便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肛裂患者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进行保健和防护:1、通畅大便。2、妇女特殊生理期注意卫生,防治便秘,保护会阴。3、经久不愈时及时就医。
二十一世纪,腹部没有切口,只有几个穿刺孔的结直肠癌根治NOSES手术应运而生。NOSES手术,即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OrificeSpecimenExtractionSurgery)巧妙地结合了无疤理念与常规微创设备,通过人体自然腔道(直肠、阴道、口腔)将手术标本取出,仅留下腹腔镜手术时的几个小孔,时间久了几乎看不清腹壁有瘢痕。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NOSES手术的优势是避免了辅助的取标本切口,具有创伤更小;患者疼痛更轻、显著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腹壁功能更好;美容效果更佳,患者恢复更快、心理状态更好等多种优势。患者术后疼痛轻微,麻醉苏醒后便可以适当自由活动,患者术后第一天可以下床自由活动,可以饮水逐渐过渡至全流食物、半流食等,术后恢复非常快,没有了传统开放手术后卧床时间长、下地需要家人搀扶的痛苦等。而且康复出院后,也可以自信的和家人、朋友一起去海边游泳、去山间泡温泉,而不用担心别人对腹部伤口瘢痕好奇的异样眼光。因此,该技术也被同行评价为“微创中的微创”,是一种“好上加好,美上加美”的微创新技术。一经推出,便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及应用。腹部无切口结、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NOSES术)属于国际先进技术,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三病房紧跟国际前沿技术,目前已顺利开展腹部无切口结、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NOSES术)20余例,术后所有病人恢复好。在院领导支持下及许主任带领的治疗团队的努力下在大连市率先开展此技术,填补了我市的空白,达到国家先进水平,为大连市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福音,也在我市微创手术方面增添了新的一笔!欢迎大家咨询。
研究证实肛周病治疗上术后换药与手术同等重要,甚至比手术更重要。正确的换药可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的刺激,促进创口的愈合。而且医生可观察到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切口愈合情况进行专业处置,避免了患者自己换药对新生的肉芽组织的破坏。 由于肛门位置持殊性,一般显露较差,且基本每天排便,切口容易受到刺激与污染,肛门手术切口创面多是开放性创面,大部分切口延伸至肛门内,容易出现创面引流不畅、肉芽组织增生、水肿、出血、假愈合、延期愈合甚至创面感染导致病变复发等情况。不换药就不容易正常愈合,另外,在换药时可以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及时处理,因此肛周病术换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治疗过程,肛肠病手术后的换药持别重要。 因患者惧怕换药时的疼痛,自己减少换药或中断换药,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创面引流不畅、出血,也可形成皮下瘘、肛门狭窄、创口经久不愈、假性愈合或桥形愈合等并发症,甚至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延长疾病恢复期,造成心理负担及不必要的痛苦。
三餐饮食要节制,排便时间要控制。保持清洁要牢记,久坐久站不可以。良好习惯要保持,肛肠医生远离你。
直肠前突(RC)又称直肠膨出,为盆底松弛性疾病,以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较高,文献报道,在中老年女性中占75%-80%左右,且发病人群逐年增多,但男性发病者也有报道,在顽固性便秘中发病率占首位,因发病人群临床症状不典型,所以发病率精确。随着对该疾病的不断研究,因此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直肠指诊可触及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有一圆形或椭圆形凸向阴道的薄弱区,直肠前壁空虚并突向阴道内。在用力排便时突出更明显,粪便在压力的作用下冲向前突内,停止用力后粪便又被挤回直肠内,造成排便困难,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排便困难症状会越来越重,少数患者用手指向阴道后壁压迫可促进排便。直肠前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时间延长,有排便不净感,甚至需要用开塞露刺激排便,同时伴有肛门坠胀不适等症状。 X线排便造影检查通过模拟人的排便情况,可明确诊断直肠前突轻重程度,国际上将此检查作为确诊直肠前突的金标准。直肠前突分三度,轻度:前突深度0.6-1.5cm;中度:1.6-3.0cm;重度:>3.0cm。直肠前突的治疗方面,先采取保守治疗,适当应用缓泻药和灌肠,但不能长期应用,主要是调整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蜂蜜水)、加强运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通过以上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过6-12个月的保守治疗症状无好转、缓解不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然而,什么样的人群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征:(1)直肠前突超过3cm;(2)直肠前突内有造影钡剂存留;(3)临床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4)需要长期辅助排便。手术目的是消灭突出囊袋,修补缺损,消灭薄弱区域,加固直肠阴道隔,进而改善排便功能。手术方式主要有:(1)直肠内切开修补术;(2)直肠内闭式缝合修补术;(3)阴道内修补术;(4)直肠阴道联合修补术;(5)PPH或TST微创等手术。直肠前突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前突位置的定位、分型,并全面评估是否合并其他导致排便障碍的疾病。各种手术的目的均为修补薄弱的直肠阴道隔,临床症状越严重者手术后排便困难改善效果越好。 所以,必须全面检查评估,内科保守治疗不缓解后考虑手术干预,因此,必须谨慎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
肛瘘患者术后伤口管理同手术一样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保持引流通畅,及时祛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减少局部污染,促进肉芽组织正常生长,保证创面从深部开始愈合不留残腔,避免浅层创面和皮肤组织提前愈合;良好的术后伤口管理包括完善止痛,可以降低肛瘘的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换药时根据不同的创面和术式进行有效的处理,换药时动作当轻柔,避免再次对创面的损伤,降低患者对换药的不适感。肛瘘术后伤口换药在首次排粪后或术后24 h 开始,患者在排粪后给予坐浴 。术后4~6周内,伤口分泌物较多,建议每天检查清洗创面,祛除异物及坏死组织,更换引流材料,保持引流通畅。挂实线患者要注意观察“挂线”的张力,2~4周后如线还未脱落,可适度牵拉,必要时可重新扎紧或直接切开;对挂虚线的患者,可进行冲洗瘘管,根据目的适时去除或收紧挂线。术后 6 周,伤口基本愈合,应该减少对创面的刺激,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创缘皮肤内翻、粘连、假性愈合等,及时处理以减少复发。参考文献: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因肛周的解剖结构特殊和生理功能相对复杂,所以肛周病手术的切口一般不缝合,为开放性切口,加上术后创面的疼痛、水肿、渗液等直接影响愈合康复。正常状态下肛门处于闭合状态,便后粪便会污染创面,需要用热水清洗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另外术后还需要常规中药坐浴,术后坐浴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手术。中药坐浴有哪些作用? 1、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起到去腐生肌、消肿止疼、抗炎抗菌等作用,缩短创口愈合的时间。 2、降低肛门周围痛觉神经的兴奋性,减轻肛周疼痛不适感。 3、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创口边缘水肿消退。 4、减轻创面分泌物对肛门周围皮肤的刺激,预防肛周湿疹、肛门瘙痒的发生,明显减轻肛周不适感。 5、使创口周围疤痕软化,减轻创口愈合后疤痕收缩引起的不适症状,降低肛门疤痕性狭窄发生的可能性。坐浴前准备: 1、排便排尿:在热水的刺激下会使膀胱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舒张而产生尿意和便意,因此在坐浴前将粪便及尿液排净。 2、洗双手:保持双手清洁干净。 3、配制药液:准备一个坐浴盆,塑料盆即可(具体大小根据个人情况),坐浴盆中倒入多半盆热水(量>2000ml,温度>45℃,暂无严格标准)将中药(中药量:遵医嘱)倒入盆中完全溶解,水量不宜过多,以防坐浴时药液溢出。坐浴方法: 1、将盆放在坐浴架上,水温较高时,可先用热气熏蒸肛门10-15min,熏蒸的温度以不烫皮肤为标准,避免将肛周皮肤烫伤。肛周湿疹、肛门瘙痒症的患者不用熏蒸,因热气、水汽会加重病情。 2、等待水温大约38-42℃,接近人体体温时,先用手试一下温度避免烫伤,将臀部坐入坐浴盆内,让肛门完全放松,才能使创面充分接触药浴(肛周病切口几乎都延伸到肛管里面),保持一个较舒适的姿势坐浴15-20分钟。 3、坐浴时自己用纱布清洁、擦洗创面,将切口表面分泌物、渗出液及坏死组织清洗掉(尤其是肛周脓肿患者),助于创面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坐浴后用清水将创口及周围皮肤洗净,再用毛巾或纱布擦干,先擦肛周皮肤最后擦肛门,自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等待医生换药。注意事项: 1、坐浴的坐浴盆和毛巾专人专用,杜绝互相使用,预防交叉感染、传染病发生(尤其传染病携带者),毛巾用后洗净晾干备用,坐浴盆洗净晾干备用。 2、一次坐浴后中药处理掉,不能为了节省费用,下次加热水后再次坐浴。 3、坐浴时周围环境要保暖、通风。防止肛周皮肤被烫伤,将创面覆盖纱布、切口引流条拿掉,坐浴后再覆盖上干净纱布。 4、女性经期、妊娠期、产后及妇科病急性炎症期不能坐浴。 5、对于年老体弱及活动不便的患者由家属搀扶完成坐浴,也可用湿敷创口的方法。患者采用侧卧位,用药液将纱布浸湿,敷到创面上,当纱布变干、变凉时再重新更换纱布,湿敷持续约15-20min。6、在坐浴过程中要坐实到坐浴盆内,保持一个较放松的状态,不要用双手用力支撑,导致过于劳累。 7、坐浴时,由于热气熏蒸、室内通风不良、姿势不当或过于疲劳,易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有这些情况时应在家人帮助下停止坐浴,卧床休息。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藏毛发是其特征。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本病为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男性多见,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病。肥胖和毛发浓密的人易发病。1.发病率根据文献描述,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男性发发病率约1.5%左右,暂无确定数值。目前资料总结发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包括:(1)静坐职业或生活方式44%;(2)家族史38%;(3)肥胖50%;(4)骶尾部损伤34%。2.发病机制真正病因不详,目前有两种学说:2.1先天性早期该理论较为流行,认为是由于髓管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残留,进而发育所致。但与此相反的是在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却多见。2.2后天性目前大多数学者赞成该理论,病因总结有四点:激素、毛发、摩擦、感染。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激素刺激毛囊腺、皮脂腺过度分泌的背景下,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近来大量临床证实由外界进入的毛发、衣服纤维、碎片的机械刺激、摩擦、感染是主要病因。臀间裂有负压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裂内毛发过多过长,毛顶部有滤过和浸软皮肤作用,毛发穿入皮肤,形成炎性短道,以后由于负压吸引、摩擦运动、感染逐进加深成窦。同样毛根脱落到窦内也可使毛干穿透而形成窦。窦内毛发穿出皮肤可排出体外,因此临床上近一半病人窦或囊内并没有发现毛发,但残留的异物、炎性组织可继续发展成急性脓肿。所以此病多见于毛发多、皮脂过度活动、臀间裂过深和臀部常受伤的病人。汽车司机骶尾部皮肤常受长期颠波、损伤,可使皮脂腺组织和碎屑存积于囊内,引起炎症。3.临床表现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通常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lmm~lcm。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直肠指诊,后正中齿线无肛瘘或肛周脓肿时的内口硬结突起或凹陷。4.诊断和鉴别诊断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的主要诊断标志是骶尾部急性脓肿或有分泌的慢性窦道,局部有急性炎症表现,检查时在中线位见到藏毛腔,藏毛窦由症状和体征容易诊断,但应与疖、肛瘘和肉芽肿鉴别。疖生长在皮肤,由皮肤突出,顶部呈黄色。痈有多个外孔,内有坏死组织。肛瘘的外口距肛门近,瘘管行向肛门,扪诊有索状物,肛管内有内口,有肛门直肠脓肿病史。而藏毛窦的走行方向,多向颅侧,很少向下,93%窦道向颅侧走行,7%可向下方肛门周围走行。内藏毛发是其特点,但不是唯一标准,事实上许多病例找不到毛发。结核性肉芽肿与骨相连,X线检查可见骨质有破坏,询问有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梅毒性肉芽肿有梅毒病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5.治疗治疗原则:无症状的臀间裂或窝不需要治疗,可通过一些必要措施预防;藏毛窦和藏毛囊肿在发病时多已有感染症状,非手术治疗会反复发作,多主张手术治疗。5.1 预防保持骶尾部的清洁与卫生、使用脱毛剂,减少毛发刺入的机会、改变长期静坐的不良生活习惯、控制肥胖,减少臀部脂肪、避免骶尾部损伤等。5.2手术疗法手术是治愈藏毛疾病的首选方法。藏毛疾病如发生脓肿,应早期切开引流,因骶尾部皮肤和皮下组织较厚较硬,早期无明显表现,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蜂窝炎、深部组织坏死。主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彻底切除,清除所有的毛发、异物碎片、炎性组织、瘢痕组织,通畅引流,二期瘢痕愈合。该法清除彻底、复发率低,但愈合期延长,形成的瘢痕组织。对于多次复发者考虑病变范围广、手术切除不彻底等原因。因此,为了避免复发可能,手术治疗彻底的前提下,病变切除范围广泛,术区创面大,有学者提出对伤口行整形术,如直接一期缝合、“Z’形皮瓣成形术、袋形缝合或了 Limberg 菱形皮瓣及其改良术式 、Dufourmentel 术 、Karydakis 术 、Bascom 术 、V-Y 形皮瓣术等多种手术方式 ,但患者在坐立活动时易产生持续张力,缝合伤口可能裂开,形成死腔或过于靠近肛门,易发生感染。5.3多种治疗的结果研究总结了7种治疗方法的复发率比较:①仅开放治疗为7%~24%;②切除及开放为0%~22%;⑨切除及袋形缝合为7%~13%;④切除及一期缝合为1%~46%;⑤切除及Z形整形为O%~10%;⑥切除及菱形皮瓣为3%~5%;⑦切除及分层皮移植为0%~5%。6.藏毛窦及癌变藏毛窦发生癌变少见。病变多为鳞状细胞癌。伤口改变应引起疑有癌变,如溃疡易破,生长很快、霉菌样边缘。广泛切除应首选。腹股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以除外有否转移,若有转移则预后不佳,文献报告5年生存率为51%,复发率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