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刘阿姨3年前因为“左乳癌”做了根治手术,术后每年一次复查,病情稳定。但有件事让她耿耿于怀,每次复 查胸部CT时,她的CT报告单都会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尤其是右肺有一个直径8mm的,让她总是忧心忡忡。虽然我多次劝说她并无大碍,但她还是特别担心是自己的乳腺癌转移了,甚至为此多次跑去北京协和医院咨询专家后仍不放心。 其实刘阿姨是过度忧虑了,肺部小结节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现象,其中80%为良性包括:災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真菌感染、硬化性肺细胞瘤等。约20%为恶性,包括原发性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肺转移。我们来看一下刘阿姨最近三年复查胸部CT,为什么我说她不需要过分担心 三年来连续复查无明显变化 那么为什么会有肺结节?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会有,我只知道以下这些情况容易产生肺结节长期吸烟,烟龄20年以上的;长期在水泥厂、砖厂、煤矿井下等场所工作;有慢性肺部炎症;长期接触化学物品、辐射的;长期厨房油烟接触;年龄在45岁以上;或 伴有胸痛、咳嗽、痰血等呼吸道症状;有胂瘤家族史,尤其是肺癌家族史。 如何判断肺结节的性质? 1.看它的大小,肺结节直径大多<30mm 小于5mm为做小结节,5~10mm的称为小 结节,10~30mm的称为结节。微小结节大 多是良性,小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结节有 定的恶变可能。 2.看形状,良性结节形状规则,边缘比较清晰;恶性结节形状是不规则的,可能有很多的形态,边缘会出现一些细小的毛刺 3.看它和周围临近组织的关系:良性结节和邻近的组织没有关联,是个独立的存在;恶性结节和邻近的组织有连接的迹象,甚至伴有临近淋巴结胂大和胸水的现象 4.看变化,良性结节增长非常慢甚至不变化,常常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一直维持自己初始的形状。恶性结节增长速度快过段时间就会出现增大的迹象。 发现肺结节怎么办? 交给你的医生吧,因为要明确肺结节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医生的经验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医生需要结合病人的工作史、病史等情况,然后根据病人的胸部CT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当然最准确的是病理活检报告)来判断良恶性并作出下一步出来意见。 当医生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但又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时,会让患者定期复査CT建议三个月复查一次CT。三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结节没有变化,改为半年复查1次;再次复查后,仍然没有变化,则可改成每年复查一次。如果医生断定是恶性的则需尽快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如果肺部小结节是恶性的,三个月复查1次CT,是否会耽误治疗?会有一点,所以当医生高度怀疑为恶性时,尤其是实性结节,建议1~2个月复查一次;也希望病人能积极配合医生的复查,此时医生绝不是为了增加收入故意为难病人。 切记保管好你的CT片子,非常宝贵,它怕日晒也怕雨淋!!! 另外戒烟或者二手烟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现在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很多,也是引起胃炎、胃溃疡的重要因素,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感染它的症状是:口臭,恶心,呕吐,反酸,上腹疼痛等。 目前检测它的手段很简便,到医院做一个C14呼气实验是就能发现它的存在。 治疗也不复杂,目前推荐四联药物: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颗粒、枸橼酸铋钾或果胶铋),联合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再应用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等),坚持服药2周。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用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有消化性溃疡的,胃癌手术后,胃淋巴瘤,活动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止痛药的,抑酸药物的等等!
质子治疗是精度更高的放疗,它可以减少正常组织放射受量,增加癌物质剂量,因此提高放疗效率,提高治愈率。 总的来说能做放疗的患者都可以做适合做质子治疗。 主要适应症有:脑膜瘤、脑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肿瘤、颅底脊索瘤、颅底软骨肉瘤、鼻咽癌、口咽癌、口腔癌、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血管外皮瘤、头颈部恶性肿瘤复发、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面部纤维肉瘤、颅内生殖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畸胎瘤、牙龈癌、喉癌、淋巴瘤、肺癌、纵膈肿瘤、肺部转移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癌、食道癌、贲门癌、乳腺癌、上皮样肉瘤、尤文氏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腹部、盆腔肿瘤。 目前因为费用太高还没进医保(30万左右)
美国医学院杂志最近发表了哈佛大学一项历时十年的全新研究。报告显示:俯卧撑做得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小。 俯卧撑一次性做40个以上,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大降低。 这项研究在1104个年龄在21-66岁的成年男性中展开。按照一次性完成俯卧撑次数分为五组,分别是0-10个、11-20个、21-30个、31-40个、40个以上,并检测他们冠状动脉疾病等主要心血管疾病的状况。 经过十年的追踪,研究者发现俯卧撑个数和心血管疾病存在负相关性:一次性俯卧撑做得越多,心血管疾病风险越小。一个10个俯卧撑都做不到的成年男性,其心血管疾病风险要比做40个以上的高出96倍。 不管这个结论正确与否,运动能使人健康,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增强免疫力,塑造体型,改善睡眠。 一起运动起来,燃烧卡路里,让生命更有质量!
最近几年,恶性黑色素瘤(恶黑)的发病率持续增长,这个可能与基因变化有关,与强日照有关(但不明确),普通黑痣反复摩擦恶变有关。 黑痣是皮肤良性肿块,变化慢,甚至多年无变化.但很少自然消退。一般不需要治疗,但不要随意抓挠。 黑痣与黑色素瘤的鉴别方法: 1,颜色:黑痣颜色多为棕黄色或棕褐色或黑色,而恶黑常在普通痣颜色基础上掺杂多种颜色,短期内颜色突然加深、变黑、变蓝,或是褪色。 2,边缘:黑痣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而恶黑多参差不齐,呈锯齿样改变。 3,对称性:将痣用线条一分为二,普通痣两边对称,恶黑多为不规则分为二,两半不对称; 4,直径:普通痣一般小于5mm,而恶黑直径大多超过4-6mm。 5,表面特征的改变:黑痣常年不会发生变化,人不会有不适感觉。恶黑常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如出血、溃疡、瘙痒、难以愈合、疼痛、或结痂等表现。甚至伴有临近淋巴结肿大。 很多时候黑痣与早期恶黑难以凭肉眼区别,那么要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活检进一步确诊。及早治疗,恶黑虽然恶性程度高,转移快,但是早期手术治疗疗效不错,治愈率很高!
黄芪 15g. 当归 10g 女贞子 15g. 灵芝 10g 石斛 15g. 丹参 10g 白术。 15g. 鸡血藤15g 黄精 15g. 补骨脂10g 豆蔻。 5g
甲状腺结节是门诊经常遇到的问题,彩超是最常用的检查。正常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60%,但是恶性肿瘤仅为1%,所以大家不用过度担心。 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我们可能见到的甲状腺超声分级:0级,超声评估不完全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影像检查; 1级,正常甲状腺,常规随访即可;2级,囊肿等良性发现,需要常规随访;3级,可能是良结节,如腺瘤、海绵样结节等,恶性可能小于2%; 4级,又细分为4a、4b、4c。4级是可疑恶性,临床统计恶性可能分别是3.5%,9.3%和44%~89%; 5级是高度提示恶性,恶性风险>90%。4、5级需要穿刺活检;6级是病理已经确诊为恶性。
经常遇到体检或者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结节的女性来咨询,发现自己乳房多了这些不该有的东西,心里难免不快。那么我们来聊一聊这个。 我们接触的肿块一般是以下五种情况:1、乳腺纤维瘤:多见于年轻人,常为单个结节,摸着能活动,无明显疼痛。2. 乳腺囊肿:囊肿是指肿物的内为液体,通过B超检查能分辨出结节是实性还是囊性,妇女绝经后常见。3.乳腺增生结节: 一般个头比较小,数量比较多,月经前疼痛,月经后结节可变小变软。4、非哺乳期乳腺炎:乳房和乳晕部位肿块,破溃形成慢性伤口,不容易愈合。5.乳腺癌:乳腺癌的肿物结节摸着发硬,固定不容易推动,可伴有乳头凹陷、皮肤橘皮样改变、腋下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这里前三种情况是最常见的(育龄期女性70%以上会有),都是良性的肿块,大多是不需要治疗的,第四种是需要抗炎治疗的,第五种就是最糟糕的乳腺癌。 我们发现乳腺肿块时大多会做乳腺彩超,这个报告单经常会有“乳腺实质性肿块”“BI-RADS 3级”这类的术语,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BI-RADS分级分为0-6级,分级越高,情况越差! 0级:超声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1级:显示乳腺结构清楚而没有病变,2级:良性肿块(纤维腺瘤、单纯囊肿、积乳囊肿、乳腺内淋巴结)3级:几乎为肯定良性,恶性几率小于2%,建议3-6个月随访及其他检查。4级:恶性的危险性3~94%。4a:实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有非良性表现,需要病理学检查(恶性可能95%的恶性可能,建议手术活检。6级:病理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 我们可以看到,0-3期几乎都是良性,也是最常见的,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当然 4级以上需请乳腺外科医师协助处理)。遇到这些讨厌的家伙,我们能做些什么? 1. 注意自我体检,发现肿块时注意它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乳头内陷及乳房皮肤表面有无凹凸表现; 2. 根据结节分级,定期复查乳腺彩超,2-3级肿块,不确定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做钼靶或磁共振检查, 3. 注意排解不良消极情绪,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工作的压力,适当运动; 4. 注意月经周期,积极治疗月经紊乱,慎用雌激素药物(如 避孕药、蜂王浆); 5. 减少高脂肪、高热量、油炸食物、预防肥胖、不抽烟喝酒; 6. 坚持母乳喂养、保持和谐性生活。 7.如果不幸是恶性结节,就是乳腺癌,也不要悲观,积极治疗,早期治愈率非常高,晚期患者长期带瘤生存的也非常多……
人乳头瘤病毒HPV有130多个基因型,与宫颈癌有关的高致病性的为HPV-16、18、30、31 33、35、39。14-59岁的 HPV总感染率为26.8%,感染率很高,但是只有非常少的人发生宫颈癌,大 多数人的免疫系统通常会抑制或消灭HPV,那些 HPV持续感染(很多年)者オ会导致宫颈癌。 HPV感染的致癌机制与感染的HPV型别、病毒致 癌产物、病毒基因与宿主细胞的整合、机体的免 疫状态、病毒的免疫逃逸以及紫外线照射等因素相关,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到10年的持续感染致癌的几率相对增加,建议每年至少一次防癌筛查,有问题及时到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