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伴随着迎接新一年的喜悦我们走街访友、品美食、话家常以回顾昨天的收获,期许美好的明天。但是过度的狂欢和美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病患,而银屑病也在其中是一种高发的诱发性疾病。银屑病又名“牛皮癣”,其发病率高,易于反复,病程较长,因此属于一种顽固性皮肤病,长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何才能无忧渡过新春佳节避免银屑病的骚扰?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银屑病有科学的认识是积极的防治银屑病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肤损害主要是以丘疹为主,或以覆有鳞屑,甚至除了丘疹、鳞屑外,还可以有红斑、水疱或脓疱。在我国银屑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总体患病率为1.23%。目前患病人数约为170万。银屑病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银屑病也就成为当前皮肤科领域内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哪些因素可引发银屑病?银屑病是很难自行痊愈,也很难完全根除。它往往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加重或缓解交替出现。所以我们只有了解和总结银屑病的诱发因素,才可以避免其诱发和加重,并有目的的积极地控制它。1、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因素在本病中比较常见。有研究显示有家族史的女性患者发病年龄较男性早,有家族史的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无家族史的要早,说明家族史的患者易患性可能更高一些,所以有早发倾向。2、环境因素我国北方冬季气候比较寒冷,春秋季节持续时间比较短暂,空气寒冷干燥,降水较少,银屑病发病率高;而南方则反之。季节方面,银屑病发病率受影响依次为:冬,秋,春和夏季。表明气候、季节因素的变换与银屑病的发病率的变化基本一致,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3、感染因素感染是诱发银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等。4、精神因素皮肤是人体内部心理活动的表达器官之一,从某种意义来讲,银屑病属于皮肤心身疾病之一。患者的精神因素(如紧张、压力等)、生活质量和病情严重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5、饮食因素饮酒与吸烟、食用鱼虾等也是银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它们能增强炎症反应和酶的释放,从而导致皮损的发生和加重。6、药物因素药物作为银屑病重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各种抗生素、治疗感冒类药、和胃病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血脂药等。7、内分泌因素研究表明女性的发病与生理性内分泌变化有关系,如部分患者妊娠期间银屑病皮疹可消退或缓解,分娩后又复发。银屑病的诊断在临床上,我们根据银屑病的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及好发部位,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性、关节型及红皮型银屑病四种类型。1、寻常型银屑病为临床最多见的一型,皮肤表现:以红色炎性丘疹、斑丘疹逐渐扩大,融合成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上履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一层光亮的薄膜,薄膜下可有点状出血(即Auspitz现象)。皮疹形式多样,有点滴状、钱币状者,也有相互融合形成地图状等。全身体表各处均可发生皮疹,如头皮、颜面、指(趾)甲、掌跖、粘膜等部位。大部分病人到冬季症状加重或复发,至春夏季节减轻或消失,称为冬季型银屑病;另有少数病人的症状在夏季加重,而在冬季减轻或消失,称为夏季型银屑病;经过多种药物治疗或病程较久,其发病的季节性往往不明显。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1)进行期:不断有新皮疹出现,与此同时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堆积较厚,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炎症明显,痒感较著。(2)静止期:病情处于静止阶段,新疹基本不出现,亦不见旧疹消退。(3)退行期:皮疹炎性浸润渐渐消退,缩小变平,鳞屑逐渐减少,最后皮疹处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2、脓疱型银屑病通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周身不适以及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并在银屑病基本损害上出现密集的浅在性无菌性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小脓疱。3、关节病型银屑病该型患者除有银屑病损害外,还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其关节症状往往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4、红皮病型银屑病是较少见的一种严重的银屑病,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皮肤表现:全身皮损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表面附有大量鳞屑不断脱落,其间常伴有小片正常皮岛。患者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银屑病的治疗众所周知银屑病是很难根治,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治疗目的就要着眼于安全、有效、长期控制症状,尽可能延长缓解期,延缓和减少复发。临床上,通常根据银屑病皮损的面积占体表面积的大小,将银屑病分为:轻度,皮损面积<2%;中度,皮损面积为2%-10%;重度,皮损面积>10%。轻者,特别是寻常型银屑病轻微者,只需要外用药物治疗,且选用的药物治疗和疗法的不良反应最小。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就需要用联合疗法治疗,酌情选用内用药和外用药。1、常用的内用药物有维A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维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如MTX),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抗生素等。2、在外用药物的选择上,常常按照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的不同阶段,功效由缓和到增效再缓和,浓度由低到高再降低的模式循环。剂型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无刺激的单软膏(凡士林、羊毛脂等),有的甚至仅用粉剂、洗剂或不擦外用药。常用的有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维A酸类(如维A酸乳膏),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外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等。3、中医中药也在防治银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治疗。临床常用清热凉血解毒,清热凉血、活血消斑,养血活血、滋阴润燥的治法进行治疗。4、物理疗法包括紫外线、光化学疗法(PUVA)、中波紫外线疗法、光动力疗法、沐浴疗法等,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配合物理治疗,均获得较好的疗效。如何预防银屑病的发生或复发?现阶段,银屑病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复杂,虽然治疗方法多,但目前只能达到近期临床效果。而所谓就是针对性的避免一些诱发因素,使银屑病能够可防、可控。1、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牛皮癣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感冒后,并发扁桃体炎、气管炎,需要积极治疗,尽量缩短病程,扁桃体反复发炎,与银屑病发作有密切关系者。2、过敏因素:由于饮食或服用药物,或接触某种物质而过敏,常可诱发牛皮癣的发生的,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对于检测结果中对其过敏的物质,今后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3、饮食因素:一般对于银屑病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宜饮酒、吸烟及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或发物。如某些海产品、牛羊肉、辛辣食物及其它物质等。4、受潮着凉:受风寒侵袭而诱发牛皮癣的为数较多,由于居住环境潮湿、天气寒冷,可使本病发生或加重,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大冷大热刺激皮肤,居室保持通风干燥。5、情志因素: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调畅情志,适当缓解压力、消除精神创伤。不要过度大喜、大悲、忧伤、恼怒,以免促进疾病发生或加重病情。6、生活因素:平时需穿干净柔软的衣服,定时更换内衣及床单,防止皮肤感染。宜用温水洗澡,禁用强碱性肥皂、洗发水洗浴。同时需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总而言之,因银屑病是很难彻底根治的一种皮肤病,面对银屑病,我们需要端正态度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它,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去更深一步的认识它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途径使更多患者能够摆脱其带来的困扰。该文章已发表于2012年《中老年保健》。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承认和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未来医学发展的模式是社会心理模式,这就要求在诊疗过程中充满人文的关怀,以期达到全身心的治疗效果,传统中医虽是一种经验医学,但临床治疗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很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治疗,已经给我们了很多有益的提示。一、 中医的问诊充满了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尊重、生命平等的认识一直贯穿于中医的问诊当中,问的用心,这是中医问诊的最大特点,因为用药的缘故,中医总会问饮食、睡眠、大便,这是对患者的起居的一种关心,一般问诊过程、语言要轻柔,病人可以得到一种身心的关怀,比如问“最近睡眠怎么样?”,“一般吧,有时候多梦”,这个时候医生可以跟进一句“要注意好好休息,这样疾病才容易恢复”,这样的话一个简单的关怀就建立了,患者能更容易配合治疗,收到的效果也会更好,中医几千年来根治于中国文化之中,根治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中,其人文特质十分明显。这就要求中医生应当努力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了解患者的各种心理,进而给出有益于治疗的建议和方案,这样无疑会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二、 中医切脉可以反应患者的气血、津液运行情况,往往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准确的切脉可以建立和患者的信任程度,脉诊方便、准确,患者比较乐于接受这种检查,更因为脉诊是无创、无害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配合问诊患者症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脉象反应气血瘀滞可问患者是否腰痛,一般准确的切脉可以定位较准确,如果确实有此症状,患者会比较信任大夫的诊断,这样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性质,因此中医生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脉诊水平,越高的水平越能游刃有余,能更快更准确的诊断病情,减少患者的焦虑心情,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三、 中药大多数来自于自然,因此更亲近人体,相对来讲副作用要小很多,这减少了患者担心副作用的疑虑,当然了,中药中有很多概念源自于取类比像,比如治疗皮肤病当中常用的药物鸡血藤,因其长了很多枝条,可以用于治疗四肢的皮肤病疾患,这是一种解释,究其根本原因是其对气血的调理作用,但如果给患者前者解释能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也建立了一种信任机制。因此合理的解释药物也是医生的责任,中医的药物很多来源于经验,解释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中医的理论解释,但不可以夸张,要做到清晰、准确,患者才能更有治疗信心,药物的治疗效果才能更稳定。中国医学的人文关怀也能更加得以体现。四、 中医宣教包含饮食忌口、起居等注意事项,这个过程更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的体现,中医虽然是经验医学,但处处肯定着患者的主体性,其实就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给患者一些建议,临床上因为时间有限不是所有的都能解释到,但重要的可以提及,这样患者才能享受一个完整的就诊过程,才能感受到人文的关怀。五、 就诊过程中的心理干预非常有效,中医历来非常重视心理治疗的应用,在诊治的过程中常用说理开导法、情感相胜法、暗示转移法、定志安神法等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中医的心理疗法没有西医那么具有规范,但却含在每一个治疗的过程当中,并且更能让患者接受,心理治疗无疑也是中医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总之,中医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医学,每一个治疗过程中都渗透着对人的尊重、关心,医患和谐才能共同抗争疾病带来的影响,因此,每一位中医生更应当努力研究,发掘和发展中医中的优势,不断运中中医中的人文关怀,让中医文化得到更大的绽放。
茯苓生于松根,白若脂,故称白茯苓,归于心、肺、脾、肾经,气味淡而渗,生津开腠理,有利水消肿之功效,如水中仙子,利水不伤正。究其利水,因其健脾,又脾主思,健脾可宁心,总归脾经,是上品之药,虽不必信久服轻身,但若常做茶饮服之,又确有保健之功效。用之方如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皮科用之美白。若湿重用之不宜,是轻灵之药,若小露之雾霭。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2.特殊表现(1)眼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2)耳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 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3诊断1.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2.有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3.中间皮肤正常。4鉴别诊断1.本病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接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2.偶尔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3.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4.单纯疱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复发的病史,而无明显免疫缺陷的带状疱疹病人不出现这种现象。从水疱液中分离病毒或检测VZV、HSV抗原或DNA是鉴别诊断惟一可靠的方法。5并发症1.并发细菌感染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2.疱疹后后遗神经痛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3.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4.引发内耳功能障碍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5.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疥疮的是一种常见的皮肤传染性疾病,特点是柔软部位的丘疹(比如手缝、阴囊等),夜间瘙痒明显,因为是昆虫类传染病,一般比较容易治愈,但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药必须按照说明应用,经常有患者用药是只涂抹瘙痒的地方,没有按照说明应用,说明写的很详细,就是全身用药,而且里面的每一项注意事项都是有详细说明的,比如要修剪指甲,是因为虫卵容易进入指甲缝隙,造成传染,所以必须严格按说明用药,如果有加重及时就医,有的患者对外用药有过敏的现象。2.必须严格消毒,每天都要换内衣内裤,最好用84泡洗(84要先兑水再泡)。床上用品要经常拿出去晒,还要注意周围的人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有问题要一起治疗。3.瘙痒比较重的患者还要注意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4.饮食也要少吃辣的海鲜牛羊肉。5.治疗一疗程效果不明显的,再加用一个疗程。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之为“白疕”),是一种多种因素相关的皮肤病,可能与遗传、外伤、感染、精神创伤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基本皮疹是红色丘疹或境界清楚的斑块,表面附着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皮损上可出现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可见于头皮、四肢伸侧,偶可累及指甲、关节、龟头等部位 病因:临床特点:1.银屑病初发时为针头至扁豆大的炎性扁平丘疹,逐渐增大为钱币或更大淡红色浸润斑,境界清楚,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则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2.此病发展过程中,皮损形态可表现为多种形式。急性期皮损多呈点滴状,鲜红色,瘙痒较著。静止期皮损常为斑块状或地图状等。消退期皮损常呈环状、半环状。少数皮疹上的鳞屑较厚,有时堆积如壳蛎状。 3.皮损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对称性发生。好发于肘、膝关节伸侧和头部。少数病人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 4.银屑病患者继发红皮病者称红皮病型银屑病 牛皮癣;皮疹有少量渗液,附有湿性鳞屑。或初起为小脓疱,伴有发热等症状者称为脓疱型银屑病;合并关节病变者称为关节型银屑病。 5.银屑病容易急性发作,慢性经过,倾向复发。发病常与季节有关,有夏季增剧,秋冬自愈者;也有冬春复发,入夏减轻者。治疗: 目前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A.UVB治疗B.中药治疗A.UVB治疗窄谱uvb, 即NB-UVB,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新的皮肤病治疗方法。 窄谱UVB是一种新型的牛皮癣、白癜风等慢性病的治疗技术。通过某一波长的紫外线照射皮损,产生光化学反应或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某些顽固性皮肤病的目的。 UVB治疗很安全,很多患者担心有辐射,其实把它想的简单一些就相当于太阳光的一个波段,长期治疗皮肤可能会有些发黑,别的副作用还是比较少见的。而且UVB治疗目前安全可靠,是全世界公认的银屑病治疗首选方案之一。治疗注意事项:1.患者治疗当天不上药,进行全身治疗时必须脱掉全部衣服,男性患者留底裤遮挡阴部2.治疗中患者必须佩戴防紫外线的专用眼镜。3.治疗一般由0.5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4.治疗期间不要服光敏食物和药物,如四环素、氯丙嗪、灰菜、芥菜等。 B.中医治疗:中医对银屑病的治疗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的特点,通过中医望闻问切辨证用药,常用药物有生地黄、紫草、土茯苓、赤芍、丹皮、白鲜皮等中药的煎煮方法:一般先煎一遍,汤液倒出,再煎二遍,汤液混合分早晚两次喝颗粒服用:配方颗粒:早晚各一袋,放入一容器内,倒入刚烧开的水约50毫升,搅拌至颗粒基本溶解,再加开水稀释后即可服用。袋装颗粒:先把一副药的中药配方颗粒都打开,放入一容器内,倒入刚烧开的水约50毫升,搅拌至颗粒基本溶解,再加开水稀释,加水量可自行掌握,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服前可隔水烫热或用微波炉加热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嗜烟酒 2.积极预防感冒、咽喉感染等的发生 3.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发物,如牛羊肉、生葱生蒜、茴香、韭菜等 4.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及治疗请在相关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周宇 昌平中医医院门诊三层皮肤科
HIV感染的“窗口期”是指感染后可以检测到HIV抗体的时间。 窗口期因试剂的敏感性不同而不同。 目前医院使用广泛且最宜推广的四代酶联Duo Test的检测设备从放入血清标本起,机器分析检测时间一般为半个小时。可以检测窗口期为15-20天。 筛检漏检率比为1:675000。 提醒:窗口期和检测试剂相关。随着试剂灵敏度的提高以及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应用,HIV感染的“窗口期”大大缩短。高精度核酸检测可在感染后7天检测到HIV核酸。 HIV感染后病毒载量的变化: HIV病毒经粘膜或皮肤破损进入体内,24h在树突状细胞内繁殖,约24-28h到达局部淋巴结,于5天内出现外周血液中,病毒载量高达10的6次方万-10的7次方万,一个月左右达到峰值10的八次方拷贝/ml 。
一、痤疮可能的诱因: 1.压力过大,入睡太晚,情绪焦虑。 2.摄入太多的糖分、奶制品、淀粉、油炸食品、脂肪、辛辣味重的食品。 3.没有很好的护肤习惯,清洁肌肤不彻底,毛孔堵塞。或者过度清洁,每天洗脸3-5遍,造成皮肤缺油缺水,反而诱发皮脂腺的过度分泌。 4.自行用排针清痘或者挤压粉刺,造成毛孔感染,真皮炎症,引起瘢痕。 5.内分泌的变化,有些女性朋友经期前痤疮加重,同时伴有痛经等,应检查一下性激素六项,及多囊卵巢综合症。 二、痤疮患者饮食方略: 1.禁忌食品:肥甘厚腻,甜度高的饮料,油炸食品,脂肪、奶制品。 2.适宜食品:海鲜(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减少皮脂的分泌、消炎),红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和西红柿,都应熟吃,否则不易吸收),高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等)。 三、痤疮皮肤护理: 1.认真清洁皮肤,必要时使用含有磨砂颗粒的洗面奶,以减少毛囊孔的堵塞。洗脸次数不易超过3次。 2.清洁后必须使用控油保湿的乳膏,否则皮肤在负反馈的作用下,会分泌更多的油脂。 3.如炎症性的痘痘较多,皮肤敏感,应定期使用具有舒缓功效的面膜,如FGF面膜。 4.痤疮皮肤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容易形成暗疮和瘢痕,所以一定要使用防晒霜。冬天可选择带防晒系数的日霜,其余季节必须外涂防晒霜,建议使用医学护肤品。 转自西京医院微信公众号
前几天出门诊时,有位小腿慢性湿疹的病人在就诊时问,可不可以抹红花油?自己觉得抹完红花油皮疹瘙痒会减轻。 (这位患者小腿情况:双下肢浸润性肥厚性斑块,有丘疹、结节、点状糜烂。) 这种情况红花油可不可以抹?红花油是什么,是含有中药红花成分的外用剂?印象里小时候烧烫伤用过红花油,但是红花是一味活血化瘀通经的药物,为什么能治疗烧烫伤这种属于热毒蕴肤的皮肤病呢? 带着这些问题查了资料,一起来看: 搜索红花油,有以下药物: 继续点开正红花油 点开斧标正红花油 这么多红花油,就以正红花油为对象,说明书中的成分: 商品名: 正红花油 通用名: 正红花油 英文名: Zheng hong hua You 正红花油 (万源(福州)药业) 【成份】水杨酸甲酯、松节油、白樟油、桂醛、桂叶油、人造桂油、血蝎。辅料:液体石蜡。 【适应症】消炎消肿、止血止痛、心腹诸痛、四肢麻木、风湿骨痛、腰酸背痛、扭伤瘀肿、跌打刀伤、烫火烧伤、蚊虫蜂咬、恶毒阴疽。 这几年怎么连红花的影子都没有见?继续度娘查成分: 水杨酸甲酯,又名冬青油,甜桦油,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药草的特殊气味,味甜而辣,熔点-8.6℃,沸点218 ~224℃(沸腾时部分分解),外用局部发赤剂。具有局部刺激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用或局部涂擦可产生皮肤血管扩张、肤色发红等刺激反应,并反射性地影响相应部位的皮肤、肌肉、神经及关节,起消肿、消炎和镇痛作用,亦有止痒之效。用于扭伤、挫伤、腰痛、肌肉痛、神经痛、止痒。 松节油,是精油的一种,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松节油是通过蒸馏作用或其它方法从松柏科植物的松脂所提取的液体,主要成分是萜烯。以富含松脂的松树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挥发性具有芳香气味的萜烯混合液称为松节油。松节油的成分随树种、树龄和产地的不同而异,用马尾松松脂加工的优级和一级松节油,其主要成分是a-蒎烯,其次是b-蒎烯,苎烯等。还有少量的倍半萜烯,即长叶烯和石竹烯。松节油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油漆、催干剂、胶粘剂等工业。近年来,松节油更多地用于合成工业。用于减轻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扭伤。 白樟油用于医药及配制皂用香精,也可用于制清漆和鞋油等。粗制樟脑油用压滤法除去粗 樟脑结晶后,滤出液经真空分馏,其第一馏段即为白樟油。为无色液体。具 桉叶素气味。0.855~0.875,1.4670~1.4720,旋光度+16°~+28°。主成分为桉叶素。是提取桉叶素的原料,也是重要的 有机溶剂。 桂醛用作溶剂、食品调味剂及化学品的香料。 桂叶油是由樟树科植物桂树的枝茎和叶,放在一个蒸馏锅中隔水蒸馏所得到的芳香性油。主要产于两广和云南,但以广西为多,如广西东南部的梧州地区的藤县的山区便有此类林场,在山区林场工人多以土法蒸馏。是一种黄色或棕黄色,它的性味是辛﹑温,带有甜味,属热性之药品。它的功效和肉桂相似,主要是芳香健胃,袪风,袪寒,通脉,止痛,也具补阳温肾之效。也有用在调配香精或其他精细化工产品之用途。若要内服则应该稀释为0.06---0.3%的水溶液,更可外用。 桂油: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枝叶可炼桂油,可外用,深度保湿,久保容颜;嫩枝可做桂粒,可内服,延缓衰老。(女性使用尤佳) 在医药方面常用于:红花油清凉有活络有驱风等外用药 以及合成药及有机化工合成诸多领域!食品种常用于食品防腐。 A抗菌杀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菌、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且对革兰氏阳性菌杀菌效果显著,可用于治疗多种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B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SV10病毒引起的肿瘤抑制作用强大。 C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抑郁等作用,可延迟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及死亡的时间,可降低菸碱引起的惊厥及死的发亡生率。 D降压作用: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E抗癌作用: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并具抗诱变作用和抗辐射作用。 F健胃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有显著的建胃、驱风效果。 用途:肉桂醛主要用于食品、饮料、药品质酒类中,赋于肉桂香味的香料工业。 血竭,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处。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 所以,正红花油,真正含有的中药是血竭,此外还含有桂枝、肉桂的成分。 未完待续。
普济消毒饮加味,咽喉疼痛用咸宜 作者/张士卿等 普济消毒饮是李东垣治疗传染性头面肿毒的主方,俞震《古今医案按》载金元时期泰和二年(公元1201年)“大头伤寒”流行,东垣制其方,广施于众而全活甚多。该方由黄芩15g,黄连15g,陈皮6g,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12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3g,升麻2g组成,具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主要用治丹毒、腿腺炎等病症。 于己百先生受《温病条辨》“温毒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普济消毒饮……主之”的启发,对此方颇有心得,随证加减,用治咽喉疼痛诸症,如咽喉炎症、扁桃体炎等病症,有良效。 急性咽喉炎 王某,女37岁。1998年3月9日就诊。患者咽痒咽痛、出声不利三天,伴咳嗽痰少、头微疼痛、大便干结。于氏诊之,舌尖红苔薄微黄,脉浮弦稍数,考虑病为急性咽喉炎,当属风热侵袭,结聚咽喉,咽喉痹阻,金实不鸣。治拟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宣肺开喉,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处方:黄芩10g,黄连6g,连翘20g,银花20g,牛蒡子12g,玄参12g,板蓝根12g,桔梗10g,甘草10g,柴胡10g,升麻6g,蝉蜕10g,赤芍20g,蒲公英30g,枳实10g。水煎,二次分服。 上方服4剂,咽痛缓解,大便通调,出声较前畅快而微有嘶哑。上方有效,加胖大海2枚,又服3剂,诸症全消。 按语:急性咽炎是咽部黏膜与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以咽干咽痛为主,可伴有发热恶寒、鼻痒喷嚏等表证,亦可兼见高热、口干、溲赤便结等里热壅盛之证,检查咽喉红肿,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急性喉炎通常指咽喉黏膜及声带的急性炎症病变,常与急性咽炎并存,主要症状除声音嘶哑外,还有咽喉疾患的其他表现,因风热邪毒侵犯,引动肺胃之热而致风热实证。于氏认为,急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风热喉痹”,急性喉炎类似于中医的“急喉喑”,二者不仅常同时并存,而且发病相似,多因风热邪毒侵袭,风热(火)相搏,结聚咽喉所致。因“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重楼玉钥》),“喉应天气,乃肺之系也”(《疮疡全书》),故咽喉炎症又多有肺胃火盛的病理改变。本例病案既有咽喉疼痛,又有声嘶音哑,出声不利,病为急性咽喉炎,证属风热结聚,肺胃火盛,取普济消毒饮为主加减化裁,重用黄芩、黄连、连翘、银花清热泻火解毒以治病本,用牛蒡子、玄参、板蓝根解毒利咽止痛以治咽痛,用蝉蜕、桔梗、胖大海宣肺开喉以治嘶哑,又加赤芍凉血散瘀,蒲公英清解胃热,枳实通便泻火,标本兼顾,咽喉同治,所以效果明显。 慢性咽炎 朱某,女,48岁,教师。1998年10月19日就诊。患者咽痒咽痛20年,复发并加重1月,中西医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显,故特来于氏处诊治。刻诊:咽痒咽干、咽喉疼痛,时有咳嗽,痰少而黏,口干口苦,大便较干,几日一行,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于氏诊为慢性咽炎。根据病史及现症分析,认为属火热偏盛体质,加之教师职业说话过多,易于发生火热病证,但病史较长,故亦有肺津亏损之病理改变。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利咽,兼以凉润滋补肺津,用普济消毒饮为主加减。 处方:黄芩10g,黄连6g,连翘20g,牛蒡子12g,玄参12g,板蓝根12g,桔梗10g,甘草10g,柴胡10g,升麻6g,僵蚕10g,麦冬12g,胖大海3枚,赤芍20g,枳实10g。水煎,分二次服。 咽宁含片,1次1片,1日3次,含服。 上方服用6剂,咽痒消失,咽痛大减,大便通畅,除微有咽痛外,余无特殊。上方去僵蚕,加木蝴蝶12g,露蜂房10g,继服4剂,病告痊愈。 按语: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淋巴组织及黏液腺的慢性炎症,常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长期吸烟酗酒刺激,及说话、歌唱发音过度等原因引起,是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临床以咽痒咽痛,或兼见咳嗽为主要特征。于氏认为,本病虽属“阴虚喉痹”的范畴,多数医家也以虚火上炎、燥津烁液立论,但虚者十居其二,毕竟以火热为主。临床上,多数患者多无明显的阴虚症象,却常常出现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等阳热实证的表现,即是明证。因此,仍然可用普济消毒饮主治。本例病案即以普济消毒饮为主,在原方玄参养阴生津的基础上,加用甘寒凉润的麦冬、胖大海,更有增液汤合桔梗汤为主配制的咽宁含片局部治疗,相得益彰,故效果显著。 急性颌下淋巴结炎 杜某,女,12岁。1997年8月15日初诊。患儿患急性咽炎发热、咽痛治愈后三天,出现左侧颌下淋巴结肿痛。刻诊:左侧颌下淋巴结肿痛,触之有三个豌豆大小肿胀的淋巴结,压痛明显,伴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于氏诊为臖核、痰核,证属风热侵袭,肺胃火盛,炼液成痰,痰凝胶结,结聚颌下。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核,方用普济消毒饮合消瘰丸(汤)加减。 处方:黄芩10g,黄连6g,连翘20g,玄参12g,牛蒡子12g,桔梗10g,甘草10g,柴胡10g,升麻6g,薄荷6g,僵蚕10g,浙贝母12g,生牡蛎30g,白花蛇舌草20g,赤芍20g,夏枯草12g。水煎,二次分服。 8月18日复诊:服上药4剂,颌下淋巴结肿痛减轻,口干消失,大便稍软,而纳食较差。上方去白花蛇舌草,加陈皮10g,砂仁6g,再进3剂,颌下淋巴结肿痛全消,纳食复常,大便自调,疾病痊愈。 按语:急性淋巴结炎相当于中医所说的臖核、痰核,是头面、口腔等部位炎症引起的单个或多个,位于颏下、颌下、颈部结核如豆,压痛明显,很少化脓的一种病症。于氏认为此多因风热火毒侵袭,炼液成痰,痰凝胶结而成。由于本病因火热引起,因此可用普济消毒饮治疗,而其病证表现却为痰凝、结核,证属结聚,“结者散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以又需配合化痰散结的消瘰丸。如此方证合拍,故疗效满意。 急性扁桃体炎 菀某,男,4岁。1997年8月4日就诊。患者发热、咽痛三天,在其他医院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服用抗生素(药名不详)治疗,效果不显。目下发热较重,体温38.2℃,咽喉疼痛,连及耳后、吞咽尤甚,头痛身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于氏诊之,咽喉红肿,左侧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胀触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风热乳蛾,肺胃火盛。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方用普济消毒饮治之。 处方:黄芩10g,黄连6g,银花20g,连翘20g,栀子10g,桔梗10g,甘草10g,牛蒡子12g,玄参12g,板蓝根12g,柴胡10g,升麻6g,赤芍20g,白花蛇舌草20g,大黄(后下)6g,露蜂房10g。水煎,二次服。 上药服用3剂,发热消退,咽痛大减,大便稀软,检查咽肿减轻,扁桃体缩小,淋巴结未触及。上方去大黄,加枳实10g,胖大海2枚,又进3剂痊愈。 按语:急性扁桃体炎是咽部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病变以扁桃腺最为显著,临床以发热、咽喉疼痛、扁桃体肿大为特征。中医称为“风热乳蛾”。临床较为多见,尤以儿童与青壮年为常见。于氏认为,此病多因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火,火气上炎,结聚喉咽所致,初期多属风热型,而延至诊所常呈热毒炽盛型,热毒炽盛型是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证型。本例病案即属热毒炽盛型,故用普济消毒饮有效。 心得体会 于氏认力,普济消毒饮之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祛上焦热毒,针对火热病因而设,是本方的主药。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辛散凉清,疏散头面风热,针对火毒壅结头面之病理特点而设。玄参、马勃、板蓝根既可上行清热解毒,又可利咽止痛;桔梗、甘草即仲景桔梗汤,开肺利咽,清热解毒,是治疗咽痛的祖方。以上均为针对主症而设。陈皮理气散结,柴明、升麻疏散风热,引药上行。诸药配伍,使全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利咽止痛的综合作用,因此可治咽喉炎、扁桃体炎等诸多咽喉疼痛病症。本方治疗咽喉疼痛的辨治要点是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不拘于是否有表证,有表证者,黄连、玄参不可用之过早,并可加用荆芥、防风等辛散之品,另常需加用枳实、槟榔或大黄、芒硝等泻火通便之药,盖大便一通,火热一撤,咽喉疼痛自会缓解。具体应用时,若属咽炎,以咽喉疼痛为主症,病机关键是火热结聚,故治疗重在清解;喉炎以声音嘶哑、出声不利为主症,病机关键是金实不鸣,治疗又重在开肺利喉,蝉蜕、桔梗、胖大海等均属常用,风寒壅塞可用半夏、桂枝化痰散结开壅;扁桃体炎以咽痛、喉核红肿为主症,病机关键是火毒结聚,故治疗则重在清热泻火、散结消肿;至于臖核、痰核,又需配用化痰、软坚、散结的消瘰丸。常见加减:咽痒较甚,加蝉蜕、地龙祛风止痒;阵咳痉咳,加地龙、胆南星祛风止咳;痰涎壅盛,加半夏、瓜蒌皮化痰散结;咽喉疼痛较甚,加木蝴蝶、露蜂房清热解毒,利咽止痛;脓肿形成,加皂角刺排脓消肿;高热不退,加蒲公英、赤芍、白花蛇舌草、生石膏清热泻火,消炎退热。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于己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士卿等。编辑/盒子,校对/储小彬。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