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的病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是非常纠结,跑遍全国各大医院,想方设法找知名专家给自己诊断。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肺癌的危害还是很大的,万一漏诊误诊,岂不是后悔终生?越早诊断越早治疗,说不定就可以治好。 外面的人,看着医生在一张张象天书一样的片子上找出一个个很小的结节,觉得很牛,好厉害。其实,看肺结节影像,对肺结节作出准确诊断,是一个熟能生巧的事情,看多了,自然就会了。就像你家里的人,你在家里,不用眼睛看他,你听他走路的声音就知道他是谁。看肺结节也是一样。肺结节病人现在非常多,就拿我们医院来说,我每周大概要看四、五十个肺结节病人,每个月看150~200个肺结节病人,一年看过的肺结节病人近2000人次,每年主刀完成的肺结节手术近400例,几年下来,积累的病人已经非常多。看过这么多病人,这么多肺结节,你想看错都很难,只要稍微用点心,对肺结节诊断准确率是可以达到相当程度的,很多结节你只要扫一眼就知道是不是肺癌。在阅片上,胸外科医生在某种程度上比影像科医生更有优势,因为胸外科医生不仅要看片子,还可以和手术切下来的标本、病理进行比对,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影像科医生往往很少与手术后病理进行比对,没有反馈的过程,其诊断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外,目前的AI阅片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目前有很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肺结节AI系统,比较好的AI其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5%,既准又快,这一结果甚至超过很多有经验的医生。 目前,我们医院的情况是,肺结节CT片子会先让AI进行初步筛查,找出肺结节,对肺结节作出初步诊断,然后医生进一步确认、诊断。本人对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超过90%。
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GGO)。GGO实际上就是肺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细胞成份或炎症细胞、纤维、水份等其它成份增多而表现出的密度增高。其中包括一些特异性感染、炎性肉芽肿、肺出血、肺水肿等,当然也包括肿瘤,如属于癌前病变的不典型增生、属于早期肿瘤的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及预后良好的浸润性腺癌。医生最重要的是发现和及早治疗属于肿瘤部分的GGO。对于纯的、没有实性成份的GGO,如果边界比较清楚,内含血管、空泡或长在支气管旁,多数属于肿瘤。不过这类肿瘤预后非常好,几乎可以治愈,就象阑尾炎,手术切除了就没事了。你如果观察、监测它,这种结节可能几年、甚至10年都没有变化或者仅仅稍稍增大,密度稍稍变实。那么既然这样,要不要及早手术切除呢?全世界很多权威指南,都认为应该等结节大到8mm或者10mm以上才考虑手术,毕竟这种结节比较惰性。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结节经过多次复查都没有缩小或者消失,很多已经比较确定是肿瘤性病变,而且很多患者比较年轻,20多岁或者30多岁就发现了,就算活到60岁也还有几十年,这个结节可能确实可以很长时间没有变化,可是更长时间呢,比如10年后。这么长时间,病人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要反复复查胸部CT,所以我更倾向于早一些手术干预,尤其对于这种长在比较边缘的结节,手术简单,大部分可以半小时内结束手术。而且由于结节小,切除的范围也很小,比如,结节6mm时你怎么切都可以比较容易达到切除安全距离,等结节长到10mm或者更大时,这种切除的安全距离就有时不好设计,尤其是结节长在两个或者三个肺段之间时(其实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你无论做楔形切还是做肺段切除都难以达到足够的安全切缘,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做肺叶切除,这样肺功能反而损失更多。而对于老年人,这个手术时机就要考虑更多因素了,你如果判断结节对病人的风险小于其它疾病,就完全可以观察,说不定病人到生命终结,结节也没有出现状况。对于结节长的位置不好的病人,也是可以考虑观察的,毕竟为了一个惰性结节,大动干戈,损失多个肺段、甚至肺叶,是不划算的,手术则要慎重考虑。对于有实性成份的GGO,往往已经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肺癌了,你就要毫不犹豫及早手术。
现在发现肺结节的病人越来越多,而磨玻璃结节(即所谓的GGO)尤其多。一天门诊下来,有一半多的病人是拿着片子过来看肺结节的,这其中大部分人是看磨琉璃结节,而且神情都很紧张,大有谈“磨”色变的味道。磨玻璃结节确实很多情况下是肿瘤,尤其是边界清楚、有血管或支气管通过的磨玻璃结节,更要考虑肿瘤。不过不要紧,其实,磨玻璃结节是很惰性的一类肿瘤。如果每个人一定要得一次肿瘤,而你只是肺部有磨玻璃结节,那恭喜你,你得的是一种几乎可以治愈的肿瘤,完全没有必要紧张。只所以说磨玻璃结节是一种惰性结节,是因为这种结节破坏性很小,变化很慢,其变化一般是以年计算。其破坏性就好比罪犯当中的小偷,不像杀人、放火那种。如果你把磨玻璃结节通过手术把它切下来,然后送去病理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它,大部分表现为不典型增生(AAH),或者原位腺癌(AIS),或者微浸润腺癌(MIA);个别人表现为浸润性腺癌。无论哪一种情况或哪一种癌,其治疗效果都很好,很少出现复发、转移,一般都能长期生存。你可以这么想,这个磨玻璃结节即使不手术都可以很长时间不变,何况你已经把它切除了呢。所以,放宽心,该干嘛就干嘛。如果你体检不幸发现了肺部磨玻璃结节,那要怎么办呢?第一、不要紧张。第二、不要紧张。第三、还是不要紧张。第四、你可以找一个权威的胸外科医师看看,确认一下。第五、确认如果确实是磨玻璃结节,而且结节小于1cm,你就过3-6个月来复查一次CT,而不用急着马上复查CT,因为现在的CT发现病灶应该都没有问题,这样也减少了射线的暴露。第六、如果多次复查,磨玻璃结节没有变化,而且确实考虑肺癌,那么可以考虑手术,当然也还可以继续观察,只要你的小心脏够强大。
在肺结节的手术中,你可以看到有的医生手术做得又快又好,有的做得很慢,而且经常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定位方法来寻找结节,比如ct穿刺定位,尤其是当结节比较小、密度比较低的时候。 而对于有些医生,只所以做得又快又好,主要是因为有一双超级敏感、会定位的手。同样的结节,你不能摸到,而别人却可以,这就大大节约了定位的时间,而且免去了定位的繁琐及痛苦。 一般我们根据ct提供的解剖位置,单纯依靠手指触摸就能找到95%以上的肺结节。通过ct图片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结节的大概位置,将寻找范围大大缩小,只要在这个位置上仔细触摸、体会,一般就能找到结节。剩下5%位置比较深、无法触摸到的结节,则可以通过术前CT的3D重建,通过精准肺段切除的方式达到切除结节的目的。
随着CT检查的普及,检查出肺结节的病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还要要多次复查。如何快速方便进行诊断和复查及提供准确可靠的治疗方案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很多人为了找一位可靠的、自己认可的医生看病,早早就要预约挂号(有时还很难挂上号),等待很长时间,还要请上半天一天假专门到医院来就诊,到了医院还要等待。其实这种肺小结节很多问题都可以在网上解决。这里我给各位亲支支招。 第一,你可以选个自己宽裕的时间(复查时间早几天或者晚几天都问题不大),比如休假、周末,来医院随便挂个胸外科号,做一个高分辨率的胸部CT,做完就可以走了。结果你可以通过医院给你提供的二维码用微信查到,医生也可以通过医院内部的电脑系统查到。正因为有了这些网络提供的方便,你就可以随时通过就医160平台或者好大夫网站上的图文咨询进行咨询,想找哪个医生就点哪个医生,费用也是50元,和医院挂号费一样,而且几乎是不限号的,多方便啊!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留一个你的联系方式在上面,比如电话,这样医生必要时可以随时联系到你,或者给你安排面诊。 第二,如果你是在其它医院做的CT,一般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图片,如果实在找不到,你可以在就诊的医院让医生打开电脑,找到这个结节,然后用手机拍下来,最好是有结节的层面都拍下来(一般一个结节可以在多个CT层面上看到),这样医生就可以有更多有用的信息分析。 第三,其他病其实也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医生的,医生如果认为有必要面诊,是会安排时间给你面诊的。 第四,有的人会担心,网上看病会不会是另外的医生看病呢?这点请放心,医生不会轻易让别人去砸自己的牌。 各位亲,这样是不是很方便呀?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肺部发现存在小结节,而且很多还是多个结节,其中大部分结节都小于1cm 。专业上将小于5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5-10mm结节称为小结节。于是胸外科医生在门诊坐诊时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针对肺结节作出诊断和处理。那么,面对肺结节,你知道胸外科医生是怎样思考和决策的吗?你如果了解了医生面对肺结节是怎样思考和决策的,你也就对肺结节不那么恐惧了。首先,你要知道,肺小结节在人群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统计,无症状CT检查的患者中有超过30%的患者存在肺小结节。现在医院的高分辨CT甚至可以发现2mm的微小结节。这么小的结节,让我们专业人员来找都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很多医院是采用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也就是计算机在帮忙找结节。计算机既然已经找出来了,报告医生也就顺便在报告上写上,省得漏诊。但这么小的结节在我们临床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结节太小,影像中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很有限,其密度、边缘等等都是不准确的,我们要确定它的性质是非常困难的。即使确诊了,手术中要找到这个结节也很困难。根据对大量结节的跟踪、随访、观察结果来看,绝大部分这么小的结节都是良性结节。第二,面对肺结节,医生最重要的是确定其性质,也就是判断就良性结节还是恶性结节。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结节的大小、密度、边缘、是否有空泡、是否有血管相联、是否有空洞、是否有支气管征、是否有胸膜牵拉征、是否是部分实性结节、是否有吸烟史、家族中是否有癌症患者、与此前CT检查对比是否长大、肿瘤标志物是不是持续升高等等进行综合考虑。当然医生也会参考人工智能AI系统的诊断。通过这些特征,医生作出的正确判断的概率大约在80~90%。还有10~20%无法确定的病例就只能通过定期复查、观察来确定。应该说,定期复查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简易办法,这种办法费用少,病人几乎无痛苦,辐射也是可控的。通过定期复查,结节最后即使确定是肺癌,一般也不会因为定期复查、手术推迟而影响治疗效果。其它的检查如支纤镜、核磁共振、甚至PET/CT检查的帮助都是有限的,穿刺活检也很难成功,毕竟结节较小,肺又是动态的,有些部位还有脊柱、肩胛骨、肋骨遮挡,难以定位。第三,诊断上考虑肺癌是不是都要手术呢?其实不一定。医生首先要确定这个癌的风险有多大,会不会短时间内出现进展、转移,手术延迟会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果医生认为结节风险较大、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进展、转移,医生就会考虑尽早手术。但确实有些肺癌进展是非常慢的,比如纯的磨玻璃结节,这种纯的磨玻璃结节可以几个月、几年都变化不大,而且即使变大,其手术效果也不会因此打折。对于这类进展较慢的结节就要考虑结节的位置和结节多少。如果结节在肺的边缘,手术简单,肺功能损失小,对于这种结节,医生就会积极考虑手术。而同样一个结节,如果位置位于肺的中央,要手术切除结节就需要切除较多肺组织、甚至切除一叶肺,那医生可能就会建议观察、密切随访。对于多发结节,往往有时你很难一次手术将全部结节都切除干净,或者你一定要切除干净的话就必然要切除过多的正常肺组织。这种情况医生往往考虑定期复查、密切观察,或者仅仅切除其中一个或两个风险较高的结节。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磨玻璃结节都是肺癌,个别病人观察2、3个月后结节消失,免除了一次手术。虽然这种结节消失的可能性较很小,但毕竟是有可能的,而且这类结节观察2、3个月不会影响手术效果。所以,对于首次发现的纯的磨玻璃结节,医生通常会建议先观察一段时间。第四,对于一个结节是否需要手术,患者的肺功能、年龄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肺功能差、年龄大,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人可能就不考虑手术。对于这类病人,肺小结节可能不是威胁病人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定期复查、随访,其危险性就是可控的。而对于年轻人、肺功能好的人则考虑手术。第五,对于一个结节是否需要手术,与患者的焦虑程度也有关系。有些病人有了肺结节后非常焦虑,寝食不安,医生怎样解释都没用。这种情况医生会根据结节的位置、手术难易程度作出决定是否手术,如果手术简单,甚至有时明知道结节是良性的也会考虑手术。 总之,面对肺结节,医生是会经过全面、综合考虑才会作出决策的,有时还会经过多学科(一般包括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射科、病理科、介入科等科室专家集体讨论)专家讨论后才会最终决定。病人的利益最大化永远是医生放在第一位的。
肺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与心脏紧密相联,一旦出现并发症往往都比较凶险,甚至危及到生命。为了让更多大众了解这些并发症,这里将作一个比较浅显、容易理解的介绍。1、急性呼吸道梗阻手术中、手术后均可以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肺手术通常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来维持呼吸,插管的过程中有可能损伤气管,尤其是一些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如胸廓畸形、纵隔肿瘤压迫气管、气管内肿瘤患者;另外,有些病人长期口服抗凝剂或长期肝病导致本身凝血功能障碍,容易损伤出血。对于大量脓痰或咯血的患者也容易导致痰或血块堵塞气管。另外一些年龄大、手术大的患者,手术后容易出现胃肠道应激性溃疡而大量呕吐,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堵塞气管。一旦气管内血、痰、呕吐物等堵塞气管,相当于气管被掐住、人被浸在水中,无法呼吸,形成窒息,人往往因为无法及时止血或清除气管内积血而很快因严重缺氧致死。2、术中意外出血手术中外科医师需要对肺的血管进行分离、分别结扎、切断,才能把病肺切除。分离的过程中,大部分血管是比较容易分离的,但有些血管往往因为肿瘤侵犯或炎症粘连、周围淋巴结致密粘连,就象清除地面上掉下的干了的水泥渣子,分离起来非常困难,而手术又必须分离开血管才能完成。另外,服用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的肿瘤患者或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血管变得非常脆,就象老化的塑料管,一碰就裂。这些病人手术分离的过程中很容易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由于血管粗大,靠近心脏,一旦出血,往往术野被血淹没,很难找到出血位置,非常危险,就象洪水决堤,严重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3、心跳骤停、心梗、脑梗、脑出血这些是很难预料的并发症,病人往往好好的,突然发病,病人家属往往难以理解、接受。现在国人的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很多手术病人年龄都比较大,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个别病人存在先天的脑、心脏血管畸形等,在手术、疼痛等的刺激下很容易导致心跳骤停、心梗、脑梗、脑出血等严重情况。这种情况术前虽然进行了相关检查,也很难发现、很难预判。进行所谓媒体上经常听到的“昨天人都好好的,今天人就走了”的情况,往往都是存在先天的脑、心脏血管畸形或未发现的冠心病,因心跳骤停、心梗、脑梗、脑出血而死。4、心律紊乱肺与心脏关系密切,肺手术本身容易直接或间接刺激到心脏,尤其是全肺切除患者,加上患者心脏本身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在疼痛、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气胸等的诱导下很容易引起心律失常。一般通过镇痛、抗炎、排痰、抗心律失常、强心等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治愈,也有个别病人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的严重情况。5、肺栓塞肺栓塞就是肺的血管因栓子、血凝块、肿瘤等堵塞导致的。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高趋势,这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后活动少、血管穿刺置管等有关。其发病率大约1%。其症状取决于肺栓塞的范围。严重者可迅速致死。6、血胸胸部手术后胸腔内少量渗血是正常的,就象表面创伤后伤口有点渗血一样。手术中医生往往都作了比较彻底的止血,至少是在直视下无活动性出血才会关闭胸腔、结束手术。所以通常情况下手术后是不会出现胸腔内大量出血的。手术后胸腔内大量出血大部分原因是胸腔内广泛粘连、创面渗血,手术中粘连小血管、支气管动脉回缩、胸壁肋间血管回缩再出血(手术中因应激或血压较低、血管收缩无出血,手术后应激解除、血压回升、血管开放而出血),肺血管残端裂开等均可能导致胸腔内大出血。另外胸腔内感染、腐蚀血管也可以导致胸腔内大出血。胸腔内出血量多时往往需二次手术止血。严重的出血可直接导致休克死亡。7、肺不张、肺部感染年老体弱、长期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的患者,手术后痰多、伤口疼痛又不愿意主动咳嗽咳痰,极易并发肺不张。在现代,手术后患者往往都会作比较充分的镇痛,要充分镇痛的同时鼓励患者多主动咳嗽,将痰咳出。必要时应用支气管镜吸痰。个别病人会因肺不张而行二次手术切除不张的肺。8、支气管胸膜瘘大家知道,支气管是空心的,病肺切除后支气管断端会有个洞,医生会将这个洞给缝合起来,就象皮肤切开、将皮肤下面的病灶切除后皮肤会用缝线缝合、关闭,1周左右时间这个伤口就会自行长好、关闭。但也有个别病人伤口长得不好的,这就形成了支气管胸膜瘘。外面皮肤伤口不长可以简单地通过换药很快就能治好。但支气管残端如果不长,形成支气管瘘,人吸进去的气体、痰等就会通过支气管瘘口进入到胸腔,造成胸腔感染、脓胸。一旦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医生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术后早期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可以通过手术修补、肌瓣堵塞、引流等治愈,迟发的支气管胸膜瘘只有通过引流来治疗,往往时间很长也无法拔管、治愈,病人无法出院、长期待在医院治疗。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率约1%。在慢性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中常见,在全肺切除患者中尤为常见。9、肺持续漏气肺漏气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尤其对于老年人、肺气肿病人。手术创面、缝针的针眼都可能导致术后漏气。近年肺段手术的增加使得肺漏气的病人增多,这是因为肺段手术患者肺创面较肺叶切除患者大大增加。肺少量漏气一般通过胸管引流大多会好转、治愈。大量漏气往往需要进行胸腔内注射高渗糖或沙培林等胸腔粘连剂,个别病人需要二次手术。10、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清扫淋巴结时损伤喉返神经导致的。大部分病人是由于电刀、超声刀等能量器械传导损伤。病人多数半年内由另一侧声带代偿后声嘶症状改善。11、乳糜胸乳糜胸在肺手术中比较少见,但偶而也有发生。表现为胸腔引流管引流出的液体呈乳白色,似牛奶,量不多。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清扫淋巴结时损伤个别较粗的淋巴管导致的。一般通过禁食、控制脂肪类食物可好转。12、术后咳嗽手术后咳嗽是一个常见的术后症状,多为干咳。主要与麻醉气管插管后气道敏感性增高、手术后肺的位置改变、支气管残端疤痕刺激、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积气等有关。大部分病人可通过对症治疗好转,个别病人咳嗽时间较长,需要3-6个月时间。13、伤口周围麻木、疼痛手术后伤口周围麻木、疼痛主要与胸壁肋间神经、周围末稍神经损伤有关。大部分病人在半年内好转。个别病人会遗留长期的麻木、疼痛。治疗上可以予镇痛、营养神经、热敷等治疗。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住院手术都是第一次体验,对于如何开住院证、办理流程、注意事项等都摸不着北,这里仅对我院住院、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作一简单介绍:1、首先是挂号。你可以挂胸外科号,也可以挂特诊胸外科号或专病门诊,胸外科门诊在门诊4楼,有16号诊室和18号诊室两个诊室;特诊胸外科在门诊6楼特诊科7号诊室。如果你在网上预约挂不上号,而病情又比较着急,可以直接在网上申请加号,或者到诊室申请加号,一般情况是会同意加号的,只是加号患者往往排队会靠后,需要耐心等待。2、门诊就诊。预约挂号后需要交费完成才算挂号成功,网上交费完成后可以直接等待医生叫号就诊,不需要另外拿其它凭证。就诊时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有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胸片、胸部CT、心电图、胃镜、B超、头颅MR、骨ECT等,其中胃镜、B超、肝肾功能等检查需要空腹。有些检查当天可能预约不上,或者检查做完了,结果需要第二天才能出来。检查结果可以通过扫描检查的二维码获得,医生也可以在医院电脑上查到。为了减少患者来回医院就诊的麻烦,你可以关注医生的网上工作室,如好大夫、160网站等,将结果上传或提醒医生,医生会在网上回复(部分医生)。如果需要住院或手术,医生会开具住院证等待住院。3、预约住院。如果需要住院,你可以拿着医生开具的住院证到医院外科楼7楼胸外科护士站预约(电话:0755-8392333-2706),也可以直接在网上与你的就诊医师预约(通常你在门诊就诊的医生就是你的主治医生),或者通过电话直接与医生预约。医生工作期间通常较忙,接电话经常不方便,你可以先编个短信发给医生,注明姓名、电话、病病名称等,医生看到后会联系你。住院证一般长期有效,不需要因时间不同而在门诊挂号、更换。如果预约等待的时间较长,你需要提醒医生或医院,避免遗忘。如果电话通知你住院,你可以直接拿住院证在外科楼一楼办理住院手续,然后上外科楼7楼住院。4、住院前注意事项。首先是医保,尤其是外地医保,如果医保未联网,需要外地医保单位激活、联网。其次是生活用品,包括洗漱用品、换洗衣服(医院有病号服)。5、住院期间医院要求不能离开医院。住院后一般2、3天就会安排手术,手术后一般3-7天出院(食管癌手术会适当推后),术后一般1个月内可以正常轻体力工作。
胸外科手术通常包括肺手术、食管手术、纵隔手术、手汗症、胸壁手术。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手术都是人生第一次体验,尤其是胸科手术。自然很多病人都想知道手术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就给大家作一简单介绍。1.关于伤口:胸部手术现在大部分都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伤口通常较小,约4-5cm,多数病人只有1到两个伤口(其中一个为引流管伤口)。手术后应该保持伤口干燥、清结,勿碰水,如无明显液体渗出或者下敷料干净,可以每隔3天左右更换一次敷料,因为更换敷料(换药)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完全可以在家附近的社康中心完成,免得跑医院的麻烦。拆线一般在手术后7-9天进行,注意时间计算是从手术后第二天开始,不包括手术当天;引流管口缝线是从拔除引流管当天开始计算时间。一般拆线时间不需要精确计算,推后2-3天都没有问题,可以自己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决定。当然拆线这种简单操作也全可以在家附近的社康中心完成。拆线时可能遇到伤口无缝线的情况或仅仅只有伤口两端有一缝线的情况,这是因为现在大部分伤口缝合都是采用美容缝合,拆线时只需要将露出外面的部分贴着皮肤剪掉就行。拆完线一般伤口愈合都较好,第二天就可以洗澡、沐浴了,只是注意不要用力搓伤口。2.关于手术后疼痛:手术后伤口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伴麻木感。这是手术伤口本身的原因,毕竟手术是有创伤的。大部分病人会在手术后3-6个月内逐渐缓解,但也有个别病人较长时间内仍无法缓解。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营养神经治疗,包括疼痛周围热敷、适当应用芬必得等镇痛药,严重时可在医院疼痛科就诊。3.关于咳嗽:咳嗽是手术后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多数以干咳为主,部分病人较严重。咳嗽通常与手术中麻醉气管插管、气道敏感性增高、手术中肺切除后气管位置改变、手术支气管一残端刺激、支气管残端瘢痕开成、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积气等有关。一般通过抗过敏、镇咳等对症治疗均能缓解。个别病人治疗效果不佳,需要等待3-6个月时间逐渐好转。4.关于胸闷:手术后部分病人出现胸闷、气不够用的感觉,尤其是肺手术后病人。一方面这是由于部分肺切除后肺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更多的是由于手术后伤口疼痛等不敢深呼吸、心理担心等造成。对于这类病人,一是要除外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胸腔积液、积气等,这需要到医院就诊;另外可以加强呼吸锻炼,多作深呼吸,适当应用支气管解痉剂。5.出院后2-3周建议返回医院门诊复查一次胸片,其主要目的是观察胸腔内是否有积气、积液。胸腔内少量积气、积液是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积气、积液量较多,建议联系你的手术医师,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拍胸片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检查,如果家离医院较远,完全可以在家附近的医院完成,然后将结果通过网络,如好大夫网站、160网发给医生看,减少麻烦。6.如果你手术后因为出院较快,还没有拿到最后的病理结果,那么你需要联系你的主治医师,确定病理。病理结果通常需要手术后2-3周时间才能完成,部分复查病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如果一旦确诊为癌症,如肺癌、食管癌,则需要与你的主治医师确定是否要进一步作基因检测(一般要外送),是否需要进一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7.食管癌术后患者手术后一般6-8天开始进食,开始以流食为主,如牛奶、营养液等;逐渐过度到半流食,注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量以小半碗为宜,可以一天进食6-8次。因为手术改变了消化道的位置,可能会出现吞咽不畅、腹泻、腹胀等不适,可以适当服用助消化、对症的药物。